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這個單元跟大家介紹「《廣論》止觀非佛說」。
很多人,包括密宗的弟子跟修學廣論的人,之所以會誤認為西藏密宗是佛教的一個宗派,最主要是不清楚印度晚期佛教的發展情況。印度傳統佛教自從
玄奘法師、義淨法師遊學印度後,因為佛門缺乏有實證的善知識住持佛法,佛教徒於教理無法通達三乘菩提微妙甚深之法,就逐漸變成了玄學思想,而且在教內教徒們爭執義理優劣高下的時候,對於民間的生活及通俗佛法的弘揚,卻也日漸疏遠,佛教開始衰頹。反觀婆羅門教,自從阿育王以來,由於佛教的廣大弘揚,婆羅門教傳統的信仰便潛入了社會的底層,到這個時候,又進一步吸收了佛教之中觀、唯識及其他教派的思想,結合了民間通俗的信仰濕婆、毘濕奴的崇拜,成為新的婆羅門教而開始復興,他們企圖恢復舊有的地位,這就是今日所說的印度教。
在戒日王以後,婆羅門教出了兩位傑出的學者,一位是弭曼差派的鳩摩利婆多,另一位是吠檀多派的商羯羅阿闍梨,這兩人在西元650到750年的一個世紀內,恢復了《吠陀》經典原先的崇高地位,並且對佛教作了無情的攻擊。鳩摩利婆多有名的著作是《吠陀真義評論》,婆羅門教的哲學因此有了大成,當時佛教的特色便因此而消失了。他雲遊全印度,藉著無礙的辯才,弘揚婆羅門教的學說,攻破了佛教。他是北印度的人,據說當他在南印度復興印度教的時候,佛教弟子中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勝過他們的議論。那爛陀寺的講學方式一向是公開的,到了這個時候,因為無力降伏外道,只好改在室內講授。
另外一位商羯羅,他是南印度人,他在宗教哲學上的貢獻,被印度史學家稱譽為是一種人類思想的結晶。宗教改革家商羯羅,見婆羅門淫欲、驕慢、專斷,便以傳統的婆羅門哲學綜合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教義,成為新的印度教。他以吠檀多派的知識宗教立場,註釋了許多古代的哲學書籍,他為弘揚印度教,於印度的東南西北四方建立四個傳道中心,等於在精神上,他已經統治了印度全國。他又親自遊歷四方,教化人民,高唱破邪顯正;當他到了藩伽羅的地方,找向佛教徒辯論時,佛教的法將之中,竟然沒有一人能夠取勝於他,於是即有二十五所道場被毀,五百位比丘被逼改信印度教。向東到歐提毘舍的地方,情形也是如此,他用哲學思想來攝受上層社會人士,又用宗教的實際經驗來教化廣大民眾。因為他熟悉佛教文字表義,並且吸收了中觀及唯識的長處,直到今天,仍有人以「偽裝的佛教」來稱呼吠壇多派;原因是,他們已將佛教中最上乘的利器─重視方法論的中觀及唯識—變成了他們的囊中之物。當時佛教人才凋零,教徒們不僅不懂商羯羅的印度教的思想內容及其宗教體驗,由於欠缺實證,連佛教自己的教理方法也不甚了然。
經過了那次嚴重的打擊之後,越來越多印度教的性力派(坦特羅)教徒滲入佛教,一面重視義學論理,這些論理都是外道化的中觀唯識等假名佛法,同時鼓吹坦特羅事修的實踐,學習印度教中能引人入勝的部分,比如咒語、觀想、氣脈、男女性力等,以圖改變轉化佛教成為坦特羅密教。這是晚期印度教滲入佛教後,佛教逐漸轉變為金剛乘密教的一大原因。密教化的佛教,日後藉由寂護、蓮花生等人傳入西藏,成為西藏密宗,這也正是藏傳佛教之所以既重視外道化之中觀唯識,同時也廣修金剛乘雙身法的主要原因。而印度晚期佛教人才凋零、佛法衰頹,導致印度密教滲入佛教,以外道法假冒佛法,是偽裝的佛教。此外道教法名坦特羅,梵語tantra,故印度晚期佛教寺院的經論是有兩類,修多羅與坦特羅兩者並存。修多羅的經論,是 世尊與三乘賢聖所說教法;坦特羅的經論──密續,是密教滲入者以印度教性力派坦特羅行門教法,混合修多羅之佛教教理思想而成,教徒以坦特羅外道法為主修,冠以佛教修多羅之名相。隨著時間的遞延,三乘菩提之修多羅教法名存實亡,教徒已經無從認識正統佛教的本來面目。
密教化的佛教後來傳到了西藏,所以西藏佛教的藏經甘珠爾中,正統佛教十二部經論教法,仍然名為修多羅契經,密續教法但名坦特羅而不名修多羅,兩者是不同名的,容易令讀者分辨何者是三乘教法,何者是密乘教法。反倒是中土藏經的編譯者混淆不清,修多羅與坦特羅都冠上修多羅契經之名,導致後世佛弟子無從了知,何者是
釋迦佛所傳,何者是 釋迦佛滅度後外道所說。觀察晚期的印度佛教之所以密教化、外道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佛教徒忽略了佛法實證的重要性,也因為不能斷我見,無法破斥外道所說常見論或斷見論;又沒有親證本心如來藏,無法真實了知中觀及唯識,以致於無法辨正婆羅門商羯羅的假中觀假唯識。
要瞭解藏傳佛教發展和變化的歷程,必須先介紹藏傳佛教的前身──印度密教化的佛教。因為不管是印度坦特羅佛教徒把法傳到西藏,或西藏派人去印度學法,這時候的佛教,已經不是正統三乘菩提的佛法,而是李代桃僵的印度教性力派坦特羅外道佛法,徒有表面佛法名相,已無佛法實質內涵。舉一段聖嚴法師於《印度佛教史》所言,便可明瞭:【所謂左道密教,是對以《大日經》為主的純密或右道密教而言。大日如來既現天人(在家)相,受大日如來之教令現忿怒身以降伏惡魔的諸尊明王,當然也是在家相。天人有天后天女,密教的明王即有明妃,或稱明王為勇父,明妃為佛母(Bhagavti),又有譯作空行母。根據密教的解釋:「明者光明義;即象智慧,所謂忿怒身,以智慧力摧破煩惱業障之主,故云明王。」(《真偽雜記》卷一三)又說:「明是大慧光明義」;「妃是三昧義,所謂大悲胎藏三昧也。」(《大日經疏》卷九)可見,明王明妃,本為悲智和合的表徵,與所謂「以方便(悲)為父,以般若(智)為母」之理正合。但在修法之時的曼荼羅中,遂將各部部主給以配偶之女尊,稱為明妃,並且比照欲界天人的欲事而行:事部則彼此相視而悅,行部相握手,瑜伽部相擁抱,無上瑜伽部則兩身相交。此在《諸部要目》中說:「佛部,無能勝菩薩以為明妃;蓮華部,多羅菩薩以為明妃;金剛部,孫那利菩薩以為明妃。」為了表徵悲智相應,部主均有女尊為偶,修法者付之實際,便是行的男女雙身的大樂。後來,遂以金剛上師為父,以上師之偶及一切修密法的女性為空行母,竟至將上師修雙身法而遺的男精女血為甘露、為菩提心。佛教本以淫欲為障道法,密教的最上乘卻以淫行為修道法。由中國而傳到日本的密教,僅及於金剛界及胎藏界的純密,未見到最後的無上瑜伽之行法,所以日本學者稱它為左道密教。】(《印度佛教史》,法鼓文化,頁293-294)
聖嚴法師又說:【由於兩身相交的行法之開演,接著就出現了多種象徵名詞。以男子生殖器稱為金剛杵,以女子生殖器稱為蓮華;以性交稱為入定,以所出之男精女血稱為赤白二菩提心;以將要出精而又使之持久不出時所生之樂為大樂、妙樂。對於男性的修持者而言,女性的生殖器實在就是一個修持無上瑜伽法門的道場;藉此道場的修持,可得悉地;因此,便稱女子的陰道為「婆伽曼陀羅」(Bhagavti-Mandala)。「婆伽婆」是「有德」或「總攝眾德」之義,密教則以「婆伽婆底」祕稱女性。所以,婆伽曼陀羅,可以解作修佛母觀的密壇。】(《印度佛教史》,法鼓文化,頁295)這便是聖嚴法師對西藏密宗的前身,也就是印度密教教法內容的論述。這些男女淫欲的雙身法,後來傳到西藏,便成為密宗四大教派的主要修法。
印度佛教密教化開始於第七世紀,到了第八世紀以後,性質逐漸同於印度教性力派相接近,更加離開了佛教的面貌,一般稱之為左道;以後的發展更加不純,特別是主張性欲的瑜伽,一般也稱為左道瑜伽。由於他們也講四聖諦、八正道、因緣、般若、中觀、唯識等佛教教理,主張空性,並說這種空性猶如金剛,是不壞的。坦特羅佛教為了與佛教之大乘小乘相區別,又為顯示其高勝於三乘菩提之修證,故自稱為金剛乘。到了公元第十世紀時,印度正統佛教的三乘菩提已經十分衰頹了,但是密教化的坦特羅佛教,在印度繼續興盛了兩百年的光景。在波羅王朝,於十一、十二世紀建立了超行寺,也就是超戒寺,以後金剛乘密教更有一番變化,它逐漸氾濫於民間,而不一定集中於寺院了;教理也更為通俗化,更加沒有什麼戒律規矩,簡單易行,所以人們稱之為「易行乘」。他們的所謂成佛,是指常人快樂的境地,這種快樂與一般佛教的所謂涅槃常樂我淨的樂,是不同的;他們的「快樂」最後是歸於男女的性欲,所以他們的瑜伽方法必須是同女人或配偶雙身合修,稱此為手印,其中有許多地方是屬於男女的淫欲。也正因為他們的方法簡易,提倡低級的東西,很能得到社會一部分愚昧群眾的歡迎,流傳很廣、很快。在流傳過程中,形式也有變化,如金剛乘有自己的經典,名坦特羅,裡面有種種儀規,仍然很複雜。到了易行乘,則不尊經,而是尊師,尊重他們的上師,認為只要按照上師的指導作就行了,這就是十一、十二世紀時期坦特羅佛教流行的情況。
密教發展到最後,還有所謂「時輪乘」,他們特別崇拜的是本初佛,認為
釋迦牟尼佛之上還有最初的佛,是那個最初佛出生一切的。同時他們還對人的生理作了很多研究,提倡用瑜伽的方法來控制身體內部,所謂「有生命的風」,就可以使人的生命不受時間流轉的影響而得到長壽,以致於脫胎換骨,變人身為佛身,名為即身成佛。密教也談教理,把密教的教理與顯教的教理混合來談;印度晚期佛教的大乘佛學,也還是存在的,但是寄生在密教的下邊。因為寺院仍為知識階層的活動領域,寺院密教對大乘教理不能不有所參考,因而大乘佛學就能在密教體系中取得了附庸的地位。密教把大乘佛法看成為初步的階段,稱為「波羅密乘」,密教自身則是高級的階段,名「金剛乘」。
總之,密教發展起來的學說,對於大乘-不論是哪一派-只要對於密教有利,他們就隨意剪裁、割裂。因此,大乘佛法不論是中觀之般若空性、本識如來藏、菩提涅槃、菩薩十地、唯識種智、佛的三身四智、四種淨土等法,全被外道化,完全失去了佛法聖教的原貌,成了坦特羅密教法的內容,這個名為李代桃僵,將外道法竄改為佛法。無怪乎今人密宗法王達賴喇嘛會說:「佛陀有三次重要的轉法輪,傳統上,佛陀對弟子主要的三次佛法教示,傳統上稱為三轉法輪,嚴格地說,這三次轉法輪所開示的法教,是互相矛盾的,某些內容不相符合,既然這些法教皆是佛親口所說,卻又互相矛盾,我們如何判斷何者為真?何者不真?」
這是說,密宗已經錯了一千多年,故歷代法王活佛喇嘛都不懂
世尊阿含、般若、唯識三轉法輪的體系,都是依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為中心而開演的;三轉法輪的體系只有深淺廣狹的差別,而彼此間相互連貫,絕無矛盾之處。假若佛弟子對所領悟的內涵,無法以三轉法輪的聖教而同時印證無誤,即是領悟有錯,應當檢討自身所修學的方向,重新檢查,絕不可在未悟自以為悟而輕謗
世尊聖教。密宗的密法是外道法假冒佛法,承襲了印度密教化的佛教,在它的發展弘傳過程中,出現了密教思想,大致有兩方面的原因。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先介紹到這裡,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3781-a17_0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