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日 星期日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52集 略說「界」的意涵(二)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繼續和大家談談「略說『界』的意涵」第二集。

回頭來說,世尊開示說:【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六界者,彼便得安隱,得力得樂,身心不煩熱,終身行梵行。】(《中阿含經》卷21)然而,世尊要阿難尊者為年少比丘開示六界的目的,不會是只要他們只有那一世的「終身行梵行」,然後就入了無餘涅槃,而入了無餘涅槃,其實也沒有「安隱」可說啊;而只有親證了如來藏,一世一世逐漸轉依了以後,世世才繼續會有「安隱」的法。所以這一部經典其實說的也是大乘法的義理,而不是只講二乘法的解脫道。

「界差別觀」的部分,接下來簡略地說一下「十八界」。在《雜阿含經》卷第16,第451經中,有這麼一段經文:【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説種種諸界。諦聽!善思!當為汝説。云何為種種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是名種種界。」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十八界」這一個名相,對學佛有一段時間的學人而言,真的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世尊施設了這一個方便,使得學人可以瞭解自身,瞭解種種界的功能差別。正常而言,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了別外面的色、聲、香、味、觸等塵境,以及內心中的種種法塵境,也就是說,我們所了別的塵境,不外就是這六種。可是雖說塵境有六種,然而塵境自身不會自己了別自己,也不會主動要別人來了別自己,所以一定是有一個心,來相對地了別那個塵境;而既然說是由心來了別相對的塵境,那麼就得要有相對應的媒介,來促成那個塵境的現前。這個道理就好像說,收聽廣播電台的節目,譬如說:就拿收聽警察廣播電台來講,我們住在北部的,就會把收聽的頻率調成94.3兆赫,而這個94.3兆赫,就是促成警察廣播電台的節目現前的一個媒介,而換了別的頻率就變成別的電台。(現實的環境中,當然也會有某一個節目,同時使用很多頻率播放的情況,我們在這裡姑且就不討論這一個部分)先就表面的狀況來講,假如說我們想要了別色塵,作為現前色塵的媒介就是眼睛,佛法中常常稱其為眼根,而能夠了別色塵的心就稱為眼識,就這樣子眼根、色塵、眼識三者就合為一聚,得要三者一起才能夠完成某一個功能,這「根、塵、識」就成為一聚中的三個元素。如此,了別其他的聲、香、味、觸、法等塵境,也依然都要有其相對的根、塵、識的三個元素,所以就成就了六根、六塵、六識,合起來就稱為十八界。

然而,這說的是十八種不同的功能差別,也就是說彼彼的功能是有差別的,而不能混在一起,或者是彼此之間有著重疊的功能。那就好像說,正常的狀況下,若是把收聽的頻率調成94.3兆赫,你就希望只能聽到警察廣播電台的節目,而不希望聽到別的雜音,否則我們就覺得聲音聽起來會很不清楚。所以既然是這十八種功能差別是有所差別的,換句話說,對一般人而言,眼睛就只是眼識可以接觸色塵的媒介,耳朵就只是耳識可以接觸聲塵的媒介,那其他各個識聚亦復如是,彼此之間的功能不會互相重疊。至於若是有人說,某一個人的眼睛水汪汪地好不美麗,某一個人的耳朵圓潤柔軟等等,那這又是那一個人的福業所致,而由他人所感得的另外一方面的功能差別。

所以經文中所說的「眼界、色界、眼識界」等,就分別說是根、塵、識,那合起來一共有六根、六塵、六識,也就是有六個根門、六個塵境、六個了別塵境的心,合起來就是十八界。那麼你可不要說:「這十八界的定義跟它的內涵顯而易懂啊!也沒有太深奧的道理,為什麼要在這裡舉這個例子來說明「界」呢?」在前面一點的地方,我就已經說明過,對學佛有一段時間的學人而言,對於「十八界」可以說是耳熟能詳的;可是,那是說是對佛法知見有著熏習了一段時間,而且又是正確熏習的人而言,這一些內涵似乎是很容易瞭解,乃至是進一步也可以接受,而在自己的身上加以觀察。然而,別的不說,單單說這十八界之中,有六個能了別塵境的心,還有一個作為意識了別塵境的依止的心,叫作意根,也就是這一段經文中所說的「意界」,歸屬於六根之中,是六根之中唯一的心法;而六根之中其他的色等五根都屬於什麼?色法。那麼這個樣子,每一個人現前可以觀察到的就是七個心,這七個心在佛法之中合稱為妄心。簡單地說,所以稱為妄心,就是因為這七個心都是生滅的心,會生滅的心就不能稱為是真心,而所以這七個心能夠生生滅滅的現前運作,表示其背後一定有一個從來不生滅的心,就施設祂叫作真心。這樣子每一個人身中就有七個妄心,以及一個真心,合起來就有八個心,或者有時候也說是八個識。可是你一定聽過有人這麼說:「哎呀!每一個人的身中就只有一個心。」那麼當然,假如說把這個「心」說是心臟,那又更是世俗一般人的誤會了,這個姑且我們就不再說它;而且,這一種「每一個人都只有一個心,沒有什麼真心或妄心」的這一種說法,或者是說這一段話的人,還不乏是台灣佛教界的大善知識。

那麼大家就可以瞭解:每一個人有七個妄心跟一個真心,十八界之中,區分為六類的根塵識,這道理可就不是一般人都能夠瞭解以及接受的,更不要說可以自己現前觀察了。而事實上,一般人所能瞭解與觀察的,都是局部的狀態,並且在現前觀察之後,又對自己能夠領納種種的塵境產生了愛樂,這就是一般所說的七情六欲,雖然實際上只有六情五欲,但這也說明了一般人對其愛樂的狀況,認為自己的十八界是真實的我,因而就出生了對於自我十八界的貪愛。為什麼要說十八界?因為十八界就是每一個人的「我」,瞭解了十八界,就能夠瞭解「我」。

而十八界的內涵就只有這樣嗎?當然不是啊!一般的學佛人能夠這樣地瞭解及現前觀察,至少那已經初步地知道「我」。因為事實上要相信「十八界就是每一個人的我」,這一件事情就已經是很不容易的;同時在這十八界之中,要接受每一個人的「我」一共有七個心,那又是另外一個層次了。然而,這一些內涵對於一般人而言,其實也不應該過於苛求,因為在同修會還沒有出來弘法之前,即使是在佛門之中出家很久,乃至是貴為某一個大山頭的方丈,都還會堅持說每一個人就只有一個心,那麼你就知道說,要瞭解這麼一件事情真的還不是容易的!

為什麼說有七個心?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大家就可以很快地瞭解與接受。譬如說,一個正常的人看見外面的景象的同時,也可以聽到聲音,感覺上好像只有一個心在運作;可是,假如請這個人把眼睛閉上,然後這個時候他當然就看不到外面的景象了,但是卻不影響他可以聽到聲音,那麼這不就已經表示了「看景象與聽到聲音的心是兩個不同的心」,兩者的功能是不同的啊!功能不同就是各有其「界」限,就是有不同的兩個心。又譬如說,一個眼盲的人(我們姑且就不討論說這個眼盲的人是不是可以聽到聲音這個問題),那麼既然說是眼盲,當然就表示他是看不到外面的景象,可是有一種狀況之下,他彷彿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象,舉例而說,這個人的對面有另外一個人,本來他是看不到那個人,但是假如說,那個人是離他很近,那麼這個人伸手摸著那個人的臉,然後有可能他就說:「喔!原來你是長這個樣子,我知道了!」那麼你可不要說:「哎呀!這個眼盲的人,他是可以看得到的,眼識與觸覺是一樣的!」因為那個眼盲的人,是用手的觸覺感覺出來一個輪廓,與眼睛所看到的狀況其實是不同的,相同與相近的感覺,那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再者,眼睛還可以看到遠、近,而手的觸覺一定要手與物體有所接觸才會有,手的觸覺也沒有辦法了別明暗、膚色等等狀況。那麼就可以知道說,眼識與觸覺兩個是不一樣的心!那麼其他的狀況,大家就可以自己觀察、思惟,也就可以明白十八界之中,是一共有七個心的事實。但這個七個心仍然是妄心,法界之中還有一個是真心。後面談到解脫道之時,再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明與探討十八界的功能差別。

還有一種界的區分叫作「三界」,也來簡略地說說看,這依然是 世尊的方便善巧施設,這是把我們的生活狀態,從最低的境界往上而析分開來。三界講的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還在欲界之中,就是「欲」的功能差別仍然現前運作,哪一些欲呢?一般而言,指的是對財、色、名、食、睡等的欲,當然這五者就離不開色、聲、香、味、觸等五個塵境;離開或是暫時降伏這些欲,就可以上生到「色界」,也就是說一部分色法的功能差別仍然現前運作,但已經不會有那一些欲的功能差別的現前了;境界再往上,讓色身的功能差別不再現前運作,而只住於精神體的狀態,就施設了「無色界」的名相。

雖然這只是「三界」的簡略說明,然而對於一般人而言,可以約略瞭解了欲界的狀態,但是若從來沒有熏習過的話,對於色界、無色界,哎呀!那可就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而無從想像。再者,這欲界、色界、無色界因為其受生的差別,還有更進一步的區分,這也顯示其運作的功能差別。欲界分為欲界天、人間、傍生、餓鬼、地獄等五趣,「趣」就是說因為業力或者願力而往趣那個境界受生。而我們現前所受生是在人界,與人界相瀕臨的境界,就好像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地下鑽的乃至於是水中游的,我們通稱牠都叫作傍生,而其他三種境界就不是一般人的肉眼所能夠看見的。還有一類受生的差別叫作阿修羅,若是把這一類受生的差別另施設為一類,那麼欲界就有六道;但其實阿修羅在五趣之中都有,然而卻不是一般民間所認為的「阿修羅一定是長得青面獠牙的相貌」,只是因為他們在因地,受了德行、品性、性情的差別,所以才感受到欲界受生的差別。

若是在人間修行,暫時降伏或離開了欲界的貪欲,而發起了禪定的境界(所謂禪定的境界指的是四禪八定),這個人若是有初禪乃至四禪的修證,那一世捨報以後,就有資格可以往生到色界的境界,因為那一個境界是超過於欲界天,所以也施設是天的境界,就叫作色界天。然而,隨著行者修證禪定的差別,可以往生的色界天一共有十八個層次,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色界十八天,其中又有無漏與有漏的境界差別,有漏的境界從初禪天一直到四禪天,每一層天又分為三種境界差別,這樣子就有十二天;以四禪境界為基礎,但是卻別於一般四禪的境界,另外施設一個無想天,這十三天都屬於有漏的境界。而以四禪的境界為基礎,然而,若是有無漏法的修證者,就可以生到四禪天之上的五不還天,這樣就一共有十八個層次。既然說的是十八個層次,那就表示說,是有十八種不同的功能差別。

三界中最高的層次就是無色界,行者在人間的時候,若是修證了四禪八定的後四定,也就是四空定,當世捨報之後就可以生到四空天,這是四種讓色身的功能不現前運作,而只住於精神狀態;既然說是沒有色身的現前運作,所以就沒有所謂的天人存在,而稱為無色界天。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施設了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其實每一界無非都含攝於十八界,只是具足與否的差別,這樣子顯示出諸法功能差別的各個層面,可以使得佛子的智慧更加深細,而更容易成就佛菩提道,所以說這是 世尊的善巧方便的施設。

今天就說到這裡。

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344-a18_0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