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一) 第110集 佛地大悲從親證第八識真心開始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
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在這一集裡將為大家說明,《菩薩優婆塞戒經》中 佛所開示的:成佛以後,從眾生理體的究竟來觀察、來看待眾生的苦痛,而能夠對於眾生作同體大悲的大救濟,這樣才是佛地的大悲心。
《廣論》中所說的自他互換的觀想法,只是一種互相觀待而生的兔無角戲論,並不能讓人真正的生起大悲心。《廣論》229頁說:【是則專住利他及菩提果,亦見是從菩提心苗之所出生,此心根本見為大悲。】(《菩提道次第廣論》卷9)宗喀巴說,若專注的以自他互換的觀想法,觀想利樂他人,以及菩提果的生起,同時就可以見到菩提心的根苗,從這個自樂他苦互換的觀想中生起,這個自他互換觀想法,就是意識覺知心能夠生起大悲心的根本。
《廣論》第230頁又說:【朗日塘巴云:「霞婆瓦與我,有十八種人方便,一種馬方便。人方便者,謂發大菩提心,隨作何事,悉學利益有情。馬方便者,謂菩提心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不住,不使增長者為我愛執,故特於彼盡力違害,正對有情盡力利益。」】(《菩提道次第廣論》卷9)宗喀巴的意思是說,朗日塘巴說:「霞婆瓦與我朗日塘巴,有十八種人方便,一種馬方便。如同人一樣的聰慧學人,他們學了自他互換的觀想法,就能夠觀想自樂與他苦的交換來利樂他人,而生起了大菩提心,隨著所作的種種事與業,都能夠以所學的自他互換,來觀想利益有情。而如同馬一樣的愚癡人,學了自他互換的觀想法,還是無法藉由觀想來生起大菩提心,或是已經觀想而生起了菩提心,卻無法安住,這個時候就應該告訴他們說:『這是因為貪愛執著於自我的我愛執,障礙了他們以自他互換的觀想,來生起大菩提心,所以應該特別努力的用自他互換盡力觀想,來違逆並害死這個我愛執著,而能夠真正的用觀想自樂他苦的互換,來利益有情。』」
這個時候有一位專門弘揚《廣論》的日常法師,解釋這人馬方便說到:真正要做人的方便,有十八種這麼多。畜生哪,簡單極了,一種。什麼是馬方便?換句話說,什麼是畜生?就是愚癡相。說菩提心沒有生的不讓它生起來,已生的不讓它住,就這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原因哪?我愛執啊!所以這個我愛執真實說起來是什麼啊?畜生相啊!現在人家常常就說:「你這個畜生都不如!」現在才瞭解的原來是這樣啊!是特別對這個我愛執盡力地違害,凡是一切有情利益都做。(《菩提道次第廣論》講稿日常法師)
日常法師說,對於我愛執應該盡力地去違害,凡是一切有情利益都去做。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廣論》中所說的人馬方便卻是一種顛倒說。譬如說,一個人已經快餓死,《廣論》中卻告訴你說:你不用給他食物吃,如果你能夠觀想自己飽食的快樂,跟他快要餓死的痛苦互換,你就是真的幫助了這個快要餓死的人。把這樣的幻想執著為真實的人,就是聰慧而具有人方便的人;如果對於這樣的幻想,不接受它是真實的人,就是如同馬一般,愚癡無智的馬方便之人啊!
《廣論》中教人將幻想當成是真實,並說一天到晚活在這個觀想所成的幻想境界中,這樣的人才是真正聰慧的人,而不接受這樣的幻想是真實的老實人,反而卻是如同馬一樣的是愚癡人。這兩者中間到底是誰有智慧、誰才是真正的愚癡人?大家一聽便知,不須多言。如同專門弘揚《廣論》的日常法師所說:論中還說自他互換的觀想成功,這樣的幻想可以讓人違害我愛執,乃至可以使人利益一切有情。但是既然是幻想,要如何幫人斷除我愛執呢?又要如何讓人實際上去利樂眾生呢?所以說,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一種虛妄想。
《廣論》中又說,生起了大菩提心以及大悲心,同樣是以觀想法來成就的。但這並不是佛所開示的,大悲心是菩薩實證了第八識真心以後,才能夠生起的正知見。所以不論這位專弘《廣論》的日常法師,知道或不知道宗喀巴說的「自他互換法的觀想法,可以讓人生起大悲心」,這只是一種單純的虛妄想,因為不論是如何觀想自身代眾生受苦,這樣的觀想都只是一種幻想,並不是真的能夠將他人所受的苦轉變為自己來受,而消除眾生所受的種種痛苦;自己正在領受的種種樂受,也不可能因為觀想別人領受自己的快樂,眾生就因此真的領受到同樣的樂受啊!實際上,不論是自己的樂受,或是眾生的苦受,永遠都是在自己的第八識真心所生的內相分中,來領納這個苦受樂受,而不可能被取代。
所以自他互換而代替眾生受苦的觀想,假使真的可以成功觀想了,而領受了痛苦,這其實也只是自找罪受的無意義苦,因為別人身上的苦,仍然一分不少的繼續存在而受苦。如果說,自他互換的觀想真的能夠轉換自樂他苦,那麼將他苦轉移到自身時,就應該是變成他不苦而我苦、我不樂而他樂才對啊!然而,現見是別人的痛苦還是別人在受,自己的快樂還是自己在領受。所以自稱喜歡吃紅肉的達賴喇嘛,不論如何觀想自己吃肉的快樂,與正在被殺害的牛隻的痛苦交換,牛被殺的痛苦並沒有減少一分,還是正在被殺的牛所領受;達賴喇嘛吃肉的這樣的欲樂,還是由達賴喇嘛自己在領受啊!所以說,自樂他苦互換的觀想成功,可以消除眾生的痛苦,這樣的說法只是一種妄說。他人的痛苦既然不可能由因自樂他苦互換的觀想來息滅,那麼成功觀想自樂他苦交換的人,卻是離開了本來的樂受,而生起了無意義的苦受,讓本來只是一個人受苦,現在卻變成是兩個人都受苦,所以《廣論》中說的自他互換的觀想,只能造成自他皆苦的無意義苦。
所以宗喀巴等假藏傳佛教祖師所說的:學了自他互換的觀想法,還是無法令人生起菩提心,乃至於大悲心,這樣的人就如同是馬一樣的愚癡人,這樣的人是被我愛執所障礙的。這樣的說法,其實只是為了籠罩密宗學人而所說的虛妄說法而已。學了自他互換觀想的人,若成功地觀想自樂他苦的互換,也只會落入自找罪受的無意義苦中,也無法消除別人痛苦的自他皆苦中。所以這個假想的苦,並不是真正的苦,都是虛妄不實的,因此不僅無法真正體會他人身上所受的痛苦,也無法使得他人身心苦受轉移到自己自身來受,而使他人的苦受消失;反而這樣子會增長自我能代替他人受苦的妄想執著,讓眾生對於自我貪愛執著的我愛執不斷地增長,更無法令人斷除我見我執,所以是虛妄妄想而生,不如理作意的虛妄法而已。自他互換的觀想法,既然會讓人增長對於自我的貪愛執著,而無法令人斷除我見,也就不可能讓人找到自己的第八識真心,而生起了大乘佛菩提道的見道智慧。既然連大乘見道的智慧都沒有,那麼依大乘見道後,才能發起的菩薩悲心,乃至佛地究竟清淨的大悲心,也就更不可能出生。所以說,自他互換等觀想法,是不可能讓人發起菩提心、大悲心的。
《菩薩優婆塞戒經》卷1:【善男子!未得道時,作如是觀,是名為悲;若得道已,即名大悲。何以故?未得道時,雖作是觀,觀皆有邊,眾生亦爾;既得道已,觀及眾生皆悉無邊,是故得名為大悲也。未得道時,悲心動轉,是故名悲;既得道已,無有動轉,故名大悲。未得道時,未能救濟諸眾生故,故名為悲;既得道已,能大救濟,故名大悲。未得道時,不共慧行,是故名悲;既得道已,與慧共行,故名大悲。善男子!智者修悲雖未能斷眾生苦惱,已有無量大利益事。】經中所說的「得道」這個兩字,是從嚴格的角度來定義的,所以指的是成佛,而不是說找到自己的第八識真心的明心菩薩而已。佛說菩薩在還沒有成佛之前,如果依親證第八識真心的智慧而生起了菩提心,來觀察眾生的種種苦,這樣叫作有悲心;如果是已經成佛以後,來觀察眾生的苦,那個就叫作大悲了。這是因為菩薩在還沒有成佛以前,悲心所能觀察的眾生苦是有邊際的,諸佛卻是能夠無有邊際地觀察眾生苦,所以稱為大悲。
菩薩在還沒有成佛之前,有時觀察眾生的愚癡心行,心生憐憫乃至流下清淚,這是因為菩薩的意識覺知心已經動轉了—為眾生覺得悲痛—所以叫作悲心動轉。如果是成佛以後,卻是從眾生的理體上的究竟觀察,來看待眾生的苦痛,所以不再像菩薩一樣從眾生身心上的覺受來看眾生的苦痛;因此,雖然同樣有深層的悲心,但這個悲心卻是不會動轉於如來的心,而使得如來因此而心動,或者轉變應有的心態及行為,就是這樣盡未來際無休止的救護眾生,而心中卻都無動無轉,所以稱之為同體大悲。所以說,這個悲才是真正的大悲啊!
菩薩在還沒有成佛之前,或是只能在眾生身心上的痛苦上面來作種種的救濟,或者雖能夠救度眾生解脫三界生死,教導眾生證得法界實相,乃至證得一分的種智,雖然能夠作這樣的救濟,但是因為自己還沒有成佛,所以也不能使得眾生究竟成佛,仍然還是無法究竟救濟眾生,總是會有侷限出現,這樣有侷限的悲心就叫作悲,而不能稱為大悲。但是得道成佛以後,卻能夠作大救濟,能夠加持十方九地滿心的菩薩成為十地滿心,能夠使得眾生究竟成佛,這個都叫作大救濟,不會再有侷限,所以才叫作大悲。所以菩薩沒有成佛以前救濟眾生,這樣的悲心只能叫作悲,而不能叫作大悲;但是成佛以後,就能夠對眾生作真正的大救濟,所以才可以稱之為大悲。菩薩還沒有成佛時智慧不具足,所以度人的時候,也不可能究竟成功,這叫作不共慧行,所以這時的悲還不能稱為大悲;但是成佛以後不論何事,都與一切種智的智慧共行,度人的事業也能夠究竟成功,所以稱之為大悲。
最後佛作了一個小結論說:已經證悟而有了般若智慧的菩薩,修習了悲心以後,雖然他自己還沒有究竟成佛,還無法斷盡眾生的苦惱,但是已經能夠對於親近菩薩的這些眾生們,作出很多能夠利益他們的事情;乃至由於菩薩能夠幫助眾生在解脫道上、佛菩提道上面能夠有所實證,使得這許多親證三乘菩提的賢聖得以住世,讓世間惡業的力量可以被消減一部分,惡業的果報就不會全部立刻地現行,這也是利益了無量的眾生。雖然這還不是諸佛的大悲心,但已經能夠有無量的大利益事來利樂眾生。這段經文的詳解,在 平實導師的《優婆塞戒經講記》中,有著更為詳細勝妙的開演,有興趣的學人,可以向各大書局請購恭讀。
從《優婆塞戒經》中 佛的開示讓我們知道:菩薩在因地依親證第八識真心如來藏,生起了大乘佛菩提道的般若智慧,而有了菩提心的生起,依這個菩提心來觀察眾生苦,才能夠說是菩薩的悲心;依這個菩薩悲心也才能夠圓滿究竟佛地的一切種智而成佛,才會有成佛以後的與慧共行,這時菩薩因地的悲心,才能夠轉變成為佛地從眾生理體上的究竟來觀察、來看待眾生的苦痛,而對於眾生能作同體大悲的大救濟,這樣才能說是佛地的大悲心。所以說,菩薩要生起悲心而能夠利他,就必須先從親證法界的實相——眾生本來各有的第八識真心如來藏開始,才能夠以這個菩提心來觀察眾生苦而生起悲心;然後真正經過三大阿僧祇劫,行於利他自利的佛道以後,成就一切種智而究竟成佛,對於眾生才能夠作真實的同體大悲的大救濟,這樣才能說是佛地與慧共行的大悲心。
《佛藏經》卷2〈淨法品〉中說:【身未證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墮地獄。】宗喀巴等密宗祖師或是達賴喇嘛、專弘《廣論》的法師等密宗學人,他們都沒有親證自己的第八識真心,所以都不相信佛說菩薩悲心是依親證第八識心的般若智慧,來觀察眾生的種種苦,才能夠生起的這樣的正見,反而接受了《廣論》中的妄說,認為意識覺知心觀想自樂他苦的互換,這種令自他皆苦增長我見的外道觀想,可以令人生起悲心,所以都是經中所說的「身未證法而在高座中的人」。《廣論》中還教人說,當自他互換的觀想成功,要把這樣的幻想當成是真實,就可以讓人斷除對於自我貪愛的我愛執著,也能夠使人作利益一切有情的事業。事實上《廣論》中,會把自他互換的觀想當作是真實,是因為就連宗喀巴等假藏傳佛教的祖師都不知道,不論是自己或他人的苦受樂受,永遠都只是在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所生的內相分中來領納這個苦樂的覺受,而不可能被取代。所以宗喀巴、達賴喇嘛等人才會把自他互換的觀想成功,妄說是成為可以代替眾生真實受苦,並這樣來教導學習《廣論》的人,要相信這樣的觀想所成的幻想,可以真實來利樂眾生。這樣的學人,才是像人一樣,具有聰慧的人方便之人;反而說,不相信這樣的幻想是真實的人,就像是馬一樣愚癡的馬方便之人。
以這種人方便、馬方便的顛倒說法,來籠罩學習《廣論》的人,這種虛妄顛倒的妄說、邪說,不就正是 佛所開示的「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嗎?佛在《佛藏經》中開示說「身未證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這樣的人,不僅是不淨說法,而且未來世的果報是必墮地獄。所以《廣論》中的假藏傳佛教祖師所說的自他互換等觀想法,其實是佛所開示的應當遠離的不淨說法,有智的學子應當審慎地思惟觀察。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先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5/3505-a15_1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