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 –036. 菩薩自利利他,心無怯弱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 平實導師在《起信論講記》第五輯中,有關「菩薩自利利他,心無怯弱」之相關法義。如果能夠對這方面的法義有正確的瞭解,就可以幫助我們在長劫的菩薩道過程中能夠得到安忍,以及更加具有信心;因此這方面的法義對我們來說,確實是有需要去瞭解清楚的。
首先我們來看聖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卷2中的開示:【又此菩薩一發心後,自利利他修諸苦行,心無怯弱;尚不畏墮二乘之地,況於惡道?若聞無量阿僧祇劫勤修種種難行苦行方始得佛,不驚不怖,何況有起二乘之心及墮惡趣?以決定信一切諸法從本已來性涅槃故。】(《大乘起信論》卷2)這裡面有幾個開示重點,也顯示出菩薩的重要特質,我們就來做逐一的探討。
首先談到「自利利他修諸苦行」,這裡所開示菩薩修的苦行不同於聲聞的種種苦行;聲聞的頭陀行,身上只有三衣、一缽、一支錫杖、一把戒刀,就這樣身無長物,少欲知足地在山洞中、在樹下過夜,極為簡單地過日子來修行;但是菩薩的苦行不是這樣的,菩薩的苦行往往是住在豪宅大院中,眷屬成群,可是他為眾生一直忙,每天忙到沒有什麼時間睡覺,一旦有空閒卻又住在心不放逸的境界中,這就是菩薩的苦行。因此,聲聞的頭陀行表面上看起來很清苦,實際上在大乘法裡頭不說那樣是苦行。所以苦行不能從表相看,因為真正的苦行是心不放逸地一直在利樂眾生,不斷地努力為眾生做事、護持三寶,這樣的不放逸才是真正的苦行!而菩薩在利樂眾生的過程中,譬如以努力說法不斷作為苦行,就會不斷地宣說深妙法,越講越妙而不中斷;因此除了讓眾生獲得大利益之外,自己的智慧也會越加深妙,同時煩惱習氣也會一直不斷地轉易清淨。因此說菩薩是「自利利他修諸苦行」,這是對於菩薩苦行要先有的認識,才不會誤解論文的意思。
而事實上,能夠「自利利他修諸苦行,心無怯弱」,展現出來的就是具有菩薩種性的相貌,能夠讓眾生去識別他是一位菩薩;而「心無怯弱」也使得眾生領受這位菩薩為了利益眾生以及成就道業,而能勇猛精進、不畏艱難地在菩薩道上前進。譬如在《瑜伽師地論》卷42中,對於菩薩精進自性的開示:【云何菩薩自性精進?謂諸菩薩其心勇悍,堪能攝受無量善法、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熾然無間無有顛倒,及此所起身語意動,當知是名菩薩所行精進自性。】(《瑜伽師地論》卷42)意思是說,菩薩的特質就是能夠「其心勇悍」,心無怯弱地「自利利他」,也就是「堪能攝受無量善法、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基本上,這就是對應於菩薩三聚淨戒的「攝善法戒」與「饒益有情戒」。而且菩薩也會「熾然無間、無有顛倒」,心不放逸地行於種種菩薩事業的苦行。當然這裡我們也要留意一下:是要「無有顛倒」地正精進而遠離邪精進。所以我們可以說,在聖 馬鳴菩薩論文中的「自利利他修諸苦行,心無怯弱」,就顯示出來菩薩的特質。
而如果我們從摧邪顯正的角度來看菩薩的「心無怯弱」,這是指這菩薩已經發起大願,也有深妙的智慧,他一心一意想要把現代佛教的法義,導正到 佛陀原來的本懷,回到 世尊所傳真正的法義上面,從不會顧慮自己的得失,這種「心無怯弱」的勇猛心性,就是我們大家所要效法的目標。譬如在《起信論講記》第五輯中,平實導師的開示:「心裡面怯弱,就不敢大力的摧邪顯正了,就救不了被誤導的廣大眾生了。這就是說,菩薩要有深妙的般若智慧,要有這樣的膽識、心不虛弱、心志雄猛,才能破邪顯正而荷擔得起如來的家業。」(《起信論講記》第五輯,正智出版社,頁17。)這是因為菩薩性已經具足,並且配合大願及深妙的智慧,因此自然就會展現這樣勇猛摧邪顯正的行為。所以在這段論文裡面,聖 馬鳴菩薩就點出了菩薩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質,就是在自利利他的菩薩道中必須要「心無怯弱」,這是菩薩要走完三大阿僧祇劫而成就佛道所必須的重要條件。因為需要「心無怯弱」而勇猛精進,才能一路往前進,如果一碰到艱苦或障礙就被阻礙,而在菩薩道上進進退退,那要走完菩薩五十二個階位的時間就很難計算了。
瞭解了「菩薩苦行」與「菩薩心無怯弱」的含義與必要性之後,接下來我們要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菩薩能夠做到「心無怯弱」的原因。因為上面說自利利他是菩薩的苦行,尤其在五濁惡世,利樂眾生更是極為艱難;而且菩薩五十二階位的修學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久的時間,一般人聽到之後,可能會因為其時劫之久遠而畏懼不前,可是發起菩薩性的菩薩卻對這件事情不會感到恐怖。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菩薩面對這樣艱苦的環境,真能長劫安住於菩薩道而心無怯弱呢?底下我們就要來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菩薩知道要解脫於生死輪迴之苦唯有「二主要道」—就是「佛菩提道」與「解脫道」—除此之外別無他途;而聲聞種性之人如果一直往「解脫道」前進不迴心大乘的話,最後就會入無餘涅槃。相對地,佛菩提道最終是要成就福德智慧圓滿的佛地果德。而大家都知道無餘涅槃是要滅盡五陰十八界的,沒有意識心與意根自我的存在,一切有為法都滅盡,身心永斷、灰身泯智,從此就永遠在三界中消失了,只餘如來藏住於無餘涅槃之中。那大家想一想:這樣滅盡一切法及自我,對眾生來說有什麼利益呢?而相對地,佛地之智慧與慈悲無量無邊,能夠盡未來際利樂無邊的有情。因此成佛與阿羅漢之入無餘涅槃有極大的差別,所以菩薩當然會選擇佛菩提道,而這是他唯一的選擇,因此他對於長劫的成佛之道是會有歡喜心,而不會怯弱畏懼的。
再來,既然佛是無上正等正覺,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那當然是要非常久的時劫才能經歷菩薩五十二階位而成就,這是很合理的啊!譬如世間法上,很複雜精巧、需要很多因緣成就的東西,當然是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這是一樣的道理啊!菩薩瞭解到這一點,就可以接受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學,而安忍於佛菩提道了,因此就沒有什麼恐懼可說。
還有一個道理大家也要瞭解:就是眾生從無始來,已經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輪轉不曉得多久了,可以說是無法計算的,而如果以三大阿僧祇劫成就佛道的時間,來跟我們經歷生死輪迴的久遠久遠時劫相比,其實入了三賢位之後的三大阿僧祇劫時間,可以說並不長;而且如果有善知識攝受、有正確的修學方法,那是可以長劫化短劫地超劫精進。譬如 平實導師在《宗通與說通》中的開示:「若人具慧,遠離邪見惡友,廣修福德,上上精進修者,得轉大劫為中劫,乃至轉一小災劫為年月日時,是名超劫精進;如《解深密經》所載: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經於三大不可數劫或無量劫,所謂年、月、半月、晝、夜、一時、半時、須臾、瞬息、剎那量劫,不可數故。』」(《宗通與說通》,正智出版社,頁177。)因此,菩薩會從這個角度來看,重點是如何用對方法來超劫精進以及護持正法、救護眾生;而不是對於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產生怯弱恐懼感,這就是菩薩的智慧。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在我們這個世界這一大劫內將會有千佛來此示現成佛,這是何等殊勝的因緣,有這麼多的佛世尊可以教導我們、護念我們,可以讓我們依靠。因此真的是不需要有無謂的怯弱與恐懼,當然有些人會擔心將來自己是否可以常常值遇諸佛。我們來看在《大寶積經》卷100中的開示:【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常遇諸佛。何謂為四?寧捨身命不誹謗法,寧捨身命不謗菩薩,寧捨身命不親近惡知識,憶念諸佛無有厭足,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常遇諸佛。】(《大寶積經》卷100)從經文中的開示,相信這是大家都不難作到的,而且也是菩薩本來就會遵守的;因此,我們就可以放心而相信自己將來一定可以常遇諸佛,而在菩薩道上順利前進。
接下來,我們來看在聖 馬鳴菩薩的論中有開示:【以決定信一切諸法從本已來性涅槃故。】因此在論文中說:對於成佛需要經歷的種種艱難能夠「不驚不怖」,這是菩薩在親證如來藏之後,可以確信一切法莫非是如來藏所生、所顯的種種性用。這些蘊處界等一切法以及生死之苦,只是在如來藏的表面出現又消失,世世不斷地出現又消失;因此從這一切法攝屬如來藏的角度來看,這些法皆因如來藏之不生不滅,而可以生生世世不斷地現起,因此也可以說是不生不滅、本來涅槃。而諸法本際的如來藏心從來沒有生死,從來沒有苦痛,無苦也無樂;因此菩薩悟後轉依所證的如來藏心,就不會畏懼這生死之苦,而可以勇猛地在三界生死之中來利樂眾生。
同時,就是因為有這些蘊處界等一切法,才能經由種種智慧觀行而成就一切種智。因此菩薩會以自心所生的種種蘊處界法,來提升自己的智慧,而不會被這些法所迷惑;並且能夠依照 世尊的教導,在菩薩道上向前快速邁進,也可以生生世世獲得菩薩的可愛異熟果報。即使有時候意識心在領受痛苦,菩薩也知道這是自己的因果報應;而且也可以從這個因緣裡面,來觀察及修除自己的過失習氣,因此智慧就能夠獲得增上而不會怨天尤人。所以,在種種艱難的環境中,反而能夠淬鍊出菩薩卓絕的智慧。當然這裡面也有一個基本的原因,是因為菩薩完全信受:只有不生滅的如來藏心才是我們的究竟依靠。
而菩薩在證悟之後,親證本來就無生無死的解脫彼岸,了知無餘涅槃中的境界,可以現觀金剛心如來藏本來住於自性清淨涅槃的境界,而一切有情從來不曾住在這個本有的涅槃之外,所以現前的生死境界,其實也是自己處在如來藏本來涅槃的境界中;因此捨報後入無餘涅槃或不入無餘涅槃,就無所差別了。菩薩可以因為如此現觀,因此發起大悲心盡未來際不入無餘涅槃,不辭勞苦利樂眾生永無窮盡。
以上是從幾個角度,來探討菩薩之所以可以「自利利他修諸苦行,心無怯弱」以及面對佛道之長遠而「不驚不怖」的原因。當我們瞭解這些道理,就可以讓自己的信心增長,同時也因此而能夠安忍於種種菩薩行了;能夠安忍之後,我們的菩薩道也才能夠稱得上是真精進,這也是六度之中「精進度」安排在「忍辱度」之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後,我們來看論文裡面開示的另一個法義,也就是「菩薩畏懼墮於二乘之地,遠勝於畏懼墮三惡道」,這主要是因為菩薩道的目標是要成就佛道,而如果「墮二乘之地」,將來入無餘涅槃之後,基本上他的佛菩提芽就已經燒焦了,可以說已經「難以成佛」,因此「墮二乘之地」是完全違背菩薩的最初發心與最終目標,也是菩薩們所無法接受的。而相對地,即使入了三惡道之後,就算入了地獄,也還是會有出來的一天,總有一天會回到人間;雖然在地獄中要受長劫的痛苦,但是終究會回到人間,終究能夠在未來修學佛法,因此還有機會可以成佛的。所以說菩薩畏懼墮於二乘之地,遠勝於畏懼墮三惡道。而因為生生世世行菩薩道的關係,具足了菩薩性,並發了大菩提願要利樂眾生、護持正法,因此菩薩不會為了修學解脫道退失菩提心而轉入二乘法中,所以說真正的菩薩是不會生起「二乘之心」的。
譬如在《大乘莊嚴經論》卷7中 無著菩薩的開示:【菩薩怖畏此故,深自防護起二乘心。何以故?由斷大乘種故,大乘善根未起令不起故,已起復令滅故,及與佛果作障礙故。】(《大乘莊嚴經論》卷7)因此菩薩會防護自己生起的一念二乘之心,因為它會障礙佛道,斷大乘種性與善根的緣故。相對地,我們卻不難看到有許多佛菩薩的願,是包括示現於三惡道中救護眾生的。而事實上,在 平實導師出世弘揚 世尊正法之後,我們已經看到有許許多多的菩薩不畏懼隔陰之迷,發願生生世世受生於娑婆五濁惡世中,來利樂眾生、荷擔如來家業。也因為能夠盡心護持世尊正法、利樂眾生的關係,佛菩薩是絕對不會辜負他的,一定會護念他,讓他在未來世有因緣使此世的無漏法種繼續流注出來,而繼續往前進修邁進,因此而能夠迅速成就佛道。
今天我們所探討的主要內涵,是在道理上瞭解菩薩為何能夠在自利利他的菩薩道中,即使知道要經歷種種長劫的艱苦,而仍然能夠心無怯弱地勇往直前。從我們分析的幾種原因,大家如果能夠再好好思惟,使自己能夠在道理上心得決定,相信一定能夠讓自己更有信心,而且道業一定能夠更加快速前進。而事實上,釋迦世尊在行菩薩道過程中,所示現的各種心無怯弱與勇猛的菩薩行,就是我們最好的典範與學習對象。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4/3221-a14_0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