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節目,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修學真如三昧的利益」。
今天要從第七個利益看起,馬鳴菩薩說修學真如三昧的第七個利益是:【遠離憂悔,於生死中勇猛不怯。】(《大乘起信論》卷2)這是說修學真如三昧可以讓我們遠離憂悔,對於在三界中的生死不再懼怕。為什麼可以這樣遠離憂悔?因為當我們證得如來藏後,一定會繼續修行下去,遲早有一天會清楚死亡的過程,也會知道如何在中陰身時正念分明去入胎受生到下一世;如果是要求生極樂淨土或諸佛淨土的人,也會漸漸明白應該如何修行用功;由於對於生死的過程能正確了知,以及未來將往生的去處也能知道,就不會對死亡有所畏懼。如果是末法時候願意留在娑婆世界的大心菩薩,由於了知自己每一世的出生及死亡都不離如來藏,可以觀察自己每一世的生死都在如來藏中生死,而如來藏從本以來都沒有生死;因此,如來藏所出生的每一世的五陰身,也只是像明珠所顯現的影像,並沒有真正一世一世在受生死的自己可說,因此願意留在娑婆世界繼續利樂眾生,對於未來的生與死就可以遠離憂悔,不會害怕自己未來再於三界中的出生與死亡。
然而,怎麼樣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1中這麼開示:「凡生西方有九品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九種品位的不同,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品,而每一品又可以分為上、中、下三位,因此有上品三生、中品三生及下品三生,共九品。有九品的差別是因為我們的心性、造業因緣,以及發願與否而有往生果報的差別,往生之後修學的位階也會有所不同。
我們來簡單介紹九品的差別。九品中,上品上生是最高的品位;其次是中品往生者,這是指受五戒或具足戒、不造五逆惡業的人,甚至受一日的八關齋戒,或者在世時行種種仁義事情,不違犯世間法律的人;而下品三生是造作種種惡業,或者毀犯五戒、十戒,偷三寶物,乃至造作五逆十惡的人所往生的。而在九品往生中的上品三生,以及中品上生與中品中生,這五種品位都是在世時知道有極樂世界的存在,也相信有
阿彌陀佛存在,而且現在正在極樂世界為眾生說法,因此在世時都曾經迴向發願未來捨報時要往生到極樂世界。另外中品下生則是在捨報時有善知識為他廣說極樂世界的種種好,以及
阿彌陀佛的因地大願;由於相信善知識所說而得往生極樂世界。而下品三生的情況,則是因為在捨報時有因緣遇到善知識的幫助,為他們講說大乘十二部經的名稱,或者為他們讚歎、解說
阿彌陀佛的十力功德,讓他們瞭解 阿彌陀佛的種種功德;或者遇到善知識教導念佛、歸命 阿彌陀佛,除滅多劫罪業而得以往生。另外在《佛說無量壽經》中則是有三輩人之不同,而這三輩人都要發菩提心。因此很顯然要往生極樂世界前提是「必須相信有極樂世界真實存在」。
各位菩薩!當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後,還會因為我們的修行的差別,而住在
阿彌陀佛所化現的不同報土中;可以分為:實報莊嚴土,這是上品三生人所住,攝受有福有慧的菩薩根性的人;方便有餘土則是中品三生人所住,攝受二乘根性畏生死苦而不造惡業的人。凡聖同居土則是下品三生人所住,這三種往生的人最高修證可以到初地,其餘還未證果的人大多是凡夫性的人,因此叫作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是攝受造惡業而具大乘根性的人,但如果謗佛及大乘方廣經典,即不得往生。
在此要提醒各位菩薩的是:在九品往生各種條件中,有一個共同條件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就是不能謗佛以及誹謗大乘方廣經典;意思是,如果有人誹謗大乘方廣經典或謗佛,即使這個人在世時行種種善事,也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甚至精進在唸佛,捨報時還是不可能得到
阿彌陀佛的攝受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會有這個不誹謗大乘方廣經典的條件呢?這是因為大乘方廣經典是在講生命實相如來藏法,是佛法、三界一切法的根源,如果誹謗大乘方廣經典,就是在誹謗
佛所說的法、破壞萬法的根源,也等於是在謗佛;因此,這是連最慈悲的 阿彌陀佛都不願意攝受的,所以這樣的人是沒有機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一點,對於要往生西方淨土的人來說是要特別慎重的,不要因為自己尚未證得這個真實心而不相信,或者否定有這個真實心的存在,這樣就無法往生了。
我們既然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當然是要品位最高的上品上生,這樣才能讓我們的道業快速往上提升,而不懼怕未來世在三界中的生死。那麼要怎樣才能上品上生呢?在《觀經》中說上品上生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如果有人在世時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能具備這三種心就可以往生。
什麼是至誠心呢?是指真實無妄的心。而什麼樣的心才是真實無妄的心呢?我們的意識心常常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說說妄語,或者會有根、無根誹謗別人,這樣的心識顯然不是無妄的心;而意識心也是會斷滅消失的心,當我們睡得正甜的時候,或者我們被麻醉的時候,乃至當我們修定到達無想定,或斷我見修到滅盡定時,甚至最後當我們捨報進入正死位的時候,這個時候意識心乃至前五識都會消失、斷滅,這樣的心顯然不是真實的心,因為這是會壞滅的心;因此,能夠見聞覺知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個識,都不是真實無妄的心。而無始以來一直讓我們不能離開三界,卻又時時、處處在作主的末那識意根,當二乘聖者入無餘涅槃時,也是必須要滅除的,這也不是真實的心。
因此,真實的心就是無量劫來都在背後支持我們,從來不與語言相應,又與我們不即不離的如來藏心真如。因此想要上品上生的第一種情況,是能夠真正發起這個真如心,就是要找到這個真如心,也就是所謂的明心開悟—明白這個真實心,開始悟入這個真如心—而能夠開始少分發起這個心的作用。同時還要能深心懇切地想要往生極樂世界,不會懷疑是否有極樂世界及
阿彌陀佛的存在;另外還要將有關佛法所有修行的功德迴向並發願願意往生到極樂世界。具有這三種心,就可以上品往生極樂世界;但是這個條件的重點在於真實發起勝義菩提心,也就是能夠親證生命實相,這樣就可以很篤定自己未來捨報時可以上品上生。
在《觀經》中還說另外三種可以上品上生的條件:【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是為了跟
阿彌陀佛學習,由 彌陀世尊攝受早日成就,將來能夠早日迴入娑婆世界救護眾生;因此慈心不殺是基本的條件,這樣不但不會與眾生結惡緣,也不會因為有殺業在身而障礙道業;而持五戒或修十善是為了保人身及培植福德,進而受持菩薩戒則是為了將來能夠成就佛道。因為菩薩戒是千佛大戒,沒有不受菩薩戒而能成就佛道的;因此要具諸戒行,善於守護我們的身口意行,不要造作惡業而失人身,才有機會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則是增長智慧,包括般若慧及唯識種智的智慧;熏習聽聞大乘法義,使我們能夠具足正確知見,將來到極樂世界再繼續跟隨
阿彌陀佛及諸大菩薩修學大乘法快速增上。另外,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除了調伏心性之外,還可以發起對三寶的淨信心,同時可以增長福德。當我們確定自己可以上品上生極樂世界時,就可以知道自己將來於佛菩提道的修行決定不會退失;同時又能夠獲得
彌陀世尊的攝受教導,道業快速增上自不在話下,對於未來的生死就不會有所畏懼了。
因此,平實導師在《起信論講記》中說:【如果對阿賴耶三昧有真的修進去了,瞭解這些道理了,這時的你,在未來無量世的生死當中,自然可以勇猛不怯,……對於往昔所造的惡業障礙,你會覺得過去所做的一切惡事,因為現在明心了、見性了,可以藉實相來懺悔一切的業障,來滅除較輕的惡業,來減輕重的惡業;……心中清楚自己所住的境界,清楚未來所將往生處和將得的利益,所以一切的憂悔就會遠離了,所以對於生死中的辛苦,當然也就能夠勇猛不怯。】(《起信論講記》第六輯,正智出版社,頁141)所以明心證悟後,以明心的智慧轉依心真如的清淨體性,再修證真如三昧,一定可以遠離憂悔,於生死中勇猛不怯。
接下來,證得真如三昧的第八個利益是:【遠離憍慢,柔和忍辱,常為一切世間所敬。】(《大乘起信論》卷2)這是說證得真如三昧以後,可以使我們遠離憍慢,心地變得柔和忍辱;由於這個緣故,常常被一切世間人與天人所敬重。為什麼證得真如三昧以後可以遠離憍慢?當我們證悟真如心時發覺到:原來開悟證果也是無所得。原來自己從無始劫以來不斷執取種種事物,根本就從來沒有所得,我以前卻這麼愚癡在到處攀緣,不斷地執取這個、執取那個,真的好愚癡!這一世也一樣,自己騙自己,騙了幾十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根本都無所得。都是意識心在得,而意識心得了以後還是要死掉,還是一場空;原來真正有所得的是如來藏,而如來藏本身卻從來都不領受一切所得的境界,所以根本就沒有得,也無所失。既沒有得也沒有失,為什麼自己那麼愚癡,在世間法上去貪著造業呢?真是愚癡!因此,當我們發起了實相智慧,又繼續修學般若經典,甚至唯識經典的法義,會隨著所了知的法義越來越多,智慧也會越來越好;但同時也會知道自己的所知非常有限,才終於能瞭解到諸佛的智慧真的是無量無邊,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這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不算什麼,心自然就會謙卑下來,當然就不會有自大憍慢的心態,也就可以遠離憍慢了。
而且證得空性心時,發覺到既然都無得無失,那麼在世間法上又有什麼好驕傲的呢?還有什麼可以對人家起慢心的呢?從此就可以柔和忍辱來修道了。因為當我們真的轉依心真如時,返觀這個空性心,發覺祂不曾有過剛強與傲慢;那麼,一直被我們自己認為真實的這個意識心,祂只不過是一世住而已,而且是不斷隨著境界在變異的,每一剎那的我都不是真實的,根本沒有什麼值得傲慢的。回頭再想一想,既然證得空性心了,也就不該再讓會起慢心的意識心一直憍慢下去了,就會開始去消除這部分的慢心,慢慢地心地也就不會再貪愛、執取世間事物,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剛強與傲慢了。
進一步來看,由證得阿賴耶識心體上面來修止觀,而發起阿賴耶三昧,就可以證得世間忍;有了世間忍,就可以柔和忍辱;可以柔和忍辱,當然就不會處處與人相爭,不會事事與人計較,一定就會被世間有情所恭敬。而能夠忍辱不與眾生相爭,是因為我們有生忍乃至無生忍,除了能夠忍受眾生的種種要求之外,還對這個空性心如來藏能夠安忍,能夠接受如來藏本來無生,而有無生忍,乃至像地上菩薩又有無生法忍;這樣子在利樂眾生時,如果遇到惡劣的眾生,不論他們是否能感恩,或者不但不知感恩,反而誹謗我們,我們都能夠安忍,能夠接受眾生無理的毀罵,不但不會與他們計較,也不會對他們記恨,只是想要把勝妙的佛法送給他們。這樣子無怨無悔又無私地付出,目的只希望能救護眾生回歸正法、正道,像這樣柔和忍辱,一定會被有情眾生所恭敬。
我們接著來看生忍、無生忍及無生法忍這三個名相。在《坐禪三昧經》卷2如此說:【云何生忍?一切眾生或罵或打或殺,種種惡事,心不動轉,不瞋、不恚;不唯忍之,而更慈悲。此諸眾生求諸好事,願一切得,心不捨放。……譬如慈母愛其赤子,乳哺養育,種種不淨,不以為惡;倍加憐念,欲令得樂。】大意是說:什麼叫生忍?對於一切眾生的或打、或罵、或殺,以及對我們所作的一切惡事,心裡都不會因此而有所動轉,不會起瞋怒或憤恚之心;不但能夠安忍眾生這樣的行為,反而更起慈悲心想要利樂他們。這些眾生想要求得種種好事,也願他們一切都能得到,心中對他們沒有放捨之意。猶如慈母憐愛她的幼子一樣,乳哺養育他們,推濕就乾,所有不乾淨的事情都不認為是惡劣的,反而加倍憐愍顧念他們,想要讓他們得到安樂。因此,所謂生忍就是對眾生的惡劣行為能夠安忍、接受。
無生忍又是什麼呢?當我們明心開悟證得本來無生,未來也永遠不滅的如來藏阿賴耶識,能夠現前觀察並且接受而安忍於如來藏從來無生,這就是證得大乘無生忍。而二乘行者依於佛的教導,觀察蘊處界諸法都是生滅無常,不可恆存,沒有一法是真實存在的;因而對蘊處界諸法產生厭離之心,也知道自己將來捨報時,滅掉五陰十八界之後並不是斷滅空,願意捨報時滅掉自己的五陰十八界,能接受自己未來世不再出生,這就是二乘的無生忍。
無生法忍是說能夠忍於一切法本來無生。當我們證悟心真如後,如實去現觀所見一切法都是從心真如直接、間接或者展轉出生,而這些法滅了以後,仍然可以依真如心體一再重複出現,因此說諸法本來就是心真如執持的自性,而心真如從來無生,所以依心真如為體而說諸法本來不生;能夠安忍接受諸法都附屬於第八識心真如,就是無生法忍。而這個無生法忍,是要現前觀察、領受而能安住,這是入地以後菩薩的證境,並不是三賢位菩薩所能夠親證而確實安住的。
而 平實導師在《起信論講記》中如此開示:當我們親證【……阿賴耶識心體的清淨自性、真如自性;轉依了以後再從阿賴耶識的實相來修止觀,這樣修止觀才能獲得阿賴耶三昧,你就可以得到世間忍、得到法忍;有了世間忍、法忍時,當然心地就可以柔和忍辱。】(《起信論講記》第六輯,正智出版社,頁147)遇到別人無理毀罵時,都可以不受干擾。這樣長久作下去,有智慧、理智的人就會瞭解,不會再無理毀罵,甚至有些人會感恩,一定會被一切人所尊敬。
由於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4/3459-a14_09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