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 –035.菩薩之不退位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 平實導師的《起信論講記》第五輯中,有關菩薩道不退之相關法義。這個知見可以讓我們留意:在菩薩道中有許多退轉因緣;因此值得我們要小心謹慎,並且要依照 世尊的開示去做,才能確保往前邁進而不會退墮。
首先,我們來探討在論文裡面提到的「信成就發心菩薩」,也就是這位菩薩,他已經滿足十信位了。那這樣的菩薩,其實他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十信位滿足之後,就能夠信心具足堅定發起殊勝的菩提心,成為真正的菩薩,因此可以進入初住位,開始真實菩薩道的修行。而從初住位到六住位,相當於是在修學六波羅蜜,雖然他尚沒有般若現觀,仍然在外門修學六度,但是因為對於三寶已經有真實信心,以及信受如來藏正法,知道自己有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實法可以依靠,而將來能究竟成佛。因此這時候他的菩薩道功德,與十信位之前是有很大的不同。譬如 平實導師在《金剛經宗通》第三輯中的開示:「十信位的功德還不能修滿的時候,就得要繼續修十信位的法。等到他的十信位已經滿足了,對佛寶、對了義正法、對勝義僧都有了真正的認識了,他才有辦法進入真正的佛法中來修布施行。」(《金剛經宗通》第三輯,正智出版社,頁29。)這是因為對於三寶有了真正的認識與信心之後,會導致他在身口意行上、作意的增上與清淨,因此在行菩薩道利樂眾生上,展現出來的功德與力量,就會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因為他已經真正發心要行於菩薩道,而且經由十信位的修學圓滿,使他依五根中之信根,所發起的信力已經產生作用了。也就是在佛菩提道上,前進的力量已經明顯產生了,遇到障礙就會設法加以克服,不會輕易便被阻礙,因此十信位滿足進入住位,便與信位有明顯的差異。這也顯示,在信位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無法在尚未具足時便跳躍過去;而且要滿足十信位需要一劫,乃至一萬大劫這麼長久的時間,才能具足十信位功德。因此我們就可以瞭解,世尊在信位施設了十個階位是有深切的道理在裡面的,也就是要在十個主要的面向與層次都要具足修學,才能滿足十信位功德。所以在信位,雖然尚未斷我見或證悟實相,但是在菩薩五十二個階位中,信位就佔了十個,可見其重要性絕對是不可忽視的。
那這裡要與諸位菩薩探討的主要是:雖然已經滿足十信位,而進入住位的菩薩確實不容易,但是這並不代表滿足十信位之後,他的佛菩提道就能保證一路順利地走下去。因為,這中間仍然會有許多退轉或墮落的因緣,這是值得我們要非常留意的。這裡面主要的問題包括在滿足十信位以後的住位菩薩,如果他尚未斷除三縛結中的疑結,以及未具抉擇正法的能力,他就無法正確判斷善知識是否已真斷我見或者證悟,因此可能會被表相大師所誤導,而跟隨著造作毀壞正法的惡業。譬如 平實導師在《起信論講記》第五輯中的開示:「沒有能力判別法義正訛的人是很多的,往往因為沒有智慧而誤信凡夫位的表相大師,對真悟者破除邪法以顯正法的作為,心中一時不忍就造了謗法、謗賢聖的大惡業。這樣子,現前十信位的『忍』都保不住了,後世連人身都失去了,還能有證悟的因緣嗎?」(《起信論講記》第五輯,正智出版社,頁8。)而在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因此一不小心就會碰到。譬如現代透過電視或網路、書籍等,資訊來源五花八門,隨時都有可能接觸到邪法,那如果沒有能力加以簡擇的話,就可能有危險性了。
而在《起信論講記》第五輯中 平實導師也特別提醒我們:菩薩修行和外道是有很大的不同,菩薩的修證層次越高越像個凡夫俗子,一般世人很難看出來。這是因為證量很高的菩薩,一方面他不會執著於世間法及表相;另一方面他已經進入開始修除習氣種子的階段,因此他的身段與姿態很低,讓一般人會輕視他而不加以恭敬與供養。菩薩對於這樣的環境都能夠安住,因此就可以很快速地修除習氣種子。所以因為這樣的關係,修學者如果自己沒有簡擇法義的能力,誤信表相大師的說法,加上因為真正的善知識在表相上身段像個凡夫俗子,因此就有可能隨著表相大師或惡知識去毀謗賢聖。所以這是大家特別要小心的地方,尤其對於滿足十信位,而剛進入住位修學的菩薩要特別留意,因為才剛開始進入六度的修行而已,智慧還是有限的。
還有一點大家要留意的就是,第一義的了義正法是非常深奧而不容易信受的。因此,就連福慧圓滿的 世尊在宣說比較淺的聲聞解脫道時,都有許多人退失而無法信受,何況是甚深的般若了義法呢?這就是《菩薩瓔珞本業經》裡面所開示的:【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在初會—初轉法輪—所開示的只是聲聞解脫道,就不容易瞭解信受了,何況是二轉與三轉法輪的法義呢?因此,我們對於真善知識開示的深妙法義要能夠確實信受,不隨著別人輕易質疑,或加以毀謗。在論文中還有提到關於「信成就發心菩薩心多懈怠」的問題,這是聖 馬鳴菩薩慈悲的提醒。因為信成就發心菩薩,他在智慧、福德方面不如上位菩薩,因此在精進度方面,通常不如上位菩薩,因而顯得心較懈怠,所以相對之下就需要佛菩薩更多的關懷與提攜。所以,如果我們還在這個位階之內,那大家一定要見賢思齊,多親近善知識與正精進用功,小心謹慎遠離種種退失因緣與邪精進,這樣就可以守護自己的法身慧命了。
因為不少學佛者都還在十信位或六住位以內,因此我們上面就花比較多的時間來解說這方面的知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而事實上,即使進入六住位斷我見了,也到了七住位般若現觀現在前,都還有退入三惡道的可能。因此如果沒有善知識攝受的話,就有這個可能,因為七住見道位只是初入內門修學,般若法義尚未通達,仍然有可能因為在法義上的諍論,而引生謗法、謗賢聖的情形。這也就是在大乘法上的異生性尚未斷除,而也有人是因為性障重的緣故而導致退失。因為在善知識那邊得法以後,心中想要藉正法來追求世間法上的利益,但因不能遂心,心生怨惱,所以為了要抵制善知識,而誹謗善知識所傳的正法;謗法的結果就是來世退墮於三惡道中。這種退失真的是非常不值得的,因為既然已經證得無價的寶珠,怎麼還會因為追求世間法的利益而毀謗善知識,真是令人嘆息!因此,如果不留意修除嚴重的性障,便有可能會去作這種愚癡的行為。因此在七住位只是位不退而已,尚未進入行不退乃至念不退等階位,這個時候善知識的攝受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菩薩在佛道修行路上絕對不可以有慢心;慢心障道這句話絕對不是虛言。譬如 平實導師在《真實如來藏》中的開示:「十住位尚且未得,何可因明心而生狂?便輕忽佛說一切種智、諸如來藏系經典?地上菩薩應證之道種智未得……焉得自稱初地菩薩。」(《真實如來藏》,正智出版社,頁60。)因此在三賢位中,都要依止善知識好好修學,不可以輕視上地菩薩,或自我膨脹起增上慢而未證言證。這樣就可以使得退墮的機會大幅降低,同時也因為有善知識的教導,而使得我們的修學能夠更加快速成就。這是因為善知識可以為我們多方譬喻、巧設方便,讓我們來多方面及深入體驗、證實種種法義,因此修學速度當然不同一般人。瞭解上述道理之後,大家就能夠深信善知識攝受之重要性。譬如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3中的開示:【由善知識攝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識觀察,不毀犯菩薩戒;由善知識守護,不隨逐惡知識;由善知識養育,不退失菩薩法……;由善知識教誨,不入二乘地;……由善知識決擇,能演契經甚深理趣;……由善知識先導,於諸空法而得善巧。】(《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3
因此能夠依止善知識,有這麼多的好處及保障何樂而不為?何必一定要強出頭而冒險呢?因此沒有善知識攝受,不僅風險很大,而且走起來非常辛苦。在《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16中,也有這樣的開示:【世尊!是故菩薩若欲超越諸魔事者,應當親近承事諸善知識。菩薩為善知識所攝受故,即少歷辛勤能成正行。】(《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16)也就是說,親近善知識可以讓我們比較容易克服種種修行上的障礙,以及超越與菩薩道背道而馳的魔事。有善知識可以依靠,便能在長劫的修行道上減少所需的辛勞與勤苦,這是多麼殊勝的利益。因此,大家一定要依止善知識。
所以要有位不退的一個重要保障,便是善知識的攝受,因此而能安忍於自己所親證的本心,而不會再退入六住位中。
接下來,為使大家對於法義有比較完整的瞭解,我們再大略探討一下「行不退、念不退與究竟不退」。所謂行不退,是指已經過了三賢位位不退的階段,指的是初地到七地滿心前,一切的行皆是為了佛法。基本上他不會有行退的事,頂多在遭遇比較大的逆境時,才會退個幾分鐘,大不了退個幾天他還是會繼續往前進的。這是因為他的智慧已經通達的緣故,也具有一定的禪定證量,同時心中時時刻刻都有十無盡願守護著他,永遠不會忘了當初救護眾生的菩提大願。譬如在《瑜伽師地論》卷57中聖 彌勒菩薩的開示:【無處無位,已入大地諸菩薩等,於諸有情起故害心,或菩提心當有退轉,無有是處。】(《瑜伽師地論》卷57)因為這樣的緣故,在佛法上就從初地菩薩這個位階開始,說他已經進入第二大阿僧祇劫,近波羅蜜多之修行階段了,因此他在佛菩提上的智慧與福德之增長速度,與三賢位菩薩絕對是不可同日而語。而事實上,因為地上菩薩在人間非常難得,如果有幸遇之,絕對是要盡一切可能親近之,對於自己一定能夠有大利益。而念不退,是指八地以上至等覺位,因為已經具足修證二乘解脫道,以及已經斷盡煩惱障之有漏習氣種子,具備各種禪定三昧、神通及於相於土自在。因此在菩薩道上,他能夠念念任運向大菩提前進,因此可以念念任運增進未曾一念退失。然而,因為對於佛地圓滿之功德尚未究竟了知與實證,因此尚未到達究竟不退之究竟清淨。成佛時因為已經斷盡煩惱障與所知障,已經究竟清淨了,福德智慧都已經究竟圓滿,不可能再有任何退轉的情形,因此稱為究竟不退。
而上述無論是位不退、行不退與念不退,其實都是要確實依照 佛所說的戒、定、慧三學去做,才能確保上述三種不退。譬如 平實導師在《起信論講記》第五輯中的開示:「只要是犯了十重戒之一,照樣退墮三惡道,並且是一切修證都會失去,律經中說:『三位、十地一切皆失』,三賢位及十地的階位果證,都會失去的。」(《起信論講記》第五輯,正智出版社,頁5。)「所以說『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是依一般的狀況而說的,是在不犯十重戒的狀況來說的。」(《起信論講記》第五輯,正智出版社,頁5。)因此我們要特別留意不可以任意或逞強,對於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或善知識妄加評論,這樣就可以遠離誤謗三寶的事情發生,而使自己與眾生能夠安隱地在佛菩提道上前進。而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幾種不退的階位,就可以知道其意義非凡,絕對值得大家重視,因為我們自無始劫以來,在生死中輪轉的時間已經無法計算了。如聖教中開示:【汝等長夜輪轉生死,飲其母乳,多於恆河及四大海水。】(《雜阿含經》卷33)我們也已經不曉得修行多少個時劫了,可是到現在可能都還在信位或住位,那看起來問題應該是在於修行時並沒有一路往前不退,而是常常有進進退退的現象,導致於今天還在這個修證的位階。或者從另一個說法來看,就是有時候修行上增長的功德多於漏失;有時候漏失的功德又超過增長的功德,造成現在還在信位或住位。因此瞭解要如何做到不退的重要性,就不會亞於瞭解如何前進了。所以在佛菩提道的過程中,確實要非常注意不退這件事情,一定要遠離種種的退失因緣與有漏染汙法。基本上,這方面如果能夠遵照菩薩戒的開示來作,相信在佛菩提道上就可以安隱地快速前進。
從今天我們所探討的內涵,大家應當可以大略瞭解,各種修證階位相對的不退之大略內容。我們也探討了與目前大家比較有關的退失原因,同時也強調了在修行道上依止真善知識的重要性。相信大家越是瞭解這些法義,就會越加信受諸佛菩薩的修證成就,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因為這是需要克服種種的退失因緣才能成就的,這也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瞭解諸佛菩薩的殊勝之處。所以往後我們對於諸佛菩薩及真善知識,就會懂得更加恭敬與信受,也知道要更加精進,來守護自己與他人的法身慧命。而經由對於各種不退位的瞭解,讓我們可以比對目前所處的位階,知道自己需要更加努力,以及遠離各種的退墮因緣。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4/3220-a14_03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