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所演述的是「常見外道法——廣論(二)」單元。今天要繼續為大家說明「禪定波羅蜜多」。
上一集我們談到菩薩的靜慮自性,再三強調首先要依止於真善知識,熏習菩薩藏妙真如性所擁有的體性,還要能靜下心思惟作為基礎,再透過止觀相互為用、相互增上。那什麼是止觀呢?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卷2的開示:【云何修止觀門?謂息滅一切戲論境界是止義;明見因果生滅之相是觀義。初各別修,漸次增長,至于成就任運雙行。】(~《大乘起信論》卷2)意思是說,如何是修止的法門以及觀的法門呢?三乘菩提所說之止觀,是佛法般若智慧門中的觀行喔!
所以,「止」是息滅一切的戲論,使心決定不移地住於如理作意的智慧境界中,這才是真正的「止」;而智慧境界,是包含解脫的智慧以及般若實相的智慧。其中,即使是證得世俗諦解脫果—斷我見、斷我執而成為阿羅漢—也還沒有究竟遠離戲論的境界,因為他們不瞭解實相,不能在實相般若第一義諦上得「止」。而「觀」的意思,就是很清楚地看見了因果的生滅之相。這裡所說,是能現前觀察到萬法都由實相心體第八識中出生,一切善業、惡業都由第八識自心如來記存而昭昭不爽。眾生在三界六道中,種種的生滅型態都是果的呈現;可是,這個果一定要從因中出生,這些果都是以各個有情自己的實相心為因而出生,若沒有這個因,就不可能會有所有的這些果。同時,要能夠清楚地看見因果生滅之相,那就必須是要先在大乘別教法中證悟明心,悟後進修才能真正地明見喔!
接著,「初各別修,漸次增長」意思是說,菩薩剛開始入門修學時,一定是各別的先修止,讓心能夠定下來,次第聞熏第一義諦第八識如來藏的勝妙法義;然後再各別地修觀,不是止與觀同時合修的。這裡所說的內涵,是佛法般若智慧門中的觀行,這與世間禪定所修的止觀大不相同喔!世間禪定的止,缺少解脫的智慧,也與般若實相的親證無關,只是把覺知心安住於定境中,制心一處,離五塵境,不打妄想,而證得不同的禪定境界。般若止觀的止,是由觀的智慧而得,是說對於息滅戲論境界已經「心得決定」,不會退轉了;離開「觀」的智慧不能有「止」的功德,由「止」而能再起深細的「觀」,使「止」的層次再提升,所以止觀是互相增益、互相產生作用。當證得第八識真實心的時候,深入整理祂的總相與別相的內涵,接下來的止與觀一定是任運雙行的,所以悟後的止與觀是分不開的,是很自然地雙行止觀。
還有,為什麼再三強調要以熏習菩薩藏的理體為前提呢?因為有情眾生要能解脫到彼岸,所依之理體必須是能超越生死、貫穿時空的真實理體。熏習正確的法要,是為了讓大眾能逐次現前觀察、瞭解七轉識心虛妄不實,都是第八識如來藏所出生、所顯示。
各位菩薩!佛陀為了教導我們能夠證得生命的本源,施設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名稱,建立為蘊、處、界的三界「有法」;以蘊處界「有」的施設,而解說蘊處界之無常敗壞、終歸於空,說其緣起而暫時有,緣滅會終歸於空,故說「緣起性空」的名相;緣起性空是假名有的「有法」,緣起性空是真實無之「無法」,先依「蘊處界有」而說「蘊處界之緣起性空」,後者的成立是依前者假名有所施設,故非真實法。而這些「緣起性空」種種生滅法的背後主軸,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又名菩薩藏。依於如來藏而有的緣起性空,就是世間法中的真理,稱作世俗諦。而菩薩們也要通透勝義諦,就是世間、出世間的真實理——第八識如來藏。
有了這樣的正知見,我們來看一段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品〉所教導的內容:【雖未獲得實性見解,但若執心令無分別,現可生起,故未解空性,生無分別定,無少相違。若能由此久攝其心,以攝心力風生堪能,身心法爾能生喜樂,故生喜樂亦不相違。喜樂生已,即由喜樂受相明瞭力令心明瞭。故說一切明瞭安樂無分別定,皆證真性,全無確證。】(~《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4)這一段文字,達賴喇嘛的解說內容為:【雖然沒有瞭解空性,可是用正念正知,令心往內收攝,不隨散亂和沉沒而轉,還是可以生起這種具有明樂無分別的三摩地。只要修法正確,由心安住的緣故,心之所依風(即體內的氣流)就能夠安穩下來,當氣流安穩時,產生身的堪能,破除了身的粗重性。由於身的堪能,使心也隨著堪能。因此,身心自然會產生極大的歡喜。如果認為明樂無分別三摩地一定要瞭解空性,這是沒有根據的。】(~《覺燈日光》第三冊,商周出版社,頁8-9)以上宗喀巴的意思是,雖然不瞭解空性,如果能將意識心長久維持在「無分別」狀態,還是可以生起「明樂無分別的定力」;接著體內的氣流,會引發身心的喜樂覺受,都是沒有違背修行的法門。所以宗喀巴用這一段敘述來否定證空性的重要,說喜樂的無分別定力還是會出生。他們修行最重要的目標,如同達賴的解說,是要讓身心自然產生極大的喜樂。
《廣論》書中的教導,將意識心維持於無分別狀態,依於氣流、身心喜樂等,都是落在身心感官的覺受,也就是五陰身的覺受境界。經由達賴喇嘛的白話解說,證明我們沒有誤解宗喀巴的意思,反倒是宗喀巴錯解佛法中「無分別」的真實意涵。他把意識心與真實心如來藏誤認為是同一個心,宗喀巴認為是把意識心維持於無分別的狀態,就是佛法中的「無分別」真實心如來藏,可以不證空性。然而真正的佛法,一向是以能分別的意識心,去親證本來就不分別的如來藏;第八識如來藏這種不分別的真實體性,並非修行後才有,乃是無始劫以來本自如是,未來無量劫以後也不會滅失、變異。
再說,正常人真的可以讓意識心處於無分別的狀態嗎?譬如剛出生的正常嬰兒,為什麼會哇哇大哭呢?因為覺受的大刺激所致。從母胎裡暖暖的環境,經過產道掙扎,再驟然接觸冷空氣,身心與生俱有的識別能力產生的反應;也就是佛法中稱為「識」,就是「了別」的意思,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的識別作用。六識身在器官正常運作情況之下,是本然而有,不需要訓練,也無法強制變成不分別;若是修學佛法,卻要把正常的識別能力修成不分別,能產生什麼智慧呢?要讓意識心不分別的說法,絕對不是正確的佛法修行!
各位菩薩!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解說《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修行內容,以及密宗喇嘛教的咒語確實是以男女淫欲為最終目標。讓我們舉證外國學者的相關文獻作參考:美國佛學巨擘,也是普林斯頓佛學字典的編者,Prof. Donald S. Lopez Jr.,他在20年前撰寫了一本書名為《香格里拉的獄囚——藏傳佛教與西方世界》,本書主要是探討西方國家將心靈的烏托邦寄託於想像中的香格里拉,為何這種情懷能夠持久不衰?本書第四章一整章專門討論密宗喇嘛教六字大明咒的玄機,旁徵博引20世紀以來,歐洲學者的各種研究文獻。其中也列出達賴喇嘛解釋六字大明咒,說摩尼maṇi代表慈悲,padme代表智慧,hūṃ就是結合在一起,代表慈悲與智慧的結合。
Lopez教授也是藏學家,他在書中寫著,西藏的寺廟文獻,早在兩百多年前,就已經很清楚地、現成地記載著「寶珠放置於蓮花之中」,這就是六字大明咒的意思,可供學者參考,大家何必大費周章作研究?Lopez教授同時引用達賴喇嘛的親教師赤絳仁波切(Trijang Rinpoche)的解說作定論,總結六字大明咒的意思是:「寶珠與蓮花就是指男女性器官,摩尼maṇi就是勇父的金剛杵寶珠,與佛母的蓮花padme結合在一起。」(~《Prisoners of Shangri La:Tibetan Buddhism and the West》,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USA,1998,p.134)在書本中第134頁。
以上是美國藏學家Lopez教授,根據西藏的寺廟文獻寫在書中的資料,吻合了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對禪定止、觀的指導內容:不必證空性,只要是將意識心長久地維持於不分別的狀態,預備著讓身心產生極大的喜樂,以完成無上瑜伽的雙身法為最終目標。然而,密宗喇嘛們不能明說他們修行的內容,就是世間的男女之事啊!長久以來都神祕兮兮地要徒眾不斷地唸咒語;如此以招引羅剎、鬼神的咒語,美其名解釋為智慧與慈悲,讓不知情的群眾廣傳背誦,乞求有感應。有心探討的學人們,不妨找找看密宗喇嘛教《大日經》所說的大日如來的佛像,有一個共同的手印,他作出的手勢正是男女雙修的表徵。
Lopez教授觀察敏銳,由於深入研究藏學及佛學,今年(2016年)彙整一篇專文,副標題為《科學佛》,內容說:【在十九世紀,我們的世界卻突然出現了一位新佛,一位從未在任何預言中被提起過的佛。據説他的教導與現代科學相容,因此我稱他為『科學佛』。現前,這位『科學佛』經常被誤認為是釋迦牟尼佛,那位歷史上存在的真正佛陀。但科學佛並不是釋迦牟尼佛。這種錯誤的認知對那些想要了解和修習釋迦牟尼教義的人,會產生種種嚴重的後果。】(~Tibetan Buddhism in the West:Problems of adop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nfusion ”The Scientific Buddha”http://www.info-buddhism.com/Scientific_Buddha_lopez.html 2016)【過去二十多年來,至少是在「靜思」(Mindfulness)成為潮流之前,與科學進行對話的佛教大都是藏傳佛教。這種另一形式的佛教,在一個世紀以前被視為迷信形式的信仰,甚至腐敗到不配稱為佛教,而被稱爲喇嘛教。一個世紀之後,那位長期被歐洲人認為具有神秘面貌的拉薩大喇嘛,如今每年與世界頂尖的一些科學家舉辦研討會。】(~Tibetan Buddhism in the West:Problems of adop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nfusion :”The Scientific Buddha” http://www.info-buddhism.com/Scientific_Buddha_lopez.html 2016)
Lopez教授有感於近20多年來,達賴喇嘛在美國學界以及學院廣推靜坐課程,蔚為風氣,群眾們於是將佛法的靜思傳承,推廣成紓壓的妙法,在現代生活中變成可以降低膽固醇、瘦身、降血壓。Lopez教授質問:【然而,紓壓是佛教禪修的原始目標嗎?】(~Tibetan
Buddhism in the West:Problems of adop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nfusion :”The Scientific
http://www.info-buddhism.com/Scientific_Buddha_lopez.html 2016Buddha”Lopez.httml 2016)佛法教導眾生要靜慮,以三界如火宅的心態,沉思世界短短的生命虛妄不實;所以,禪修的目的反而是要引發眾生對生死產生壓力。所以Lopez教授接著說:【佛教行者修行之道,意旨不在減輕壓力或降低膽固醇,而在斷除更基本的苦。科學佛出現在世間,利用方便善巧來施設一種臨時佛法,以教育那些暫時沒有能力理解佛法真實義的世人。這位科學佛已經被剝奪了佛陀所應具備的許多莊嚴元素,其教導係將佛法的精髓連根拔除,因為科學佛指導的所謂「靜坐」(Mindfulness)課程,其內容充其量勉強可說是一種粗淺的練習而已。也就是說,他所教導的,是過去諸佛都不曾教導過的:紓壓。】(~Tibetan Buddhism in the West:Problems of adop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nfusion :”The Scientific Buddha” http://www.info-buddhism.com/Scientific_Buddha_lopez.html 2016)
Lopez教授學有專精,瞭解密宗喇嘛教的來龍去脈,早在20年前就已經對達賴喇嘛以佛教的招牌誤導大眾提出質疑,他以學者的角度也感受到佛教被外道化、世俗化的危機。更何況有心學習正法的學子們呢?如果《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隨行者,能聽進我們以上所舉說的事實,能懂得正知見有多重要,而經典中再三強調,首先要能依止真善知識,熏聞第一義諦如來藏妙法。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 世尊開示: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
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
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
十方一切大聖主,修是四法證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
各位菩薩!真善知識必然有實修實證的功德,而學人們依於一個真實存有的理體如來藏,如法修證,最後才能有親證的因緣而發起真實的智慧。方向目標都正確,加功用行才能得力,而能有止觀禪定、般若到彼岸的功德,也可以成就了波羅蜜多的真實義!
「禪定波羅蜜多」我們說明到此。
敬祝各位菩薩: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3645-a17_0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