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 星期五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92集 三乘經典的初結集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度否?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也就是本會 平實導師的著作《阿含正義》的導讀課程。

在上一集的節目當中,我們說到了現在許多的佛弟子們由於不知道,或是故意曲解二乘與大乘佛法彼此同源相屬的關係,不瞭解整個佛菩提道的次第與內容,所以就將三乘教法切割開來,彼此互相輕視對方、攻擊對方的教法。修學大乘佛法的人看不起二乘佛法,說自己超勝於對方,但是這一些自稱修學大乘道的「菩薩」們,卻連聲聞初果須陀洹的斷我見、身見都無法證得;而修學解脫道的人則說大乘非佛說,可是自己卻連身見、我見的內容都搞錯了,將涅槃說為實質上的斷滅論,或是將住入識陰的細相當作是涅槃,無法斷除身見、我見,所以恆處於五取蘊之苦當中。連初果斷三縛結的內容都無法實證,卻大妄語地說自己已經證得了佛果,叫作看到佛陀在人間,這就是末法時代佛教界的常態;自稱是大乘菩薩卻無法開悟,自稱是阿羅漢者卻斷不了身見,其實彼此都只是無聞無慧的凡夫罷了。只是正法的命脈,就這樣子岌岌可危了!

在《阿含經》系列的諸經當中,記載著許多有關於大乘mahayana的記錄,所以阿含的經典裡面本來就有許多像是「大乘」、「一乘」的名詞。在諸經論中,記錄佛滅後經典結集的時候出現了很多版本,最常見的是說世尊入滅兩個月以後的結夏安居當中,以大迦葉為首的五百聲聞阿羅漢進行結集,所以又稱為五百結集。由多聞第一的阿難誦出經藏,由持戒第一的優波離尊者口誦律藏,同時也結集了論藏。而由頭陀第一的大迦葉來主持整個結集過程的進行,內容主要是二乘解脫道的三藏,也就是三乘佛法的共道。誦集的地點,是在王舍城郊七葉洞窟裡面,供養的功德主則是阿闍世王。

各位曾經去過七葉窟朝聖的同修,不妨回想看看,七葉窟內空間不大,要坐下五百個人,可能會有點兒擠。在《五分律》與《大唐西域記》裡面則記載著,在那個時候十大弟子之一的富樓那尊者因為正好在南方弘法,所以當他帶領著數百弟子回到王舍城的時候,五百結集已經結束了。富樓那尊者發現五百結集的內容,與他所聽聞過 佛陀說法的內容有許多的不同,所以富樓那就要求要重新結集,結果大迦葉不答應,所以富樓那尊者這一些人,他們就率領著徒眾只好自己重新的結集。但是因為想要參加的人太多,有人說有數千人眾,也有的說是上萬人眾,七葉窟內根本坐不下,再加上從遠方前來的群眾有僧、俗二眾的分別,所以他們就去了離開七葉窟二十里的地方,進行了會誦結集。於是就這樣子出現了七葉窟內一次結集,而在窟外又一次的結集,總共是兩次的結集。後來就把窟內結集的僧眾叫作「上座部」,而窟外結集的群眾叫作「大眾部」,這是上座、大眾二部的名稱,在典籍裡面最早的出現。

我們來想想看,富樓那尊者被 佛稱讚是「說法第一」,在《法華經》裡面世尊稱揚富樓那尊者其實是九地的菩薩,那為什麼富樓那尊者會要求要重新結集呢?那一定是因為五百結集裡面有了極嚴重的缺失。可是參加五百結集的都是四果阿羅漢啊!顯然由五百個不受後有的阿羅漢所結集出來的佛法,在解脫三界的法義上,以及在戒律上的結集內容,是不可能會有什麼錯誤的。那麼富樓那所要求要重新結集的內容,那就不會是解脫道的部分有所錯誤,而是在五百結集當中刻意沒有誦出來的部分,那就是不共於二乘解脫道,而是富樓那親從 世尊所聞的大乘法義。

在《部執異論》也就是《異部宗輪論》裡面,提到了七葉窟外的結集是由婆師婆尊者所率領的。婆師婆是 世尊最初所度的五比丘之一,在僧團中可謂「戒高德深」,是 世尊門下最早一批的阿羅漢,但是婆師婆卻主導了七葉窟外的結集,各位可以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甚至 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裡面則說七葉窟外結集的地方,也立有阿育王考證確立的阿育王石柱,說到:【大眾部結集之處。諸學、無學數百千人,不預大迦葉結集之眾,而來至此,更相謂曰:「如來在世,同一師學,法王寂滅,簡異我曹。欲報佛恩,當集法藏。」於是凡、聖咸會,賢智畢萃,復集素呾纜藏、毘柰耶藏、阿毘達磨藏、雜集藏、禁呪藏,別為五藏。而此結集,凡、聖同會,因而謂之大眾部。】(《大唐西域記》卷9

這是說在 世尊滅後,在七葉窟外的大結集,不論是有學位或無學位的佛弟子,以及那一些沒有參加七葉窟內五百結集的弟子們都來了。他們彼此訴說著:「如來在世的時候,我們都是隨從如來一師所學的弟子,現在如來寂滅了,那些五百結集的人卻不讓我們參加結集。為了報答佛的大恩,我們應當要結集法藏。」所以凡、聖眾等皆來參與了窟外的結集。各種聖賢人物,不但結集了經、律、論三藏,還有雜集藏、咒藏等等共五藏。這就是大眾部最初的由來。

另外,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裡面還提到了:【如摩訶迦葉將諸比丘,在耆闍崛山中集三藏;佛滅度後,文殊尸利、彌勒、諸大菩薩,亦將阿難集是摩訶衍。】(《大智度論》卷100)《大智度論》這邊說到了與《金剛仙論》的內容相似,都提到了大迦葉在七葉窟內召集了五百阿羅漢結集四阿含經,而 文殊和彌勒菩薩等大菩薩們也召集了阿難在鐵圍山來結集大乘經典,所以這裡面阿難尊者的角色就很有趣了,阿難尊者既是四阿含結集的主角,也同時是大乘經典結集的主角。那麼為什麼阿難在五百結集的時候只說解脫道四阿含經,而在鐵圍山結集的時候才誦出全部的大乘經典呢?龍樹菩薩也解釋了:【又阿難知籌量眾生志業大小,是故不於聲聞人中說摩訶衍。說則錯亂,無所成辦。】(《大智度論》卷100)這是說阿難尊者善知不同種性的眾生心志各有其大小,最初七葉窟結集的時候,主要的對象是聲聞二乘種性,其中還有很多是不可能迴小向大的定性聲聞人,所以阿難尊者在初結集時,先誦出了解脫道內容的四部《阿含經》,而沒有誦出 世尊所說的諸大乘摩訶衍經典。如果阿難尊者在最初結集時就說大乘經,那就會造成錯亂,什麼也作不成了。

這一點各位還記得在《法華經》中,由於 世尊要演說唯一佛乘第一妙義,結果出現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總共五千人等,忽然從座席站起來,禮佛之後就離座而去的事情嗎?世尊親自說大乘摩訶衍妙法,這些定性聲聞人的徒眾們,因為未證言證而具有「增上慢」,所以總共有五千人當場退席。那麼各位就可以推想一下,《法華經》是 世尊即將入滅前所說的最圓滿的教法尚且是如此,結集經典則是在 世尊入滅以後,才在結集經典不久之前法華會上,就曾經有五千增上慢人因為聽到了大乘第一義法,不能信受,而竟然於 世尊的面前當場退席。那麼時隔不久之後,世尊已經入滅了,如果此時阿難在五百結集上誦出大乘摩訶衍,那會在僧團裡面引起什麼樣的後果呢?各位可以想一想。所以 龍樹菩薩才說:「說則錯亂,無所成辦。」也就是在初結集時,先結集了大乘共法的解脫道內容,這是聲聞上座教團五百阿羅漢的結集,所應該最先完成的部分,至於大乘經典的結集,則接下來要由全體的大乘菩薩共同來完成。大乘的教法不適合也不能夠單獨地由聲聞相的出家僧團來完成結集,這就是 文殊菩薩、彌勒菩薩、大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心中設定好的工作計劃。

那麼我們再來整理看看,阿育王所立下的石柱,考證了七葉窟外大結集的真實性,代表了一方面由大迦葉尊者帶領了五百阿羅漢完成了七葉窟內解脫道《阿含經》的結集;另一方面則由僧團中富樓那尊者、婆師婆尊者出面,集合了千人,甚至是上萬人的大結集。甚至 文殊菩薩、彌勒菩薩這一些妙覺位的菩薩們,召集了大菩薩在鐵圍山內作了大乘妙法的結集。以當時 佛陀弘法四十九年的事業來看,能形成千、萬人的大結集是非常合理的,這些佛弟子們,有出家人相、也有在家人相,有些是凡夫,有些是有學位的證果人,也有四果以上的無學人,各行各業人數龐大,所代表的層面也很廣大,所以相對於五百上座阿羅漢而言,這一些來自於社會上各行各業的菩薩眾,可稱為普羅大眾,而上座部與大眾部也因此而得名了。

如果再用更深入的角度來看,以大迦葉尊者為首的五百位上座,都是四果阿羅漢,其實原本只找到四百九十九位阿羅漢,而最後一位——也就是第五百位,就是結集的前一晚才完成大阿羅漢果全部實證的阿難尊者。在此之前,他因為尚未完成俱解脫果全部的實證,所以不被允許參加結集,直到完成了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位才讓他參加。像這樣的五百位阿羅漢所共同結集出來的四部《阿含經》,在解脫道的法義上一定是圓滿具足了;具足了有學位、無學位全部的法要。那麼是什麼原因會引起同樣也是大阿羅漢的富樓那尊者、婆師婆尊者如此的不滿、不能安忍而要求必須要重新結集?甚至社會上只要是曾經聽聞過佛法的廣大佛弟子們,不論僧、俗都一個一個地勇敢地站出來參加了七葉窟外重新結集佛法的行列?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些人並沒有質疑之前窟內結集,也就是五百阿羅漢在解脫果上面的實證,也不是因為五百結集的四部《阿含經》當中有著什麼樣的錯誤,導致他們要求要重新結集《阿含經》,顯然四部《阿含經》的內容是正確的。那為什麼僧、俗大眾仍然組織了窟外的大結集呢?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我們可以來推論一下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那就是七葉窟內五百結集的結果,顯然引起了眾怒與不平,所以使得各地僧、俗佛弟子們願意出面來參加新的窟外結集,而且人數還遠遠的多過數百、數千,並且不論是有學位或是無學位,也不論是出家弟子或是在家弟子。前面窟內的五百結集結果讓他們不滿,佛弟子們覺得不得不出來,必須要來參加這第二次的結集才行,但是又不是因為五百結集當中的解脫道的法義上有錯誤,那麼這種情形,它的原因是不是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五百結集中只誦出了修證解脫道佛法的四部阿含法義,但是內容遠遠超勝於解脫道的大乘佛菩提道法義,並沒有在五百結集當中被誦出。所以成千上萬的大眾們,為了要報答 佛世尊的大恩,不能夠讓這些摩訶衍教法失壞、殞滅,所以即使是士農工商的在家弟子,也不能安忍於大乘佛菩提道教法的失壞。既然上座長老們已經結集了解脫道的法義,那麼剩下來的大乘佛菩提的法義,當然是「捨我其誰,當仁不讓」;在出家的上座,其實也是菩薩摩訶薩的富樓那尊者、婆師婆尊者的帶頭領導之下,還有多位在家相的大菩薩帶領之下,一起來完成這個大乘結集的功德事業,以報佛恩。各位想想看,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講到這一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501-a18_09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