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要講的是《識蘊真義》之〈涅槃與智慧依阿賴耶識而有〉。
我們今天要說到「涅槃」,在大乘佛法裡面,包含了二乘涅槃的所有四個涅槃。我們從二乘涅槃來解析,二乘並沒有親證實相心,因此二乘涅槃就是
如來所施設的,所以方便給二乘涅槃,滿足他們的涅槃貪;因為他們想要離開生死輪迴,想要能夠求得不生不滅的法。雖然他們沒有親證,可是 如來為了攝受他們,就以方便小法施設涅槃化城。所謂「化城」,就是依佛道所化現的一座城。所以等到將來二乘人,從這涅槃中醒覺以後,他們就繼續會求大乘佛菩提道。
在《楞伽經》裡面有說,二乘人在這涅槃中就像是昏醉了一樣,等他醒過來以後,他就知道自己當初所學的,實際上應該還是要回到大乘法。因為他畏懼生死,恐懼這些生死的痛苦,所以二乘人確實是畏懼這個法的。我們在《楞伽經》也有看到說:如果這個第八識消失不見了,或是認為這個識是會斷滅的,如果這樣的話,就是等同於斷滅外道所認為的見解;因為第八識祂是必定會存在的,祂是不生不滅,因為祂就是如來藏。
然後,二乘涅槃祂之所以存在,全然是 如來後來這樣所施設的。不然我們怎麼去解釋二乘人入涅槃呢?如果你已經證得了涅槃,為什麼你還要入涅槃?是不知道涅槃的實際是什麼嗎?當然二乘人是不知道的,因為二乘人只能依據
佛的方便教授、依據佛語,因為沒有親證這涅槃實際,所以涅槃都是依 佛所說而設立的。所以入涅槃,實際上沒有一法可以入,而稱為入涅槃;所以入就是般、般就是入,所以叫「般涅槃」。
二乘已經將五陰我、五蘊我,全部都斷除了、全部都滅盡了,一切可以代表「我」的法也都消失了;可是他還留有一個法,這個法他從來不認識,所以讓他免於斷滅,所以《楞伽經》才會說:「藏識」是避免這整個斷滅的一個原因。因為第八識是不會滅的,所以才有涅槃的顯示;是因為有這個心識的存在,不然二乘人他一入滅,實際上就形成斷滅,因為沒有心識所存在的無餘涅槃界,那就證明什麼都沒有,那無餘涅槃界只會變成世間人的想像、哲學上的一個名詞而已。
然而,佛菩提不是這樣,因為二乘人實在是太難以忍受這樣的佛菩提道的艱辛,所以先讓他們證得阿羅漢果,確定諸法都不是實際的;雖然他對於外五塵,還有種種的想像,還有種種的恐懼,沒有辦法知道外面境界也是自心所現。可是沒有關係,只要他從涅槃化城回來了,不論多久他還是會回來,因為第八識有種子流注;這樣流注的話,他自己有第八識的種子流注,最後他還是會出生意根;第七識出生以後,意根就會讓三界法繼續現行。因為意根是現識,所以三界法必定因為意根出生而再出生。也可能他過去生有發過什麼願,希望哪一尊佛出現的時候,他能夠來當弟子,或是來護持、或是來結緣種種;等到那尊佛出現以後,他就出現了,或種種……,總而言之,總是有不可思議的因緣,所以我們才這樣來看涅槃。
二乘涅槃,實際上就是第八識顯示的一個境界,不能脫離第八識而有。如果能脫離第八識而有一個涅槃界,那這樣的涅槃界,必定還是落在於三界法中的一個想像;而應當依於佛語,涅槃本際就是這第八識。所以我們就可以說:涅槃就是依於阿賴耶識而有,這是沒有問題的。然後,涅槃當然是一個實體,不可能是一個物,也不可能是三界中的心,因為三界中的心識都是會滅的,都是無常的,都是苦空的,都是無我的;而這個涅槃中的實體,既然要代表這個阿羅漢的真實法—從來不生不滅真實法—那當然祂一定是我們所說的如來藏第八識心,所以這就是佛法。
佛法是三乘貫通的,不會說每一個涅槃大家都不一樣,每一個涅槃所依的心體都不同。如果這樣可以不同,那就應該每一位所證得的一個涅槃,都可以各自表述了。不是如此!這四涅槃全部都是依如來藏來說的。大乘菩薩所證的大乘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那也是啊!因為本來性,就代表說祂是本來就是自己存在的。然後祂所以叫作有自性,祂不是因為萬法的因緣而存在的,即使是你滅盡了三界、十八界法,祂還是存在,所以祂有祂的自性,祂本來就是代表祂是無生的,不是因為什麼樣的因緣而出現的,就是從來無生(無始以來就存在的),所以本來自性——本來性、自性性。
然後還有祂的清淨性,不論三界諸法怎麼汙染祂,這個如來藏從不動搖。這個阿賴耶識,不會因為世間的人有種種瞋恚,對五陰我有所瞋恚,然後就隨著五陰我而產生了瞋恚,產生了對罵、產生叫罵,祂永遠不會。因為如來藏的這個心體,祂是不與六塵相會的,所以祂既然不與六塵相會,不論怎麼樣的六塵境界,那都是意識心種種的了別,所以第八識祂就不須要起念去分別。然後還有祂的涅槃性,所以真正的法,祂是不生不滅的,不是真正的法就是會有生滅的;所以我們來看第八識,祂本身就從這樣的不生滅性,而一直存在。如果祂的生滅性是存在的話,那就代表說,這涅槃就應該會毀滅,這涅槃就應當會消失——這涅槃就不應該稱為涅,因為涅是不生;就不應該稱為槃,因為槃是不滅。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一切的法的究竟,就是因為有第八識,所以才能說菩薩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是因為有第八識這個心體,被開悟明心的菩薩找到,所以依此而說有大乘證得涅槃可說;依這個心體的真如性,然後我們說親證真如。至於從佛地無住處涅槃來看,因為如來斷除了這個二死,就是說滅掉了分段生死,也滅除了變異生死;兩種生死都沒有了,這樣斷除了煩惱障以及所知障,所以不但連思惑斷盡了,連無始無明的塵沙惑也都斷盡了,一切都不再有變異,一切的種子都已經固定,不再受熏習,全部都已經圓滿了。所以佛佛是道同的,因為每一尊佛最後的熏習,全部都結束,不論怎麼出現在三界中,怎麼樣攝受眾生,怎麼樣令這個法能夠流傳,一切如來的熏習都沒有所爭議,一切種子的熏習都已經完成了,都已經不再變異了,所有的變易生死也不再會發生了,只是無有止盡的利樂一切眾生——這樣種子不斷地現起流注功能,然後無量的這樣的功德,來令一切眾生有情,乃至可以得到法身慧命。所以我們從這樣來看這樣的涅槃性,四個涅槃全部都是依於如來的無垢識,以及因地時候的阿賴耶識,所以這全部我們可以說就是這第八識的心體,因為有這第八識心體的存在,所以才有這四種涅槃。
那我們來看佛地的智慧。佛地的四智是依見道的智慧而有的,然後修道的智慧,也是依於見道的智慧然後來增上的;為什麼呢?因為當一位菩薩他開悟了,這時候他親證到如來藏,他就會發現如來藏的真如體性,不論怎樣境界,祂都不動搖;因此,他就可以轉依如來藏的真實性,他就知道如來藏才是真實的我。可是這時候,他並不是如來藏,因為這時候的第六識和第八識,並沒有辦法相通,一定要到佛地的時候,第六、第七、第八識才能相通。在那情況下,我們就是要好好地轉依第八識的心體,第八識所顯示的這麼清淨,然後與一切諸法沒有染著,這樣的形相就是我們說的如如不動的真如性;所以,就可以因為親證這樣的體性,而且可以現下觀察,這樣就發起了種種的智慧。
所以,當親證真如的時候,初分的「平等性智」以及「妙觀察智」,它會生起的,這就是「根本無分別智」。那當然也會有人,他可能會有更卓越的一個智慧,然後隨著這個根本無分別智而少分流注,這就是我說的「後得無分別智」,這就是《成唯識論》所要解釋的,因為證悟的時候是屬於「真見道」,然後還有後面的「相見道」要予以修學。我們來看看經論怎麼說,《成唯識論》:【前真見道,根本智攝;後相見道,後得智攝。】(《成唯識論》卷9)也就是說,對於要入地之前,還是有許許多多的智慧要生起。因此第一大阿僧祇劫,並不是證悟了就直接可以入地,可以跨越過去,證悟的時候只是三賢位的第七住位,是三十分之七,而且還是第七住的入住的初心;所以在這情況下,還有三十分之二十三,或三十分之二十四等等的應當要修學的時間。所以,菩薩距離這樣的應當修學法,就是屬於相見道所應當見的法,那這樣見的法就需要不斷地修學才有可能達成。
我們再來看看經論怎麼說,《攝大乘論》:【若菩薩如此入初地已,得見道,得通達,入唯識。】(《攝大乘論》卷2)這地方所說的入地,是說滿足了真見道以及相見道。也就是說,前面的真見道以及後面的相見道,都已經完成了,這樣才是滿足了整個見道;見道的話,最後滿足的時候,就可以進入修道位。所謂「修道位」就是屬於地上菩薩,就是十個聖位開始的修學。我們可以看到說,因此有人對於修道位和見道位的差別(就是對於種種的法),他並沒有可以很清楚地分析出來,到底他要證得什麼?那證得的法,實際上就是人無我和法無我的差別,當真見道的時候,他是很困難的。
所以一般來說,我們特別對他會作種種的說明(種種的說明代表說,這可能是那位菩薩無始以來,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真見道的時候,他就找到了自己的如來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那他知道:喔!這樣就叫親證。他透過禪宗公案也發現了:這樣就是!可是他可能連初禪都還沒有,因此他還有很多欲界染汙的法,所以還不能稱為聖人,他至少要離開欲界愛要往前。因此在這情況下,他還有相見道種種需要修學,等到他一切都圓滿了,能夠伏除性障如阿羅漢,或是說斷除性障的現行,像阿羅漢一樣;這樣的解脫成就以後,然後這時候才有機會入地,所以他還要發十無盡願,這樣的話就等於是通達真如,這就屬於入地的菩薩。
然後對於二乘人來說,他一向恐懼的這外五塵,到了這個時候,他就知道說,其實五塵是無所有的,實際上只有這一個識,只有這個識出生了一切萬法。因為由自心現量所現,所以可以知道萬法都是這個如來藏所現起的,這和證得如來藏得到人無我的情況是不同的;因為法無我,真的可以看到一切萬法,都是自心現量所現。所以從這樣,他就能通達大乘的真如;因為通達真如,然後也通達大乘的俗諦,因為對於五塵就不再有任何恐懼,然後本來因為他已經發十無盡願,也不怕這些諸法會在未來世給他作障礙,他不斷地在三界中出生入死、不斷輪迴,他也不再害怕,因為他知道一切生死,實際上都是由自己的如來藏現起的;然後這個如來藏,祂實際上是無生的,祂是永遠在的,所以不用去擔心祂是不是會消失。
所以他證得這樣,然後也知道可以方便稱呼這個識,因為這一切都是依世間假名,猶如《楞伽經》所說「世間以種種的名字,來稱呼這個真實心體」,然後在這個世間就是方便假名。所以真如還有俗諦都可以通達,因此這時候才是入極喜地,就是聖位的菩薩。我們來看看《成唯識論》怎麼說:【菩薩得此二見道時,生如來家,住極喜地。】(《成唯識論》卷9)所以《成唯識論》說得很清楚,你必須要真見道、相見道來滿足;而不是以為說證悟就已經圓滿了一切諸法,證悟就成佛,這樣說法是不正確的。要有真見道、相見道都具足以後,你才可能有入地的這樣的條件。
所以從真如來看,【真如亦是識之實性】(《成唯識論》卷10)。因此不當於心體上起第八識和第九識的想法,因為只有這一個實體心,不是有一個第九識來出生第八識。或是說有一個真如出生了這第八識,那又自己說這個真如不是第九識,這當然是不對的一個說法;因為只有心識才能夠出生心,如果不是心,祂也沒辦法來出生另外一個心。但是第八識祂本來無生無滅,既然無生無滅,祂不需要任何一個,形而上的一個想像的真如心體,然後來作為祂的依止,因為祂就是涅槃的本體,祂就是三界出生萬法的一個真正的根本因。
所以,不應當因為阿賴耶識祂有染汙的種子,就將祂與真實法切割,而一直在尋章句讀去找文字中有滅阿賴耶,然後去阿賴耶、斷阿賴耶、捨阿賴耶,然後去想說,這樣的話應該要把祂滅盡。這是不對的!然後另外再捨棄自己所證的阿賴耶識,去找一個真如,這樣是不可能找到的。因為阿賴耶識祂就是如來藏,這個心體是從來不會滅的,只有捨棄阿賴耶識的名字,第八識還是存在;而且真如只是第八識的一個心的行相而已,祂是代表第八識的體性,不是另外一個實體。
好,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裡。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5043-a21_09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