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這一集我們要來說明的是:般若空性是畢竟空,不是無常空。在前面兩集節目中,我們舉出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廣論》所說:【此讚般若波羅蜜多,聲聞獨覺亦須依此,故說般若波羅蜜多為母,是大小乘二子之母;故證空慧,不能判別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廣大行而分判之。……如是證空性慧,尚非大乘不共之道,況諸餘道。】(《菩提道次第廣論》卷8)這一段論文裡面,我們用來證明宗喀巴認為大小乘所證空慧相同的錯謬,並且辨正了某位生前被台灣佛教界奉為導師——著作四十餘冊的法師,在他書中一再倡導,般若就是性空唯名,就是主張
釋迦牟尼佛第二時教所宣演的般若諸經,只是將第一時教所開示聲聞、緣覺解脫道所說諸法緣起性空的意涵,換一個名相、換一個方式來作宣說而已;這樣的主張也是違背 釋迦世尊所演述三乘菩提真實義的。因為緣起性空是在講一切法的空相,也就是說我們的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它是暫時有不是真實有。
你可以體認它現前存在,但它不是永遠存在,不是永遠不壞的我,所以依世間法假名為我;它是緣起法,因為是緣起法,體性是無常空,所以說五蘊無我、十二處無我、十八界無我。反之,釋迦世尊在般若諸經所說的空性,說的是眾生各個本具的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心,這個心真實又如如,稱為真如,祂恆離見聞覺知,恆離貪染,不著一切三界法,本性清淨,因此稱為空性。這個空性卻是畢竟空,不是五陰及諸法生滅無常的無常空;祂也是畢竟有,因為有真實自在的體性,不依他法而生,也不因他法而滅,卻是萬法的根源,是一切法的根本因啊!
不承認有第八識如來藏,而把諸法無常空無、覺知心無形無色如虛空認作空性,可說是喇嘛教密宗自古至今,歷代諸應成派中觀師共同的病灶。宗喀巴更是其中集大成者,像他在另一本著作《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中,他就引了密宗的《釋菩提心論》裡面的一首偈說:【若說小乘人,不通達無自性空性為彼宗者,即彼論云:「若不知空性,彼即無解脫,諸愚者輪轉,六道三有獄」,則不應理,以小乘人亦能解脫三有獄故。如是攝行論說:佛為廣大勝解者,說八識等令通達者,亦僅顯示經有是說;非自宗許離六識外,別有異體阿賴耶識。如聖派集密,說死有光明一切空心為死心,從彼逆起近得心為生心,彼二非是阿賴耶識。釋菩提心論雖說阿賴耶識之名,然義說意識為一切染淨法之根本。】(《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5)從宗喀巴這段文字,就已經顯示他未曾見道證真如,對於大乘般若中觀根本無所知,也未有絲毫小乘解脫道見道斷我見的功德,甚至連小乘法的基本法義都有著重大的誤解。
釋迦牟尼佛在四阿含諸經,演述小乘四聖諦、十二因緣的解脫道法。一再地說五蘊有十八界,就是有六根、六塵、六識;其中眼等六識是心,另外還有意根也是心,總共就是七識,這七識乃是名色的名所含攝,由於這七識和色身五根,就有了受想行蘊合稱為名色。而
佛陀在二乘法解脫道的阿含諸經中又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就是名色中的名——七識和色——這色身五根身都必須緣另一個識,才能在三界六道現行運作,表示七識心若離所緣的這個識,就不能現行運作,是有生有滅的虛妄法。既然名色已包括前六識和意根末那識共七個識,那麼所緣的另外這個識,必然是第八識阿賴耶。宗喀巴不能證得第八識,就否定祂,謬說意識為一切染淨法之根本,已落於解脫道行人首應斷除的我見之中而不自知,卻又妄以他自己錯誤想像的聲聞所證蘊處界空相,和緣覺所證一切法緣起性空,謬說為大乘般若所證空性,還著書立說染汙別人、惑害別人法身慧命,其過咎重大無可言喻啊!
有關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就拿只要是稍稍接觸佛法的人,大多都能朗朗上口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接來檢驗:本質為無常空的蘊處界空相和緣起性空,究竟是不是般若諸經所說的空性慧。《心經》雖然只有短短二百多個字,卻是整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的濃縮和精髓,經文首先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如果以小乘解脫道所證蘊處界空相和一切法緣起性空的無常空,就是般若的空性智慧,來解釋這一段經文時,就會說:當觀行到微細的蘊處界空相和一切法緣起性空,而有了深細的般若空性到彼岸的智慧時,就能觀察到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都是緣生緣滅、無常變異,其性本空;這樣聽起來,似乎沒有太大的問題。那接著經文說:【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解脫道修證的無常空來解釋「色不異空」和「色即是空」這兩句,固然可以比照前面的說法:眼耳鼻舌身五色根和色聲香味觸五塵,以及法處所攝的色塵,這色蘊所包含的十一個色法都是緣生緣滅、無常變異,其性本空;因此說色蘊無常皆是空,同樣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都是無常,都是空。然而卻無法反過來說,無常空的空無就是色蘊,就是受想行識蘊;也就是無法合理的解釋空不異色和空即是色這兩句。
接下來經文說:【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那就更難以小乘解脫道的無常空來解釋,因為解脫道就是以蘊處界諸法都是緣起緣滅、無常變異,終歸空無,故說其無常故空。而緣生緣滅、無常變異,終歸空無正是顯示了蘊處界諸法有生有滅、有垢有淨、有增有減的整個過程。怎麼能夠說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會這麼說必定是由於所見不如實,那就已經不是真實佛法,因為正如《金剛經》中聖教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迦世尊所說法必定真實不虛,怎麼會昧於事實而說法?既然諸法空相指的就是諸法緣生緣滅、無常變異,終歸空無的整個過程,那在這過程當中,色蘊有生有滅、有垢有淨、有增有減,就是有色蘊在其中生滅、垢淨、增減等無常遷變,當然不能夠說空中無色。同樣的道理,也是有受想行識,有六根、有六塵、有六識,乃至有無明、無明盡,有老死、老死盡,有知苦、斷集、證滅、修道的四聖諦觀修,也必定有解脫道智慧的生起,及四向四果解脫道果位的證得。就不能夠說這諸法無常故空的變異過程中,【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說到這裡就很清楚:以蘊處界空相和一切法緣起性空的無常空就是般若的空性智慧,來解釋《心經》的經文是不如實、不如理,是行不通的。
其實 釋迦世尊,第二時教所說般若智慧,是親證眾生各個本具第八識如來藏,轉依如來藏的真如性,體悟其真實而如如的體性,因而生起的中道實相智慧;因為第八識如來藏,永離六塵見聞覺知,不貪染、不著於一切三界法,本性清淨,因此稱為空性;《般若經》中說為畢竟空。菩薩親證如來藏而開悟明心,生起根本無分別智的般若總相智,經幾剎那觀察體驗如來藏的體性,就能確認祂畢竟空的空性理;接著轉入後得無分別智中,去修學般若別相智,就是去觀察如來藏如何在別別有情眾生身上顯現,以及觀察體驗如來藏如何與妄心七識等等的這五蘊十八界和合運作;然後不只確認一切有情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空性心是畢竟空,也能現前觀照五蘊十八界不僅是無常空,也是畢竟空。這時就可以說,這位開悟明心的菩薩,已經有了深細的般若空性到彼岸的解脫智慧了。
《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正是指這個時節的菩薩,他是已先親證而體驗真實心如來藏,有著本來自在的自體性,又進一步有了一分別相智,能行於深細的般若波羅蜜多;這時觀照五蘊十八界時,就不只是照見五蘊十八界的無常空,更是照見其畢竟空。因為五蘊十八界緣生緣滅、無常變異,終歸空無,整個生住異滅的過程,從來都只在如來藏表面運行著,不曾稍離如來藏;就如同明鏡顯現的影像,只在明鏡表面幻起幻滅,是明鏡的一部分,從明鏡整體來看待,影像本來的無常變異並不存在。同樣的道理,五蘊十八界攝歸如來藏時,五蘊十八界的無常空並不存在,全部都攝歸如來藏的畢竟空了,然後看著明鏡中的影像,同時就看到了明鏡。反之明鏡得要有影像,才能顯示其存在,因此看到明鏡,也必定是因為看到了影像,所以影像不異於明鏡,明鏡不異於影像;影像就是明鏡,明鏡就是影像。相同地,看見五蘊十八界的同時,也就看到了空性如來藏,而想要尋覓如來藏空性心,也不可外於五蘊十八界,五蘊不異空性如來藏,空性如來藏不異五蘊;五蘊就是空性如來藏,空性如來藏就是五蘊。這就是《心經》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而蘊處界諸法生住異滅的過程,雖然是緣生緣滅、無常變異,終歸空無的空相,然而就如同影像,不斷在明鏡表面幻起幻滅,時而顯現垢染、時而清淨、時而有增、時而有減,但是因為都攝屬於明鏡,不外於明鏡,因此就不能夠說有生滅、有垢淨、有增減。眾生蘊處界無常變異的空相也是一樣,因為都不外於如來藏空性心,當然也就跟如來藏一樣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再說,如果否定第八識如來藏存在,那麼設想蘊處界諸法空相,在它無常變異的過程中,是暫時有、不是真實有、不是永遠存在、不是永遠不壞,但是你可以體認它現前存在。反之,依如來藏常恆不滅的真實大乘佛菩提來看待蘊處界,和蘊處界所生的一切法時,這一切法都不離空性心如來藏,就如同一切影像都只在清淨無染的明鏡表面幻起幻滅;雖是漢來漢現、胡來胡現,但縱使鏡中影像顯現的一刻,不論是胡是漢,都不能改變明鏡清淨無染、空無一法的本質啊!同樣的道理,蘊處界和蘊處界所生的一切法,都只在空性心如來藏表面生滅變異,就如來藏畢竟空的理體來說,卻無釐許蘊處界等法。當然就是:【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連親證空性心如來藏所生起的般若波羅蜜多也無了。
然而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如來藏是畢竟空,卻也是畢竟有;如來藏畢竟空的理體雖無一法,但凡有所作善惡業的異熟種、染淨習氣的種子,以及無記性的種子,如來藏都會涓滴不失地幫你執持,去到來生現行受報,因此累劫累世佛道修學,功不唐捐直至成佛,這正是《心經》所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以大乘佛菩提道所證的般若空性慧,絕非小乘解脫道所證蘊處界空相,或緣起性空的無常空,更不是目前在台灣被稱為廣論團體的一家里仁公司,以及在大陸代理他們的悅意、里德等公司,在海峽兩岸開設許多廣論班,上課播放一位日常法師生前解說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錄音帶中,以空無斷滅來解釋的徹底空;而其實是畢竟空,也是畢竟有。
時間的關係就解說到此。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5/3483-a15_1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