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單元。這個單元取材自
平實導師所寫的《阿含正義─唯識學探源》一書, 平實導師為了救護廣大南傳佛法學人,得以迴入佛法正理之中,一世可以取證解脫果,以五年的時間寫作完成《阿含正義》共七輯,用以廣利今時後世之有緣佛子。
在上一集中我們為大家說明,要成就無餘涅槃的修證,出離三界生死的方法就是必須滅除三行;也就是滅除身行、口行、意行。然而多數修行者對於身口意行的詳細內涵,誤會者多瞭解者少,才會陷入久修解脫道而唐捐其功的窘境,因此唯有如實瞭解身行、口行、意行的內涵,才能讓我們得以確實斷除解脫道所應斷除的無明,取證解脫果。今天我們要從《阿含正義》第四輯第1075頁繼續說起,前面一集我們說:行陰是指身行、口行、意行,這也就是諸行無常的行,《雜阿含經》卷12云:「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在這一段經文中說緣於無明而有行,行就是指身行、口行、意行;而這些行即是十二因緣法中的行支,但這些行支都是指有記業而言,屬於比較微細的行支;如果不是和善惡業有關的身口意行,而是無記性的業行,就不攝在因緣法所說的行支之中。一切和善惡業有關的身口意行,也都攝屬於五陰中的行陰,因此行陰的範圍比較廣泛,包含無記性的身口意行在內,這其中有種種的差別存在,行者都必須深入瞭解,以免未斷行陰而自以為是已斷行陰,而犯下大妄語業。
凡是有記業的身口意行,都會在捨報以後隨著業種的大小與因緣而開始受報。然而什麼是無記業呢?無記業的身口意行不會影響正報,譬如不傷害眾生,對眾生也沒有做過增益的事情;比如個人的飲食謀生、技藝學習、睡眠休息、運動健身、行住坐臥、觀察諸事、呼吸、大小便利等,固然會影響到此世的健康,及未來世的世智辯聰,但不會改變往生處所及所受善惡業報的結果,所以是不會被異熟識的因果業行所記錄,而改變受報的環境,這就是無記業種。凡是無記業行,都不屬於因緣支的行支所攝,卻是五陰中的行陰所含攝;有記業行、有善惡性的業行,才是因緣支的行支所含攝的範圍。
以上是對一般初學解脫道者而說三行,但是如果您已經深入修學解脫道很久了,而且已經確實瞭解我們前面所說的法義時,對您而言,這時的身口意行就必須有更深入的說法。我們來看
佛在《雜阿含經》卷21中,是如何開示的:【復問:「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答言:「長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名為口行,想、思名為意行。」復問:「何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名為口行?想、思名為意行?」答:「長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於身,屬於身,依身轉,是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故則口語,是故有覺有觀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復問:「尊者!覺觀已,發口語,是覺觀名為口行。想、思是心數法,依於心,屬於心想轉,是故想、思名為意行。」】,這段經文告訴我們,鼻中呼氣及吸氣名為身行、有覺有觀稱為口行、了知與思量名為意行。而什麼緣故說呼吸名為身行?為什麼說有覺有觀名為口行?為何又說了知與思量名為意行呢?那是因為氣息的出入是身體的行為,依於色身而呼吸,屬於色身的呼吸,必須依附於色身才能運轉,由這個緣故而說出入息名為身行。眾生因為有覺有觀的緣故,才會開口言語,由這個緣故而說有覺有觀就是口行。想與思量都是意的行為,了知與思量性都是依於意根與意識心,是屬於意根與意識心的功德,也是依於意根與意識心而運轉的,由這個緣故而說了知與思量的功能,都是意根與意識心的行為。又由於覺察及觀照以後,心中發「行」出來就成為口中的言語,因此這個覺察及觀照就名為口行。想與思量是意根與意識的心所法,依附於意根與意識心,屬於意根與意識心的心所法運作,因此想與思量名為意行。
各位菩薩:由前面這段經文,相信您已經可以很深入而且確實了知身口意行了;接下來我們要為大家說明的是:口行與修證俱解脫的關聯。請問菩薩們:您曉得俱解脫阿羅漢入滅盡定時,是先滅身口意中的哪一個行呢?我們來看
佛在《雜阿含經》卷21的開示:【復問:「尊者!云何入滅正受?」答言:「長者!入滅正受,不言:『我入滅正受,我當入滅正受。』然先作如是漸息方便,如先方便,向入正受。」復問:「尊者!入滅正受時,先滅何法?為身行?為口行?為意行耶?」答言:「長者!入滅正受者,先滅口行,次身行,次意行。」】這段經文意思是說:尊者進入滅盡定時,心中不會說我已進入滅正受、我正要進入滅正受,而是要以漸漸息滅,這三行作為種種方便,趣向進入正受境界之中;而進入滅正受時,是先滅除口行,然後滅除身行,最後才是滅除意行。
一般人的想法,總是以為取證滅盡定時,是先滅除色身的行為,然後滅除心中的言語,不需要滅除意行,因為一般人所以為的意行是意識覺知心中的言語,而不是指意識心的了知性繼續存在;而且一般學佛人所認知的身行,都只是指色身的動轉,不曾涉及色身的呼吸,但色身的呼吸及脈搏仍然都是身行;而一般大師與學佛人所知的口行,則是單指口中的言語,從來不曾涉及覺觀的部分;至於意識的存在本身,其實就是意行,但是眾生都不曾了知這個道理,總是誤認為意識心中沒有語言文字,或是不對諸法作思惟、抉擇時就是沒有意行存在。其實當意識覺知心存在之時,縱使都沒有語言文字,而住在四禪八定之中,也都是意識心對一念不生境界的意行,否則是無法住在四禪、四空定中的,這其實是意識心刻意保持在定境中,制心一處而不動搖,仍然是意識心的行為,所以意識心存在之時正是意行。然而禪宗錯悟者,常常住在離念靈知的靜坐境界中,往往誤以為是沒有口行的境界,其實都是錯誤的認知啊!無想定中也是滅除意識心行的,因為在無想定中,意識心已經自我滅除,已經沒有意識覺知心存在了。然而一般人乃至大師們,也都誤以為覺知心中,沒有語言妄想存在,就是證得無想定,殊不知覺知心中沒有語言妄想時仍然只是欲界定而已,意識心及五塵都還是存在著,連未到地定都還沒有生起,怎能自我高推是證得無想定呢?
無想定是在息脈俱斷而證得第四禪,並且對四禪境界的入出都已經很嫻熟了,才能進一步滅掉意識覺知心,那才是真正的無想定。不是像某先生書中所講的,沒有語言文字時就是證得無想定,無想定中滅除了意識心行,因為意識覺知心已經滅除而不存在了,並且這時也已滅除了口行,因為無想定中沒有任何的覺觀,不只是沒有五塵覺觀而已,連定中的自我覺觀也都滅除了;因為無想定中,是沒有意識覺知心存在的,而且身行也都滅盡了,色身固然還在,但是色身已經沒有呼吸與脈搏,心跳停止了,所以完全沒有身行、口行、意行,唯除意根之心行外。這絕對不是如某先生所說的,還在欲界境界中的離語言文字,而且仍有呼吸的境界,可以稱為是證得無想定啊!也就是說,只要還有身行、口行、意行存在,不論這三行已經多麼微細,都仍然不離行陰的行苦。而行苦的內容是學佛人最難了知的,特別是在末法時代的今天,現在之所以被稱為末法時代,是由於真善知識稀少,而一般人所以為的大善知識,總是像某先生等人一樣誤會般若與禪定,不論是大法師或大居士都一樣,很難得見到真正的大善知識。而真正的大善知識所說的法義,也都與一般學佛人,及大師們的說法不同,當然很難獲得一般學佛人的認同;那是因為真善知識的法義,常常會遭受凡夫大師與學人的毀謗和抵制,導致一般學佛人尚無眼目而跟著盲從之,拒絕接受真善知識正法的教導。甚至於盲目地跟著凡夫大師們,一起抵制正法,心中卻洋洋自得,以為已經成就護法的大功德;不知自己早已被誤導,而跟著大師一起成就破法的大惡業了。
因此十二因緣法中的行,與解脫道中求滅盡定所講的行,行者對於其中之分際應該有所了知,才不會永遠停留在解脫道初機學者之中,才能進前實證解脫道的見道而取證初果,乃至取證慧解脫、俱解脫。而所謂因緣法中的行,就是一定會與未來世、異熟果報有關的身口意行,會導致未來世受生正報的變化。造惡業的身口意行,會墮入三惡道中受惡報;造善業的身口意行,會上升欲界天享受天福;修習禪定的行,會上升色界、無色界享受天福;護持正法的行,會獲得人身或欲界天身;以護法之名而造作破壞正法的行,則會墮入地獄受大苦惱;這些都是屬於影響正報的行為。由身口意三法,或二、或三配合實行而完成的行為,就是因緣法中所說的行支;換句話說,行支是說身口意所造的行為本身,都是有關善惡業的行為,都屬於五趣人天果報的行為。(~《阿含正義》第四輯,正智出版社,頁1083。)可是解脫道中所講的行,卻與因緣法中的行有所不同,這種行無關善惡業,舉凡色身的功能、覺觀的功能,意識覺知心的存在,就是身行、口行、意行;所以色身雖然沒有在造作善業、惡業、無記業,但是只要色身還在呼吸,心臟還在跳動,那就是還有身行。所以滅除身行的境界,是在進入第四禪,或在四禪前的未到地定的深定之中才會滅除的,四禪後才能證入的無想定,當然更是如此了。
覺觀就是口行,當學人修定之前,常常與人言語閒聊,這些閒聊的口行,都是因為先有覺觀;覺觀即是顯境名言,然後生起了表達心中意思的念頭,才會口出音聲發而為語,成為表義名言。可是當學人開始學佛,而正在修定之時,心中往往語言妄想不斷,那些語言妄想都是由於有覺有觀所導致,假使對外境五塵沒有了知的欲望,心中也沒什麼煩惱,五塵覺觀就會滅除;而進入二禪等至位中,連心中都不會有語言文字,何況會有口中的言語出現呢?因此說覺觀就是口行,當心中自言自語時就是口行中的一種,而這種口行都是由於有覺有觀而產生,所以有覺有觀時,縱使還沒有語言出現在覺知心中,就已經是口行不斷的境界了。意行不是單指意識覺知心不斷地觀察、思量、判斷應該作什麼事;而是說當意識覺知心存在之時,即使是禪定等至位中不觸外五塵,那也還是保持著覺知心的了知性,這個了知定境的了知性正是意行;所以當覺知心意識住於了知性當中,一念不生時仍然是意識心的心行;假使想要證得無想定或滅盡定,就必須滅除意識心,使祂不現起而沒有了心行,否則絕對是證不了無想定和滅盡定的。
各位菩薩:以上為您說明的是身口意的詳細內涵,假使菩薩們想要修除身行、口行、意行,單憑定法的修行是極為辛苦,而不堅固的。譬如外道們修證禪定時,往往是投注畢生精力去修持的,可是成果總是不彰,而且即使證得禪定之後,如果無法每天練習及入定,不久之後禪定仍會逐漸退失。因此真正想要修證禪定的佛子們,其實應該要在滅除煩惱的法上用功修行,才不會使已經證得的禪定境界退失掉;也就是說想要修證滅盡定的人,最好必須先證得四禪及四空定,具備四禪八定的功夫;或者能夠得到真善知識的指導,而在第四禪中直接證入滅盡定,因此想要真實修證滅盡定的人,一定要懂得修除身口意行的道理,就能知所進道獲得解脫。
因為時間的關係,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4057-a16_1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