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61集 涅槃本際 (三)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之探源」。

上一集最後我們講到了,在小乘裡面所謂的十四無記法,實際上是因為小乘聲聞人他不需要了知這個涅槃本際、這個無生法、這個如來藏;因為聲聞人要證得二乘菩提,不管是聲聞或是緣覺法,他們只要能夠滅掉生滅法跟生滅相,他們不需要證得這一個圓成實性心。就因為這一點,所以 佛雖然證得成佛所知的正法,遠如繁星、遠如大樹林樹葉之多,可是對於這些定性聲聞人,不願迴小向大,悲心沒辦法生起的這些定性小乘人,祂只跟他們說落葉——掌中落葉之法。可是呢,雖然即使一般人有這樣子的認知,實際上在阿含裡面也已經記載了,阿難尊者跟外道說了,實際上十四無記法他是「具知具悉」,他是有「如是知、如是見」,而並不是像一般錯誤地斷章取義,而要來毀謗大乘非佛說、如來藏是從外道神我演變而來的,佛法當中嚴格講所謂的獅子身中蟲,這些毀謗佛法的人所說的,從十四無記就可以破斥大乘法是佛所說。

好!上面兩個單元我們已經簡單的依於《阿含經》的記載,乃至依於《成唯識論》引用 聖慈氏菩薩祂所說的七點理由,而來證成大乘必定是佛說,阿含所說的只是二乘菩提。而大乘既然是佛說,成佛之道盡在大乘經當中,當然《勝鬘經》所說的本際(它所說的如來藏是本際)當然才是正真無誤的。而《中阿含》所說的本際——所謂的最初點、所謂的第一點、所謂的初際,或是說《中論》當中,龍樹菩薩為了要破斥小乘、大乘的這一些空亂意人,或是說身見顛倒的眾生所說的本際,貌似是在附和《中阿含》表面的經文的意義;實際上 龍樹菩薩(這一個在禪宗證悟祖師所要傳授的《楞伽經》當中被預記為初地歡喜地的龍樹菩薩)當然他真正對於本際的定義,絕對不可能違背於《勝鬘經》當中,為 佛所認可的勝鬘夫人所說的「涅槃本際就是如來藏,而如來藏是一切法出生之所依」。

好!那以下的話,我們還要進一步來證成小乘阿含裡面,其實早就已經所在多有地說明了,雖然是隱說了不生不滅法——第八識如來藏,再進一步地把阿含當中的密意,來呼應我們的副標題,所謂的「唯識學之探源」。而從阿含當中把 佛隱喻而說的入胎識,這個名色因、名色習、名色本,這一個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之後,明明是滅盡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為什麼卻不是斷滅,而是寂滅、清涼、常住?所謂的「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我們要從阿含當中的經文來證成說,佛的一個隱覆密意而說,雖然對大乘菩薩而言已經是顯揚而說。

好!我們來看一下,在說到不生不滅法以及顯說之前,我們先引用《雜阿含經》裡面,有一個相當有趣的,而來先證成 世尊成佛已經久遠,而由這樣子的 世尊成佛久遠,再來引進去 佛所示現的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當然阿羅漢的無餘涅槃,除非他是定性聲聞人,不然他即使滅掉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他所證入的無餘涅槃,還是只是所謂的如來藏本際獨存。而那一些迴小向大,或是說菩薩所示現的聲聞人,為來引度眾生而方便示現的,實則是菩薩示現成這樣的聲聞人,為了讓世間人起信,對於 佛所說的這個小乘菩提起信,乃至最後把他引入於大乘菩提;為了這樣子的方便,而來示現為聲聞阿羅漢,而來入無餘涅槃的菩薩。當然真正來講的話,他當然不是入於無餘涅槃,而會像 佛一世又一世,不斷地出生於娑婆世界,而來演說三乘菩提,幫助眾生來成就佛道。

我們先來看看《雜阿含》卷22(第601經):【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天子說偈問佛:「薩羅小流注,當於何反流?生死之徑路,於何而不轉?世間諸苦樂,何由滅無餘?」】換句話說,這個天子說:「這個薩羅—這個河流小溪流—來譬喻生死的流轉不息,要怎樣才能夠返回去呢?就如同十二因緣有流轉,要如何還滅呢?」換句話說,這個天人是天上下降到人間,來請示 佛——來請問 佛,那 佛對於這個天人的疑問,祂回答說:【眼耳鼻舌身,及彼意入處,名色滅無餘,薩羅小還流,生死道不轉,苦樂滅無餘。】(《雜阿含經》卷22)佛在這裡告訴了這個天人,告訴他只要能夠滅掉內六入、外六入,只要能夠滅掉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只要能夠滅掉名色,就能夠滅掉三界的流轉生死;換句話說,就是證入無餘涅槃,永無煩惱障、分段生死。重點是在於底下這一個天子,他又說了一首偈,他怎麼說呢:【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雜阿含經》卷22)這個天子說完這一首偈之後,頂禮佛足歡喜,就隱沒不現了,回到天上了。

這裡所說的「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在別譯的《雜阿含》,其實就是同部經的另一個翻譯,它就講到了:【往昔已曾見,婆羅門涅槃,嫌怖久棄捨,能度世間愛。】(《別譯雜阿含經》卷9)稍微能夠讀得通經文的菩薩就知道了,以天人的壽命久遠來講,他所說的久見——往昔已曾見,絕對不是指這一世。世尊以悉達多太子之身而來成就佛道,天人的壽命單單是四天王天、忉利天,算上去相較於人間都已經是數千萬年,甚至是更恆久了,那這樣壽命久遠的天人告訴我們,他早就已曾看過 世尊,這個婆羅門有涅槃過了。從這裡我們證明了兩點:第一個、依 佛世尊親口所說,涅槃就是要蘊處界生滅法滅盡無餘。第二個、佛即使示現成無餘涅槃,祂也絕不是斷滅。

再來我們引用《阿含經》,先來證成 佛不允許蘊處界滅掉無餘涅槃是斷滅。當然最有名的經典就是《雜阿含》卷5的第104經:焰摩迦比丘他先抱持了一個邪見,而被同處學法的比丘斥責,可是他不服從他們的教導,而最後要勞動舍利弗尊者直接去找他,而來為他演說正真的二乘法。可是這個二乘法裡面,就又已經再反證的告訴我們,世尊不允許焰摩迦抱持這樣的邪見,什麼邪見呢?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這也就是呼應我們剛剛所引用的《雜阿含》卷22601經所說的:涅槃,所謂的無餘涅槃,祂就是生滅法生滅滅盡、永滅無餘,可是祂是寂滅為樂,祂是寂滅、祂是解脫、祂是清涼。而不是焰摩迦比丘還抱持著惡邪見,四處張揚所說的,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入了無餘涅槃就什麼都沒有。這其實就是落於《勝鬘經》之前所說的「空亂意眾生」謗一切法皆空,也是《中論》裡面 龍樹菩薩所要破斥的。

好!那這一個《焰摩迦經》之外的話,我們還可以來舉用《中阿含經》卷2497經)來證成說,《阿含經》裡面 佛確實是已經隱含、隱藏而說,也就是密意而說這樣一個涅槃本際、不生滅法、第八識、如來藏的真實存在。我們看看《中阿含》卷2497經,佛在回答阿難、為阿難開示的時候,問阿難說:【「若有問者:『名色有緣耶?』當如是答:『名色有緣。』若有問者:『名色有何緣?』當如是答:『緣識也。』當知所謂緣識有名色。」】佛又繼續說了:【「阿難!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成此身耶?」答曰:「無也。」】佛又說:【「阿難!若識入胎即出者,名色會精耶?」答曰:「不會。」】後面的我們節省時間,世尊就說了:如果這一個入胎識,入胎、不入胎,那這一個名色,(這一個名色呢,指的就是在這一個羯邏藍位,也就是所謂的受精卵位)以眾生來講,這個「名」指的就是色受想行識後面的四個無色蘊或是非色蘊,嚴格講這個只有在小乘隱喻而說的意根第七識才存在。那這一個「色」呢,嚴格講就只有受精卵這個物質色法。

換句話說,這裡的名色絕對是不包括佛所說的這個能夠入胎的識,這一個能夠入胎的識,當然就是涅槃本際、一切種子識,能夠出生萬法,可是本身卻又是本自清淨本無動搖的阿賴耶識、一切種子識。祂因為有大種性自性,祂因為能夠執持色身,能夠執持眾生過往所造的善惡業種,能夠來受熏持種根身器,所以才能夠在眾生上一世業報命根結束之後,在中陰身的階段,能夠隨業、隨重、隨念而與這個入胎識來入於眾生這一世應該要來結生相續的這一個名色——這一個羯邏藍乃至相應的意根。如果沒有這一個「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這一個識,世尊就說了:那這樣子的生死輪迴,就沒有辦法能夠如實地建立。從《中阿含》卷2497經),世尊在這裡所說的:要有這一個能夠入胎的識,入胎之後還要能夠住於胎中,而來執持這樣的名色,才能夠讓這名色不斷地增長,乃至讓胚胎當中的男胚胎或是說女胚胎,然後能夠出生成為嬰兒。這些種種都不是蘊處界裡面任何一個生滅法所具足這樣子的功能,而這一個識當然就是跟名色相在一起,可是不攝屬在名色五蘊當中的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相關於這一段的「名色緣識,識緣名色」,在《成唯識論》卷3當中,玄奘大師有一段論文,剛好跟它可以來證成。

《成唯識論》卷3:【又契經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如是二法展轉相依,譬如蘆束俱時而轉。若無此識,彼識自體不應有故。謂彼經中自作是釋:「名謂非色四蘊,色謂羯邏藍等。」此二與識相依而住,如二蘆束更互為緣,恆俱時轉,不相捨離。眼等轉識攝在名中,此識若無說誰為識。亦不可說名中識蘊謂五識身,識謂第六;……。】可是 佛又說了,在名色之外有一個識能夠來緣名色,而名色又有一個識能夠去緣,當然所謂的名色緣識,是指阿賴耶識這個入胎識,這個能夠受熏持種的涅槃本際、真如心、真識,祂能夠出生眾生的業報身,能夠出生眾生的依報——這些山河大地,依祂出生的正報跟依報,所謂的受熏持種根身器。而這些七轉識生滅法出生之後,祂依於眾生無量劫來的生死流轉,我愛執藏性,他會造作一些善惡業,相應的這些業又被如來藏—阿賴耶識—受熏持種,這就是所謂的名色緣識的意思。

在這裡 玄奘大師清楚地告訴我們了,這一個識一定是只有第八識——所謂的阿賴耶識、如來藏。從《中阿含》卷2497經,佛為阿難所開示的這個入胎識「識緣名色,名色緣識」,乃至中土第一聖僧 玄奘大師他在《成唯識論》卷3所說的,對於這一段經文的解釋,我們都可以證知,雖然《阿含經》佛並沒有明說、顯說,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證的這個升攝波葉大樹林正法——一切種智,祂所依的涅槃本際如來藏;因為二乘人他只需要滅掉蘊處界生滅法,所謂的依他起性,乃至依他起性上面所產生的人、我、眾生、壽者相的執著,他就能夠斷掉分段生死;因為二乘人所要了斷,了結分段生死的智慧、福德,不需要那麼多,所以 佛當然就不顯說,而只為他們說了聲聞緣覺法。因為對他們來說,能夠證入聲聞緣覺的正法,反而不是三轉法輪、二轉法輪所說的如來藏、阿賴耶識;因為他如果不是願意迴小向大的聲聞人,而是定性聲聞人,當 佛為他演說了這一個阿賴耶識之後,他可能就會落於大乘經典裡面所說的「恐彼分別執為我」,反而他有一法而不能證得,而很難去斷我見,乃至不用說能夠去斷我執了。

好!再相續剛剛的一經一論之後,我們再引用《成唯識論》卷3,玄奘大師這一段論文再來繼續補充。《成唯識論》卷3:【是故大乘真是佛說。如莊嚴論頌此義言:「先不記俱行,非餘所行境,極成有無有,對治異文故。」】當然菩薩們還記得的話,就是前面單元裡面我們所說的聖慈氏 彌勒菩薩所舉說的這七點,論文在這之後,玄奘大師接著就說了:「餘部經中亦密意說阿賴耶識有別自性。」換句話說,玄奘大師在底下不引用大乘經,單單引用離佛世還相當近的這些部派的小乘的經典,就可以證成大乘必定是 佛說。而 佛在阿含當中早就隱喻而說了這一個涅槃圓成實性心、這個涅槃本際,只是沒有顯揚而說,沒有顯揚而說並不是 佛不慈悲,而是這些定性聲聞人他不需要了知,甚至為他們說了以後,對他們要來修證、證入無餘涅槃,反而變成一個障礙,不是「正」,反而是非義、非法了。

玄奘大師說大眾部《阿笈摩》,他說到了:密意說此阿賴耶識叫作根本識,是其他的轉識所作為依止。換句話說,這個根本識是一切法的根本,如果我們把「本際」就意義來講,而不就這一些所謂的專有名詞、名相,而翻譯成最初點、第一點或者是初際,我們把本際就說成「根本、實際」。這個一切法出生的根本,就是 玄奘大師在《成唯識論》卷3引用大眾部的《阿笈摩》,就是《阿含經》密意而說的根本識,而且是出生一切生滅法,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轉識,都是以這個根本識為根本,而才能夠出生。

接著 玄奘大師又說了,上座部經也密意說這一個阿賴耶識,用另外一個名詞,就是「有分識」。玄奘大師又說這個「有」是指三有,這個「分」是指因,就是根本因、出生原因的因;換句話說,有分識就是眾生流轉三有,在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在三界當中不斷地生死輪迴流轉造業,因這個煩惱障而分段生死不斷,這個都是依於有分識——是三界有之因,是根本識。因為只有這個根本識,才能夠恆、才能夠變;「恆」因為祂是不生不滅法,「變」因為一切生滅法祂無所不即。祂不離不即一切法,都如同《楞伽經》所說的「藏識海常住,而七轉識如浪」,種種的其餘依於「一切最勝故」的心王,而有連帶出生的相應產生的心所有法,乃至於之後「二所現影故」的心法與心所有法出現的影像色的色法,乃至其他種種的心不相應行法,所謂的名身、句身,所謂的時間、空間,和種種的這一些相應於眾生著相這一個心不相應行,都必須依於這個根本心、這個有分識、這個如來藏、涅槃本際才能夠出生,都以這一個涅槃本際為依、為本、為際,所謂的「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玄奘大師在底下又講到了:「化地部說此名窮生死蘊。」換句話說,只有這一個阿賴耶識能夠遍歷生死,能夠從今生到後生,能夠貫穿三世。雖然在小乘部派當中,他們的經典沒有明白,因為對於 佛所說的大乘義理沒有勝解,更不用說 佛是密意而說,可是他們至少知道有這樣子一個窮生死蘊。而這個窮生死蘊,這個生死根本,能夠貫穿無量無邊生死的根本心、根本法,玄奘大師在這裡說了:「離開第八識,不可能在蘊處界當中找到任何一法,而能夠說祂就是化地部經典裡面所說的窮生死蘊。」

好!最後一個,玄奘大師又引用了,說一切有部在《增壹阿含經》裡面,也密意說到了阿賴耶識,這個涅槃本際叫作阿賴耶。在說一切有部的《增壹阿含》當中,祂的名詞、祂的名相,就是「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還有喜阿賴耶」。

總結《成唯識論》卷3當中,玄奘大師以他中土第一聖僧,為了佛法而不辭辛勞,不懼生命的喪失,遠渡天竺而來取得這樣的經典,不止翻譯了二轉法輪的《大般若經》,還把小乘經典裡面所謂一身六足都翻譯具足。這樣子有實證的勝義僧,他的證量、他的心性,他所說的法義都能夠告訴我們,確實在《阿含經》當中都已經明白地告訴我們了,佛雖然是隱說、密說,實際上祂對大乘菩薩來說,已經顯說了有一個涅槃本際真實存在,而這個涅槃本際就是入胎識,名色因、名色習、名色本,就是阿賴耶識、如來藏。

阿彌陀佛!

今天就先演說到這裡。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380-a18_06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