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89集 念佛法門不是後來大乘經才發明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所錄製的三乘菩提系列節目,我們講述的主標題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其中的副標題是「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我們今天要講解的內容是〈念佛法門不是後來大乘經才發明〉。在開始說明之前,我們建議各位觀眾菩薩們:當你們在觀看我們「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這個節目的時候,我們建議您可以同時參考由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正智出版社所印行的一套書籍,這套書籍的名稱就是《阿含正義》,這套書籍總共是有七輯;這樣您如果可以在觀看節目的同時,又能夠配合《阿含正義》書籍的閱讀參考,來思惟當中的法義要點的話,我們認為這樣的搭配來學習,就能夠讓您對於法理的內涵,以及佛道內涵的道次第的內容,將會有更為詳細的瞭解,以及更為詳細的認識。我們相信這樣的配合閱讀以及觀看,就能夠讓各位觀眾菩薩們,吸收消化其中重要的法義內容,我們認為這樣可以對您在佛法的修行上面,是會有很大的幫助以及受用的。

好,我們回到今天所要說的主題來說明。我們今天這一堂課程,將要說明的標題是〈念佛法門不是後來大乘經才發明〉,念佛法門不是後來大乘經才發明,也就是現在有許多人,他們是誤會了念佛法門,因此一直有的人,他堅持某些主張說:念佛法門乃是後來大乘經中才發明出來的。他們有這樣的錯誤的認知,尤其是現代的佛教界,是有很多人有這樣的誤會,而有這樣的認知。其實真正的事實並不是這樣子,其實念佛法門並不是後世人新創的修行法門,念佛法門它是在說明解脫道為主的四阿含經典當中,早就已經存在的一個法門;在阿含部裡面,就有記載很多的念佛法門的教證依據,只是很多的人,他錯解了念佛法門的意涵以及內容,因此就誤會而有錯誤的認知——他們以為念佛法門是後來才發明出來的。

接下來的課程,我們就要舉一些四阿含經典當中的聖教開示,來證明《阿含經》裡面就已經有記載念佛法門的依據。例如在長阿含部的卷8有一部經叫作《眾集經》,這部經當中就有說明,我們看看聖教是怎麼說的。《眾集經》當中說:【復有六法,謂六思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是為如來所說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這部經是 佛陀住世的時候,而且是 佛陀已經說法很久以後所開示的經典,在這部經當中,佛陀是略說法義的重點,然後請舍利弗尊者代替祂來細說諸法;因此,舍利弗尊者就從一法開始講,然後說到十法,這樣來分類說明諸法的差別,好讓在座的人以及後來的我們這些學佛人,可以瞭解當中的法義內容。

所以這一段經文當中,說到六法中的其中一種的分類,也就是六思念,這六思念就是: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念。這六思法乃是 如來所說的正法,因此是讓大家可以於佛陀如來思念、於正法思念、於賢聖僧思念,這樣就是讓佛弟子常常能夠思念三寶的功德殊勝;除了對於三寶的思念之外,還要思念於布施的功德,思念於持戒的功德,思念於諸天善法的種種功德,這樣的六念法,是佛弟子們應當共同撰集起來來學習的。這樣的六思法的開示,就可以對於後來學習修行的人,可以防止彼此對於法的誤會而生起了諍訟;這樣也可以使得梵行久立而多所饒益,因此天、人就得以獲得平安。因此這個思念於佛、思念於法、思念於僧、思念於施、思念於戒、思念於天的六念法門之中,就是有念佛的法門在其中說明。因此在阿含聖教當中,就已經記載了念佛法門了,而且經典上還說:希望弟子們能夠將此法門撰集起來學習,以防止未來因為誤會而有的諍訟;這樣佛弟子們的清淨梵行,就可以長久建立起來,而且人、天都會安樂而止。所以從這個阿含聖教當中,我們就發現是有提到念佛法門的,而且這個念佛法門,乃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好,另外我們再來舉一部經來看看,《長阿含經》卷9當中,有一部經叫作《十上經》,從這個《十上經》當中,也是可以看到佛菩薩是有提到念佛法門的開示。這部經怎麼說呢?這部經說:【云何六修法?謂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這裡也是有提到六念,當中第一個提到的就是念佛,因此這個念佛法門,早就在第一轉法輪的阿含部經典當中,就早已經開示過了。我們再看同類型的教證,其實是非常非常的多,例如在長阿含部的卷9,有一部經叫作《增一經》,也是有類似的開示。這部經當中怎麼說呢?我們看這部經當中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云何六修法?謂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所以念佛法門是在《阿含經》中就有開示過了。

再舉一部,我們再看看《雜阿含經》卷33的第931經當中,也有開示這個念佛法門,經典上是說:【佛告摩訶男:「若比丘在於學地,求所未得上昇進道、安隱涅槃,彼於爾時當修六念,乃至進得涅槃。」】這一小段的意思就是說,佛陀告訴摩訶男說:如果比丘在於學地的時候,要求證於所未得的法而上昇進修佛道、實證安隱涅槃;佛陀說在這個時候,就應當來修學練習六念法門,也就是要來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這樣乃至未來可以進步而證得涅槃。佛陀在這一部《雜阿含經》卷33的第931經當中,又繼續對摩訶男開示,佛陀開示說:【何等六念?謂聖弟子念如來事。】好,我們先唸到這裡。佛陀這裡就開示:念佛就是聖弟子憶念如來事。這樣的教證,也是說明念佛法門在《阿含經》當中就已經記載的;同樣的,對於念法、念僧,如來也都有說明。

如來開示這樣的念三寶之後,繼續開示念戒,經文是這樣說的:【復次,聖弟子自念淨戒,不壞戒,不缺戒,不污戒,不雜戒,不他取戒,善護戒,明者稱譽戒,智者不厭戒。】好,看到這段經文,同樣的,如來開示念戒完了,再開示念施,經文是這樣說的:【復次,聖弟子自念施事:我得善利,於慳垢眾生中而得離慳垢處,於非家行解脫施。常自手施,樂行捨法,具足等施。聖弟子如是念施時,不起貪欲、瞋恚、愚癡,乃至念施所熏,昇進涅槃。】如來開示完念施以後,繼續開示念天;念天怎麼開示呢?如來說:【復次,聖弟子念諸天事,有四大天王、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若有正信心者,於此命終,生彼諸天,我亦當行此正信;彼得淨戒、施、聞、捨、慧,於此命終,生彼諸天,我今亦當行此戒、施、聞、慧。聖弟子如是念天事者,不起貪欲、瞋恚、愚癡,其心正直,緣彼諸天。彼聖弟子如是直心者,得深法利、得深義利、得彼諸天饒益隨喜;隨喜已,生欣悅;欣悅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覺受樂;覺受樂已,得心定;心定已,彼聖弟子處兇嶮眾生中,無諸罣閡,入法水流。念天所熏故,昇進涅槃。】所以同樣的這個道理,其實 如來不僅我們前面所說的、所舉的經典,如來在第932經、在933經當中,也有類似的開示。

所以念佛這一個法門,乃是在四阿含諸經之中是本來就存在的。我們再舉一個《雜阿含經》卷50的第1349經當中有這樣的開示,如來開示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住一林中。時有天神依彼林者,見佛行跡,低頭諦觀,修於佛念。時有優樓鳥住於道中行,欲蹈佛足跡;爾時天神即說偈言:「汝今優樓鳥,團目栖樹間;莫亂如來跡,壞我念佛境。」時彼天神說此偈已,默然念佛。】在這個1349經當中,天神他的念佛方式,乃是看見 佛陀的足跡,然後低頭諦觀,這樣來修行練習對 佛陀的憶念,這樣默然來念佛。這是依止於 佛陀的足跡來念佛的「有相念佛法門」,甚至當中有一個優樓鳥要踩亂佛陀的足跡,這個天神還告訴這隻優樓鳥,不要亂壞 如來的足跡,因為他是依據這個足跡來成就他所緣的念佛境界,他是緣於 佛陀的足跡來修念佛法門,因此這個天神就這樣緣於 佛陀足跡默然念佛。

我們再舉增一阿含部的《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如來開示的念佛法門。如來怎麼開示呢?如來開示說:【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以十一想,思念如來。已思念,當發慈心於如來所。云何為十一?戒意清淨、威儀具足、諸根不錯、信意不亂、常有勇健意、若更苦樂不以為憂、意不忘失、止觀現在前、三昧意無休息、智慧意無量、觀佛無厭足。如是,比丘!當以此十一想,思念如來。已思念如來,當發慈心於如來所,是謂比丘於比丘中修行念佛。彼比丘已修行念佛,於二果,當求一果,於現法中得自在,成無餘阿那含。」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卷1)這部經當中 世尊告訴諸比丘說:諸比丘們是應當以十一種功德想念的內容,而這樣來思念於如來,而當比丘們可以成就這十一種功德思念以後,就應當更發起慈心於如來所。這是從佛陀的功德上面來思念、憶念如來的,雖然如來的功德乃是無量無邊種類,這一部《阿含經》裡面乃是從十一個功德層面來說明:也就是思念如來戒意清淨、思念如來威儀具足、思念如來諸根不錯、思念如來信意不亂、思念如來常有勇健意、思念如來若受苦樂不以為憂、思念如來意不忘失、思念如來止觀現在前、思念如來三昧意無休息、思念如來智慧意無量、思念如來觀佛無厭足。如來這樣開示說:在諸比丘思念成就這十一種思念內涵功德之後,應當發起慈心於如來所;也就是比丘們於如來僧團之中,來修行這個念佛法門,這樣就是很清楚的是從緣於如來的功德而成就的念佛法門。所以從這一部經就可以知道,這樣也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念佛法門。

因此念佛法門是普遍存在於阿含部的經典當中,而且不是那些誤會佛法的人,他們認為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一種法門。而且 佛陀在這部經當中還開示說,這些比丘們如果是已經修行這樣的念佛法門,是可以在聲聞見道之後,透過這樣的念佛而當來求證一個境界的解脫果,那就是於現法之中得自在而成就無餘阿那含,因此這樣的功德是非常殊勝的。因此念佛法門是非常殊勝的法門,不僅僅是持名念佛法門而已,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念佛法門;而這些的念佛法門所舉出來的,也是最早期的佛教當中就本來有的法門。這個念佛法門是非常的殊勝,而且念佛法門也是函蓋一切根器的眾生;也就是說一切的眾生,如果他們願意瞭解各個層次的念佛法門,他們都可以相應不同層次的念佛法門,這樣來熏習修學而得到念佛相應的不可思議功德。例如聲聞人,他也可以學習念佛法門,而聲聞人在 釋迦如來身邊修學,聽聞了 佛陀所開示的三乘菩提的佛法,因此他們在身邊,離不開 佛陀的身邊,就可以常常有念佛心,這樣憶念著 如來,或者是持名,或者是觀想,或者是思念 如來的種種的功德,所以他們也可以來學念佛的法門。

而大乘成佛之道的法義,更是有很多的念佛法門,而這些不管是聲聞人或者菩薩,他們因為熏習修學佛法多了,終究有一天聲聞人也像菩薩一樣,聲聞人發起了菩薩種性的善根而迴小向大行菩薩道。當他們迴小向大的時候,更發現了如來更多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他們更願意未來自己也可以成就佛道,因此而發心可以學習更為深層次的念佛法門。因為這些人終究也是要行菩薩道,而成就佛道的。不僅聲聞人是這樣子,菩薩也是這樣子,所以從前面所舉的四阿含聖教,不管是聲聞法中的念佛法門,或者未來大家有機會閱讀大乘經典,大乘經典當中也有很多念佛法門,這些也是適合各個不同根器的聲聞菩薩們來學習的。而學這些念佛的法門,菩薩來學習不是只有開悟而已,菩薩開悟以後還是要繼續的念佛,乃至一直修行往上增上,一直乃至到了十地菩薩,乃至等覺、妙覺,一樣是不離念佛法門的;因此一切的法門,全部都攝在念佛法門之內。而一切不管是等覺菩薩來修學念佛法門,也是廣義的念佛法門。

因此說念佛法門乃是三根普被的,所以這個念佛法門,對於當中的內涵,其實有非常非常的多。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說到這裡,各位菩薩如果還想瞭解更深入的念佛法門,可以參考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無相念佛》以及《念佛三昧修學次第》,或者可以請購正智出版社所出版的《禪淨圓融》,當中都有介紹很多很殊勝、很勝妙的念佛法門的開示,我們相信各位菩薩觀看以後,對各位的知見上面瞭解會有更大的幫助。

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說明到這裡,後面的節目再繼續為大家說明。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492-a18_0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