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8日 星期五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57集 有為界與無為界(三)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我們前一集引了《雜阿含經》中的一段經文,為各位說明阿含解脫道的緣起性空真實義,絕對不是某些法師所說藏密外道應成派中觀──斷滅本質的一切法空,也不是他們另外建立意識常住不滅的常見外道;所以是與斷見、常見外道完全不同。

阿含絕對是依能生名色的本識,來說本識所生的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在《雜阿含經》的那一段經文中,有一句經文說:「【無為者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是名比丘諸行苦寂滅、涅槃。】(《雜阿含經》卷12)」既然無為界是不曾有生也不會滅的,並且是於諸法都無住,又是從來都不曾、也不會變異心性的,所以必須是親證不生也不滅、不住也不變異的無為法,才是真正的諸行、眾苦都已經寂滅、涅槃;絕對不是有生的蘊處界法滅後成為斷滅空而可說是無為。

由這裡可以看得出來,涅槃並不是某位號稱佛教界導師的法師所認知的蘊處界有為法的斷滅空,絕對不是他所認知的:蘊處界滅盡後的滅相已經不會再滅了,所以是常住。他這樣的說法,其實都是依蘊處界有為法而生起的錯誤認知,他所認知的是有生、有滅的有為法──蘊處界斷滅後的空無,不是本來就不生不滅的無為法;他所另外建立的意識細心,也是有生、有滅的、也是不斷地住於六塵萬法當中、也是可以變異心性的生滅法,那當然都是屬於有為法。因為前一句經文就說「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若滅」,有為法是這樣生、住、異、滅的虛妄法;所以他所新創的「滅相不滅」是絕對與「不生、不住、不異、不滅的無為法」不相應的。

在那一段經文中,佛說的「空相應緣起隨順法」所證的涅槃,已經明說是不生滅的,那當然就是常、而且也是不住與不異的,因為無為法是不生也不滅的、是本來就不生的,是在五蘊出現以前就不生也不滅的。不是那位法師主張的有生的五蘊永滅以後才不生的,顯然 佛所說的無為法並不是像這位法師所主張的:滅盡以前有生而現前存在的蘊處界,將來成為滅盡的無常空、斷滅空以後,不再出生蘊處界而成為無生-這是「將滅止生」而不是「從來無生」,這六祖惠能大師早就罵過了-所以他所認知的無為,是滅除有生之法的五蘊以後成為斷滅空了,所滅的是有生的緣生法、有為法,這已經不是 佛所說的本來不生的無為法,本來不生的常住的入胎識、本識。

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佛在這段《雜阿含經》中所說的涅槃是無為法,是不生、不滅、不住、不異的,這個是只有依本識不再出生五蘊諸法,只剩下本識常住不滅而說為不生也不滅,才講得通。但是那位法師所說的涅槃,卻是依有生會壞滅的五蘊,是依三界中有所住、不斷變異的五蘊斷滅後的空無、無常空而說的;他是以有生滅性、有住異性的五蘊來修滅,否定本識而將蘊處界修滅以後成為斷滅空,而說為涅槃;這是將有生滅的法滅盡而說為涅槃,自始至終都圍繞著有為法而說,這與 佛陀在阿含所說的:本就不生不滅、不住不異的本識獨住而不再出生五蘊,是常而不斷的無餘涅槃境界,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所認知的涅槃只是想像法,絕對不是佛法,這個道理我們在上一集也說過,佛陀的弟子們只要實證了,所說的法一定是與 佛陀法同一味,不會有所偏差;只要所說的與 佛陀不同,那就不是佛法。那為什麼說他所認知的涅槃是想像法呢?因為他恐怕落入斷滅空的後果裡面,所以自己另外施設「滅相不滅」來自我安慰。其實他應該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滅相不滅說已經掉進斷滅空裡面,將來不免會遭遇其他人提出質疑,所以只好又另外建立一個所謂的意識細心不壞說。

他主張意識有粗心與細心兩個部分,說粗心在死後會斷滅,而細心是可以去到未來世,所以是常住不壞的;他認為這個意識的細心,是可以常住而持種不壞,可以使得因果業報昭昭不爽,以便符合法界中因果報應的事實。可是意識心不論粗、細,畢竟都是意根與法塵相觸而出生的,這個在《雜阿含經》中佛就說得很清楚。佛說:「【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雜阿含經》卷9)」,而且意識種子也是由本識執藏,而藉意根、法塵為緣才流注出來的,所以意識細心當然是有生之法;既然是生滅法,當然就無法持種,更不能出生五色根、五塵等等法。所以他的意識細心常住說的建立,終究也只是一種名言施設而沒有實質,像這樣地主張「性空唯名」而無實質的法相,當然是虛相法、是想像法了;然而 佛所說的涅槃,不論是這一段經文中聲聞阿含道的涅槃、或者是大乘菩薩所修的佛菩提道的涅槃,卻都是不生也不滅、不住也不異的,與這位法師所認知的斷滅後空無的涅槃是大異其趣的。

而我們所說的這一段經文,正是二乘聖人所結集的《雜阿含經》─如同平實導師所說:《雜阿含經》與《增壹阿含經》本來就是大乘法的佛菩提道的經典,但是二乘聖人結集成為解脫道的經典以後,終究無法避免的會存有許多大乘法的蛛絲馬跡、也必然要以這些大乘法的真實義理來護持二乘解脫道,使二乘解脫道不會落入斷滅見中─雖然二乘聖人是不必修證本識如來藏的,在無餘涅槃中是本來不生的入胎識獨自存在,而永遠不會壞滅的。不是那位法師說的:有生的五蘊滅後不再出生五蘊的所謂滅相,並且五蘊在人間時是有住、而且有變異性的;但入胎識在三界萬法當中,卻是無始以來就不住、也不變異的。五蘊包括意識的細心、極細心存在的時候,一定會住於六塵境界中,入胎識則是出生六塵境界而離六塵中的見聞覺知,所以從來都不住在三界六塵境界中;入胎識在三界中運行的時候,祂的自心體性從來都不變異,無始劫以來就一向如此,絕對不會因為修行而有改變,但是意識的粗心、細心,存在三界中的時候,卻是常常在變異的。

譬如打從剛出生時的無知,經歷了一生的學習,到捨壽前的聰明而有一些世間智慧,或者從出生時的沒有善、惡性,之後依種種不同的外緣的際會而變異為大善人或大惡人;一直都是這樣有所變異的,而這個變異性的五蘊,如果入了無餘涅槃時,全部都斷滅不存在了,又如何可以說是不變也不異?又如何可以說是不生也不滅?但是無餘涅槃中的入胎識,祂的心性卻是從無始劫以來,甚至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時,乃至入了無餘涅槃以後的無量阿僧祇劫以後,這個心性仍然是不住也不變異的。根據阿含佛法這一段經文中,佛陀所說的涅槃,正是這樣的不生也不滅、不住也不異的,並不是那位法師所說──五蘊滅盡以後的斷滅空,而可以說是不生、不滅、不住、不異的。所以三乘不同的涅槃,正是依本識入胎識的不同狀況而施設的,外於本識就沒有涅槃可修、可證了,因此涅槃雖然只是假法,但是涅槃的「無境界」境界卻是真實有;說的正是依本識在三界中的自住境界,或者依本識不再出生蘊處界的無境界的境界來施設涅槃。大乘菩薩所證,才真正是有為法與無為法都函蓋的涅槃,而聲聞聖者所證則是純無為法的涅槃。

所以這一段經文中說解脫界是「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說是一切取都遠離了,包括一切我所的取受、蘊處界諸法的自我貪愛都已經滅除,欲界愛的貪著也都滅盡了,這個時候已經是不再有六塵的無境界的境界,這樣叫作寂滅;這樣子就是無餘涅槃,而這樣的無餘涅槃,在捨壽前其實是函蓋無為與有為兩個法的:無為是本識的自住境界、有為是本識所出生的蘊處界等諸法的境界與功能;而這樣同時具有有為與無為的解脫,才是正確的「空相應緣起隨順法」。當比丘們這樣觀察緣起,知道有為法是從無為法中出生的,知道有為法應該滅盡,知道有為法若生、若住、若異、若滅,也知道無為法的涅槃是滅盡,而且不生、不住、不異、不滅,這樣就可以使身口意三行的苦都斷盡,於是蘊處界所有的種種行苦就跟著滅盡而寂靜,這樣就是親證涅槃。在這樣的正確見解下,來看待因緣觀而說「因集故苦集、因滅故苦滅」,這個時候就可以「斷諸逕路」,將各種生死流轉有關的煩惱都滅盡,而不再相續了。

所以「滅於相續」,捨壽之後就不會再有來世的五苦陰相續不斷了;可是為了確保這個不受後有的解脫界實現,還得要再把「相續滅」的滅相滅除了,不再於覺知心中使相續滅除的覺受或作意存在著,連極微細的自我都已經可以不再存在了,這就是「相續滅滅,是名苦邊」。這才是 佛所說的:諸行之苦已經滅除而滅盡──寂靜的涅槃境界。所以說涅槃不是滅盡蘊處界以後成為空無的斷滅法,那位法師不應該把蘊處界滅盡之後的空無──也就是滅相當作涅槃;因為涅槃是不生、也不滅的,不是有生的蘊處界磨滅後的有生、也有滅的空無,滅相是蘊處界滅後才有的法相,所以是有生,滅相又是滅後之相,是滅,不是不滅;所以不是 佛所說的涅槃。

涅槃是依本識而施設的,本識入胎識才是涅槃的主體,所以涅槃其實只是假名言說,並無實質;如果是離開真實心本識而說有涅槃,那個涅槃當然只是假名言說,並無實質。當然正好是那位法師所講的性空唯名,然而大乘般若諸經所講的,卻正是依這個本識為中心而說一切法緣起性空。只是這位法師以及他的徒眾們讀不懂、只是應成派中觀師們讀不懂,才會有種種邪見從西天傳入西藏,才會有今天的藏密黃教外道邪見廣傳於全世界來荼毒世人。然而有為與無為其實是不二的,因為本來都攝歸本識如來藏的緣故,而緣起性空之法則都是有為界的無常、暫時而有的法,是屬世俗諦,不屬於勝義、實相,因為都不離蘊處界等三界世俗法的緣故。這些道理都是修學二乘聲聞解脫道的人,應該特別注意的正見,否則就無法真正地斷除我見,因為一定會被斷滅空的恐懼所遮障。

譬如二乘的無我法,都是依世俗法蘊處界來觀察,證知這些世俗法都是無常、苦、空、無我;這是蘊處界世俗法的真諦,所以叫作世俗諦。但是蘊處界等世俗法,都是依無為法的如來藏心體才能生起,而如來藏自身卻又有能生萬法的無漏有為而常住的法性,所以既是「空」如來藏、也是「不空」如來藏。

空如來藏,是說入胎識自身並沒有色蘊之法、也與六塵中的種種煩惱不相應,從來沒有我見、我執、我所執,所以叫作空如來藏,這是祂無為法性的功能。而不空如來藏是說祂真實存在,是真實心、有真實的自性,因為能出生萬法──能出生十八界及識陰相應的我見等等煩惱、也出生了山河大地種種法,所以叫祂作不空如來藏,這是祂的無漏有為法上的功能。

因為這樣的緣故,本識如來藏同時包含了有為界與無為界,這是說如來藏心體的自性是無為界,但能感應無明與業種而生起種種三界中的世俗有為法;而二乘解脫道的世俗諦,都只是在入胎識如來藏所出生的蘊處界等等世俗法上來觀行,所斷的是依世俗法蘊處界所生的我見、我執、我所執,所修的是依蘊處界等世俗法而修的四聖諦、八正道……等等三十七道品法,從來都不涉及萬法的實相,所以說一般人所知道的世俗諦-所觀、所修、所證絕非真實法-都不是法界實相的修證。而真正世俗諦所修、所觀、所斷、所證的,都是依本識的確實存在為大前提來聞、熏、修、觀的,所聞熏修觀的對象,則是本識如來藏所生的有為界的蘊處界等等種種法。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說阿含道的蘊處界緣起性空之法,絕對不是真諦、勝義諦,只能說是世俗諦。

今天這個單元就為各位說明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364-a18_05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