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上一集講到古時候有一些法師,或是今時有一些法師、居士等的言論,其實都是誤會佛法以後的戲論,並不是真正的佛法教義;所以,他們的論著怎麼可能可以來取作為佛法有所演變的證據呢!在古時候誤會三乘佛法的凡夫法師們,因為他們很懂得攀緣還有寫論來造勢,所以在當代很有名氣,但是他們所說的法義根本就不是佛法;所謂佛法有所演變的原因,也都是因為他們自己妄加解釋解脫道,並且以解脫道來取代大乘佛法。那麼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這個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他們對於五陰的內容沒有如實的瞭解以及現觀,不知道五陰的一一法都是虛妄法,因此錯誤地將五陰中的某一法(譬如意識細心)建立為常住的真實法。
這種誤會佛法的情況,在 佛陀宣演佛法的初期,就已經普遍存在著,一直到
佛陀弘法大概十年以後,就開始有了明顯的改變。在佛世的時候,這種誤會佛法的情形有經文作為證明,在《佛開解梵志阿拔經》中說:【心識為行,行受名色,但因緣寄託,生母腹中。更相憂念,父母言我子,子言我父母;精神展轉,皆不自識。宿命善者,復生為人,則富貴長壽;其不善者,則苦短命,各由本業。】首先要注意的,這裡所說的「心識為行」的「心識」,在二乘法中說為心、意、識,都是指三世的意識——也就是第六意識。接著我們先以白話的方式語譯一下:「在過去心、現在識的運作過程,也就是十二因緣法的行支。由於過去心、現在識在種種行的熏習下成為習慣而不願使自己滅失,所以眾生就一定會入於母胎而領受此世以及未來世的名色,這些都只是假借種種因緣而有所寄託,使得本識入胎而生於母腹之中。出生以後就互相憂愁掛念,父母總是說這是我的子女,子女總是說這是我的父母,其實他們往世往往不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雙方的精神其實都是輾轉從往世滅失以後而在這一世中全新出生的,所以都不能知道自己往世的因緣。多世修行善法、善業的人,死後重新再出生為人,就得到富貴以及長壽的果報;如果是往世常造不善業的人,生在人間就常受痛苦而又短命,這個都是各自於往世所造本業的果報。」
那麼在解釋這段經文以前,我們要先把第一句當中的心跟識加以說明;弄清楚心、意、識以後,對於這一段經文的法義認知才不會違背
佛陀說法時的真意。在二乘法中,心、意、識的含義跟大乘法是不同的,大乘法說心是第八識如來藏,意是第七識意根,識是第六意識心;但是,在二乘法當中,心、意、識都是指第六意識覺知心。有的阿羅漢認為,過去世的意識是心,現在世正在了別的意識是識,未來世將出生、存在而了別諸法的意識是意。但是也有更多的阿羅漢說:「過去名意,現在名識,未來名心。」但是我們認為後一種說法,雖然受到多數阿羅漢的贊同,卻是不正確的。為什麼呢?因為意識有意願繼續受生三界中,想要使意識繼續存在;這個意願存在著,但是還沒有實現,所以只能說是存在於現在的意識心中,成為未來世現行的動力,所以應該說未來世的意識名為意。其次,過去世的意識雖然曾經存在以及運作過,但現在已經滅失,不可能再度出生繼續運作;既然已經消失而不能再出現了,也就不應該還有志願的存在,當然也就不可能再有意願出生;但是過去世的意識,在過去世確實曾經運作過,所以應該說為心,不應該說為意。最後,現在世的意識正在了別,了別即是識,所以應該說現在的意識是識。
所以,我們認為心、意、識的定義,應該以前者阿羅漢所說的為準,也就是:過去世意識名心,現在世意識名為識,未來世的意識名為意。如果說過去名為意,現在名為心,那麼在這一段經文當中就無法自圓其說了;因為這段經文中說的是過去世以及現在意識的行,導致此世以及後世的意識心繼續出生。也就是說,「心、識」二法曾經有「行」而引生此世或後世的意識,並不是說「意、識」二法曾經有行而引生此世或後世的意識。假使說過去名意,現在名識,就和這段經文不能契合了;因為若意是指過去世的意識,那麼這一段經文就應該說「意、識」二法曾經有「行」而引生此世或後世的意識,但是經文說的是「心、識」而不是「意、識」,所以說過去世意識應該說是心,而不應該說是意。所以,必須以前者阿羅漢的開示為準,也就是:「過去名心,現在名識,未來名意。」雖然前者只是少數人的說法,但是這樣子才合乎佛說。
言歸正傳,經中說:「心識為行,行受名色,但因緣寄託,生母腹中。」這個意思是說:識陰六識心的存在跟運作,都是行陰所攝;識陰六識為體,其存在跟運作就是識陰的行陰。藉著識陰的造作善惡諸業,或是熏習種種無記業,使得眾生心識樂於其中,不樂於自我的滅失,因此生生世世就有無量無數的心行,就跟著產生無量的識陰運作的種子,就使得識陰不能夠安往不動而不斷地出生以及運作。因此,就一定會有死後繼續入胎,來求得繼續擁有色身以及受想行識(也就是這個「名」),那這樣的結果就是在人間或是三界中,繼續出生來世的五陰而輪轉生死不斷受諸苦樂的果報。
對於這段經文當中所描述眾生不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狀態,修行人應該要去探究眾生為什麼生死輪轉?眾生生死輪轉的最大的原因是什麼呢?其實都是因為無明所籠罩;眾生總是錯認五陰中的某些法是常住實有的自我,不知道五陰以及五陰輾轉出生的萬法,都沒有真實常住的我性,都是緣生緣滅的無常法。「無常即非真我,故說無我」,這就是二乘菩提阿含解脫道中應該親證的智慧,修行人應該以這樣的智慧來破除無明;無明如果斷除了,就不會再錯認五陰為常住的真實我,也不會再錯認五陰輾轉出生的任何一個法是真實常住的我。當初步能夠確認五陰中的每一個法都沒有真實性、常住性的時候,我見就自然斷除了!我見斷除以後,三縛結隨後就會跟著斷除,以後接著才有可能進一步斷除我執。
不過,對於觀行以前就已經具足證得四禪以及四空定而降伏我執的人,在斷我見的同時也就斷除了我執,這個時候就能夠接受這個正確的觀念;什麼樣正確的觀念呢?就是說:「當把五陰的所有陰,把十八界的所有界,把十二處的所有處,把六入的所有入,全部滅盡而永遠不再有陰、界、處、入的出生,就成為無餘涅槃。」沒有確實斷除我見的人,都不可能真實地接受這個見地。當修行人有了這個見地,並且把對於五陰、十八界、十二處、六入的所有自我貪愛都滅除了,才能解脫三界生死的纏縛。這個才是真正的解脫道,才是真正的阿含道,才是真正的聲聞佛法,也就是南傳佛法的正義。因此,修行人都不應該有一絲一毫保持五陰中某一法繼續存在的念頭,乃至於建立識陰中的意識心另外有細心或者是極細心常住的念頭都不可以有;否則就是我見未斷的凡夫,永遠都不可能是分證解脫的初果預流聖者。因為意識心的所有粗心、細心、極細心,永遠都是意識妄心,不可能轉變成常住不壞的本識真心。
古時候常常有人不墮入意識心中,但是卻會誤計覺受是真實常住我,而自以為已經斷我見,其實這個是墮入識陰的覺受心所法當中;古時如此,今時也是一樣。但是這些人的觀念有大過失,因為他們誤計而堅定地認為色身與受覺是常住不壞法,這個情形是落入五陰中的受陰,沒有出離我見。佛陀在《長阿含經》卷10開示:【阿難!夫計我者,齊幾名我見?名、色與受俱,計以為我。】這個意思是說誤計真實常住我的人,還有哪些狀況仍然是我見呢?就是不懂五陰的真實內涵,不知道名、色一定會與受陰同時同處;當他知道名、色都是虛妄法以後,卻轉而把受陰執著為常住不壞的真我。
另外,有人可能會說:「受不是我,但我是受。」或者說:「受不是我,我也不是受,但受法是我。」或者還有人會說:「受不是我,我不是受,受法也不是我,但愛是我。」但是我們要知道受陰是跟色陰同時同處的,是和「名」中的其餘諸法(也就是和想陰、行陰、識陰)同時同處的,離開色陰以及其他的「名」(也就是想陰、行陰、識陰)等等的眾法,受陰就不可能存在了;至於愛,更是因為色陰以及其餘名等等的眾法,以及受陰才能夠存在。而且受陰中有苦、樂、捨受(捨受也就是不苦不樂受),或者說有五受:苦、樂、憂、喜、捨受;這個三受或者五受的受陰,都是依於色陰以及識陰才能夠出生以及存在的。而且這三受、五受都是常常變異、不是常住不變的;當有樂受的時候,就不會有苦受以及不苦不樂受等同時存在;有苦受的時候,也不會有樂受以及捨受等同時存在;有捨受的時候,就不會有苦受、樂受。這三種受都是常常滅失而且互換不停的:樂受常常會消失成為捨受或是苦受,苦受也常常會消失而被樂受所取代。
在同卷的《長阿含經》卷10 佛陀又說:【如兩木相攢則有火生,各置異處則無有火。此亦如是,因樂觸緣故生樂受,若樂觸滅,受亦俱滅;因苦觸緣故生苦受,若苦觸滅,受亦俱滅;因不苦不樂觸緣生不苦不樂受,若不苦不樂觸滅,受亦俱滅。】就好比兩塊木頭相攢摩擦而有火生,如果將兩塊木頭分開放著,就不會有火。同樣的道理,譬如我們今天看了一場好看的電影,這個時候因為有看電影的這個樂觸的緣故而產生樂受,但是當看完電影,這個樂觸的緣過去、消失壞滅了,樂受也同時滅了;又譬如感冒咳嗽不停而產生苦的覺受,但是當感冒咳嗽好了,或者苦觸滅了,苦受也就跟著滅了。其他譬如放假在家,剛開始因為不用辛苦工作而有樂受,如果閒置久了反而覺得無聊,這個時候不苦不樂受就出現了;或是假日結束又要開始上班忙碌了,這個不苦不樂觸的緣就滅了,這個不苦不樂觸的受也就一起滅了,代之而起的就是生起苦受了。
因此,一般人每天往往就在這個苦觸、樂觸、不苦不樂觸的因緣現起的時候,就隨之而生起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而受制於種種的受陰境界,在這種種的感受中產生了種種的情緒,在種種的情緒當中喜怒哀樂而心情起伏不定著。如果能夠在面對樂觸、苦觸、不苦不樂觸時,能夠看穿這些觸受境界的虛妄,不隨之生起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那麼就好像已經將兩塊木頭分開,兩塊木頭無法再相攢,就不可能會有火產生了,那麼生命之火才會滅盡,才能夠出離三界生死輪迴之苦。
世間人喜歡追逐樂受,而這些所謂的樂受,必須依賴一定的緣才能夠生起,譬如名利財富、眷屬愛戀、美味食物、名牌衣服、名貴汽車、豪華住房、美麗的風景等等,但是這些的樂受往往最後令人產生痛苦,因為這些身心的樂受是短暫即逝的,並且是受用有盡的,不能到未來世。這些身外之物總覺得令人無法滿足而想要一再地去追逐,更因為害怕失去而經常處在恐懼或憂慮當中,等到真正失去了,痛苦便又隨之生起;並且這些樂受很容易使人產生貪戀,甚至因此造下強取豪奪、拐騙等的惡業而導致三惡道的生死大苦果。所以,我們不應該貪著受陰境界,應該觀察受陰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我,也不是常住不壞法;受陰境界於睡著無夢的時候,悶絕、無想定、滅盡定以及死亡的時候,都會消失不現,當然是虛妄法,絕對沒有常住不壞的體性。
正如同這個《長阿含經》卷10 佛陀後面開示說:【此三受,有為、無常,從因緣生,盡法、滅法,為朽壞法,彼非我有,我非彼有,當以正智如實觀之。】佛陀說這三種受都是無常法,都是從因緣而生,是盡法(是會盡的法)、是會滅的法、是會朽壞的法,這三種受都不是我所有,我也不是「受」所有,所以大家應該以正確的智慧如實來觀行,這樣才能夠避免被受陰所拘束而得到解脫。在一般世間,我們最容易被拘束的就是受陰,因為受陰面對種種境界當中,很多人就會產生很多的感受,那這個感受又會帶動非常多的情緒,這也是現代人受困於情緒當中,而產生種種的身心狀態不能夠調和,甚至有種種的失眠的痛苦產生;這個都是因為沒有辦法看穿受陰的虛妄,被受陰境界所拘束而不能夠得到解脫,所以這個受陰境界如何從這當中解脫呢?事實上是現代人應該要去努力觀察而盡量避免受到受陰的拘束。
好!那麼時間的關係,我們先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4073-a16_1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