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單元。
我們都知道 玄奘菩薩所著作的《成唯識論》,初始是以收集護法菩薩的論著為主,其次揉合了十大論師的論述,之後再加以作辨正,綜總成為十卷的《成唯識論》。那麼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論文中,不單單是將佛法的這個法要作了釐清,並且楷定了正說,更且確定能夠實證真如,不但是大大地利益了學習佛法的修行人,同時也指引出悟後起修,乃至於成就佛道的整體修行的方向。
這一部《成唯識論》是大乘學人在修學唯識學上非常重要的論著依據,因為在論文中提出論義標明【由轉煩惱得大涅槃,轉所知障證無上覺。成立唯識,意為有情證得如斯二轉依果。】(《成唯識論》卷9)這就是在講佛菩提道修行的目的是要斷除「煩惱障」和「所知障」,進而能夠證得「大涅槃」和「究竟佛果」。不僅是如此,論文中也進一步地指出:【前真見道,證唯識性;後相見道,證唯識相;二中初勝,故頌偏說。前真見道。根本智攝;後相見道。後得智攝。】(《成唯識論》卷9)那麼在這裡更是明確地闡明了在前面的真見道是證解「萬法是阿賴耶識所生的唯識性」,而之後的相見道則是證解「萬法是阿賴耶識所生的種種法相的唯識相」。既然「證解阿賴耶識」是「真見道」,那麼就能夠得根本智;而真見道之後的「相見道」就屬於悟後起修,漸漸增長般若所得的後得智。
雖然「相見道」所得的後得智,是更深廣於真見道所得的根本智,但是相見道卻必須是要以證解阿賴耶識的真見道作為核心基礎;也就是說,假使沒有前面的真見道,那麼也不可能會有後來的相見道。所以證解阿賴耶識得真見道,那是非常非常的難得、非常殊勝的。在《成唯識論》當中也這麼說:【菩薩得此二見道時,生如來家,住極喜地。】(《成唯識論》卷9)這是說,修學佛法的學人,當他具足了「真見道」和「相見道」的般若功德的時候,那麼他就進入了菩薩五十二個位階當中的初地階段。也就是說,修學佛法的學人,應當以悟入唯識五位而作次第的修行,其中包括了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以及修道位,最終以究竟位作為總結。
菩薩在修道的過程之中,必定會發心盡未來際都要度化有情眾生,使得因緣成熟的眾生也都能夠悟入成就般若功德。簡要地來講,《成唯識論》的內容既函蓋了大乘修學者資糧位的完成、證悟後的般若總相智的修學,同時也函蓋了別相智的修學以及地上菩薩種智的修學。
總此之外,在《成唯識論》中還把菩薩從初學到證悟,甚至於入地以後,一直到究竟佛果的修道次第,也都一一地依序完整如實地羅列出來。所以能夠寫出這樣子完整精深、整體圓滿佛法的論著者,那一定是對於成佛之道具足了全盤理解的菩薩所著作的,當然
玄奘菩薩肯定是一位具有佛法證量的實證者。我們衷心地讚歎 玄奘菩薩的大慈悲心!玄奘菩薩是以唯識正理來彰顯佛法宗旨的第八識,並且以第八識來統攝佛菩提道和解脫道的整體佛法;如果修學佛法的學人不能從第八識的實證來體驗真心和妄心和合運作,那是沒有辦法觀察到「真實唯識」的圓成實性與「虛妄唯識」的遍計執性。因此對於佛法的修學,是應該要將實證的義學作為核心目標,並且是要依循著「現量」、「比量」,以及「至教量」這三量的原則來真修實證。那麼先說「現量」,現量就是對於法界所有的事實真相,要一一地親自驗證確認它的正確性;那麼其次「比量」,就是以法界實相的義理作為前提,然後經過縝密的邏輯推理而得到的正確的結論,就稱之為比量;至於「至教量」的正理,那是依據
釋迦牟尼佛以祂所親證「自心現量」的整體內涵所作的宣說,這就是至教量。
假使學佛的人能夠依循著這樣的內容以及次第來努力學習、努力修行,也都能夠比對得出來所證的內涵確實無誤,那麼這樣的學人,就是「真修實證」的修行人。就像在《雜阿含經》37經當中,釋迦牟尼佛開示說,眾生在生滅變化的五蘊之中,是有「常、恆、不變易、正住者」的存在,而這個「正住者」,祂具有「不生不滅的永恆性」,祂是「非蘊非離蘊」,並且是「可知覺的真實體」,而這種實證性是
釋迦牟尼佛「自知、自覺、自證的」,釋迦牟尼佛也能夠為眾生分別闡明演述,而且任何依據 釋迦牟尼佛教導修行的人,同樣的也都可以成為實證者。
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所開示的一切佛法是含括了三乘菩提。而其中二乘菩提,包括了聲聞以及緣覺的所證,這是屬於「斷我見、我執的解脫道」,雖然說解脫道能夠出離三界生死苦,但是沒有辦法成佛;如果想要成就「大乘佛菩提」,那就必須要實證法界萬法的根源——如來藏,也就是阿賴耶識的真實性和如如性。只有實證真如才能夠發起般若智慧,才能夠如實勤修般若總相智、別相智以及一切種智。
當然想要修學大乘的般若,首先必須要能夠確認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法的內涵。除此之外,還必須要確認蘊處界的一切法,統統都是由這個「常、恆、不變易、正住者」的阿賴耶識所直接出生、間接出生,或者是輾轉所出生的法,而這也是眾法蘊積而有的虛妄法。至於說蘊處界的內涵,就是在說「五蘊我」,因為「蘊」的本義就是「積聚」的意思,因此由眾法積聚而成的才可以稱之為「蘊」。不僅是大乘一切真悟菩薩都是這麼講,即便是否定了大乘法的安慧論師他自己也這麼說。而且當我們反觀來看,一切的證悟者現前就可以現見阿賴耶識絕對不是由他法積聚而成的,現前就可以現見阿賴耶識祂能夠出生一切法,也是一切法的所依者,是無始劫來本然就存在的法。並不是說只有在「聖教中」才有作這樣的明文記載,事實上在「理證」上面,也是可以現觀而得的,從來就沒有人能夠證實祂是「所生法」,反而是一切證悟者在現量上,都可以如實觀察到祂確實能夠出生萬法,因此祂絕對不會是由任何一法所生的。既然祂是出生萬法的心體,既不是由他法為因,也不是由眾法為緣而積聚成就出生的,那麼就不可以說祂為「蘊」,因此安慧論師在他所著作的《大乘廣五蘊論》當中說「阿賴耶識是識蘊所攝」,那真的是錯說了!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可信之處!更何況「識蘊」本來就是從阿賴耶識中所出生的法。實際上,我們由「能生」和「所生」的相對關係,就已經非常明顯地顯示出一個事實,也就是「所生之法應該含攝在能生之法當中」,而「能生之法絕對沒有可能含攝在所生法當中」。這是法界的事實,也是沒有辦法被推翻的法界真相。
所以我們合理的懷疑:安慧論師和他的徒弟般若趜多對於四阿含諸經的法義不曾讀過,或者是讀而不解,那麼他們都是沒有智慧的凡夫,完全不知道
佛世尊曾經說過「根、塵、觸這三法和合而生的識,是識蘊所含攝的」。所以像他們這樣子,錯誤地把阿賴耶識歸類在阿賴耶識祂自己所生的這個識蘊之中,那真的是本末倒置、不學之無啊!所以安慧論師在《大乘廣五蘊論》當中所說的法,當然是絕對的不可信。
除此之外安慧的徒弟般若趜多,他更造了《破大乘論》來破壞大乘法義。從這裡來看,很顯然的,他們師徒兩個人都不是大乘法師,都是謗佛、謗法的邪見論者。既然兩個人都不是大乘法師,可是他們卻是身披著大乘法衣,而又以錯會了之後的二乘菩提法義來寫《廣五蘊論》,並且堂而皇之地冠上了「大乘」的名義,更再來否定大乘法的根本——第八識阿賴耶識,同時也否定了二乘菩提所依止的第八識——阿賴耶識。雖然他們是以魚目混珠的方式假名「大乘」,但是很顯然地,他們一切的所說絕對不是大乘法中所講的廣五蘊論。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安慧所造的《大乘廣五蘊論》的內容,那是絕對的不可信!我們還要知道,一切實證真如的實證者,不僅能夠實證阿賴耶識不曾、也不可能被攝歸在識蘊之中,而且也能夠證明「識蘊乃至於五蘊的全部,都是從阿賴耶識心體所生的」,阿賴耶識心體正是萬法的根源,那是真實的實相法。
從上面的這些諸多的證明,我們就可以知道安慧師徒和他們的從眾,是誹謗阿賴耶識為生滅法的人,故意貶抑阿賴耶識,而妄自把阿賴耶識攝入識蘊之中,而這一些都是成就了嚴重破壞大乘妙法的大惡業,真的是令人不寒而慄!
在二乘菩提當中,是以滅盡十八界、滅盡五蘊作為實證無餘涅槃。如果將阿賴耶識視為是生滅法、視為是識蘊所攝的法、視為是十八界所攝,那麼阿羅漢在滅盡五蘊、十八界法而入無餘涅槃的時候,這個阿賴耶識——涅槃的本際,不就是成為了斷滅而不存在了嗎?那麼最後二乘菩提所證的無餘涅槃不就是成為了斷滅空嗎?而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樣子!佛在《楞伽經》當中曾經開示說:「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心體。」這個道理
佛也在阿含部的諸經當中說過:「無餘涅槃中,蘊處界悉皆滅盡,而有涅槃本際常住不滅。」這也就是大乘法中所說「真如唯是第八識所顯示的真實與如如的體性」,所以真如非心亦非識,而是第八識心體在蘊處界當中運作的時候,所顯示出的真實性和如如性。
這兩種法相,因為是以第八識心體所顯示真如法相的這個特性,來表示第八識心體的清淨性以及自性性,因此將這個「真如」攝歸在第八識的相分之中;既然是以阿賴耶識心為體,因此真如並不是實有法;真如不是真實法,那就不能夠獨自存在,就只能成為「所顯法」,而不能夠具有出生他法的性用,當然也就不可以把第八識所顯示的「真如相狀」,當作是無餘涅槃中的實際。也就是因為第八識具有真實性與如如性的緣故,所以在經中有的時候就會以「真如」這個名稱,而代稱為「第八識心體」;如果說無餘涅槃之中並沒有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心體獨存,而「真如唯是第八識相分」的情況之下,卻誤認為「識性真如法相」是常住法,而否定了阿賴耶識心體,那麼二乘阿羅漢所入的無餘涅槃境界,不就會變成了斷滅的境界嗎?因為那個時候,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如法性已經不能夠藉十八界而顯示出來,既然真如法性已經滅失不存在了,也就不會有阿賴耶識心體的獨存,那不就會成為了斷滅空嗎?而事實上
釋迦世尊在四阿含諸經當中,曾經說過「無餘涅槃中有實際、如、我、真如、本際不滅」,所以在無餘涅槃中絕對不是斷滅法,而是真實有一個心獨存。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知道「阿賴耶識」經過斷盡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的過程,可以改名稱為「異熟識」,乃至於成佛而改名為「無垢識」,但是絕對沒有被滅除掉的道理;也唯有在成為無垢識之後,更能夠利樂眾生永無窮盡,並且常住「無住處涅槃」之中,那就是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境界,像這樣子的親證者才能夠稱為究竟佛,像這樣子的了知者才能夠稱為菩薩。
雖然說無餘涅槃仍然是不究竟,但卻也不是斷滅的境界。那麼至於斷見外道所講的斷滅境界,其實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那是因為他們的「我見」還沒有斷除的緣故,所以他們是不會離開「常見」境界的執著,而且他們所主張的「斷見」的理論,其實也是依於「常見」衍生出來的,並不是說他已經離開了「常見」而有「斷見」。
因為今天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5167-a21_1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