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二) 第130集 喇嘛教與佛教之差異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要進入我們這系列裡面最後的總結,上一集有談到:其實喇嘛教缺乏了清淨法,因為他們所說的清淨跟我們佛教所說的清淨,其實是不一樣的。他們所說的根本淨光的體驗,竟然是在男女的性高潮裡面去體驗、去觀察,可是我們佛法所說的並不是這樣子;我們佛法所說的是透過對法界觀察所謂的生滅的五陰十八界,跟不生不滅的第八識如來藏、法身,這樣的觀察來獲得證量;所以顯然我們所說的獲得證量的方式不一樣,內容也都不一樣。我們可以看,有一個學者翻譯了達賴喇嘛的《藏傳佛教世界》這本書,他叫陳琴富先生,這位學者他也翻譯了另外一本書,他翻譯的這本書叫作《西藏慾經》,它是更敦群培這人所著的,他在翻譯序裡面他這樣子說:【在實修上,雙運的修法到底是透過觀想,還是實際的性行為,一般並不清楚。而修行到什麼程度才夠資格修習雙運,也泰半語焉不詳。然而這正是藏傳佛教之所以稱為密教,以及它被外道利用的原因。】(《西藏慾經》,更敦群培著,陳琴富譯者序,大辣出版社,頁10。)這個是陳琴富先生,他翻譯更敦群培的《西藏慾經》,翻譯序裡面提到這件事情。可是,其實如果我們從丹增嘉措,他所著的《藏傳佛教世界》裡面,他這麼清楚地說:要體驗根本淨光是在性高潮裡面;其實就可以知道,他們所謂的雙運不是觀想,而是真正的性行為,所以其實這是無庸置疑的,而且是陳琴富先生他翻譯這兩本書所應該要知道,可是陳琴富先生所提到的這個雙修因為語焉不詳啊!到底是怎麼樣方式呢?總是顧左右言他、左右閃避,所以語焉不詳,所以因為這樣才稱為密教,這倒是事實。因為一般人很難想像清淨的佛教,怎麼會是用這種方式呢?因為開不了口;可是,當以前的喇嘛教跑到西方世界去的時候,西方人弄不清楚什麼是佛教,所以他們就代表了佛教,跑到西方去宣揚佛教去了。西方人不懂什麼是佛教啊,就隨便他們說,怎樣說他們都接受,所以他們就很大膽地把他們最核心的祕密公開宣揚出去了。可是在西方世界宣揚出去之後,當他在翻譯成中文回到東方--我們佛教的原始根據地的時候,大家就看出破綻了,所以就只好又把它變成一種祕密了。
如果各位把坦特羅,Tantra這個英文字,你用這個英文字去搜尋一下,你可以看到一大堆的相關資料,它都是男女的這種瑜珈的鍛鍊,在西方世界裡面這是公開,而且一點都不是祕密,只是翻譯成中文之後,讓大家重新來檢視的時候,就發現這應該要把它變成祕密,所以這也是密教它在東方世界,即使在印度,其實它也是不為人所接受的,所以它的這個雙運--男女的雙運,其實它就是個祕密,所以它稱為密教,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說密教的。可是真正的禪宗才是佛法裡的密教,因為那是祕密傳法,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可以幫助一個人證悟,可是證悟的方法內容不知道,因為那涉及到如何觀察生滅法與不生滅法的祕密,這個祕密是要有很高的般若的正見才能夠去觀察得到,所以佛法裡面確實是有密教,這個密教是禪宗;可是禪宗的這個密教,已經被錯誤的喇嘛教所取代掉了,所以我們必須要正名。
我們佛教傳到外國去,人家都以為說,這個西藏密宗所傳的男女雙修法,就是佛法的正修行,讓我們這些佛弟子非常難堪,所以我們必須要把這樣的錯誤的觀念,把它扭轉過來,所以我們必須要辨正「常見外道法--廣論」的目的,其實也在這裡,因為它讓佛法蒙羞、它讓禪宗的定位錯亂,所以我們必須要更正這些錯誤的事情,讓佛法重新恢復到它原來清淨的面貌,讓禪宗能夠回復到它原來應該有的--在佛教裡面重要的地位,這樣子我們才能夠把佛弟子所應盡的責任所盡了。所以,我們也呼籲所有的喇嘛教的修行者,我也相信各位,很多也都不修男女雙身法,只是因為傳統的原因、或是接觸的因緣的關係,所以修了喇嘛的這些《廣論》的法、其它的法。我相信很多修喇嘛教的法的人,內心也是清淨的、也是沒有修雙身法,那我們何不一起來為我們佛法,把我們當一位佛弟子所應該盡的責任把它盡了,讓我們佛法重新恢復光明的面貌,把錯誤的方法把它捨棄掉。我們應該共同來實證 佛陀的總相智,這樣才是我們佛弟子所應該作的事情,不是嗎?
我們可以看到在《廣論》,對於所謂的清淨法也是有抄了一些《瑜伽師地論》的內容,可是它在抄襲的過程裡面,它也故意地漏了清淨法的部分。我們來看看,這個經文比較長,好!我們看一下:【謂由五處觀察所歸乃可歸依:一、由身業清淨故,二、由語業清淨故,三、由意業清淨故,四、由於諸有情起大悲故,五、由成就無上法故。……齊四緣故說能歸依:一、知功德故,二、知差別故,三、自誓願故,四、更不說有餘大師故。當知歸依有四正行: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若有成就此四正行乃名歸依。】這是《瑜伽師地論》卷64,它裡面有說到:如果要談到歸依,一定要先有一個前提,就是對於這位大師的身行的清淨,由身業的清淨、語業的清淨跟意業的清淨,然後還要加上有大悲心,而且有無上的成就,可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身業清淨、語業清淨以及意業清淨;可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在談到所謂的四種正行,來顯示出歸依這件事情,譬如親近善士、如理思惟這樣子,它在整段抄的內容裡面,偏偏就故意把這個所要歸依對象的身業清淨、語業清淨跟意業清淨,故意把它漏掉。可是我們剛剛讀給各位聽的這段《瑜伽師地論》,在談到歸依,所有歸依的四個緣、或者四種正行的前提,這位大師一定要有身業、語業、意業的清淨,以這個作為前提才能夠說他是可以歸依的對象;可是《廣論》在這個地方,偏偏把它故意遺漏了,因為遺漏不容易看得出來,所以我們來讀一讀《廣論》在這一段它的結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它真的是遺漏了這一段。我們來看看:【初中分四:一、由依何事為歸依因,二、由依彼故所歸之境,三、由何道理而正歸依,四、既歸依已所學次第。……第二由依彼故所歸之境分二:一、正明其境,二、應歸依此之因相。……第三由何道理而歸依者。攝抉擇中略說四事:一、知功德,二、知差別,三、自誓受,四、不言有餘而正歸依。】(《菩提道次第廣論》卷4)我這樣唸過去了,大家一定會覺得這個沒有什麼錯誤啊!不是它錯誤,是它故意漏了所謂的身業清淨、語業清淨跟意業清淨,也就是說它就直接把身業、語業、意業的清淨漏掉了,直接講功德,講知功德、知差別、自誓受,不言有餘而正歸依,也就是它只有講三寶的功德。可是在講三寶的功德之前,先要講三寶的清淨,三寶的清淨一定是:佛的身、語、意的清淨,法也要涉及到身、語、意的清淨,僧寶也要有身、語、意的清淨;可是它偏偏把身業、語業、意業的清淨,把它漏掉了,直接說功德。可能我這樣講還是有人聽不懂,不能夠瞭解真正的道理,我們作個譬喻,譬如說我們說錢很好用,說它可以買房子、買車子,可以作種種的用途,買衣服、買飲食這叫功德,所以他說三寶有很多功德,就是類似這樣的道理。可是當我們要獲得這個金錢,金錢有這麼多的好處,可是我們世間人都知道一個道理啊!這個錢一定要乾淨,也就是你今天獲得的乾淨的錢,什麼叫乾淨的錢呢?就是我花了勞力所獲得,我不是非法獲得,所以這個錢才叫作清淨的錢、才叫乾淨的錢,才不用把這個骯髒的錢去把它洗掉,把它洗了叫洗錢,因為那是骯髒的錢才要洗錢。所以歸依也是一樣的道理,你要歸依三寶不能只談三寶的功德,因為談三寶的功德之前,一定要先談三寶的清淨,所以這個三寶,一定是身業清淨、語業清淨跟意業清淨,在身、語、意三業的清淨之下,才可以說三寶的功德,才是我們歸依的對象,才會有所謂的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因為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全部都要有身業、語業、意業的清淨作為前提啊!如果沒有身業、語業跟意業的這種清淨作為前提的話,那你所親近的善士,恐怕不是真正的善士啊!所以為什麼說,他們所說的四歸依是上師,然後三寶,不談戒呢?因為其實在正法裡面所說的叫作四不壞信,這個四不壞信裡面的內容,其實就主要在說要歸依佛、法、僧三寶,還有聖戒清淨,要能夠信受這四個內容的清淨,是永遠不壞的,依於這樣子才能夠是作為歸依的對象,所以清淨法才是歸依的最前面的前提。也就是說我們要談一個錢好不好用,要先說這個錢是不是乾淨,如果這個錢不乾淨,再怎麼好用都不應該去拿的,都不應該拿來用的。同樣的道理,三寶之所以歸依,不是說這個人有多麼厲害,不是這樣子,而是要先說這個人乾不乾淨,這個人乾淨才能說他有可能是佛;這個人說的法一定乾淨,它才有可能是真正的正法;這個僧人出家人他一定要先乾淨,身業、語業、意業乾淨,他才有可能是僧寶。如果不談他的清淨、他的乾淨,就說他有什麼功德,那就好比說拿了錢好用,不談它的來源應該要乾淨的道理一樣嘛!可是《菩提道次廣論》在談歸依的時候,偏偏要把歸依的最重要的前提--身業清淨、語業清淨跟意業清淨,故意把它漏掉。可是為什麼要漏掉?因為如果不漏掉這個,沒有辦法成就他們的四歸依,只有把身業、語業、意業的清淨拿掉,讓眾生忽略這一點,這樣子眾生才能夠糊里糊塗地歸依。所以,我們點出這一點,就是讓大家能夠理解《廣論》表面上看起來是清淨,可是它的真實的作略裡面,反而是把真正清淨的東西拿掉,那才是危險的一件事情,因為它不容易讓人家發現,所以請各位去翻翻《瑜伽師地論》卷64,來比對一下《菩提道次第廣論》有關三歸依的內容,就是在98頁至100頁的卷4裡面,各位比對比對,它是不是漏掉了清淨法的這個部分。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部分是非常嚴重的一件事情。
那另外也有一些喇嘛的上師,他們也在反駁,那我們藏傳佛教有這個雙運、有這個降伏,你們顯教也有啊!他們這樣子說:【要好好學習的話,其實密宗裡面的每一個內容,在顯宗的經典和論典當中講得應該非常清楚。比如說現在有些人認為,密宗裡面所提的一些降伏、雙運,還有上師看作佛,這種作法不合理。有些網路上、論壇上經常一些誹謗。】(《什麼是密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Rv10OXTwI2331)這是一個密宗上師的反駁,他說:「我們密宗裡面說的雙運、降伏,這種男女的事情,其實你們顯宗也有啊!」他舉說《大寶積經》的〈大乘方便會〉,裡面有一個樹提菩薩,因為他修了很長的梵行之後,結果有一次他碰到一個女人,這個女人一看他的莊嚴,就非常地喜愛他啦,就仆倒在地上把他腳抱住,然後他就問說:「大姊啊!妳到底向我求什麼?」這個女人就跟他說:「我喜歡你啊!我沒有你,我就要死掉了。」結果這個樹提菩薩不理她,就拖行七步,突然心生憐愍:「她真的可憐啊!我修行了梵行,可是如果我不同意她的話,她就要死掉了。」所以他就把自己所修的梵行暫時放一邊,跟她一起生活了十二年。可是生活十二年之後,他又出家去了,而且即時獲得他的四無量心,也就是他的禪定力全部又回來了;所以在〈大乘方便會〉裡面,這個樹提菩薩其實他最後還是捨離了男女欲的,而且他還幫助了這個女人也把男女欲捨棄了。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到,佛法是把男女欲當成是度人一個方便,不是證量的來源。那這個喇嘛上師他還提一個,說在所謂的《大乘密嚴經》裡面,也有一段經文說它說與諸明妃眾離欲常歡娛,他舉出這個內容說,你們顯教裡面的《大乘密嚴經》也有這個與諸明妃眾離欲共歡娛。「你看跟這個明妃眾共歡娛啊,你們顯宗也有啊!」可是如果我們看看這個經文,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它說的是離欲共歡娛,顯然這是先離欲了而有歡娛;可是在這個藏密的上師的眼光裡面,與諸明妃眾他的共歡娛一定不是離欲的、一定是男女的降伏。可是在這《大乘密嚴經》裡面所說的是離欲還是可以共歡娛的,就像說跟一個異性的朋友,可以離欲而一起遊玩啊、還是可以共歡娛。可是在這個藏密的上師的眼光裡面,只要跟異性他的共歡娛一定是不離欲的、一定是男女欲的。這個就是正法的佛教跟喇嘛教見解上最大的不同,也顯示出這兩個宗教其實是截然不同。所以我們可以說喇嘛教跟佛教,的確是有種種的不同,從他所信奉的大日如來跟顯宗的 釋迦牟尼佛不同,就顯示出後面的種種不同,好!我們今天就跟各位介紹到這邊。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4128-a17_130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二) 第129集 《廣論》缺少中觀正見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一集我們介紹到《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其實它也缺乏了中觀正見。在《廣論》的第17卷,它一開始就介紹了所謂的中觀的傳承,他們就攀緣了 龍樹菩薩;也就是把佛護、清辨、月稱等等的這些,這種後面所產生的應成派的中觀或者是自續派的中觀,攀緣到龍樹跟提婆--就是聖天這兩位菩薩,然後 龍樹菩薩跟提婆菩薩就稱為根本中觀師,然後就把佛護、清辨、月稱這些就稱為是隨侍中觀師。
我們來看看《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它怎麼樣說:【般若經等宣說諸法,皆無自性無生滅等,其能無倒解釋經者厥為龍猛。解彼意趣有何次第?答:佛護,清辨,月稱,靜命等大中觀師,皆依聖天為量,等同龍猛。故彼父子是餘中觀師所依根源,故諸先覺稱彼二師名根本中觀師,稱諸餘者名隨侍中觀師。】~(《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7)《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說:《般若經》所講的無自性這個道理,只有 龍樹講得最好,然後它說後來的人誰能夠作為這個傳承呢?它就舉了佛護、清辨、月稱這些來作為傳承,甚至還有人提到說「佛護跟清辨是龍樹菩薩的弟子」。可是這樣子是不符合事實的,因為龍樹菩薩跟提婆--也就是聖天菩薩,龍樹跟聖天他們是第二世紀到第三世紀的人物,也就是公元150年到200多年這樣的時間;可是佛護開始到清辨等等這些,是從公元470幾年以後的事情啊!所以最早期的 龍樹跟提婆到了佛護,他們中間至少隔了兩百年,既然中間隔了兩百年,豈有可能佛護跟清辨作為 龍樹跟提婆兩位菩薩的弟子呢?那是不可能啦!而且這樣子的事情,已經傳了非常多年了,已經傳了幾個世紀了。
我們看看,在藏傳佛教裡面真正的佛教就是覺囊巴--就是覺囊派,其中有一位叫作多羅那他,他的翻譯名字叫作達喇那他,我們現在把他稱為多羅那他。他作了一本叫作《印度佛教史》,他當時在西藏就提出這樣的看法,我們看看他所寫的內容:【西藏多數人,謂:「佛護為龍樹前期弟子,清辨為其後期弟子而興爭辯」、「佛護轉生為月稱」云。此僅臆說耳!】~(《印度佛教史》卷23,達喇那他著,王沂暖譯)這是達喇那他所寫的《印度佛教史》,這個多羅那他,他在《印度佛教史》裡面他就說西藏大多數的人,都總是認為說佛護是 龍樹的前期弟子,清辨是 龍樹菩薩的後期弟子,都是大弟子啊!他們中間有所爭辯,後來這佛護當時跟清辨辯論,清辨的弟子多,所以佛護輸了;可是後來他轉生成月稱,又把清辨打敗了,所以清辨他是自續派的,佛護是應成派、月稱也是應成派,所以後來應成派就把自續派給推翻掉了。可是其實多羅那他就清楚地說這個都是臆測之言,沒有真實的歷史根據,這才是真正的藏傳佛教,也就是說真正的藏傳佛教是不會編造歷史的。所以我們上集也提到,已經到了21世紀,結果還有喇嘛教的網站還在宣說佛護跟清辨是龍樹菩薩的大弟子,可是這是完全違反歷史事實的,可是為什麼要這樣子作呢?因為他們的道理不成立嘛!所以就用這種編造的歷史作為假權威來欺騙世人,所以我們對於這樣子違反事實的這種說法不以為然。而且這個事情從多羅那他,他是在明朝,相當於明朝的時代,大概是西元1600多年的那個時候,到目前已經是21世紀了,已經四、五百年了,結果西藏的這些喇嘛,特別是這一些不是真正的藏傳佛教的這一些中觀師們,還在傳這一些錯誤的歷史事實,為了就是要能夠讓他的錯誤的道理能夠跟龍樹菩薩連結在一起,用這種方式來混淆視聽。可是我們可以知道,其實中觀是要對於真實的道理--也就是對於法身、對不生不滅法的觀察,這才叫中觀啊!
我們可以看看在經典中怎麼來說中觀,我們看《阿含經》裡面說:【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這是《雜阿含經》卷10,它說明的就是什麼叫作中道觀,是要離兩邊,哪兩邊?生、滅這兩邊。因為可以看到有因緣法流轉,所以此生故彼生,有法會出生,表示法界的實相不可能是斷滅見啊!可是這些法有了因緣生之後,還會因緣滅,可是既然會因緣滅,表示它也不能落入常見,依於這樣子來說中道觀,所以稱為中道。所以《阿含經》其實已經講明了中道--不是落入十二因緣法裡面的流轉或還滅;表示流轉跟還滅之後,還要有一個根本依啊!就是阿賴耶識--或者稱為如來藏。能夠這樣如實來正觀如來藏、阿賴耶識的法身,才叫作中道觀,所以其實中道觀所說的,在講這個道理。《廣論》裡面,它就用這種攀緣的方式來說佛護、清辨統統都是 龍樹菩薩的傳承,是提婆菩薩的傳承,《廣論》裡面它這樣說:【彼二論師所有釋論,解說聖者父子之論最為殊勝,故今當隨行佛護論師、月稱論師,決擇聖者所有密意。】《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7裡面就說,龍樹菩薩跟提婆菩薩他們兩位父子,他們宣說的這些道理裡面其實解釋得最好的就是佛護跟月稱,根據他們的道理,可以抉擇所有的密意,可是這個符合事實嗎?
我們可以看看,同樣是在西藏的覺囊派多羅那他,他在《印度佛教史》裡面,他就對於這件事情提出了反駁。我們看看他怎麼說:【此二阿闍黎立中道無自性論。佛護弟子甚少,清辨弟子極眾,比丘數千,隨侍左右。彼之宗義,廣為弘揚矣。彼二阿闍黎未出世前,諸大乘者,皆住一教。此二阿闍黎始峻別聖龍樹與聖無著之宗為二云。】~(《印度佛教史》卷23,達喇那他著,王沂暖譯)多羅那他在《印度佛教史》裡面他就提到,他說當時在 龍樹菩薩之後,有了佛護跟清辨,佛護的弟子比較少,清辨的弟子比較多,他們兩個產生了爭辯,然後他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實,他說有了佛護跟清辨這兩個人爭辯之後,大乘才開始分裂的;他說在佛護跟清辨之前,不管是龍樹的中觀或者是無著的瑜伽,其實都是沒有爭議的,它們是融合在一起的,因為他們所說的都是同樣的佛法的道理,它是一致的;是有了佛護跟清辨,才產生了這些法義上的爭辯,然後才分裂的,才變成有所謂的中觀跟瑜伽之間的爭辯。這就是多羅那他,這個真正的藏傳佛教的實證者提出他迥別於現在所謂的藏傳佛教的見解。因為多羅那他他有實證中觀的證境啊!他是個實證者,他就可以看出來:原來在佛護、清辨之前,大乘是一致的,不管是瑜伽行派或者是說中觀學派,它們是一致的,因為 龍樹跟無著他們之間的法義是不衝突的;可是因為沒有實證的佛護跟清辨,他們成為佛弟子之後產生了爭辯,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曉得真正的中觀正見是什麼,所以他們產生了爭辯。龍樹的中觀正見是正確的,因為他跟瑜伽行派所實證的-後來這個《瑜伽師地論》或是玄奘的《八識規矩頌》等等之內容-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彼此之間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因為只是所說法的角度不一樣。因為中觀說的是《般若經》,是第二轉法輪的;可是瑜伽行派所要說的是道次第的問題,就是今天你證悟之後,要如何成佛呢?菩薩法道如何修呢?說的是這些事情,所以兩者之間並沒有衝突啊!可是佛護跟清辨因為他們沒有實證,就產生了衝突。所以多羅那他就把這個事實宣說出來,用這樣子就可以來證明,真正的藏傳佛教--覺囊派的多羅那他,他有真正的中觀正見,所以他就可以看出來佛護跟清辨-也就是藏傳佛教裡面的自續派,還有應成派-它們之間的爭議,其實是無謂的爭議,因為兩者都錯,因為他們都沒有真正的中觀正見。因為真正的中觀正見,其實是在覺囊巴裡面,在多羅那他這邊,所以覺囊派的他空見,才是真正的中觀正見,自續派或是應成派統統不是正確的中觀正見。所以我們要抉擇法義,一定要根據真正的實證者的內容、他的見解,我們才能夠作正確的抉擇,所以《菩提次第廣論》所說的道理,並不符合真正的佛教歷史的內涵。
好!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喇嘛教他們所說的這些內容,除了沒有法身、沒有中觀正見之外,其實他們還涉及到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沒有清淨的法,什麼叫沒有清淨的法呢?也就是他們對於什麼叫作清淨,他們缺乏。前面我們舉了所謂的中觀見、法身,那都是很深刻的義理,如果我們要談到所謂的空性,那個更複雜,所以那個不容易抉擇,所以我們又要回到事相來看,因為清淨是一般人容易判別的。那我們來看看《廣論》目前的傳承者、最高的傳承者,就是達賴喇嘛丹增嘉措,他在《藏傳佛教世界》這本書裡面,他怎麼說清淨呢?我們來看:【從一般修行無上瑜伽的觀點,轉化淨光根本心以入道的方法,就是要去除粗重心和驅使粗重心的氣。……即使在平常,我們也時而可以體驗根本淨光的微細心和無想狀態,那就是在睡覺時、打噴嚏時、昏厥時,以及性高潮時。……在這四種自然發生的狀態中,給我們體驗根本淨光最好的機會是性高潮。】~(《藏傳佛教世界》,立緒出版社,頁92-93。)這是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在《藏傳佛教世界》這本書裡面,就提到應成派所提到的根本淨光,在什麼時候體驗,他直接說是在性高潮的時候。可是我們說佛法,並不是透過性行為去獲得證量啊!我們說在佛法裡面,是依於止觀、是依於奢摩他,是內心的安止,跟對於法界的總相智的觀察來獲得證量、獲得佛法的實證,而不是透過男女之間的性關係。所以在佛法裡面,談的都是對於法界的觀察,因為以這樣的安止跟觀察產生的智慧,才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所依;當然佛法也有它的方便法,可是那個是獲得智慧的方便法。可是從丹增嘉措的這番話裡面可以看出來,他們是以性高潮作為獲得證量的工具,而不是把性的部分作為方便,這個是我們學法者要仔細去分別的一個地方。因為他們可能會宣稱:「我們是清淨的啊!我們沒有這個男女雙修。」有的會這樣說。可是如果說藏傳佛教真的是沒有這樣子的法在修練的話,等於他的證量不是從男女的性關係而獲得的話,那麼喇嘛教就應該要宣稱、要公開說:「我們不修這個法」,而且也要公開宣說:「透過男女的性行為是不可能獲得證量」;他們必須應該要說出這樣的話,可是我們從頭到尾從來沒有聽說他們有這樣的宣說。他們所宣說的都是去攀緣顯教的某些方便法,把方便法當成是證量的來源。可是在真正的佛教裡面,證量的來源不是來自於方便法,而是來自於所謂的總相智,也就是對於黑法、白法,緣法、無緣法,照、無照法--從這個生滅與不生滅法的觀察來獲得證量,這個才是佛教真實的產生證量的來源,而不是透過男女的關係。可是我們可以看到,他以根本淨光的體驗是要從性高潮得,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是把性行為當成是獲得證量的來源啊!這跟佛教迥然不同,所以這個也是佛教跟喇嘛教之間最大的區別。
所以我們佛法的修行的道理裡面,我們就要去區別這兩者,讓我們能夠很清楚地去分辨真正的佛教;它的智慧不是落入世俗的那種智慧,而是對於法界的觀察,而且這個觀察是可以驗證的、可以實證的,而不是落入世俗那些奇怪的法,甚至違背善良風俗的這種法。所以我們佛法所修一定是高尚光明的,而不是隱匿而不讓人家知道的,或是把那一種男女雙修當成祕密的,那個就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我們要去區別什麼叫作佛陀的正法;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就要從證量是從何而來來區別,如果說是從觀察法界,根據 佛陀所說的總相智的觀察來獲得,這個才叫作真正的佛教正法;那如果要透過男女的關係性高潮去觀察根本淨光才獲得證量,那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好!這一集我們就簡單介紹到這邊。謝謝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4124-a17_129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二) 第128集 《廣論》缺少法身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是我們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常見外道法--廣論」整個系列的最後的幾集。我們之前跟各位介紹到《廣論》,其實它缺乏非常多的內容,所以它雖然名為《廣論》,可是其實它不是真正的廣論,因為它只是偏向於西藏所謂的應成派中觀的內容。它對於佛法的道次第,並沒有真實地陳述真正的內涵,所以我們舉了很多它缺乏的東西;所以我們上次也講到《廣論》沒有提到所謂的總相智。我們復習一下,上次我們有提到,這個《阿含經》裡面說:【舍利弗白佛言:「我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心中所念,我不能知;佛總相法,我則能知。如來為我說法,轉高轉妙;說黑白法、緣無緣法、照無照法。」】(~《長阿含經》卷12)這是《長阿含經》裡面,把佛法的重要的總綱幫我們提示出來;也就是說:如果要修學佛法,一定要能夠先獲得總相智。什麼叫總相智?就是要把黑法——就是惡法、白法——就是善法,緣——就是因緣法、可是還有另外一個不是因緣法的法;還有可以照了境界的法——就是五陰十八界這些法、還有另外一個不照了境界的不生不滅之法。
也就是說這個法界啊!其實有兩種法的分類:一種就叫生滅法、一種叫不生不滅法;一定要具有這樣子的總相智,才能夠說他懂得佛法,才叫作佛法的核心。可是《廣論》根本沒有這兩種法的分類,特別是所謂不生不滅法,它根本不能夠如實知,所以它就會缺乏斷我見的法,也會缺乏大乘明心的法;因為斷我見的法,是聲聞、緣覺他們的總相智,就是要能夠看出所有生滅法的總相它的所有的範圍。那另外一個部分就是大乘的見道——就是明心開悟,他所說的就是不生不滅法的總相,也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的總相。法界就只有這兩種總相,那這兩種總相也是法界諸法的分類,所以說在《廣論》裡面,因為缺乏對這兩種法的總相智,所以連帶的其他的法它也會缺乏,因為佛法中是法法相關的,佛法的核心如果錯了,其他的部分也就會跟著錯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因為他缺乏了總相智,對不生不滅法不能瞭解,而且也沒有辦法去實證,所以他根本不提不生不滅法,或者是說當他提不生不滅法的時候,其實他是用錯誤的方式去理解,就把那個部分忽略掉了,那個部分就不計了。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譬如說法身,法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我們眾生流轉生死,一定要有一個本體,如果沒有這個法身作為本體,我們眾生是沒有辦法流轉生死;也就是說一定要有一個法身,而且是不生不滅的法身,作為我們眾生流轉的本體;也就是一個永恆存在的法,來作為我們眾生流轉生死的根本啊!那這個流轉的根本——眾生的本體,就叫作法身,因為是其他諸法——生滅法所要依止的一個法。所以生滅法之所以能夠不斷地生滅,不是生滅法本身可以出生生滅法,而是因為背後有一個不生不滅法,有這個法身來出生。那我們來看看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它怎麼說法身呢?我們來看「如是於我我所無少自性獲定見已,由修此義而得法身。」這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7406頁裡面提到說:什麼是法身呢?就是把我跟我所的這個內涵,把它當作是沒有任何的自性;然後根據這樣的定見,然後一直修、修、修,修到把自己對於我跟我所的這個執著。這種我跟我所的這種自性原來有執著,對我跟我所有執著的這種自性,把它滅除掉了,不再認為說它是有自性的;然後一直這樣子不斷地自我洗腦,洗到最後對於我跟我所,就直接認為說這是沒有自性的,而且在這裡產生定見了,以這樣就作為法身。所以顯然他是以遮遣的方式來說法身,可是這樣子會引發非常多的質疑,因為 佛陀之所以成佛,一定是實證了一個真實法,而不是用遮遣的方法來說祂獲得法身。所以就有人提出這個質疑,而且這個質疑也紀錄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
我們看它的內容:【若謂此中,豈非宣說悟入大乘真實之法,故唯滅盡我我所執,非是所得真實性義。又唯決擇我及我所悉無自性,亦未決擇諸法無我,故名悟入真實之道不應正理。」答曰:無過】這個《菩提道次第廣論》它很妙,因為人家質疑他說:「那你這樣把我跟我所的這種執著性,把它當作是空無自性,這樣的話還是沒有證入真實的法,那這樣還不是所謂的證得真實的法身,那這樣是沒有道理的。」結果宗喀巴他就直接說:「這樣沒有過失。」可是有過失沒有過失,不是他一句無過失就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看,在《成唯識論》,它是我們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論,因為 玄奘大師他去西方取經,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確認說:「到底我們的生命的結構是如何。」也就是要能夠確定說,我們眾生流轉生死,到底是什麼樣的結構才使得我們眾生流轉生死;那我們解脫,也要因為我們的生命的結構裡面,有可以解脫的結構啊!如果我們的生命是永恆,可以一直流轉生死,那我們生命中也應該要有一個永恆的法啊!所以顯然我們這個生命的結構,到底是能解脫、還是不能解脫?是可以永恆存在、還是不可以永恆存在?是有輪迴、還是沒有輪迴?其實它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所以這個不是說別人這樣質疑:我認為沒有問題;不是這樣子能夠解決的。
所以,我們可以說《成唯識論》或是《八識規矩頌》,玄奘菩薩所著的這兩部著作,它是對於生命的結構的一種楷定,它非常重要,所以《成唯識論》裡面,它就有講到所謂的自性身。我們來看看:【自性身,謂諸如來真淨法界,受用變化,平等所依,離相寂然絕諸戲論,具無邊際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這是《成唯識論》卷10,這裡說:所謂的自性身其實就是法身,因為只有這個法它有真實的自性;因為其他的諸法,它都是生住異滅、變異不斷的,不能說它有什麼自性可言。而且這個自性身,是由這個受用身跟變化身所依止的;所謂的受用一定是變化才受用,所謂的變化,一定是不斷地變化轉異,才叫作變化身;可是不管是受用身或者是變化身,它一定要依於一種自性身,而且這個自性身,祂是有真常的功德,而且是一切法平等所依啊!就是一切法都要依止這個自性身才能夠存在,那這個自性身其實就叫作法身,因為祂有無量無邊的大功德。所以《成唯識論》已經楷定了生命的結構,也就是說 玄奘菩薩他去西方取經,就是要能夠確定生命到底有幾個「識」,而不是眾說紛紜。所以當 玄奘菩薩去西方取經回來之後,他就寫了《八識規矩頌》來楷定生命的結構就是八個識,而且就是有法身,這個法身也叫作「自性身」。當這樣子的法義楷定之後,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宗喀巴所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把我跟我所的這種法性,把它當作是空無自性,就以這樣子的遮遣的方式來說是法身,其實是沒有道理的。
那我們接著看《廣論》,還繼續說:【於一切種永滅我、我所執略有二種,一若以煩惱更不生理而永斷者,雖於小乘亦容共有,然由永斷內外諸法戲論之相,皆無可得,即是法身】(~《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7),宗喀巴他就認為:把我跟我所的這種執著,把它去除掉了,把它去除掉,雖然它也是跟小乘法是一樣啊!可是大乘跟小乘是可以有一個地方共容的,就是這個地方;可是他認為說,因為對於內外法這種執著的-這個相貌-永斷的緣故,所以這樣子就叫作法身。所以他說來說去,還是用遮遣的方式來說法身,所以他的法身等於是把我跟我所的這種執著,把它去除掉,他就認為這樣就獲得了法身;顯然他的法身是斷滅的,因為沒有一個真實法可以作依止。
那我們可以看看,他以皆無可得而稱為法身,其實這個不符合佛法的道理,譬如禪宗裡面就有這樣的說法,六祖惠能大師跟薛簡,也就是武則天派去的大使,有一段對話我們看看,【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六祖惠能大師面對薛簡他的提問說:「這不生不滅很多人都說,那你這個跟外道有什麼不一樣呢?」六祖惠能大師就把將滅止生這個道理講出來。也就是說,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以將滅止生,就因為把某一個法把它滅掉了,就說這個就是不生不滅的東西,這個就是將滅止生,也就是所有外道也會落在這個地方。六祖惠能大師說祂的不生不滅,是本來就是不生的,所以將來就不會滅嘛!所以古代的人是怎樣描述「什麼叫永恆的法?」。我們用正面的說,就是永恆的法,也就是不生這個東西,是從來沒有被出生過;因為祂是本來就存在的法,既然祂是本來就存在的法,祂不是被出生的法,當然祂永遠不會滅;如果是一個會出生,是被出生的法,把祂滅掉了,那就是將滅止生,祂也不是一個真正永恆的法。所以顯然宗喀巴就落入了,將滅止生的這種外道的不生不滅法裡面,所以他就把法身當成是這樣子,沒有一個真實法的內容,所以他墮入了斷滅。
那我們繼續看,在經典裡面有直接說這個法身其實就叫作如來藏,我們看這段經文:【舍利弗!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這是《佛說不增不減經》裡面的經文,也就是最深的意涵,其實就是第一義諦;因為佛法有個甚深法,這個甚深法說的就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説的就是眾生界,就是有眾生出現在這個三界裡面。這是最深的一個道理,為什麼會有眾生出現在這個世間?出生眾生界其實就是如來藏。為什麼?因為眾生可以成佛,當然有一個如來藏在眾生身中。什麼是如來藏呢?如來藏其實就叫作法身,所以法身其實就是如來藏,從《八識規矩頌》來說,其實就是講第八識,也就是「去後來先作主公」的這個法。所以從《八識規矩頌》、《成唯識論》,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其實《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不符合 玄奘大師楷定的內容;因為 玄奘大師去了印度,確定了佛法的真實義,回來到了中土著作了《八識規矩頌》,就是要來楷定佛教正確的義理。我們可以看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它所說的道理都跟 玄奘所說的《八識規矩頌》完全違反。所以我們應該說,在佛教的歷史裡面,我們應該要相信的是 玄奘大師呢?還是宗喀巴呢?我想我們應該要作一個明確的抉擇、理性的抉擇。
除了這個法身缺乏之外,其實《廣論》還缺乏了中觀正見,怎麼說呢?因為不生不滅法、跟法身、跟如來藏,甚至跟中觀正見都是息息相關;因為這個都是一連貫有關於生命本體的內涵。所以說在《廣論》裡面的毗婆舍那,也提了很多有關於中觀正見的事情,甚至他還要攀緣到 龍樹菩薩,為什麼?因為 龍樹菩薩是所謂的中觀的提倡者;他復興了大乘佛教--就以《中論》來復興大乘佛教。可是這個中觀說的是什麼呢?什麼叫作「中道觀」呢?其實中道觀所說,還是對於如來藏這個法身的觀察,因為能夠觀察這個法身,才能夠稱為中道觀,因為不會墮入兩邊。所以說在佛法的體系裡面,這個總相智,也涉及到法身你是如何看的,但也涉及到般若是怎樣理解的,甚至也涉及到中道觀是如何觀察的,這些都是彼此法法相關的內容。
我們可以看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它有一段內容是這樣說:【般若經等宣說諸法,皆無自性無生滅等,其能無倒解釋經者厥為龍猛。解彼意趣有何次第?答:佛護,清辨,月稱,靜命等大中觀師,皆依聖天為量,等同龍猛。故彼父子是餘中觀師所依根源,故諸先覺稱彼二師名根本中觀師,稱諸餘者名隨侍中觀師。】(~《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7)《菩提道次第廣論》就開始來攀緣 龍樹菩薩,它認為說:佛護、清辨、月稱這些中觀師,其實都是 龍樹菩薩的傳人,甚至他們現在還在傳說,說佛護跟清辨都是 龍樹的大弟子,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在台灣的喇嘛教的網站裡面,還這樣說著,他說:「清辨論師以及佛護論師,這兩位都是龍樹菩薩的大弟子。」(~甘丹赤巴仁波切,2003年講述,https://www.lama.com.tw/content/edu/data.aspx?id=6285)也就是說:他們在談中觀的傳承的時候,總是要攀緣 龍樹,而且甚至說,佛護跟清辨是 龍樹的大弟子;可是 龍樹跟佛護、清辨,他們之間是相隔非常長遠的時間,也就是他們之間其實相差了兩、三百年,可是他們竟然可以攀緣說,佛護跟清辨是 龍樹菩薩的大弟子。所以我們可以從這裡看到,他們說 龍樹菩薩跟聖天菩薩他們是根本中觀師,那其他叫作隨侍中觀師,可是他們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這個傳承的關係。
因為今天時間到了,所以我們今天就先介紹到這邊,下一集再跟各位介紹後面的部分。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4120-a17_128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一)–130業果報系統(三)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所要演述的主題「業果報系統」,是以 蕭平實導師著作《阿含正義──唯識學探源》為藍本,內容主要舉示《阿含經》的內涵一直存在著大乘佛法──也就是唯識學的法教,幾千年來從來不曾被判讀出來,我們藉由《阿含正義》書籍的舉證、闡述來鋪陳唯識學的法要。
佛陀示現降生人間的一大因緣,就是要教示我們法界實相──第八識如來藏。如來藏也就是業果報系統的主軸,在三轉法輪中,都依止第八識如來藏而開演,以第八根本識的涅槃性來解釋二乘的涅槃;所以二乘法其實是以大乘法為根本而方便宣說的。如果離開大乘法的主軸──如來藏根本識,二乘的涅槃將落入斷滅空的本質,就不是佛法了;佛法的內容是環環相扣、緊密聯結。
我們再舉示 玄奘菩薩《成唯識論》的內容來解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成唯識論》卷3)論中第一句敘述:從無始以來的種子識——也就是儲藏種子的如來藏識,祂所含藏的種子功能,能親生萬法,是諸法所依的根本因。第二句「一切法等依」是說:也由於種子識能執持萬法,從無始劫以來就是平等的作為一切法的依止,所以萬法也依於祂為緣再互為依止;又因為祂能執持萬法的種子,作為三界一切現行法所依的緣故,因此變現器世間以及有根身,作為七轉識現行時的依止,於是出生、現行萬法。第三句「由此有諸趣」再述說:也因為由此第八識的緣故,能夠執持一切修行的善淨法的種子,或者造作雜染惡業的種子而使有情隨之墮落三塗,才能有公平的六道輪迴生死,以及最後一句:有解脫及證得涅槃的功德顯現,使修行者所修、所證功不唐捐。
從以上所引的論述,就顯示出第八識如來藏為種子識,也唯有依於第八識的前提之下,才能圓滿成就《成唯識論》論中所闡述的義理。三轉法輪的《阿含經》、《般若經》、唯識經經論,都開示出一個可知、也可實證的第八入胎識。
如果有現代的法師,發明一個業果報系統新名詞,然而這個新名詞,卻不是依循 佛陀聖教,卻是以意識細心常住的意思;然而意識想像法與實相不同,一定會落在世間有無、斷常兩邊,不免會有許多過失,因著過失會產生出許多大問題出來。我們列舉如下:第一、這個業果報系統是可以實證的或是不能實證的?佛法都是可以實證的,不是想像法。某某法師所說之業果報系統,若是不能實證的,就是想像法,不是佛法。
第二、這個業果報系統是色法或是心法呢?若是色法,一定不可能成立,因為色法是生滅法,生滅法就不可能持種不壞,一切所造善惡業種都將會散壞不存,就與法界因果律的實相相違背,所說成為外道或者佛門凡夫的想像法。如果是心法,是否為第八識阿陀那識呢?如果確是阿陀那識如來藏,那就直接承認確實是 佛陀所說的如來藏,何須要再另外施設一個新而冗長的名稱,何不沿用原來的如來藏、阿陀那識等名稱就可以了,佛弟子們也都容易瞭解,所以新創業果報系統的名稱,確實沒有意義。如果某某法師說,業果報系統是心法但不是阿陀那識,那也仍然是第八識;因為四阿含經典中所說的十八界法,其中已經有七個識了,識陰六識加上意根末那識共有七識,再加上這個心,仍然是八個識,與阿含聖教所說相同。顯然這正是入胎識如來藏,那又何須新創業果報系統的新名詞呢?
第三、這個業果報系統是常住法或是生滅法呢?若是生滅法,就不可能執持業種而成為業果報系統了,這個新施設就根本沒意義;若是常住法,就違背了這位法師的門派思想,他們否定了 佛陀在四阿含經典中所說的常住本體心入胎識、涅槃本際,卻又另外施設一個常住的心來執持業種,豈不是矛盾又無智慧?
第四、這個業果報系統,與佛說的常住本體入胎識是相同或者不同?若是不同,這位法師應該離開佛教,因為 佛陀是佛教的教主,自古以來就是眾生所公認的究竟覺者。如果有人所說內容不符 佛陀聖教,傳授自己另外創造的新法,當然就不是佛法了。假使相同,那麼所有法師、佛弟子,理當老實地依教奉行、如說修行,回歸大乘的常住法──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潛心修證常住的本識如來藏。像他們這樣,想要以另外施設的一個不可實證的想像常住法,用來取代 佛陀聖教、取代可以實證的真正業果報系統如來藏法嗎?以法師身分,輕率地以想像法搪塞佛法真實義,誤導學人無量世的法身慧命,這樣的過失不容忽視,因為未來的果報是異常嚴峻的緣故。
第五、這個業果報系統若是心體,祂究竟是能與覺知心意識互相聯繫的心,或者是不能聯繫的呢?請問某某法師,在說出新創的業果報系統名稱之前,有想過這個道理嗎?由於這是理證上與聖教上所得,都說持種心如來藏──入胎識,是可以和覺知心互相聯繫的心,也是可以實證而被證明是常住心。
第六、佛陀在《雜阿含經》說:「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雜阿含經》卷12)推究人類色陰與受、想、行、識,只能推究到入胎識為止。名、色的本源就是入胎識,超過這個入胎識就沒有任何一法可以實證或存在了;換言之,一切法都只到第八識如來藏為止,超過這個本識就沒有一法可得了,所以萬法都由這個入胎識持種而出生的,也是前面所舉述之《成唯識論》所闡釋的義理。所以業果報系統,本來就是聖教中所說的本識如來藏的功能,沒有任何一法可以取代,永遠都只是無餘涅槃中的本際,不會有其他任何一法可以是業果報系統。
各位菩薩!我們再來看看 佛陀在《楞伽經》中的開示:【佛告大慧:「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不覺彼故,三緣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覺,計著作者。」】(《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經文中 世尊告訴大慧菩薩說:「大慧啊!這個第八識如來藏是一切法的根源,一切善法與不善法的生起、現行都是以如來藏為因,就像是變魔術一般變現世間萬法。」因此說一切善惡業的果報都是以如來藏為正因,如果沒有如來藏執持業種,就沒有有情能夠領受這一世的善惡業果報。這個如來藏心本體永無生滅,而其內涵的異熟性,不對六塵起見聞覺知的作用,永遠是不分別境界的無記性,所以能持種到未來世。凡夫與外道由於沒有正確知見,無法察覺這都是由於如來藏的功德性的事實,所以產生種種錯誤的臆想猜測,認為在自心如來藏之外,別有一個能創造有情身心者。
此外還有更膽大妄為的宗教編造因果,比方喇嘛教恐嚇學員,必須遵守他們訂立的所謂三昧耶誓約,要學員發誓絕口不能向任何人提起師徒之間的事情。在許多位受害的案例中,有一位年輕的法國女士咪咪,她在一部專題報導索甲仁波切的影片中《藉開悟之名的宗教性侵》,依於她自己的親身經歷站出來作證說:【他毆打妳或者與妳發生性關係,其實是在引領妳開悟。那件事之後,他特別要我發誓,永遠不對任何人提起此事。】(《藉開悟之名──宗教性醜聞,索甲仁波切》)同時該影片中的英國The Guardian的記者Mary Finnigan,數十年來專題報導喇嘛教,她忍不住在影片中評斷說:【這根本就是威脅,說如果你毀破了三昧耶誓約,就會墮入金剛地獄,無量劫不得超生,還會被烈火焚燒;另外還常說,你會有惡果報等等。】(《藉開悟之名──宗教性醜聞,索甲仁波切》)
1993年達賴喇嘛針對紛紛爆發的喇嘛們性醜聞案件,召開了一個西方佛教上師的會議,以討論有些老師們違犯基本戒律的問題。達賴在一封公開信中寫著:如果有必要,學員必須勇敢面對上師的惡行,並且要公開那些惡行的內容。英國著名的佛教學者Stephen Batchelor當時也在場參加會議,事後Batchelor說:【達賴喇嘛最後拒絕背書這封公開信,實際上,我想,這封公開信對整個性侵事件並沒有什麼幫助。】(《藉開悟之名──宗教性醜聞,索甲仁波切》)像這樣子,達賴提出一封公開信,建議被喇嘛性侵受害者的處理方式,結果達賴自己竟然拒絕背書這封公開信;如此的宗教領袖所帶領的宗教團體,有智慧的學人們還願意繼續跟隨嗎?該影片於舉發各項報導之後總結說:【達賴被一層強大的防衛系統保護著,防止他受到各種浮出檯面的醜聞危害。也因於這樣神秘重重的防衛制度,才能讓藏教以及在外流亡的藏人免受醜聞毀滅。也是這樣的神祕作風到目前為止,還一直保護著索甲仁波切喇嘛。】(《〝In the Name of Enlightenment-Sex Scandal in Religion-About Sogyal Rinpoch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hIivvmMnk)確實,截至目前,索甲喇嘛仍然以宗教之名活躍在加拿大、法國、愛爾蘭等全球各地,故技重施,持續吸引不知情的信徒受害。
喇嘛教之敢如此膽大妄為,顯然全然無知於如來藏的真實存在,更無知於如來藏的功德性用。從喇嘛教祖師宗喀巴否認第八識,以及現代喇嘛教代表人達賴所說,就可以看出他們完全沒有般若智慧。達賴開示說:【相較於唯識宗,中觀宗肯定《般若經》所說「諸法無自性」是了義。……對中觀宗來說,《般若經》仍然是假名安立,只有諸法空才是了義。】(《達賴喇嘛談心經》,圓神出版社,頁113。)以上達賴所言全然以意識心臆想,依著文字表面「諸法空、諸法無自性」,如此編派了義佛法;卻不知佛法義理分為實相法界與現象界,佛法的中觀乃是證悟菩薩現觀實相法界──第八識的體性不落兩邊,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等等無量的中道性,如此才有中道觀的事實,才能稱為中觀。
第八識如來藏沒有現象界的生滅、増減、染淨、有無等等任何三界世間的體性,而現象界萬法都是依緣而生生滅滅,沒有恆存的自性,所以稱之為諸法無自性,也稱為諸法空;然而從第八識如來藏自體是恆、是常、是實而且永不變異,不落入世間萬法的任何體性,故也可稱祂為「諸法空」。達賴只能玩弄文字遊戲,卻沒有深入思惟:如果一切皆空,死後就是斷滅空,如何還有喇嘛教的轉世靈童來吸引世間人呢?那他還公開討論下一世的輪迴問題,還繼續以出家的模樣接受大眾的禮拜供養,豈不是存心欺騙?然而果報輪迴的因果法則,豈是任何人隨口說有、說無就能夠定案的?
各位菩薩!修學解脫道的人,想要親證解脫功德,一定不可以否定涅槃中的本識如來藏,否則就無法取證解脫果,一定會因外、因內而有恐懼的。由於解脫道的無餘涅槃,雖然是滅盡五陰、十八界,但不是斷滅空,而有第八識真常恆住。如果於外法五陰不能如實理解,又加上對內法本識、諸法本母第八識常住不滅不能信受,因此而產生了「因外有恐怖以及因內有恐怖」的結果,心中怖畏,如何能有斷我見、斷我執的決定心呢?所以說要能夠相信:在將來滅盡十八界諸法以後,只有本際識獨存於無餘涅槃中,常住不壞、真實不變而非斷滅空,是非常重要的知見。而一切業果的實行都是由真識—入胎識如來藏—直接實現。
各位菩薩!人間法界的所有人,都不可能只有六個識,都一定會有八個識,若有人想創新佛法,建立一個業果報系統,只能是文字的遊戲而已,都沒有真實意義。我們說明到此。
敬祝各位菩薩: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4126-a16_130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一)–129業果報系統(二)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所要演述的主題「業果報系統」,是以 蕭平實導師著作《阿含正義──唯識學探源》為藍本,內容主要舉示《阿含經》的內涵,一直存在著大乘佛法——也就是唯識學的法教,幾千年來從來不曾被判讀出來,我們藉由《阿含正義》書籍的舉證、闡述,來鋪陳唯識學的法要。
佛陀示現降生人間的一大因緣,就是要教示我們法界實相──第八識如來藏,也就是在《阿含經》說為涅槃的本際、我、如、實際、如來;阿含經典中所說的微細而難證的細心,是說入胎識,指的是第八識如來藏。在唯識祖師的論中,所說識相微細的細心,仍然是指恆常不滅的入胎識,稱為阿賴耶識、第一能變識、異熟識、無垢識、心真如、如來藏等等名稱,都是指第八識如來藏,而不是指意識的細心。有情眾生要由這個識入胎以後,才能出生意識的一切細心與粗心;意識心不論粗、細,都是意根與法塵為緣而出生的,也就是 佛陀在阿含經中說:「諸所有意識,一切皆意法為緣生」。
然而不懂這個道理的法師,由於信受應成派中觀的邪見,先把第七識意根,以及第八識如來藏否定掉,曲解 佛陀以及唯識祖師的論點真實義,妄解為意識的細心,不承認是第八識如來藏,結果變成這種看法:【經上雖說滅受想定是無心定,但也說入滅受想定的「識不離身」;所以,有情必然是有心的。悶絕等僅是沒有粗顯的心識,微細的意識還是存在,只是不容易發覺罷了。相續的細心,就在這樣的思想下展開。】(《唯識學探源》,正聞出版社,頁49。)某法師解釋說:「進入滅受想定等的識不離身,僅僅是沒有粗顯的心識,微細的意識還是存在,只是不容易發覺罷了。」他以如此錯誤的臆想,曲解《阿含經》、《般若經》、唯識經典,以及真正唯識祖師的論點中所說的細心都明文指稱是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入胎識。
例如 佛陀在《大乘入楞伽經》卷5的開示:「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經中明白地說,深妙微細的如來藏,祂與七識心是同時存在。顯然七識心之外,還有一個超越生死、微妙難解的第八識;祂是能夠讓我們成就如來的寶藏識。同時經文中還有另一段文字的描述:【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譬如海水變,種種波浪轉,七識亦如是,心俱和合生。】(《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意思是說:藏識—如來藏或者阿賴耶識—本體猶如大海水一般,是常住不滅的;由於種種六塵境界的猛風吹動的緣故,便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以及第七末那識等不同種類的識浪生起。猶如大海水生起翻騰的波浪,此波浪翻騰躍進之後,又轉生下一個波浪;七轉識也是一樣,前識浪現起壞滅後,又轉生後一識浪現起,所以被稱作七轉識。依於海水而會有波浪生起,與海水共同運轉;七轉識也是一樣的道理,七個識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從來沒有離開過如來藏,就好像海中的波浪由海所生,未曾離開過海一樣。
像某某法師,不承認唯識八識是唯識學的主軸思想,在她的著作中處處可見;我們再列舉如下:【因爲國人喜歡硏讀《八識規矩頌》,以至於許多人誤以爲唯識學重點在於談八識,……唯識學的開展首先是從七識開始談起的,從七識再慢慢演變爲八識,因此,唯識學並不一定都講八識;只是世親以後成爲定論,於是中國人講到唯識學時,幾乎誤以爲唯識學派的心識結構必定是不多不少的八個識了。】(《初期唯識思想──瑜伽行派形成之脈絡》,法界出版社,頁10~11。)這樣錯誤的說法是有很大的過失。
我們列舉如下:第一、意識若是真的可以細分出意根與入胎識,明顯違背 佛陀教導,就意味著其中一者必然說法錯誤,或是 佛陀說法錯誤,或者是這位某某法師完全錯解佛法的根本意涵。況且這位法師的學派,認為佛法是演變而成,經由部派佛教發展,醞釀演變成唯識學;這也意味著,大乘經典都不是 佛陀親說,後代的眾生有著比 佛陀更深妙的智慧,才能演變出更深奧難懂的佛法,這種邏輯能符合事實嗎?更何況 佛陀在初轉法輪的阿含經典中,就已經開示:意識的存在是以意根及入胎識所生的法塵作為俱有依的,假使沒有意根、法塵與入胎識的支援,根本就不可能有意識心的存在,怎麼能說入胎識就是意識呢?又怎麼能說第八入胎識會由尚未存在的意識心中細分出來?這就等同說母體必須由胎兒中細分出來一樣的荒謬。
第二、如果說,第七末那識不是意識細分出來的,而是存在於意識心出生之前,或者把末那識與意根解釋為兩個心,不是同一個心;那也仍然證明,確實是有第七識心存在的。因為依照 佛陀的聖教,意根永遠都是意識心的俱有依,不論意識心細到何種程度,都必須依止於意根的作意才有可能存在與運作。那麼某法師的學派,就不可以再弘揚訛謬的六識細意識心之說了。
第三、經由以上的辨正可以證實,入胎識絕對不是由意識細分出來的,而且明確地證明,意識心不論粗細,都必須依止意根與入胎識才能出生,又才能於出生之後繼續存在及運作。既然如此,意識細心說就不可能成立了。
既然身為法師,以出家之相引領學人,應該都回歸 佛陀聖教所說,四阿含經典中的開示:名色由第八入胎識所生,都該回歸到唯識祖師 彌勒菩薩、無著菩薩、世親菩薩、玄奘菩薩等,論中所說的第七識、第八識正法,以第八根本識的涅槃性,來解釋二乘的涅槃;以根本識的中道性,來解釋般若中觀;以根本識的無漏有為性,來解釋三界唯心;以根本識所生蘊處界的有為性,來解說萬法唯識;以根本識所生蘊處界的緣生性,來解釋萬法緣起性空;再以根本識的一切功德,來解說一切佛法。如此而說第八識是細心,才是一切菩薩、禪師、唯識祖師所能接受的。
如果某某法師,錯將經論中述說知覺性不在六塵中、識相微細而極難修證的第八識,解釋為從意識中細分出來的細心,那就是公然違背聖教,無法讓一切有智慧的學佛人接受的,也是一切親證法界實相的賢聖們及證悟的祖師們都無法接受的,因為違背了親證法界真相的現量的緣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某某法師的學派,採用細心相續的名稱,主要是要表達有一個維繫因果律的所依,想要建立意識細心的相續不斷,這樣的建立也仍然不離本體論的範疇,只是卻以誤會佛法以後的想像思想,改以意識細心為主;與經典中聖教以及證悟菩薩論中所說的第八識相續說完全不同。
類似這樣的落處,佛陀早於《楞伽經》預言過。經文說:【我於此娑呵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號,愚夫悉聞,各說我名,而不解我如來異名。大慧!或有眾生知我如來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經文的意思是說:佛陀在此娑婆世界的名號,多到數不清的百千萬種,雖然同樣是代表永恆、常、如如、根本的真實體性。然而愚昧的眾生,卻是無法瞭解各種不同的名稱,都全是指向真實義的內涵。然而眾生都依照自己的猜測臆想,編派各種境界。
各位菩薩!依照 佛陀聖教的開示,因果要能夠如實呈現,必須要有一個不間斷的心,能由此世到未來世,並能將今生所造的一切業行,所形成的異熟果種以及等流習氣種,執持到未來世。同樣地,這一世所呈現的種種,也必然是從過去世來到今生。同時我們可以現前觀察,意識心在麻醉昏迷、休克昏迷,或是沉睡中都是沒有知覺的,死亡之後,這一世的記憶也是斷滅了,並不會持續到未來生,否則我們現前都應該還記得上一世的細節,可是我們並不能夠啊!顯然過去的意識心,並沒有來到這一生,更別說細的意識心了。我們現前也可以觀察,有畜生、人類,有些人還可以看見天人、鬼道眾生,顯然經典所說的六道輪迴,誠然不假。如果意識心是果報的主體識,欣樂厭苦,理當眾生都會選擇天道或者十方佛國淨土;那麼十方世界不可能會有其餘的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類五道,遍一切處受生而受苦。也就是說,佛陀第二轉法輪,《般若經》所敘述的無分別性之心--不受苦樂、沒有簡擇、沒有思憶、離見聞覺知,卻有真實體性,所以不能說祂是無;祂無形無相猶如虛空,也不能說祂是三界有。祂性如金剛,本體永不轉變改易,所以非有變異;然而於本體不變異中,其內含藏種種善惡業有漏、無漏法種,生滅、變異,又說祂非無變異;如此非有變異、非無變異,又稱中道性。也就是基於如來藏的中道體性,才能依於執持的業種,而隨處受生於三善道或三惡道,讓因緣果報能夠如實呈現,平等、平等。
也許有人會好奇,既然說是因緣果報如實呈現,那麼以往因為無知而造作重大的過失,是否就只能坐以待斃了?各位菩薩,請安心!佛陀既然是證得無上的正等正覺,當然也會指導我們如何真正趨吉避凶的智慧。如果說所造的一切業,所應得的果報都是決定性而完全不可轉變的話,那麼修習聖道就沒有意義了。請看 佛陀的開示:【若一切業定得果者,則不應求修習聖道,若不修道,則無解脫。一切聖人所以修道,為壞定業、得輕報故,不定之業無果報故。】(《大般涅槃經》卷31)意思是說:如果由於沒有正確的見解,又被惡友誤導而造作誹謗三寶,或者殘害眾生的大惡業,造就了嚴峻的定業果報,是一定會有因果律則的呈現。然而佛法的勝妙之處,就是有 佛陀的智慧教導,若果報都是決定性而完全不可轉變的話,那麼佛教的修行就沒有意義了;若不願修習聖道,不肯修行的佛弟子,也就完全無法解脫生死輪迴了。我們在沒有遇到佛法、真善知識之前,於六道流轉,造作數不清的善業、染污業,深深繫縛於三界中酬償果報。在某個時節,一朝獲得善因緣,發起大心願意修行,持續精進,就要懂得如何增上,熏習如何轉變定業成為輕業受報、或者免於受報,日後還能夠將佛法的深妙智慧教導有緣人。
各位菩薩!佛教所教導真實業果報的內涵,是積極的生命態度,絕非消極的宿命論,更不是愚昧的自暴自棄;千萬不要像 佛陀所說的愚癡人,一不作、二不休,心想「反正已經犯了過失,橫了心再繼續造作下去」。殊不知,這樣是會將今生的輕業變成來世的重罪,那才是愚不可及的人了。
佛陀在《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有教導說:【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經文是說:經由善知識的教導,了知是非、染淨的差異,而清楚知道,如果已經造作了嚴重的過失,要懂得趕緊補救,從深心中自責過失,還要揭露後悔,並且責成自己不要再重犯過失了;經過再三地提醒自己、要求自己,如此便能成就懺悔的功德,而能改變業果報。所以在佛法中,懺悔過失是非常重要的善法,能夠讓我們快速汰換如來藏中的染污種子,如實地修心、修身、修戒,減少業障,而快速成就菩薩道的修行。今天我們說明到此。
敬祝各位菩薩: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4122-a16_129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一)–128 業果報系統(一)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所要演述的主題「業果報系統」,是以 蕭平實導師著作《阿含正義──唯識學探源》為藍本,內容主要舉示《阿含經》的內涵,一直存在著大乘佛法──也就是唯識學的法教,幾千年來從來不曾被判讀出來,我們藉由《阿含正義》書籍的舉證、闡述,來鋪陳唯識學的法要。
佛教讓世人最直接的聯想就是因果與輪迴之說,這兩個主題也是佛教徒所接受,而一般大眾最感興趣,卻又無法真實探知的內涵。佛陀是無上智者,於2500年前以一大事因緣,示現降生人間;在佛教中我們都聽過,釋迦世尊初降生時,示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佛陀這一大事因緣所要傳達的訊息,就是眾生各個都有自己的真實常住我,都是完全獨立而尊貴的,也是我們今天所探討的主題「因緣果報」的主軸──第八識如來藏。
在《浴佛功德經》 世尊開示說:「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經中意思是說:世間萬法都是依於種種互動的因與緣,而不斷地生滅變動不已。由於我們所知很有限,都是只能看見眼前的現象,而 如來是要指點我們,萬法能夠緣起緣滅所依的根本因,想讓眾生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能與 世尊一般於萬法得自在,而不被流轉生死所繫縛。佛法教理詳細解析輪迴、因緣果報,能夠成立的來龍去脈是基於有情眾生皆以第八識為主體,儲存萬法功能及記憶種子。
例如佛陀在《大方等如來藏經》開示,佛說:【我見眾生種種煩惱,長夜流轉,生死無量。如來妙藏在其身內,儼然清淨如我無異。】意思是說 佛陀以祂的佛眼,看見一切有情眾生都平等具有如來藏妙心,體恆常住、性如金剛,無法毀壞;祂有真實的自體性,而不是意識虛妄想像的法,是真實存在的心體,才會有眾生永不停止地流轉生死,不會因為不信因果,不信佛教而有差別。所以如來藏妙心是平等平等無差別,所以稱為「真」。經典也形容說:如來藏妙心對於六塵境界、六識心的覺受統統如如不動,不選擇、不喜厭,是無始以來的體性原本就如此;所以也是平等平等,故稱為「如」,才會有六道眾生果報的如實呈現,真實而如如。真如妙心是超乎三界的永恆本體,依於此恆存的特性才能成就有情眾生,毫無差池的持續輪迴與因緣果報。
如果有出家法師歸依於 佛世尊,想要入門求得無上菩提智慧,而於說法內容提出業果報系統,那必定是指如來藏心體,因為 佛陀的經典法教,所說可知亦可證的真正業果報系統就是本識如來藏,若不同於 佛說,還能是佛教徒嗎?更何況能是法師嗎?有某某法師創立了一個名詞──業果報系統,並在她的唯識學講座說:【業果報系統在輪迴,不須有大我作主體。本生譚之菩薩即是釋迦,但前世不等於今世,都是緣生緣滅。……所以不必建立大我作輪迴的主體。】(~《法界衛星電視台2003/12/29「唯識學講座」第十八輯》)這裡所提的大我之說,是外道佛學研究者的說法,意義同於信仰一神教外道,改革法義後所說的思想;大梵天創造眾生,而大梵天是聖靈,沒有形體物質的存在。真正的佛法中,從來不曾說過大我的思想,只除了密宗喇嘛教才有大我之說。喇嘛教說要回歸大日如來,所以修行是要觀想自己本尊融入大日如來中,將來成佛時,也要與究竟佛大日如來合併為一體;大我的思想是所有法界中的一切眾生,都是從同一個大我中出生的,都屬於同一個真實常住我,死後也應該回到這個大我之中,仍然收歸大我之中。像這種上帝創造世間,創造人類的說法,就是阿含部經典中所說的大梵天外道,認為所有眾生都由大梵天的主觀意識決定之後,才由大梵天變生的,這樣的說法過失很多。
譬如眾生造作種種善業、惡業、無記業,也熏習各種世間、出世間萬法以後,業種都將要收歸於本源的大我之中,那麼捨報的時候,造物主──大梵天或者阿拉,卻要評判眾生的業行果報,在下一世又各自受報嗎?這其實是說不通的,因為眾生都是以大梵天為主體,業種也都是收歸大梵天所有,眾生這一世死亡後已經斷滅而不存在了,怎麼能受報呢?假使眾生都沒有前世,因為是造物主所創造出來的而有來世,在未來世受報時,也應該是由大梵天受報才是正確的,不該是由沒有自主能力的眾生受報的;因為所有業種都已經收存在大梵天心中了,報不到眾生身上了不是嗎?反過來說,假使都是由造業眾生各自受報,那將顯示一個正理,業種都是由各個眾生的本識各自收存的。如此一來,顯然眾生都不是以大梵天為主體,而是各個都有自己的主體,與大梵天完全無關,所以大我創造眾生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這也顯示出大梵天、阿拉、上帝創造眾生的說法,是很荒唐不合邏輯的。
佛教中從來不說眾生所造的業種是由一個大我執藏,都說各人自有一個本識如來藏真我,各自如實收藏自己的業種以及一切種子,這才合乎平等平等的法義。在初轉法輪的四阿含經典中,或者是在第二轉法輪的般若中觀經典中,或者是在第三轉法輪的唯識系列經典中,都再再述說眾生各各都有自己的真實常住我,都是完全獨立而尊貴的,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從來不曾提出大我的主張或觀念,或共同擁有一個大本識,或共同擁有一個大意識。
這位某某法師在她的書中說:【唯識學……透過檢討、批判、抉擇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中觀大乘後,它承襲了其中的部分思想,經長期的發展、醞釀,於西元四世紀形成其圓熟的義理體系。這是生命論的唯識學,將「細心相續」與「種習熏生」之雙軌論義,作了第一階段的結合。】(~《初期唯識思想──瑜伽行派形成之脈絡》,法界出版社,頁283~284)這位某某法師以佛學院的教授身分,將 佛陀第三轉法輪唯識經典說是由部派佛教等長期發展醞釀而成,寫在書上廣為流通,如此的說法,是完全不符佛教史實的。佛陀在初轉法輪的聲聞佛法四阿含經典中,都已顯示如來藏入胎識是各人獨有一個,不與他人共有;這就證明了後來的唯識學派,並沒有把入胎識──如來藏與種子熏習作結合。
佛陀在四阿含經典中處處都教導說:「意根與法塵為緣,出生了意識。」。
尤其在阿含部的十因緣法中,清楚地記載著:【阿難!緣識有名色,此為何義?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若識入胎不出者, 有名色不?」答曰:「無也!」「若識出胎,嬰孩壞敗,名色得增長不?」答曰:「無也!」「阿難!若無識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是緣,知名色由識,緣識有名色。我所說者義在於此。】(~《長阿含經》卷10)這段經文中,已經很清楚地表明了:名與色都是由入胎識出生的,這個識是指入胎識,當然是指第八識。因為意識的出生,是以入胎識為因緣,是以意根與法塵為助緣,才能從入胎識中出生;顯然入胎識是出生名、色的根本識,就是說入胎識不是從名中出生的。佛陀在經典中再三教導:【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雜阿含經》卷9) 佛陀已經說明:意識心不論粗細、過去、未來、遠近,不論細到何種程度,都仍然是意識心,仍然是名色之名所攝的心,不能自外於名而存在。
如果示現為出家僧眾,所說之法不符合 佛陀經文中的教示,還能算是 佛陀的弟子嗎?佛學院某某法師,將本識如來藏以暗示手法定義為「大我」,並將法界萬法的根本心,歸結為部派佛教的產物,顯然是不承認第三轉法輪所有經典為佛說,也是不承認第三轉法輪所說的八識心王,一切種智的正理。然而,不但第三轉法輪的方廣唯識系列,以及第二轉法輪的般若中觀系列,都曾以種種不同的名詞解說過第八識如來藏,乃至初轉法輪的聲聞佛法阿含部經典中,也都曾密意說過第八識如來藏,並且處處顯示祂是各人專屬、獨有的第八識如來藏,往往簡稱為「識」,不明說是第八識。這就是四阿含經典中,常常說到的「死後入胎而住,又能出生名、色的識」;而入胎識是各個有情都獨有的,不是大眾共有一個大入胎識,否則就無法各自入胎了,這個識又名為如來藏。
任何佛弟子或者法師,不應該用暗示性的手法誣說佛教的如來藏是外道大我的思想。各位菩薩!外道的大我,只是人類意識心想像所創造出的創世主,縱使創世主真的存在,但是他的覺知心並沒有創造有情的能力,這是可以現前檢查出來的。後來一神教雖然參考佛教法義而改革進步了,改為聖靈的說法,但聖靈卻是不可知、也不可證的,仍然只是人類想像所得的宗教思想,不是十方三世法界中的事實真相。正因為如此的緣故,所以哲學界長久以來,一直在追問一神教的弘揚者:「上帝在哪裡?」阿含經典中講的入胎識,從來不曾說過是細心,只說是如來、如、我、如來藏、入胎識的識,不曾說過是細心。但是這位某某法師的師父就是這樣,以細心相續說,作為中心思想的所在。請看他在《唯識學探源》的著作中說:【細心相續,是唯識學上本識思想的前驅。……據常識的自覺的經驗,六識是生滅無常的、間斷的。像悶絕、熟睡無夢,都覺得當時沒有心識的活動。拿聖教來說,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天,都稱為無心。……悶絕等僅是沒有粗顯的心識,微細的意識還是存在,只是不容易發覺罷了。相續的細心,就在這樣的思想下展開。】(~《唯識學探源》,正聞出版社,頁48~49)這兩位法師的學派,信受應成派中觀的不正確知見,認為意識心為一切染淨法的根本。應成派中觀的祖師,宗喀巴並且在書中說:「非自宗許,離六識外,別有異體阿賴耶識。」(~《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15,方廣文化公司,頁387)
由以上所舉示兩段書中的說法,可以確立該法師所說的細心,不是指第八識如來藏,而是意識細分出來的,他們的學派是主張意識細心常住,該法師說:「細心相續,是唯識學上本識思想的前驅。」又說:「微細的意識還是存在,只是不容易發覺罷了。」由於他們否定了本識如來藏常住思想以後,擅自建立細心相續說,而自以為藉此作為不會墮入斷滅見的依據。但是 世尊所說的無想定、滅受想定,正是因為這兩個定之中沒有意識心存在,所以稱為無心定;指的是沒有眾生熟知的意識心,所以說是無心定不是沒有其他心,而是第七識意根與第八識入胎識都仍然存在著。然而該法師的宗派,信受宗喀巴錯誤的外道見,加上缺乏佛法的正確知見,更不懂禪定的詳細內涵,不懂意識覺知心固然已經滅除了,意根卻仍然是存在的,恆存不滅的入胎識,也是仍然存在著;這是 世尊在阿含聲聞法中,早已說過的聖教。
語言以及名相是人類的安立,作為溝通以瞭解互相所要表達意思的內涵。所謂業果報系統,實際上就是指如來藏心體──用以代表有情生命的主體識,以及祂的因果輪迴功德;在這樣的認知前提下,才能正確地使用這個名詞──業果報系統。
今天我們說明到此。敬祝各位菩薩: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4118-a16_128

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二) 第127集《廣論》對真我與五蘊假我是一或異的錯誤論述(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準備的三乘菩提系列電視弘法節目。目前進行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這個主題是宗喀巴《廣論》文中,對真我與五蘊假我是一或異的錯謬論述。
上一集我們已經談到宗喀巴等人,是以一切法緣起性空、以一切法空作佛法之核心,也就是他們的本質是斷見外道的邪見論,但是又為了因應八識正見者,對善惡業因果報到底怎麼樣相續來世的問題,只好又回頭把所謂細意識當成是真實我,說細意識能夠結生相續到下一世;其實,這又墮入以生滅意識心作為真實我的常見外道法當中。所以古今這些應成派六識論見,他們都雙具佛說的斷見外道跟常見外道法的實質,他們都不信受佛說八識正法教,不是正信佛弟子,都是外道邪見論者。
宗喀巴再回頭執取識蘊當中的意識心為我,以細意識為真我,作為能結生相續到下一世,這樣的論說在他的著作當中經常可見。比如在《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卷4,宗喀巴說:【如《分別熾然論》云:「我等於名言中,亦於識上設立我名,謂識是我,取後有故。」……其能立理,謂能取蘊者即說為我,識取後有故立識為我。此師不許阿賴耶識,故取身之識許是意識。】所以這一段文,宗喀巴是引用他們的《分別熾然論》,這個論裡面有談說:我們應成派中觀是在世俗名言當中,也就是在意識心上,把能取境界相的細意識安立「我」這個名稱,來說細意識就是真我,這道理是因為細意識就是一個能結生相續取來世後有的心。宗喀巴後面的文,他進一步解釋說,這個道理能成立是因為能攝取蘊處界諸法,就可以說是真我。那他說細意識是能夠攝取來世後有諸法,且能結生相續到下一世,由於這個緣故,他們就建立細意識是真我。那麼這個文下一句宗喀巴又說,我們應成派中觀師,比如佛護、月稱……等,我們都不承認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存在,因此我們應成中觀師談到說有能攝取來世後有身的識心,我們是在講意識心,也就是細意識。
所以這一段外道引文,我們很清楚知道應成派這些假中觀師,他們都只承認眾生只有六個識心,他們是否定佛講的八識正教的,也就是否定佛說有第七識意根末那跟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因為他們的文說「不許有阿賴耶識」,也就是他們不承認有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可是他們又沒有辦法來回應八識正見者在質問他們:善惡業報到底怎麼樣相續?怎麼樣實現的問題。只好在上一段外道文中,他們就創見說:如果你要說有個「我」是能相續到下一世來實踐業果,那就是細意識,因為這個意識心、細意識,祂能攝取來世後有諸法,能夠讓眾生結生相續到下一世。
但是阿含經典當中有很多地方,世尊為了避免學法人墮入這樣的六識邪見,世尊早有很多開示,特別開示說,意識心不論是粗、或是怎麼樣的微細,或是遠、或是近的意識,所有所有的一切意識都是意根觸法塵,眾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滅了就會壞滅的生滅法。世尊特別強調是「所有一切」的意識心,不管是多麼微細的意識心都不是真我,都不是世世常住不壞滅的心,都無法去攝取來世後有身,能夠結生相續到下一世;因為意識心祂是夜夜眠熟會斷滅,世世捨報就會滅盡,最多一世而有,不能夠去到後世的。
佛這樣的開示在《雜阿含經》卷9說:【佛告比丘:「眼因緣色,眼識生。所以者何?若眼識生,一切眼色因緣故。耳聲因緣、鼻香因緣、舌味因緣、意法因緣意識生。所以者何?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是名比丘眼識因緣生,乃至意識因緣生。」】所以佛在經典當中明白說,識陰所含攝六個識心,包含眼識、耳識一直到意識心,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緣壞會滅。比如眼識要有眼根觸色塵眾因緣,才會出生眼識心;那意識心一樣,也是要意根觸法塵,眾因緣和合才能夠出生意識心。後面的經文,佛更是強調:所有的意識心,不論粗、細、遠、近,一切一切各種意識心,都是意法因緣和合才能出生,緣壞就會滅。所以,佛這樣的開示,目的在破斥當時的外道見,也進一步在破斥後代的這些外道宗喀巴這些假中觀見者,來破斥他們自行所創見「所謂細意識常住」,把細意識當真我這樣的邪見。
所以細意識不是常住不壞滅的心,不能如同宗喀巴之所說會相續到下一世,當然不是佛說的我、真我。佛在《雜阿含經》卷3也有這一段開示說:【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段經文,佛的文義在開示說:五蘊一切法-色、受、想、行、識-不論色蘊乃至識蘊的這六個識心,這六識心不論是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不論是內、外,或是粗、或是多麼微細的意識心,或是遠、或是近的意識心,這五蘊我諸法當中,色蘊到識蘊,一切一切任何一個法都不是我,都不是真實我。但這五蘊我呢,佛卻又說:又不同於真我,也不可以說不同於真我。因為五蘊我諸法都由真我阿賴耶識所出生,而且是要依附於真我阿賴耶識,才能夠現行、才能夠運轉;這「真我阿賴耶識」跟「五蘊我諸法」兩者,佛後面說他們並不是互相混合在一起的,所謂的不相在。所以佛這一段經文開示,不但破斥宗喀巴應成假中觀見者所創見的「所謂細意識是常住」,說細意識是能結生相續到下一世;更破斥《廣論》外道文在《廣論》頁次507開始,談到我跟蘊我是一是異的論述。因為世尊在《雜阿含經》卷3的文中,就已經宣講有一個我、真我,而這個「我」並不是宗喀巴所說的細意識我,佛說的這個我、真我與蘊我等諸法是「非我、非異我、不相在」,也就是在談我跟蘊我諸法之間的關係是「非一也非異」;所以說「非一非異」這樣的法義,都是在有一個真我阿賴耶識作前提,來論述說真我阿賴耶識,與祂所出生蘊處界我等等諸法非一非異。
但是宗喀巴等人他們卻是在否定有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這樣的前提,想要來論述佛所說的「我與蘊我」非一非異的關係,可是這樣的論點又沒有辦法去解釋因果到底要怎麼樣相續到下一世,所以又回頭把意識心的一分-所謂的細意識-建立成真我。那麼世尊在阿含經典當中,就已經如是先破了「細意識不是真我」這些外道邪見,所以宗喀巴《廣論》文的論述當然是一場戲論,更是變成用自己所創見的細意識真我這樣的法,來破斥自己所立的宗旨,都落在自己所論的「是一是異」時會有的種種過失當中;有關這樣的論義,我們留待後面幾段再提出來跟大家探討。宗喀巴錯計細意識建立成真我,這部分佛在《雜阿含經》就破斥這樣的邪見,說細意識並不是常住不壞,不能夠相續到下一世。
因為佛法傳來中土,玄奘大師為了釐清當時的學人對眾生心應該有幾個識心的誤會,大師就著作《八識規矩頌》來說明八識的各自的體性,談到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祂是唯一的一個識心:「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八識規矩略說》)所以這兩句話意思在說,第八識阿賴耶識是具有受熏持種的體性,能受熏一切諸法,而且受熏的所有種子也是由第八識阿賴耶識本身所執藏。那第八識也是有情每一世捨報時候最後捨離色身的識心,但卻也是最先入下一世娘胎的識心,所以祂是有情的真實我,是有情真正的主公。所以玄奘大師的頌文中,也有開示談到細意識心的體性,可以瞭解細意識心並不是能夠結生相續到下一世的識心。來看他的意識心體性的頌文,大師說是「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說是第六識意識心在造作諸業,而引滿了讓眾生繼續輪轉生死;所以這個所談的能造業的是在講意識心,不是在講第八識心。
密宗喇嘛教包含宗喀巴這些應成假中觀者,他們為什麼要回頭再執取這樣一個細意識當作結生相續到下一世的識心?這是因為這些密宗喇嘛教應成假中觀者,他的思想本質是六識論,他們不承認法界有第七識、第八識,那這個原因是對佛所講的我見內涵他們是不如實了知的;所以他們不知道所有的意識(佛已經講一切粗、細意識都是因緣和合生滅法)不是常住法,他們都有這樣的我見沒有辦法斷除,才會認取細意識作真我。
那麼更因為密宗喇嘛教他們在實修部分,是以印度教性力派男女雙身法作為可實修實證成佛的法門,他們把外道這個雙身邪淫法當中,身心去專心領受淫樂觸的這樣的識陰境界,誤會成為是成佛的境界。因為這樣的緣故,他們更不許將雙身法當中「專心領受淫樂觸的意識境界」說成是生滅、說成不是常住法的境界;因為如果雙身法識陰境界當中全無常住不壞的自體性,那麼他們的雙身法中所謂的成佛境界會變成是虛妄說,變成是無常會壞滅的虛妄法。所以這些愛樂外道雙身法淫樂觸的密宗喇嘛們,他們就妄想要另外去建立在實修男女雙身法當中,這專心領受淫樂覺受、於其他外境暫時不分別,他們認為這樣的離念意識心,把這樣的離念意識心「所謂的細意識」建立為常住不生滅的,建立成為是能相續到下一世的真我。當然這樣的建立,只是為了不讓這個他們認為是可即身成佛的男女雙身法,被人說成是虛妄法、被說成是外道法教。但是如同前面引的阿含經文談到,一切所有意識,不論多粗或是多麼的微細,都是因緣和合生滅之法,不是真我、不是本住法,佛已經有這樣的開示。
那宗喀巴密宗喇嘛教這些六識論見者,如以上我們的探討可以知道,他們所說都不是佛的法教,他們的實修都離不開印度教這個外道教的性力派的邪淫雙身法,所有學人應當要明辨這一點;尤其是廣論班所有隨學的人,應當早點認清宗喀巴《廣論》之教授都不是佛法,應當要早點遠離。
宗喀巴回頭把這個雙身法當中的細意識心建立為真我,實際上他自己又墮入到他《廣論》507頁開始所說的「我與蘊是一」時的三種過失當中,也就是他自己落入了他所說的「謂計我無義,我應成多,應有生滅」的過失,因為宗喀巴把屬於蘊我諸法當中一法的細意識建立為我、為真我,那就落入他自己所說的「計我無義」的過失中;因為他計著五蘊當中的一法作為真我,宗喀巴就是計五蘊之一法細意識為真我,那剛好墮入自己第一種過失當中。當然宗喀巴也落入第二個過失「我應成多」,因為宗喀巴把蘊我當中的一法細意識作為真我,那就變成有兩個以上的真我,真我變成不是唯一絕待的法,宗喀巴又落入自己這第二項過失中。宗喀巴也落入自己所說第三項「應有生滅」的過失中,因為他把蘊我細意識建立成真我,當然就落入蘊我當中,而蘊我諸法本來就是生滅法,因為細意識仍然是意法因緣和合而有生滅的生滅法,那當然就變成所說的真我卻是生滅法,所以宗喀巴建立細意識為真我,本來就是生滅法,也就是他自己又墮入自己所說的第三項「應有生滅」過失中。
所以宗喀巴整個思想體系是沒有次第的、是自語相違的,那麼他會有507頁開始的這一段論述,目的在夤緣龍樹菩薩;因為他們說他們是紹繼龍樹的中觀見,因為龍樹在《中論》卷3有談到「我與蘊是一義或異」的論述,所以他們不得不對這一部分去作探討,但是在否定諸佛跟龍樹菩薩所講的第八識真我前提下,要來談「真我跟蘊我是一是異」,當然會墮入自己所說的種種過失當中。
這個地方要勸請所有廣論班正在修學的人,不要再去作這樣無意義的《廣論》消文,因為你對外道邪見文更進一步消化思惟,只會增長自己的我見跟種種無明。有心學法人,還是要早點回歸八識法教,回歸佛正法,尤其要依止佛講的經典來學法,不要再依止這些外道論典,以免耽誤自己的道業,甚至未來造作謗法惡業而不自知啊!
宗喀巴《廣論》507頁開始,所談真我、蘊我之間是一是異的論述,錯誤非常的多,上面共四集的節目只能選擇重要的地方為大家作探討。有興趣進一步瞭解的菩薩,可以請閱正雄菩薩《廣論之平議》去深入研讀,就更能夠詳細瞭解所有錯誤之處。
時間到了,謝謝大家收看。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4116-a17_127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二) 第126集《廣論》對真我與五蘊假我是一或異的錯誤論述(三)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準備的三乘菩提之系列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所進行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那麼我們今天探討的主題是:宗喀巴《廣論》文中對真我與五蘊假我是一或異的錯謬論述。
上一集我們曾經引用《破魔金剛箭雨論》這一部書,那麼這個文當中有說到,佛前後三轉法輪這些經典,有時講六識,有時講八識,這個書說,佛說法前後不一、互相矛盾;說《阿含經》只有講六個識,所以他們密宗喇嘛教應成派就只承認六個識。但是實際上,正信的佛弟子都知道,世尊說法真實不虛,佛是真語者、實語者、非誑語者,佛三轉法輪都是依八識正見而說,都依第八識真我如來藏,也就是以阿賴耶識為所依,前後三轉法輪一以貫之,當然一切諸法也都是從這個真實法之所出生。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舉部分的初轉阿含期經典為大家作證明,更詳細的論述,要請大眾自行請閱 平實導師的《阿含正義》,以及 導師相關論著,就能夠瞭解。
佛在初轉法輪阿含期當中,都已經曾略說或者隱說這第八識真我如來藏,經中又名阿賴耶識。那麼《阿含經》中也有談到說有本識、入胎識,以及談到十因緣法所談的「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識,更說到涅槃當中有本際、涅槃之實際等等;這些名相所談的識,都不是在講識陰六識的六識心,都在說眾生從不生滅的第八識真我如來藏。而阿含經典當中更有少部分經典,世尊是明白講眾生是具有第八識如來藏。譬如阿含的《央掘魔羅經》卷4,有這一段文:【我說道者,說何等道?道有二種,謂聲聞道及菩薩道。彼聲聞道者,謂八聖道;菩薩道者,謂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同部經卷4更說,眾生知道有本具第八識真心如來藏,而且只要精勤修學,持戒清淨,修學清淨梵行,最後終究成就佛道。世尊也說,如果否定第八識如來藏,不管你怎麼樣修清淨梵行,以及窮盡無量劫的修行,你都是沒有辦法成就的。譬喻說,如同鑽水,要從水中去鑽求奶酥,那是了不可得的。所以,否定眾生本具這真心如來藏——具有成佛體性的如來藏,而說要修學成就佛道,其實完全背離諸佛共說成佛法道。這部經的卷4還有這一段經文說:【眾生知有如來藏故,精勤持戒淨修梵行,言:「我必當得成佛道。」復次,文殊師利!若無如來藏者空修梵行,如窮劫鑽水終不得酥。】(《央掘魔羅經》卷4
另外經典也講到,一切世間諸法都從這第八識如來藏所出生、所顯示,也只有像宗喀巴這樣的六識論者,才會捨棄說有一個真我第八識如來藏,才會說佛說的正法只說無我,從不曾講真我,以為這樣說才是佛的正法。但是正信佛弟子聽聞佛說第八識如來藏,能不驚、不怖畏,因為這樣的菩薩才是離開慢結、能捨身命,菩薩們依此來廣說、廣弘揚第八識如來藏正法教。佛這樣的開示,就是出自這一部經的卷2:【若說如來藏,顯示諸世間,無知惡邪見,捨我須無我,言是佛正法;聞彼說不怖,離慢捨身命,廣說如來藏。】(《央掘魔羅經》卷2)那麼 世尊來到二轉法輪演述般若系的經典,仍然是依這第八識真我如來藏來教導所有二乘弟子及大乘菩薩們,各各親證身中的真實本心第八識如來藏;也就是親證《心經》文中所說心、真心,更是《金剛經》所說的金剛心、無住心。那麼在《大小品般若》諸經當中也常說到的真實心、真心、非心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那麼時序進入第三轉法輪,佛繼續宣講方廣唯識諸經就更明白講,眾生是具有八個識心。譬如在《入楞伽經》卷8 佛有開示:【所謂八識,何等為八?一者阿梨耶識,二者意,三者意識,四者眼識,五者耳識,六者鼻識,七者舌識,八者身識。】所以這段經文在說,一者阿梨耶識,就是我們的第八識真實我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梵文有時候翻譯成阿梨耶識;二者意,就是《阿含經》所說的意、意根,就是大乘唯識諸經所說第七識意根末那識;那麼經文談到的三者、四者、五者、六者、七者、八者,就是所謂的第六識意識心,以及前五識心──這包含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心,和合這六個識心,是《阿含經》所說的識陰六識心。
釋尊當年靈山會上拈花,迦葉微笑,如此以心印心,代代相傳把這個法傳到中土,由禪宗中國的歷代祖師繼續代代相傳,傳承到當代,是由正覺大乘菩薩僧團所承續,所印證開悟的本心,都在講同一個心,就是第八識真我如來藏,經中又名阿賴耶識。那麼歷代禪宗證悟祖師開悟明白的心,當然都在說第八識阿賴耶識,共說的也是八識正法教。譬如永明延壽禪師他在《心賦注》卷4有這一段開示:【此一心八識,微細難知,唯佛能了。且八識心王,以第八阿賴耶識為根本,能生起前之七識。如《起信論》云:「生滅與不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古德釋云:「不生滅心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者,以七識染法為生滅,以如來藏淨法為不生滅。】所以這一段祖師文再次宣演八識正法教,說眾生具有八識心王,而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一切諸法,乃至其他七識心出生的所依根本識心。
馬鳴菩薩在他的《大乘起信論》當中,也是這樣來宣演,宣說第八阿賴耶識是不生滅的真實常住不壞心,而這個心與祂所出生的會生滅七轉識心,及所有輾轉出生諸法之間,是非一非異的關係。也就是這不生滅、常住不壞心,名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而第八識所出生七轉識心,這些染汙法,是生滅無住終歸壞滅的法,而第八識真心如來藏自心,卻是清淨無染,從無生滅可言,是不生不滅、真實存在的眾生根本識心。所以,由上述三轉法輪諸經的舉證,我們知道,釋迦如來用49年時間來宣演三乘菩提佛法,前後歷經三轉法輪,所說都依八識正見而說,都是依第八識真我如來藏為諸法之所依而說。因為第八識如來藏是諸法本母,是一切法出生之所依,所以經中又名這第八識是本識、根本識,諸佛共說這八識正見。正信佛弟子應當要信受佛語,不當信受、隨學這些應成假中觀師的六識邪見,尤其是宗喀巴及當代這些大喇嘛們書中所談到的這些六識邪見。
那麼這位大喇嘛堪布到底有沒有任何佛法的證量?我們從他的文當中瞭解,他對 佛在《阿含經》當中,常常宣講的五陰十八界這些基礎佛法,都是嚴重錯會,也就是對我見內涵並不如實知。既然內涵不知,當然就無法斷我見,也就是他連最基本的二乘初見道都沒有!在這本書中,他就有談到什麼是十八界法,他說:【那麼什麼是十八界呢?十八界是: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中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6x3=18界。如果在“十八界”中還有“七識”、“八識”,18+2=20,那就是“二十界”,而不是“十八界”。】(《破魔金剛箭雨論》)但是 世尊所談的十八界法,是在談現象界當中的法,所以把諸法分成六根、六塵、六識來說。但是實相法界-這法界當中唯一真實法-卻是不生滅、真實常住不壞的識心,就是說,第八識真我如來藏祂卻是唯一的實相法界,祂並不隸屬在現象界十八界當中的任何一個法。所以說,第八識並不是生滅無住終歸壞滅現象界當中的任何一法,也就是說,不是十八界當中任何一法;而現象界當中這會生滅的十八界法,其實就是由實相法界第八識這無生滅的真實法所出生。但是這位大喇嘛堪布在書中他卻在大玩這些小兒的數字遊戲,他卻胡亂計數說 平實導師連小兒計數都不會,他竟然會把第七識、第八識納到十八界,變成二十界。那這樣的說法,實際上是作者自己錯會了,把不生滅的真實法第八識,他把祂納到生滅、虛妄、假有法的十八界當中,因此他這樣的錯計才變成說是二十界。因為第八識既然是實相法界,祂不隸屬在現象界十八界當中任何一法,十八界怎麼會變成二十界?由這個地方可以瞭解到,這位大喇嘛他分不清楚什麼是現象界,什麼是實相法界。
那麼再說這個作者所談的第七識,也就是《阿含經》當中常談到的十八界的六根的第六根意根,也就是唯識學所說的第七識意根末那識。這第七識意根本來就在十八界當中,是六根當中的第六根,但是作者卻又把第七識意根另外再增說成一界,所以他計數說,十八界加上七識、八識變成二十界,才會造成這樣錯亂的法界觀。這位所謂的佛學院長他會把這個第七識另外計數,說祂不在十八界內,顯然他不瞭解十八界中的意根是心法,是阿含、唯識經典所講的第七識意根末那識。既然他不知道意根是心,就是以為意根應該也是同於前五根,也是色法之一。如他們所認為意根是色法、物質之法,那麼更會有這位法師-號稱台灣佛教界導師-他卻是更進一步把意根錯會成是人身中的大腦。但是意根如果是大腦,這中間會產生諸多跟法界相違背的事實,因為我們談意根的體性,可以舉 玄奘大師的《八識規矩頌》,他有談到,意根是「恆審思量我相隨」。這一句話在說,意根是眾生身中恆審思量、處處作主的心,是眾生所計執的自我;「恆」在說意根祂世世不會斷滅,世世在五陰壞滅捨報的時候,會與第八識一起入住到下一世父母的受精卵中,因此才會有下一世的五陰我漸次出生。
如果同如這些應成派六識見之所說,把意根說成是色法,更說成是人之大腦,我們要請問這些應成派六識論者,您們每一位是不是有把上一世那顆大腦,帶到這一世的娘胎當中呢?顯然是作不到,因為所有人捨報的時候,這個五陰身身體-包含大腦-全部都會爛壞。所以十八界當中,意根是心法,是心,不是色法。既然是心,那麼外於十八界中的識陰六識心,如果還有另外一個心,當然應計數是第七識心,所以第七識意根末那,本來就是十八界法當中的一界,屬於十八界當中的一法。但是就凡夫眾生來說,意根是恆不壞滅的心,但是如果換成是不迴心的阿羅漢來說,這位阿羅漢當世捨報入無餘涅槃的時候,他的意根最後還是要滅盡,才能夠入無餘涅槃,所以意根還是隸屬在可滅之法,屬於生滅法十八界當中的一法。
那麼這位佛學院長對這樣的基礎佛法十八界法,都有這樣嚴重的誤會,也就是他對我見內涵是錯會的,那又如何能夠斷我見,或更說有進一步的佛法證量呢?所以談來也是令人感慨,有這麼多隨學這位佛學院長者,被教導這樣錯誤的法界觀,導致所有隨學的人連最基本的二乘斷我見都沒有辦法實證,那就更談不上要實證大乘佛法了。所以從古至今這些六識論見者,譬如宗喀巴、歷代達賴喇嘛,以及剛剛談的這位佛學院長,他們都是共同否定第七識、第八識,都是錯會法界當中,心只有六個,都是不承認有八識正見,更不承認第八識是唯一實相法、唯一真實法;他們不承認有一個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不生不滅的真實我。既然他們不認可佛說有第八識,可怪的是,宗喀巴卻在他《廣論》的頁次507頁開始,大談諸佛與 龍樹菩薩所論述的第八識真實我,與所生蘊處界我諸法之間,是一或異的探討。也就是他想要去探討第八識真實我,跟虛妄假我這個五蘊我,到底是同一個法或是不同一個法,那麼會落入什麼樣的過失?他們這樣的論說,當然是一場戲論,目的在籠罩學人,在宣講說他們的中觀見是傳承 龍樹的《中論》。因為他們說他們傳承 龍樹《中論》,他就不得不依文解義,去討論 龍樹《中論》卷3有這一段開示:【若我是五陰,我即為生滅;若我異五陰,則非五陰相。】而這樣的探討,當然會顯示出六識論者之所說,並不是諸佛以及 龍樹菩薩的八識正見,是屬於外道邪見法。六識論邪見者,他們不承認這真我第八識如來藏,可是為了回應很多八識正見者對他們法義提出了辨正跟質疑,尤其問到說,有關善惡業果,到底要怎麼樣相續到下一世實現的問題。所以宗喀巴等人只好回頭再承認有一個真實我,自行去創見所謂的細意識,把祂當成是真實我,說細意識是一個能結生相續到下一世的識心。而六識論見者創見的這些細意識,其實還是意識的一分,仍然攝歸第六識意識心,並不是 佛說的第八識真我如來藏。
宗喀巴這樣的錯誤論計這些外道文引證,時間的關係,我們留待下一集再為大家舉證說明,歡迎菩薩們繼續收看下一集節目。最後祝願所有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4112-a17_126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二) 第125集《廣論》對真我與五蘊假我是一或異的錯誤論述(二)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準備的三乘菩提系列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所進行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
今天要探討的題目主題是:宗喀巴《廣論》文中對真我與五蘊假我是一或異的錯謬論述。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談到要來舉證宗喀巴等人「六識論」這些邪見者,他們各自外道文出處的引證。在為大家舉證之前,還是先為大家說明,宗喀巴等應成派假名中觀六識邪見者他們的本質:也就是他的根本中心思想,只是認為說 世尊只有在講,告訴大眾世間一切法是緣生緣滅、諸法緣起性空,外於諸法緣起性空,並沒有一個常住世世不壞的心體,能夠成為世世諸法再次出生的根本所依,所以這樣的本質是屬於「斷滅見的外道邪見法」。
因為,這些應成派假名中觀師,並沒有辦法自圓其說,沒有辦法回應正信佛弟子的質問,問到:如果一切諸法緣起性空,那麼這一世一切諸法壞滅之後,有情眾生如何相續到下一世而能夠繼續受生?而且,上一世所有造的善惡業因種子又是存在何處?有情又是如何能在未來,也會因為業熟而受報呢?為了不墮於這樣的一切歸於斷滅的無因無果斷滅見當中,宗喀巴等人只好回頭過來計執識蘊某一法作為常住不壞的我,因此創見所謂的「細意識」我,來作為結生相續流轉到下一世的識心,這樣的主張又墮回到 佛說的「常見外道」邪見法當中了;也就是把意識心,或是意識的某種微細相,作為不生滅、能結生相續到下一世的識心。所以,宗喀巴這一部《廣論》之所說,是兼具「斷見外道跟常見外道法」的本質,跟諸佛世尊「八識正教」是完全相違背。
宗喀巴否定有一個真我第八識真心如來藏,經中又名阿賴耶識;但是因為他的本質是主張一切有為法自性是空,一切有為諸法是緣起性空,所以在他另一部論當中,當他面對八識正見者質疑他的時候,只好主張說:世尊經中談到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在講一切有為法自性空之空(也就是諸法緣起性空的別名),這阿賴耶識只是一切有為法自性空之空所安立的假名,並不是真的有存在這樣一個心體。這也就是說,宗喀巴在外道文當中,依然否定 佛說的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他說阿賴耶識只是假名安立之法。否定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這樣的論述,出自宗喀巴所著《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7,這裡面的文有說到:【問:若無阿賴耶識,亦能安立業果關係者。則《楞伽經》,及《解深密經》、《阿毗達磨大乘經》等,說有阿賴耶識為一切有為法功能差別之所依,名一切種,如海起波浪,作內外一切諸法生起之因。豈彼建立一切非有耶?答曰:不爾。對須說有阿賴耶識而調伏者,即應說有阿賴耶故。此說為調伏眾生故,說有阿賴耶識。故自宗說彼是密意教。其密意之所依,當知唯說自性空之空性,名阿賴耶識。說彼名阿賴耶識之理由,謂由彼空性隨一切法轉故。】
所以上面的文,是有八識的正見的佛弟子作質問,聽到這樣的外道法教質問說:如果否定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否定法界當中沒有一個真實我,沒有這個常住不壞的心體來成就業因、業果,那麼有情眾生世世能再度受生,乃至世世能依所造善惡業因而成就應有業果,這業因、業果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能成立呢?而且在大乘經典當中,譬如《楞伽經》、《解深密經》等等大乘經,都共說這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說這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一切有為法能有諸種功能差別德用所依的根本心,又名一切種子識,是諸法種子之所依識心。第八識阿賴耶識這個心,譬喻如同大海,而諸法譬喻如同依於大海所生的波浪,兩者之間是非一也非異的關係,也就是真我阿賴耶識與祂所出生的蘊我諸法是非一非異的關係;因為否定真我阿賴耶識,就沒有蘊我等等諸法可言,如同說離開了大海,當然就沒有波浪可言。
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是諸法能出生所依的根本識心,如果否定諸法出生之根本所依心,就變成一切諸法也不存在了嗎?正信佛弟子這樣在質問,由這個質問很清楚可以瞭解:一切諸法之出生必定有一個根本因——就是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而這真我跟蘊我諸法之間是同如海水與所生之波浪,二者之間是非一非異的關係;所以,宗喀巴論述 龍樹所說我跟蘊我是非一非異的關係,卻是建立在否定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這樣的前提來說,當然這樣在論說,早就背離 龍樹與 佛世尊經論之正說。因為諸佛菩薩談到我跟蘊我是非一非異關係,都是依於不否定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來論說,所以宗喀巴《廣論》的文這些論述,當然流於一場文字戲論,全無實義可言。
而宗喀巴這段文字引述他人的質問,其實剛好也破斥了宗喀巴在否定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之後,瞭解到宗喀巴這樣的論述,確實老早背離 龍樹《中論》的要旨。宗喀巴面對八識正見者這樣子的質問,在他的後文當中,他仍然強加辯解回答說:不是的,如果有人執著有阿賴耶識方能調伏其心,就可以說有第八識阿賴耶識;但那也只是為了調伏眾生所作方便施設,才安立說有阿賴耶識。就他自宗應成派來說,是主張:如果有阿賴耶識,僅只是為說一切法自性空所安立的別名,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並不是真實有。如果要說經文有說到阿賴耶識這個名稱,也只是一切法自性空,諸法緣起性空所另外安立的名稱,法界當中並沒有真實存在一個常住不壞的識心,稱為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
所以,由上面論述可以很清楚知道:宗喀巴是否定 龍樹《中論》上面偈頌的原文在卷3說的這一段:【諸佛或說我,或說於無我,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否定 龍樹菩薩說有諸法實相心,有一個無生無滅、從不壞滅的法界實相心,是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所以《廣論》在511頁次這些相關論述,當然完全違背 龍樹原來這一段偈頌的要旨,因為他的本質是在否定有真我第八識阿賴耶識前提下,來論述 龍樹《中論》這一段頌文所說的真我跟五蘊假我之間非一非異的關係。所以,他的論說完全流於戲論,表相上好像在讚揚傳承 龍樹的《中論》,實際理地上,卻在否定 龍樹所論述的中心要旨,是否定 龍樹所說真實法真我第八識阿賴耶識,當然就是否定諸佛所共說的八識正見。
所以說,宗喀巴應成派這些假中觀見,認為眾生只有六個識心,這本質就是「六識論」的外道邪見者,他們是不承認有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這樣的論說都是背離 佛說的「八識正見」。這地方還是要勸請所有廣論班的隨學者,不應當再隨學這樣的外道邪見,以免耽誤自己的道業,更壞了自己的法身慧命,甚而隨學之後,未來造下破法惡業而不自知啊!
從上面所引宗喀巴《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7這一段外道文很清楚可以知道:密宗喇嘛教應成派所謂的中觀見,其實是一切法空的斷滅見,不是 龍樹所弘揚的依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所作的中道觀行的「八識中觀正見」。所以宗喀巴《入中論善顯密意疏》文裡面才會說:【故自宗說彼是密意教。其密意之所依,當知唯說自性空之空性……。】這個外道文的意思在說:所以我們應成派自宗,我們只說一切法自性空,也就是只說諸法緣起性空,這才是我們自宗的密意,才是我們應成派的中心思想。所以宗喀巴等人,是在否定 龍樹所說諸法實相—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前提下,來說一切法自性空,來說諸法緣起性空;這樣的說法,就是 佛說的斷滅見外道法,並不是佛法。另外,宗喀巴外道文當中,他更沒有辦法回應八識正見者的質問,問到:有關否定了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之後,到底要怎麼樣安立業果中間的關係?也就是說,善惡業因與未來善惡業果之間如何作連結?到底誰來實現應有的善惡業報?而善惡業種子又將存在何處?以及大乘諸經都共說有一個識心能執藏一切諸法跟善惡業種子,名為一切種子識等等這一些質問?
如果如同宗喀巴之所說,第八識真我阿賴耶識只是假名安立之法,不是真實法,並不是真實存在有這個心體,更不是種子識,而虛妄去說諸法種子、善惡業種子並不是由這第八識阿賴耶識來執藏;那麼,眾生每一世所熏習的法種,乃至所有善惡業種都變成無所依存,眾生所有熏習的諸法以及造作的善惡業都會全部散失。這個道理如果會成立,那法界當中就沒有所謂世間法及出世間佛法熏習可言,而且所有善惡業都變成無因無果。宗喀巴說真我阿賴耶識只是假名安立,不是真實法,這樣的論說當然是外道法教,當然是外道所說諸法壞滅之後,皆歸於空無的無因果斷滅外道見,這樣的說法不是諸佛正法教、不是佛法。
宗喀巴這些密宗喇嘛教假名中觀六識論邪見的思想,從古時候一直延續到當代,其實都還是沒有轉易,都繼續落在 佛說損減計執當中;繼續把 佛所共說的八識正見,損減成為說眾生只有六個識心的「六識論」邪見。一直到當代這個宗派還是這樣主張,譬如說當代有一位佛學院應成派的大喇嘛,在前幾年出版的《破魔金剛箭雨論》這本書當中他有說到:【如果蕭平實從《阿含經》中發現「八識」之說,那就是對唯識學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但是空口無憑,要舉出哪一部《阿含經》的哪一品、哪一頁,……可惜,撒謊者拿不出任何證據,……大乘中觀宗根據《般若部》諸經只承認六識說。唯有大乘唯識宗承認八識。那麼什麼是十八界呢?十八界是: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中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6x318界。如果在“十八界”中還有“七識、八識”,18+220,那就是“二十界”,而不是“十八界。”】
所以,時序到了現代,六識論邪見者,他身為「佛學院」的住持以及教導者,還是繼續跟諸佛菩薩作諍論。在上面的外道文當中他說:初轉阿含期 世尊只有講六個識,二轉般若期也是講六個識,到了究竟了義的三轉法輪時期才開始宣講八識;這樣的論說,完全否定諸佛世尊所共說的八識正見,當然是外道邪見。釋迦如來兩千五百年前宣演諸佛共說的三乘菩提佛法八識正見,當然是從初轉阿含期就依八識正見,為急於求出離解脫生死的二乘人,宣演聲聞、緣覺法的二乘菩提法道,之後轉入二轉、三轉大乘佛菩提法道時期,依然是依八識正見,為大乘菩薩開演更勝妙的大乘佛菩提成佛法道。
前後三轉法輪來宣演三乘菩提佛法,都依諸佛菩薩共說的八識正見,一以貫之很有次第地為當時弟子眾們宣講。只有六識論外道邪見者,才會這樣子毀謗諸佛世尊法教,毀謗 世尊的說法是前後次第不一,說法前後矛盾,說 世尊有時候講眾生有六個識心,有時候又說成有八個識心。那麼更有外道邪見者,更是進一步否定第三轉法輪的經典,倡說這些為諸地菩薩宣講的最勝妙究竟了義的成佛法教,並不是 世尊所親說。這樣的離經叛道論述,就是某位台灣佛教的導師一生所倡導的「大乘非佛說」的邪見;而密宗喇嘛教應成派當代最具代表的人物—達賴喇嘛—更說:世尊三轉法輪前後說法不一、互相矛盾。這些六識邪見者這樣子在毀謗諸佛世尊,毀謗佛法僧三寶,當然不是 世尊的正信佛弟子,當然是外道邪見者;他們的所說當然不是佛法,不是佛說之法教,也就是不是佛教,是屬於外道的喇嘛教法。
有關 世尊在阿含經典以「八識正見」宣講這些相關經文舉證,平實導師在《阿含正義》共七輯的論著中,已經有非常詳盡的論述;另外,我們在電視弘法另外一個單元:「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最早根據」這個節目當中,由諸位親教師為大眾也作了更進一步的演繹跟論述。歡迎大家能有因緣收看該單元的節目,就可以知道上述這位喇嘛書中,這樣在否定 世尊跟大菩薩的八識正見,是造作不可思議的惡業果報啊!
有關上述書中還有很多其他的錯謬處,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為大家論述,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下一集節目。
最後祝願所有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4108-a17_125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一)–127 三法印不得外於如來藏(下)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上一集為各位說明了三法印都不得外於如來藏而有,都必須依於如來藏才能成就的道理;也提到某位號稱佛教界導師的已過世法師,他主張:滅盡五陰後的滅相是不滅的,因為不滅,所以不是斷滅,所以一切法空的空無之境就是涅槃。那麼,我們這一集就要繼續為各位來辨正這樣的說法,因為像這樣的斷滅空、惡取空邪見,是佛教界最大的憂患,不僅會讓一切佛法的修行都成為戲論,一世辛苦的修行都將毫無所成,更是毀壞佛教根本的大邪見。
首先,在《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卷1中,網明菩薩法王子就跟 世尊稟白說:【世尊!若人於諸法寂滅相中求涅槃者,我說是輩為增上慢邪見外道。世尊!正行道者,於寂滅法不作生相,不作滅相,無得無果。】可見,如果是在諸法滅盡後的滅相中去求取涅槃的話,這樣的人就是增上慢的邪見外道。有這樣的知見,就是邪見;如果自認為這樣就是證得涅槃的話,那就是未證說證、未得言得的增上慢人。反過來,如果是對於寂滅之法,能確實了知,乃至能證知是沒有生相、沒有滅相,也無得無果的人,才是真正在 佛所說的法道上修行的人。換句話說,這樣的境界其實就是入胎識如來藏獨自存在的沒有境界的境界,因為只有如來藏心是從來沒有出生過,將來也不會滅,祂的自住境界是離六塵的見聞覺知,離能取所取,離一切攀緣思量性,才是經中所說的無得無果。
也就是說,滅除蘊處界等一切法以後,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還有空性心如來藏單獨存在。而如來藏空性的空的真實義,就像阿含部的《央掘魔羅經》中所說的譬喻:【譬如空聚落,川竭瓶無水;非無彼諸器,中虛故名空;如來真解脫,不空亦如是;出離一切過,故說解脫空。】(~《央掘魔羅經》卷2)這意思是說,譬如空村、空河、空瓶,並不是村莊、河川、瓶子本身也都不存在了,而稱為空,而是因為村莊裡的人、河川內的水或者瓶子裡的東西都不在了,而說之為空,但村、河、瓶卻是仍然存在的。村、河、瓶就是譬喻第八識如來藏,而蘊處界等一切生滅法就譬喻村人、河水、瓶中物。
入無餘涅槃時,雖然蘊處界都滅了,但如來藏仍然存在,是依於如來藏獨住的境界而說叫作無餘涅槃。如來的真實解脫,並不是連第八識如來藏都空掉的斷滅空的道理也是這樣,是由於出離一切過失,所以說祂是解脫空。可是,剛剛提到的那位法師,由於他信受宗喀巴與歷代達賴喇嘛等應成派中觀的邪見,否定阿含諸經所說的第七識、第八識,極力詆毀 佛說第八識如來藏法,外於《阿含經》中 佛說第八識而說「佛法」,嚴重誤解阿含諸經,因此而使得三乘菩提之法墮於斷見論、無因論的窘境中;並且以斷滅見的一切法空為般若,誤解《般若經》及 龍樹菩薩的《中論》,說般若是性空唯名。像這樣身為佛門中的出家法師卻與斷見外道合流,使得三乘佛法墮於斷滅空的危險境界,使得 佛所說的緣起性空正理成為兔無角法的戲論,所以他的說法及作為,正是砍伐佛法大樹根本的愚癡之行。
像這樣的人,身披佛教法衣,住如來家,食如來食,說如來法而破如來法;而一般大眾迷於這些人的出家表相,不知警覺,不知道他們是在佛教內從根本上破壞佛教,還鼎力支持,自稱是在護持佛教。像他們這樣吸取佛教資源,而否定佛教三乘法根本的第八識如來藏,引導佛教走向斷見論與無因論,如果不加以辨正摧破,將會使佛教陷於萬劫難復的地步,將會令一切後世學人永遠不能證得三乘菩提之一。像這樣的人,身披袈裟,現僧寶相,卻將邪見外道法置於佛教中取代佛的正法,正是獅子身中蟲。而獅子身中蟲是 佛所最不樂見的,所以才說佛教當前的最大憂患,就是這些出家法師所主張的斷見論、惡取空,因為它所造成的危害遠大於外道的常見法。
我們來看看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中,如何為我們分辨惡取空及善取空的道理。在《瑜伽師地論》卷36中,彌勒菩薩開示說:【云何名為惡取空者?謂有沙門或婆羅門,由彼故空亦不信受,於此而空亦不信受,如是名為惡取空者。】彌勒菩薩為我們說明怎麼樣是惡取空的人呢?是說,有一些沙門、婆羅門,對於彼蘊處界等法無常故空不能信受,對於依此第八識心體而說空也不信受,這種人就是惡取空的人。
論文接著說:【何以故?由彼故空,彼實是無;於此而空,此實是有,由此道理可說為空。若說一切都無所有,何處、何者、何故名空?亦不應言由此、於此即說為空,是故名為惡取空者。】彌勒菩薩解釋說:為什麼這麼說呢?由於彼蘊處界等法無常,所以說為空,彼蘊處界等法實是空無,因為不是實有法;又於此第八識心體無形無色的緣故而說為空,但此空卻是真實有,不是空無斷滅;就由這樣的道理可說為兩種的空。如果是說一切法都無所有,因此而可說之為空,那麼究竟是何處、何者、何故而說為空呢?也不應該誹謗說:第八識心體不是真實有,所以於此第八識心體上的非有而說之為空性。所以這兩種人都叫作惡取空的人。
那麼如何才是善取空呢?根本論接著說:【云何復名善取空者?謂由於此彼無所有,即由彼故正觀為空;復由於此,餘實是有,即由餘故如實知有;如是名為悟入空性如實無倒。】意思是說:怎麼樣才是善取空的人呢?是說,由於此第八識如來藏的緣故,而說彼蘊處界等無常,故無所有,那麼就由彼蘊處界無常空的緣故,正觀為空;又由於此第八識如來藏空性的緣故,說其餘一切法實有,這是由於其餘一切法不斷地從如來藏中出生的緣故,而如實了知此如來藏確實有,而知道此如來藏就是空性;像這樣而知道空的人,就叫作悟入空性,而且是如實無倒的證悟。
彌勒菩薩接著又說:【謂於如前所說一切色等想事,所說色等假說性法,都無所有,是故於此色等想事,由彼色等假說性法,說之為空。】這就是說,對於就像之前所說的一切色等妄想諸事,所說的色、受、想、行與識陰等,假說為有體性的法,其實只是世間假有,但卻無常生滅,都沒有常住不滅的本質;因為這個緣故,而於這些色身、識陰等妄想為實有的事相,由於彼色、識等假說性的無常法性,說之為空。
論文接著又說:【於此一切色等想事,何者為餘?謂即色等假說所依,如是二種皆如實知;謂於此中實有唯事,於唯事中亦有唯假,不於實無起增益執,不於實有起損減執,不增不減、不取不捨,如實了知如實真如離言自性,如是名為善取空者。】意思是說,對於此一切色、識等妄想事相,還有什麼是還沒有說的餘事呢?這是說,針對色與識陰等法而假名說為所依,就這樣能依的色與識陰和所依的如來藏二種法,都已經如實的證知了;這是說,於此如來藏心體上確實有唯是事相上的法,而於唯是事相上的色與識陰等,也只是唯假的法;像這樣不於色與識陰等實無的法上起增益執,也不於實有的如來藏法上加以否定而起損減執,這樣不增不減、不取不捨,如實的了知如實的真如離言法性,像這樣證知的人,才是名為善取空的人。
以上這一段論文,是依 平實導師在《真假開悟》書中的開示來為各位菩薩說明。意思是說,經中所說的「空」有兩種:第一種是第八識如來藏的空性,這個第八識空性心是真實有;第二種是蘊處界的空相,這些空相法是生滅無常、緣生緣滅,所以非真實有。如果有人認為蘊處界這個無常故空的空法是真實有,或者將非真實有的想像的真如法,認為是真實存在而執為實有,那就是增益執,因為法界中沒有這樣的真實法可證;所以有這樣主張的人,就是惡取空的人。譬如,我們所舉的這位法師所說的滅相真如,他主張蘊處界都斷滅後的「滅相」常在,所以不是斷滅,故名真如,這個「滅相真如」非無,所以不是斷滅。這就是將非真實有、將想像的法增益為真實有,以此狡辯來為自己所墮的斷滅空解套,這叫增益執,也是第一種惡取空。
另外有一些人,對於經中所說「第八識如來藏即是空性,此一空性心真實有」的聖教不能信受,對於真實有的離言法性的第八阿賴耶識空性心加以否定,認為只是方便說,不是真實法,這樣將實有的法說為實無,那就是損減執。譬如,我們所舉的這位法師,他主張沒有第八識心體,並認為一切法不需要有第八識心體就可以因緣而起、因緣而滅,不知道萬法緣起緣滅的原因,都是由於第八識心體的種子所導致。這樣將真實有的空性如來藏強行扭曲而說之為無,不肯承認如來藏心體是真實有,因此墮於損減執中,這就是第二種惡取空。
我們前一集已經為各位說明過,像這樣的邪見,當然是通不過三法印的檢驗的。反過來,能夠真實了知五蘊十八界等一切法的生滅無常故空,才是善取空的人;能夠確實了知第八識如來藏,雖然是能夠出生五蘊十八界等法的心,但在祂的境界中卻是言語道斷,迥無一切境界,只有祂才是永不生滅的真實空性心,這樣才是善取空的人。而善取空的人的所證,才能符合三法印的檢驗。所以,有智慧的人應當善取於空,千萬不可惡取於空;對於那些惡取空的人,應當摧破、教導、救護,不可以隨順;不但自己不隨,更不能教他人隨,這樣才是真正的佛弟子,這是諸佛的教誡,也是 彌勒菩薩的教誡。我們依 彌勒菩薩的根本論,辨正過斷滅空、惡取空的大邪見後,對於常見外道所認取的離念靈知,也要再次提醒各位菩薩:離念靈知意識境界也是墮於增益執與損減執中。
如果您已經讀過 平實導師的《阿含正義》,或看過我們的節目,也依照所說的內容而作了觀行,對於二乘解脫道的修行,您應該已經瞭解意識是五陰的識陰所含攝的法,是入無餘涅槃時必須滅除的。如果有人瞭解這些法義的說明及聖教的舉證以後,仍然繼續堅持離念靈知是真如心、是佛性、是可入住無餘涅槃中的涅槃心,那他就是將虛妄實無的法建立為常住實有的法,就是墮於增益執中;他同時也一定會認為常住實有的如來藏心是無、非真實有,才會去認取離念靈知,因此又墮於損減執中。像這樣的人,將只會是佛菩提道或解脫道中的初機學人。
您如果不想跟他們一樣當個初機學人,不想浪費可貴的生命在意氣用事、名師崇拜上,就應該客觀理智的深思及現觀;那麼您的解脫道智慧,不久就會如理作意的生起。初果解脫的智慧將能使您受用無窮:您將能夠現觀離念靈知正好落入諸行無常的諸行與無常中;能夠檢查諸方大師將無我的離念靈知錯認為真常實我,違背了諸法無我的法印;也將能夠確認離念靈知存在的時候,是一定還有意根、法塵及意識的,並非完全寂靜、並非涅槃的境界,是違背了涅槃寂靜的法印。也就是說,您將有能力確實現觀離念靈知完全違背三法印,並且將從此邁向正確的佛法修證之路。
最後,再次提醒您:「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個法印,正是修證三乘菩提都應該使用的檢查正印。如果自己的修證能與這三法印相符契,才可以說是正確的解脫道修證,否則就沒有證量可言。能夠以這三法印來自我檢查,就可以免除大妄語的罪業,也可以迅速增上道業。但是,如果您想要有能力現觀三法印都是依本識如來藏而有、而施設;想要有能力從自心中直接宣說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法義,不必依靠記憶而說法,那就請您迴心轉入大乘法中,修證如何親證本識的禪宗法門;將來證悟本識以後,就有能力這樣子做。您到那時也將成為真實菩薩中的一員,我們都竭誠歡迎您加入真實菩薩的行列中。
今天就為各位說明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4114-a16_127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一)–126三法印不得外於如來藏(上)




<iframe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height="270"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1tUAem3lfKc" width="480"></iframe>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這一集,我們就來為各位菩薩解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法印,都必須要依如來藏才能印定的道理。
首先,是「諸行無常」法印。諸行無常是說:必須滅盡諸行,才能證得解脫果;懂得滅盡大小、粗細種種行的人,才是有解脫知見的聖者;所以有這樣的解脫知見後,就努力觀行來斷除諸行,捨壽之後才能取證無餘涅槃,不會再使五蘊十八界中的任何一法再度出生,永遠住於無餘涅槃之中。可是,滅盡蘊處界一切法以後,佛說仍然有無餘涅槃中的本際不會滅失,所以不可以說阿羅漢入涅槃時,滅盡蘊處界一切法以後是斷滅空無。
那麼,我們就來分析探討一下,既然無餘涅槃中有本際不滅,那這個本際究竟是色法呢?還是心?或是虛空呢?如果是色法,那麼涅槃就會成為無常法,因為 佛在《阿含經》中處處說「色是無常」,這樣一來可就違背 佛所說的涅槃是無為、常、恆、不壞滅、真實!因為色法,不論是五色根或五塵等的色法,是在入無餘涅槃時就必須滅盡的,所以無餘涅槃的本際一定不會是色法。
那麼,有可能是虛空嗎?答案是:不可能。因為虛空是空無、是無法,沒有一法存在,所以才叫虛空;如果虛空就是無餘涅槃的本際,那麼無餘涅槃就成為斷滅空,就與某位生前號稱為台灣佛教界導師的法師所主張的一樣,他主張說「蘊處界滅盡後的滅相,不會再被滅除了,這個滅相不滅就是真如」,但是這樣的說法,卻是不折不扣的斷見、外道見,這個部分我們後面會再討論。
無餘涅槃的本際,既然不是色法,也不是虛空,那麼一定是心!在《阿含經》裡說,能了別六塵的心識是識陰六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識;而意根在《阿含經》中,通常不說為識,都說是根。可是色陰,不論是說眼、耳、鼻、舌、身五根,或是說色、聲、香、味、觸五塵,都沒有包含意根,顯然意根不是色法所含攝,所以意根是心法,在大乘法中有時叫作末那識;這樣連同識陰六識,就已經有七個心識了。
可是,如果無餘涅槃的本際是心,也不會是這七個心識,不會是前五識,不會是意根,也不會是意識,不論是離念靈知或有念靈知的意識,因為這些心都含攝在十八界裡,因此入涅槃時也都必須滅除。所以無餘涅槃的本際,當然就是《阿含經》中提到的「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入胎識,也就是本識了!既然前七識心在入涅槃時已經被滅除了,沒有覺知心我、作主心我,沒有眾生我存在了,剩下的這個心—入胎識—獨自存在而被稱為無餘涅槃,當然應該被稱為第八識;那不正是阿含部的《央掘魔羅經》所講的如來藏了嗎?如果沒有這個第八識本識心獨存而離見聞覺知,那麼無餘涅槃就只能成為斷滅空了,就與焰摩迦證道之前的斷見觀點一樣了;但是那樣的斷見,卻是被 佛陀與舍利弗尊者所訶責的。
在《雜阿含經》卷5中記載著:佛世時的焰摩迦比丘,認為 佛的教導是【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也就是說,他主張定性聲聞阿羅漢捨壽後,入了無餘涅槃,在無餘涅槃當中是一無所有的;換句話說,他的見解就是斷見論。當時的佛弟子們都反對他的看法,並告訴他:【勿謗世尊,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說,汝當盡捨此惡邪見。】比丘們一致反對他,要他棄捨這樣的惡邪見,因為 佛不是這樣教導的;甚至警告他:這樣的言論是謗佛。可是焰摩迦比丘仍然堅持己見不改,比丘們沒有辦法說服焰摩迦,只好求助於舍利弗尊者來開導他。後來經過舍利弗與焰摩迦的一番對談,焰摩迦才知道這樣的斷滅見是錯的,是不符合 世尊所說的法,他後來也因為接受了舍利弗的教導而得法眼淨、證初果,乃至隨後更進一步成為阿羅漢。
這一段《雜阿含經》的內容,是相當重要的經文,前面已經有老師為各位講解過了,您也可以請購 平實導師的《阿含正義》來進一步閱讀並思惟其中的道理。這段經文內容已經非常清楚地顯示,無餘涅槃中並非一無所有,而是寂靜、清涼、永沒,佛在其他《阿含經》中有時說為無煩無熱、恆、不變易法,乃至有其他種種名稱,譬如實際、如、我等等。這意思是說,一定是有一個法存在,才能說是寂靜、清涼,才能說是無煩無熱、恆、不變易。一切法空就是無法,沒有法怎麼能說是清涼、恆、不變易?這樣一來真相大白了,原來在聲聞佛法的四阿含諸經中,佛早就密意說過了,人們都有八識心王的了!既然無餘涅槃中就是第八識入胎識,是大乘法中所說的真心本識如來藏,那麼大乘禪宗明心時所證悟的心,當然必須符合這個事實——也就是親證第八識心體,否則就是悟錯了!
大乘禪宗的修行人,如果是悟錯而墮入蘊處界法中,那麼一定不可能符合「諸行無常」法印的檢驗;譬如離念靈知心,是晚上熟睡時都會斷滅的,是悶絕時一定會斷滅的,也是無想定與滅盡定中都會斷滅的,而祂現行運作時,卻是必然有意行存在的,因此正是「諸行無常」所要檢驗的無常性的法。只有如來藏心體常而恆住,才是從來都不曾間斷過的心,才是遠離種種身、口、意行的真實心,祂的自性從來都不變異,也永遠沒有暫時斷滅的時候,是永遠的常,這樣才能通過「諸行無常」的檢驗。如果沒有入胎識心體,就不會有蘊處界的存在,既然連一切有情都不可能存在,何況能有身口意諸行無常的法印可以施設?所以,諸行無常法印是依止入胎識如來藏而有的;如果離開了入胎識如來藏,尚且不可能有蘊處界,何況能有蘊處界的種種行?更何況能有蘊處界諸行無常的法印可以施設?由此可以證明:「諸行無常」法印,是以入胎識如來藏為根源的;若離入胎識如來藏,就沒有諸行無常的法印可以存在,就不可能以諸行無常法印來自我檢查了。
接著,我們來看「諸法無我」法印。大乘禪宗的證悟,如果是墮入離念靈知心中,或是墮入離念靈知的自性中,那麼就跟自性見外道所墮一樣了,因為離念靈知正是識陰六識的自性,屬於顯境名言所含攝,不能外於識陰六識而存在。也就是說,識陰六識或意識存在時,離念靈知就存在;識陰六識或意識斷滅時,離念靈知就不存在。由此可以證實:離念靈知面對六塵是了了分明的,面對定境也是了了分明的,但卻是無常法、必壞法、間斷法,不是無間等法。由前面幾位老師所舉示的教證及理證,也已經證明離念靈知正是意識心的自性功能,一定與意識心同樣是無常性、壞滅性、緣生性的,不是無間等的法性,當然不可能是常住不斷的無間等的真我;假使有大法師想要在意識心的種種變相境界中,找到某一個法是可以常住不壞的,那就是愚癡人。不但意識是這樣,其餘諸法也是如此,所以說「諸法無我」。
蘊處界中的一切法,不論粗細都是無常,而沒有常住不壞的真我性,入無餘涅槃時都應該滅盡,所以說「諸法無我」。而入胎識如來藏卻是不須滅盡,也是不可能被滅盡的,即使窮盡十方諸佛大威神力合為一個特大的威神力,也無法滅除任何一個極低賤有情的入胎識,因為十方法界中沒有一個法可以用來滅除入胎識,因為十方法界一切法都含攝在入胎識中。而這個入胎識如來藏,從來不與六塵相應,從來不執著一切法,從來都是隨緣而應,從來都不起半點貪厭的心行,都沒有蘊處界我的貪瞋癡性,所以能夠通過「諸法無我」的檢驗;也能使得二乘聖人所入的無餘涅槃不墮入斷滅境界中,成就二乘涅槃的正理,而使一切外道、一切人天不能訶責。假使入胎識如來藏不是真的有能生蘊處界及萬法的體性,假使祂不是具有毫不簡擇善惡種子的無我性,就不可能有三界有情的存在,更不可能會有因果律的確實執行,當然就不可能會有三界六道有情蘊處界萬法的無常、無我性可以被檢查,也不可能會有檢查蘊處界無常、無我的「諸法無我」法印的存在了!由此證明:「諸法無我」印也是依如來藏而有的。
最後,我們來看「涅槃寂靜」法印,同樣也是必須依於如來藏才能成就。這意思是說:涅槃寂靜也是依入胎識如來藏而施設的;如果離開入胎識如來藏,就沒有涅槃可說了,因為蘊處界斷滅後的空無,不可以說是涅槃,否則涅槃就成為斷滅空,就與斷見外道一樣了。有很多法師、居士因為沒有實證,又否認第七、第八識的存在,為了避免被指責落入斷滅空的窘境,因此施設了種種詭辯的說法;譬如前面提過的那位已經過世的法師,他就主張:「滅盡五陰而入無餘涅槃以後,五陰的滅相不可再滅了,所以滅相是不滅的;不滅的,所以不是斷滅,所以一切法空的空無之境即是涅槃。」但這其實仍然是斷滅空,不是空盡五陰以後,真實不空、常住不變的涅槃。
假使真的有他所謂的滅相之法,也要等他的蘊處界都滅了之後,才有所謂的滅相可說,在他的蘊處界還沒有滅失時,這個滅相其實還是不存在的,顯然這個滅相仍然是有生之法,有生之法將來也一定必滅。而且這位法師所說的滅相不滅,其實也只是他意識心中的一個想法或觀念,並不是實有法,仍然是屬於五陰的想陰所攝的戲論,只是他生前的意識心中的一個概念而已。當這個觀念存在他心中時,那就是意識心所了別的對象,就是法塵,有法塵在就是不寂靜了;更何況還有意識心存在,能夠作種種觀想,當然是憒鬧不靜的,不是佛所說的寂靜境界。也就是說,這個滅相不滅的實質,其實仍然是依蘊處界法的存在而存在的;在他死前,意識心中可以常有這個作意存在,是由意識心的念心所執持著的,是意識心所擁有的觀點。當他捨壽時,意識心斷滅以後,意識心所擁有的這個作意就隨之不存在了,這個滅相不滅的觀點就斷滅了,所以並非常住法,不可以說是不滅法。
所以,這位法師施設滅相不滅就是真如、就是常而不是斷滅空的這樣的說法,並無實質,並且會使得阿羅漢們入涅槃時都成為斷滅空,所以滅相不滅,其實只是言詞詭辯的施設建立罷了,並無實法可以獨存於涅槃中,本質仍然只是戲論,絕無涅槃修證的實質,當然通不過「涅槃寂靜」法印的檢驗。此外,離念靈知心或某些法師自以為證悟禪宗法門而說的直覺,也都不符合真實寂靜法印:不論是近代諸大山頭所謂的「證悟」,或古時圭峰宗密所認為的「證悟」,其實都只是欲界境界的離念靈知;或者像近幾年極有名聲的藏密元音上師所說的「前念已過、後念未起,中間短暫時間的無念靈知心」,其實仍然是覺知心。但是,他們都認為他們的所證是真如心,不知道其實都只是意識心;由此可以證明:他們都落入意識覺知心中,我見都仍然分明的存在,所以當然是三縛結具足的具縛凡夫,不離法塵或六塵的叢鬧,不符合「涅槃寂靜」的法印,當然是悟錯了。只有本識離蘊處界、離見聞覺知、離能取所取、離一切覺觀思量,才符合涅槃寂靜的法印。
最後,再提醒各位菩薩:「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法印,雖然只是檢查所悟三乘菩提正確與否的準繩,特別是偏重於檢查解脫道的果證是否正確;但是解脫道的修證,其實仍然是以如來藏為基礎才有可能成就。也就是說,三法印的自性絕對不得外於如來藏,否則就沒有檢查解脫境界的功能。因為解脫境界的最後實證,也就是無餘涅槃境界,其實仍然是依滅盡蘊處界後,而獨存的如來藏自住境界而施設的;如果離開了這個第八識如來藏獨存而無知覺的境界,那就沒有無餘涅槃可入,就會成為斷滅空了。因此,這三個法印都必須依如來藏才能印定、才能成就。
今天這個單元就為各位說明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4110-a16_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