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今天繼續講「識食與八背捨」。我們在前面已經講了許多有關識食的內涵,還有斷識食的觀行。各位只要接受正確的教導,並且如實觀行識食的意涵以後,我見與我執就可以斷除,就知道自己可以永離生死;不會再害怕墮入無盡生死的可怕境界當中,就敢在捨壽的時候滅除掉五陰自我,不會再對外法五陰的滅失,而生起恐怖心;這樣子就是南傳佛法的阿含證境,這個我們在上一集當中已經講了。
那麼由前幾集所說的道理,我們可以知道,識陰六識對於色、受、想、行的貪愛跟熏習都是識食,乃至於識陰返觀自己以後,對自己已經有了貪愛的熏習也都是識食。由於識食的緣故,所以就增長了我見與我執,所以捨壽以後轉入中陰身的時候,不肯讓中陰身毀壞,但是卻辦不到,中陰身仍然壞滅了;當第二次的中陰身再度生起的時候,他就會因為我見與我執的緣故,想要繼續保持作主的意根自己,想要繼續保持覺知心的自己繼續存在,這樣就一定會再尋求有緣父母而重新入胎為人。所以就這樣輪迴生死不斷,這都是因為識有食的緣故,假使把識食斷了,捨壽轉入中陰境界當中,就願意在中陰階段,尚未投胎之前把自己滅除,就成為中般涅槃的無餘涅槃。所謂中般涅槃,就是三果人因為在這一輩子捨壽之前,沒有證得四果阿羅漢,所以在他捨壽轉入中陰境界的時候,發現還受後有,不是阿羅漢;但因為他有正確的佛法熏習,而且也有能力滅除五陰自我,不再於三界當中受生,所以在中陰階段般涅槃;也就是取證無餘涅槃,所以稱為中般涅槃。如果沒有正確的佛法熏習,或熏習到錯誤的知見的時候,就不可能實證這樣的聲聞涅槃了。所以錯誤的佛法熏習也是識食,會使人不斷地執著著識陰離念靈知心,不願意讓識陰離念靈知滅失,就一定會再重新入胎而繼續生死輪迴。
如果能夠了知上面所說,識有了知時即是識食這樣的道理,不但對色身不再有執著貪愛,也會對意識離念靈知所住的三界境界,不再有自我貪著與貪愛,因此就對受、想、行三陰也沒有執著與貪愛,就會在中陰境界中願意滅除離念靈知心這樣的自己,不再去投胎;識陰就這樣子滅了,意根無所緣也就跟著滅了,就成為無餘涅槃了。在二乘法中,說識陰不再出生了、說識陰不再對自己有所貪愛與執著了,其實就是意根也接受了這一點,所以識陰願意自我滅除的時候,就是意根也願意滅除的時候,所以就成為無餘涅槃了。由於過去的六觸為食,引生現在的六處為食,再由現在的六處為食,引生未來的六觸為食,就這樣子生死輪迴不斷,這就是三世的識食;不領受現在法,不貪戀過去、現在、未來的六識與六塵,就沒有識食了,我執就斷滅了。因為六識對十八界自性的熏習與貪愛都滅除了,都不想在六塵境界中讓六識自己繼續存在,對於自我貪愛的熏習都已經滅盡了,這就是識食已經滅除了。這樣就可以在捨壽的時候滅除十八界的自我,而不再有未來世的十八界法繼續出生,這就是證得無餘涅槃了。假使懂得滅除識食,確實作到識食的斷除,就知道無餘涅槃的境界當中其實是沒有任何六塵境界的,也是滅除了意根與六識心的;離念靈知只是意識與識陰六識的自性,也是必須滅除而不該繼續存在的,否則就是識食存在,就無法取證無餘涅槃。這時只剩下無餘涅槃中的本際單獨存在,正是第八識如來藏離六識的見聞覺知性、離意根的作主性而單獨存在;沒有了六根、六塵跟六識,沒有任何境界出現被自己所知,也沒有覺知心可以返觀自我是否繼續存在;知道這個真實義就是懂得修證解脫道的二乘行者。假使連識食境界最粗重層次中的離念靈知心對六塵的觸食都無法斷除,想要繼續保有六塵的見聞覺知性,而說能證解脫、能教導他人親證解脫,那都是沒有智慧的凡夫所說的話,不然就是明知錯誤而公然誤導眾生。對於六塵諸法的熏習不斷,對六識自己常住的邪見不斷地熏習,都能積集後有的種子,所以名為識食。所以每一個識都有食相,但是每一個識熏習及收集後有種子以後,這一切後有種子都是由第八識如來藏所持受,這就是第八識的食。
但是第八識自身其實是無食的,就如同《雜阿含經》所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食資益眾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何等為四?一、粗摶食,二、細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時有比丘名曰頗求那,住佛後扇佛;白佛言:「世尊!誰食此識?」佛告頗求那:「我不言有食識者,我若言有食識者,汝應作是問。我說『識是食』,汝應問言:『何因緣故有識食?』我則答言:『能招未來有,令相續生。』有『有』故有六入處,六入處緣觸,……」】(《雜阿含經》卷15)佛說:「識即是食。」識就是了知、了別的意思,當六識中的任何一識生起的時候,祂就隨即對所接觸的客塵,生起了了知;譬如眼識剛生起時,立刻就知色塵相,這就是眼識的食相,了知即是識食。所以
佛說「識是食」,了別所面對的客塵六塵就是識陰六識的食。換句話說,眼識因為現起的時候一定有能見之性,所以眼識剛生起的時候就已經了別了色塵了,不可能眼識生起的時候有能見之性而不了別色塵,所以眼識的食其實是從「能見之性」來的。而眼識的了別色塵,並不是等到意識心中生起語言文字來分別的時候,才說已有識食。耳識剛生起的時候,就已經完成聲塵的了別了,不可能耳識生起時不了別聲塵的,所以耳識的食就是從「能聞之性」來的。同樣的道理—舌識、鼻識、身識、意識—當意識覺知心生起的時候就已經了知六塵了,不可能意識覺知心現起的時候而不能了知六塵,所以「了知之性」就是意識心的識食。
當修行人斷除了對於六識自性的自我貪愛時,他就不會再想要留在六塵中,不想留在六塵中就只能滅除六識自己;當他已經有了這種正知見的建立的時候,他就是初斷識食的初果人了,因為他原有的我見已經斷除了。換句話說,想要滅除四食的話,就得滅除貪愛,就得探討貪愛的由來;探討之後,知道貪愛是由三種受、五種受而引生的,就應該滅除對於受的貪愛。可是想要滅除對於受的貪愛,就得探討:為什麼會對種種的受生起了貪愛?探討了為何會對種種受生起了貪愛,就知道是從六入處而生起了受,所以才會對於受生起貪愛;所以如果想要滅除對於受的貪愛,就得要滅除六入處的執著,六入處就是六塵及處處作主的意根心、還有五色根,六入處滅了,就不會再有受生起。因為受是六識經由六根觸知六塵而來的,所以觸心所就應該滅除,可是觸心所是從哪裡來的呢?探討的結果是:觸心所是因為有了六根、六塵等六入處才生起的,所以想要斷除觸心所的話,就得斷除對於六根、六塵的執著。摶食的集、意思食的集、觸食的集、識食的集都是因為六根與六塵的生起、還有運作,才會有四種食不斷地在進行。所以六入處的集就是觸的集,觸的集就是受的集,受的集就是愛的集,愛的集就是四種食的集;由四種食集的緣故,未來世的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就廣集了。所以想要滅除食集的話,就得滅除六入,六入就是眼見色之性出現及運作、耳聞聲之性出現及運作……,乃至身覺觸之性出現及運作、意識覺知心了知諸法之性的出現及運作。永遠滅除了這六識的自性功能,遠離能見之性、能聞之性、……能覺之性乃至能知之性,也就沒有食集了,就可以獲得無餘涅槃的解脫。滅除了認定六識自性常住不壞的見解,就是滅除了我見,就是斷除了第一分的識食——證得初果解脫的功德。
假使知道斷除識食的道理了,但是心中卻仍然執著而不能放捨,那又該如何幫助自己來斷除識食呢?在《雜阿含經》卷15佛陀開示說:【「諸比丘!云何觀察識食?譬如國王,有防邏者捉捕劫盜,縛送王所;如前須深經廣說,以彼因緣,受三百矛苦覺,晝夜苦痛。觀察識食亦復如是,如是觀者識食斷知;識食斷知者,名、色斷知;名、色斷知者,多聞聖弟子於上更無所作,所作已作故。」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這就是對於真修阿含解脫道而求一世就能出離生死的人來說,在六識面對六塵的時候,每觸知一次六塵,都要當作是被槍矛刺中一次一樣的來看待。假使每天觸知三百次的六塵,就等於是被三百支長矛刺中一樣的苦痛,這樣子每天被三百支長矛刺中而晝夜苦痛,就不想再讓六識的能見、能聞、能覺、能知之性再度生起,這就是懂得斷除識食的有智慧者。當他每天這樣子觀行以後,終於可以斷除對識陰六識,還有受陰、想陰、行陰的執著,也可以斷除對於六根的執著而離欲界,就成為證知自己確實已經是斷除名色貪愛的四果聖人了。這樣子斷除對於名色貪愛的聖人,於解脫道上面所應作的修行工作,都已經做完了;於解脫道中應有的、應修的梵行,再也沒有可以作的事情,這就是慧解脫的四果阿羅漢。
那麼慧解脫阿羅漢與前面所提到的俱解脫阿羅漢,有什麼差異?在聲聞解脫道當中有定障解脫、有煩惱障解脫,完成定障解脫跟煩惱障解脫二種解脫的人,就稱為俱解脫阿羅漢;只有完成煩惱障解脫,而沒有完成定障解脫的人,就稱為慧解脫阿羅漢,因為他的煩惱障是靠出世間的智慧來斷除的緣故,但是慧解脫的阿羅漢,並不是完全沒有證得禪定,他最少需證得初禪,但是沒有證得滅盡定。而不管是慧解脫或者是俱解脫的阿羅漢,都可以現法般涅槃——死後五蘊不再出現於三界當中,這就是無餘涅槃,也就是如來藏獨存的境界。那麼如何才可以稱為定障解脫,也就是完成前面所說的八背捨,從背捨欲界的貪愛證得初禪,乃至於背捨非想非非想處而證得滅盡定的人,這種定障解脫的聖者,如果沒有完成煩惱障解脫,就建立為「身證」。由這樣子可以知道:能夠進入滅盡定者:有證不還果的有學—也就是三果人—名為「不還身證」、還有俱解脫的阿羅漢——也是可以進入滅盡定;就如同《瑜伽師地論》所說:【有學聖者能入此定,謂不還身證。無學聖者亦復能入,謂俱分解脫。】(《瑜伽師地論》卷53)那麼假使有人證得初禪,而未斷我見,是否可以說他已經可以永遠背捨欲界呢?不能!因為縱使證得初禪,捨壽以後生於初禪天,假使他努力證得二禪,乃至證得非想非非想定,捨壽以後可以生於非想非非想天中,八萬大劫而不中夭;然而因為未斷我見的緣故,捨壽以後還是在三界當中輪迴;因此八萬大劫之後仍然會回到欲界,既然還是會受生於欲界,表示沒有真正地完全地捨離欲界,連初背捨都談不上,更不用說背捨四種禪定境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因為斷我見又證得禪定者,最少已經是三果人,也就是已經證得不還果,「不還」就是永遠不會回到欲界,除非迴小向大,發願回到欲界廣度有緣眾生趣向佛道。這是因為不迴小向大的聲聞三果人「斷我見」的緣故,以出世的智慧來斷除欲界愛而能永遠背捨欲界,永遠不會在欲界當中受生;而沒有斷我見的人,只能以世間智慧來暫時伏欲界愛,所以只能暫時背捨欲界而不是永遠背捨欲界。由此可見,斷我見得到出世智慧,在解脫道上面的重要性;所以未斷我見,縱使證得四禪八定仍然是外道,因為沒有出世智慧的緣故。
各位菩薩!「識食與八背捨」這個主題講到這裡已經完全結束,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3841-a16_05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