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90集 非以苦行為解脫道之正修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所錄製的三乘菩提系列節目,我們講述的主標題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其中的副標題是「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我們今天所要講解的內容是〈非以苦行為解脫道之正修〉。在開始說明我們節目之前,我們建議各位觀眾菩薩:當你在觀看我們「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這個節目的同時,希望你們可以同時參考,由 平實導師所著作,而由正智出版社所印行的一套書,這套書的書名就是《阿含正義》,這套書總共有七輯;你們在觀看這個節目的同時,能夠配合《阿含正義》書籍的閱讀,我們認為這樣能夠讓你對於法理上,會有更為詳細的瞭解以及認識,其當中的勝妙法義的內容,可以對你有很大的幫助以及受用。

回到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主題來說,修行並不是以苦行作為修解脫道的正修行,其實有很多人他是誤會了佛法,以為修行要解脫三界生死,那就一定要來修苦行。他們是以為修苦行的人,就是有實證解脫的聖人,因此就大力而盲目地去推崇身苦行的修法,以為這樣的修行方式,才是解脫道的真正修行方式,但是這卻是誤會的認知。因為只有愚癡的人,才會以為苦行之人是聖人;也只有愚癡的人,才會認定那些身苦行的人是大修行者。但是,不論是佛門之內,還是佛門之外,這種愚癡的人還是很多的,也不論是現在如此,其實在古時候,就這一類的以為修身苦行的人是聖人的這樣錯誤認知也是存在的。

例如在古時候,佛陀座下就已經有這樣的愚癡人!我們可以舉《長阿含經》的卷11當中,有一部經叫作《阿耨夷經》,在《阿耨夷經》當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經典上記載有一個比丘,叫作善宿比丘,有的時候其他經典翻譯成為善星比丘。這個善宿比丘就是這一類的人,而這個善宿比丘因為他看到有一名外道——尼乾子外道,叫作究羅帝;這個究羅帝的尼乾子外道,他是趴伏在糞堆之上,這樣來舔食糠糟這一類汙穢的物品來當作他的食物,而這個究羅帝的尼乾子外道,他這樣來修身苦行的樣子,這個善宿比丘看到了,因為他是有邪見的關係,他就主張說:「啊!世間上所有的阿羅漢,或者向阿羅漢道的人,沒有一個人可以於這個究羅帝尼乾子外道,可以比得上的。」因此,這個善宿比丘認為這個究羅帝尼乾子外道的修行方式是最為殊勝的,以為究羅帝尼乾子外道,他這樣修苦行,是能夠做到這樣的地步,是非常的殊勝無比。

這個善宿比丘錯誤的認知,認為這樣的修行是可以除捨憍慢的,因此才肯在這些糞堆上面來伏舔糠糟。但是 如來聽到善宿比丘這樣說,如來就告訴善宿比丘說:「你是愚癡人!怎麼會有這樣的邪見,有這樣邪見的,怎麼會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呢?」這個善宿比丘,他不僅不信受 如來的開示,而且還依據他自己的邪見來誹謗說:「啊!釋迦如來是嫉妒這個阿羅漢。」如來聽到他這樣講,再一次斥責這個善宿比丘說:「你如今真是一個愚癡人,居然還主張說這個究羅帝尼乾子是真阿羅漢;其實這個究羅帝尼乾子,他過了今天以後的七日以後,就會因為腹脹而命終,然後出生到起屍餓鬼當中,而且常常受到這些苦的飢餓。」結果後來的情形,就如同 世尊所授記的情形一樣的發生,這個究羅帝真的變成起屍鬼了。

因此從這一段聖教的開示,我們就知道在古時候的善宿比丘,就是屬於這一類迷信於身苦行的愚癡人,這一類邪見的人,就以為這樣來修苦行,以為這樣就是聖人。因為在古時候 佛陀座下,就已經有這樣的愚癡人,而因此只有愚癡人,才會認定那樣身苦行的人是大修行者;而這一類的人,就是 佛陀一再訶責的愚癡人!但是,佛陀雖然不以苦行作為佛法的正修,然而也是要求出家的人,對於衣食、住處、醫藥都應當知道要知足,不得貪著於衣食、住處、醫藥。雖然 如來要求出家之人不貪著衣食、住處、醫藥,而 佛陀仍然不是以苦行作為佛法的正修行。

我們再來舉一部《長阿含經》的卷12當中有一部經叫作《清淨經》,這個《清淨經》當中的經文,如來又在當中有勝妙的開示。如來是這樣開示的,如來說:【猶如有人放蕩自恣,此是如來之所呵責;猶如有人行外苦行,非是如來所說正行,自以為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如來又說:【猶如有人犯於梵行,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然後,後面繼續開示說:【猶如有人放蕩自恣,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後面又開示說:【猶如有人行外苦行,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接著又說:【猶如有人故為妄語,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放蕩自恣,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行外苦行,自以為樂;有如是樂,應速除滅。】好,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什麼是 佛陀所說真實的苦行呢?這個真實的苦行真正正確的義理內涵到底是什麼呢?這個乃是一般學佛人很容易所誤會的,所以我們也應當為大家來舉示這個真正苦行的正義。

我們舉經文來看,在《長阿含經》的卷1625經當中的《倮形梵志經》有這樣的聖教開示,經文是這樣記載的,經文說:【佛告迦葉:「若如來、至真,出現於世,乃至四禪於現法中而得快樂。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一心,樂於閑靜不放逸故,迦葉!是為戒具足、見具足,勝諸苦行,微妙第一。」迦葉言:「瞿曇!雖曰戒具足、見具足,過諸苦行,微妙第一;但沙門法難,婆羅門法難。」佛言:「迦葉!此是世間不共法,所謂沙門法、婆羅門法難。迦葉!乃至優婆夷亦能知此法,離服倮形乃至無數方便苦役此身,但不知其心為有恚心、為無恚心?有恨心、無恨心?有害心、無害心?若知此心者,不名『沙門、婆羅門為已不知』,故沙門、婆羅門為難。」】

因此從這一段聖教開示,我們就知道一個修行人,如果是戒具足以及見具足,那是勝過種種的身苦行的外道,這樣是微妙第一的。但是這樣的戒具足,而且見具足的實踐者,與那些具足沙門法、婆羅門法的人來比較,那沙門法、婆羅門法又更是更難了,因為這是世間所不共之法。因為只有出世間的三乘菩提當中,才有真正的沙門法以及婆羅門法。因此身苦行,其實是 佛陀所訶責的;很多人由於自己實踐身苦行的緣故,因此而自以為是地認為,這樣行身苦行乃是顯示超勝於他人的行為,他們以此為樂,其實也是 佛陀所訶責的。

所以,身苦行並不是解脫道的正修行。例如 佛陀又在《中阿含經》的卷419經的一部《師子經》當中就有開示,佛陀開示說,只有知斷、滅盡,才是真正的苦行。我們看經文怎麼說:【師子!云何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苦行,亦為人說苦行之法。」師子!或有沙門、梵志裸形無衣,或以手為衣,或以葉為衣,或以珠為衣;或不以瓶取水,或不以魁取水;不食……。】經文中提到有種種的苦行方式;而在這一部的經文後面,佛陀繼續舉例說:【或有拔髮,或有拔鬚,或拔鬚髮;或住立、斷坐,或修蹲行;或有臥刺,以刺為床;或有臥果,以果為床;或有事水,晝夜手抒;或有事火,竟昔然之;或事日、月、尊祐、大德,叉手向彼。如此之比,受無量苦,學煩熱行。師子!有此苦行,我不說無;師子!然此苦行為下賤業,至苦至困,凡人所行,非是聖道。師子!若有沙門、梵志,彼苦行法知斷滅盡,拔絕其根、至竟不生者,我說彼苦行。師子!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彼苦行法知斷滅盡,拔絕其根、至竟不生,是故我苦行。師子!是謂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苦行,亦為人說苦行之法。」】

因此,我們知道這些種種世間人所修的苦行,其實都是 佛陀所訶責的修行方式,因為這樣無智的苦行都是愚癡人的行為,因為這樣的無智苦行都是與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的修證是無有關係的。但是我們卻每每看到有許多的人,當他出家以後,卻是專門來修這一類的苦行,然而他們的我見卻是不能夠斷除,他們對於六識見聞覺知性的內我所執著,也是不能斷除的,對於貪欲、瞋恚,以及愚癡這些三毒,也是無法一一去斷除的;因為他們正在苦行的時候,總是心中不斷地去攀緣於種種的外法,去攀緣於五陰,以及去攀緣於種種的內我所、外我所種種法;這樣的苦行,既不能獲得未來世的世間法的可愛異熟果報,也不能獲得解脫,更不能生起般若實相的智慧。因此這些苦行,對於苦行者自己本身,以及對於追隨他們的學法者而言,其實都沒有真實的意涵;所以 佛陀一向是訶責這樣的身苦行,因此名之為外苦行。

這樣的苦行,都是沒有意義的而去勞役色身來受苦而已。而世間最困難的外苦行,無過於 世尊示現六年的苦行,這樣六年是日食一麻一麥而靜坐於禪定之中;但是後來發覺這樣苦行的結果,其實都只能與定境相應而已,都與解脫的實證智慧,以及法界實相的智慧,與一切種智的智慧是完全不相應的,因此 佛陀最後還是放棄了世間人都無法做到的苦行,進入河中沐浴以後,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養而恢復了身力;這樣以不苦不樂而來參究苦因、參究因緣、參究法界的實相以後,終於一夜之間而成就佛道。所以苦行與成佛是無關的,苦行與證悟三乘菩提都是無關的。

如果有的人,他因為這樣受持事相上的這種身苦行而不肯捨棄,這樣堅持到老、堅持到死,他們終究是無法獲得佛法上的實證,他們只是迷信於外苦行的愚癡人罷了!然而佛法之中,也有真正的苦行,但是這樣真正的苦行,卻不是這種外苦行的身苦行;而佛法中的真苦行,卻是於心中對於外法全部都無所執著,對於名利,對於金銀財寶錢財等等,對於飲食,全部都是沒有執著的,同樣對於眷屬也是沒有執著的,而不是專門在色身上面來受苦,或者專門在覺知心的苦受上面來用心的。這樣佛法之中的真實苦行,其實是世間人絕對做不到的,這樣的真苦行乃是對於五陰的內我所無所執著,特別是對於識陰見聞覺知心的內我所都無所執著,也就是對於識陰覺知心的見聞覺知性無執著。

這樣真修行者,能夠斷除遠離對於內我所的錯誤認知以及執著以後,只是一心作意於度化眾生而成就解脫果,一心作意於無我、無貪、無瞋、無癡,他們對於世間法的五陰身,終究無所貪愛,以及他們對於外我所也是無貪愛,對於內我所也是終究無所貪愛,這樣的在心上用功的這種心苦行,才是真正的佛法中的真正苦行。因此真正的苦行,其實很簡單的就是一句話:真正的苦行就是心不放逸。所以心不放逸才是佛法當中真正的苦行,能夠這樣真正的心不放逸地來行這樣真正的苦行,乃是一切的世間人所無法做到的。

由於是這樣的緣故,聲聞的行者,他就不會再貪愛世間的任何一個法,所以他們就能夠成就聲聞道的這種心不放逸的苦行。而一切在家的菩薩、一切的出家菩薩,則繼續地是在這些作意之下,不斷地去受生於人間,來利樂眾生,這樣的出家、在家菩薩,他們在於轉依於本識第八識如來藏而生起了三輪體空的智慧心境之下,去修種種財物的布施殊勝行,修習種種無畏布施的殊勝行,修習種種正法布施的殊勝行;而且這些在家、出家菩薩們,他們又一心作意於有慚、有愧的聖財之行,一心作意於般若實相智慧以及一切種智的圓滿,這樣來行菩薩道——來心不放逸地行菩薩道,來行這樣的心苦行。

但是這些菩薩卻是因為這樣,無有妨礙他擁有廣大的財富,他日日是處在勝妙的於世間人的人間五塵境界之中,而又沒有任何絲毫的執著,這樣心心念念都是在佛法的作意之下,而去造作種種清淨殊勝的菩薩行,他們的心中終究沒有一絲一毫的放逸。這樣的菩薩修行,才是大乘法中出家菩薩以及在家菩薩的真正苦行,也就是真正的心不放逸於種種菩薩的殊勝行,種種菩薩利樂有情的身口意行。這是心苦行而非身上的苦行,這是內苦行而非外苦行,是生生世世都是如此而不會改變的盡未來際的真實苦行,這樣才是 佛陀所認同的菩薩行,也是有智慧的各位觀眾菩薩們所應該認同的終極苦行。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的課程就只能說明到這裡,剩下還有許多殊勝法義正理的內涵部分,將會由其他的老師在後面的課程,來為大家說明其中的道理。歡迎各位菩薩能夠繼續收看我們的節目,來吸收更多的正確知見。

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496-a18_090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89集 念佛法門不是後來大乘經才發明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所錄製的三乘菩提系列節目,我們講述的主標題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其中的副標題是「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我們今天要講解的內容是〈念佛法門不是後來大乘經才發明〉。在開始說明之前,我們建議各位觀眾菩薩們:當你們在觀看我們「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這個節目的時候,我們建議您可以同時參考由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正智出版社所印行的一套書籍,這套書籍的名稱就是《阿含正義》,這套書籍總共是有七輯;這樣您如果可以在觀看節目的同時,又能夠配合《阿含正義》書籍的閱讀參考,來思惟當中的法義要點的話,我們認為這樣的搭配來學習,就能夠讓您對於法理的內涵,以及佛道內涵的道次第的內容,將會有更為詳細的瞭解,以及更為詳細的認識。我們相信這樣的配合閱讀以及觀看,就能夠讓各位觀眾菩薩們,吸收消化其中重要的法義內容,我們認為這樣可以對您在佛法的修行上面,是會有很大的幫助以及受用的。

好,我們回到今天所要說的主題來說明。我們今天這一堂課程,將要說明的標題是〈念佛法門不是後來大乘經才發明〉,念佛法門不是後來大乘經才發明,也就是現在有許多人,他們是誤會了念佛法門,因此一直有的人,他堅持某些主張說:念佛法門乃是後來大乘經中才發明出來的。他們有這樣的錯誤的認知,尤其是現代的佛教界,是有很多人有這樣的誤會,而有這樣的認知。其實真正的事實並不是這樣子,其實念佛法門並不是後世人新創的修行法門,念佛法門它是在說明解脫道為主的四阿含經典當中,早就已經存在的一個法門;在阿含部裡面,就有記載很多的念佛法門的教證依據,只是很多的人,他錯解了念佛法門的意涵以及內容,因此就誤會而有錯誤的認知——他們以為念佛法門是後來才發明出來的。

接下來的課程,我們就要舉一些四阿含經典當中的聖教開示,來證明《阿含經》裡面就已經有記載念佛法門的依據。例如在長阿含部的卷8有一部經叫作《眾集經》,這部經當中就有說明,我們看看聖教是怎麼說的。《眾集經》當中說:【復有六法,謂六思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是為如來所說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這部經是 佛陀住世的時候,而且是 佛陀已經說法很久以後所開示的經典,在這部經當中,佛陀是略說法義的重點,然後請舍利弗尊者代替祂來細說諸法;因此,舍利弗尊者就從一法開始講,然後說到十法,這樣來分類說明諸法的差別,好讓在座的人以及後來的我們這些學佛人,可以瞭解當中的法義內容。

所以這一段經文當中,說到六法中的其中一種的分類,也就是六思念,這六思念就是: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念。這六思法乃是 如來所說的正法,因此是讓大家可以於佛陀如來思念、於正法思念、於賢聖僧思念,這樣就是讓佛弟子常常能夠思念三寶的功德殊勝;除了對於三寶的思念之外,還要思念於布施的功德,思念於持戒的功德,思念於諸天善法的種種功德,這樣的六念法,是佛弟子們應當共同撰集起來來學習的。這樣的六思法的開示,就可以對於後來學習修行的人,可以防止彼此對於法的誤會而生起了諍訟;這樣也可以使得梵行久立而多所饒益,因此天、人就得以獲得平安。因此這個思念於佛、思念於法、思念於僧、思念於施、思念於戒、思念於天的六念法門之中,就是有念佛的法門在其中說明。因此在阿含聖教當中,就已經記載了念佛法門了,而且經典上還說:希望弟子們能夠將此法門撰集起來學習,以防止未來因為誤會而有的諍訟;這樣佛弟子們的清淨梵行,就可以長久建立起來,而且人、天都會安樂而止。所以從這個阿含聖教當中,我們就發現是有提到念佛法門的,而且這個念佛法門,乃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好,另外我們再來舉一部經來看看,《長阿含經》卷9當中,有一部經叫作《十上經》,從這個《十上經》當中,也是可以看到佛菩薩是有提到念佛法門的開示。這部經怎麼說呢?這部經說:【云何六修法?謂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這裡也是有提到六念,當中第一個提到的就是念佛,因此這個念佛法門,早就在第一轉法輪的阿含部經典當中,就早已經開示過了。我們再看同類型的教證,其實是非常非常的多,例如在長阿含部的卷9,有一部經叫作《增一經》,也是有類似的開示。這部經當中怎麼說呢?我們看這部經當中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云何六修法?謂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所以念佛法門是在《阿含經》中就有開示過了。

再舉一部,我們再看看《雜阿含經》卷33的第931經當中,也有開示這個念佛法門,經典上是說:【佛告摩訶男:「若比丘在於學地,求所未得上昇進道、安隱涅槃,彼於爾時當修六念,乃至進得涅槃。」】這一小段的意思就是說,佛陀告訴摩訶男說:如果比丘在於學地的時候,要求證於所未得的法而上昇進修佛道、實證安隱涅槃;佛陀說在這個時候,就應當來修學練習六念法門,也就是要來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這樣乃至未來可以進步而證得涅槃。佛陀在這一部《雜阿含經》卷33的第931經當中,又繼續對摩訶男開示,佛陀開示說:【何等六念?謂聖弟子念如來事。】好,我們先唸到這裡。佛陀這裡就開示:念佛就是聖弟子憶念如來事。這樣的教證,也是說明念佛法門在《阿含經》當中就已經記載的;同樣的,對於念法、念僧,如來也都有說明。

如來開示這樣的念三寶之後,繼續開示念戒,經文是這樣說的:【復次,聖弟子自念淨戒,不壞戒,不缺戒,不污戒,不雜戒,不他取戒,善護戒,明者稱譽戒,智者不厭戒。】好,看到這段經文,同樣的,如來開示念戒完了,再開示念施,經文是這樣說的:【復次,聖弟子自念施事:我得善利,於慳垢眾生中而得離慳垢處,於非家行解脫施。常自手施,樂行捨法,具足等施。聖弟子如是念施時,不起貪欲、瞋恚、愚癡,乃至念施所熏,昇進涅槃。】如來開示完念施以後,繼續開示念天;念天怎麼開示呢?如來說:【復次,聖弟子念諸天事,有四大天王、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若有正信心者,於此命終,生彼諸天,我亦當行此正信;彼得淨戒、施、聞、捨、慧,於此命終,生彼諸天,我今亦當行此戒、施、聞、慧。聖弟子如是念天事者,不起貪欲、瞋恚、愚癡,其心正直,緣彼諸天。彼聖弟子如是直心者,得深法利、得深義利、得彼諸天饒益隨喜;隨喜已,生欣悅;欣悅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覺受樂;覺受樂已,得心定;心定已,彼聖弟子處兇嶮眾生中,無諸罣閡,入法水流。念天所熏故,昇進涅槃。】所以同樣的這個道理,其實 如來不僅我們前面所說的、所舉的經典,如來在第932經、在933經當中,也有類似的開示。

所以念佛這一個法門,乃是在四阿含諸經之中是本來就存在的。我們再舉一個《雜阿含經》卷50的第1349經當中有這樣的開示,如來開示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住一林中。時有天神依彼林者,見佛行跡,低頭諦觀,修於佛念。時有優樓鳥住於道中行,欲蹈佛足跡;爾時天神即說偈言:「汝今優樓鳥,團目栖樹間;莫亂如來跡,壞我念佛境。」時彼天神說此偈已,默然念佛。】在這個1349經當中,天神他的念佛方式,乃是看見 佛陀的足跡,然後低頭諦觀,這樣來修行練習對 佛陀的憶念,這樣默然來念佛。這是依止於 佛陀的足跡來念佛的「有相念佛法門」,甚至當中有一個優樓鳥要踩亂佛陀的足跡,這個天神還告訴這隻優樓鳥,不要亂壞 如來的足跡,因為他是依據這個足跡來成就他所緣的念佛境界,他是緣於 佛陀的足跡來修念佛法門,因此這個天神就這樣緣於 佛陀足跡默然念佛。

我們再舉增一阿含部的《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如來開示的念佛法門。如來怎麼開示呢?如來開示說:【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以十一想,思念如來。已思念,當發慈心於如來所。云何為十一?戒意清淨、威儀具足、諸根不錯、信意不亂、常有勇健意、若更苦樂不以為憂、意不忘失、止觀現在前、三昧意無休息、智慧意無量、觀佛無厭足。如是,比丘!當以此十一想,思念如來。已思念如來,當發慈心於如來所,是謂比丘於比丘中修行念佛。彼比丘已修行念佛,於二果,當求一果,於現法中得自在,成無餘阿那含。」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卷1)這部經當中 世尊告訴諸比丘說:諸比丘們是應當以十一種功德想念的內容,而這樣來思念於如來,而當比丘們可以成就這十一種功德思念以後,就應當更發起慈心於如來所。這是從佛陀的功德上面來思念、憶念如來的,雖然如來的功德乃是無量無邊種類,這一部《阿含經》裡面乃是從十一個功德層面來說明:也就是思念如來戒意清淨、思念如來威儀具足、思念如來諸根不錯、思念如來信意不亂、思念如來常有勇健意、思念如來若受苦樂不以為憂、思念如來意不忘失、思念如來止觀現在前、思念如來三昧意無休息、思念如來智慧意無量、思念如來觀佛無厭足。如來這樣開示說:在諸比丘思念成就這十一種思念內涵功德之後,應當發起慈心於如來所;也就是比丘們於如來僧團之中,來修行這個念佛法門,這樣就是很清楚的是從緣於如來的功德而成就的念佛法門。所以從這一部經就可以知道,這樣也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念佛法門。

因此念佛法門是普遍存在於阿含部的經典當中,而且不是那些誤會佛法的人,他們認為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一種法門。而且 佛陀在這部經當中還開示說,這些比丘們如果是已經修行這樣的念佛法門,是可以在聲聞見道之後,透過這樣的念佛而當來求證一個境界的解脫果,那就是於現法之中得自在而成就無餘阿那含,因此這樣的功德是非常殊勝的。因此念佛法門是非常殊勝的法門,不僅僅是持名念佛法門而已,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念佛法門;而這些的念佛法門所舉出來的,也是最早期的佛教當中就本來有的法門。這個念佛法門是非常的殊勝,而且念佛法門也是函蓋一切根器的眾生;也就是說一切的眾生,如果他們願意瞭解各個層次的念佛法門,他們都可以相應不同層次的念佛法門,這樣來熏習修學而得到念佛相應的不可思議功德。例如聲聞人,他也可以學習念佛法門,而聲聞人在 釋迦如來身邊修學,聽聞了 佛陀所開示的三乘菩提的佛法,因此他們在身邊,離不開 佛陀的身邊,就可以常常有念佛心,這樣憶念著 如來,或者是持名,或者是觀想,或者是思念 如來的種種的功德,所以他們也可以來學念佛的法門。

而大乘成佛之道的法義,更是有很多的念佛法門,而這些不管是聲聞人或者菩薩,他們因為熏習修學佛法多了,終究有一天聲聞人也像菩薩一樣,聲聞人發起了菩薩種性的善根而迴小向大行菩薩道。當他們迴小向大的時候,更發現了如來更多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他們更願意未來自己也可以成就佛道,因此而發心可以學習更為深層次的念佛法門。因為這些人終究也是要行菩薩道,而成就佛道的。不僅聲聞人是這樣子,菩薩也是這樣子,所以從前面所舉的四阿含聖教,不管是聲聞法中的念佛法門,或者未來大家有機會閱讀大乘經典,大乘經典當中也有很多念佛法門,這些也是適合各個不同根器的聲聞菩薩們來學習的。而學這些念佛的法門,菩薩來學習不是只有開悟而已,菩薩開悟以後還是要繼續的念佛,乃至一直修行往上增上,一直乃至到了十地菩薩,乃至等覺、妙覺,一樣是不離念佛法門的;因此一切的法門,全部都攝在念佛法門之內。而一切不管是等覺菩薩來修學念佛法門,也是廣義的念佛法門。

因此說念佛法門乃是三根普被的,所以這個念佛法門,對於當中的內涵,其實有非常非常的多。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說到這裡,各位菩薩如果還想瞭解更深入的念佛法門,可以參考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無相念佛》以及《念佛三昧修學次第》,或者可以請購正智出版社所出版的《禪淨圓融》,當中都有介紹很多很殊勝、很勝妙的念佛法門的開示,我們相信各位菩薩觀看以後,對各位的知見上面瞭解會有更大的幫助。

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說明到這裡,後面的節目再繼續為大家說明。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492-a18_089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88集 證明有三世-從阿含聖教正理來證明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所錄製的三乘菩提系列節目。我們講述的主要標題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其中的副標題是「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我們今天所要講解的內容是:證明有三世—是要從阿含聖教的正理來證明。

在開始我們的課程說明之前,我們建議各位觀眾菩薩,在您觀看我們的節目,觀看我們「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的這個節目的同時,也建議您可以同時參考由平實導師他所著作的一部書,這套書是由正智出版社所印行的,就是《阿含正義》這套書,這套書總共有七輯。這樣您在觀看我們節目的同時,能夠配合閱讀《阿含正義》書籍,我們認為這樣就能夠讓您對於法理上面會有更深細、更詳細的瞭解,對於其中的法要、內涵也可以有很大的幫助以及受用。

好了,我們前提表過,我們回到今天要說的主題來說。在《阿含經》當中,其實已經證實一切有情都有三世的生死;那由於這樣的緣故,我們就可以確定是有因果的所依存在,也就是說,有法界實相心第八識的真實存在;如果說沒有法界實相心第八識的心體存在的話,那就一定不可能成立三世因果的。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第八識心體的存在,那也無法成立三乘聖人於四種涅槃的實證。因此,關於三世實有的教證,在三乘經典當中記載其實是很多的,但是我們今天只從阿含部聲聞佛法的經典當中,來舉出來說明,至於其餘大乘經典當中的 佛陀聖教,我們此處將不提出來說明,因為阿含部經典是一切學佛人共許接受的聖教。

光是從阿含部經典的聖教開示,我們就可以看到 佛陀對於這些聖教的開示之中,就已經證明有貫通三世的常住心存在,例如在《長阿含經》的卷7當中,有一部《弊宿經》,它就有很明確的記載,我們在當中可以找到很明確的記載,記載這部經當中有這個道理。這部經乃是記載迦葉童女菩薩的真實故事,這個童女迦葉菩薩,是佛世的時候的一位出家菩薩,她是只有受菩薩戒,而不受聲聞戒的童女;而在佛世的時候,童女迦葉菩薩就已經帶領五百比丘遊行於人間、弘揚大乘法,所以童女迦葉菩薩的事蹟,也就這樣被記錄在第一次結集的四阿含經典當中,這部經典收在《長阿含經》卷7當中的《弊宿經》。由於經文內容非常的長,而我們的節目在時間有限的前提下,我們就不在節目當中恭讀了,只是說明經中所說的道理,提出正確的見解以及當中裡面有舉出邪見來作比較、來作辨正,至於詳細、完整的經文內容,請各位菩薩可以請閱平實導師所著作的《阿含正義》當中就有列出來,大家就可以看到完整的經文。在這部《弊宿經》當中是怎麼記載的,記載說童女迦葉菩薩曾經為那位弊宿婆羅門講解了許多的勝妙法理以及譬喻,使得弊宿婆羅門他後來可以完全地信受 佛陀所說的這個正理,因此而成為歸依三寶的佛弟子。

而童女迦葉菩薩在這部《弊宿經》當中,也特別強調:必須要有本識的存在作為前提,並且是在有情壽命尚未終了的時候,在還有呼吸存在的時候,才能有人間眾生住於世間的;並且童女迦葉菩薩在這部《弊宿經》當中,也舉出許多的事例、以及譬喻,很清楚地證明一切有情都是有三世的。既然是有一個常住的心可以於三世來作聯貫,當然有情眾生業果的酬償就成為必然會實現的事了!而眾生的意識心卻是只住於一世的,眾生於此世捨壽以後又重新入胎,此世的意識就會永滅而不能再現前了,到了下一世的意識再出生的時候,那卻已經是另外一個全新的意識、已經與這一世的意識是不聯貫的意識了。

這個《弊宿經》當中所說的聖教道理,也可以算是阿含經當中的為人悉檀。由於這個三世實有的聖教正理,其實很早就在《長阿含經》的《弊宿經》當中就有說明了,透過 佛陀在世時期的童女迦葉菩薩的事蹟,在其遊行於人間的時候就早已講解開示過了;因為這樣真實的事蹟,所以在 佛陀捨壽以後,被二乘人結集在長阿含部的經典當中。各位菩薩如果您有興趣瞭解的話而深入研究,其實可以直接請閱大藏經,來恭讀這部分的聖教開示。而這個道理,其實平實導師在許多年的弘法過程當中,也已經不斷地依據理證的智慧、依據教證講解過無數遍了,但是雖然平實導師這樣慈悲、詳細地講解以及說明,仍然都還是不被現代許多的大法師們所採信;平實導師今天又在這部《阿含經》的論著當中,再次把 佛陀的聖教很明確地舉示出來,再次舉出 佛陀明確的聖教開示,這樣來說明這個重點。

而 佛陀在《阿含經》當中其實也常常有開示說:意識乃是意根、法塵為緣而出生的,乃是緣生、緣滅之法,因為意識本身、或者識陰六識的全部,其實全部都不能去到下一世。這就已經顯示每一世的意識乃至識陰,都只是存在一世而已,當然這樣只有存在一世的意識,是不可能是善、惡業種的執藏者,也不可能是一切法種的執藏者。由於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知道,只有本識第八識心的實際存在,才是三乘菩提一切佛法的根本。大家了知了這個道理以後,其實是對於大家未來在三乘菩提之中的實修、親證,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提,如果離開了這個前提而去修行,那一切的修行永遠都只是在外門修學而已,離實證就遙遙無期了。

雖然 佛陀聖教已經開示得這麼清楚,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繼續主張說沒有三世常住心存在,而主張沒有三世常住心的這些人,其實他們本質上就是斷見外道論者,他們其實就是斷見者。而這些斷見者,他們總是有許多各式各樣的邪見以及看法、說法,在這樣的情形下,其實在佛門之中是可以常常看得到的,只是這些斷見外道們、斷見論者,他們都會用種種的花言巧語來包裝,或者施設種種的方便、說法而提出他們的這些邪見的主張;這樣的斷滅論者的邪見、說法,對於那些愚癡、無智的人來說,或者對於那些淺學的初機學人來說,往往會讓他們信受這些邪見、信受他們的主張這些斷見論的言論;而眾生這樣信受,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欺騙、被矇蔽了。有的時候這些淺學的人,往往也會迷信於這些大法師的說法,因此極力加以護持這些邪見者;這樣的情形就如同這一段經文當中,原先弊宿婆羅門的邪見一般,認為自己信受的這些斷見本質的理論,以為它是正確、以及真實。

既然眾生被誤導而已經信受了很久,你如今又希望他們改變這些邪見而轉為正見,那他們的內心的處境其實是很難過的,就如同經典當中的弊宿婆羅門一樣,他們會擔心自己是要被他人恥笑,因為礙於面子問題,所以繼續信受邪見,就這樣一直堅執邪見、不捨邪見,會這樣繼續認定斷見論是真實法。舉個例子來說:其實現代很多六識論的法師、居士就是這一類人。他們否定四阿含聲聞佛法當中 佛所說的本識常住的前提,離開了第八識常住的前提而主張說「一切法空、一切法緣起性空」的人,他們正是這一類斷見論者。這一種斷見、斷滅見者,最具體的現代事例,就是信受藏密外道應成派中觀六識論的邪見,他們極力否定三乘經典當中的八識論說法,由於這些人他們沒有能力親證第七識、第八識這兩個心識,所以也不想弘揚八識法,因此乾脆就否定了七、八二識,這樣對他們來講比較容易,這是他們的心態以及處境。而這一類六識論的弘揚者,他們一生極力誣衊第八識自心如來為外道的神我、梵我,有的時候也會誹謗第八識為自性見,但是他們由於否定七、八二識的緣故,又怕自己被人家指責落入斷滅論當中,因此他們就必須堅執意識是不生滅心,然而 佛陀在聲聞佛法以及大乘經典當中,都有說:「意根、法塵相觸為緣出生意識。」顯然意識心是有生必滅的法,當然不能說意識是常住法;所以他們弘揚的「否定第八識本識的緣起性空」,在本質上當然就成為斷滅見了,這是與斷見外道的主張是完全相同的。

當他們否定了第八識而主張有緣起性空的時候,又恐怕佛教界會斥責他們這個斷見外道論,所以只能新創佛法而提出意識細心說、或者意識極細心說,因此他們就主張說:【意識細心不是一般的意識喔,祂是常住法,所以能執持一切善、惡業種子以及六識心的種子,這樣來往三世而使得善、惡業因果如實現行。】但是,後來這些弘揚六識論的人,他們又考慮到意識細心常住說也可能會被人質疑、質問而無法回答;因為 佛陀在佛教經典當中就說:諸所有意識-諸所有一切-皆意、法為緣生。為了避免別人對這些他們的主張,提出意識心是否常住的問難,所以他們就新創佛法而主張說:「般若就是一切法空的性空唯名說,並無實質。」再接著主張說:【蘊處界滅盡了就成為滅相,滅相不會再度被滅除,所以滅相是不會再滅的,所以滅相是常住的,這個滅相就是般若法義中講的真如。】這就是他新創的名字而成為名揚四海的「滅相不滅、滅相真如」的這種說法,這樣自以為完成了圓滿的思想體系,這樣就可以不再理會真修實證的事了,所以這是他們的立場和主張。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這些六識論者,他們為什麼會繼續堅決地認定意識心是常住呢?為什麼他們會堅決地主張意識心是不滅的?這就要探討他們所說的「意識真實心不壞」到底是什麼了!要從這個角度來探討。例如他們有的時候又認為說真實不壞的心其實就是直覺,他們把直覺當作是真實不壞的心,但是他們這樣主張其實是有過失的,為什麼呢?他們這樣主張說意識這個真實不壞心就是直覺,而這個主張其實是具有意根、以及意識的成分,是完全不具備有真心成分的妄心;其實這個直覺本身就是妄心,這是由於直覺有意根相應的部分、也有意識相應的部分,而這個直覺只是六識、七識的心所有法罷了!所以直覺是絕對不可能實際住於無餘涅槃當中的。只有能夠安住於無餘涅槃當中的心—其實也就是入胎識本識—才是真正出三界的心,才是真正常住不壞的心;而直覺是並沒有這樣的特質,直覺是屬於意識、意根相應的-它本身其實是妄心-是會滅壞的心,入了無餘涅槃就沒有直覺可說了。所以說這一類的藏密外道的應成派中觀見,只認定有六識心,認定意識是常住的-他們甚至有的時候還反對第七識意根的存在,更反對《阿含經》當中 佛所說能生名色的入胎識本識的存在-這個邪見的主張,其實在藏密的黃教、或者其他教派當中,都是有這樣主張。為什麼他要主張呢?他當然不得不這樣主張,因為藏密外道論,他們不管是哪一個教派,他們一向都是以雙身法作為他們修行的主軸,以雙身法的修行作為究竟的境界;而雙身法的境界全部都是意識的境界,全部都與般若的智慧、與種智的智慧親證本識都沒有關係,當然他們不得不維護那個生滅性的意識心,而他們辯稱這個意識心是常住不壞的心,不然的話,他們的雙身法的樂空雙運的說法就不能成立了。這是因為藏密外道的四大教派的理論以及行門,他們自始至終一直都是圍繞著雙身法的樂空雙運而去合修的;自始至終從初入門的灌頂觀想、上師觀想,就已經是以雙身法的男女合修的第四喜淫樂作為主旨;並且把雙身法的「樂空雙運、雌雄等至」作為畢生求證的終極目標。

更悲哀的是:這個境界就算縱使他們修成了,那也只是意識心的境界罷了!都與第八識本識的般若、還有唯識種智無關,般若智慧以及唯識種智的修行、修證,都要依於本識第八識入胎識的修證作為起步來完成的;而這些六識論外道否定第八識,所以藏密外道實證樂空雙運、雌雄等至以後,仍然無法發起般若實相智慧,更無法發起一切種智的增上慧學的修證,他們連初禪都不可能證得;所以雙身法的生起次第修法、乃至最後的實證雌雄等至,男女雙方都能夠得到第四喜的樂觸的時候,仍然都還是屬於意識境界--都只是欲界世間現象界中的境界、都是無常而且生滅的虛妄境界,都是與本識如來藏的修證所引生的般若、以及種智完全沒有關係;所以他們從來都不曾有過絲毫的關聯-跟實證如來藏有關;過去無量劫是這樣子,現在也是這樣的道理,未來的無量劫仍然是這樣的道理。

由於前面的節目,我們已經舉證了阿含聲聞佛法當中的聖教,很多的地方證明實際上有本識如來藏第八識的存在。其實在我們正覺同修會,正智出版社出版了很多書籍,也有依據理證而舉出了很多的聖教道理以及理證道理,證明本識確實存在;同時在正覺同修會的許多佛弟子們,也都親證了本識第八識的存在,而且每年都有人實證,年年寫出見道報告;所以在這個教證、理證的情況下,有智慧的人就應當要信受而去努力地修行-未來可以實證-正是因為有本識的存在,所以才有三世因果的成就。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就說明到這裡,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的節目。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488-a18_088


2022年6月18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87集 說法錯謬者得無量罪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所錄製的三乘菩提系列節目,我們講述的主要標題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其中的副標題是「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我們今天要講解的內容是「說法錯謬者得無量罪」。

在開始說明之前我們建議各位觀眾菩薩,當你在觀看我們「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的這個課程的同時,我們建議您可以同時參考由平實導師所著作,正智出版社所印行的一套書《阿含正義》,這一套書總共有七輯。這樣您在觀看節目的同時,能夠配合《阿含正義》書籍的閱讀,我們認為這樣能夠對於法理會有更詳細的瞭解,其中法要的內容可以對您的幫助有很大的受用。

好!我們回到今天所要說的主題來說。我們知道對於佛法的說法,如果是錯謬的話,那以《阿含經》的定義就是謗佛了,這是四部阿含諸經當中常常可以看到、以及閱讀到的聖教開示。例如在《別譯雜阿含經》卷7當中,有這樣的一個事件的記載,佛陀說明了這個道理。這部經當中:

有一個聚落主,他的名字叫作如意珠頂髮,這個聚落主,他向 佛陀請示他的一個疑惑,他稟告 佛陀說,他的輔相以及群臣眷屬們共同在一處坐的時候,然後詳細地議論一個議題,那就是「持聲聞戒的出家想要作沙門的人,到底可不可以捉持於錢寶金銀這些東西呢?」這個時候有的人說可以,有的人說不可以。如意珠頂髮聚落主就來請示 佛陀,他問 佛陀說:【「世尊!如是二語,為得名為『稱法而說』,為『不稱說』?若作斯語,非為毀佛、非過言耶?為是佛說、為非是乎?」】佛陀就告訴這個聚落主說:【……「若作是說,斯名謗我,為不稱說,名為過說。然我所說,實不同彼,何以故?為比丘者、沙門釋子法,不應捉金等錢寶。若捉金等錢寶,彼非沙門釋子之法。佛之教法轉勝端嚴,佛如是說:『為比丘者,不應捉於金等錢寶;設有捉者,非沙門法。』」】(《別譯雜阿含經》卷7)在這部經典當中,佛陀開示說:如果異於 佛陀所說的內涵,那就是名為謗佛;這樣的說法並不是稱理而說,乃是有過失的說法。因此如果演說佛法的時候,其所說的內涵是異於 佛陀所說的話,那都是屬於謗佛之說,如果是屬於謗佛之說的話,那這個人的過失以及罪業乃是很重而不輕的。因此在許多阿含部的經典當中,佛陀一向都是這樣的開示。

我們再舉一些聖教例子來說,譬如在《雜阿含經》的卷5也是有一致說法,經文上 佛陀有這麼說:【佛告阿耨羅度:「作如是說者,隨順諸記,不謗如來,非為越次。」】換句話說,如果是說佛法的時候,符合如來原來的意旨,那就是不謗如來;若是所說的佛法內容乃是違背 佛陀原來的聖意,那就是謗佛了。因為 佛陀不是這個意思來說明這樣,而這個說法者卻是主張這樣錯誤的說法,若主張這樣錯誤的說法說是 佛陀所說,因為這個緣故,其實在本質上就已經是謗佛了;因為 佛陀並不是這個意思,但是這個說法者,他卻是這樣主張說是 佛的意思,那本質上就是謗佛了。

其實還有許多的經典,也是有一致性的記載,例如在《雜阿含經》卷6的一段聖教,也是一樣的說法。我們來看看經文怎麼說:【爾時羅陀,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其上事具白佛言:「世尊!我得無謗世尊耶?不令他人來難問詰責,墮負處耶?不如說說、非如法說、非法次法說耶?」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因此 佛陀說:如果真實說法,那就是不謗如來。我們再舉一個聖教,例如《雜阿含經》的卷14有說:【爾時尊者浮彌,知諸外道出家去已,往詣尊者舍利弗所;到已與舍利弗面相慶慰,慶慰已,以彼諸外道出家所問事,具白尊者舍利弗:「我作此答,得不謗毀世尊?如說說、不如法說、不為是隨順法行法?得無『為餘因法論者來難詰呵責』不?」尊者舍利弗言:「尊者浮彌!汝之所說,實如佛說;不謗如來,如說說、如法說、法行法說。」】另外在《雜阿含經》卷34也有這樣一段開示:【爾時尊者富隣尼,諸外道去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向諸外道出家所說具白世尊:「世尊!我向答諸外道說,得無謗毀世尊耶?為是法說、如佛所說、如法說、隨順法說,得不為諸論議者所見嫌責耶?」佛告富隣尼:「如汝所說,不謗如來,不失次第;如我記說,如法法說,隨順法說。」所以說法錯謬的人,他不但是謗佛而已,同時他也將會獲得無量罪。

另外我們再舉《中阿含經》卷12當中,也有一樣的教證,因為經文比較長,我們就不在這裡舉出來,各位觀眾菩薩們可以請閱平實導師《阿含正義》第六輯,當中有列出這個經文,而這部經中所說的意思是:一個錯說佛法反而誹謗聖人所說法為邪法,或者誹謗真悟之聖人為邪魔的話,這樣的情形即是身、口、意都是行於惡業;那聖教說這樣的人,死後必將下墮惡處之中受苦。我們看人間往往有這種人,尚未實際瞭解善知識所說的內容、或者所弘法義的時候,單單就憑錯悟的法師、或錯悟的居士所說-而誹謗賢聖言語-因此誤信以為是真的,跟著這個別有用意的法師、或者迷信的居士所作虛妄的評論,這樣就直接加以否定,或者評論;其實他們是仍然沒有讀過被他們誹謗的真善知識的任何一本書籍,在全不瞭解真善知識所說、所教、所行的情形下,就直接根據有心人士的無根誹謗,因此對於真善知識就大力加以誣謗。其實這樣的所為、所行就是不如實,他們造此惡業就難免於死後下墮三惡道之中,真是可憐!如果有的人是明知善知識所說是正法、是正理,但是他們卻為了想要擁護自己的名聲以及利養、或者為了想要讓自己的徒眾不會散失,因此故意以種種的方便而誹謗善知識所說法義,來指說善知識所說法義為不如法說-這樣的話,就更是「不行如實」的大法師-這樣的人依據佛陀聖教來判斷,他捨壽以後必將會下墮地獄之中來受苦,那這樣是可憐的人!所以從聖教之中、以及從現代很多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當中的道理。其實這是由於真善知識所說的法義內涵,在在處處都是要教導眾生們去斷除我見、斷除常見、斷除斷見的緣故;而這些正確的佛法義理內涵,卻是被有名氣而且是錯悟的大法師加以否定的時候,那個結果就一定會引導眾生繼續住在我見、常見以及斷見這種邪見當中。其實這樣錯誤的作法,就是在戕害佛弟子們的法身慧命,這樣的惡業行為是極其重大的,這樣的惡業行為也是遠超過殺害世人、毒害世人無量倍的;因為殺人也不過只是害人一世而已,然而誤導他人來誹謗勝妙法、來誹謗賢聖的話,那將會害人無量世,下墮在地獄之中來受大苦惱,這是讓眾生很可憐、可悲的情形。所以如此錯說佛法,而且誹謗善知識等等的這些行為事情的這些大師們,他們不但是殘害弟子們無量世,也都是在與 佛陀為敵的人,當然也是不行如實的人。佛陀說這一類人將來捨壽的時候,難免會因為他們造作無根誹謗賢聖的行為惡業,以及他們把佛法轉易成為外道常見、斷見法的這些行為;因此這等惡業造作而下墮到地獄之中去受苦,這是不值得的行為。由於 佛陀的聖教、以及這樣的情形,因此讓我們學習到這裡有一個重點,也就是說:一切人說話以及說法的時候,都應當要謹慎小心為要,千萬不要自作聰明,一定要所行如實,千萬不要妄說佛法、妄作惡事,千萬別把自己未來的無量世當作兒戲,更別把自己此世以及未來無量世的道業,拿來換取短短一世而且又是無常的名聞、利養、以及眷屬上面。

我們再舉一段聖教,例如在《長阿含經》卷12有一部《清淨經》,當中有提到 世尊對於周那沙彌有一段開示。世尊是這樣講的:「【如是,周那!彼非法中不足聽聞,此非三耶三佛所說,猶如朽塔難可汙色。彼雖有師,盡懷邪見;雖復有法,盡不真正,不足聽採;不能出要,非是三耶三佛所說,猶如故塔不可汙也。】」這一段經文是說,自己的師父所說的法義如果是懷有邪見的話,雖然他是有法的,但是由於他所傳的法並不是真正的緣故、是有邪見的緣故,所以我們當弟子是不應該採信這樣的邪說;因為他的法並不能使你斷除我見、斷除我執,也不能使你出離生死的緣故。假使有的人來勸說你要繼續相信這個師父錯誤的法義,而你又信受了,這樣繼續地修學下去,那麼你不但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向你勸說的人、也害了師父繼續留在我見深坑之中,所以 佛陀開示說,又怎麼說呢?【則二俱失道,獲無量罪。所以者何?彼雖有法,然不真正故。】(《長阿含經》卷12)這是說兩個人同時都是有害的事,假使你不想要害對方的話,那你可千萬別接受他人前來勸說的錯誤法義,必須要依照 佛陀聖教的開示來檢查才對。因為單單是無意錯說佛法的大法師們,若是依照阿含諸經的標準來算,那已經是得到無量罪了,更何況是為了維護名聞、利養、眷屬等等法,而去故意誹謗說正法的大法師們,那又是怎麼能夠可以免除無量重罪呢?因為單單只是誹謗聲聞法的正法的時候,那就已經是地獄罪了!更何況是誣謗……你所誣謗的乃是最勝妙的如來藏法、一切種智唯識增上慧學的法,而這樣誹謗大乘勝妙法,卻可以能沒有地獄罪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諸大乘經當中,佛陀已開示說:誹謗第八識如來藏的行為,這就是謗菩薩藏的大惡業,這不只是地獄罪而已;實際上是當他正在誹謗菩薩藏第八識如來藏勝妙法的時候,那就已經成為斷善根的人了,經典上說這樣的人名為一闡提人,佛陀說這是無間地獄罪啊!這是世間所有罪業之中最深的惡業,造作這樣惡業的人,他在未來無量世的果報,乃是不可思議的長劫無間而且慘痛。縱使這個人,他是一世來實行世間善法而去造橋鋪路來慈濟眾生,如同有些道場的委員們,他們一般每週乃至每天都去行善--救濟眾生的災難等等,但是一旦他們被邪見的大師所誤導,而去誹謗最勝妙的菩薩藏-第八識-正法的時候,如果他們是已經具足了根本、方便、成已這三方面的罪的時候,那就是無法免除無間地獄罪了。他們在年老捨壽後,將會先受最重罪之報,然後就是在無量世以後再領受行善的果報;他們會先入無間地獄之中,這樣受盡五種無間之苦,然後再次第上生到上層比較小的地獄之中,這樣歷經了十劫,一一受報完畢以後才能夠轉生於餓鬼道當中去繼續受苦,受盡完畢以後,再轉生到旁生畜生道當中去受種種的苦,一直到成為人類的寵物以後,已經是幾十大劫以後的事了;這個時候就是即將受完謗法大惡業的果報的時候,他們才能才在經過一段時間領受畜生道之中的不可愛苦果以後,再去受生於欲界天之中,來享受以前所造的善業福報;而且他們將仍然會是愚癡無智的,仍然是不能分辨正法以及邪法的差別,所以在未來幾十大劫以後,成為天人或者人類的時候,他們仍然有可能又再重新去誹謗正法、或者誹謗賢聖,又再重新會下墮於三惡道當中。

由這樣的法理道理,我們就可以知道每一個學佛人、每一個修行人,其實都應該要注意的,要注意什麼呢?那就是正法的熏習、以及正確的知見的建立,才是所有學佛人最重要的事,正法的熏習、以及正見的建立,才是所有學佛人最重要的事,這是一切學佛人都必須要特別重視的正事。千萬別只是聽聞他人所說就直接信受了,這樣就是沒有智慧;必須要聽聞以後,確實加以深入地理解以後,再作正確的判斷--如理作意地去思議來判斷,否則那個後果一定是不堪設想的。因此這個道理,各位如果有詳細深入地去思惟這個情執深重、以及我所之間的關係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了知當中的道理。既然修行是想要求證於解脫,那當然是要遵循、遵照 佛陀的教誨,而遠離邪見,遠離錯說佛法的人、遠離支持妄法的惡業。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課程說到這裡。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484-a18_087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86集 佛會不會罵人(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這一個單元我們繼續跟大家探討「佛會不會罵人,佛會不會為自己作辯解,佛會不會破斥說法錯誤誤導眾生的人。」

上一集我們談到假使法義辨正、 破邪顯正救護眾生的正事不應該作,那麼 佛陀以人天至尊的高貴身分,又何必特地跑去外道那裡,對外道加以辨正及破斥呢?這一點,可能是一般人都沒有想到的,所以在這裡提出來讓大家都能瞭解,以後就不會再被有心的人,用世俗表相言語、似是而非的鄉愿說法,而掩蓋了他們背後的私心,這樣才不會阻礙破邪顯正、救護眾生的佛教正事,才能繼續跟隨 世尊的腳步,就不會有廣大的佛弟子繼續被錯悟的大師或未證言證的假名善知識所誤導。

當你效法 世尊破邪顯正,救護眾生的善行時,你就已經是心地正直的佛弟子,那麼你一定會遵守一個原則:正法就是正法 不論是誰說的;邪法就是邪法 不論是誰說的。能夠這樣子做,你一定是正直的人,那麼你也一定會依照法義的真假的事實,實際地去研讀和判斷,對雙方所說的法義,都能深入加以詳細理解,然後作出你認為最正確的決定,而不是人云亦云表相崇拜的隨便說話和做事。

人云亦云而不能實際地加以理解,這是古今學佛人的大毛病;這會讓眾生繼續深入我見當中,會讓人繼續遠離正知正見,這些都是由人云亦云而來的,當你成為正直的佛弟子以後,你一定會從法義的辨正中獲得詳細的理解,也能獲得佛法的正知正見,那麼你這一世,想要不斷我見、不斷三縛結,那也是很困難的。

又有一些大法師常常放縱弟子,叫徒眾在背後以言語罵斥 平實導師,妄說平實導師是喜歡諍辯的人。但是現今的佛教已經因為末法的眾生,普遍無法實證三乘菩提,正法的命脈如同懸絲一般、岌岌可危,這個時候真實證悟三乘菩提的 平實導師跟正覺教團,若不出來用各種勝妙的言語來辯解、來作法義辨正,怎麼能夠令廣大的佛弟子知道法義的對錯、知道如何才能實證佛法?又怎麼能夠讓正法長久住世?當這個世間唯一勝妙的正法,也就是 平實導師所弘揚的如來藏妙法被廣泛誣衊的時候,如果不加以辯解、辨正,難道要使佛教正法的命脈斷掉?難道要使佛弟子的法身慧命滅絕?這些人為什麼不好好想一想:世尊不是只有罵斥不受法的弟子,有時顧慮正法的弘傳,也會對事相上的誣衊來作辯解,也是為了使學人生起信心,佛陀都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度眾生。

譬如《長阿含經》卷11〈阿耨夷經〉所記載,有一次佛陀正要進入阿耨夷城去乞食。發現時間還早,於是先到房伽婆梵志的園林去拜訪。這時候,房伽婆梵志遠遠看到佛陀走過來,就起來迎接,相互問訊說:「瞿曇!好久不見了,今天是什麼原因,來到這裡?瞿曇請這裡就座!」世尊坐下後,梵志也在另外一邊坐下,接著房伽婆梵志跟世尊說:「前夜善宿比丘,來到我這裡,曾對我說:『大師!我不想在佛陀那裡修梵行了。為什麼呢?因為佛陀疏遠我的緣故。』善宿比丘也還說了瞿曇的過失,但是我也不相信他所說的話。」

佛陀告訴房伽婆梵志:「那位善宿所說的,我知道你也不會相信。以前有一次,我在毘舍離獼猴池旁邊的集法堂,那時候,善宿來到我這裡,跟我說:『如來你已疏遠我了,我不想在如來這裡修梵行。』我對他說:『你是什麼緣故說:「如來疏遠我,我不想在佛這裡修梵行。」』善宿回答我說:『因為如來不為我顯現神通變化。』那個時候我就對他說:『我是否曾經說過請你在我法中修梵行,我就會為你顯現神通變化?你是否又曾經向我說過:「如來你應該為我顯現神通變化,然後我就會在如來這裡修梵行?」』那時候善宿對我說:『不曾說過!世尊!』

我告訴善宿說:『我不曾對你說過:「你在我法中修梵行的話,我就會為你顯現神通變化;你也不曾說過:「如來如果能為我顯現神通的話,我就會修梵行。」善宿!你的意思到底是什麼?是說如來能顯現神通,或者不能顯現神通呢?我所說的法是否能出離生死,能盡諸苦邊際呢?』善宿說:『如來能顯現神通,並不是不能顯現。世尊所說的法能出離生死,能盡諸苦邊際,並不是不能盡的。』」

佛陀說:「因此緣故,善宿!你照我所說的法,去修梵行的話,就能顯現神通,並不是不能的;能夠離苦,並不是不能離苦的。那你對於如來的法,到底有什麼所求呢?」

善宿又說:我父親的祕術,世尊都知道,然而卻吝嗇不教我。」佛陀說「善宿!我是否曾經說過:『你如果在我法中修梵行的話,就會把你父親的祕術教你?』你是否又曾經說過:『如來如果把我父親的祕術教我的話,我就會在佛這裡修梵行?』善宿回答說:「不曾說過!世尊!」

佛陀說:「因此緣故,善宿!我從前並不曾說過這些話,你也不曾說過,現在到底是什麼緣故你會這樣說?善宿!你認為如來能不能說你父親的祕術呢?如來所說的法,能不能出離生死,能盡諸苦邊際嗎?」善宿回答說:「如來能說我父親的祕術,所說的法,能出離生死,也能盡諸苦邊際。」佛陀告訴善宿說:「如果我能說你父親的祕術,也能說法,使人出離生死,能盡諸苦邊際的話,那麼你在我法中,又有什麼希求呢?」

佛陀又告訴善宿說:「你從前在毘舍離,用無數的方便,稱讚如來,稱讚正法,稱讚眾僧。就好像有人,用八種利益去稱讚清涼池,能夠使人歡樂那樣。所謂:涼冷、輕盈、柔軟、清澈、甘美、無垢、飲無厭、便身。你當時也是這樣,在毘舍離曾經稱讚如來,稱讚正法,稱讚眾僧,使人信樂。善宿!你要知道現在你如果退轉,遠離正法的話,世間人就會說:『善宿比丘是那麼有知識,又是世尊親自教導的弟子,然而卻不能盡形壽修梵行,中途就捨戒,回到世俗法去了。』房伽婆梵志!我當時曾經責備他,可是他並不接受我的教導,捨戒還俗去了。」

「梵志!有一次,我在獼猴池旁邊的說法堂,有一位尼乾子,叫伽羅樓,他也住在那個地方,他是一位有知識、有大名聲、常被世間人崇拜供養的苦行者。那個時候,善宿比丘,著衣持缽,入毘舍離城去乞食,曾經去到尼乾子伽羅樓那裡。當時,善宿用深細的法義去問尼乾子,尼乾子不能回答,並且生起瞋心。善宿自己想說:『我惹這位尼乾子生氣,會不會有長夜苦惱的果報?』

梵志!那時善宿比丘在乞食後,執持衣缽,來到我這裡,也沒將此事經過告訴我。我對他說:『愚癡人!你怎麼可以自稱為沙門釋子?』善宿就回答我說:『世尊!為什麼緣故說我是愚癡人?為什麼不應該自稱為沙門釋子?』我就告訴他說:『愚癡人!你曾經到尼乾子那裡,問他深細的法義,他不能回答你,而且生起瞋心。你那時候自己想說:「我現在惹怒了這位尼乾子,會不會有長夜的苦惱果報?」你是不是有這樣的心念?』善宿說:『尼乾子伽羅樓他是一位阿羅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嫉妒瞋恚心呢?』我當時回答他說:『愚癡人!阿羅漢怎麼會有嫉妒瞋恚心呢?你現在自認為他是一位阿羅漢,認為他能長夜執持七種苦行。哪七種呢?第一、盡形壽不著衣服。第二、盡形壽不飲酒、不食肉,也不吃飯以及麨麵。第三、盡形壽不犯梵行。第四、盡形壽,在毘舍離的四個石塔,所謂東方名叫憂園塔,南方名叫象塔,西方名叫多子塔,北方名叫七聚塔,都盡形壽不離開此四塔……。可是他日後,會在違犯這七種苦行後,死在毘舍離的城外。就好像一匹野干,全身生疥癩病,衰敗病死在山丘的墳場那樣,這位尼乾子也會是這樣的情形。他自己所立的戒禁,後來卻都違犯它。自己本來發誓說:盡形壽不穿衣服;後來卻還是穿了衣服。本來自己發誓說:盡形壽不飲酒、吃肉,不吃飯及麨麵;後來卻統統吃了。本來自己發誓說:不違犯清淨行;後來也違犯清淨行。本來發誓說不離開四塔,所謂東方的憂園塔,南方的象塔,西方的多子塔,北方的七聚塔;現在卻都統統遠離而不再去親近。那個尼乾子伽羅樓自己違犯這七種誓願後,就到毘舍離城外,在城外的墳墓間死掉了。』」佛陀曾跟善宿說:「愚癡人!你如果不信我所說的話,你可以自己去看看,就會知道尼乾子伽羅樓是不是這樣死掉的!」

佛陀又告訴房伽婆梵志說:「後來有一次,善宿比丘著衣持缽,進入城內去乞食,乞食後,出城外,在墳墓間,看到尼乾子伽羅樓死在那個地方。看見後,來到我這裡,也沒有將這件事情告訴我。梵志!那時候,我對善宿說:『怎麼樣?善宿!我以前所預記的尼乾子的事情,是不是像我所說的那樣?』他回答說:『是的!都如同世尊所說的。』梵志!我已經給善宿比丘顯現神通證明,然而他卻還說:『世尊都不為我顯現神通。』」

「又有一次,我在白土城,那時候有一位持狗戒的尼乾子外道很有名,叫究羅帝,他普遍受到世間人的恭敬供養,他常常學狗直接用嘴巴去吃散在地面上的食物。那時候,我穿衣持缽,進入城內去乞食,當時善宿比丘跟在我後面。他看見尼乾子究羅帝趴在糞堆上,用舌頭舔一些粗劣的食物。善宿比丘心中想說:『世間的阿羅漢,或向阿羅漢道的人,都沒有人能比得上,這位尼乾子,他所修的道法是最優勝的!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苦行,能除掉憍慢心,所以他能趴在糞堆上,用舌頭去舔粗劣的食物!』」

「梵志!」這時候,世尊轉頭跟善宿說:「你這愚癡人!怎麼可以自稱是一位佛弟子呢?」善宿說:「世尊!為什麼緣故稱我為愚癡人?為什麼不可自稱是一位佛弟子?」佛陀告訴善宿:「你這愚癡人!你看見這位究羅帝趴在糞堆上,用舌頭舔食物,你看見以後,就起這樣的心念說:世間的阿羅漢,以及向阿羅漢的人,以這位究羅帝為最上最尊。為什麼?因為這位究羅帝能行苦行,能除掉憍慢心,所以能在糞堆上舔食物。你是否有這個念頭?他回答我說:『是有的。』」

善宿心念被佛講出來以後,又說:「為什麼緣故,世尊你對阿羅漢生起嫉妒心呢?」佛陀告訴善宿說:「我不是對阿羅漢生起嫉妒心,是你現在愚癡!認為究羅帝是一位阿羅漢,但是你要知道!這個人在七天以後,會因為腹脹而死掉,會轉生於起屍餓鬼道中,常受飢餓的痛苦,他在死掉以後,會被人用蘆葦的束繩捆綁拖到墳場。你如果不信的話,可以先去對他說。」

這時候,善宿就到究羅帝住處拜訪,對他說:「那位沙門瞿曇預記,說你七天以後會因為腹脹而死掉,會轉生在起屍餓鬼道中,死後會被用蘆葦的束繩捆綁拖到墳場。」善宿又說:「究羅帝你應該要節食,不可讓瞿曇說中。」房伽婆梵志!那時的究羅帝到了七天後,真的因為腹脹而死掉,轉生在起屍餓鬼道中,死後被用蘆葦的束繩捆綁拖到墳場。那時候,善宿聽到佛的預記以後,就屈指計算日子,計算到七天後,善宿比丘就去裸形外道的村中,問村人說:『究羅帝現在在什麼地方?』村人回答說:『已經死掉了。』又問:『患什麼病而死掉的?』村人回答說:『患腹脹的病。』又問:『他是如何送葬的?』村人回答說:『用蘆葦的束繩捆綁拖到墳場的。』

梵志!那時候,善宿聽完這些話,就走去墳場。在快到墳場的時候,那個死屍,腳開始動了(起屍鬼在死後幾天內,是仍然能夠動轉的),忽然死屍就蹲在那裡。這時候,善宿就對死屍說:『究羅帝!你是死掉了嗎?』死屍回答:『我已經死掉了。』又問:『你是患什麼病而死掉的?』死屍回答:『瞿曇曾經預記說我七天後會腹脹而死,我真的到滿七天就腹脹而死掉。』善宿又問:『你轉生在什麼道?』死屍回答:『如那位瞿曇所預記的,我今天轉生在起屍餓鬼道中。』善宿問他說:『你命終的時候是如何送葬的?』死屍回答:『真的像瞿曇所說的,我是被用蘆葦的束繩捆綁拖到墳場的。』這時死屍對善宿說:『你雖然出家,卻得不到利益,瞿曇沙門曾經說過這些事,而你卻常不信受。』說完這些話以後,死屍就倒臥在地上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簡單作一個結論,由這一部經中我們看到世尊為了不使眾生對自己產生懷疑和誤解,所以為外道梵志一一詳細說明愚癡比丘善宿的許多事情,為自己來作辯解;這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名聞利養。這都是為了避免眾生誤會而退轉聖道,也是為了建立眾生對佛的信心。

這個單元我們就介紹到這裡。祝福各位菩薩:身心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480-a18_086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85集 佛會不會罵人(三)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這一個單元我們繼續跟大家探討:佛會不會罵人?佛會不會為自己作辯解?佛會不會破斥說法錯誤、誤導眾生的人?

上一集我們談到 世尊告訴尼俱陀梵志說︰「你是否認為佛陀屏除你在善法、清白法中嗎?千萬不要起這種心!你儘可在善法、清白法中精勤修行,我自然會為你說各種善淨的法,為你滅除惡法,使你增益善法。」這時,散陀那居士和尼俱陀梵志,以及五百位梵志的弟子,聽完 世尊的說法都歡喜奉行。

佛陀對外道眾生一向以和平慈悲的心來看待,但是外道如果太過分地謗佛、謗法,有可能會導致眾生喪失對佛法的正信時候,佛陀就會去外道那裡辨正法義,使外道暴露自身法義的粗淺。所以,佛弟子如果看見外道法對佛教正法已經產生了負面的影響,這時候就應該加以辨正、破斥,不應該只是當濫好人,去巴結外道、攀附外道,只想增長自己在世間法中的勢力,否則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這些年來常見有佛門大法師,經常跟其他宗教互通情誼,用來博取世間的名聲,這都是違背 佛陀身教、言教的行為。如果是已經知道西藏密宗的理論、行門,都是混雜外道性力派的邪淫教法,卻反而高推為佛門上乘妙法;並且處處貶低三乘菩提的佛教正法,想用密宗教法來取代佛教的正法,全面誤導佛門四眾弟子走向外道法;或是已經知道這些事實的大法師,繼續放縱西藏密宗的外道法,來破壞佛教正法,誤導眾生的法身慧命,並且加以支持西藏密宗,這樣的心態是不善良的,這樣的行為也是愚癡的,他們的說法都是鄉愿的。有智慧的人、有慈悲心的人,對這樣的事情,都應該有正確的想法,也都應該有正確的行動,才能救護藏密外道法中的佛弟子,才能預防顯教學人不會被誤導,而進入藏密法中修學,未來共同造下破壞佛教正法的大惡業。能這樣地護持正法,才算符合 佛陀的教導,能夠破邪顯正、救護眾生,這才是菩薩的正行。

其次,根據《佛說尼拘陀梵志經》經文中的 佛陀聖教,如果想要親證解脫果的學人,必須特別注意這一段 佛的開示:【或有正士,不諂、不曲及不虛誑,正修行者,我即為彼說法教示,如應開導,令彼正士如我正說及正教示,於七年中,或復六年,五、四、三、二、一年之中一向不亂,離諸熱惱;清淨身心,專注趣求。我說是人見法知法,超初、二果,直進第三有餘依位阿那含果。】(《拘尼陀梵志經》卷2

意思是說,假使佛弟子確實是心地正直的人,對人也不會諂媚,心中的種種想法都不彎曲,說話都不虛誑,是真正想要修行的人,不是想要跟人爭高下,也不是想要表現自己超勝於他人;這樣的人只要能得到 佛陀或真善知識的教導,就可以在七年或六年,乃至一年中,心得決定,乃至專注在解脫道,最終可以超過初果、二果,進到第三果中證得心解脫或有餘依涅槃。假使心地更加的正直,清淨都不諂曲,甚至能夠於七月中或復六月,五、四、三、二、一月、半月,一向不亂,離諸熱惱;清淨身心,專注趣求,可以見法知法,超初、二果,直進第三有餘依位阿那含果。

這部經又說:佛弟子如果心地絲毫都不諂曲,更加的正直,當他聽聞正確的解脫道法義時,能夠不虛誑,不誹謗正法而正修行;當 佛陀或真善知識為他說法教示,如應開導以後,就可以於七日中或復六日,五、四、三、二、一日、半日,乃至食前、食後的極短時間中,可以一向不亂,離諸熱惱;清淨身心,專注趣求。我說是人,見法知法,超初、二果,直進第三有餘依位阿那含果。

由這裡的聖教顯示,直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直心,雖然口中說要修學解脫道,身體也已經出家了,那也都是沒有辦法成功證果的。直心的意思,就是心地正直,心地正直的要件有三個:第一、心中對一切人,都沒有諂媚巴結的心態;第二、心中種種想法或觀念都不彎曲,對正理絕對不會加以扭曲;第三、所說的言語都是誠實而不虛妄,對善知識也能夠誠實而不欺誑。

首先,我們介紹不諂。不諂,一定是正直的人;即使面對真善知識想求法的時候,也仍然沒有諂媚的心態,只有恭敬奉侍的心。當他面對至親的剃度師、歸依師、親教師的時候,假使後來遇到正法,知道他們的法義錯誤,絕不會為了顧慮自己在道場中的地位或利益,而諂媚地繼續護持、偏袒錯悟的師父。一定會依止正確的心態,不會生起諂媚的心態,也會在獲得正法的果證以後,以正當的方式來設法回報這些上師。

再來,我們介紹不曲。不曲,就是能夠正直而行的人,不曲的人一定不會「應行而不行,不應行而行」;當他知道以前或現在所依止的師父、老師,他們是悟錯了,或是正在誤導眾生,一定會加以規勸,不會屈從其他心地諂媚的人,一起曲意,不問是非、邪正地偏袒維護師父、老師,以免他們繼續誤導眾生,這就是應行而行。至親的師父、老師若是正在誤導眾生,就應該要當面詳細論述法義對錯,讓他知道如何改進、棄捨誤導眾生的惡業,這才是應行而行的佛弟子。如果有人心地不直彎曲,為了諂媚大師的心態,故意誹謗真善知識或誹謗正法,我們不僅不應該加以附和,而且應該想辦法護持正法,這就是「應行而行,不應行則不行」。譬如有人專門收集真善知識演說正法,辨正法義、救護眾生的書籍去燒掉,或是當作廢紙送去回收場;正直的人就會上前制止,並且特地加以流通,成就救護學人回歸正道的善行,這才是不曲的人。

最後,什麼是不虛誑?不虛誑就是說話誠實,不會遮遮掩掩,不會說假話,也不會只說一半的話;當有人誹謗正法,或是有人妄說事相,來誹謗真善知識的時候,正直的人一定會加以制止,並且依事實的真相來說明或辨正。當有人妄將錯悟大師的法義,狡辯為真正佛法的時候,就應該依據正理來論說,讓眾生不會繼續沉迷在大法師的相似佛法或外道法中,永遠沒辦法實證解脫,或是斷送法身慧命。所以,說話不虛誑的人,他必定能因正見而成就正語、正志、正業,在這一世中,要證二乘解脫果,就不是困難的事了。

在佛法中修行的人,如果心地能不諂,身行能不曲,言語能不誑,他就是正直的人。這樣正直的人,佛說只要遇到真善知識(真善知識包括:解脫道中證果斷結的人,或是佛菩提道中證悟的人),他就一定可以斷結證果,或是證悟般若。在這一部經中,佛說正直的人,只要遇到 佛陀,聽聞正法以後,有的七年,或七個月,或七天、或一天,乃至只有食前、食後的短暫時間中,就能取證三果。所以,遇見真善知識的時候,自己的心地能正直,不諂、不曲、不虛誑,就一定能跟真善知識相應而證得果位。

佛陀這樣的說法,都沒有虛誑,就如同正覺同修會禪三開始的時候,平實導師會對參加的學員解說蘊處界的無常、空,十之八九都能斷除我見、斷除三縛結,並且能夠自己作檢查,確定自己是否已經斷了三縛結,得須陀洹;如果先前已經具足四禪、四空定的人,當下就能取證滅盡定,可見 佛陀說法絲毫沒有錯誤,大家應該信受奉行,讓自身得到利益。如果聽聞了真善知識所說的解脫道以後,仍然不能證果,那一定是心地仍然不夠正直,所以對真善知識、對正法不能如實接受,不能如理作意地思惟和觀行,所以才無法證果。這是 佛陀的慈悲,特別為我們說明這個道理。

如果心地不夠正直,有虛誑的人,即使聽了確實可以使人親證初果、二果、三果的法義時,他聽了也不會信受,反而會繼續相信自己所依止的仍然未斷我見、未斷常見的師父或是老師所說的錯誤法義,也會繼續曲意地維護他們誤導眾生,然後狡辯說他們是在度眾生,沒有誤導眾生。即使他心中明明知道,事實跟自己所說是不一樣的,也會因為情執而繼續維護及諂媚下去,那麼他想要證得菩提道果,就變得遙遙無期了!因為證果不是有果可得,而是要能斷掉結使,是能夠捨去我見跟三縛結。當他心中想要維護還沒有證果的師父、老師的時候,就一定會墮在我見、我所見、常見當中,這種結使是非常深重的!心地不夠正直、有虛誑的人,怎麼能夠斷結證果呢?所以,證果只是表相,證果的實質其實就是要斷除結使:能夠斷掉對自己覺知心的貪愛,能斷掉對覺知心自己所貪愛的師父或老師的感情執著。這才是真正的證初果。

心地不直的人,雖然聽說覺知心是虛妄法,聽說覺知心的能見之性、能聞之性,乃至能知、能覺之性,都是虛妄的,心中也明明知道這些都是緣生必滅的法,但就是不能接受、不能安忍,所以不能斷結。另外,他也不知覺知心的六種功能性,都只是覺知心識陰所擁有的內我所;覺知心自我是虛妄法,更何況覺知心的內我所呢?當然更是虛妄法!當覺知心自我及覺知心見聞覺知性的內我所,都已經知道是虛妄法,又怎麼會繼續愛戀身外還沒有斷結的師父、老師呢?師父或老師都只是自己五陰的外我所罷了,當他們已經被自己證實是沒有斷我見的人,而且還堅持要繼續誤導眾生、繼續未證言證的時候,我們怎麼能夠再彎曲心意維護他呢?那是害了他,讓他沒有機會改正錯誤。如果還想要繼續曲意維護,那我們又怎麼有可能斷除我見跟邪見呢?又怎麼能轉依正見而斷結證果呢?所以說心地正直的人,才有可能實事求是,才有可能聽聞正法以後,確實信受奉行而斷結證果。

若是你的師父、老師聽聞正法的解說以後,已經停止誤導眾生的行為,已經停止未證言證、未悟說悟的行為,那你就應該要好好地護持他們,因為他們已經是心地正直的人。在他們繼續聽聞正法,或閱讀正法書籍而作觀行以後,一定會成為斷我見、斷三縛結的初果人;這一世也有可能取證二果、三果。既然你是心地正直的人,從此以後就要好好地護持他們,讓他們有機會,把正法傳授給有緣的四眾弟子,那麼你的證量將會比他們更高,因為你是完全沒有私心,完全沒有慢心的,你將有可能取證更高的解脫果。以上是依據 佛陀在四阿含聲聞法中的開示教導,加以明白的解說,讓大家可以增上自己的解脫果證量。

聲聞佛法中的事實真相是:佛陀對於妄說解脫道、妄評正法的佛門學人或外道,一定會加以破斥的。這是四阿含中常常可以看到的事實,這並不是為了諍勝,而是為了救護眾生,不讓眾生繼續沉迷在外道法,或墮入佛門的凡夫知見中。所以,當佛門有鄉愿心態的大法師主張:「各人説各人的法就好,不要評論別人。」或是說:「大家説好話、做好事,都不要評論別人。」企圖影響別人停止法義是非對錯的辨正時,你應該要學習 世尊,仔細觀察説這些話的大師,是否仍然在誤導眾生,是否繼續把勝妙的佛法加以淺化、世俗化、外道化或商業化,然後再判斷他們所說的那些話用意是正直或是諂曲。假使法義辨正、破邪顯正、救護眾生的正事不應該做,那麼 佛陀以人天至尊的高貴身分,又何必特地跑去外道那裡對外道加以辨正及破斥呢?這一點,可能是一般人都沒有想到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介紹到這裡。

祝福各位菩薩:身心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476-a18_085


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84集 佛會不會罵人(二)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這一個單元我們跟大家探討:佛會不會罵人?佛會不會為自己作辯解?佛會不會破斥說法錯誤、誤導眾生的人?

上一集我們談到《長阿含》〈散陀那經〉中的記載,有一次 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時候,有一位居士叫散陀那(也就是和合長者),他是 世尊的在家弟子。有一次,他去拜訪尼俱陀梵志和五百名梵志的弟子,當時那些梵志都聚在一起高談闊論,說一些沒有意義、沒有法益的閒話:有的談論國事、戰鬥兵杖的事,或國家大臣跟庶民的事,或車馬遊戲園林的事;有的談論坐席、衣服、飲食、婦女等等俗事。那些梵志都是以這些談論在過日子。

當散陀那居士走到梵志的處所,就向他們問訊,然後在旁邊坐下來。他對梵志說:「我的師父世尊,乃常樂於閑靜、不愛憒鬧,不像你跟弟子們這樣,聚在一起高談闊論,都說一些沒有意義、沒有法益的閒話。」這時候,尼俱陀梵志就向散陀那居士說:「沙門瞿曇有在跟人家談論世俗的言論嗎?如果沒有,大家怎麼能夠知道沙門有大智慧呢?你的師父喜歡獨處在寂靜空無的邊地,就好像眼睛快瞎掉的牛在吃草一樣,只能夠吃牠眼前所看到的草。你的師父也是像這個樣子,偏好獨見,樂於住在沒有人的地方。你的師父如果來到這裡,我們就會叫他是瞎牛。他常自己宣說他自己有大智慧,可是我只要用一句話,就可以使他沒辦法回應,能夠使他默然無語,就像烏龜為了躲避各種災患,把自己的頭尾四肢都縮到龜殼內一樣。我也可以一箭射中他,讓他沒有逃竄的地方。」

這時候,世尊在靜室用天耳聽到了梵志和居士的對話,就準備去拜訪尼俱陀梵志。尼俱陀梵志遠遠看見 佛陀往這邊走來,就命令弟子說:「你們要安靜!因為瞿曇沙門快到這裡了。你們千萬不要起立迎接,也不要恭敬禮拜,也不可以請他坐下;就空一個座位,讓他自己去坐。他如果坐下來以後,你們就應該問他:沙門瞿曇!你到底是用什麼方法教導你的弟子,讓他們得到安隱,讓他們淨修梵行的呢?」那個時候,世尊已經漸漸走到這個園林,可是尼俱陀梵志因為 佛的威神力,使他不善的心念無法生起,就不知不覺地自己站起來去迎接 世尊,並請 世尊入座。

這時候,散陀那居士禮拜 世尊的雙足,然後坐在旁邊。尼俱陀梵志向 佛問訊後,也坐在一邊,他向 佛問說:「沙門瞿曇!你是用什麼方法去教導你的弟子,讓他們獲得安隱,淨修梵行的?」世尊告訴他:「暫停!梵志!我的法很深廣,能教導弟子獲得安隱,淨修梵行,這不是你能知道的。」又告訴梵志說:「就是你的師父以及你的弟子所修行的道法,有清淨的,也有不清淨的,我統統都能解說。」這時候,五百位梵志的弟子,都發出驚訝的聲音,相互說:「瞿曇沙門有大的威勢,有大的神通,別人問他自己的教義,而他卻以別人的教義來作為論議。」這時候,尼俱陀梵志說:「瞿曇!請你開示。」接著,佛陀就一一說出尼俱陀外道,他們在飲食、衣服、臥具跟身體上,各種千奇百怪的苦行方法;佛說這些苦行都是卑陋的法,像是裸體或者吃牛糞,吃樹根、枝葉,吃自落的果實,或者穿樹皮衣,或者倒臥在荊棘中、倒臥在牛糞上等等苦行。佛問尼俱陀:「像這樣的修行方法,可以叫作清淨法嗎?」尼俱陀回答說:「這樣的法就是清淨法。」

接著,佛告訴尼俱陀:「你所說的苦行清淨法中,卻是有垢穢不淨的事。」佛陀說:「那些苦行的人,都經常計念著:我行這些苦行,可以得到世人的恭敬供養,這些是垢穢不淨的事。那些苦行的人,得到人們的供養以後,貪愛堅固,愛染不捨,不知道要遠離貪愛,不明白出離生死的要道,這就是垢穢不淨。那些苦行的人,見到有人來的時候,就會一同坐禪;假如沒有外人的時候,就隨意坐臥,這就是垢穢不淨。那些苦行的人,聽到他人所說的正確法義,卻都不肯認同,這就是他們的垢穢。那些苦行的人,當別人有如理提問時,卻吝法不答,這就是垢穢。那些苦行的人,如果看見有人供養沙門、婆羅門,就會訶責喝止,這就是垢穢。那些苦行的人,不見自己的過錯,不知出離生死的要道,這就是垢穢。那些苦行的人,都自稱自己是對的,而誹謗他人,這就是垢穢。」

「那些苦行的人,有時仍會造作殺生、偷盜、邪淫、兩舌、惡口、妄語、綺語的惡業,或生起貪愛、嫉妒、邪見的顛倒法,這就是垢穢。那些苦行的人,也會懈怠懶惰,忘失憶念,不修習禪定,沒有智慧,像禽獸那樣的愚癡,這就是垢穢。那些苦行的人,也會生起貢高、憍慢,自己認為超勝於他人,也有未得謂得、未證謂證的增上慢,這就是垢穢。那些苦行的人,沒有信義,也沒有悔過的心,不修持淨戒,不能精勤而接受別人的教導,常和一些惡人作伴,也不斷地造作惡事,這就是垢穢。那些苦行的人,大多懷有瞋恨心,喜好奸詐虛偽,自恃己見,愛求別人的長短,常懷邪見,不信因果,執著常見、斷見,這就是垢穢。尼俱陀!像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清淨法嗎?」尼俱陀回答說:「是不清淨的。」

佛陀破斥外道所認為的苦行清淨法以後,接著說什麼是苦行垢穢法中的清淨法。佛陀說:「那些苦行的人,自己不計念說:我的修行會得到他人的恭敬供養,這就是苦行的無垢法。那些苦行的人,若得到他人的供養以後,心不貪著,能夠遠離,明白出離生死要道的方法,這就是苦行的無垢法。那些苦行的人,常行坐禪法,不管是有人或者是沒有人的地方,這就是苦行的無垢法。那些苦行的人,聽到他人所說的正確法義,就能歡喜加以認可,這就是苦行的無垢法。那些苦行的人,當別人如理提問時,能歡喜為人解說,這就是苦行的離垢法。那些苦行的人,如果看見有人供養沙門、婆羅門的話,就會隨喜而不會訶責喝止,這就是苦行的離垢法。那些苦行的人,都能反見自己的過失,能夠知道出離生死的方法,這就是苦行的離垢法。那些苦行的人,不自己稱讚,也不誹謗他人,這就是苦行的離垢法。」

「那些苦行的人,能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語、不綺語、不貪愛、不嫉妒、不邪見,這就是苦行的離垢法。那些苦行的人,能精勤不忘失正念,常修習坐禪,修習智慧,不會像禽獸一般愚癡,這就是苦行的離垢法。那些苦行的人,不起貢高、不憍慢、不自大,這就是苦行的離垢法。那些苦行的人,能常懷信義,能常修習懺悔法,能持守淨戒,勤受人家的教導,常和善人作伴,能不斷地修善,這就是苦行的離垢法。那些苦行的人,能夠不懷瞋恨,不奸詐虛偽,不自恃己見,不求他人的長短,不懷邪見,也沒有邊見,這就是苦行的離垢法。尼俱陀!像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清淨離垢的法嗎?」尼俱陀回答說:「這實在是清淨離垢的法。」

尼俱陀梵志又問 世尊說:「這些苦行,能不能叫作第一、真實的修行?」佛陀說:「還不是,只是剛起步,像樹的外皮而已。」尼俱陀梵志希望 世尊能解說什麼是樹節。佛陀說:「那些苦行的人,自己不殺生,也不教人去殺生;自己不偷盜,也不教人去偷盜;自己不邪淫,也不教人去邪淫;自己不妄語,也不教人去妄語;他能以慈心遍滿一方,也同樣地能以慈心來遍滿其他各方。他的慈心廣大沒有限量,因此對於世間都能因慈心的散發,常行忍辱而不會結怨;對於悲喜捨的善法,也同樣地修學,令心廣大無量。能這樣地行苦行就叫樹節。」

尼俱陀梵志又問 佛陀:「什麼是第一?」佛陀說:「那些苦行的人,自己不殺生,也能教人不殺生;自己不偷盜,也能教人不偷盜;自己不邪淫,也能教人不邪淫;自己不妄語,也能教人不妄語;他也能以慈心遍滿一方,也同樣地能以慈心來遍滿其他各方。他的慈心廣大沒有限量,因此對於世間都能因慈心的散發,常行忍辱而不會結恨;對於悲喜捨的善法,也同樣地修學,令心廣大無量。那些苦行的人,自己能知道過去無數劫前的事情,過去一生、二生,乃至於無量生,其中國土的成敗、劫數的始終,都能盡見盡知。同時又能自己看見:我曾經出生為哪些種姓,叫什麼名字,吃什麼樣的飲食,有多少壽命,所受苦樂為何,從什麼地方轉生到這裡,從這裡又會轉生到何處,像這些無量劫的事情,都能盡見盡知。」

「他還能以天眼觀見眾生的生死輪迴,能知道眾生由此處而轉生於彼處,他身形顏色的好醜,以及由善業所招感的地方,或惡業所下墮的處所,都能盡見盡知。又能知道眾生如果身口意起種種不善行,誹謗賢聖,信受顛倒邪見,眾生身壞命終以後,會下墮三惡道等等事情。或者有眾生,他的身口意能起種種善行,都不誹謗賢聖,有正知正見,能起正信,他身壞命終以後,會往生到天、人善道中的事情。那些苦行者都能以清淨天眼看到,乃至眾生的各種行為,會招感的事情,都沒有不見不知的,這就是苦行者的第一法。」

佛陀又告訴尼俱陀梵志說:「在這些法當中,又有優勝的。我都常說這些法去度化各類的聲聞,他們也都以這些法來淨修梵行!」這時候,五百名尼俱陀梵志的弟子,都發出高大的聲音相互說:「現在觀察世尊,發現世尊是最尊、最上的,我們的師父實在比不上世尊。」這時,那位散陀那居士對尼俱陀梵志說:「你剛才自己說:『瞿曇如果到這裡來的話,我們應該叫他瞎牛。』世尊現在來到這裡,你還要稱世尊為瞎牛嗎?還有,你剛才又說:『只要用一句話,就可以把瞿曇困住,讓他說不出話來,好像烏龜縮藏頭尾四肢那樣。你又說可以用一支箭射去,讓瞿曇沒有逃避的地方。』你現在為什麼不用你的一句話,去困住如來呢?」

佛陀就問尼俱陀梵志說:「你能記得剛才曾經說過這種話嗎?」尼俱陀梵志回答:「我實在有說過。」佛陀告訴尼俱陀梵志說:「你難道不曾從前輩梵志那裡,聽過諸佛如來都常獨處山林,樂於住在閑靜的地方,就像我現在樂於閒居;不像你們的法那樣整天樂於憒鬧,喜歡戲說無益於修行的事情?」尼俱陀梵志回答:「我曾經聽到過去諸佛都樂於閑靜,喜歡獨處山林,如同今天的世尊那樣;不像我們的法,整天樂於憒鬧,喜歡戲說無益於修行的事情。」

佛陀又告訴尼俱陀梵志說:「你心中難道沒有想說:瞿曇沙門能說菩提道,自己能調伏自己,也能調伏他人;自己得止息,也能使人得止息;自己能度到彼岸,也能度人到彼岸;自得解脫,也能解脫他人;自己得滅度,也能滅度他人的事情嗎?」這時,尼俱陀梵志就從他的座位站起來,走到 佛前,向 佛禮拜,雙手捫摩佛足,自稱己名而說:「我是尼俱陀梵志!我是尼俱陀梵志!現在要自歸依,禮拜在世尊的雙足下。」佛陀告訴尼俱陀梵志說:「停下來!暫停!我要使你的心能知、能解以後,那時候就可以來禮敬。」

這時,尼俱陀梵志就重新禮拜 佛,然後退坐在一邊。佛陀告訴尼俱陀梵志說:「你是否認為佛陀是為了利養才為人說法的嗎?千萬不可起這樣的心念!如果有利養的話,我就全部布施給你。我所說的法,都是微妙第一的,也都是為了滅除眾生的惡法,增益眾生的善法!」又告訴梵志說:「你是否認為佛陀是為了名聞、為了被人尊重、為了當導首、為了眷屬、為了獲得大眾的讚仰,才為人說法的嗎?千萬不要生起這種心!現在你的眷屬都歸屬於你。我所說的法,都是為了滅除眾生的惡法,增益眾生的善法。」

又告訴梵志說:「你是否認為佛陀把你放在不善、黑暗法中嗎?千萬不要生起這種心!你只要自己捨棄各種黑暗、不善法,我自然會為你說各種善淨的法。」又告訴梵志說:「你是否認為佛陀屏除你在善法、清白法中嗎?千萬不要起這種心!」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先介紹到這裡。

祝福各位菩薩:身心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472-a18_084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83集 佛會不會罵人(一)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這一個單元我們跟大家探討:佛會不會罵人?佛會不會為自己作辯解?佛會不會破斥說法錯誤、誤導眾生的人?

在什麼情況下,佛才會罵人?一般世間人對佛菩薩的認知,都是以大慈大悲、忍辱無諍,慈悲萬物、救護眾生為主。沒有錯,這些都是佛菩薩慈悲喜捨、清淨善心的本質,也是眾生信受佛菩薩攝受教化的根源。但是有一點,可能是一般人忽略,而且不容易瞭解的地方,那就是佛菩薩所具有的大智慧、大神通跟大方便善巧。因為眾生無始以來,無量的生死輪迴所累積的汙垢、煩惱惡習是相當厚重的,特別是五濁惡世的有情眾生,邪見是非常深重的,執著也是非常堅固的;佛菩薩要教化這裡的眾生,不僅要有慈悲喜捨的善心,還要有如同十八般武藝的智慧神通跟方便善巧,才能夠知道何時應該恆順眾生,何時應該嚴厲眾生,何時應該諄諄善誘,何時應該破邪顯正。當眾生愚癡無智傳授外道法、錯說佛法的時候,佛陀會以嚴厲罵斥,糾正他們的錯誤,佛陀也會辨正破斥他們的邪見,令眾生改過向善,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

因為以外道法傳授給眾生,或以錯誤的知見誤導眾生,會令眾生走向生死輪迴、遠離解脫的道路。所以,如果有人把 佛陀三乘菩提的教法講錯而誤導眾生,這些人本來就應該在被人指正以後,隨時自己檢查,看自己對 佛的教法是否確實有錯誤、有誤解。如果沒有錯誤,就應當出來宣示正確的佛法知見,讓評論錯誤的人,因此能有改正的機會,如此才能使評論錯誤的人,能有機會實證解脫道的佛法,或般若實相的佛法;也可以藉著指出他人誤會自己所說教法義理的地方,讓其他人可以有修正錯誤的機會。若是經過檢驗,自己的說法確實有錯誤,就應當承認而感謝能指正他錯誤的人;因為藉著別人的指正,自己可以改正錯誤,將來就必定會有見道證果的機會。

然而今天的情形,是錯悟的大法師在誤導廣大學人十幾年、二十幾年以後,遇到有明眼人提出法義的糾正,並且已經舉證歷歷而證明確實錯得很離譜,而他們卻都不想改正過來,也不想補救那些追隨他修學的人,或補救廣泛被他誤導的人,反而總是顧左右而言他說:「佛陀很慈悲,從來都不會責備別人,不是像蕭平實一樣常常批評別人。大家都來説好話、做好事,都不要批評別人。」但是說好話、做好事,跟法義的糾正有沒有關係?法義的糾正、辨正,難道是說壞話、做壞事嗎?

說好話、做好事,是世間法言行舉止上的事,無關佛法命脈的存亡;而法義辨正卻是關係到佛法命脈的存亡,也是佛弟子法身慧命的所在。而法義辨正更是錯說佛法的大師,是否能有消除誤導眾生惡業的機會,因此必須將法義辨正跟說壞話之間的分際,講清楚!以前叢林有一位百丈禪師,他曾經遇到過去世為人說法的大法師,只因為誤解不昧因果的道理,為人說法時說錯了一個字,把大修行人不昧因果說成不落因果,因為這個說錯法的業報,墮落為長壽野狐身;一直到百丈禪師為他下了一個因緣果報正解道理的轉語後,這位過去世為人說法的大法師,才得以脫離長壽野狐身。

今世的大法師們,為何都不能記取這個教訓呢?難道這一世的名聞、利養,真的比未來無量世的惡報還重要嗎?而且 佛陀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都不會批評人,都不會去罵斥指正,那些傳授外道法、錯說佛法,或是以各種邪知邪見誤導眾生的人嗎?佛陀會讓那些人繼續錯下去嗎?我們請出大乘、二乘的經典,結果卻顯示跟那些大法師所說的大不相同;反而 佛陀是只要修行人說錯佛法,佛陀就會去他那裡破斥他種種錯誤的邪說,而且是不留情面的。這樣作才是有救護眾生的慈悲心,才能救護被誤導的眾生及錯說佛法的大師們。所以,若是已經被證明自己確實是說錯法、有誤導別人,就應該自責、應該公開改過,救護被自己誤導的人;假使自己不能自責而改過,那麼真善知識就應該指名糾正,以求誤導眾生的人可以儘速改過,這是因為不忍被誤導的廣大學佛人,走錯修行的道路,這是出於慈悲心的緣故。

佛在《長阿含經》卷6〈小緣經〉中說:【佛告婆悉吒:「汝觀諸人愚冥無識,猶如禽獸,虛假自稱:『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在這部小緣經〉中,佛陀批評罵斥修行說法錯誤的人猶如禽獸,是相當嚴厲的,而且不留情面,不是像今時一般大師所說,佛都不會批評人,佛陀都不會罵人的。假使有人必須經由當面斥責,才能讓他懺悔改過而進入正法修學,那 佛陀也都不會吝於批評人,不會吝於罵人的,佛陀就是這樣教導我們。

如同 世尊,平實導師跟正覺教團在說法時,為了救護被誤導而走錯修行道路的眾生,也為了讓錯說佛法知見的大法師有懺悔改正的機會,難免有評論或辨正法義是非邪正的地方;因此,若有外教的外道,或是佛門中錯說佛法,帶有常見、斷見的法師居士誹謗 平實導師跟正覺教團,這是常有的事,大家不必驚訝!這包括佛門中沒有證得二乘菩提的凡夫大師,以及沒有證悟般若實相而有憍心、慢心的人;或是有因為看重世俗有為法的弘法大師跟居士們,由於沒有實證佛法,他們所說的佛法跟 佛陀所教導的三乘菩提不同,他們不能信服 平實導師的指正,這也是平常的事;他們既然沒有獲得大乘見道,也沒有斷我見,要求他們信服真實正法,要求他們歸依真實三寶,本來就是很困難的事。

然而那些錯悟、未悟,說法錯誤,誤導眾生的人,只注重名聞、利養,他們不知道菩薩、祖師們,如果有責備他人,罵斥說法錯誤的人,都不是為了跟人爭勝負,都不是為了要降伏別人,都只是憐憫錯悟的人。當他們錯說佛法誤導眾生以後,捨壽時會感得不可愛的果報,所以出於善心而作的法義辨正,目的只是想要挽救他們;不料那些被辨正錯悟法義的未悟的人,反而以誹謗的惡行,來回報真善知識的好心。佛陀罵斥責備弟子跟外道,本來就是出於大慈悲心的緣故,從來都不曾有諍勝的心,但是外道常常認為 世尊是想要爭奪他們本有的供養,這真的是沒有智慧!大家想一想,以 佛無量的福德,有需要跟外道去爭那些粗陋的供養嗎?今天 平實導師跟正覺教團在弘揚正法時,破邪顯正,也是一樣出於慈悲心,想要救護那些大師們離開我見、邪見,想要救護已經被誤導的廣大眾生,都沒有爭勝負或求供養的意思。

所以,佛為了攝受眾生的緣故,並不是不會罵人或批評人。這種事實都寫在《阿含經》中,譬如《長阿含經》卷13〈阿摩晝經〉所記載,佛陀罵斥外道摩納,甚至有多達了五次,佛陀尚且當面五次來罵斥誤導眾生、亂說教法的外道是卑微的,又說外道摩納是釋迦族的奴婢種姓;更何況現今有身為佛門僧寶的顯教大法師,竟然將外道邪淫、亂倫的密宗雙身法,說為佛教正法。雖然密宗喇嘛自稱是佛教正法,但是觀察它的教義跟教法,卻都是用外道男女合修、師徒合修的邪淫亂倫,美名為樂空雙運法,用此來取代佛教的清淨正法;而各方的大法師,在 平實導師跟正覺教團舉證廣破西藏密宗外道的邪淫本質以後,竟然繼續推崇密宗為佛教正法。

另外,還有自稱已經證悟的大法師、大居士,也經常把常見外道的離念靈知意識心,把這個第六意識當作第八識如來藏,誤會第六意識一念不生的時候,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的中道無分別心,嚴重誤導眾多的學佛人,斷送人家的法身慧命,也害很多人犯了大妄語的地獄罪。為什麼還會有人指責 平實導師跟正覺教團,不應該去作罵斥或辨正法義的行為?假使 世尊現今在人間遇到這樣的情形,也一定會當面斥責這些大法師、大居士!平實導師跟正覺教團能體解 佛的本懷,本來就應該作一些獅子吼的行為,我們當然不會畏懼大師們的勢力而退縮,去作鄉愿的濫好人,不管眾生的死活,不管眾生是否會掉入火坑。

平實導師跟正覺教團,極力驅逐外道法遠離佛教,曾經有錯悟的大法師出來說話:「大家説好話、做好事,都不要批評別人。」有時說:「開悟了不必讓別人知道,否則就是自我標榜。」然而 佛陀並不是都不會自我標榜的,佛為了利益眾生,既然已經成佛了,就會說自己成佛了,讓眾生能夠知道有佛出現。這有什麼不好呢?否則的話,有誰會知道 世尊確實已經成佛了?因為一切天主、天人、阿羅漢,都沒有能力知道大乘第七住位明心開悟菩薩粗淺的般若總相智,更何況 平實導師的道種智及佛陀的一切種智?還有在凡夫位的大法師們,又怎麼能夠瞭解第八識如來藏跟第六意識的差別,更何況能夠知道 世尊有沒有成佛?

所以,在《長阿含》〈散陀那經〉中有記載:【佛告梵志:「汝豈不念瞿曇沙門能説菩提,自能調伏,能調伏人;自得止息,能止息人;自度彼岸,能使人度;自得解脱,能解脱人;自得滅度,能滅度人?」時彼梵志即從座起,頭面作禮,手捫佛足,自稱己名曰:「我是尼俱陀梵志!我是尼俱陀梵志!今者自歸,禮世尊足。」】(《長阿含經》卷8)現在有一些大師說法的時候,多有籠罩眾生的言語,而且誹謗 平實導師所弘揚的正法為邪法;那麼 平實導師跟正覺教團,本來就應該效法 世尊自我標榜,說自己的法是真實的正法;也應該作法義辨正,讓大家都知道:「我正覺同修會如來藏妙法,正真超勝。」這樣的說法言語,都沒有絲毫的妄言,都是如實語的緣故。

也常有大法師教導座下弟子:「假使遇到有信徒讚歎 平實導師的時候,若是直接否定,恐怕有謗法的過失,但你可以方便善巧地説:『蕭平實精通法義,是因為他讀了很多經典,組織能力很好,所以很會説法;但是談到實證,就沒有什麼了!所以他寫的書,都是因爲讀了很多經典而寫出來的。』這樣子回答信徒,就沒有謗法的問題!」意思是說,平實導師沒有實證,這樣就能使信徒不會對 平實導師產生信心,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然而這仍然是違背事實的,依《阿含經》中的佛語開示,這仍然是謗法及謗賢聖。假使真的因為多聞、多讀經典,就能寫出勝妙的佛法書籍來,那麼那些主持佛學院,還有佛學研究所十幾二十年的大法師、大居士,都應該更有能力寫出更好的書來;可是為何一本接著一本流通出來的書,都是錯誤的虛妄說法,都是誤導眾生,跟 佛陀聖教相互違背的錯誤法義?可見看很多經典就能寫出好書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平實導師是因為有實證三乘菩提,有明心見性,有般若道種智的關係,才能夠寫出將近一百本的佛法書籍,來利益廣大眾生。

世尊破斥外道來攝受弟子、護持正法,有時候也會用外道法廣破外道法,並非不主動破斥外道邪知邪見;更何況現今海峽兩岸大法師,都嚴重誤導眾生:一同將常見、斷見的意識離念靈知、一念不生,說成是如來藏真心,以外道法來取代佛法;或是將西藏密宗的印度教性力派男女雙身法、男女合修的樂空雙運法、師徒亂倫等等淫欲的法,用來取代清淨、涅槃的三乘菩提佛教正法。大法師們怎麼可以要求 平實導師坐視不管呢?我們應該效法 世尊的行為,廣破佛門中的外道。譬如《長阿含》〈散陀那經〉中的記載,有一次 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時候,有一位居士叫散陀那(也就是和合長者)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先介紹到這裡。

祝福各位菩薩:身心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468-a18_083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82集 如來有無量名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接著要來跟各位介紹,「如來」這個名字啊,其實祂只是一種代表,所以其實如來或是如來藏祂有種種種種的名,可是總是有人誤解了祂的意思。我們繼續看:【「非陰非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外道說有神我異名的如來;佛教說如來出世說法,因此也有人執如來是實有。既所執是同樣的真實有,微妙有,所以現在要考察他,是不是有他們所想像的真實如來。如來依五蘊施設的,所以以五門尋求:……】(《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頁397。)這個是大法師在他的著作裡面,來談到《中論》裡面有這個偈,就是【非陰非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頁397。)他就在這裡說:「哎呀!你看外道的神我的這個如來,《中論》說祂是沒有的,何處有如來?」而且他說這個如來其實祂是五陰去施設的,依於五陰來施設的,所以他說:「如來依五陰施設的,所以用五門來尋求。」可是尋求最後當然是「何處有如來?」他說:「所以沒有如來,外道那個如來是不真實的,微妙有也是不真實的;我們來考察看看,來證明佛教也是沒有如來的。」所以他主張沒有如來。

可是我們看看,其實《中論》的意思根本不是那樣子。我們看,何謂五門?【若如來實有者,為五陰是如來?為離五陰有如來?為如來中有五陰?為五陰中有如來?為如來有五陰?是事皆不然,……。】這個《中論》裡面的卷4〈觀如來品〉就用這五個去問,他去探討那到底如來是什麼?這個問法跟仙尼外道跟佛陀的問法,其實一模一樣。可是《中論》當時要破的,就是當時的婆羅門教裡面執他們的如來為真實,也就是說他們的如來是以五陰來施設的。

可是如來藏的這個如來,祂沒有五陰,所以在《中論》裡面,就會有這個偈說:【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就是如來藏這個法祂沒有五陰啊!五陰就是有時間、空間、處所,可是如來藏這個法本身沒有五陰啊!你怎麼可以說祂有處所?所以何處有如來呢?如果你說如來或是如來藏在什麼處所,這個問法是錯的!所以 龍樹菩薩就用這樣說:「如來是沒有五陰的,你怎麼可以說祂有處所?祂哪有可能在哪裡?如果如來藏有五陰,你才可以說祂有處所啊!如來藏又沒有五陰,怎麼可以說祂有處所?」所以這個地方是為了要否定外道的如來,不是在否定我們佛門的如來。

所以我們接著可以看《中論》裡面,在這個辯論之後,他就有直接說怎樣才是正確的:【五門中諦實尋求都無所有,那裡還「有如來」呢?所以外道神我的如來,不可得;佛法中的如來,也決不能妄執是真實妙有的存在。】(《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頁398~399。)這是這位大法師他就這樣主張啊!如果這樣子五門求統統都沒有了,那你怎麼可以在佛門裡面去求呢?可是《中論》裡面就不是這樣說:【邪見深厚者,則說無如來;如來寂滅相,分別有亦非。】 (《中論》卷4)顯然前面的《中論》的確又說:【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那是為了要破那些執外道神我的如來,所以以此破盡了一切的外道啊!所以外道說的如來是不真實的。可是如果邪見深重的人,就這樣來主張說沒有如來的話,那他就是「邪見深厚者,則說無如來」。

所以顯然如來是存在的,可是如來存在不是依於五陰存在的,因為「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因為如來沒有五陰,如來沒有五陰不代表祂不存在,只是祂存在的方式,不是眾生所想像的那樣子,所以說「邪見深厚者,則說無如來」。所以如果說婆羅門他們的如來不可證、不可得,就說佛法中的如來也不是真實有,也不是真實常住,那表示這個人就是邪見深厚者。所以這位法師就把《中論》裡面擷取一部分,就這樣來說。可是對於《中論》裡面說「邪見深厚者,則說無如來」,你看!對於這樣子的論文,他不同時來告訴你,顯然他的論述的方式,就是有他特別的用意啊!目的就是要否定佛法中不可以實證如來藏的。因為如果有如來藏可實證,人家一定問說:「那我該如何實證?」可是偏偏他沒辦法實證,他就沒辦法成為大法師,所以為了自己的大法師的名聲,他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否定掉了,他就可以成為大法師。可是這樣子的心態是不對的,是不應該的。

那我們看看如來藏祂有種種名,所以祂也可以稱為大梵,為什麼?因為眾生說大梵可以變現眾生,那誰可以變現眾生?其實是如來藏。所以《阿含經》裡面也有這樣的開示:【佛告婆悉吒:「今者現見婆羅門種,嫁娶、產生,與世無異,而作詐稱:『我是梵種,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婆悉吒!汝今當知,今我弟子種姓不同,所出各異,於我法中出家修道。若有人問:『汝誰種姓?』當答彼言:『我是沙門釋種子也。』亦可自稱:『我是婆羅門種,親從口生,從法化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所以者何?大梵名者即如來號,如來為世間眼,法為世間智;為世間法,為世間梵,為世間法輪,為世間甘露,為世間法主。」】(《長阿含經》卷6

這個就是說,當時他們婆羅門都說,他們是大梵口中所化生的,佛陀說:「你們都騙人,因為你們這些婆羅門啊,其實都一樣是從媽媽的產道產出來的,有哪一個人是從你們的大梵口中出生呢?」同樣的,比如說神造世人,可是如果神造世人,那應該神直接把人造出來,不應該經過懷孕出來的啊!所以顯然會那樣說的人,其實他是因為不懂得懷孕這個事實所產生的意義是什麼?所以他們落入想像。如果是上帝造人,如果是大梵可以變現人,那直接變現就好了,世間不需要有懷孕這個法,世間有懷孕這個法,其實就已經證明:眾生就是人類,不可能是神造的,也不可能是大梵天造的。如果要說人是大梵天造的,人是神造的,那我們要說:這個神就叫如來藏,這個大梵就叫如來藏,或說上帝造人,那這個上帝就叫如來藏,這樣子才符合道理啊!

所以 佛陀的意思其實就是這樣子:如果你要說大梵他可以造人,他可以口中化生婆羅門,好!那你就應該要說大梵就是如來,大梵就是如來的法號;而且祂這個如來也可以有種種法的名號,祂也可以叫作世間的眼啊,可以是世間的法主啊,是世間真正的梵啊,是世間真正的法輪啊,統統可以稱。如果我們說眾生是如何被出生?眾生如何能夠解脫?要依於法輪、依於什麼智慧,那我們就可以說,如來統統有這樣子的功德名號,所以如來藏有種種的功德名號,也是如此啊!所以證得如來藏就可以知道說:「啊!原來這個法可以使人成佛。」所以如來藏也可以有種種名啊,不是只有大梵的名。

好,那我們看看在《阿含經》裡面,舉大梵的名也很多:【婆私吒!彼族姓子入我正法、律中,受我正法、律,得至彼岸,斷疑度惑,無有猶豫,於世尊法得無所畏,是故彼應作是說:「我等梵志是梵天子,從彼口生,梵梵所化。」婆私吒!彼梵天者,是說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梵是如來,冷是如來。無煩、無熱,不離如者,是如來也!】(《中阿含經》卷39)《中阿含經》裡面說得更清楚了,他說:「如果你們的梵志說,你們都是梵天的孩子,是梵的口中所化,那你們來到佛陀的地方,你獲得的解脫,證得的這個解脫的法,那應該就是說那個梵天其實就是如來啊!而且就是如來的功德,而且是如來所化的,所以說梵這個名稱。因為梵的名稱就叫清淨,所以清淨才是如來。世間人覺得好煩熱,有好多的煩惱,好多的惱熱,所以都想獲得清涼的解脫,所以清涼解脫就是冷。清涼解脫是什麼?其實清涼解脫也就是如來,所以無煩無熱就是如來啊!所以說不離如的,就是能夠永遠如如不動,永遠不離開這個如如不動的,其實也是如來。」所以如來的名稱,也可以是梵,也可以是冷,也可以是如,也可以是無煩無熱啊!除此之外,如來還有上帝的名稱,這上帝的名稱,在古印度其實就叫作尊祐。

好,我們來看看這個經文:【如來如是正心解脫,得五稱譽,如法無諍,可愛可敬。云何為五?彼眾生者,所受苦樂皆因本作,若爾者,如來本有妙業,因彼故,如來於今聖無漏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是謂如來得第一稱譽。】(《中阿含經》卷4)就是 佛陀祂有很多大眾所稱讚的。如果說本作,就是說我們人都是因為宿命,都因為過去世所造的宿命所造成的。好,那如果這樣來說的話,那 如來(佛陀)祂就是最妙的命定者,祂出現在這個世間,註定要成佛,註定要成為世間最有福報的人,所以那也是在稱讚佛啊!所以你也可以說佛就是本作,因為如是因、如是果,如果你要說宿命的話,就要這樣說。可是佛教不是宿命論者,只是說如果你要這樣論的話,就是這個意思。

【復次,眾生所受苦樂皆因合會,若爾者,如來本妙合會,因彼故,如來於今聖無漏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是謂如來得第二稱譽。】(《中阿含經》卷4)有人說啊,那個就因緣巧合,那好運氣嘛!因緣巧合嘛!就是和合而得的嘛!他把因緣,就是和合而得的這種事情:「哎呀!他就是好運嘛!他就是剛好嘛!」好,這個合會就是因為 佛陀有以前所造的種種的事情來合會。所以你說合會,就是眾生今世所得的果,所以如果這樣說的話,那 如來也就是合會,因為祂有本有的妙業,那祂有本妙的合會,所以說能夠得到今天的佛果,所以那個也是 佛陀祂的殊勝,也是祂的稱譽。

【復次,眾生所受苦樂皆因為命,若爾者,如來本妙為命,因彼故,如來於今聖無漏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是謂如來得第三稱譽。】(《中阿含經》卷4)有人說:「啊!如來好命!」沒有錯!如來就本有這樣子的本妙為命,祂就有那個命。為什麼?因為祂以前造作那麼多的善業。你說:「哎呀!我們人就是命啊!」可以,如果這樣的話,命也是如來的稱譽。

【復次,眾生所受苦樂皆因見也,若爾者,如來本妙見,因彼故,如來於今聖無漏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是謂如來得第四稱譽。】(《中阿含經》卷4)有人說:「哎呀!祂能夠得到這樣子,因為祂有好的見解。」如果是這樣的話,如來就有祂本來的妙見,成就最後的佛果啊!如果你要講說那樣的見解,其實也是如來。所以你看本作、合會、命、見,統統可以是如來。如來因此得了這四種稱譽。

還有第五種,我們看看:【復次,眾生所受苦樂皆因尊祐造,若爾者,如來本妙尊祐,因彼故,如來於今聖無漏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是謂如來得第五稱譽。是為如來本妙業、妙合會、妙為命、妙見、妙尊祐,為妙尊祐所造,因彼故,如來於今聖無漏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以此事故,如來於今得五稱譽。】(《中阿含經》卷4)這裡就說 如來還有第五個稱譽,也就是說我們能夠尊祐,能夠有一個最老的長輩就是尊,他能夠庇佑我們,那這樣子能夠庇佑我們的,其實也就是 如來,也就是我們的 世尊啊!所以 世尊因為這個緣故,祂獲得的第五個稱譽,祂就叫作尊祐,祂能夠賜福給眾生。如果你說:「那誰可以賜福給人?那個人就叫作尊祐。」專門賜福給人的,那我們就可以說佛陀就叫尊祐。有人說:「那上帝就專門造福給人的啊!賜福給人的啊!」那我們說那佛陀就是上帝,尊祐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尊祐就是在古代印度的時候上帝的另外一個稱號,只是我們翻來中文的時候,把它翻成尊祐而已,可它的意思就是上帝。因為上帝賜福,造一切的人,造一切的事物,所以祂當然可以賜福給人啊!那這樣的就叫尊祐。所以能夠賜福給眾生的,能夠造人的其實就叫尊祐——如來就叫尊祐。

那我們接著看:【佛尊祐德,法及比丘眾亦尊祐德。】這《中阿含經》卷6,它說:「佛陀有上帝的德行,因為佛陀可以賜福給眾生,可以庇佑於眾生,所以祂有上帝的德行,所以祂有尊祐德。」法及僧亦尊祐德,也就是說佛法跟它的聖眾其實也可以有賜福給眾生的功德啊!為什麼呢?因為佛法以及佛弟子—特別是賢聖的弟子—他本身都能夠教導眾生種種的善法,可以讓眾生因為這樣子的法跟這樣的實踐,能夠獲得廣大的福德,所以因為這樣子,所以法跟僧也是尊祐德啊!他有上帝的德行。因為這樣子,所以佛、法、僧三寶,其實就是有上帝的德行,因為他可以賜福給眾生啊!如果你要說上帝可以造人,可以賜福給眾生,神愛世人;那我們可以說,佛陀愛一切眾生,而且不是只愛人,祂還樂愛一切的有情,包含畜生道的有情,六道眾生的有情,乃至一切的聲聞、緣覺、菩薩,諸佛都熱愛這些眾生跟修行者。所以可以賜福給一切的眾生跟一切的修行者,這樣子才是上帝,也就是 佛陀祂賜福給眾生的恩德。而三寶也是具有這樣子的恩德啊!因為祂一樣可以賜福給一切的眾生、一切的修行者,能夠獲得種種的功德,能夠獲得世間種種的福報啊!

所以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在《阿含經》裡面早就已經宣說 如來可以有種種的名,可以是眾生我、可以是尊祐、可以是本命、可以是梵、可以是冷、可以是世間眼、世間慧,世間智、世間法主,統統都可以,所有的好的名稱其實都歸於三寶,這才是法界的事實。

好,今天我們就跟各位介紹到這邊,謝謝各位收看。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464-a18_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