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二) 第107集 諸法無我(四)



各位菩薩,我們今天繼續來講「常見外道法──廣論」。
《廣論》的第457頁到458頁,它裡面的內容唸一下:【破除之理,亦非如以錘擊瓶,是於無令起知無定解。若定解無,即能遮遣執有亂識。如是以理成立,亦非如種發芽先無新生,是於如是法起決定智,知其如是。《迴諍論》云:「雖無能破語,其無亦成立,然此語云無,令解非令除。」《自釋》中云:「雖無汝語,若無之滅亦本成立,何為更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汝說彼語有何作為?此當為釋說一切法皆無自性,非由此語令一切法成無自性。然說諸法皆無自性,是令了解破無自性。譬如天授原未在家,有云家有天授,有於無彼說云其無,此語非令天授成無,唯顯天授家中非有。如是說云,諸法無性,非由此語令其諸法成無自性,然一切法皆無自性。諸愚眾生,為無明蔽增益自性,如於幻士愚其原無士夫實體,唯為令解自性非有。故汝說云,若性非有,即無語言,不假語言,自性非有亦極成立。說無自性此語何為。此諸言說皆不應理。」此說極顯,當如是知。】(~《菩提道次第廣論》卷20)
我們現在來說佛法真正的實際義理,佛法四尋思裡面有「名、義、自性、差別」這四種方法。名當然就語言,也就是說以語言文字用來說明、定義,現觀諸法的功能差別;也就是說,佛法是要實修實證,要以實際現量境界如此的慧觀才有實際的意義,所以這些語言文字只是戲論而已;如果他不能夠指出這些現量的境界,那只不過是戲論而已,那與佛法的實際修證就沒有關係。所以外道說要破除「諸法」的「有自性」,是以「決定智」作確定的瞭解「諸法無」,他這些外道又引《迴諍論》來作說明;但是《迴諍論》的原文是說:【汝言語法別,此義我今說,無法得說語,而我則無過。】龍樹菩薩的解說是說:【如是,若說一切諸法無自體者,此語不能作一切法無、自體無,但知諸法自體無體。若汝說言,若無物者則不得言法無自體,以無語故,不得成法無自體者,義不相應。】這個翻譯一下:譬如在房子內,沒有天授這個人在的時候,有人問:「屋內有天授嗎?」有人回答說:「有!」又有人回答說:「沒有!」那回答說「沒有」的人知道屋內確實沒有天授;雖然「無」這個字只是語言文字,並不能造成屋內有沒有天授這個事實,但是說「無」的這個聲音或者是語言文字,卻可以讓人知道、來顯現這個屋內確實沒有天授這個人。
這個意思是說,語言文字和法的本身是有區別的,回答「有」或者回答「無」都只是語言文字聲音,兩者的語言本質上其實都是一樣的,並無不同,乃至與諸法的本身是有或者是無並沒有關係的;語言聲音是為了讓人能夠瞭解諸法的本身而設施方便,是必須依附於法的本身才有存在的相對意義,所以語言聲音當然是不可能破除法的有或者是無。因此從嘴巴裡面說出「無」的聲音,只是要讓人知道他所指涉的這個標的是「無」而已,沒有辦法改變該標的實際狀況的有跟無,倘若本來就沒有那個法的存在,就不能說那個法無自體;由於「無」這個字、這個語言是不能夠片面的成立某個法無自體的,所以 龍樹菩薩說義不相應。同樣的道理,從嘴巴說出「無自性」的聲音,並不能說就是諸法無自性的這個本體祂的本身,這個道理早在《解深密經》中,佛陀就已經說過:【善男子!我終不說以無自性性取無自性性;然無自性性離諸文字。】(~《解深密經》卷4)也就是這個意思。外道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先決定「法無自性」,然後再說「法有自性」不對,既然已確定是「法無自性」,那就沒有「有自性性」的這個法可破了,外道說要破,不是多此一舉嗎?譬如說家中已經沒有天授這個人了,是表示已經沒有所謂天授的家了,那麼就不必描述天授這個家如何的不存在,那都沒有實際的意涵;所以若說「空無有物」者,物既然不存在,那又如何能顯示「有、無此物」的自性呢?
所謂法無自性者,必須是有這個法才能夠顯示此法無自性,無自性的法只是表示此法「有生有滅、不能自在、不能作主」它的這種體性,所以法無自性並不是代表無法;因此不論執著所生法有自性或者無自性,煩惱都無法止息,若有無俱泯,則煩惱不生。所以無自性不能當作「無自性生」來解釋,更不是要破有自性成為無自性,更不是說諸法無自性即代表世出世間一切法都無自性;諸法的有自性與無自性,都是法的一體兩面,不能單說諸法有自性或者單說諸法無自性,不論諸法有、無自性,都必須依於本有、自在、不生不滅的阿賴耶識而說,這樣才能說是諸法有、無自性。
復次,我們如果要了知法無自性,確實也就像「以錘擊瓶」這麼簡單如外道講這句話,是於如是法起「決定智」知其如是便可以了;但問題是這個決定智是般若智慧,必須以般若智慧來了知諸法是從阿賴耶識所生,所生之法終究都會滅的,也就是五陰十八界都是從阿賴耶識所生,五陰十八界終究會滅的,阿賴耶識是不會滅;因為五陰十八界沒有真實的自己的體性,所以才說諸法無自性,而不是像外道所說的「是於無令起知無」。
前面已經說過「無」聲音,它與無自性的法,它是義不相應的,只能說它是「無」這是一個聲音,它跟「破諸法有亂」,它兩者是不相等的;一個是名詞、 一個是實際狀況,這不是有般若智慧的人所應該說的言論。所以聖 龍樹菩薩說「語、法別」是依於《解深密經》中,佛所說:【善男子!我終不說以無自性性取無自性性;然無自性性離諸文字,自內所證不可捨於言說文字,而能宣說。是故我說般若波羅蜜多,能取諸法無自性性。】(~《解深密經》卷4)簡言之,無自性性的聲音不能決定無自性性的諸法,其間必定得由般若智慧的抉擇,然後再透過語言聲音的解釋,才能夠顯現無自性諸法。然而外道否認有阿賴耶識,他又哪來的般若智慧來作這些抉擇呢?所以由此可知,佛法不是簡單「就諸法而論諸法」的無自性性,是要以阿賴耶識的「常」而言,才能夠說諸法「無自性性」(也就是它的「無常」),因此才具有實際佛法的完整意義,因為諸法皆是阿賴耶識所生的緣故。
接著我們看《廣論》的459頁:【如是以正理破,若是由破倒執,為欲引發無倒定解者,當以正理破何心之境耶?總所破分別,雖無邊際,然以何顛倒分別而為一切過失之根本,當先明彼破其所執之境,若能破彼,則一切過失悉遮遣故。經說貪等諸餘對治,是一分之對治,說無明對治是一切之對治。無明即是一切過失之根本。如《明顯句論》云:「佛依二諦說,契經等九部,就諸世間行,於此廣宣說。其為除貪說,不能斷瞋恚,為除瞋故說,亦非能盡貪,為斷慢等說,彼不壞餘垢,故彼非廣徧,彼皆無大義。若為斷癡說,彼盡壞煩惱,諸佛說一切,煩惱皆依癡。」何者為癡?謂執內、外諸法由自相生,增益自性之心,此為無明。】(~《菩提道次第廣論》卷20)
這個論裡面我們解說一下,這個癡煩惱雖然是廣遍,但也不能說,破了癡這個煩惱,那貪的煩惱就沒有了,也就是說「貪、瞋、癡、慢、疑、不正見」這六種根本煩惱,不能說破了一種,那其他的煩惱就都沒有了,這種說法是證明外道確實不知道什麼是無明。所謂破就是打開的意思,也是了知的意思,這還不是真的滅除,所謂的無明是對於法界的真實相,也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的體性不能如實知乃至完全不知,而要破除無明,就必須先具備「明」的基礎,也就是佛菩提道所謂的明就是「明心」,要明白的知道自己的真心,這樣才是觸證自心如來藏阿賴耶識的實際意思;那明心之後,祂的真實義,這些菩薩他的般若智慧就能夠頓開,現前觀察一切法,皆由此有自性的阿賴耶識所生,直接生六根、間接生六塵、輾轉生六識,因此明心開悟稱之為打破無始無明;然後再以般若智慧為基礎,修除無量無邊的無始無明上煩惱,至佛地才能夠盡除無餘。未入地之前,「一念無明」貪、瞋、癡、慢、疑…等煩惱障種子隨眠不斷,入地之後,於歷緣對境中,才能夠漸漸地斷除,至於七地滿心進入八地時,才能夠斷盡,此才是中士道之平議,這個已經上面有講過就不再重複了。
那外道說:【何者為癡?謂執內、外諸法由自相生,增益自性之心,此為無明。】這個是無因論的說法,如果按照外道所說的意思,那應該就是說諸法由無自性生,但是無自性本是諸法所顯示的現象「無自在、無體性」,無自性者自身都無能保住,如何能夠生諸法呢?何況顯示無自性其本質是無常空的,若無常空法能夠生諸法,那豈不是諸法都是憑空而生?那外道的說法名之為「戲論」,所以也不足以形容他的荒謬。所以能生諸法必須是由有自性的阿賴耶識所生,內法如是、外法亦復如是;而阿賴耶識的自性,更不能夠所謂的有增有減,這個自性不能增減,法爾如是,叫作不增不減。由此可知,六識的外道否定了第八識,當然就不知道真心,就沒辦法證得般若空性,所以他說的【當先明彼,破其所執之境,若能破彼,則一切過失悉遮遣故】,這是一點意義都沒有,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廣論》459頁說:【如《四百論釋》云:「若識增益諸法自性,由彼染污無知增上貪著諸法,是為流轉生死種子,於一切種永滅除故,即便安立生死還滅。為顯此義故說頌云:『三有種為識,境為彼行境,若見境無我,三有種當滅。』此顯由見境無自性,於一切種破除貪因三有種識,安立聲聞獨覺及得無生法忍菩薩生死還滅。」】(~《菩提道次第廣論》卷20)
這個我們作個結論,就是論法要有個前提,要依佛法八個識而說無自性,才是圓滿說法,因為阿賴耶識祂能夠直接生、間接生、輾轉生五陰十八界,如果只單獨說識與境,則是墮在減損邊;如果觸證空性的人,他所見的諸法,都必定是非有自性、非無自性不落二邊,因為他知道第八識與前七識的關係,所以也不落在中間。那諸法無自性的緣故,識不貪著諸法;諸法有自性故,才能夠在生活中作息無間。如果只說諸法有自性,即是增益自性見,墮於增益邊;如果只是說諸法無自性,即是無自性見,即是墮於減損邊。由《四百論釋》所說的,即可知月稱論師未證空性,因為他不依中道空性心而說,只是單獨的說識與境均無自性,那就墮在減損邊。
我們還有一點時間,我們來說常見外道他現在所說的,其實是藏傳與佛教它是有一個關係,因為宗教的自由,現在也有智慧財產權的緣故,想要抄襲這些佛法,那就是在以前是可以的,到現在就不行。那我們正本清源,這喇嘛教它現在說謂「藏傳佛教」,其實嚴格說起來是喇嘛教,那它這個是怎麼形成的?它是根據西藏自己傳統的巫術,再加上佛教的名相,再加上唐朝的五術「山、醫、命、相、卜」,唐朝文成公主她入藏的時候,把中原文化的這些五術都帶進去,那當然它就把它吸收融會,然後成為喇嘛教,不知道何時開始,又把它稱為藏傳佛教,那這怎麼來分辨呢?我們學人如果能夠以佛教的「戒定慧」來界定一切宗教,那自然正邪分際就能夠分得很清楚;佛陀去世教大家以戒為師,這個宗教界如果是五戒不守,那當然根本就不是佛教。
所以我們看看外道,他大概有兩種狀況,因為佛法它是實修實證,它的威德智慧都第一,外道無法抵擋,他想要求取生存,就只有兩種方法:一個就是以外道的名義來盜用佛教的經典,來解釋他們外道的法而來為外道背書,他們就能夠繼續生存下去,這是一種方式。另外一種就乾脆盜用佛教的名義,自稱自己是佛教,這個是山寨版假冒佛教自稱是佛教的正統,然後用外道法來假冒、來取代、來解釋佛法,自己反而又稱自己是證量更高,那這樣就是比較惡劣。所以佛法大家如果是能夠真正的好好的修、好好的證,這個淆訛之處自然就能夠明瞭。
那今天課程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4035-a17_1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