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今天要和大家談談:勝鬘菩薩說「非壞法故名為苦滅」(三)。前兩集之中所說的,聽起來好像是很囉嗦的一大堆,其實是為相信有三界法的人而說,因為相信有三界的法,乃至是有可以出離三界之法,這樣子才能夠去思考,為什麼是「壞法故,假施設名為苦滅」?
而不相信有三界法的人,終究是只看到眼前的人間之法、旁生道之法,然而人間之法不能夠長久,人間一期的生死之後會繼續到何處去受生呢?這一些人恐怕是在想:「今世為人,下一世當然還是在人之中啊!」但這卻不是法界中的常態,對一般人而言,恰恰反而是六道輪迴。而且也不是說:「我只要不相信有餓鬼、地獄、畜生的法,就不會往生到餓鬼、地獄去啊。」不相信有餓鬼、地獄的人,只恐怕更容易在人間造作惡業;那正是造成往生到餓鬼、地獄去的主要原因。然而這樣子說下去,又把話題扯遠了,現在回到勝鬘菩薩所說的「非壞法故名為苦滅」。
上一集之中所說的,當行者把蘊處界等等的諸法毀壞之後,也就離開了因「有」而生起的生老病死等苦而入了無餘依涅槃,可以說是諸苦已經滅除了。為什麼勝鬘菩薩要說「非壞法故名為苦滅」?原來入了無餘依涅槃以後,只留下如來藏自身而存在,已經沒有蘊處界的有情,而如來藏是無我性的,那麼已經沒有了有情,到底是誰的苦滅?再者因為入了無餘依涅槃的緣故,已經沒有了所謂的自利利他之事,這並不是
世尊以其尊貴之身來娑婆世界示現的真正的目的。然而如來藏從本以來無苦、無苦滅,所以勝鬘菩薩才說:「所言苦滅者名無始、無作、無起。」是那一個無始、無作、無起,本來就沒有一切諸苦,轉依了以後就可以成辦「非壞法故名為苦滅」。
已經瞭解這個道理之後,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看,如何不壞法而一樣也可以滅苦。舉例而言,真正的學佛者一定都聽過五陰的法(也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個法),每一個有情都有這五個法,由於這五個法的運作,顯現出色、聲、香、味、觸等法;佛法之中就說這個是有情的蘊處界諸法。有了一般人所知道的領受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之法,然而受用五欲的自己與自己受用的五欲,從來都是一直會有生住異滅的狀態;既然是不離生住異滅,所以是無法永遠保有,無法永遠保有的就離不開種種的苦。因此把蘊處界等等的諸法滅除以後,沒有了有情的自己,就可以說是諸苦已經滅除了。
然而實際上是「非壞法故名為苦滅」,那麼這色、受、想、行、識五陰的法,就以其中的色法的部分略為說明其義理,在《央掘魔羅經》卷2之中有這麼一段開示:【爾時,央掘魔羅復說偈言:「……虛空色是佛,非色是二乘;解脫色是佛,非色是二乘。」】央掘魔羅菩薩說,佛在人間示現的色法猶如虛空一樣,而二乘聖者則是要把色法完全滅除,所以諸佛能為有情示現受用種種色法的同時,其實仍然不被這一些色法所束縛而自在解脫;然而二乘聖者所謂的解脫,則是要把色法完全滅除。
色法在百法明門之中說有十一種色法;簡而言之,就是每一個人「五根」所組成的色身、我們所領受外境的色聲香味觸——也就是山河大地上的種種塵境,再加上領受這一些塵境而在心中顯示出來的「法塵」。然而這一些的色法是現象界有的法,為什麼說它猶如虛空一般?其實二乘聖者把色法等完全滅除,離開了種種的束縛而得到了解脫,對一般人而言,就已經很難理解與接受了;而相對於諸佛的解脫色而言,只恐怕是更不容易被理解與接受的。
前兩集之中說過,一般人是一直貪著著有生住異滅的有,既然「有」是不離開生住異滅的,雖然想要永遠保有之,卻是無法永遠保有,所以就會有種種的苦。接下來從另外一個角度再來說明這個內涵。首先問大家說,為什麼我們每一個人被生下來之後會喜歡、討厭自身周遭的種種,因而就會有男歡女愛的事情,接著就會有男婚女嫁之事,乃至現在會有男婚男嫁、女婚女嫁之事?「我不知道啊。當我們被生下來之後,所認知的世界就是這樣啊,不是都說那叫作本能嗎?」這一個不知道的一部分,在佛法之中就稱為一念無明;也就是說,過去世一直貪愛著五欲的境界,造作了之後,其種子落謝於第八識,今世遇到相類似的境界,種子生現行以後就會對那一個境界產生了愛樂之念,而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當然有產生愛樂之念,一定相對會有產生憎恨之念的。假如一定要去推究其原因的話,其實就是眾生一直以來,都不知道這一些五欲的境界根本不是真的,不但是五欲的境界不是真的,連領納、受用五欲境界的我們自身亦復不是真的。
此處五欲的境界相,受用五欲境界的自身,於其中就施設了能取、所取,而能取、所取兩者都是念念生滅的,所以就都不是真實的。請問我們要追求到什麼地步才會有結果呢?答案應該是不必說而自己可以明瞭的。假如第一次聽到這樣子的說法,會不會有晴天霹靂的感覺,或者是根本無法相信。但日後反覆熏習、加上福德資糧的修集,才能夠接受這樣子的說法,甚至是自己努力去修學這樣子的觀行;然而這裡所說的「後時」可不一定是今世,後後未來世才發芽成熟的情形那都是正常的。然而一般人也許會有另外一種說法:「五欲的境界那麼可愛,不喜歡的人才是傻瓜。」真的是這樣子嗎?只恐怕是這個人還沒有受夠因為五欲而有的愛恨聚散之苦吧。
定性的聲聞知道這個道理,也分證其義理,最後入了無餘依涅槃;入了無餘依涅槃之後,自己的五蘊滅盡了,當然就是「非色」。而菩薩入於初地也要如同聲聞之所證,而降伏性障如阿羅漢,其實也可以滅盡五蘊而入無餘依涅槃的,卻發願盡未來際不滅五蘊,繼續生生世世取得五蘊,自利利他的過程中,而除去煩惱障的習氣、以及無量無數的上煩惱,最後成就佛道;依於因地的十無盡願,仍然繼續在人天之中示現有五蘊身,但那個時候已經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究竟解脫之身。
定性的聲聞滅了五蘊身入了無餘依涅槃,因為無餘依涅槃之中其實已經沒有有情了,又是誰證了無餘依涅槃呢?故而方便說是證涅槃、得解脫。可是菩薩入於初地之前也可以入於無餘依涅槃,卻不取證而繼續於人天之中示現有五蘊身,而上求下化的中間修證的內涵與定性的聲聞有何差別呢?簡略地說明一下。先再來看看一段在《雜阿含經》卷44之中的記載,有一位善臂別梵天往詣佛所,向 世尊稟白他與另外一位婆句梵天的對答:
【婆句梵天即說偈言:「有四種鵠鳥,三種金色宮,五百七十二,於中而禪思,觀我身金色,普照梵天宮;汝且觀我身,何用至彼為?」我即說偈而答彼言:「雖有金色身,普照梵天宮,當知真金色,是則煩惱事。智者解脫色,於色不復樂。」】這一段經文之中第二首偈頌中「我即說偈而答彼言」的「我」-也就是善臂別梵天-善臂別梵天說完他的偈頌之後,佛於是就應可善臂別梵天之所說。
那麼在《雜阿含經》卷第44之中這一段記載,善臂別梵天要前往
世尊示現的地方去供養聽法,可是婆句梵天卻告訴他說:「我們都因為證得禪定而生到梵天,身上有金色光而且普照梵天宮,你為什麼還要捨近求遠,還要去拜見世尊呢?」證得初禪是降伏了對欲界的五欲貪愛,而生到了梵天之後,其色身果報具有金色光,然而由於婆句梵天之所說,正說明了,他雖然已經遠離對欲界身的貪愛,對於初禪的天身是仍舊有所貪愛的;所以善臂別梵天才對他說:「我們雖然都有金色身,但貪著於金色身的本質,卻仍然還是為煩惱所束縛。而世尊則是在成佛之前兩大阿僧祇劫的因地,就已經除去這些煩惱,所以我們更應該一同去拜見世尊。」善臂別梵天之智慧顯然是比婆句梵天還要殊勝。二乘的聖者,也證得了「能取、所取空」的義理,所以當然可以把對三界愛的現行煩惱除去之後,但卻執取了「空」而要把自己的五蘊身滅卻取證了無餘依涅槃。這是因為沒有像七住位以上的菩薩證得了另外一個層次的「能取、所取空」;那就是「能取、所取都是空性如來藏之所出生、變現」,既然是空性如來藏之所出生、變現,那麼也就是如來藏的一部分法啊。因此為什麼同樣是色、受、想、行、識,對於一般眾生則說是「五陰」,阿羅漢、辟支佛及入地以後的菩薩就都改稱為「五蘊」?因為其所修證都可以不被這五法所陰蓋,而能夠出離三界生死,但是二乘人取證涅槃,而菩薩盡未來際在人天之中利樂有情。二乘人與菩薩所依止的智慧正是有天壤之別。
這樣子說明之後就可以明白,色法等是由每一個有情的如來藏直接、間接、輾轉而出生;因為對一般人而言,每一個人的七、八兩個識都一直存在,但阿羅漢入了無餘依涅槃則是可以把第七識末那滅除的,所以第八識才是本際,第八識就是如來藏。而如來藏是本然自性清淨,為什麼出生了我們的五陰之後,反而說五陰是有雜染的、不清淨的呢?那正是剛才之所說:無始以來,我們的前身、前前身等一直把煩惱障的種子種入第八識之中,所以後世、後後世的我們才得要去受用那個成果。而如來藏能夠出生色法等,這就表示說,色法等其實就是如來藏一部分的法,而如來藏又是本然自性清淨,那麼是不是就可以慢慢地接受色法等本然清淨的道理呢?既然色法等本來就是清淨,那為什麼要滅卻色法等,如同二乘人而入無餘依涅槃呢?更何況說,入了無餘依涅槃,其實就沒有了有情;這樣子到底有沒有「滅苦」可說?所以只要在五陰身現起的生生世世,歷緣對境去滅除其中的無明,而將遍計所執性除去,慢慢地就可以轉變而清淨。
然而這其實是佛菩提道中修證的大事,是需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夠究竟地成辦。所以,【非壞法故名為苦滅,所言苦滅者名無始、無作、無起、無盡、離盡、常住、自性、清淨,離一切煩惱藏。】(《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並不是毀壞蘊處界等諸法的緣故,而可以說是苦已經滅除。無始以來就已存在的祂,從來不曾有所造作,心一向是不曾起心動念;我們轉依這樣的體性,無妨生生世世繼續還有五蘊現起,但仍然是清淨的法,而且也能夠當體即得解脫,這樣子才是真正的苦滅。今天就說到這裡。
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253-a22_0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