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這個單元繼續跟大家介紹「《廣論》止觀非佛說」。
上一集我們講到,密宗的密法是外道法假冒佛法,是承襲了印度密教化的佛教。在它的弘傳過程中會出現密教思想,大致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佛教徒自身於佛法三乘菩提已然是不知、不解、不證,對外道法、佛法之是非邪正無法分辨簡擇,也因為教理、法義被破斥,辯論又輸給外道的緣故,吸收一些婆羅門教的思想,譬如咒語、觀想、祭祀萬能、火的崇拜、光明遍照太陽──大日如來崇拜等等來補充自己;另一方面,因為印度教的性力派坦特羅教徒滲入,也吸收一些雙身法歡喜佛之類的縱欲、淫欲的東西,認為男女雙身修法能令自我與大神梵天(也就是本尊佛)萬法根源、宇宙能量合一,能在淫欲大樂中獲得解脫。所以說密教不是別的,而是佛梵合一──佛教與婆羅門教(也就是印度教)混合的產物;密教與顯教相對,這是密教徒貶抑佛教的說法,也是密教為了自抬身價。
佛教是有祕密,但絕非密教所修無法示人的男女淫欲雙身密法,佛教的祕密有兩種:一種是為顯示不了義的言說教法,故說祕密,比如
世尊依三自性而說三無性,一切法無自性乃是不了義的教法;另一種是法界的實相──第八識阿賴耶識,是 世尊最深密記,是故說法時,應當隱覆密意而不明說。
坦特羅佛教說顯教(也就是三乘菩提之佛教正法)是如來應化身 釋迦的逗機方便說法,密教坦特羅密法是如來報身大日的祕奧真實說法;顯教說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修菩薩行而後成佛,密教則說現生若能遇到曼荼羅阿闍梨,乃至灌頂修男女淫欲之金剛密法,由此而得不可思議的欲樂禪定,說是可以超越顯教二乘聖者及十地菩薩而即身成佛。因此,密教自稱是頓悟之法,也是易行道,它兼有求生西方淨土及印度教與梵天合一的雙重優點,在歷程上是速成法,在目的上是究竟法。這一個思想的形成,是在《大日經》的創作,大概是在西元第七世紀左右,由《大日經》而完成純密的理論,高唱即身成佛,稍後又創作《金剛頂經》,而引發了後期的金剛乘,也就是左道密教。
《大日經》的主要思想是「即事而真」,原則上這是抄襲《華嚴經》的「事事無礙法界」,又參考梵我一致的印度教思想,而進一步地唱出即身成佛的教法。但是《大日經》是密教理論的建設者,而且是由《金剛頂經》開展出來的,也就是將這一個理論付諸於實際的生活,一切都成為「即事而真」、「事事無礙」,結果淫怒癡的現象,也以為即是究竟的涅槃道。這些都是坦特羅教徒滲入佛教以後,見到佛教教法周遍殊勝圓滿,想把佛教竄改為密教法義,可又無法勝解,所以才有男女淫欲雙身修行成佛的金剛乘密法。
密教最重視法統的師承,傳受密法必須金剛上師(也就是祕密阿闍梨)的灌頂,修持密法的儀軌,必須請金剛上師的加持,因為金剛上師是由師師相承而來的大日如來的代表,也必是修法有了成就的瑜伽行者。
因為密教是神我、梵我的法,它注重加持、灌頂、咒語、不可知的梵,不同於顯教可藉語言而領受,密教必須師父弟子祕密傳授,這一觀念在婆羅門教的梵書到奧義書的時代已經很風行了。
密教說密教之法,是由釋迦佛報身大日如來傳金剛薩埵,金剛薩埵是大日如來的內眷屬,處於金剛法界宮,親蒙大日如來的教勅而結誦傳持密乘,成為付授密法的第二祖。這一些是編造附會的說法,不合佛教正理。佛教說,報身如來所攝受的對象是為地上菩薩,而密教修法的隨學者,大多是非離欲之凡夫;又密教傳承,乃是由印度教的瑜伽師為根源,而融匯印度教達羅維荼族的信仰,密教的夜叉原本即為達羅維荼族的民族群神,由夜叉的勇健姿態而演變為密教的忿怒本尊,由夜叉尼而有密教的空行母(佛母)或明妃就是一例。
坦特羅佛教的四部介紹,說的是密教修持的四個階段,即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事部:即是雜密,也稱作密,它是修無相瑜伽,即妄以明空性之理,常我的色彩尚不濃厚。常常聚佛菩薩、鬼神、夜叉於一堂,還沒有胎藏界的嚴密組織。雖結壇場,重於設供、誦咒、結印,重於事相,還沒有作觀想。行部:也稱修密,此部是以《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即《大日經》)為主:【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1)雖然講緣起性空,但在「菩提心」的心中,已帶有常我的色彩。另外瑜伽部:是以如來在家相的大日為其中心,以金剛手等為其護翼,出家相的釋迦及二乘聖者被置於外圍,此由胎藏界及金剛界的曼茶羅(也就是密壇)就可以明白了。密教說大日如來為報身佛,是化身釋迦佛的本尊,本尊應居中心;實際上,是密教竄改了印度教的眾神,改以佛教聖名,且說外教的神明都是本尊化現,所以,印度教一切善神惡神,都為密教所攝。由降伏的意念轉為崇拜的意念,乃是抄襲佛教華嚴所說「事事無礙,即事而真」,所以密教創造的本尊,應該是在家菩薩相。
最後,無上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的發展,晚於金剛界與胎藏界等密宗派別,但自認他們的地位高於之前的密宗先驅,因此自稱為無上瑜伽。無上瑜伽部後來形成西藏密宗的主流。無上瑜伽部與之前的密宗流派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重視修煉人的內在氣功、明點、拙火,使它導入中脈,以求快速成佛。其中最受爭議的是男女淫欲雙身法的修行,以男女間的性行為作為禪定──密宗的「欲樂大定」。無上瑜伽部是在大乘佛教晚期所發展出來的密宗流派,每個密宗流派都有自己尊奉的本尊與密續經典,其中著名的流派有喜金剛、大威德金剛、密集金剛、勝樂金剛等等,這些流派可以被大致分類為:大瑜伽坦特羅與瑜伽母坦特羅兩個大的流派。時輪金剛是最晚出現的流派,無上瑜伽是密教(密宗)最高的密法,這一個密法修成,便可即身成佛,所以在今日的西藏密宗,視無上瑜伽為最難修持的密法。
事實上,無上瑜伽,即是金剛乘法、即是左道密教。在西藏八世紀赤松德贊時期,印度坦特羅佛教僧人寂護將印度祕密佛教傳入西藏,蓮花生又把印度坦特羅佛教、性力派的雙身法無上瑜伽即身成佛之法帶進西藏,融入原有的苯教、民間鬼神信仰中來弘傳,從此變質的藏傳「佛教」更加邪謬。
淫亂的西藏密宗佛教影響了世人觀感,後來宗喀巴加以改革:針對喇嘛對於明妃的鑑別及要求太過於隨便,以及行者的雙修資格也過於浮濫,所以其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將一切權力集中於少數高層喇嘛,不僅僅是與明妃雙修,包括金錢的供養也是;也要求密宗上師喇嘛們,必須先煉氣、脈、明點,然後才能實施所謂雙修的法門。於是,改革後的密宗上師喇嘛,說自己嚴持戒律、持戒清淨,與正統佛教說的持戒清淨意思是完全相反的;意指密宗上師喇嘛受持三昧耶戒後,若不能每天修雙身法,即是違犯金剛戒、三昧耶戒,這在正統佛教來看都是邪戒、惡戒,名為惡說法毘奈耶。
宗喀巴對於三昧耶是這樣的解釋,在《密宗道次第廣論》說:【守護三昧耶者,如鈴師云:「集一切勇識(密宗男性修雙身法的人,就叫一切勇識),會一切天女(就是以男根與密宗一切修雙身法之女性交會),世俗菩提心(就是物質明點的精液),秘密物灌頂(慧灌時上師與明妃行淫後,所得之男精與女性淫液混合之物,而為弟子灌頂),彼勇識天女(是指這些合修雙身法之男女性密宗行者),大妙三昧耶(以雙身合修而獲得大妙之三昧耶禪定,因此出生之祕密物),具五界妙味(具足色聲香味觸等五塵之妙味),當嘗彼安樂(應當嚐彼祕密物之甘露味,而獲得彼安樂境界)。」謂集一切勇識、勇識母體脈中精髓(是說收集一切密宗男女行者體內之中脈的精髓,也就是領受第四喜大樂後之精液與淫液),由食二種世俗菩提心故(由於食男女二種精液淫液混合之世俗菩提心故),當依五甘露等食三昧耶,於前所說守護之三昧耶而得自在。】(《密宗道次第廣論》卷15)
由這一段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廣論》的解說,應該瞭解西藏密宗所說的金剛戒、三昧耶戒,所說的持戒清淨,與正統佛教說的持戒清淨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瞭解了印度晚期佛教,密教化、外道化的過程後,知道西藏密宗所傳承的佛教,是印度坦特羅佛教,空有三乘菩提之名相,而本質卻是男女淫欲之金剛乘密教。如同台灣很多人修學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表面上雖有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三士道與止觀,而本質卻離不開金剛乘密教,這是很多修學《廣論》的善良佛弟子所不知道也難以想像的。
宗喀巴出生在「宗喀」地方,也就是現今青海省湟中縣,故被稱為宗喀巴,他是西藏密宗一代祖師,也是坦特羅佛教的繼承者,也是金剛乘密教雙身法的實修者。宗喀巴寫了兩本《廣論》:一本是《菩提道次第廣論》,一本是《密宗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這一本書,是宗喀巴抄錄了正統佛教的經、律、論而成的,正統佛教指的就是
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三乘菩提,也就是 平實導師與正覺教團所弘揚的如來藏正法。宗喀巴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它只是一個幌子,目的是為了誘騙佛弟子進入密宗修學密教的前方便,也是宗喀巴為了弘傳他另外一本《密宗道次第廣論》法門的橋梁,而這一個密宗道才是宗喀巴的主修。
《密宗道次第廣論》主要講的是印度坦特羅佛教又稱為譚崔的修行,也就是雙身法的修行。因為宗喀巴認為正統佛教不究竟,不能快速成佛,不能即身成佛,就算依正統佛教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成佛了,像
釋迦牟尼佛一樣,密宗也認為這樣的佛層次,不如修《密宗道次第廣論》所成就的報身佛。意思就是說,密宗的佛比正統佛教所說的 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地位還高;這違背了
世尊所說十方諸佛平等的聖教。
因此,宗喀巴認為,一定要進入密宗修行才究竟,而密宗的本質是無上瑜伽的男女淫欲雙身修法,是世間最粗俗低下的法,若想要眾生直接聽聞、直接信受、直接修學,是不容易的,因此先寫了《菩提道次第廣論》,抄錄了正統佛教的經、律、論,表現出想要學密宗即身成佛的人,要先學正統佛教的清淨戒、清淨行,等善良無知的佛弟子學過《菩提道次第廣論》以後,對密宗的上師信任不疑後,密宗上師再告訴弟子們,若要快速成佛,就要轉入密宗修《密宗道次第廣論》,很多佛弟子因此就走入了外道的不歸路,乃至破戒、破法,因此而下墮三塗。
在福智之聲出版社印行的宗喀巴所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科判表中,辛二、特於金剛乘學習道理,也就是《廣論》557頁說:【特學金剛乘法。如是善修顯密共道,其後無疑當入密咒,以彼密道較諸餘法最為希貴,速能圓滿二資糧故。】《廣論》在同一頁又說:【其次先以清淨續部能熟灌頂,成熟身心。次當聽聞了知守護,爾時所受三昧耶律。……若能如是護三昧耶,及諸律儀而修咒道,當先修習堪為依據續部所說,生起次第圓滿尊輪。】《廣論》558頁又說:【其次當修堪為依據續部所說圓滿次第,棄初次第,唯修後攝道一分者,非彼續部及造彼釋聰叡所許,故當攝持無上瑜伽圓滿道體二次宗要。】(《菩提道次第廣論》卷24)
那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先介紹到這裡。
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3785-a17_04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