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123集 三乘即是一乘的真義(上)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節目。上次節目中我們說明聲聞、緣覺皆入大乘,因為聲聞、緣覺乘本來就是 佛從大乘佛法中析分出來的一部分法,為了讓心志比較薄弱的眾生,可以在佛道修行中有一個可以稍事休息而施設的一個化城;只要不是定性的二乘行者,最後還是會進入大乘法中來修學,走上成佛之道,這也是 佛的悲心與方便善巧。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三乘即是一乘的真義〉,內容還是圍繞在三乘上面來說。先來看一段經文,勝鬘夫人又說:【是故三乘即是一乘,得一乘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界,涅槃界者即是如來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則究竟一乘,無異如來,無異法身;如來即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則究竟一乘,究竟者即是無邊不斷。】(《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是接續上次節目所說聲聞乘與緣覺乘的修行者,終究都要進入大乘法中,因此而說大乘法其實就是成佛的法要,就是成佛之道;由於這個緣故,勝鬘夫人說三乘其實也就是一乘。證得一乘道的人,才有可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而無上正等正覺其實就是涅槃界,也就是涅槃的功德,而涅槃的功德也就是如來的法身。得到究竟法身的人,才能究竟一乘道,這個人與如來沒有差別,也與法身沒有差別;如來也就是法身,得到究竟法身的人,他就是究竟通達一乘道的人,究竟的意思就是講沒有邊際,永不斷滅。

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或者說聲聞乘、緣覺乘、佛乘。以不迴心的二乘人之所求來看,聲聞、緣覺乘為出離三界生死,故而他們不必在乎是否有親證、了知法界的實相,也就是有無親證實相法如來藏他們是不在意的,也不必在乎眾生是否與其一樣可以出離三界生死。既然定性二乘聖者以趣向解脫三界生死為目標,那麼他們就不可能留在世間廣度眾生,必入無餘涅槃。因此二乘法如同我們前集所說,只是佛道中可以暫時休息的一個化城,走完這條路並不能令人成佛。而菩薩則不同,菩薩深知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佛土,故而菩薩不但要求自己能出離生死,也要度眾生同其一樣能離生死,而又不斷有世世五蘊的出生,在人間行菩薩道。因此三乘法在本質上所要達成的目的不同。

而如來度眾生不只為了讓眾生可以出離三界生死,並不是要讓眾生都入無餘涅槃,而是要讓眾生都能成佛。所以《法華經》說:佛以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這一大事因緣就是以佛的所知所見,開示、教導給眾生也能悟入,讓眾生都能如佛所悟,進入佛所悟、所知的境界;十方一切諸佛的法都是如此,唯以一乘法教導眾生,沒有二乘或三乘法。再說在菩薩乘中的諸地菩薩,也都有如同二乘阿羅漢與緣覺聖者的智慧與解脫心境,而菩薩永遠不會入無餘涅槃,從開始修學佛法就朝著成佛之道前進。因此三乘即是一乘,其實就很清楚顯示了菩薩乘法包含了聲聞乘與緣覺乘法在内,猶如在《法華經》中 如來清楚開示三世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以及種種因緣與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所說之法都是一佛乘;這些眾生從如來聞法之後,最終都可以證得一切種智而成佛。所以三乘即是一乘,這一乘就是佛乘,就是成佛之法道。

我們來看上次節目中,誤會聲聞「盡智、無生智」的那位法師,對這段經文是如何註解的?這位法師說:【但一乘,是三乘中的大乘──即無二唯一大乘呢?還是於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之外另有一乘呢?這就有異說了。其實,對二說一,或對三說一,是一樣的。如手中只有一顆荔枝,而對小孩說:我手裡有三樣果子,有梅有杏有荔枝。等到伸開手來,手中只有一顆荔枝,餘二皆無。這即如《法華經》說的:『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但也可以說,並無三果,唯有一果。以初說有三果,開手時只有一枚。如《法華經》說:『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由此看來,簡三說一,與簡二說一,根本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矛盾。】(《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3)

各位菩薩應該可以發覺到這位法師所說,與上面的說明有所不同。如果您已經記住剛剛說的三乘是指聲聞、緣覺與菩薩乘,其中能令人成佛的是菩薩乘法,也就是本經中勝鬘夫人所說的「三乘即是一乘,而一乘就是指菩薩乘」。那麼您會發現,顯然這位法師又誤解經文的意思了,才會有:「但一乘,是三乘中的大乘,即無二唯一的大乘,還是於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之外另有一乘呢?」的疑問出現。這一乘就是指三乘中的大乘,並沒有三乘外的另外一乘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二乘本來就只是大乘法中的部分法,三乘歸於一乘,當然就只能是全體完整的大乘法包含部分法的解脫道法。

我們來看經論中是怎麼說的,在《妙法蓮華經》卷1〈方便品〉中,如來如此開示:【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妬,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經文大意是說:十方諸佛世界中尚且沒有二乘之名,何況有三乘菩提呢?諸佛出現於五濁惡世之中,所謂的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之中,當劫濁混亂時,眾生的汙垢是非常厚重的,既慳又貪而且懷著嫉妒之心,成就種種不善根的緣故,所以諸佛以方便力,將唯一佛乘拆開來分別說為三乘菩提。如果 世尊的弟子,自稱是阿羅漢、辟支佛,不聽聞也不知道諸佛如來只教化菩薩的事情是什麼,這種人就不是佛弟子,也不是阿羅漢、也不是辟支佛。所以,十方佛世界中,連二乘的名字都沒有,何況有三乘菩提呢?

在《法華經》中 世尊很清楚、也很嚴正地開示:十方諸佛世界只有一乘沒有三乘,而這一乘不是聲聞、緣覺的二乘化城,當然就是大乘法。而且十方諸佛就是要教導眾生成為菩薩,因此 釋迦如來的弟子如果自稱是阿羅漢、辟支佛,而不知道如來的這種用心,就不是阿羅漢、也不是辟支佛。會有三乘的教法,如《法華經》中 世尊的開示,是因為諸佛出現於五濁惡世,為了轉變眾生頑強垢重的心性,或者心性薄弱的眾生,因此才以方便力,將一佛乘法析分為三乘,以適應根性不同的眾生。

因為五濁惡世眾生的因緣,諸佛示現於這樣的世界,必須有方便善巧來度化垢重的眾生,是眾生的因緣導致諸佛必須如此說法,如果是在清淨世界成佛,諸佛不需如此辛苦。如《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10所記載:【文殊師利!彼實慧幢王如來出世,不說三乘教化之法。何以故?彼佛國土無諸聲聞、辟支佛人,彼世界中所有眾生皆信一乘,皆信菩薩上妙勝行。】這是 如來授記佛世時,示現為外道的大薩遮尼乾子,未來成佛時的佛世界,佛名為實慧幢王如來,十號具足,其佛世界名為善觀名稱。這個世界中沒有聲聞、辟支佛,都是信受一乘道的菩薩;也就是這位薩遮菩薩未來的佛土中沒有二乘根性的眾生,全部都是信受大乘法的眾生。所以,實慧幢王如來就只演說一乘法,不需將一佛乘法拆分為三乘菩提,來為聲聞、緣覺種性者演說解脫道法。

因此可以知道這位法師對 佛所說「一乘」之意的說法,不論是基於自意的推測,甚至由於懷疑而作的猜測,都是不正確的。這位法師說:「如手中只有一顆荔枝,而對小孩說:我手裡有三樣果子,有梅有杏有荔枝。到伸開手來,手中只有一顆荔枝,餘二皆無。這即如《法華經》說的:『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這位法師的意思是《法華經》中的大富長者在騙他的兒子們,明明手裡只有一樣水果,卻說有三樣水果,等到將手攤開後只有一顆,其他兩樣都不存在。他背後的意思是在說 佛騙人,明明只有一乘法,而騙聲聞、緣覺心性的人有二乘解脫道可以修學,等到他們真的修學了之後,卻說其實沒有聲聞乘與緣覺乘,只有唯一佛乘。

而他所說的唯一佛乘又是什麼呢?待會就知道了。這位法師這麼說的用意何在?各位菩薩不妨想想看。實際上並非像他所說的那樣,原因是離開大乘法就沒有二乘法,二乘法是大乘佛菩提道中的一小部分佛法;所以一佛乘包含二乘在內,二乘法是不能自外於大乘法,否則二乘法也不能成立。但是這位法師在深心中卻是將解脫道當作佛菩提道,認為證得阿羅漢就成佛了,這部分我們之後再說。我們進一步來看《法華經》三車喻的真正義理是什麼?【舍利弗!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妙法蓮華經》卷2)

羊車、鹿車、大白牛車比喻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目的在誘引沉溺在三界火宅中的孩子們,能速離火宅到安隱的地方。長者實際上有羊車、鹿車與大白牛車,但是孩子們出來之後,全部都給予富麗堂皇的大白牛車,因為大白牛車才是長者所要給的。如來也是如此,可以為眾生宣講聲聞法、緣覺法與菩薩成佛之道深妙法,但是 如來的目的也是要眾生都能像佛一樣,究竟都能成佛;而能成佛、令眾生究竟安樂的法就是大乘法,聲聞乘與緣覺乘只能讓眾生暫時得到蘇息之處,並非真實能安樂之處。雖然 如來能給予一切眾生大乘法,但不是每個眾生都能接受三大無數劫在三界生死中度眾生,這須要敢發大願心的人才作得到。因此有人選擇聲聞、緣覺法,求出離三界生死,就像有的小孩只要羊車與鹿車,不要大白牛車,過失不在大富長者;同理,在佛法修學上來看,也不是 如來的過失。所以 如來要度的是菩薩,但是也不放棄二乘心性的眾生,因為菩提心是可以經由熏習長養的,所以給二乘人大白牛車,雖然他們還不敢發此大心接受,在 如來不斷地教導熏習下,有朝一日也會發起求大菩提之心,這就不枉 如來的苦心了。

各位菩薩!成佛之法只有一種,其間的果實不妨有多種,先勸誘、鼓勵眾生發心修學佛法,最後真的走上成佛之道。您認為這樣有過失嗎?因此《法華經》三車喻所要顯示的,如 平實導師所說:【佛在法華中說的三車喻,是說對大乘人則以牛車勸喻,發其菩提心;但對緣覺根性人則以鹿車誘其發心,對聲聞乘人則以羊車誘其發心;等到發心以後,卻不送羊車、鹿車而改送他們大白牛車。所以先引誘聲聞緣覺人修學二乘法而得解脫果,然後在第二轉法輪時期就對二乘人宣說佛菩提道,漸次引入大乘法中。然而二乘法是本已包含在大乘法中了,所以二乘法只是大乘法中的一小部分,不能外於大乘法而成立、而存在,所以說「唯一佛乘」。】(《勝鬘經講記》第三輯,正智出版社,頁255)如此看來,就知道是這位法師引喻失當,不符 佛意。

接下來這位法師說:【如《法華經》說:『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由此看來,簡三說一,與簡二說一,根本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矛盾。】(《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3)這位法師的意思是說:不論是聲聞、緣覺、菩薩乘這三乘外另有一乘,或者這三乘中的菩薩乘就是一乘,都一樣,都是成佛之道。意思是說,修學聲聞、緣覺乘的結果,與修學大乘的結果一樣,都是成佛之法,都可以成佛。由此可以看出來,這位法師所說的唯一佛乘就是二乘解脫道,因為修完解脫道就成佛了。

這位法師這樣將大乘法等同於二乘法,與 佛所說完全不同。如《長阿含經》說:過去諸佛有一會說法者,純說一大乘法,如 拘樓孫如來、拘那含如來以及迦葉如來;也有二會說法,則是先說二乘,再說般若及方廣種智妙法,如 毘舍婆如來;也有三會說法者,先說二乘法,次說般若,後說方廣種智妙法,如 毘婆尸如來以及 尸棄如來。而 釋迦如來則是:「我今一會說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長阿含經》卷1)釋迦如來說《長阿含經》時,還在初轉法輪時期,因此還未進入二轉、三轉法輪階段,只度得聲聞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所說都只是解脫道法,還沒有講到成佛之道的般若及方廣等深法,之後當然還會有二會、三會說法加以宣說,才會有菩薩弟子顯現出來。如此與上面所舉《法華經》所說:【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妙法蓮華經》卷1)在義理上是互相呼應的,諸佛在於度眾生成為菩薩乃至成佛,不是成為自求解脫的二乘人而入無餘涅槃,顯見這位法師錯解佛意了。

由此也可以證明第二會的般若諸經,第三會的方廣唯識系列諸經,都是 釋迦如來親口所說。所以,「唯一佛乘」的意思,是將二乘法攝歸大乘法的,與這位法師所說「簡二說一、簡三說一」並不相同,而且是完全相反的。這就是 平實導師所說的:「二乘解脫道是從大乘佛菩提道中析出部分來說,本來就屬於大乘佛菩提道中的小部分佛法,所以從大乘法來看二乘法,本來不外於大乘法;離開大乘法就無二乘法可說了,所以才說是唯一佛乘。」

最後我們來作個結論,這位法師上面這一段話所隱含的意思是:大乘佛菩提就是二乘菩提,所以大乘法與二乘法並沒有不同之處。所以《法華經》中大富長者手裡拿的只有一樣果子,而他心中所設定的果子,就是 佛所譬喻的羊車,他要顯示的是羊車與大白牛車一樣,羊車就是大白牛車,就是成佛之道,只要修完二乘解脫道,成為阿羅漢、成為聲聞聖者就是成佛了。所以這位法師認為給眾生羊車,就是給眾生大白牛車,將羊車當作大白牛車,以二乘解脫道法當作成佛之道法;認為這樣修行世世不入涅槃,就是在行菩薩道,也因此認為菩薩與阿羅漢的差別,在於菩薩永遠不入無餘涅槃,世世在人間度化眾生。如此以解脫道當作成佛之道,說句老實話,永遠也不可能修行成就,永遠不可能修成正果的。因此,這位法師以聲聞解脫道作為菩薩所修的佛菩提道,只從兩個不同之處來區分大乘與二乘法,這部分我們下次再來說明。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5146-a20_1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