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
前面幾位老師已經為各位分別解說了三法印,也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等各個法印的詳細內涵,那麼接下來的主題是要為各位說明,三法印不得外於第八識如來藏的道理。也就是說,三法印必須要依於如來藏才能成就,離開如來藏是不可能有三法印的。然而,在說明三法印與如來藏的關係之前,我們在這裡要先說明一切種智,因為一切種智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成佛的依憑,如果沒有一切種智,那就不可能成就佛果,所以一切種智正是成佛與否的關鍵。這意思就是說,外於一切種智的修證,絕對不得成佛,那麼成佛之要,簡單來說,必須具足兩種智慧,就是解脫智以及一切種智。解脫智是二乘聖人所證,諸佛及諸菩薩也一樣親證,這是三乘共法;但一切種智,則是唯有菩薩隨佛修學佛菩提道才能分證,成佛時具足證得,這是不共二乘聖人的,因為二乘人不修佛菩提道,只修解脫道。
也就是說,佛法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解脫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所謂解脫道,就是關於如何解脫於三界生死輪迴的義理與行門;佛菩提道則是關於如何成就佛道的義理與行門,也就是生命實相、法界根源,全部內涵的證知。然而解脫道其實是含攝在佛菩提道裡面的,也就是說,成佛時是具足佛菩提道與解脫道的;解脫道只是
世尊為了攝受畏懼輪迴而只想要解脫生死的二乘人,而從佛菩提道中抽出來宣講的法,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可以先親證解脫,也讓其他弟子們相信,解脫生死是可以實證的;這就是 佛陀在初轉法輪時所教授的二乘菩提阿含解脫道的義理與行門。可是解脫道之法,雖然能使人解脫生死輪迴,但卻不能使人成佛;能使人成佛的是佛菩提道,也就是大乘佛法的修學之道,這大乘菩提,正是佛陀在第二、第三轉法輪為菩薩們所教授的成佛之法。既然佛法分為解脫道及佛菩提道兩個部分,那麼佛法中的智慧,除了人天善法的世間智慧之外,主要的也就可以概括為兩大類:第一、是二乘解脫道的出世間智慧,第二、是大乘佛菩提道的真如與佛性的世出世間智慧。
人天乘的智慧屬於次法,主要在講應當孝順父母、敬順師長、善待眾生,乃至布施、持戒等等的道理。譬如常做善事,那麼未來便會有好的果報,可是如果常造惡業,未來就必須承受三惡道的業報苦果。世間的教育乃至有些宗教,他們也教導世人一部分這些道理,但是不夠全面,也無法深入,更不能說出背後造成這些因果業報的道理。此外,有些修行人修學禪定之法,捨報後可以超脫欲界而往生色界、無色界天,這也是屬於人天乘的法。佛法則不但告訴眾生,為善作惡所得善惡業報之間的因、緣、果的道理,不但函蓋了三界六道,更函蓋了十方世界,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而且還能告訴眾生造成這些因、緣、果,背後的根源與道理。
話說回來,這些人天乘的法,終究是不能使人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因為如果沒有持續為善修定,善果或者定福享受完了,所剩下的非福業將會導致眾生下墮受苦,難以倖免。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出離這生死輪迴的苦呢?要出離生死輪迴,需要的是解脫道的智慧,這也是世間所有教育,乃至宗教所沒有的,只有佛法中才有。解脫道的智慧,說的就是可以證得有餘依、無餘依涅槃的智慧。解脫道的修證,主要是在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上面來說,在四大部《阿含經》中,佛說這些五蘊等等的法都是虛妄生滅不實、都是藉緣生起,而不是永恆不壞的法,都是無常敗壞之法,所以是無常。無常所以是苦,無常所以是空,是空有表相而無實質,所以稱為空相、無常、空,所以是無我,因為只有一生就壞了。這些法當中,只有一個意根是可以去到未來世的,其餘都是虛妄幻滅的法,只有一生;然而這個意根也不是自然而有,祂是由眾生各自的第八識所出生的,入涅槃時也是必須滅掉的法。
第八識叫阿賴耶識、如來藏,佛說這是涅槃的本際、實際,修學解脫道的人如果能夠現前觀察五蘊十八界等法的幻有不實,能夠實證蘊處界無常、苦、空、無我,是沒有真實不壞的自體性,是念念變異而不能常住。那麼經由這樣的現觀所得的智慧,就可以斷我見乃至我執。我見斷的意思,就是不再錯認五蘊十八界等法為真實不壞的我,不再錯認覺知心性──也就是意識,以及祂的離念靈知性為真實不壞,也不再錯認作主思量的意根末那識為真實不壞。我見斷了之後,繼續在歷緣對境中,漸漸修除對於自我的執著,我執斷盡便成為阿羅漢,捨壽後就不再受生於三界中受報,稱之為入無餘涅槃;但是在還沒有捨壽之前,阿羅漢仍然要隨緣去度眾生,仍然要受寒、熱、饑、痛等等的苦,可是對他而言,這些都不是大苦,所以叫作微苦所依,就因為還有這種輕微的苦,作為在人間的所依,所以叫作有餘依涅槃。
二乘的修行人是要靠解脫智慧才能出離三界的生死輪迴,可是二乘人出了三界的生死輪迴,卻仍然不曉得佛菩提是什麼?他們只知道蘊處界等法的緣起生滅,不知道這些緣起生滅法背後的真實因,也就是不知道大乘菩薩所證的法界實相的佛菩提智慧是什麼。可是菩薩不但一樣可以證得解脫道的智慧而出三界,還實證了法界實相──生命根源,而有了佛菩提的智慧;只是因為悲心,為了救護眾生而繼續留在三界中,自度度他直到成佛。
接著我們就來說明佛菩提的智慧。佛菩提的智慧稱為般若,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總相智、別相智及一切種智。因為般若跟世間以及二乘解脫道的智慧不同,因此有時不翻譯作智慧,而將它直接音譯為般若,般若講的就是法界實相的智慧,這個智慧就是親自觸證第八識如來藏,並且能夠體驗領受祂的自性而引生的智慧。第一個層次的總相智,就是禪宗開悟明心時所發起的智慧;明心的意思,就是明白了自己的真心,找到了自己的真如心如來藏;以前不知道,現在知道了,可以親自接觸到祂,也能夠領納祂的真實、如如的體性,真實是因為這個如來藏心確實存在,從無始劫以來就在乃至無始劫以後也是永遠都在,祂不是從其他的法出生的,祂是不生也不滅的,所以又叫作本住法。此外祂對於六塵萬法無覺無知,因此無貪、無瞋也無癡,對六塵完全如如而住、不動其心,因為明心時能夠領納這樣的真實如如體性,所以開悟明心又叫作證真如。破參明心時,不但是找到了自己的真如心,也可以從別人身上看到他的真如;因為已經知道真如是什麼、以及祂的體性,也可以現前領受、觀察祂,但是這時候也只是知道一個總體的概略情形而已,這就是般若的總相智,又稱為大乘真見道。
因為這個見道是真實的,不是妄想來的,也不是凡夫及外道所能想像或思議的;此外,之所以稱為真見道,也是為了要和後面的相見道來作區隔,因為這個真心,還有許許多多的功能、體性,是剛悟的菩薩所不知道的,也還沒有證驗到的,需要善知識的指導才能一步一步地去體驗祂,而這個就是第二個層次,別相智的修證內涵。譬如說,對於一個只看過整台電腦外觀的人來說,他知道這就是電腦,對電腦有一個整體的印象,這就是譬喻總相智。但是他如果沒有看過電腦拆開後的內部,他就不能知道裡面的細節;能夠知道裡面的主機板、處理器、硬碟等等裝置,也是屬於電腦的一部分,乃至知道它們的功能,這就是譬喻別相智。也就是說,真見道之後,再從三界九地各個不同層面來看這個真如心,從自己、別人、貓、狗乃至其他眾生來思惟、觀察這個真如心的種種面向,這就是別相智;是悟後菩薩所應作的思惟修,叫作相見道。
像這樣從真如的各種法相上面去加以如實現觀所引生的智慧,就是第二層次的般若智慧──別相智。總相智雖然粗淺,只是總相,但卻是別相智的所依。這意思是說,別相智雖然較為深妙,卻必須依止粗淺的總相智才能生起;而這兩個不同層次的智慧,都是悟後對第八識──真實心如來藏的如實現觀。而引生的智慧,這般若的總相智和別相智,就是二轉法輪般若經所說的般若智慧,是在總相與別相上來說般若空,是講真心空性,不是講二乘菩提的蘊處界空相的。
無常空與緣起性空,如果用無常空、緣起性空來解釋般若,那顯然是不懂三乘菩提,不懂般若經的說法,也表示這個人沒有開悟。初轉法輪講的是無常空及緣起性空,如果二轉法輪的般若也是無常空、緣起性空,那初轉法輪應該就是般若了。然而初轉法輪為什麼不叫般若,二轉法輪才叫般若?顯然大乘佛菩提智慧,不是二乘人所修證的,是只有大乘才有不共二乘,所以稱為別教。有了總相智、別相智以後,才能夠進一步修學,般若別相智再細分下來的第三個層次的一切種智。就譬如一個人不但知道了電腦的內部細節,也能夠進一步知道,如何維修、設計、製造等等。也就是菩薩已經證得前兩個般若智慧之後,佛再為他開示,這個真如心之中有無量無數的種子,證知這些種子的智慧,就叫作種智,種子又稱為「界」;因為諸法功能差別不同,因此就產生了界限,譬如眼識能看色塵,但不能聽聲音、不能聞香臭,所以眼識的功能差別叫作眼識界,只能在色塵上作用,因此界也叫作功能差別。菩薩所證的真如心裡面,有無量無數的種子,這一切的種子─一切的功能差別─都能夠具足了知,就是一切種的智慧,也就是一切種智;離開如來藏,就沒有種子可證,否定如來藏,就不可能有如來藏的親證,以及祂所含藏一切種子的證知,當然也就絕無可能成就佛道的。這一切種智只有諸佛才有,初地到十地的菩薩也分證這種智慧,但是只有知道部分種子,還不能具足圓滿,所以稱為道種智。換句話說,一切種智包含了道種智,但都稱為種智,也就是如來藏中種子功能差別的智慧,這也是般若。
《解深密經》、《楞伽經》等等,許多第三轉法輪唯識諸經所講的內涵,統統屬於種智的唯識學,這就是一切種智。也就是說,般若智慧的具足圓滿,就是一切種智;而一切種智函蓋了佛地的四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及成所作智,四智圓滿時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究竟佛地。而般若的總相智,則是這一切般若智慧的根本,又叫作法界體性智,因為般若所證的如來藏體性,就是法界本心的體性。然而,西藏密宗假佛教由於沒有正確知見,對於佛法名相常常依自己的想像而胡亂解釋;譬如他們說,顯教的佛只證得四種智慧,密教的佛還證得法界的體性智,意思是說,比顯教還多了一種智慧。但是他們卻不懂什麼是法界體性,法界體性是說諸法的根源如來藏,祂既是涅槃,也就是空性;而又具足輪迴性,也就是有性,所以能生七轉識等萬法,所以才有有情能輪轉世間。祂具足空性與有性,這兩種體性的本來具足,就是法界的體性;瞭解法界體性,有這種智慧,依據這個法界體性智慧,才能繼續修學別相智及種智。像這樣能夠對如來藏體性智慧的瞭解,才是法界的體性智,不是把佛地的四智加起來,叫作法界體性智;也不是密宗的佛,比顯宗的佛多了法界體性智,而是必須先證得法界體性智,才能漸漸修學到達佛地而具足四種智慧。
所以密宗的說法是全憑臆想,是創造出來頭上安頭的說法,根本就不是佛法。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要為各位說明的佛法中的智慧,主要是依
平實導師書中的開示內容來為各位說明,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4102-a16_1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