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一)–043四識住與七識住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上一次的《三乘菩提——阿含正義》之中,已經先探討了「五陰與五盛陰的差別」,也說明了眾生從無始以來,因為被無始無明與一念無明遮障的緣故,一般人是對於五陰的內涵都是不瞭解,多是深入地貪著五陰的種種而不自知,那就是墮於五盛陰之中;因此,才會有不斷的生死相續。今天接下來探討「四識住與七識住」的這個部分,藉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看眾生貪著五陰的種種層面。
先來說四識住的部分。五陰說的是「色受想行識」,「四識住」是說「四種識所住的境界」,就是指其中的識陰—六識心—安住於「色受想行」四種境界,這是一般眾生識安住的地方。那麼識又怎麼樣安住於這四種的境界相呢?《大集法門經》卷上之中,有一段舍利弗尊者的開示:【復次,四識住,是佛所說。謂色生、色緣、色住,喜行廣大增長,是識所住。受生、受緣、受住,喜行廣大增長,是識所住。想生、想緣、想住,喜行廣大增長,是識所住。行生、行緣、行住,喜行廣大增長,是識所住。如是等,名為四識住。】~《大集法門經》卷1
舍利弗尊者所開示四識住的內涵是什麼呢?他說到的「色生」,是在我們這個人間而言,指的是色法中的五色根及五塵,而法塵是緣於這十法而出生、顯示的;其中的五塵主要指的是內六入的五塵,而不是指外五塵,當這些色法或多或少的出生以後,就成為六識心所緣的部分。假如沒有這些色法的出生,離念靈知或者是有念靈知的意識心,就無法在人間生起以及存在,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現前可以觀察到的情況。因為,在人間受胎之初,本來識陰六識是不存在的;乃至到出生以後,五色根具足了,五塵也跟著生起的時候,就一直都忙著在「關心」五色根及五塵。譬如說,一下子說:「哎呀!身體這裡不舒服。」一下子又說:「今天真的是通體舒暢!」有時候會說:「今天天氣真好」、「哎呀!這道菜真的是色香味俱全」、「那首歌唱得是太優美了」!這就是什麼?出生了五色根及五塵之後,識陰就住在它的境界,而有了攀緣這些境界,隨著去轉動的狀況,這就是識陰的「色緣、色住」。
因為在色法的生、緣、住上面攀緣,就使得在深心之中,越來越喜樂、貪愛於色身以及色上五塵的法性,因而更加執著於五色根及五塵的法,這就是六識心對一部分的我所的貪著,越來越增廣、加大。所以,就好像大人常常鼓勵小朋友說:「你這次成績考得真好,不但要保持住,而且還要能夠更進一步。」又好像說,當某甲某一項表演受到大家的讚賞,某甲也許說:「謝謝大家的誇獎,我還會更加努力,把更好的呈現給大家。」所以生意上賺了錢以後,還想賺更多的錢;那當了官以後,還想當更大的官;那這樣子看來,這一些類似的事情,在人間都是「常態」。然而這麼一來,卻使得識陰輾轉更加喜歡住於五色根以及五塵法,這就顯示出識盛陰、色盛陰,乃至是想盛陰的狀況,是識陰六識在人間所安住的第一種境界,就稱為第一種的識住。
識陰的其他三種安住的情況,就如同識安住於「色」的情況是類似的,只是說,學人必須如實地去瞭解「受想行」的內涵,然後配合著觀察,才能夠真正地得到法益。簡單地說,識陰六識對於色法上的覺受之出生以後,有所喜樂的緣故,繼續攀緣這些覺受,因而住在因為色法而生起的覺受之中。那識蘊六識在色法上面生起了想,想就是了知,對於能夠了知境界有所喜樂的緣故,乃至是不想要離開對境界的了知,就繼續攀緣了這些了知性,而住在因色法而生起的了知之中。從色法的出生,識蘊六識領受了、了知其內涵,而產生了種種的覺受之後,因為「喜行廣大增長」的緣故,就使得這一些現象,持續不斷地出生及存在;這包括六識覺知心及了知性,對於緣於色法的現行,而持續不斷的過程,就有了身口意行,乃至是緣於彼而安住於彼。
對於上述所說的道理,還是應該要稍微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其意涵;理解其意涵之後,就會明白我們生活的真正的相貌,進一步發起出離生死之心,對道業的修證就更能夠有所助益。譬如說,我們在生活之中常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有人說:「哎呀!要是天氣都能夠一直這麼涼爽就好了。」這是因為說,不管天氣是熱或是冷的時候,人們都呈現出苦受的相貌,想要儘快的離開它;所以,當某一天的天氣是很「舒適」的時候,就叫作樂受,而且是非常喜歡,又想要一直地住在那一種樂受之中。然而,現見當某乙正因為一件事情而傷心,乃至是哭泣的時候,親友是越加安慰,某乙卻反而哭得更傷心。這樣子看來,眾生不只是喜歡樂受,其實也會喜歡苦受的喔!那這豈不就顯示出識陰在受法出生之後,緣於受法而安住於其境界,並且是喜樂其境界的嗎?
再譬如說,每一天早上起床,有人是看看:「今天天氣好不好呢?」有人是說:「哎呀!還早,還可以再睡一會兒。」有人是說:「睡在旁邊這個人怎麼這麼帥啊!」當然那個狀況是很多很多的;然而,這裡面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醒過來以後,就不停地分別外在的色聲香味觸等塵境,分別的同時就有了種種的了知。所以,若是某丙察覺到說:「怎麼今天看東西這麼不清楚呢?」或者又是說:「奇怪!怎麼今天聽力這麼差呢?」然後,就會急急忙忙地要去求醫,因為想要改善這個狀況,那是因為他沒有辦法忍受沒有辦法了知境界的這種狀況。那麼,這就顯示出來,當眾生能夠「了知」境界的狀況時,緣於不停地了知境界,又安住於了知境界之中,其實是一直喜樂能夠了知境界的。
又譬如說,一般眾生有一種看法,叫作「好死不如賴活著」!也有善知識教導大眾說:「要放下負擔,邁向生命!」然而,繼續活著、延續生命的本質,其實就是識陰六識想要一直能夠領納境界;而能夠繼續地領納境界,正是愛樂於身口意行的展現。更何況,「邁向生命」,說一句大白話,不就是識陰綜合而領納「色受想行識」,並且安住於其境界、而長時地喜樂其境界嗎?所以,參加一個旅遊團的過程之中,一面讚歎說:這風景真的是太美了!不時還互相高興地在那邊談笑、慶幸說:這一次的旅行真的叫作不虛此行;接著幹嘛?接著又已經開始計畫下一次的行程了。那麼這樣子看來,眾生四識住的狀況,不就是在五盛陰之中嗎?會有一世又一世的生死相續,這其實就是背後的主要原因啊!同時,這也可以說明:識陰的生、緣、住,是識陰六識心在人間生起以及存在的要件。由此可以證明,識陰六識的虛妄性、見聞覺知的識陰都不是常住不滅的法,都是因緣所生的法。
接下來說「七識住」,這一樣也是識陰或者是意識的所緣、所安住的境界相;只是「四識住」是從五蘊的面向上來說明,而「七識住」則是從眾生所居住的三界來作觀察、來瞭解識陰所安住的七種境界。不管是說從五陰的面向,或者是從三界的境界來說明,都說明了同一種情況,那就是說這一些境界都是不離開流轉的境界,還不能出離三界生死之苦。
在《長阿含經》卷第9之中,有這麼一段經文:【云何七覺法?謂七識住處。若有眾生若干種身、若干種想,天及人是,是初識住。復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時是,是二識住。復有眾生一身若干種想,光音天是,是三識住。復有眾生一身一想,遍淨天是,是四識住。或有眾生空處住,是五識住。或識處住,是六識住。或不用處住,是七識住。】從眾生所居住的三界,來觀察這七種識陰所安住的境界相:第一種安住的相貌,是欲界天以及人間的眾生,這都是在欲界的境界相,但因為果報差別的「若干種身」,所以就有「若干種想」;也就是說,有著了知種種境界的差別,離開了欲界天而更往上以後,欲界的識陰就沒有辦法安住了。自此以上,眾生識陰安住的第二種、乃至是第七種的境界相,就分別是初禪天、光音天、遍淨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以及第七種的無所有處天,這樣子合稱為七種識陰或者是意識所住的處所。
既然說這七種境界相,是識陰所安住的,這正是不離「能取、所取」二者;不離能所的,當然還是三界中流轉的生死之法。世尊破斥外道所執取的「五現涅槃」,正是這個道理;因為,外道都想要以能知能覺的我、有念靈知的我、離念靈知的我,以這一些的「有我」的境界,想要「現前有一個我住在涅槃之中」,這都是分別貪著欲界境界中的我,乃至是初禪到四禪境界中的我;等而下之的,乃至是貪著欲界的境界,貪著初禪到四禪的境界,這正是在「能取、所取」之中,有何了脫生死可言呢?因為,涅槃的境界中是無我的,那是完全斷除蘊處界的境界,其實正是「無境界的境界」;但是為了利樂有情的緣故,也為了要讓學人容易瞭解的緣故,方便相對於蘊處界存在的狀況下來說「涅槃的境界」。因此,在經典之中,談到四禪八定的境界時候,往往會提到說,若是識貪著了種種禪定的韻味之後,依於那些境界,住於那些境界,結果反而是因為這一個緣故,而被那一些境界所束縛。因為,不管所住的這一些境界的意識本身,或者是意識所住的這些境界,仍然是不離開三界的生死流轉。
此外,三界中的境界還有「二處」不說是識陰安住的境界,但是仍然是三界中生死流轉的境界。其一,證得非想非非想定,或者是住於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之中。因為識陰六識只剩下意識一心,意識又對於自己的是否仍然存在不加以返觀;這意思是說,意識在那種境界之中,雖不自返觀,卻又不能說是已經沒有了意識,所以才稱為「非想、非非想」,此時似無所住,故不說是意識的住處。其二,證得無想定,或者是住於無想天的境界。這是外道以四禪的基礎之下,因為雖然也想要求般涅槃,但是不知道應該斷微細色的繫縛,而以偏邪的智慧滅了他的意識心,就誤以為這樣子為涅槃而安住;此時此刻沒有了意識心,所以不能稱為「識住」。這兩種稱為「二處」,仍然是三界中生死流轉的境界,對某些智慧不夠深利的行者,還應當進一步觀察與思惟,才不會誤會解脫道所證的內涵。
因為識陰的相貌,一般人僅知一、二,學佛的人也一時無法全部了知;由識陰與色陰和合運作,其所緣、所住而顯示出來的受、想、行三陰,學人多半很難觀察到它們,並且很難瞭解這三陰的虛妄性,而往往會錯認其為真實常住的心體。對於解脫道而言,在明白人間的四識住之五陰虛妄以後,並不一定能夠斷除我執,因為三界中的「我」是有其層次高低、粗細的差別相;所以,進一步才說明七種三界中意識所住的境界以後,才能夠了知其仍然是三界中生死流轉的境界;能夠這樣去瞭解,乃至進一步實際地加以觀行的行者,也才能夠斷盡我執而成為慧解脫者。若是想要親證解脫道的法,得要瞭解、觀察所住的這些境界中的意識本身,或者是意識所住的這些境界中,仍然是三界中生死流轉的境界;得要不貪著那一些禪定的境界以及因其所產生的韻味,才不會因為那一些境界的緣故,反而被其所束縛。
所以,能夠瞭解四識住、七識住的內涵以後,就不會執取這些識陰或者其變相為常住不滅的法,乃至是落於意識所住的這些境界相中;這樣子,就距離親證解脫道乃至是佛菩提道越來越近。
今天就說到這裡,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3775-a16_0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