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2日 星期一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77集 上煩惱才是無漏業因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本節目是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勝鬘經講記》一書的導讀。

《勝鬘經》是《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的簡稱,由經名中有提到「一乘」、「方廣」就可以清楚知道,這是屬於第三轉法輪的經典。這是在西元5世紀的魏晉南北朝剛開始的劉宋時期,由中印度三藏法師求那跋陀羅譯成中文,本經只有一卷,分為十五章,包括〈一乘〉、〈如來藏〉、〈法身〉、〈自性清淨〉章等,主要是探討究竟成佛之道唯一佛乘的內涵。

本經的緣起是信佛未久的波斯匿王以及末利夫人,想要攝受他們的女兒勝鬘夫人來修學佛法,而寫了讚歎 如來無量功德的信給勝鬘夫人;勝鬘夫人閱讀之後,立即歡喜頂受而祈求 佛陀示現及攝受。佛陀也立即感應現前並為她作了授記,原來勝鬘夫人在過去久遠以前,就是已經開覺的地上菩薩了。因此勝鬘夫人立即發起了欲成就佛道的十大受和三大願,並且承佛威神之力,演說攝受正法、唯一佛乘的廣大之義;包括大乘道與二乘道的異同以及關聯,然後對於自己應該如何求得真正的大乘般若開悟,以及悟後應如何含攝二乘道,進而快速進修般若別相正義而具備入地的資糧,乃至包括如來與妙覺菩薩的差異等佛菩提道的殊勝法義。

我們在上一次的節目中,談到了第五章〈一乘章〉,勝鬘夫人依 世尊指示,說明「一切諸佛所說攝受正法」;所謂正法就是摩訶衍,也就是大乘法,祂能出生一切聲聞、緣覺,及世間、出世間善法,是一切萬法出生的本源。然後,又談到分段生死以及變易生死,說阿羅漢、辟支佛的二乘智慧,只能斷除四種住地煩惱的分段生死,但是無法斷除無始無明住地、恆河沙數上煩惱的變易生死,唯有如來的菩提智才能完全斷除這個變易生死,而究竟成就佛道。最後又談到:凡夫眾生是緣於有漏業因而出生三有,但是阿羅漢、辟支佛以及大力菩薩卻不是如此,而是依無始無明住地上煩惱,緣於這個無漏業因而出生三種意生身。

上回最後還談到經文說:【此三地,彼三種意生身生,及無漏業生;依無明住地,有緣,非無緣;是故,三種意生及無漏業,緣無明住地。世尊!如是有愛住地數四住地,不與無明住地業同;無明住地異,離四住地,……。】(《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而有一位導師級的法師,因為他不懂得大乘法的真義,因此在他所著的《勝鬘經講記》中,對本段經文的斷句有許多的錯誤,他也因此必然會誤解經文的含義。所以,接下來我們就繼續針對這位法師所作的諸多錯誤解說,分段來作辨正。

這位法師說:【分段生死,有此煩惱、業、果三者,現在舉以為例說:「如是無明住地」為助「緣」,「無漏業」為親「因」,能感「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三種意生身」的變易生死。甚麼是無漏業因?唯識家說:是慈悲願力等。然無漏業因並不能正感生死,所以聲聞初二三果,有愛住地煩惱未盡斷,如回小向大,仍由煩惱潤業。但因悲願等無漏業,熏發有漏業,能轉分段身為變異意成身,如神通延壽。如二乘證羅漢果,入無餘涅槃,四住煩惱已盡,即不能回小向大了。然本經不應這樣說,……。】(《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64~165)這位法師在這裡指責本經《勝鬘經》說:「然本經不應這樣說。」這是在文字表面就可看得出來:在這位法師的心中,地上菩薩勝鬘夫人比他還不懂佛法;從這位法師這句話看來,他心中認為勝鬘夫人的修證遠不如他這位法師,這是凡夫卻自認為勝過地上菩薩的增上慢。

這位法師在上面的文字中說:「然無漏業因並不能正感生死,所以聲聞初二三果,有愛住地煩惱未盡斷,如回小向大,仍由煩惱潤業。但因悲願等無漏業,熏發有漏業,能轉分段身為變異意成身,如神通延壽。」我們對此先提出第一點正理來作辨正:【聲聞三果以下,雖有神通亦不能延壽,未知分段生死原因之全部內容故。聲聞四果亦無悲願,亦不能熏發有漏業,亦不能轉分段身變易為來世之意成身而盡未來際修無漏業,必取無餘涅槃故。此唯有大乘通教三明六通之四果菩薩方能之。】(《勝鬘經講記》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243)這意思是說,在聲聞解脫道中的事實是:必須要對導致分段生死的所有原因內容都已經了知後,才有可能藉由他的大神通來延壽。換句話說,一定是要具足三明與六通,並且已經到了阿羅漢位,才有延壽的能力;如果還沒有到達阿羅漢位,即使有了大神通也仍然是無法延壽的;當壽算到終了時,就必定得要捨壽;這主要是因為有神通的三果人,他的五上分結中,最重要的一個法還沒有斷——那就是「我慢」。這是因為延壽與促壽而提前捨壽的本質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促壽而轉生去下一世,只要有四禪的功夫就夠了,就能夠坐脫立亡,不必具有神通,更不必斷煩惱結,所以即使是外道,只要他有四禪的功夫,一樣能夠提前捨壽。可是如果想要藉禪定及神通來延壽,而超越今生原本的壽算,那就必須再配合五上分結的斷盡;而三果人對解脫果是還沒有完全盡證的,因此縱使他有神通也還是無法作到延壽這件事。

至於五上分結中最難斷的我慢,是說:他對自我的執著還有很微細的部分沒有斷盡,是因為對自我存在仍有極微細的歡喜,這就是我慢。我慢並不是由於與他人相較而生起的慢、過慢、慢過慢等等。一般學佛人乃至大法師們,常常會把慢、過慢、慢過慢這三種慢當作是我慢,因此他們對我慢的理解是完全不正確的,都是錯把相對於別人來比高下而說是我慢。而五上分結中的我慢,講的卻是對於自己的存在仍然有歡喜之心,雖然我見斷了,欲愛也斷除了,也已經證得第四禪而轉入四空定,乃至證得非想非非想定了,可是對於極微細自我的存在還有一分喜樂,不願意把非非想定中的極微細意識我滅除,這就是我慢。

凡夫眾生沒有盡智、無生智,終究是難以把這最後一分的我慢極微細煩惱完全捨盡。譬如說,為人說法說完了以後,心裡起個念頭:「我今天說法還真說得不錯!」這就是粗糙的我慢,這個不是相對於別人而起慢。又譬如說,覺得自己現在已經證得三果解脫而感到很歡喜,誤以為自己已經證得四果了,這也是稍微細一點的我慢。這些都是對自我存在而有喜樂,這就是我慢;仍然是因自我而起慢,不是相對於別人而起慢。甚至於當住於非想非非想定中,覺知心已不再有自己是否繼續存在的認知了,但不願將定中的這個最細意識覺知心滅除,這正是三界中最微細的我慢,因此他就無法實證滅盡定。

這種我慢,如果把它往這一世生命的起頭去推,推到嬰兒時期,可以觀察到:所有的嬰兒與父母相處時都是有我慢的,出生一歲以內的嬰兒,絕對不會拿自己和父母來作比較而生慢;都只有對自己能繼續存在而感覺安隱,對自我的存在有極深沉的喜樂;雖然說嬰兒自己無法觀察到這個喜樂,但是當我們親證解脫道以後,卻可以現前觀察出來嬰兒的我慢。所以像《天地一沙鷗》那本名著所描述的存在主義,其實就是我慢的具體表現,只是那個我慢算是很粗糙的。譬如他們講的「我思故我在」,那就是具體的我慢,可是他們並不知道那是一種慢。一個三果人若不能除去我慢,縱使他有神通也是不可能作到延壽的,所以這位法師的說法是錯誤的。

修學解脫道的聲聞四果人,大多急於入無餘涅槃,而沒有長久住世、攝受眾生的悲願;而在迴小向大以後,如果還沒有實證有情眾生普皆平等具有的如來藏,悲願也是生不起來的。只有證悟的菩薩久修不退而增益般若智慧了,才有可能發起悲願的。這位法師把四果人迴小向大的悲願,當作是無漏業因,那是誤會到很嚴重的狀況。勝鬘夫人說的「無明住地緣無漏業因,生阿羅漢意生身」的意思,只是說阿羅漢在捨壽前繼續留住人身,譬如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暫不捨壽而繼續住在人間、隨緣弘法度眾,而說大阿羅漢仍然住在人間的五蘊身是意成身,不曾說過三果人能以悲願或神通來獲得意成身而延壽。這位法師這樣說的目的,只是刻意要高抬聲聞果的證德罷了,並不是真實理。

追根究柢,問題都出在他把解脫道當作是佛菩提道,因此凡是佛菩提中的一切法,他都必須要加以扭曲,用自己的偏邪主觀去解釋說:聲聞解脫道就是佛菩提道,就是成佛之道。除了這樣以外,他沒有任何別的辦法可以證成自己的佛法架構是正確的。因此這位法師說:「甚麼是無漏業因?唯識家說:是慈悲願力等。」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無漏業因是因為迴小向大而實證如來藏以後,想要進修成佛之道而生起的上煩惱,上煩惱跟覺知心相應以後,變成佛菩提道中修道所應斷的煩惱,這才是無明住地所引生的大乘修道所應斷的無漏業之因,所以無漏業因指的是無始無明、過恆河沙數上煩惱,而不是在說悲願之力。

所謂的上煩惱,是在菩薩七住位真見道後,開始轉進到相見道位中才會相應的煩惱,在三賢位的六住位之前則完全都還談不上。佛菩提道中的修道上煩惱,大部分是入地後的事,只有少部分是入地前的事;因為悟後住在三賢位時還是處在見道位中,必須以真見道位的根本無分別智為基礎,進入相見道位中,想要實修第八住到第十迴向位應修習的後得無分別智,還談不到入地後修道位中大部分的上煩惱,只是有時會與極少數的上煩惱相應。所有大乘法中入地以後與佛菩提相應的煩惱,才屬於佛菩提中的無始無明修道上煩惱,因為要到初地入地心才算通達見道,才會與地上菩薩的十波羅蜜相應,才會與大部分的上煩惱相應。

如果你已經與無始無明、佛菩提的修道位上煩惱相應了,那麼大部分的法義都可以根據經文而自己深入修學了,而且往往是入地之後就會被 佛安排到其他的星球當法主去了;同一個星球世界中並不需要兩位、三位地上菩薩同在一起,除非 佛陀降生弘法時,以及正法、像法仍在弘傳的時期;或是末法極艱困的時候,一位地上菩薩仍不足以完全應付邪魔外道,才需要有多位地上菩薩同在一起。因為一個初地入地心的菩薩,就可以擔當一個星球的佛法法主職務了,世間眾生沒有人能夠對他的佛法智慧加以挑戰。這就是說:無始無明的修道上煩惱,是諸地菩薩所修斷的;悟後還未到初地以前的上煩惱,就不屬於修道位所攝的上煩惱,而只是三賢位中悟後起修時,見道位中引生的上煩惱了。

而諸地菩薩為了想要成就佛道,而引生了大乘法中修道位的上煩惱;因此而造作的種種身口意業,這些才是無漏業。而這些上煩惱,都來自無始無明的無明住地,所以無明住地中的上煩惱才是無漏業的因,菩薩因此而世世常在人間受生,不畏胎昧以及生死的辛苦;所以勝鬘夫人說:【無明住地緣無漏業因,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三種意生身;】(《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因此無漏業因講的不是這位法師所說的慈悲願力,而是大乘修道位中所生的無量無數的上煩惱。所以這位法師完全都誤會佛法了。

因此,我們對此辨正說:【聲聞四果亦無悲願,亦不能熏發有漏業,亦不能轉分段身變易為來世之意成身而盡未來際修無漏業,必取無餘涅槃故。此唯有大乘通教三明六通之四果菩薩方能之。】(《勝鬘經講記》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248)當取無餘涅槃後,就無法再有意成身存在了,甚至有的阿羅漢、辟支佛,連此世剩下的壽命,都可能因為沒有悲願而提前就捨棄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節目就說明到這裡為止。感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950-a20_07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