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這一集我們繼續來談「《廣論》抄襲曲解大乘經論之證據」第二單元,希望與您結下良善殊勝的正法因緣。
上一集我們提到宗喀巴把意識覺知心自身的觀察慧,當作《解深密經》所說意識親證第八識如來藏的空性般若智慧,與諸佛菩薩開示的正理可以說是天差地遠。宗喀巴又說:【大小二乘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皆止觀之果。如《解深密經》云:「慈氏!若諸聲聞,若諸菩薩,若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應知皆是此奢摩他、毘缽舍那所得之果。」】(~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4)既然宗喀巴說諸佛及菩薩所證得的智慧等功德是止觀之果,他就不該說意識的觀察慧即是般若,應該說意識的觀察慧正是「觀」,是能觀之法,而般若智慧是意識修習佛法作諸觀行而心得決定後所得的「智慧之果」;所以,智慧不等於觀、不等於毘缽舍那。宗喀巴不懂《解深密經》是依菩薩開悟明心所證得的第八識如來藏來說止觀,卻胡亂套在他所認為的意識境界中恣意曲解止觀,導致他的說法自相違背而前後充滿矛盾。
接下來,我們將宗喀巴前引《解深密經》完整的原文臚列出來。《解深密經》說:【「世尊!此奢摩他、毘缽舍那,以何為果?」「善男子!善清淨戒、清淨心、善清淨慧,以為其果。復次,善男子!一切聲聞及如來等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當知皆是此奢摩他、毘缽舍那所得之果。」】(~《解深密經》卷3)
各位菩薩:請您注意喔!這裡宗喀巴又漏掉「善清淨戒、清淨心、善清淨慧,以為其果」的重要法義內涵,這些都是
佛說修奢摩他、毘缽舍那而實證第八識金剛三昧之果,不是實證第六意識的男女雙修樂空雙運離念境界。這是指菩薩親證第八識空性心如來藏後,轉依如來藏的清淨性而不需取世間戒相,卻能無時無刻恆守世間戒法不犯,稱為菩薩善清淨戒;又菩薩證得空性心如來藏,轉依如來藏的清淨性,而漸除凡夫處處攀緣的煩惱現行及習氣,心得決定安住於如來藏的清淨體性中,稱為菩薩清淨心;又菩薩證得空性心如來藏,轉依如來藏的清淨性,獲得根本無分別智,乃至後得無分別智,所以說是菩薩的善清淨慧。至於聲聞人,因為不解、不證涅槃之本際第八識,但能信受
佛說涅槃有本際而非斷滅空,因此以其智慧力斷除一念無明煩惱而得慧解脫,乃至俱解脫之果證。所以 佛說:諸聲聞斷盡一念無明煩惱而得解脫,乃至諸佛更斷盡無始無明證得究竟佛果,所得的一切世間及出世間的善法,都是修習奢摩他及毘缽舍那所得到的果。
《解深密經》這裡也清楚證明了毘缽舍那是觀行的方法與過程不等於智慧;智慧是毘缽舍那所得的果,所以「觀」是方法與過程,是因;「般若」智慧是觀行後所得之果。宗喀巴不該把意識的觀察慧說為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意識心的觀察慧修習佛法觀行而實證第八識,證得第八識後再繼續觀行所得到的果,是證悟明心後才有的;而毘缽舍那在六塵境界中之觀察慧是因地就已經有的,是悟前就已經有的,當然證悟後也仍然還有,是悟後與般若智慧同時存在的。宗喀巴由於否定了如來藏,又把止觀之法與止觀所應證之標的混淆了,所以永遠悟不到如來藏,當然不會懂這個止觀與智慧因果關係的道理,於是就把意識對六塵境界的觀察慧說為奢摩他與毘缽舍那觀行完成後所得的智慧,與佛法禪定波羅蜜的止觀以及般若波羅蜜的智慧止觀實證正理,南轅北轍毫無交集。
至於奢摩他與毘缽舍那由於修法的不同,所得的功德受用也不同。外道與凡夫所修的奢摩他、毘缽舍那,都是以第六意識為核心的四禪八定、四無量心,與大乘佛法實證第八識如來藏的那伽大定為核心完全不同;宗喀巴《廣論》所說止觀則是連外道的世間禪定都無法證得,因為他主張要「深著男女淫欲樂觸大貪」,完全違背實證世間禪定必須先遠離淫欲之貪的原理。《般若經》所說的止觀是悟前以及悟後,在三賢位中應修的止觀,而《解深密經》所說的,修止觀更加深細,主要是在說證悟後,入地的菩薩所修止觀;而悟後進修所得的智慧,也都是悟後進修止觀所得的果,所以觀行不等於智慧,是故
佛說:「善清淨戒、清淨心、善清淨慧,以為其果。」
又如《解深密經》卷3說:【「世尊!齊何名得奢摩他道圓滿清淨?」「善男子!乃至所有惛沈、睡眠,正善除遣,齊是名得奢摩他道圓滿清淨。」「世尊!齊何名得毘缽舍那道圓滿清淨?」「善男子!乃至所有掉舉、惡作,正善除遣,齊是名得毘缽舍那道圓滿清淨。」】(~《解深密經》卷3)世間法中,奢摩他、毘缽舍那各有惛沉、睡眠以及掉舉、惡作兩種蓋,凡夫證得四禪境界的,捨清淨、念清淨時,即可斷除,但並非是《解深密經》這裡所說的圓滿清淨的奢摩他與毘缽舍那,因為世間止觀之法是三界內法,是意識層次的觀行法門,是通外道的;所以,世間的止觀與大乘之見道及般若慧的實證並無因果關係,所以古時證得世間禪定的外道們無法證得解脫,更無法證得大乘般若智慧。因此,想要求見道的菩薩,不一定要修世間禪定,奢摩他、毘缽舍那,因為打坐修定,或在定中觀察有無影像,都只是意識心相應的境界法,而非般若智慧;就算宗喀巴坐斷了雙腿,乃至觀得天花亂墜、天身廣大,也無法見道證般若;乃至修到非想非非想定,還是不離三界境界,仍是一介凡夫。
是故欲求見道的菩薩們,不一定要刻意打坐,專修世間禪定奢摩他、毘缽舍那,而是隨順修學即可。譬如,平實導師所教導的無相念佛拜佛的功夫,反而不需要整天打坐,就可以鍛鍊出極佳的欲界定乃至未到地定的動中定力。因此,欲求大乘菩提,必須先熏習正確佛法知見,了知真心的體性方能成辦;安住於奢摩他法的,無相念佛淨念相續功夫,再以毘缽舍那法,來觀蘊處界的虛妄,止觀隨順進而參禪覓得真心,由於證得真心如來藏阿賴耶識,般若智慧就會頓時顯現。這當然是宗喀巴所不知的,否則他就不會在雙身修法的樂觸意識境界上琢磨了,也不會誤將止觀等修行方法當作修行的結果。
至於世間禪定的止觀,於悟後轉依如來藏而圓滿別相智以後才要開始修,這樣對佛道的增上才有所助益;即是於三地將滿心時才具足修證四禪八定、四無量心及五神通,於此之前不免多分少分偏於慧觀,對於世間禪定只是隨順因緣而修。因為菩薩證得阿賴耶識,現觀了知阿賴耶識的中道體性,這樣轉依阿賴耶識來修止觀,於靜慮中,內心已了知行菩薩道必須以阿賴耶識為根本而修;這樣次第伏除性障,使得性障已極為淺薄如阿羅漢了,因此內心已得決定,絕不懷疑,才是般若波羅蜜多的止。如此轉依如來藏來修止觀,五蓋遮障已無,不但四禪八定之修證能快速成就,所行六波羅蜜多將會有更多方便,功德受用更大;由此證明:《廣論》所說全然違背聖教與實證者之現量。
《廣論》又說:【如《解深密經》云:「眾生為相縛,及為粗重縛,要勤修止觀,爾乃得解脫。」言粗重者,謂心相續中所有習氣,增長內心顛倒堪能。相者謂於外境前後所生顛倒習氣。】(~《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4)《廣論》又依《解深密經》說:「眾生著相,被境相所綁,又為煩惱所綁,要努力修止觀才能解脫。」但是依宗喀巴所說的樂空雙運止觀之法修學,是違背欲界定的修證原理,而連欲界定都無法獲得的。就算能夠棄捨無上瑜伽雙身法,改依世間禪定的正理而修,也能從深心中真的斷絕淫欲,最後能證得非想非非想定,也還在三界之內,這種修法只是世間禪定的止觀,並不是般若所說的止觀;況且此中修行的岔路極多,一不小心即墮萬劫難復之地,回首時已離佛道甚遠了,譬如往生無想天、四空天等即是。更何況密宗雙身修法的「止觀」,乃是外道譚崔追求淫樂的根本法義,也是密宗視為最珍貴的根本法義,因此不可能棄捨雙身法而修;這樣的密教教義,是墮於極粗重的欲界貪愛,想得世間禪定的未到地定或欲界定都不可能,更不用講後面的初禪等禪定境界,因為都是非因計因、緣木求魚之法。
而且修學雙身邪淫之法的結果,已經遠離欲界天少欲的境界,反其向而行,捨報後一定是下墮惡趣而難得人身了,將永遠無法實證初禪,更不要講二、三、四禪乃至四空定。因此宗喀巴及諸喇嘛上師都應名為「世間禪定的未得修者」,連世間禪定都不夠資格實證,不用講不共外道凡夫的聲聞解脫果證,更不用談不共外道凡夫及二乘聖人的大乘見道與修道;所以,宗喀巴口說要求解脫、要證佛果,實際行門與理論卻是在使自己纏縛下墮!他在《廣論》中處處引用經文想要證成自己的說法,卻都只能證明他的說法全都錯誤,成為很諷刺的事;再說宗喀巴本身未證空性如來藏,對大乘佛法又缺乏正確的知見,唯恐他人質疑他不懂般若諸經所說的真如、空性,因此乾脆把第三轉法輪增上慧學諸經判為不了義。《解深密經》是增上慧學經典之一,當然也被宗喀巴判為不了義的經典;但《解深密經》除首卷以外,每一卷經文中
佛都有明白的開示說是「了義之教」。而宗喀巴一方面貶低第三轉法輪的究竟法,另一方面又要拿第三轉法輪的法義來證明他所說的法無錯謬,其行為之顛倒與心中之矛盾表露無遺。
宗喀巴前引《解深密經》卷3之原文為:【「世尊!此奢摩他、毘缽舍那能作何業?」「善男子!此能解脫二縛為業:所謂相縛及麤重縛。」】(~《解深密經》卷3)《解深密經》是大乘了義經典,所說修止觀得解脫二縛的法門,是依於佛菩提道而說,而佛菩提道又函蓋解脫道。未悟的菩薩當修止觀的隨順為主,否則不容易見道;因為未見道者修學四禪八定,若能實證禪定,知見不正確者,心中很容易生起憍慢而障道;再者未有正確的解脫知見,又會以定為禪,更容易走入岔路的緣故。因此,未見道的菩薩不宜急切修證世間禪定的止觀,唯修其隨順而發起見道,所需之定力即可,不必證入禪定無覺無觀的等至位中;等未來見道後,轉依阿賴耶識的中道體性,再修世間禪定的止觀,則意識不容易被六塵境界相所轉,也容易伏、除我執煩惱,才能確保不會錯走岔路。
宗喀巴必須援引大乘經典來解釋修習止觀的勝利,表相上讓人覺得無懈可擊,讓人覺得宗喀巴的法義無有謬誤,才能藉此引君入甕,讓眾生以為他是教導佛法中的止觀;密宗行者就會因此對密宗生信而奉行不渝,而沒有智慧簡擇力來覺察其邪謬,等到修學者落入圈套後,最後就告訴學人一定要入金剛乘,受雙身法的三昧耶戒,否則很難成佛。《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0第257頁說:【第三解釋學習學處次第分二,一於總大乘學習道理,二特於金剛乘學習道理。】(~《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0)從257頁這裡,接著運用了三百頁的篇幅,抄錄大乘經論,在其中夾雜其雙身法行門的理論;而於557頁至560頁短短三頁說:【第二、特學金剛乘法。如是善修顯密共道,其後無疑當入密咒,以彼密道較諸餘法最為希貴,速能圓滿二資糧故。】(~《菩提道次第廣論》卷24)以簡單的三頁篇幅說當入密咒。有一位日常法師的解釋說為:【這是一個特別法門,金剛乘就是密乘,……你要學密法,一定要什麼呢?……這個大乘必須要的基礎,你能夠修習,而且是「善修」。……就是了解了以後要如法,行持還不一定行,要如法。如法裡面包括了如理如量,那個基礎要學好了,沒有錯,這才算!那個時候應該入這個密教,……因為這個密教走法,它能夠以最快速的方式來圓滿兩種資糧——福、智兩種資糧。】(~《菩提道次第廣論》講稿
○○法師)
如我們前面所演述,密教未斷我見,並且對大乘法的第八識金剛心都完全無知,無有善修、無有如法、如理、如量,竟然還創造假金剛乘密教,自高於大乘佛法,可見密教不是佛教。而這位法師延續宗喀巴的說法,要學人應該「入這個金剛乘、密乘、密教」;也就是說,日後學這個法的人必然要修學「密宗道」雙身法。因此,宗喀巴所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其實就是要成為入密宗道的橋樑,是要引密宗學人進入宗喀巴所寫另一本《密宗道次第廣論》的雙身修法中。宗喀巴的兩本《廣論》,本質是以假菩提道掩護密宗道,製造密教是佛教、並且等級更高深於大乘佛教的假相,引誘誤導學人步入密教邪淫雙身修法,而以為在持戒行善、消除業障、明心見性、即身成佛,卻是快速墮入三惡道的外道邪淫之法,永遠不可能成佛,大家可別被騙了!
「《廣論》抄襲曲解大乘經論之證據」第二單元,今天就說到這裡為止。
敬祝大家:身心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3655-a17_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