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一) 第20集 什麼才是殊勝法?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由於這一部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目前流行得非常廣泛,乃至有所謂的《廣論》研討班,及其所屬的事業經營團體等,影響的層面非常廣泛,因此有必要將其中的真相,藉由本系列的說明讓大眾知道,以免想要修學佛法而希望能於今世或來世證得解脫或成佛的人,因學了《廣論》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前面幾集,已經有好幾位老師討論過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或稱《菩提道炬論》的,上一集我們也說明了這個論,最後歸結到所謂的密咒乘。由這些解說,相信大家都可以瞭解阿底峽這部論的內涵,是如何的不如法、如何的荒謬;而整個論,其實從頭至尾都是為了最後密咒乘的男女雙身法在鋪陳、在進行的。
至於為什麼要討論阿底峽的《燈論》呢?在這個系列的開頭已經說過,雖然宗喀巴自稱他的《廣論》也傳承於 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但其實卻很少引用,反而是抄錄了 彌勒菩薩另一部《瑜伽師地論》比較多的內容,但卻又往往誤解了 彌勒菩薩這部論的意思。所以宗喀巴《廣論》的傳承,其實仍然是阿底峽的《燈論》,因此在《廣論》一開頭的前幾頁,就都是在講阿底峽其人、其事、其論如何殊勝;也提到阿底峽《燈論》的殊勝,就是宗喀巴《廣論》的殊勝等等,這個部分就是在講《廣論》的傳承。所以評論《廣論》的傳承,就是在評論阿底峽的《燈論》,所以我們才花了一些時間來說明它。
《廣論》在開頭介紹完傳承自阿底峽後,接著就是該論的主文,主要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道前基礎,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等三士道;以及別學後二波羅蜜多,也就是止、觀。我們後面會分別由各個老師為各位菩薩解析其中主要的關鍵。
那麼宗喀巴在介紹完阿底峽的相關內容後,接著於主文中說到他這個論有四種殊勝:【此論教授殊勝分四:「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但是《廣論》真的具有這四種殊勝嗎?這一集我們僅先略說一小部分,看看《廣論》的教授內涵是否殊勝?後面幾集,會有其他老師針對這個部分再加以一一詳細說明。
首先,要能有教授殊勝,前提一定是法殊勝,如果不是殊勝的法,就絕不可能有殊勝的教授。而且還要有正確的次第安立,如果拿 世尊的正法來教導學人,但卻不知正確的次第,這樣的教授是很難,甚至無法使人證果的,這樣就不是殊勝的教授。此外,教授者一定是要有實證的人,否則對於所證的內涵都不如實知,那要如何教授呢?這就好像一個自身不會開車的人,又如何教會他人開車呢?因此,沒有實證的人,是不可能有殊勝教授的。
那什麼才是殊勝的法?法的殊勝有層次的不同,我們就以三界六道來說,能讓眾生往生到善道的法,較之於會讓眾生下墮到惡道的法,可以說是比較殊勝的法。如果想要生在善道的欲界人間或欲界天,那就要持五戒、修十善;若不能持戒修善,反而破戒造惡,當然就會下墮三惡道,所以五戒十善在欲界就算是殊勝的法。然而,相較於色界、無色界眾生,欲界天仍然被五欲所纏,算不得殊勝的境界;因此,若想要往生色界天以上的境界,就得加修禪定才能往生;所以,所加修的禪定相較於欲界法來說,就是更殊勝的法。以上是就三界六道眾生的境界差異來說,地獄、餓鬼及畜生道的境界較差,而人間以上的善道則是較為殊勝。
另外,若以十法界來看,則可分為四聖六凡的不同境界。四聖包含佛、菩薩、緣覺及聲聞等四類聖人;六凡則是六道眾生,包含剛剛所說的善惡道眾生。這四聖為何能說為聖人呢?因為至少都有解脫道的智慧與實證,都有解脫於輪迴生死的實質與內涵,所以才能說為聖人。因此四聖與六凡的分界,便是在於有無解脫道的實證,即使是聲聞的初果人,因為已經斷了我見、斷了三縛結,便可視為預入聖流,廣義來說已經可以算作聖人了,因為已經走在解脫的正確道路上,遲早會證解脫果成阿羅漢的。六凡則是仍在三界中輪迴。而聲聞與緣覺只是修行的方法不同,最終所證的解脫內涵及境界卻是一樣的,也就是捨報後的無餘涅槃,滅盡了五陰十八界等法,只剩如來藏獨存的境界。因為聲聞及緣覺都有解脫道的實證,可以解脫三界六道的輪迴生死,因此而說殊勝於一般的凡夫眾生。所以,聲聞的四聖諦等法及緣覺的十因緣、十二因緣等法,就是殊勝的法,因為可以讓眾生解脫生死。
四聖中的諸佛與菩薩,則是除了也有解脫道的果證之外,還要能有佛菩提道的實證;而佛菩提道的實證最基本的,就是菩薩五十二階位的第七住位的開悟明心,實證第八識如來藏真實心,此時不但有佛菩提道般若實相的中觀智慧,也有解脫道初果的實證。乃至到了初地,不但有佛菩提道的初分唯識增上慧學的道種智,解脫道部分也有慧解脫果的實證。一直到佛地時,斷盡所知障的一切隨眠及煩惱障的一切習氣種子,既有大般涅槃之解脫智,也有大圓鏡智等四智圓明,成就究竟佛道。然而七住菩薩所證的根本識第八識,卻是二乘人所不知不證的;所以,佛菩提道的法能使人開悟明心、證入初地,乃至成佛,是函蓋解脫道的法,因此是超勝於一切二乘法及人天善法,是最究竟殊勝的法。
經由以上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法的層次不同,殊勝的程度也就有所差異。如果法是可以讓眾生明心見性,乃至可以成佛,也就是第一義的了義法,當然就是最殊勝的法。不然,如果是能夠讓眾生可以出離三界輪迴生死,也就是二乘解脫道的法,雖然是不了義的法,但也可以算是殊勝的法;再不然,能使眾生出生在善道而不至於淪墮於惡道的法,雖然只是世間法,卻也勉強可以算是殊勝的法。可是藏密的《廣論》及《燈論》等法,不但不能使人成佛,不能使人明心,不能使人解脫,乃至不能讓人生而為人,反而是會使眾生淪墮於三惡道;像這樣的法、這樣的修行,難道還能說是殊勝嗎?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剛剛說過,持五戒是能夠生而為人的條件,也就是不殺、盜、淫、妄、酒;可是藏密喇嘛教,不但盜用佛法名相,還飲酒、修邪淫法,還大妄語說是活佛,可以讓人即身成佛,而且還修種種誅殺之法,像這樣連基本的五戒都無法持守的修行之法,當然不可能是殊勝的法。
接著,我們再來檢查一下,藏密祖師對於修道次第的見解。前幾集,我們其實已經講過不少了,宗喀巴將第三轉法輪唯識經的增上慧學,也就是成為究竟佛所依憑的一切種智,說為不了義,代之以金剛乘雙身法的樂空雙運第四喜;將次轉法輪的般若經說為最究竟、最了義之學,將初轉法輪阿含經所說的「本際」說為空相,謗為非實有的施設名相,再將貪道淫穢的密咒乘雙身法說為無上法。這裡不妨再舉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廣論》來說,請參見螢幕所列出之文。
此者補特伽羅之道,即是趣向一切種智之大乘也。波羅蜜多大乘,其道總體唯有爾許。此就見解分別有二,謂中觀師及唯識師。然彼二師非可說其乘有不同,故乘唯一。由於實義有盡未盡,故知前是利根,後是鈍根。此般若波羅蜜多乘,正為中觀師宣說;其唯識師,為彼所兼攝庸常之機耳。(《密宗道次第廣論》卷20)
意思是說,宗喀巴認為波羅蜜多大乘有兩種不同見解:中觀與唯識;中觀是利根人所修之法,而唯識則是鈍根人修的。由此可見,宗喀巴根本不懂大乘法義的內涵與修道次第,也由於無法實證中觀與唯識,才會對中觀與唯識的內涵與階位差別產生錯解,才會說唯識師是鈍根、是庸常之機。
然而,什麼是中觀呢?能夠現觀第八識心的中道性就是中觀,有這樣的智慧就是中觀智。也就是只要開悟明心,實證了根本識如來藏,能現觀如來藏的體性是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等等,就是實證中觀之人,就有了中觀智了。但有這樣的智慧仍不究竟,中觀修學到最徹底時,只是般若的總相智與別相智,還不能入初地,不能了知第八識中所含藏的一切種子,所以無法成就一切種智,當然不能成佛。
而唯識之學,就是第三轉法輪諸經所說的增上慧學,是真悟之後完成般若別相智,中觀成就以後,才能實修的一切種智,是諸地菩薩所修的無生法忍的智慧,稱為道種智;道種智修學圓滿了,才是佛地的一切種智。種智之學唯有極利根者乃能親證,不是凡夫與二乘聖者之所知,也不是大乘別教中初悟者之所能知。然而像這樣能修學種智而智慧深妙的諸地菩薩,在宗喀巴的眼中卻是鈍根者,原因無他,因為這位黃教創教祖師連真實的中觀都無法親證,否定了如來藏,當然不可能去親證這個根本識,也就不可能發起中道觀行的智慧,更別說能知中觀圓滿後所應修的唯識種智妙法了。宗喀巴對佛法修道次第的知見如此貧乏,其所寫的《廣論》又如何可有殊勝的教授可說呢?這也導致承襲宗喀巴的達賴就在他的官網上主張:我們確實也發現二轉法輪有某些教法與初轉法輪相矛盾。也曾在書上公開說:世尊的三次轉法輪所開示的法教是互相矛盾的,某些內容不相符合。像這樣公然謗佛、謗法,不但沒有殊勝教授可說,而且還成就了三惡道的地獄業呢!
最後,能有殊勝的教授,一定要是實證之人。既然所謂的藏傳佛教是要教人成佛,而成佛最根本的就是要實證根本識阿賴耶識;可是這個根本識,阿底峽有實證嗎?由前幾集的說明可以知道是沒有實證。那宗喀巴有沒有實證呢?答案當然也是沒有。我們之前引過他的《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裡面是這麼說:【釋菩提心論雖說阿賴耶識之名,然義說意識為一切染淨法之根本。】(《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可是 佛在經中就明白開示:【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而達賴喇嘛繼承宗喀巴的邪見,也在他的書《達賴:心與夢的解析》中指出:【至於我的立場,則是駁斥根本識的存在。】(《達賴:心與夢的解析》,四方書城有限公司,頁83。)否定阿賴耶識的人,當然是不可能會去求證這個識的,所以他們都是在大乘佛菩提道中沒有實證的人。沒有實證,如何能教授眾生需要實證的成佛之法?沒有實證,如果安分一點,是可以依文解義而沒有過失;就怕誤解了經中之意,又大妄語的恣意胡說,那過失可就大了!不幸的是,藏密的這些祖師都是這樣的人,像這樣沒有實證,又以邪見來教導眾生,怎麼會是殊勝的教授呢?沒有這樣的道理的!
那不然我們退一步來說二乘解脫道的實證好了,二乘菩提的實證首要是斷我見,也就是能夠現觀確認五陰十八界等都是生滅、虛妄不實的法。如果是執能見聞覺知的意識心為常不壞我,堅定認為此意識心是由往世轉生而來此世,捨報後能去至後世,執此心作為輪迴的主體識,那就是標準的我見;因為意識心是五陰的識陰所攝,是十八界的意識界所攝,佛在經上講:意識是意法因緣而生的法,是有生會滅的法,誤執此心不生滅,是一切染淨法的根本,這就是我見。而且藏密所修的雙身法的樂空雙運境界,即是意識所住的境界,他們認為淫樂空無形色,受樂之意識心空無形色,這樣就是證得空性,其實都是誤會了 佛在般若經中的意思,因此都沒有斷我見。我見不斷,則二乘解脫道的最基本的初果實證也沒有,這樣又如何教人解脫?像這樣以邪見來誤導眾生,怎麼會是殊勝的教授呢?
像密宗這樣,不但沒有任何三乘菩提的實證,也不瞭解三乘菩提的修學次第,更將外道邪見之法置入佛法之中,說之為更究竟無上之法,其本質根本就只是外道邪見,如何可有任何殊勝教授可說?而寫《廣論》的宗喀巴竟然還自稱有種種殊勝教授,真是荒謬顛倒!因此,《廣論》絕非佛法!
今天就為您說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5/3114-a15_020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一) 第19集 密咒乘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我們現在還是在《廣論》的傳承部分,上一集講到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中提到的四加行,我們比較了佛菩薩所說的以及假藏傳佛教所說的兩種四加行,可知名相雖然一樣都是四加行,但內涵卻完全不同,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其實這就是藏密一貫的伎倆——以佛法的名相來包裝他們不足為外人道的修行內容。
這一集我們繼續來看阿底峽在《菩提道燈論》怎麼說。請看螢幕。由咒力成就,靜增等事業,及修寶瓶等,八大悉地力。欲安樂圓滿,大菩提資糧,若有欲修習,事行等續部。所說諸密咒,為求師長灌頂故,當以承事寶等施,依教行等一切事,使良師長心歡喜。由於師長心喜故,圓滿傳授師灌頂,清淨諸罪為體性,是修悉地善根者。(《菩提道燈論》)
阿底峽接著說:「由咒力成就,靜增等事業」等等一直到「是修悉地善根者」。到這裡已經是《菩提道燈論》的最末段了,前面分別講了歸依、發菩提心等等,最後這裡就是講密咒乘,這也是阿底峽的最終目標;他的意思就是密咒乘是超勝於般若波羅蜜乘,因此放在最後來說。宗喀巴的《廣論》雖然說是依阿底峽的《燈論》來進一步闡述,但在密咒乘的部分則只有在其最後的止觀部分隱說,並另外寫了《密宗道次第廣論》來詳細說明其中的種種細節,也顯示這部分的特殊性與重要性。
阿底峽這一段的意思是說:藉由修持密咒之力,可以成就息增懷誅等事業,以及寶瓶、捷足等八大悉地力,便能很快圓滿福德與智慧資糧。若想要圓滿這樣的大菩提資糧,應修學事續、行續,乃至無上瑜伽續等續部種種密咒;若要修學事續等密咒乘,為了要求上師的寶瓶灌頂,應當親自侍奉上師、獻供曼達,依上師的教導而行,以獲得上師的歡喜。由於上師歡喜的緣故,上師才會傳授灌頂,這樣才能去除一切罪業;罪業清淨後,便具備了修學一切悉地的善根。悉地就是成就的意思。
持咒可以算是密宗的特色之一,不論法會、入壇、祈求、供養,乃至日常生活種種事,像吃飯、沐浴等都有相關的咒;咒語之多,不勝枚舉,譬如度母咒、大白傘蓋佛母長咒、蓮花生大士咒、六字大明咒、不動如來陀羅尼等等,太多了。然而,藏密持咒的目的不外乎二種:一是修定,一是求加持感應。但是想要透過持咒來修定並不容易,因為有咒音的干擾,況且又不離語言文字相,所以很難藉此達到攝心一處的境界。藏密持咒的另一個目的是求佛菩薩的加持感應,然而追根究柢他們其實是在求鬼神的保護、降福及消災。只要看他們在節日時所跳的金剛舞,看那些所謂的護法金剛都是面目猙獰、青面獠牙、喜愛血食,就知道是什麼鬼神了;所以,難怪他們的供品會有酒肉,以及包含大小便等做成的五甘露等不淨物的供養。
因此,這些咒大多是與山精、鬼魅、羅剎、夜叉等欲界中低層次的鬼神相應的咒,他們所謂的佛菩薩就是由這些鬼神假冒而來感應的。因此,修學《廣論》的團體經常要作所謂的廣大供養、火供、祈求等等的法會,利用咒語與鬼神溝通,祈求鬼神的感應幫忙,藉此得到世間法上的利益。然而像這樣對世間法的嚴重貪染,結果卻只是離佛陀正法的修證越來越遠,不可能有任何實證的。
然而,世尊所說的咒——又稱陀羅尼,其實是總持的意思,用來代表一部或多部經的總綱。只要持咒而念不忘失,就表示心中對這些經有「總綱憶持」的功德,以這樣的總持、念不忘失的正見加持,護法諸天及諸善神都會因此而護持不令發生意外,便可以有利於道業增長的善淨因緣提早成熟;或者有一些咒與佛、菩薩、護法神等願力相應,持這樣的咒便能得到感應加持,因而使得遮障減少、修道順利,乃至能夠親證解脫果,甚至能得大乘見道而實證實相心如來藏,證入中道的現觀境界中。因此若要持咒,就得要持真正佛菩薩所說的咒,譬如大悲咒、楞嚴咒……等。千萬不要持唸藏密裡面與鬼神相應的密咒,以免與鬼神感應後,產生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的負面作用而無法排除。因此,要持咒千萬得要辨明咒的實質內涵。話說回來,即使能依法持咒,也只是在事持的部分;然而真正的持咒,其實是要在理持的修證上用心。在大乘菩薩道來說,至少要能證入中道實相心、轉依如來藏而發起般若智慧、如法而住,才算有初分的理持功德;而能夠如理而持咒圓滿是要到九地滿心,已證、已解大乘諸法的總持,因此而有四無礙辯的廣大功德,這樣才是真實的圓滿持咒。
反觀藏密的持咒,卻是與理持完全背道而馳,都是在世間法上用心,不但不能有絲毫的解脫功德,更遑論能有實相的智慧。此外,藏密透過密咒來修息災、增益、懷柔、誅殺等四法,及修寶瓶等的八大悉地。息災是說息滅橫死、疾病、魔害等災害;增益是說增長自身壽命、形色、勢力、功德、財寶及所求等事;懷柔是說懾服與勾召眷屬,加深彼此的情執,以及令異性歡喜;誅殺是說以五種不淨物供養,而祈禱鬼神加禍於敵人的詛咒儀式。八大悉地是說八種世間成就,這有兩類:一是寶瓶、捷足、寶劍……等八種;一是眼藥、小丸、飛空……等八種。藏密說像這樣修行之後,就能很快的圓滿福智二種資糧。有了悉地,就有了欲樂而想要進修四部密續,也就是事部、行部、瑜伽部及無上瑜伽部。
密續也有由四續再細分為六續或七續的。四續的事部以歸依、淨身、建壇等為主;行部以供養上師而修集學密資糧,及修持身口等外行與唸誦為主;瑜伽部以修習方便瑜伽,及意業之三摩地父續為主,以智能瑜伽之母續為輔;無上瑜伽部則以方便智慧無二為主,也就是父續及母續合修,即是男女雙身合修之法,所謂樂空雙運、樂空不二。
而之所以說為無上,是認為一切密法之修習以此為最上,沒有更上的了,故稱為無上瑜伽。譬如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說:
此如《第二十五穗》云:「事、行、瑜伽及上瑜伽四續部者,以笑、視、抱持二合、執手而表示之。」……如勇金剛《結合釋》云:「言笑、視及執手等,謂由笑聲,或由觀色、持手、二合妙觸,引生大樂無分別心。」(《密宗道次第廣論》卷2)
「此如《第二十五穗》云」等等一直到「二合妙觸,引生大樂無分別心。」
當中的二合,就是指男女二根交合,藉男女合修雙身法之淫觸為緣,而觀樂受空無形色所以是空,所以樂受與空不二;說像這樣將覺知心長住於淫樂中而不生起語言文字的境界,就是大樂無分別心,說之為無上瑜伽,說這就是報身佛的解脫樂。其實,這與古時外道的五現涅槃中的第一種完全相同,這就是密宗貪欲為道之法,佛教研究學者們稱之為左道密宗。
再來說「悉地」,在佛法中能有所成就,乃是指佛法中經由三乘菩提的實證而發起的種種智慧及解脫境界,這不是經由持誦藏密的各種咒語而能獲得的。所以,如果想要解脫三界輪迴生死,應當依照 佛陀於阿含諸經所說的內涵來斷我見、斷我執、我所執,方能解脫;而如果是要自度度他、行菩薩道而成佛,就要依 佛陀於二轉及三轉法輪所說的顯教內涵實修——先開悟明心證得第八識實相心,生起般若智慧,再一步步依菩薩五十二階位地地增上,如實而修而證,方能成就佛道。不要期待藉由持誦藏密「佛」所說的咒,便可以解脫或證悟佛菩提。
再看阿底峽所說:【為求師長灌頂故,當以承事施寶等、依教奉行等諸事,令賢善師心歡喜。賢善上師心喜故,圓滿傳授師灌頂,清淨諸罪為體性,即成修習悉地器。】(《菩提道燈論》)這裡面也有文章:藏密學人應當要依教奉行、侍奉上師,才能求得上師的歡喜而得灌頂。所以,應該奉獻自己的財物、色身乃至妻子眷屬等,上師歡喜後才會傳授寶瓶灌,說這樣才能去除一切罪業;罪業清淨後,便具備了修學一切悉地的善根。換句話說,阿底峽這裡就先將學人洗腦,上師說什麼要全盤接受奉行不悖,上師有任何需求皆要達成,上師才會歡喜而傳授灌頂。這種說法就是為將來修雙身法預作伏筆。
譬如,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說:如何請求上師傳授密灌頂呢?請看:「先供物請白者」等等一直到「姊妹或自女,或妻奉師長。」
先供物請白者,以幔帳等隔成屏處,弟子勝解師為金剛薩埵,以具足三昧耶之智慧母,生處無壞,年滿十二等之童女,奉獻師長。如〈大印空點〉第二云:「賢首纖長目,容貌妙莊嚴,十二或十六,難得可二十,廿上為餘印,令悉地遠離,姊妹或自女,或妻奉師長。」(《密宗道次第廣論》卷13)
意思是說,應當以十二或十六歲莊嚴貌美之少女奉獻給上師,讓上師歡喜;如果找不到,超過二十歲也勉強可以,但只能作為其他手印之用,不能用來作密灌頂。如果也沒有,那就必須以自己的姊妹或妻子、女兒來奉獻給上師,然後才能獲得上師傳授密灌頂。這就是宗喀巴所說的請求上師傳授密灌頂的請白之法。
至於藏密的灌頂,有多種不同方法,不同派別、不同密續也有不同說法。有用觀想,也有用實體,但都是以雙身法為本,不離男女兩性的貪欲。灌頂主要有四種:寶瓶灌頂、祕密灌頂、智慧灌頂及勝義灌頂或稱大樂名詞灌頂。譬如,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說:
〈時輪本釋〉,如前所說瓶等四種灌頂有二傳法。二瓶灌頂前已說訖,為聞經等所傳前密灌頂,除說由覩業印婆伽獲得歡喜,餘皆同前。為講經等所傳後密灌頂,謂由師長與自十二至二十歲九明等至,俱種金剛注弟子口,依彼灌頂。如是第三灌頂前者,與一明合受妙歡喜。後者,隨與九明等至,即由彼彼所生妙喜。(《密宗道次第廣論》卷14)
「時輪本釋」等等一直到「後者,隨與九明等至,即由彼彼所生妙喜。」主要是說,四種灌頂各有兩種傳法。兩種瓶灌頂前面已經說過,前密灌頂是除了觀看事業手印—真實明妃的女陰而獲得歡喜,其他都與瓶灌相同—婆伽就是女陰的意思。而後密灌頂是由師長與十二至二十歲的九位明妃一一交合,而同入性高潮中安住,引生大樂而出精,與九位明妃之淫液和合、具足十人之種子,而灌注於弟子之口中,這樣是後密灌頂。第三灌頂的前者,則是自己與一位明妃交合而受妙歡喜;第三灌頂的後者,是自己與九位明妃同入性高潮等至所生的妙喜。
由於這樣淫穢的修法,即使古時密宗之內也是早有諍論,所以阿底峽才會在他的《燈論》中這麼接著說:
初佛大續中,極力遮止故,梵行者勿受,密與慧灌頂。若受彼灌頂,復住淨梵行,違犯所遮故,壞彼難行律。禁行者若受,當生他勝罪,且定墮惡趣,故亦無成就。欲聞說諸續、火供祠祀等,須得師灌頂;知真實無過。(《菩提道燈論》)
「初佛大續中,極力遮止故」等等一直到「知真實無過。」意思是說,佛在經中有極力遮止,出家修清淨行的人不可以接受密灌與慧灌;若接受了這樣的灌頂,又要持淨戒,一定會違犯戒律所遮止之不淫行為,也會破壞戒律。所以,若出家受戒修梵行的人接受密灌與慧灌,便會成就他勝罪,也就是波羅夷的重罪,將來必定墮惡趣,也不會有所成就。
阿底峽當然知道這些灌頂都是男女兩性實體合修的邪淫之道,與修清淨梵行是背道而馳的;如果受了灌頂,一定犯戒墮三惡道,出家行梵行者一定會有這樣的疑慮的。另一些人則可能會想,那出家行梵行的人不就反而不如在家眾,而沒有機會修學無上密咒乘了嗎?所以阿底峽這麼鋪陳之後,馬上接著又說:如果出家修梵行的人想要聽、說密續,以及修學火供、施食、唸誦祠祀等密法,只要得到上師的寶瓶灌頂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任何人只要獲得瓶灌就有修習密續的資格。最後,阿底峽又補上一句:「知真實無過。」是說只要能夠「知真實」,就算是受了密灌與慧灌都不會有過失的。
但是密宗諸師從古以來,除了覺囊巴之外,未曾有人知真實,因為他們否定第八識,故將永遠不可能證真的緣故。因為所謂的知道真實,就是證悟如來藏而了知如來藏真實如如之性;但是密宗所謂的知真實,卻是知道「雙身法是真正成佛之道」,與佛法中所說的了知真實法,也就是法界萬法的根源完全無關。所以,密宗諸人所受的密灌與慧灌皆有大過失,因為在《菩薩瓔珞本業經》及《梵網經》中都說:犯了十重戒,三位十地一切皆失,而且這是地獄罪。因為他們廣修雙身法而師徒亂倫、親屬亂倫,罪在地獄的緣故。
為了脫罪,藏密又施設了所謂的三昧耶戒,規定已受密灌的密宗信徒要每天修雙身法,才是所謂的持戒清淨;若不如此,就是持戒不清淨。可見他們所說的持戒清淨與正統佛教所說的持戒清淨內涵是完全相反的。
以上所說是有關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的約略平議,只是將重要的部分列舉出來。像密宗這樣嚴重誤解佛法,本質根本就不是佛法,還自說是超勝於顯教,真是荒唐!因此《菩提道燈論》以及《廣論》絕非佛法,密宗喇嘛教也絕非佛教。
今天就為您說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5/3113-a15_019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一) 第18集 兩種加行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上一集,我們討論了分別與無分別的真正道理。接著我們繼續看阿底峽在《菩提道燈論》怎麼說,他說:【如是修真性,漸得暖等已,當得極喜等,佛菩提非遙。】意思是說,由前一段阿底峽所說,藉由將意識修成無分別,這樣就是在修真性,就可以漸漸地獲得煖、頂、忍、世第一法等四加行的功德,而證得初地極喜地,如此精進修道可以即身成佛,所以佛菩提道很快便能成就。
然而,意識永遠是有分別的體性,絕不可能經由修行而轉變為第八識真實心無分別的體性;像這樣子修行,只是妄想,不是佛法,也永遠不能成功。這個部分,上一集已經討論過了,這一集主要是要討論煖、頂、忍、世第一法這四加行的內涵,以及相關修道的位階及次第。
我們先來看 世尊及菩薩們在經論中怎麼說,再來比對密宗祖師們的說法,看看相差有多少。首先,加行的意思是指快要達成某個目標,而在那之前,再加快腳步往前邁進的意思。菩薩行者於佛菩提道上,在每個不同修行階段,各有其所需的資糧及加行,各不相同。就以一般學人來說,較為相關切身的加行,是第七住位開悟明心真見道前的加行,譬如《成唯識論》卷9所說的四加行;另一個常見的加行,則是入初地前的加行,譬如《楞嚴經》卷8所說的四加行。因為這兩個階位在修道來說,是兩個相當關鍵的階位,所以它們的加行就顯得特別重要。
關於七住位前的加行,《成唯識論》中說:這四加行是依四種尋思來修的,也就是名、義、自性、差別;是在蘊處界等法上起四尋思,來瞭解各種法的名、名義、名義自性、名義自性差別,可獲得四如實智,便可確定能取、所取等一切法都是假名施設,生滅變異,非真實有。而且了知這些法其實都是要依第八識才能有種種法的直接、間接及輾轉生起。
在煖位及頂位,主要是透過深入地尋思觀察,所以能確定所取的一切五根、六塵萬法都是因緣聚合而有,緣滅則壞,皆是假名施設,要依於空性如來藏才能建立,本身毫無真實體性,因此而心得決定、不再懷疑,確定所取諸法一切皆空性如來藏所生。之後,在忍位及世第一法中,更進一步尋思能取的七轉識也是虛妄不實、緣生緣滅,不是常住不壞的心,也是空性如來藏所生。也確實知道若是離開七轉識,就沒有所取之法可說,而能取之心也要依於所取之法才能生起,但兩者都須依附於如來藏;再配合未到地定,因此能心心無間而心得決定,雙印能取、所取都是空性如來藏,不外於空性。
以這樣的現觀智慧而斷了我見、三縛結,已有解脫道初果的實證,已經超越一切世間的凡夫眾生,將來也必入大乘見道位,或者入第七住位,或入十行、十迴向位,乃至入初地等,因此說此位乃是世間第一之法。可是要能依這樣的煖、頂、忍、世第一法的加行來斷我見,有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先知道有個外於五陰十八界的真實法存在,否則就不能斷我見,一定會誤認五陰十八界中的某一法或某些法為真實不壞,也就是會誤認不是常住不壞的我為真實我,而這就是我見,因此當然我見就不能斷。以上是七住位前的加行。
接下來,《楞嚴經》卷8是如何說入地前的四加行呢?請看經文:
【阿難!是善男子盡是清淨四十一心,次成四種妙圓加行,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未出,猶如鑽火欲然其木,名為煖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地。】
意思是說,菩薩完成了修習三種漸次的心,以及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共四十一心後,接著要修四種勝妙圓滿的加行。首先,要以同於諸佛本覺的如來藏真覺作為自己修行的心地,此時初地的聖性尚未完全發起,若出未出,就像鑽木取火,木頭已經發熱,但尚未冒煙燃燒,聖性還沒有真的發起,所以說為煖位。第二、又以自己同於諸佛的本覺,來履踐諸佛所行的一切事與業,如此好像已經依止於初地的聖性了,卻又還沒有真正的依止,因為初地的聖性仍未發起;譬如登高山,已經到山頂了,覺得似乎已經進入虛空了,但其實仍在山頂的土地站著,還是有輕微的阻礙,並非已經真的離開山頂而進入虛空了,所以叫作頂地。第三、要努力修行,使自己的覺知心能和諸佛的智慧與聖性一樣,不但能夠現觀諸佛與自己的第八識心都是同一種心,都是中道性,也能夠善於觀察一切生滅有為法也都是中道性,而能在這樣深妙的智慧中安忍;就譬如安忍於某一件起瞋的事情一樣,瞋心雖然沒有顯現出來,可是瞋念卻已經在心中生起;也就是安忍於即將發起初地的聖性與智慧,而仍未發起的那個心境,這就叫作忍地。第四、接著繼續深入現觀一真法界,而完全依止於一真法界的境界以後,有為法的數與量就跟著銷滅了,迷覺以及中道也都跟著銷滅而不存在了;這時,即將進入出世間聖位的初地,這就是世間法中的最高地位,所以叫作世第一地。
由於七住和初地這兩個階位差距很大,因此加行的內容與目的當然就有所不同。七住真見道位前的加行,主要是在斷除五陰中有真實常住不壞我的邪見上面來作加行,是要雙印能取、所取皆非真實法,都是空性如來藏所生,是要斷除我見、三縛結,要斷二乘解脫道所相應的異生性、不再墮入惡道,只是依解脫道聲聞菩提而說的;但因斷我見的智慧已是超過世間一切凡夫,所以說為世間法中的至高無上世第一法。
但是在十迴向位滿心,準備進入初地心時所作的加行,是出世間法的加行,是明心很多劫,而且斷盡我見、我執,已有慧解脫阿羅漢果的實證以後所該修的發起成佛聖性的加行,是要對本來無生諸法生起忍法的加行,因此能斷盡大乘佛菩提道所相應的異生性而發起聖性,是屬於出世間道中,即將成為佛菩提道中的聖位菩薩的出世間第一法。但因入地後仍然要住於世間自度度他永不入無餘涅槃,所以稱為世第一法。因此,這兩種加行的層次及所依的智慧、證境、果德並不相同。以上是佛菩薩在經論中所說的四加行。
那西藏密宗的四加行又是什麼呢?阿底峽在這一小段說得很簡略,但我們可以由其他藏密祖師的著作或講解來瞭解他們所說的內涵。藏密的四加行也有兩種:所謂的四共加行及四不共加行。四共加行的內容是:人身難得、死亡無常、輪迴過患和因果業力。說這是小乘、大乘、金剛乘三乘佛法共同的基礎,所以是共同的加行。有了四共加行之後才能修持四不共加行,四不共加行的內容,不同的人有不同說法,大體上是:歸依發心、金剛薩埵百字明、供曼陀羅及上師瑜伽。譬如宗喀巴在《歸依發心儀觀行述記》中說:【瑜伽行人修習密宗大法,應先修學四種加行,清淨相續,積集資糧,獲得加持,而後始易相應。四加行者:一、歸依發心,二、金剛薩埵百字明或三十五佛懺,三、供曼陀羅,四、上師瑜伽。】修完這四加行之後,才能繼續修密宗大法的四種灌頂,這樣子很快就能夠「即身成佛」。對於藏密的修行人來說,這是實修一切金剛乘、密乘大法前必備的基礎,因此各教派從在家居士、出家眾、仁波切、法王等都必須要修。
由以上的名相,就已經可以看出藏密的四加行與佛菩薩所說的四加行內涵是完全不同的。其實,藏密一直以來都是以佛法的名相來包裝他們的修行內涵,骨子裡不但沒有一點三乘菩提的實質,反而都是污穢不堪的內涵。此處關於四共加行的表面字義雖不難懂,但藏密仍然無法真懂其中的道理。因為否定了第八識根本識,就不可能如實理解因果業力及輪迴的道理;因為各人的業種都是由其恆常存在的第八識所執藏,遇緣才能現起而如實酬償,也才能成就因果輪迴的現象,乃至成就解脫或成佛的道理,否定了第八識,這些現象、道理便都無法成就。
話說回來,藏密的四共加行,卻是在說要好好把握這一世難得的人身,修學藏密的雙身法來離苦得樂、即身成佛。譬如有一位所謂的法王就曾在這個主題上說:「生而為人就已經是在成佛之道上走了一半的路了。」因為他們認為按照藏密的修法可以當生成佛,因此只要獲得了人身,修學了金剛乘,很快就可以成就佛道;這也難怪阿底峽在這裡會說「佛菩提非遙」了!可是有一點佛法基本知見的學人都知道,能生而為人,只是持五戒的異熟果報而已,也還只是在三界六道中酬償業果,即使真能開始修學正法,完成了十信位,離成佛都還有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呢!縱使見道證悟入七住位了,也還在第一大阿僧祇劫中,之後還須經歷十住、十行、十迴向的修行後,進了初地極喜地,才算終於完成了第一大阿僧祇劫,才開始進入第二大阿僧祇劫;所以即使是初地,離成佛也還是很遙遠啊!怎麼會是阿底峽所說的「非遙」呢?生而為人又怎麼可能是已經走了一半的成佛之路呢?
再來看看藏密的四不共加行又是什麼內涵?第一個加行是歸依發心:是要觀想念歸依文及大禮拜各十萬遍,並唸誦發菩提心文;主要是為了歸依上師,堅固對上師的信心,並為將來的觀想及修密法作準備。
第二個是修金剛薩埵法:是要修持觀想金剛薩埵法,並唸誦百字明十萬遍,說是可以淨除罪障;目的除了進一步強化觀想的能力,也是為了之後的生起次第及密灌頂作準備。然而這個金剛薩埵咒百字明的內容,其實都是在講雙身法、鬼神法,像這樣如何能除罪障呢?
第三個是供曼陀羅或稱供曼達:要觀想並獻曼達十萬遍,為了是要積集資糧,因此須盡可能以最好的東西來供養等同於佛、等同於三寶的上師;目的除了加深對上師的敬信、加強觀想外,也為學人日後能夠願意將自己的配偶、姊妹等,供養給上師修雙身法而鋪路。
第四個是上師瑜伽:就是觀想上師相應法,並唸祈請文十萬遍,目的是為了獲得加持;要觀想上師是金剛持佛,坐在自己的頭頂上,化光融入自己體內加持自己,然後達到自己與上師無二無別,之後才能繼續修行四種灌頂。
由於藏密的修行核心是雙身法的樂空雙運、即身成佛,因此所有的相關修行方法及內容,都是為這樣的目的在鋪陳。這裡的四共加行、四不共加行也是這樣,要學人思惟人生無常、輪迴的過患、因果業力的可怕,所以要好好把握難得的人身,勤修觀想、禮拜、誦咒,以為將來金剛乘的修行雙身法而作準備,認為這樣修行可以讓人獲得樂空雙運、即身成佛的境界;可是因為知見錯誤、方法錯誤,像這樣越加行,就只會離成佛的目標越來越遠。藏密不懂三乘菩提的道理,卻以佛法名相自行發明四加行的內容及修行方法,未來不但難以再得人身,還得面對因果業力的昭昭不爽,墮於惡道中受無量痛苦。所以,在此奉勸提醒正要或正在修學《廣論》的學人,要趕緊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我們再回到阿底峽的這一小段文來看,他所說的「修真性」,其實是暗喻修雙身修法中的六識知覺性;「漸得暖等已」,則是說拙火已經開始生起,生起次第即將圓滿;「當得極喜等」,是在暗指即將獲得雙身法中的淫樂喜悅。像這樣想要以外道雙身法的意識境界來修行成佛,佛菩提之路其實是非常遙遠的。
以上我們列舉了佛菩薩經論中所說的兩種四加行,也舉了藏密的兩種四加行,兩相比對之下,雖然表面上都叫四加行,但實質內涵卻天差地遠。像密宗這樣的法,本質就是外道法,如何可稱之為佛法?還自說可以即身成佛,超勝於顯教,真是荒謬!因此密宗喇嘛教絕非佛教,《廣論》也絕非佛法!
今天就為您說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5/3112-a15_018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一) 第17集 分別與無分別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這裡的《廣論》指的是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
這一集我們還是在講《廣論》一開始的傳承部分,由於宗喀巴的這部論主要是依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或稱為《菩提道炬論》而寫成的,因此我們這幾集便是在評論阿底峽的這部論。
我們繼續來看《燈論》接著怎麼說。阿底峽說:【三有分別生,分別為體性,故斷諸分別,是最勝涅槃。如世尊說云:分別大無明,能墮生死海;住無分別定,無分別如空。入無分別陀羅尼亦云:佛子於此法,若思無分別,越分別險阻,漸得無分別。由聖教正理,定解一切法,無生無自性,當修無分別。】(《菩提道燈論》)這一段的前一句是:【以慧觀諸法,都不見自性,亦了彼慧性,無分別修彼。】(《菩提道燈論》)都在講分別與無分別,所以我們今天就要來討論什麼才是「分別與無分別」的正確道理。剛剛這一大段是說:阿底峽認為眾生之所以在三界生死大海中輪迴而不能出離,就是因為種種分別所引起的,分別就是最大的無明,所以要是能修學無分別,住於無分別的定中,乃至斷除種種分別,能如虛空一樣無分別,就能證得最殊勝的涅槃。因此,應當思惟無分別的道理,來超越種種分別的障礙,才能漸漸獲得無分別,如此定能理解一切法都是無生無自性的道理,所以應當修學無分別。
對於這個「分別與無分別」的議題,從古至今,很多修學佛法的人都沒有弄清楚,包含許多所謂的大師也是一樣,阿底峽及宗喀巴當然也是一樣沒有弄懂其中的道理。我們先說什麼是「分別」?「分別」是心識的功能作用,不同的心識便有不同的分別作用,而一個正常的人,不多不少,總共有八個心識;其他的有情,依於業報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狀況,但最多也就只有八個識。既然稱之為識,就表示有識別、有能了別的作用;也因為各個識的了別的作用及對象不同,所以區分為八個識。其中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識,能夠分別色聲香味觸等五塵;第六個識——意識,有對法塵的分別;第七末那識,有對意識及法塵的分別;第八阿賴耶識雖不分別六塵,但卻有對末那識心行以及對身根、業種、壽算、四大等的種種分別。其中的深淺廣狹、差別萬端,不是一般人以及阿底峽所能知道的。
而阿底峽在這裡說:想要不生三有,證得最殊勝涅槃,就要斷諸分別。這是不正確的說法。首先,從二乘解脫道的修行角度來說,想要證得涅槃,是要意識與意根願意自我斷滅,捨報後前七識全部滅盡,不再有對六塵的種種了別,也就是五陰十八界都滅盡了,才能入無餘涅槃;從此以後,就不會再有欲界有、色界有以及無色界有等三有的出生。入涅槃不是還保留著心識,而只滅心識的分別作用。可是,阿底峽這裡所說的,卻是只要斷除覺知心中的分別作用,而不是要滅除心識本身;也就是說,仍然保留心識,而卻沒有分別的作用。但這只是阿底峽的妄想,因為心識之所以現起,就是為了要了別種種境界相,因此心識只要現起了,就一定有分別的作用,不可能沒有分別。
而且,阿底峽這裡所要斷的諸分別,其實也只是前六識覺知心的語言文字等的分別作用。因為阿底峽、宗喀巴以及達賴喇嘛等人,都是六識論的常見外道,主張一切有情的心識最多只有六個,不承認有第七末那識及第八阿賴耶識,而且說第六意識是不生滅心,能生萬法,是一切染淨法的根本。譬如,宗喀巴在他的《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中就是這麼說:「釋菩提心論雖說阿賴耶識之名,然義說意識為一切染淨法之根本。」可是在 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中卻說:
「云何建立阿賴耶識雜染還滅相?謂略說阿賴耶識是一切雜染根本。」(《瑜伽師地論》卷51)
佛在其他經典也說過:「阿賴耶識恆於一切染淨之法而作所依。】因此,第八阿賴耶識才是一切法的所依,才是萬法的根源。意識是由意根,也就是末那識觸法塵而由阿賴耶識所出生的法,佛在四阿含經中處處開示:意、法為緣生意識,可見意識是被出生的法,有生就一定會滅,有生有滅的法當然不可能是萬法的根源。
所以說,阿底峽這裡所要斷除的分別,其實只是前六識覺知心的分別罷了。我們再引其他阿底峽的著作來證明,譬如他的《中觀要訣》裡面講到「根本位修無分別心」時說:要【去除一切惛沉和掉舉等過失,在那不沉不掉的空檔,心識不要作任何尋思,也不要執取任何意象,斷除一切憶念和作意。在意象或分別心等相敵或盜匪冒出來以前,盡可能將心識安住在那無分別的狀態。】阿底峽認為修無分別的敵人,就是心識所緣的種種相,所以主張覺知心不要有任何尋思、作意,不憶念一切法,能夠保持一念不生,不墮昏沉和掉舉之中時,就是證得無分別心。
宗喀巴繼承阿底峽的錯誤見解,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也說:
【若有所思即非能修甚深成佛之道,以有思者即是分別,分別或於所欲相轉或於非欲相轉,發生貪與離貪之瞋,由此即能系縛生死。故由全不思維能遣欲非欲相隨轉分別,由遣此故即滅生死而得成佛。是故成佛之道,唯是全無所思,非餘有分別定。】(《密宗道次第廣論》卷20)
意思也是說:只要覺知心能夠完全不思惟、不分別,不於「欲與非欲」等等法生起種種貪厭的分別,而心中同時有所謂的「諸法緣起性空」的見解,讓覺知心住於一念不生、無思惟、無分別的狀態中,就是已滅生死,成就佛道的人。
可是,這些都是阿底峽和宗喀巴等人的妄想,因為即使意識心入了定,還是能對定境中的內容了了分明;了了分明即是已經分別了定境中的六塵或法塵境界,故定中仍然是有分別,不可能如阿底峽所說的「住無分別定,無分別如空」。縱使能夠讓覺知心住於三界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定中,也仍然是有分別,因為既然稱為非非想,就表示還是有想,而想即是知,有知就表示有對境界的分別,不是完全無分別;然而由於意識心不返觀自己,沒有證自證分,所以才稱為非想。因此,在三界的一切境界中,只要覺知心現起了,就一定有分別,因為意識覺知心的體性本來就是時時對六塵中的一切境界生起分別,是因為要了別境界,所以末那識才會促使阿賴耶識出生意識來分別。
接著談到「最勝涅槃」。在《成唯識論》中說:涅槃有四種,二乘人能證的只是有餘、無餘涅槃,他們並沒有證大乘菩薩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及諸佛才能證得的無住處涅槃。二乘人即使如前面所說滅盡了前七識心,沒有了種種對六塵的分別,也仍然只是二乘所證的無餘涅槃,而這個涅槃並不是最殊勝的無住處涅槃。換句話說,即使能入涅槃、不生三有,也不是最勝涅槃,可見阿底峽顯然不知涅槃的真實道理。
話說回來,雖然二乘所證的涅槃不是最勝涅槃,但二乘人所斷的我見與我執,也都不是阿底峽、宗喀巴等人所能做到的。因為他們的修法就是要以雙身法來達成最終目標的無上瑜伽,而在雙身法的一切運為中,妄想將不起語言文字而一心受樂之覺知心,作為無分別心而成就佛道。譬如宗喀巴於《密宗道次第廣論》中就說:
【如勇金剛《結合釋》云:「言笑視及執手等,謂由笑聲,或由觀色、持手、二合妙觸,引生大樂無分別心。」】(《密宗道次第廣論》卷2)
也就是說,最後在雙身法男女兩根相合所引生淫樂的最高樂觸時,將覺知心安住於其中專心受樂,而不起語言文字分別、不分別外法,說這樣是證得大樂無分別心。可是既然要維持雙身法的四喜大樂,當然就不能捨棄能領受樂受的意識覺知心,否則雙身法就無法成就,因此當然就無法斷除我見與我執。
我們再從大乘菩薩的角度來說,在世世行道、度眾的過程中,都必須要在三有中受生,也都必須要有分別心繼續存在來分別法義的正邪、觀察眾生的因緣,最終實證一切種智、四智圓明才能成佛。因此分別心是絕對不能斷除,也是必須世世受生而生三有。所以說,能分別的自性並不是阿底峽所說的「大無明」,反而是智慧能出生與保持的緣由。但阿底峽與寂天、月稱、佛護等人一樣,同以意識覺知心一念不生、不起分別作為般若的實證,就認為心中生起分別時就是大無明,這是嚴重誤會大乘佛法無分別的真義。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無分別的真實道理?這是說:第八阿賴耶識離六塵的見聞覺知,從來不分別六塵中的一切法,本來就住在這樣的無分別定中,這個才是真正的無分別;而且這個無分別定,不是修行以後才有的,是一切眾生各自的第八識心本來就已經有此無分別定。譬如,《金剛三昧經》中說:
「菩提性中無得無失、無覺無知、無分別相,無分別中即清淨性。」(《金剛三昧經》卷2)
就是在說這個第八識心的本體,本來自性清淨無染,從來都離六塵中的見聞覺知,從來都沒有得失、苦樂、生死、染淨等法,也沒有這些分別。這才是佛法中所說的無分別。
然而這是要經由參禪而證悟自心第八識,由證第八根本識的緣故,意識覺知心能夠現前觀察及領受第八識的「本來無分別性、本來不起妄念」,這樣意識分別心便能了知《般若經》的意旨,便能生起般若智慧,而說證得無分別智。所以不是像阿底峽所說的「越分別險阻,漸得無分別」以及「當修無分別」。阿底峽想要經由努力修行來超越分別的障礙,讓意識覺知心漸漸遠離語言文字的分別,而最後變成完全無分別,而說這樣是住於無分別定或證得無分別智,這是錯誤的知見。
此外,無論眾生有沒有開悟,這個第八識心一直都在,永遠不滅,恆常不分別六塵諸法,也一直與眾生的前七識心、五陰十八界和合運作而沒有剎那間斷。開悟證得第八識的時候,意識的分別性仍在,但因有了根本無分別智,所以能遠離種種邪分別。不分別六塵的無分別心第八識與有分別的意識覺知心等識一向並行,修行不是要將原本有分別之意識心修成無分別之第八識心。
譬如,《六祖壇經》中就記載慧能大師以:【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的這樣一個偈,來破斥臥輪禪師因錯誤知見所說的偈:【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臥輪禪師想將意識修成一念不生、不分別外境,認為這樣就是在修證菩提。六祖卻認為這樣只會更加深我見、我執的繫縛,所以才依他的證境,而說意識在面對種種境界時,雖然繼續起心動念、分別不斷,但第八識菩提心卻還是這樣常住不滅,一向住在離對六塵見聞覺知的無分別境界中。這跟我們剛剛所說的意思完全一樣。
可是,第八識既然是心,當然就不會是跟木塊石頭一樣,完全沒有分別,祂還是有祂自己的了別性,只是祂的分別不是在六塵上的分別,而是對身根、業種及末那識心行等的種種分別。所以六祖慧能大師說:「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就是在講這個道理。
限於時間,我們只能簡單扼要的,跟各位菩薩說明什麼才是真正分別與無分別的道理。可是阿底峽等密宗之人,不懂什麼才是真正的分別與無分別,誤會《般若經》中所說無分別空性智慧、根本無分別智的意思,而想藉由雙身法之淫樂一心,而修除意識的分別性,想將覺知心安住於一念不生的境界中,不起任何思惟作意,認為這樣就是《般若經》所說的無住心、無分別心。這都是嚴重錯會佛法之人,也都永遠無法成功。
像密宗這樣嚴重誤會、錯解佛法的根本,其本質就只是外道法,如何可稱之為佛教宗派?甚至還自說是超勝於顯教之無上密法,真是荒謬顛倒!因此密宗喇嘛教絕非佛教,《廣論》絕非佛法。
今天這個單元,就為您說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5/3111-a15_017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 –020.如來藏無有初際,無明依之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
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在上一集中,聖 馬鳴菩薩為我們舉出了五種人我見。接下來聖 馬鳴菩薩繼續為我們開示說:【為除此執,明如來藏無有初際,無明依之,生死無始。】(《大乘起信論》卷2)這個就是說,為了除掉眾生在這五種人我見上面的錯誤執著,所以要跟大眾說明,如來藏是没有初際的,祂没有一個開始的時候。
譬如有人有時候就會想說:「什麼時候眾生開始有如來藏,然後再因為如來藏而流轉生死呢?」這是個無解的題目,因為這是本來如是、法爾如此,法界本來就是如是的,如來藏本來就是無始的;因為如來藏是自己本來就在,没有一個開始的時間,所以眾生的生死,當然也是無始的,都没有一個開始的時候。因此聽到 佛為大眾開示說「依如來藏的存在,所以有眾生的生死流轉,也正是依如來藏的存在,所以聖人們證得涅槃」,眾生就會因此而生起一種顚倒見,認為說,因為如來藏才有生死,所以如來藏就是生死法,我若把如來藏滅了,當然就不會有生死了。這類說如來藏滅了,才不會有生死的人,其實是將一切都滅盡後的空無境界,當作是滅除生死流轉,卻是落入斷見外道所說的斷滅境中,這是因為他們證不得 佛很分明宣說的如來藏,所以就自己發明新說、創見,並故意向大眾說了出來,以顯示出他們在佛法上是有證量的,卻不知道這是一種違背實證聖者的證量,違背 佛的聖教的顚倒見。
還有一種人,想要讓見聞覺知心的自己,常住而不流轉生死,安住於無餘涅槃境界中,殊不知那個覺知心,其實就是「我」啊!而這個我希望自己永遠存在,眾生正因為這個我(常住不滅的我見不能斷掉),所以就會導致生生世世的輪轉生死,所以這個我常住不滅的我見,才是流轉生死的根本原因。還有他們並不曉得這個覺知心,以及處處作主的意根,永遠不可能在三界外存在的,想要出離三界生死苦,就得滅掉意識覺知心,跟作主的意根自己,而没有「我」會輪轉生死,没有下一輩子的我出生,剩下如來藏,祂本來就不生不死,這個才是真正的無餘涅槃。
真正的佛法,才是真正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可是凡夫眾生不瞭解,誤以為 佛說如來藏就是生死的法,所以就想要把如來藏滅掉;同時 佛又說依如來藏得涅槃,眾生同樣不瞭解,就會誤會說,既然是要證得如來藏,才能得到涅槃,如來藏又是生死法,那麼未來我所證的涅槃毀壞了,我就又得去輪迴生死了,這個說法,似乎不可能是 佛說的吧!這部經典有可能是偽經喔!這都是因為誤會跟未確實證得真心如來藏的緣故,就開始以自己所誤會的道理,不斷的否定如來藏,誹謗大乘經典及了義究竟的正法,乃至公開誹謗說「大乘非佛說」,都是因為不瞭解佛法真實義的眾生,隨著那些誤會佛法的大師們以訛傳訛,成就了毀謗真實正法的重罪。
因為眾生總是誤會 佛的開示,自己生起妄想,以為說生死是依如來藏,所以有一個開始,將來依如來藏證得涅槃之後,這個生死才會結束,所以涅槃是後來所證的,那麼涅槃就是依緣而有而生的境界,所以將來涅槃一定會再壞掉,當涅槃壞掉了之後,聖人們就會又重新去輪迴生死。所以說,佛法真的很不容易理解,即使是親證了二乘涅槃,也還是無法真的理解涅槃,更無法真正理解般若的真實意涵,必須要依大乘別教法門的見道,才能如實瞭解佛菩提道是什麼道理。
為了消除眾生這些對於佛法的誤會及執著,所以聖 馬鳴菩薩就為眾生開示說:「如來藏無有初際,無明依之。」這就是說,如來藏没有出生的初際,祂是本來一直都存在的,你也找不到如來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所以如來藏是無始的,而無明是從無始以來就依附於如來藏而有的。如來藏雖然自性清淨,但那是專講祂的自體性,如來藏心體中含藏著七轉識的一切種子,其中也包括七識心相應的不淨法種子,所以祂所出生的七轉識卻是染汙的。只是這些七識心的不淨法種子流注出來的時候,都不會與第八識如來藏相應,如來藏另有祂自己的種子,都是清淨性的、無漏性的,所以如來藏心體自性清淨,而含藏種種七識心相應的不淨法有漏性的種子,如來藏含藏了七識心的不淨種子,這正是《勝鬘經》中所講的「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汙」的道理。
由於這個染汙性,所以造作了種種業行,而有了不淨業種,有了這些業種之後就必須受報,所以說「依如來藏有生死」;眾生不瞭解這個道理,這個就是無明。所以無明是依附於如來藏而有的,無明不是存在於虛空中,也不會收藏在別人身上,而是會存在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裡面,跟別人無關,也跟眾生無關。眾生如果能夠瞭解這個道理,就應該知道相信自己有一個真心如來藏,只要把自己的如來藏找出來,然後斷除自己如來藏中的一念無明,自己就可以得到解脫了;斷盡自己如來藏中的無始無明,就可以成佛了。既然是破除掉自己如來藏中的兩種無明,那就與別人的無明無關,虛空中也没有任何的無明會來影響你的道業,所以就不需要擔心別人或虛空中的無明會不會來影響自己、會不會使自己斷了的無明又再生起,不需要牽涉到別人,也跟虛空無關。
為了讓眾生瞭解這個真義,所以聖 馬鳴菩薩告訴眾生說「如來藏無有初際,無明依之」,其中無明依之這個「之」字,就是講如來藏,是說依附於如來藏而有無明,是因為無明依附於這個如來藏。而如來藏追溯到無量劫以前,都没有開始過,都是自己本來就存在的自在性,所以無明當然也就是無始的,既然無明是無始的,那麼眾生因為無明而生死輪迴,當然也是無法追溯到開始的時候啊!因為無明所依的如來藏,無量劫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那為什麼要稱為無量劫呢?因為是不可計數,没有辦法計算的,那無量劫之後呢?也是一樣没有辦法計算的。而成佛是盡未來際的,但未來無際,沒有一個邊際可說,所以一般人誤會,成佛以後入涅槃,涅槃之後永滅,什麼都没有了,就是死掉了、斷滅了,將涅槃變成是斷滅法,不曉得成佛所入的涅槃,其實不只是無餘涅槃,還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由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斷盡一念無明、無始無明,成就有餘、無餘涅槃,最後成就了佛地的無住處涅槃。佛地真如心的不生不滅境界,本來也是無始的,所以說涅槃是無始的,這個涅槃的境界到未來際時也没有後際的,因此說涅槃是無始無終的,不可以像月溪法師所講的涅槃是無始有終的。
接下來,聖 馬鳴菩薩又為我們開示說:【若言三界外,更有眾生始起者,是外道經中說,非是佛教。】(《大乘起信論》卷2)如果有人說三界之外,還有眾生會生起的話,這就是外道經典中所說的邪見,佛講的諸經中,都不會這麼開示的,因為一切的有情,一定都是在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中生死輪迴,不會有人離開了三界,而在三界外出生與死亡的,因為過了這三界就没有世界了,更何況能有生死呢?過了三界就是無餘涅槃了,就没有三界境界,没有覺知心、意根了,怎麼可能還會有眾生呢?所以眾生不可能在三界外而有的,更不可能在三界外出生與死亡,如果有人說界外有法,那就得請問他,界外有什麼法呢?完全没有任何一法嘛!如果三界外還有法的話,那三界外的法,一定只有無餘涅槃。可是 佛開示過,無餘涅槃中十八界永滅,一切法都是因為有了十八界以後,才可能輾轉出生的啊!十八界永滅了以後,怎麼可能還有法生起呢?無餘涅槃既然是十八界永滅,就更不可能有眾生在三界外出生了。如果三界外另外還有眾生出生,那這些出生在三界外的眾生,是不是都要叫作無餘涅槃位中的阿羅漢呢?但他們是住在三界外,那就是仍然有生有住,就成為了三界外的「有」,「有」就是生死法,如果阿羅漢還會有三界外的生,那就得改名叫作有生阿羅漢,而不能叫作無生阿羅漢了,他們所證得的無生忍,也得改名叫為有生忍了。所以說,三界外根本没有任何一個法的存在,一切法都在三界內。如果三界外還會有法的話,那就一定是在三界內,不能稱之為三界外。所以說,界外有法,這個是一個很矛盾的說法。有智慧的人,只要有正確的正知正見,並加以深入的思惟整理,就會知道那些說三界外還有眾生的生起與死亡,這樣說的人其實就是外道。
接下來聖 馬鳴菩薩開示說:【以如來藏無有後際,證此永斷生死種子,得於涅槃亦無後際。】(《大乘起信論》卷2)由於如來藏没有後際的生死,因為如來藏這個法,没有任何人可以把祂滅掉,所以入無餘涅槃後的如來藏,没有任何有情能夠把祂壞滅,因此如來藏絶對没有壞滅的時候,就算是窮盡十方諸佛的無限神通力量,把祂聚合了,成為了一個大的神力,也毀壞不了一隻小小螞蟻的真如心,乃至於說想要藉此大威神力來傷害小螞蟻的真如心,一絲一毫也都不可能,更不要說一神教天主有限的神通了。這是因為如來藏的體性,法爾如是,祂本來就是這樣的,不像意識的離念靈知心,被人敲一下悶棍就斷了,隨時隨地,都有辦法把祂壞滅掉的;所以如來藏才是真正的金剛心,金剛心如來藏無始以來,從來不曾出生過,怎麼會有壞滅的時候呢?祂永遠没有壞滅斷滅的時候,所以說如來藏没有後際,因為祂永遠都是無生的,一定是有出生的意識等法,才會在未來有壞滅的時候。
如果有一個法,從來不曾出生過,一直都不存在,那這個法未來就一定不會滅,這個法就是虛空;但是虛空無法,只是依色法施設的名相,所以也無所謂的壞滅可說。可是如來藏是有實體性的法,祂確實存在而能出生蘊處界等萬法。蘊處界等萬法的有生,有生之法未來就一定會有滅,可是如來藏從來没有生,從來不生的法,未來又怎麼會滅呢?因此說,如來藏没有後際,祂是盡未來際,都是恆常存在而不會壞滅的。那麼證得如來藏的人,就可以由於證得如來藏的緣故,而永斷生死的種子,因為永斷了生死的種子,所以他證得了涅槃,證得了涅槃,當然也就没有後際的生死可說了。
所以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就不可能再於三界中或三界外出生,就解脫於未來世的無量生死了,聲聞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之後,他們的蘊處界都消失了,没有人能夠再熏聞佛菩提,佛為了利樂他們,所以先在他們心中種下一些佛菩提種,並告訴他們說,還有佛菩提才是真正的究竟法,並為他們解說佛地的種種殊勝功德之相。因為阿羅漢們在聽法時,曾經生起了一絲信受歡喜之心,所以將來在無餘涅槃位中,如來藏裡面的自心種子流注,這個佛菩提芽終究會萌發,會使得有一天,如來藏類似一念無明的一念心動產生,這個心一動,意根種子就現前了,就會出生了中陰身,然後生起繼續修學佛菩提的念頭而去投胎。這一投胎出生以後,當他們聽聞到佛菩提的妙法時候,心想:「這才是我要的,原來的無餘涅槃並不是我要的。」這個人就生起了菩薩種性,這就是 佛的善巧方便;對於不迴心的聲聞種性,還是同樣不捨棄他們,還是想要度他們,將來能夠成就究竟的佛道,至於能夠證得如來藏的菩薩們,到了將來成為解脫道上的無學聖人,乃至成佛以後,再經過不可說不可說過恆河沙數的無量數劫,仍然不會斷壞,因為涅槃是依如來藏的不生滅性而說涅槃,如來藏既然是後際永遠不滅,涅槃當然也是不滅的,因為涅槃是你還没證得有餘無餘涅槃之前,如來藏的涅槃性、如來藏的涅槃境界早就已經存在了。所以涅槃是本來就在的,涅槃性是本來就無生的,怎麼可以說涅槃境界以後會斷滅呢?佛法絶對不是這樣說的,也不會有第二種的大乘佛菩提,但是想要真正的懂得這個佛法,就要親證涅槃中的實際,這就得要有大福報,才能明心而真實的證解。
接下來,聖 馬鳴菩薩又為我們開示說:【依人我見,四種見生,是故於此安立彼四。】(《大乘起信論》卷2)由於眾生有人我見,就是以五陰這個人作為自我,這種自我邪見没辦法斷除,依這個自我不壞的惡見,所以就有前面所說的那四種邪見出生。由於眾生不能把這個人我見斷除的緣故,就導致他們對於涅槃的誤解,所以不管 佛怎麼開示,他終究還是會誤解的(儘管佛說得很清楚)。為了這個緣故,平實導師寫出了很多的書,書中把 佛所講的涅槃不生不滅這個道理解釋得很清楚,可是仍然還有許多人讀過之後,還是把它誤會了,這都是由於眾生没有證得如來藏,不能親證如來藏的緣故,就導致他們對於佛菩提道其中的真實義理會生起了種種的誤解。如果他們想要消除這些誤解,也就是想要打破無明,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去證得大乘佛菩提的見道,也就是說找到自己的本有的第八識如來藏真心,找到了這個第八識真心,也就是明心了。如果不能明心,對於涅槃的這些真實義,始終會有或多或少的誤解產生,聖 馬鳴菩薩,也是為了解釋這個道理,所以在此為我們說了人我見等五種邪見。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說到這裡。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4/3145-a14_020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 –019.依如來藏有生死,得涅槃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
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在上一集裡我們說到,把滅相不滅這個意識覺知心所想像施設建立的「滅相空無」的觀念,建立為實相法,而對粗淺的二乘涅槃產生了重大的誤會,更何況是定性的二乘聖人他們也不能證解的般若跟中道呢?所以說,真實的佛法是很難理解的。但從 平實導師所寫的《邪見與佛法》中,大家讀了卻可以懂得什麼叫作涅槃,也懂了滅了五蘊十八界以後,剩下如來藏自己,離六塵見聞覺知而單獨存在於涅槃中,没有任何一法現起,這就是無餘涅槃。平實導師把涅槃的真實義為大家舉說了出來,所以經中說涅槃是依如來藏而有的道理是真實的道理。
而這個涅槃本際如來藏正是般若中道觀行的對象,般若的內涵就是親證法界的實相;而一切法的界,或者說一切法的功能差別,都是從種子出生的。種子又名功能差別,而種子則是全部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的,所以一切法界(或者簡稱為法界)都是由如來藏所蘊藏出生的,不離開如來藏,不異於如來藏;所以有時候經中說「一切法即如來藏,如來藏即一切法」。除此之外,如來藏出生了一切法,而使得一切法在三界中有所貪染淨化,但如來藏自己一直都是離開貪染跟淨化兩邊的,這就是中道的境界。親證了而且了知這個法界實相的道理,就是有了真正的般若實相智慧,才會有中道的觀行,可以來成功的觀行,所以說,般若與中觀都是依如來藏而有的。
這涅槃、般若與中觀,依如來藏而有的這個真實道理,真的很難證解,如果没有遇到像 平實導師這樣的真善知識為大家解說說明,就很容易被邪謬的知見牽著走,就會讓眾生因為不瞭解,而誤會了經文中的真實義理,就會誹謗如來藏說:「大乘經中說,依如來藏所以有生死,所以如來藏一定是染汙虛妄的法,要把祂丟掉、滅掉」。問題是,主張要把如來藏丟掉或滅除這些人,他們根本就没有能力丟掉或滅掉啊!即使是大阿羅漢,最多也就只能滅掉五蘊十八界的自己,也是没有能力把如來藏丟棄的。因為如來藏的法性,正是法爾如是,祂本來就是這樣的,誰也都無法把如來藏丟掉的;這丟掉如來藏的意思是說,讓五蘊十八界的自己繼續存在,設法使如來藏離開這五蘊十八界的自己。換句話說,你只能夠把五蘊十八界的自己全部都滅掉,但是絶不可能把如來藏滅掉或丟掉的,所以任何人,不管你神通多麼廣大,也絶對永遠都滅不了祂、丟不了祂的,因為法爾如是,而且如來藏永遠都是清淨的體性,你也永遠無法轉易祂的清淨性,你只能夠把祂所含藏的種子染汙,使得種子在現行的時候,七轉識心成為染汙心,但祂自身的體性卻是永遠不變的清淨性,也絶對不會攀緣六塵萬法而起貪或起厭,這就是大乘經為什麼這麼難懂的原因,因為這難懂的實相般若正法是唯證乃知的。
現在聖 馬鳴菩薩舉示經中的意旨說「依如來藏有生死」,如來藏又不是染汙的心,為什麼說依如來藏而有生死?這就是說,眾生不斷地貪著五欲、貪著三界萬法,貪著的結果,就是讓我見、我執、我所執著更加的增長;這個我執、我見和我所執增長的結果,就會使得自己如來藏心中含藏的引生後有的種子無法斷除,後有種子現行的動力無法斷除的結果,捨報以後就一定會有中陰身現前。當他發覺中陰身只有七天的生命時,為了讓見聞覺知的這個我繼續存在,所以他就又重新去投胎了;可是當他重新投胎時,這個見聞覺知心的自己早就已經不存在了。如果說没有如來藏作為本體,帶著他、支持他,使他的覺知心繼續現行運作,他自己都已經不存在了,又要怎麼投胎呢?正因為有如來藏心體的存在,所以轉入中陰境界時的覺知心才能夠繼續出現;因為他不願意讓自己覺知心消失掉,所以如來藏就使他的覺知心不斷的出現,這當然就是「依如來藏有生死」啊!換句話說,正因為有如來藏,眾生才能夠世世不斷的有生死,因為眾生能夠不斷的去投胎出生,都是由於如來藏帶著能夠讓眾生現行的種子,所以才能夠去投胎出生,接著就會有老跟死了,今世捨報以後,又會有下一世的投胎與出生,所以經中說眾生依如來藏而有生死啊!又因為過去世所造的種種善惡業,所以今世就得要來受苦樂報,這是因為如來藏攜帶著過去世所造作的善惡業種,所以才會有今世苦樂果報的遇緣現行啊!這個因果律的顯現,這不是把業種存放在虛空中,而眾生離開業種、無明種去投胎,都是依於如來藏才能夠受生存在的,如果没有如來藏,哪有眾生的輪迴生死呢?所以說「依如來藏有生死」。
但眾生卻不可以罵說「都是我的如來藏害我的」,因為如來藏祂的體性清淨,從來不曾起過一刹那的貪染而造作種種業;眾生之所以會導致有後有生死的染汙種子,其實都是意識心跟作主的末那識配合去作的,不是如來藏作的。眾生自己過去世所造的這些善惡業的種子,就在如來藏中保存起來,捨報以後它就現行了,所以就得要去繼續投胎受生;真的要說起來,其實是眾生害如來藏不得不收藏無明種、業種而去投胎,而想去投胎的也不是祂,正是眾生能知能覺能作主的七識心,所以不是如來藏喜歡投胎,更不是如來藏害眾生去投胎,這都是因為眾生自己害自己的。因為如來藏心中含藏了過去的無明種跟業種,這些種子就會讓眾生想要去投胎,眾生就又重新出生了,所以說依如來藏而有生死,因為意根自己不能單獨的現行,祂也得要依如來藏才能現行;在正死位時,因為意識覺知心已經斷滅了,意根想要保持覺知性,所以就使得如來藏在正死位之後又出生了意識,然後意根在中陰身裡面,祂又繼續把持意識覺知心而不斷地運作,就使得如來藏藉由中陰身又投胎去了。
中陰階段的意識,和這一世所修所證的淨業,和所造的善惡業等,都一定會相應。而這一世延續到中陰階段的意識覺知心,入胎以後就永遠斷滅了,不會有再現起的時候了;你的意根跟阿賴耶識就到下一世去,到了下一世,覺知心重新的出生,已經是另一個全新的意識覺知心,不再是這一世的意識心了,所以就會記不得此世的種種事情。眾生都是重複這樣的過程不斷地輪轉生死,菩薩們也是不斷的重複這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卻漸漸成就佛道,一直到了發起了意生身為止,才能夠有世世延續的意識覺知心;所以離開了如來藏,你就不可能有你的世世生死,所以你的生死一定是依如來藏而有的。
同樣的,你修學了解脫道而把我見我執斷了,捨報時候可以入無餘涅槃,入無餘涅槃時十八界都斷了,當然就只剩下如來藏單獨的存在;這個時候你的如來藏已經不是你的了,因為「你」已經消失了,只剩下祂單獨的存在,不再於三界中出生,這才是真正的無餘涅槃。所以說涅槃其實就是如來藏,無餘涅槃還是依如來藏而有的,不是依覺知心的你而有的;既然如此,怎麼可能是由覺知心的「你」來進入無餘涅槃呢?由此可知,蘊處界等一切法都是依如來藏而出生,涅槃真如法性等,也都是依如來藏而顯現,所以離開了如來藏,涅槃就變成斷滅了;否定了如來藏的存在,涅槃就一定是想像的境界,就一定不是親證涅槃本際的聖者。
所以相信密宗黃教應成派中觀邪見的人,也就是達賴喇嘛等人,他們把第八識心否定了以後,卻說有涅槃可證,這絶對是虛妄想。因為達賴他們說,這個意識是可以分為粗心、細心的,粗心的是意識,意識的細心才是真如,是永不壞滅的真實法。可是不論是意識的細心,還是意識的粗心,都還是意識心啊!佛在阿含的經典中,就曾經開示過「一切粗細意識皆意法為緣生」,所以不管是粗或細的意識、還是極細意識,一切的意識都是意根跟法塵為緣,才能夠從如來藏中出生的,可見意識心顯然是虛妄法、緣起法。達賴喇嘛他們怎麼可以把緣起虛妄的意識細心、極細心等,說這個就是常住不滅的真如、實相呢?可見得他們没有證得涅槃的實際,所以落入了常見的一邊而不自知。
如來藏單獨存在而不再出生任何一法的境界就是涅槃,依這個如來藏獨住的境界而說有涅槃的證得,所以不是依我們的七轉識進入了涅槃境界來說你證得涅槃的。譬如無餘涅槃,是你要把你自己的十八界滅了,只剩下第八識獨存不滅,從此不再受生於三界中,這樣說證得無餘涅槃。可是眾生不能如實的理解,看見經文中說「依如來藏有生死、得涅槃」,他們就認為:「涅槃是本無後有,你並不是本來涅槃嘛,涅槃是你修行斷了我見我執以後才有的啊!這個涅槃既然是有生、有開始的,有開始的涅槃將來就一定會有結束的時候,那麼涅槃也就有終盡的時候啊!」表面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這正是六祖慧能大師所斥責的將滅止生啊!將蘊處界及六入等一切法的滅盡,作為不生、作為涅槃。
可是涅槃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涅槃是當你在輪迴生死的時候,真如心就已經是涅槃了。你把蘊處界的自己斷滅之後,真如心還是在原來所住的不生不滅境界中,不生不滅就是涅槃,只是眾生不再帶著祂去輪迴生死;眾生正在輪迴生死的時候,他們的真如心還是依不生不滅的涅槃而住,祂哪裡有生死?所以涅槃這個名詞,其實是依真如心的不生不滅的境界來施設的,而以斷盡我見我執說為證得涅槃,但這樣的涅槃其實只是方便說啊!
事實上,眾生的涅槃是依他們本有的自心真如在斷盡我見我執以後,自心真如仍然繼續保持祂的涅槃性而說涅槃,並不是以五蘊十八界的自己斷滅了以後,就說這個是涅槃。換句話說,真如心就是涅槃、就是無生,祂是本來就在,没有開始的,沒有開始就不會有終盡,因為自心真如無盡,所以涅槃也就没有終盡的時候。涅槃既然没有終盡的時候,二乘聖人如果入了無餘涅槃,就永遠不會再去輪迴生死(在這個三界世界中出生,而成為了三界中的眾生),但他們所證得的無餘涅槃,卻仍然是依他們進入涅槃以前的自心真如,也就是如來藏異熟識自身所住的境界相而施設說為涅槃境界。這個就是說,依如來藏能夠執藏生死煩惱的種子,才可能會有眾生的生死;依如來藏心體本來的清淨性與不生不滅性,才能夠證得無餘涅槃。這個道理甚深極甚深,如果你已經證得了涅槃的實際,也就是說你已經明心了,那這些道理你一聽就會懂,都不必再思惟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但是如果你還没有明心,因為無法現觀涅槃的實際,那就無法真正的瞭解這其中的道理,這就是没有真正的親證涅槃的實際——如來藏自心真如所在的差別所致。所以說大乘諸經所說的法,没有一字一句是騙人的,除非是後人所創造的偽經,譬如密教部中有許多的經典和密續,因此没有證悟般若的二乘阿羅漢,他們雖然無法瞭解菩薩們所說的涅槃法義,但是卻也不敢加以誹謗,但是凡夫們無法瞭解時,卻會因為產生了錯誤的觀念,以及執取邪見而生的見取見,對於大乘經典就敢加以虛妄的評斷和批判,那就是日本歐美的一分佛學研究者以及達賴喇嘛等人所說的大乘非佛說、唯識不究竟的種種歪理。
這也是說,在解脫智上面能斷煩惱現行和習氣種子的菩薩,和只能斷煩惱障的現行這樣的二乘阿羅漢,兩者其實是大不相同的,其中是有同有異的。至於般若中道的智慧,就不是阿羅漢們所能知道的,乃至於修學因緣法的緣覺們也不能了知,這就是大乘法的勝妙之處。至於那些極力否定大乘般若,主張解脫道就是佛菩提道的這一類人等,雖然私下想要否定如來藏(阿賴耶識),而說如來藏是後世佛弟子接受了外道的神我梵我思想,不是 佛說的,但他們卻一直都無法推翻涅槃依如來藏而有的這個事實,這就是因為他們始終無法親證涅槃的本際,才使得他們永遠無法正確的證明跟瞭解 佛所說的涅槃真實義。
以上就是聖 馬鳴菩薩為我們開示的眾生所有的第五種人我見,也就是達賴喇嘛等密宗應成派中觀師所墮的人我見,然而不只今人的達賴喇嘛有這樣的邪見,古人中已經有這種人我見的存在了,所以聖 馬鳴菩薩才開示說:【如經中說「依如來藏有生死,得涅槃」;凡愚聞之不知其義,則謂依如來藏生死有始;以見始故,復謂涅槃有其終盡。】(《大乘起信論》卷2)正由於被這種錯誤的見解所自害,所以才會主張蘊處界滅盡後滅相不滅,一切法都滅盡了,没有如來藏這個本際存在的無餘涅槃中,所以無餘涅槃就是一切法滅盡了,就是滅相空無,因此就斷不了人我見;為了解除無明眾生的邪見繫縛,所以聖 馬鳴菩薩才會舉出前面所說的五種人我見來破斥。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先說到這裡。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4/3144-a14_019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 –018.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未曾暫與如來藏相應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在這一集裡,聖 馬鳴菩薩將繼續為我們開示,對於真心如來藏的最後兩種邪見。
《大乘起信論》卷2
四者、如經中說一切世間諸雜染法皆依如來藏起,一切法不異真如;凡愚聞之不解其義,則謂如來藏具有一切世間染法。為除此執,明如來藏從本具有過恆沙數清淨功德,不異真如;過恆沙數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本無自性,從無始來未曾暫與如來藏相應。若如來藏染法相應,而令證會、息妄染者,無有是處。
聖 馬鳴菩薩舉出大乘經中的例子來說:「一切世間數不盡的種種差別的不同染汙法,都是依如來藏真心而現起的,世間所有的一切法,不管是無漏法、有漏法,還是無為法、有為法,都是依這個如來藏真如心而現起的;如果離開了真如心,就不會有一切雜染法的現起,所以說一切法都不異真如心。」這就是說,一切法與如來藏非一亦非異。
既然一切染法都是從如來藏心體中所現起的,當然這一切法就不異於如來藏真如心,所以聖 馬鳴菩薩開示說:「不異真如」。從這裡來看貪欲的眾生,他們悟前去見婆須蜜多尊者時,心中是有欲塵的,也就是有雜染法的存在;婆須蜜多尊者就「先以欲勾牽」,以眾生中的欲貪雜染作為方便來接引眾生,但是最後一定會讓親近她的眾生,證悟他們自己的真如心如來藏。當他們找到自己的真如心後,現前就可以看到貪欲等一切雜染法,都是七識心所有的煩惱法;而這些煩惱法連同七識心本身,其實都是真如心如來藏心體中的一部分,本來就是攝屬於真如心。讓他們證實自己所有的這一切雜染法,跟真如心如來藏是非一亦非異,這樣「後令入佛道」。
也就是說,既然一切雜染法都是真如心的一部分,當然染法不異於真如。譬如人身是包含身體的全部,所以有人要剁你的手腳時,你就會趕快跑,因為手腳與身體非異。而一切雜染法,都是從各自的真如心中所出生的,也都依附於真如心,而在真如心的表面上不斷地運作,當然你不能夠說一切染法不是真如心,因為染法畢竟也是真如心所有種種體性中的一部分。又譬如你站在鏡子前,鏡子上面映現出你的影像,這個鏡子所映現出來的影像,其實也是屬於鏡子的一部分,那你就不能說鏡子所顯示出來的影像異於鏡子。
可是凡夫和愚人聽過了這段經文後,就會誤解經文中的真義,毀謗如來藏阿賴耶識說:「阿賴耶識就是妄識。因為一切法即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一切法;既然一切法是染汙的,阿賴耶識當然就是染汙的心。因為一切法虛妄,而一切法即是阿賴耶識,所以阿賴耶識的心體就是虛妄的嘛!」所以,月溪法師說第八識是妄識,聖嚴法師也說第八識是妄心,乃至印順法師根本就不承認有第八識如來藏,他認為三乘諸經中所說的如來藏法,是 佛滅後佛弟子們所創造的說法,主張如來藏妙法的弘傳,是與外道的梵我、神我思想合流的結果。他否定了七、八二識的結果是:假藏傳佛教就可以用離念靈知的意識心,來取代 佛所說的第八識如來藏正見;也使得應成派中觀等邪見論者,可以主張說不可知、不可證的意識細心即是常住不壞的心。用這種虛妄建立的常見外道見,來取代 佛所說的第八識如來藏正法;這樣一來,就使得佛法從根本上轉變為常見外道法,使 佛說可以親證的如來藏深妙法,變成不可證的玄學虛妄之法。所以,月溪法師否定有第八識如來藏,這種邪見是對於佛法最嚴重的破壞。這都是因為他們只會從非異的這一邊,來看待如來藏與一切法的關係而斷章取義,所以落入論中所說的「一切法不異真如」這「非異」的一邊,卻忘了同時還有一個「非一」的道理存在。
為了幫助這類因為誤會而執著「一切法不異真如」的凡愚之人,聖 馬鳴菩薩開示說:
為除此執,明如來藏從本具有過恆沙數清淨功德,不異真如;過恆沙數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本無自性,從無始來未曾暫與如來藏相應。若如來藏染法相應,而令證會、息妄染者,無有是處。(《大乘起信論》卷2
聖 馬鳴菩薩在論中為我們開示說:「為了除掉眾生這種錯誤的執著,經中為大家說明:如來藏從無始劫以來,本來就具有超過無量恆河沙數的清淨功德,祂跟佛地的真如法性是沒有差別的,所以不異真如。」因為,祂就是未來成就究竟佛道時的真如心,離開了這個第八識心體,你就永遠不可能有未來的佛地真如心可以修證。但眾生還是不能理解而會懷疑:真如心既然是清淨性的心體,又怎麼會出生染法而與染法不異呢?所以,聖 馬鳴菩薩又不得不跟眾生詳細說明:「超過恆河沙數的煩惱和染汙的法,都是虛妄有,不是真實有的;這一些虛妄法本來就沒有自己能夠獨立存在的體性,它們從如來藏中出生以後,仍然必須依附於如來藏才能繼續存在跟運作,但是如來藏卻從來不曾起過一念的貪瞋癡慢疑等種種煩惱。」
換句話說,被如來藏出生的妄心七轉識等種種法,在世間存在跟運作的同時,顯現有種種的貪染;雖然如來藏出生了這些貪染的煩惱染汙法,但祂卻從來不跟這些煩惱染汙的法相應。所以當你中頭獎時,正在很高興的時候,你的如來藏照樣不會高興;當你很生氣起種種煩惱的時候,祂也不會起煩惱;祂既不生氣、也不起煩惱,既不會討厭、也不會歡喜,永遠如是離兩邊而安住,而且不是故意壓抑自己這樣安住的,是從無始以來就一直都是這樣的心性,本性就是如此的,不是修行得來的。
因此,聖 馬鳴菩薩開示說:「如來藏跟這一些雜染法不曾相應過,甚至於短到一剎那的相應都不曾有過。」如果如來藏這個心,祂是會與染汙法相應的話;那麼諸佛菩薩讓人去證得這個如來藏,說證到祂就能夠息滅妄想和染汙,這一定是沒有道理啊!如來藏一定是本來自性清淨的,本來就不會與染汙法相應的體性,所以當你證得祂以後,轉變覺知心的自己這種染汙的體性,而依止於祂從來清淨的體性,這樣才能讓妄知妄覺的覺知心自己,歇息「自己是常住不滅」的狂心而安住下來;這樣子狂心頓歇以後,轉依如來藏的寂靜涅槃無染體性,你才能夠息滅妄染。因為恐怕眾生誤會,所以聖 馬鳴菩薩還特地開示說:如來藏真如心是從來不會與染汙法相應的。這就是說,如來藏雖然含藏七識心相應的雜染種子,但是祂本身是沒有貪瞋、沒有雜染的,是本來自性清淨的、是寂靜的,因此諸佛菩薩都說如來藏的自性清淨。
接下來,聖 馬鳴菩薩繼續為大眾開示最後一種對於真如心如來藏的邪見。《大乘起信論》卷2
五者、如經中說「依如來藏有生死,得涅槃」;凡愚聞之不知其義,則謂依如來藏生死有始;以見始故,復謂涅槃有其終盡。為除此執,明如來藏無有初際,無明依之,生死無始。若言三界外,更有眾生始起者,是外道經中說,非是佛教。以如來藏無有後際,證此永斷生死種子,得於涅槃亦無後際;依人我見,四種見生,是故於此安立彼四。
聖 馬鳴菩薩舉示經中的意旨說:依如來藏有生死。如來藏又不是染汙的心,為什麼經中卻說依祂而有眾生的生死輪迴呢?這就是說,如來藏一定是不與雜染法相應的;如果所證得的如來藏真如心,祂是會與貪等五欲等雜染法相應的,這個心就不是如來藏,而是覺知心。因為,一念不生的覺知心,是你很努力的壓抑,祂才能夠一念不生,才能夠不跟雜染法相應的;但縱使是打坐的時候,可以這樣壓抑住祂,可是你一下座的時候,覺知心馬上又跟雜染法相應了。
譬如你下座後,看到眼前突然多了一杯飲料,你因為入定的時候,所以不知道;但是出定時一定會看見,這時候心中念頭一動:「欸!有好東西可以喝了。」心中雖然沒有生起語言文字相,但是卻已經生起了歡喜心,這不就是又動心了嗎?不是又有雜染了嗎?這覺知心心動並非只有一剎那的相應,而是好多剎那、好幾秒鐘的相應啊!這個覺知心既然曾經和雜染法、世間善法相應過,現前也是會與善染等法相應的心,那麼祂一定是跟五種別境心所法相應的心,那就是意識,就是妄心,絕對不是真實心。所以離念靈知的覺知心,祂正是會與雜染法相應的心,不是從來都不與雜染法相應的清淨心。
所以說,這個覺知心不管是有念時或是離念時,都是有時起清淨念,有時起染汙的念,祂是變來變去、不離兩邊的,也是染淨習性不定的心;所以是具有善、惡、無記三種體性的心,是有覆性的心。在種智中說:這種心就是意識心,是緣起而性空的生滅法。但是,如來藏卻一直都是無覆、無記性的心,祂從無始劫以來,不曾與雜染法、世間善法相應,一直都是離善惡性兩邊的;因為是寂靜性的、涅槃性的,所以說祂的自體性是出世間的善淨法。因此當你證得真如心如來藏後,你必須能夠實地的驗證祂、體驗祂,並且證實這個心確實從無量劫以來,都不曾跟一切的雜染法相應。真悟者都可以如此現觀:自從「我」出生以後,第八識真如心就不曾跟一切的雜染法相應過,因為祂恆離見聞覺知、隨緣任運,現在是這樣的,過去、未來還是一樣,這才是真正的如來藏真如心啊!
只是始終會有凡愚之人,對於如來藏真如心生起了虛妄錯誤的見解,所以論中 聖馬鳴菩薩繼續為我們開示說:
五者、如經中說「依如來藏有生死,得涅槃」;凡愚聞之不知其義,則謂依如來藏生死有始;以見始故,復謂涅槃有其終盡。(《大乘起信論》卷2
在如來藏系的大乘別教方廣經典中,常常這樣說到:依如來藏心體故有生死,依如來藏心體故能證得涅槃。讀不懂經文真正義理的人,心中就會因此而生起了虛妄想,認為「你們大乘經中自己都這麼講:就是因為依止如來藏心體,所以才會有生死,原來如來藏就是我們的生死根源,那滅掉祂不就不會有生死了嗎?可見如來藏不是好東西,應該要滅掉祂!」不懂的人聽了以後,也就跟著迷信,卻不知道原來是自己誤會了經中的真實義理。
所以,當他們又看到大乘經典中說「依如來藏而能夠證得涅槃」,他們就會誤會而妄加評論說:「這個道理好像不通!既然如來藏是讓你生死不停的根源,怎麼能夠因為依止於祂而證得涅槃呢?你們這個大乘經典,真是亂講一通,自相矛盾!顯然是佛入滅後,人們長期創造編輯出來的。」但大乘經典中的法義並沒有自相矛盾,只是大乘經中所講的真實義理,很少有人能夠如實的了知,大部分人都誤會了!所以他們才會認為這其中是有矛盾的。譬如,不懂的人誤會了涅槃就說:「涅槃就是把自己消滅了,把自己滅了以後就是涅槃。所以涅槃就是空,可是空了以後,不可以說是斷滅,因為滅相不滅,所以不是斷滅。這個『滅相不滅』就是真如。」
但是「滅相不滅」的實質還是滅啊!滅了就是無法,不應該說滅了以後,是實有的,是存在的。猶如水蒸發了以後,是依之前的「有水」,而施設現在的「無水」,所以「水」的「無」是依據先前的「有」而施設的一個觀念,「無水」只是一種施設法,只是意識心中的一個觀念,不可以說水蒸發後的「無」是實有的。因為「有水」尚且是緣起性空的法,本來就沒有真實的體性,何況依緣起法的「有水」而建立的「無水」這一種觀念呢?所以「無水」是在緣起虛妄的「有水」法上面再建立的虛相法,你怎麼可以把這個「無水」建立為是真實不滅的實相法呢?同樣的道理,五蘊本來就是緣起性空的虛妄不實法,五蘊滅後的「無」這個「滅相」當然是緣起虛妄法,再建立一個唯有名詞卻更加虛妄的「性空唯名」這樣的一個法相,說五蘊滅後的這個「滅相」是實相法,這樣的道理怎麼說得通啊!
再者,五蘊滅了以後就是無法,而這個五蘊滅後的「無」與水滅後的「無」兩個是完全相同的,那麼我們把水拿來蒸發掉以後,依「滅相不滅」的道理來說,水的滅相也應該是涅槃啊!但這樣的涅槃說得通嗎?所以「滅相不滅」只是個人所施設的一種玄學上的觀念,本質上,滅就是無,「無」就是虛相法,絕非實相法。
三者,因為「滅相」是依於已滅的五蘊法而有,而這個「五蘊的已滅相」又是依於五蘊曾經有生這個法來說,是依五蘊生的這個法才能說有五蘊滅的這個滅相出現,不能離開有生的法而說有這個滅啊!所以「滅相」是依「生相存在」而建立的,滅了以後就是無,無就是滅了,滅了以後又怎麼能夠說是有個不滅的法呢?所以「無」不可以說是不滅的,一定是有某個法存在才可以說是不滅啊!所以「滅相不滅」,其實就只是把意識覺知心所想像施設建立的滅相空無這樣的觀念,建立是為實相法,本質上還是滅了,還是滅後的無啊!譬如你有一千萬現金被火燒掉了,燒掉了之後就是沒有了,那就是無,怎麼可以把這個「無」建立為常住不滅法呢?而說它還在呢?無就是沒有啊!沒有一法怎麼會是法界萬法的根源呢?又怎麼會是法界萬法的實相呢?所以說,信受這種般若、這種中觀的人,其實就是佛法中所說的「依人不依法」的實際例子!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說到這裡。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4/3143-a14_018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 –017. 真如非是染相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前面已經有正覺同修會的親教師,為大家解說過兩種對於真心如來藏的邪見,接下來繼續為大家解說聖 馬鳴菩薩為我們開示的,因為誤會經中如來藏的正義所生起的第三種邪見。
《大乘起信論》卷2
三者、如經中說如來藏具足一切諸性功德,不增不減;凡愚聞已不解其義,則執如來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別」。為除此執,明以真如本無染法差別,立有無邊功德相,非是染相。
聖 馬鳴菩薩在這段論中,舉出經中的開示說:譬如經典中曾經開示說,我們的如來藏具足了一切在各種法上的許多法性,一直以來都是不增不減的。而如來藏這種「具足一切諸性功德,不增不減的自性」,不論你是在不證三乘菩提的凡夫地,或是已證二乘菩提的聲聞、辟支佛地,還是證悟了大乘佛菩提後進入了菩薩地,祂都是一樣的自性;所以,在你還没有開悟之前,祂是這樣子的,在你證悟了之後,祂仍然還是一樣,這種自性是不增也不減的。論中告訴我們,真心如來藏這種「具足一切諸性功德,不增不減」的自性,這一些功能性都是祂本來就存在的,不是你修行以後才有的;所以,不論你有没有開悟,是否開始修行,祂都已經有了。
聖 馬鳴菩薩接著又開示說:【凡愚聞已不解其義,則執如來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別」。】這就是說,對於這個真心如來藏,祂具足了這些本有的法性與功德,當凡夫和愚人聽了這個開示後,不能真實的理解這個道理,就會產生了錯誤的執著,而認為「如來藏有色法上的自相差別,也有心法上的自相差別。」但為什麼是錯誤的執著有「色法上的自相差別」呢?譬如假藏傳佛教所說的虹光身,有時又被翻譯為光蘊身,他們常常會炫耀說:「我們某某祖師,他入滅的時候,色身就化為虹光身,然後生到空行淨土去了!」假藏傳佛教認為虹光身,是一種由明光構成的身體形態,這一種細微的身形,是生命的本來狀態。透過修行大圓滿法,就可以將人類這個由血肉所構成的身體,轉換為虹光身,並回歸到法身之中。
那我們就要請問:這個人類血肉色身所變成的虹光身,是有色還是無色之法?這個血肉是粗物質的色法所構成的,它所轉變而成的虹光身,也還會是粗的物質色法所構成的身體嘛!這就好像蝴蝶化蛹成蝶一樣,牠從地上爬動的毛毛蟲身,變成可以在天上飛的這種蝴蝶身,但這兩種身,都同樣還是由人間粗的物質色法所構成的。所以說,假藏傳佛教祖師的虹光身,既然是從人類的血肉之身轉化而來,那就如同毛毛蟲化蛹成蝶一樣,還是只能由人間粗的物質色法來構成。所以說,假藏傳佛教所宣稱的虹光身,是由明光所構成的一種細微身體形態,這只是一種虛妄的想像而已。因為色身物質不可能變成光的形態啊!再者,永遠都是死了幾百年後的假藏傳佛教祖師,才說他們有這種能力,才會開始流傳出:「我們某某祖師,他入滅的時候,色身就化為虹光身。」都不是古時他們死的時候,或是現世的假藏傳佛教祖師他們捨壽時,當場就可以顯示出這種境界的。都是死後幾百年後,才漸漸地流傳起來,然後才有人寫在文字上,讓後世的人信受,這種編造的傳言可以相信嗎?
另外,還要請問:假藏傳佛教祖師化成虹光身以後,往生的空行淨土是在哪裡呢?是三界二十八天中的哪一天?豈能夠隨便發明一個淨土,就自我宣揚起來。《法句譬喻經》卷1〈雙要品〉中,佛這麼開示:【極福無過二十八天,無有道慧還墮三塗;唯有出家修清淨志,履行寂義可得泥洹。】經中 佛為我們開示說:在三界中造作了最大的福德,他所能夠往生的天界,最多就是第二十八天,也就是非想非非想天。所以,三界中總共只有二十八個天。因此假藏傳佛教所謂的空行天、空行淨土,不免讓人質疑說,這究竟是在哪一天呢?是在無色界天嗎?但無色界天無身可說,可是假藏傳佛教說的虹光身,卻還是有身啊!所以一定不可能是無色界天。
那麼會是色界天嗎?既然虹光身是由人類的血肉之身,這種粗的物質色法轉變而來的,顯然由人間的物質色法所構成的虹光身還是去不了色界天;再加上色界天人是已斷男女觸,並且是發起禪定的人才能夠往生的境界,所以色界天人是離男女觸,也永無男女根的。可是假藏傳佛教,卻都是以男女淫樂的觸覺境界,妄稱為禪定境界的,所以修學假藏傳佛教的禪定,根本無法發起真正的四禪八定,因此虹光身所住的空行淨土,也就不可能是色界天。
空行淨土也不會是在六欲天中,因為六欲天人的色身,是由微細的物質所構成的,並不是人間這種粗糙的物質色身;所以一樣由人間粗糙物質色法所變成的虹光身,顯然也不能去到欲界天。假藏傳佛教又說虹光身,是一種由光所構成的色身,這樣的光身是沒有男女根的,又怎麼會出生到具有男女根的欲界天呢?那豈不是變成說,是欲界天中的異類!所以虹光身不可能生到欲界天去的。
那麼修成虹光身的人,他最後只能往生的地方,就只是在人間。因為假藏傳佛教,是以追求男女淫樂的觸覺境界,而樂修雙身法,最後就算成了精行仙、空行仙,所住的地方還是在人間的深山隱密處,這才合乎他們自創的空行淨土的本質啊!假藏傳佛教雖然自創了一個空行淨土,其實還是離不開人間的境界的,只是他們卻不自知這樣的說法,是在自創三界境界啊!所以他們自創的空行淨土、烏金淨土等天界,其實都只是妄想,三界二十八天中,並不會有這樣的天界存在。而所謂的「某某祖師肉身變成虹光身,而上生烏金淨土」等種種說法,又都是這些祖師死後很久,才流傳演變所形成的傳說,都不是當時所顯現的證量,所以這些都只是假托之言而已。就像蓮花生一樣,明明是父母所生的肉身凡胎,卻是經過幾百年的傳說改編以後,卻變成了蓮花化生的。問題是,蓮花化生的人一定是中性人,不可能有男女根的。但歷史上卻記載說蓮花生能娶妻生子,如此前後矛盾卻不自知。
所以,假藏傳佛教所謂的虹光身、蓮花生、空行淨土、烏金淨土等,都是以訛傳訛而當作真實的歷史,有智慧的佛弟子應當審慎明辨之。真正的成佛與否,是以有没有一切種智來認定的,不是在色身上面來作文章。所以諸佛成佛時在人間的佛身,和人類一樣還是粗糙的物質肉身,肉身本身是不可能轉變為佛身的;但是假藏傳佛教卻很執著這個肉身成佛的虛妄想,他們認為:「當我住在第四喜淫樂的遍身覺觸中時,就成為了正遍知覺的報身佛,所以不但是即生成佛,也是即身成佛!」因此,他們對於肉身的執著,對於淫樂遍身受的境界,是極度地執著啊!而假藏傳佛教的這個錯誤觀念,就是聖 馬鳴菩薩開示的:「凡愚聞已不解其義,則執如來藏有『色法自相差別』。」
換句話說,他們就是執著如來藏所有的色法上的自相差別,而這一種想法正是虛妄的自性妄想。假藏傳佛教既然會有「執如來藏有『色法自相差別』」的錯誤觀念,這就表示他們對於真心如來藏已經落入了聖 馬鳴菩薩所開示的「凡愚聞已不解其義」的這一類人中,所以他們也會執著「如來藏有『心法自相差別』。」這就是說,他們會落到常見外道見中。譬如說,假藏傳佛教也說有如來藏,卻是把離念靈知心當作是如來藏,因為他們認為如來藏對六塵萬法是有覺知的;所以,只要你一念不生時,覺知心就可以變成了如來藏、變成真如。他們這種錯誤的觀念,其實還是落入聖 馬鳴菩薩開示的「凡愚聞已不解其義,執如來藏有『心法自相差別』」中而不自知啊!因為當你的覺知心在覺知六塵時,如來藏照樣是離六塵中的見聞覺知;當你睡著無夢時,覺知心的你消失了、斷滅了,如來藏照樣還是離見聞覺知而繼續在運作著,祂這種離六塵萬法見聞覺知的體性是恆常不變的,如來藏一直都是這樣遠離一切覺知心的心法自相差別。
所以,不是他們將覺知心誤會是如來藏以後,以為覺知心有念的時候,就是意識心,離念的時候,就可以變成真心如來藏。執這種常見外道見而誤以為說:「你醒來了就有覺知,睡著了就没有覺知,但覺知心是不曾斷滅的。」所以說,他們都是誤會了如來藏以後,就認為如來藏有覺知心的心法上的自相差別啊!這是因為對於如來藏不能實證與理解,所以就產生了「心法自相差別」的虛妄想。也就是說,他們會執著於如來藏有覺知心的心法自相差別,這就是我見還在的凡夫;凡是落到意識能見聞覺知的體性裡面,都是我見、常見。這類我見、常見俱在的凡夫,得要有善知識正確地教導,並經過如實地觀行,讓他們對於見聞覺知心是緣起法,没有常住不壞的我性,把這個我見斷除,還要把見聞覺知性是常住不壞的常見斷除掉,配合上未到地定的功夫,才能夠斷我見、證得初果。
接下來,聖 馬鳴菩薩為我們開示說:要如何斷除因為「執如來藏有『色、心法的自相差別』」的錯誤觀念,所以生起了我見、常見的執著。《大乘起信論》卷2:【為除此執,明以真如本無染法差別,立有無邊功德相,非是染相。】聖 馬嗚菩薩在論中開示說:「為了除掉這種錯誤見解的執著,就要向大眾說明:真如心本來就没有染法上面的差別。在六塵當中,真如心雖然没有種種的貪染分別,可是卻有無邊的功德相;真如心在六塵當中,雖然有無邊的功德相,可是自身卻是没有染汙相的。」聖 馬嗚菩薩這樣的開示,是依據菩薩自己親證真如心的證量,以及 佛的聖教來告訴眾生:真如心在六塵萬法中,從來都是如如不動的,所以祂從不會貪愛或討厭六塵中的種種法,也從來不會在六塵裡起種種的分別,真如心没有這些染法上的分別。
譬如,《華嚴經》中所說的婆須蜜多尊者,雖然在世間法上看來,她只是一個高級的公關女郎,但是當她接待某一個貪欲很重的眾生的時候,她的七轉識妄心照樣跟他一樣有五欲之歡,可是她的第八識真如心呢,照樣是「非是染相」。這就是說,在五欲相當中,第八識真如心雖然配合著七轉識心和合運作著,但祂自身卻没有絲毫染法上的差別相。所以,婆須蜜多尊者其實是教導眾生如何去證得這個第八識如來藏自性清淨、本來涅槃的道理,讓你在五欲中找到自己的真如心,這是因為如來藏遍十二處、遍十八界的緣故。所以婆須蜜多尊者才能藉著五欲淫觸,來教導貪欲重的眾生親證自己的第八識真如心;並讓他們清楚的在五欲中,了知這七轉識的自己,在貪愛那五欲的染汙法,驗證自己的七轉識是染汙性的;同時又讓你去驗證,你自己的真如心—第八識如來藏—祂有「有漏有為法」和「無漏有為法」上的一切功德相,但真如心自己卻是離開一切染汙相的,完全不領受任何欲塵的,讓他們證知這個實相道理。像這樣明心而斷我見,不僅所產生的永不入三惡道的功德,就夠你受用不盡了;而且還可以發起般若智慧,隨著真善知識的教導,漸漸也能夠通達般若、唯識的經論,而證得無餘涅槃中的實際,進入了佛法的賢聖位中。
然而假藏傳佛教的喇嘛、法王們,從未親證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都還落在六識論的邪見當中,而具足了我見、常見,因此他們雙身法的教導,其實都是落在意識心的境界中,教人貪著最粗重的身識、意識的淫觸境界而已,並不是教人親證自己的法界實相心的如來藏境界。既然假藏傳佛教的喇嘛、法王們,他們自己都還落在意識心的凡夫我見境界中,都還沒有親證自己的第八識真如心,那麼他們所謂效法婆須蜜多尊者,而與他們的弟子合修雙身邪法,不但不能夠像婆須蜜多尊者一樣,以高級公關女郎的世俗身分,來幫助貪欲重的眾生證得自己的第八識真如心,讓他們清楚的在五欲中,了知正在貪愛五欲染汙法的,正是這個七轉識妄心的自己,同時驗證自己的七轉識妄心是有染汙性的;卻又讓眾生可以去體驗,他自己的第八識真如心,祂雖然能夠生這個貪愛五欲六塵、有染汙性的七轉識妄心,然而真如心自己卻是離開一切染汙相的,完全不領受任何欲塵的,現前驗證這個第八識真如心「非是染相」,讓他們在證知這個實相道理後,斷除了執七轉識妄心是常、是我的我見、常見。像這樣明心而斷我見,生起了永不入三惡道,發起了般若智慧等一切殊勝功德,而進入了佛法的賢聖位中。
反之,假藏傳佛教的喇嘛、法王們,他們自稱是佛教的修行人,卻是以修行人的身分,跟弟子們合修雙身邪法,這不僅是落入世俗凡夫的意識心境界中,還造下了師徒亂倫的貪淫、邪淫的世俗惡業。雖然我們並不想認同以雙身法來度眾這樣的作法,但是對於佛法中的賢聖,因時制宜的度眾方式,也絶對不敢去隨便地批評他們;但是,我們絕對不會接受假佛教修行人的名義,行於雙身邪法,並且來殘害眾生共墮大妄語的大妄語業,以及落入破法這樣的大惡業中。所以,藉由聖 馬鳴菩薩開示的第八識真如心「非是染相」,在此加以舉證,並且讓大家瞭解這其中的道理。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先說到這裡。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4/3142-a14_017

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一) 第16集《廣論》到底在論述甚麼?(四)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廣論」,這個單元繼續探討《廣論》在論述什麼?
喇嘛教號稱他們密續灌頂的證量超越顯教三乘菩提,我們來探討一下,他們號稱那種證量的實際表現,是否真的超越了 佛陀所教導以修慈忍為方便,而確實解脫瞋恚煩惱的繫縛呢?
先來看喇嘛教三昧耶戒的支分戒,為了確保能堅固的受持十四根本墮,規範五種修雙身法者所要遵守的就是殺、盜、淫、妄語、惡口,這與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所說的是一致的,而其所應殺的對象有以下十種:
【與三寶為敵者、與上師為敵者、壞根本戒者、有邪見者、無上密法灌頂及修勝法時不應入而強入者、為國家人民之一切損惱者、惱亂靜修者、往三惡道者。】(假藏傳佛教之《三昧耶戒》之〈殺所行戒〉)
從這個戒的規範來看,喇嘛教受三昧耶戒者,其實心都是要狠才行,要狠啊!否則三昧耶戒就不能守得很圓滿。如果有人犯了十四根本墮被殺掉的話,是屬於該殺,殺的人不但沒有犯戒,還被讚為守戒嚴格的人;這樣的禁戒完全不符世間法的常理呀!違背佛法慈悲的精神,也違背 佛陀所制定菩薩戒的規範。
在菩薩戒中,佛陀告誡菩薩弟子:
【菩薩乃至殺父母尚不加報,況餘一切眾生……若殺父母、兄弟、六親不得加報,若國主為人殺者亦不得加報,殺生報生不順孝道。】(《梵網經》卷2
反觀喇嘛教三昧耶戒的規範,只要阻礙他們修淫欲道的人,都是他們所要殺的對象;換句話說,受了三昧耶戒以後,就是要長養貪欲與凶狠的心性,才能夠到達淫欲道的最高境界,這樣的人會有慈悲心嗎?
達賴喇嘛到世界各國去都大談慈悲心,而達賴喇嘛是被喇嘛教稱為法王的人,表示達賴喇嘛必定完全依照三昧耶戒的規範受持,並實修雙身法,就像阿底峽那樣,才能獲得那個稱號。而達賴喇嘛在日本電影《西藏大哉問》中一再地說:「和平必須發自人的內心。」達賴喇嘛是完全遵守三昧耶戒而圓滿淫欲道的喇嘛教活佛,其心性也同樣的依於戒而長養了貪欲與凶狠性,他的內心對於所應殺的十種對象,仍然是抱著凶狠應殺的念頭;達賴集團與多傑雄天的信徒互相進行迫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否則就成為不能嚴格守三昧耶戒的人。
如今達賴喇嘛卻對著世人說「和平必須發自人的內心」,也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是否在諷刺著世間人對喇嘛教達賴喇嘛的愚癡與無知呢?當達賴喇嘛到世界各國去,遊說訴求所謂的非暴力和平,是否要先公開放棄其所遵守不渝的三昧耶戒呢?否則自己內心充滿著凶狠不能慈悲,口口聲聲對大眾說「要發自內心的和平」,這呈現出來的結果,又是遵從三昧耶戒說妄語的表現,看起來達賴喇嘛的心性是徹底被他們的三昧耶戒所規範,成為貪欲、凶狠、妄語、堅固難壞的人了!這是喇嘛教密續灌頂修持的圭臬,三昧耶戒所成就出來的心性,完全超越不了一般世俗人報復的心性,降伏不了貪瞋的煩惱現行,而完全被貪瞋所繫縛,因此隨著貪瞋的作用而現行造作凶狠的身業與口業;貪瞋癡煩惱的回熏更加的嚴重難治,與 佛陀的慈忍教導有天差地別之遠,卻還奢談有超越顯教的證量呢。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能對達賴喇嘛的非暴力和平有期待呢?
再來看宗喀巴所推崇的阿底峽,以他實證意識心領受雙身法身觸大樂,所產生對空性誤會的經驗,又如何披著佛法般若無生名相的羊皮,大談所謂的菩提道呢?在《菩提道燈論》中,阿底峽說:
【若修方便力,自善修般若,彼速證菩提,非單修無我,遍達蘊界處,皆希無有生,了知自性空,說名為般若。有則生非理,無亦如空花,俱則犯俱過,故俱亦不生。諸法不自生,亦非他及共,亦非無因生,故無體自性。】
阿底峽說的這個菩提道啊,就是修雙身法的喇嘛道,若以他們主張的性交行門為方便,把意識細心領受淫觸大樂認作是本來具有不生的空性,所以他們聲稱在性交中引發這種俱生大樂是密續的圓滿次第,因此就把在這個所誤認的空性中受淫觸大樂,曲解為空有不二的這個般若,來說它是般若;而要快速的成就喇嘛佛的果證,就不能僅修這種想像的無我般若,還得要生起我慢、佛慢,得要繼續廣納明妃修明禁行。阿底峽說,蘊界處就是本來佛的自性,了知蘊界處,但去除掉名相言說的分別,就是無我的自性,就是空,就是般若。而喇嘛教的三昧耶戒中,也明白地說五蘊就是五方佛,這完全不是 佛陀所教導的佛法。因為佛法教導佛弟子,五蘊是無常、苦、空、無我的生滅有為法,若將五蘊認作真實法,就是墮在我見中啊!永遠不能脫離生死輪迴,因此 佛陀的三乘菩提法教,都一定要佛弟子斷除依於五蘊所產生的我見。
但是阿底峽等人卻主張五蘊是五方佛、是無生的法,只要不對五蘊生起名相言說的分別,就是了知五蘊自性空,這樣就稱為般若,等同於在生死法中遮眼閉耳,就說已經離開生死法了,這真是對佛法無知到了極點所作出來的蠢事。
而阿底峽的自圓其說也是如虛空畫餅一樣,毫無實質可用,他說:「有則生非理。」五蘊如果是本來就有的,那五蘊的出生就沒道理,因為阿底峽不能否認五蘊有出生的現象嘛!所以只好這麼說。他又說啊:「無亦如空花。」說:要說五蘊無生的話,明明就有五蘊現前在受用,所以不能說五蘊無生,否則就會像空花一樣矛盾。阿底峽接著說:「俱則犯俱過。」如果說亦有亦無就會同時犯了有與無的過失,因此俱有俱無的現象都不會產生。
阿底峽這樣說,到底心裡想的是什麼,您看懂了嗎?他雖然閱讀了佛菩薩的經論,可是對佛法實在無知,所以在好像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認為五蘊既然是五方佛,那麼佛應當是無生的才可以說為佛。因為佛菩薩的經論中,都以不生不滅的無生為真實與第一義,所以他們在邪見與見取見主導的前提下,就認為諸法緣起性空無自性,就是不生不滅的無生,認為諸法沒有自性,但是有個叫作「緣起性空」的,是不生不滅的、可以生起諸法;那個緣起性空,就是空性,就是佛性,就是五蘊的來處。
然而緣起性空不是空性,因為緣起性空是蘊處界諸法無常生滅的一種現象,蘊處界本身並非不生不滅的法,所以緣於蘊處界無常生滅所產生的緣起性空現象,更不可能是不生不滅的法。另一方面,緣起性空是被蘊處界無常生滅所顯示出來的現象,怎麼可能反過來出生蘊處界呢?就好像花很美麗,美麗是從花體顯示出來的,美麗得要花存在的時候才有,不可能說美麗可以反過來出生花啊!這道理是說不通的。
而喇嘛教主張在雙身法中證得與身觸大樂在一起的意識細心,就是具有空性的不生不滅心,就是佛性;而雙身法具足了五蘊的內涵,因此就這麼認定五蘊是五方佛了,這就是阿底峽所想的東西;所以會講出那麼奇怪,完全違背佛法又邏輯不通自相矛盾的戲論。
阿底峽以這樣的水平攀緣 龍樹菩薩,以實證本來不生不滅如來藏為理體的中道論述,說起了「諸法不自生,亦非他及共,亦非無因生,故無體自性」,他這樣說就代表符合 龍樹菩薩的證量了嗎?龍樹菩薩說的是,蘊處界諸法不能夠自己出生自己,也不是由自在天、上帝或者冥性、虛空能量等他法就能夠出生,更不是僅由眾緣即能共同出生,也絕對不是無根本因,就能無因而生。因為蘊處界諸法得要有造作繫縛在三界中生死的業種,以及父母的緣、四大的緣,才能由含藏蘊處界法種、善惡業種與諸緣的種、本來無生的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藉眾緣出生蘊處界,在三界中現行。蘊處界諸法皆攝屬於如來藏本來具足的種子功能,並非哪一世才突然出生了這些功能,也不可能隨著五蘊的死滅,而毀壞了含藏在如來藏的蘊處界種子功能。因此徹底認知蘊處界諸法生起的道理以後,並且實證了第八識如來藏,驗證了這個心的真實性、如如性、不生不滅性,具備了空有不二的般若中道空性,這才叫作般若中道無生的智慧。
而從阿底峽的戲論來說,諸法不自生能成立嗎?他主張意識細心是不生不滅的真實心,這不就等於在主張意識細心能出生意識心自己嗎?認為意識心同時有一個細心的狀態是潛伏著,但指的都是同一個意識;這樣的論點,正是諸法不自生所破斥的邪見,距離 龍樹菩薩實證如來藏的證量,是天地懸隔之遠啊!
接下來阿底峽說的「亦非他及共」還能成立嗎?既然認取意識細心是不生不滅的心,那也就是主張意識細心可以出生五根。因為喇嘛教應成派中觀的理論,就是認為意識細心是入胎結生相續的心,認為意識細心擁有能生色法的最細明點能量;這樣的話,就成為由五根自種與意識心共同出生,這正是「亦非他及共」所破斥的邪見。阿底峽及宗喀巴等喇嘛教所尊崇的所謂上師、活佛、法王,都不能察覺自己的理論是被佛教的般若中道所破斥的呢!
最後一項,阿底峽說「亦非無因生」,那更經不起檢驗了。因為喇嘛教否定佛教所說的第八識如來藏,認為那僅是方便說。他們說第七識意根僅是第六意識細心的另一個名稱,而第八識也僅是第六識意識極細心的另一個名稱而已,沒有一個真實法叫作第八識如來藏;所以他們所主張的以意識心為主軸的理論,全部都是因緣所生法,所誤會曲解的意識細心不生不滅,在法界中根本不存在。因此以他們的理論來說,蘊處界諸法僅需要眾緣就能出生,完全不需要不生不滅的根本因持一切種,這正是無因論的惡見觀點,也正是這句「亦非無因生」所破斥的邪見。
綜上所說,阿底峽雖然抄錄了 龍樹菩薩《中道》論述,想藉此讓別人認為他說的是符合 龍樹菩薩的理論,但是從實際理地,就已經與 龍樹菩薩實證不生不滅第八識如來藏完全相背離了,因此再怎麼引用菩薩的言說詞句,終究不能遮掩自己本質上落入邪見的窘境。而且阿底峽說:「無生法是無自體、無自性。」沒有真實體、沒有真實自性的法,不就是虛幻空無的法嗎?虛幻空無可以成為無生的常住法嗎?虛幻空無可以持業種嗎?可以持因果律嗎?真的沒道理!但我們是可以戳破阿底峽所戴的假面具的。雖然這種隨著 龍樹菩薩論中字句說「無自體,無自性是無生」,他卻不知道這是將蘊處界攝屬於如來藏中的種子功能以後,才能夠這樣說無生。以阿底峽、宗喀巴所認知的蘊處界在現象界無自體、無自性而言,絕對不能說有無生的本質,因為蘊處界不斷地出生而死滅,這是現象界的事實,不能強行運用無生來給予表義,違背了世間真實的現量道理,那就不是佛法了。
阿底峽他們在另一方面又主張,意識細心具有能生色法的最細明點,所以又將意識細心稱為具有能量的最細心風。那麼阿底峽他們對於這個意識細心的期待,到底是有自性還是無自性呢?是有自體還是無自體呢?如果要貫徹他們的理論,意識細心不應該有任何自性,也不應該有任何自體可以到未來世去入胎結生相續。他們的理論為什麼叫作戲論,也就是因為經常前後矛盾,前理不能支撐後論,只是在文字上玩堆疊遊戲,無有絲毫的實質可以信賴與依止,不能夠讓理論經過實證,成就真實的解脫證量,這怎麼可以說是佛法呢?
因此宗喀巴《廣論》所說的內容,既然在開宗明義上就指出了金剛乘律儀受三昧耶戒,灌頂修雙身法成就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是他所尊崇的阿底峽傳授下來圓滿教法的最高境界;而阿底峽的理論,與佛法的實證完全無關,從戒行上來探討,徹底受持三昧耶戒的結果,必定會加重欲界的煩惱繫縛。例如佛教中的凡夫僧,雖然在佛法中沒有實證,但至少能守住聲聞戒的戒體,然而一旦被誤導,誤信喇嘛教的「即身成佛」淫欲道能超越顯教有大成就,修了密續灌頂就得受三昧耶戒,出家的僧人必須行淫乃至亂倫,喝酒、吃肉、妄語甚至殺人,無法守住聲聞戒的戒體,所造作都是下地獄的破戒惡業。這樣的戒,無法導引行者去惡修善,無法解開在三界中生死所熏染的貪欲結、瞋恚結與愚癡結;因為不能解開我見的愚癡無明,反而處處都是抓著我見不放啊!而加深我見相應的貪瞋癡而已。
我們再從定的領域來探討,三昧耶戒沒有功能降伏行者在五欲上的貪瞋癡,反而讓貪瞋癡更加嚴重;那麼處於貪瞋癡中的意識心就不可能離開色聲香味觸五塵的攀緣。意識心只要攀緣於五塵,就等同於散亂在五塵中,也就不能進入遠離五塵僅緣於定境法塵的修定次第中,也就是修定的心一境性次第。因為修定一定要進入心一境性,而心一境性的次第有很多,那麼這個定的內容,我們今天就不說。舉個例來說,例如不能將住於欲界五塵的散亂心遠離五塵攀緣,而收攝住於內心一處,那就不可能再加行而次第進入欲界定與初禪前的未到地定。那受持三昧耶戒得要生起貪欲心來修雙身法,在不能離欲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發起初禪;因為貪欲心它一定是跟五塵相應的,一定是把心散亂在五塵中的。所以說由於三昧耶戒的關係,喇嘛教的行者縱然專注的修本尊觀想,但是偏離了修定次第,走路走偏了根本到不了所謂的欲界定、未到地定,完全沒有成就止觀的因果關係可以論斷。
雖然宗喀巴在《廣論》中大談止觀,但是卻都是與修雙身法的有關的內容,本質上都屬於欲界散亂心專注在兩根交合中,怎麼樣讓自己的心去觀察說這個是到達什麼境界,然後這樣的受樂是屬於所謂的空有不二,這些都是屬於這個五蘊身、屬於生死法,那本質上都是屬於欲界散亂心,連欲界定都談不上,更別說有任何禪定的止觀證量了。
最後,從慧的領域來說,要能夠簡擇何者是生滅有為的生死法,何者是清淨無漏的真實解脫法,這才是佛法中所說的智慧。貫穿於喇嘛教密續灌頂的所有修學次第,不能離開男根女根的交合,而他們的分辨簡擇重點,都是如何尋找能讓他們引發大樂的異性;在實際修練中所分辨簡擇的全部,都是在如何引發大樂的技巧上,最後再將記憶裡上師傳授的樂空不二、無自性、無自體、緣起性空的思想,拿出來套一套,就是喇嘛法所謂的慧。這裡他們的所謂的慧,就是他們的所謂的觀;能夠觀察說性愛情況如何?那麼性愛是已經由本尊生起了。但是這些,說實在話,完全是屬於這個欲愛中的法,也是想像中的法。而對於五蘊是生滅有為的生死法這個本質,又特別以三昧耶戒規範,不能有這樣的認知,否則就犯戒;他們將能夠斷我見生起解脫、擇法覺分的關鍵點徹底推翻不打緊,又得進而將五蘊當作本來無生的五方佛那樣來寶愛,簡直是顛倒至極,不可能生起佛法中的任何智慧的。
我們這一段呢,就從戒定慧三個領域來檢討整部《菩提道次第廣論》,它一定是以密續與灌頂修雙身法的前提為根本,最後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細說實際操練的內容與過程,這是所有已經學《廣論》的,或者還不認識《廣論》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常識。因為我們所說的內容都是他們書中所寫的,而且是引用他們自己已經有成就的人所寫出來的書;他們成就什麼呢?他們成就了金剛乘律儀,而且他們是真實地修了雙身法、真實受了三昧耶戒所寫出來的書,所以這個內容絕對不是我們編造的,大家在這裡聽了以後,一定要如實地去思惟信受。
今天就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5/3110-a15_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