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本節目是平實導師所著作的《阿含正義──唯識學探源》一書的導讀。
我們在上次的節目中,探討到該書的第九章第十節「離心、意、識故名涅槃」的部分,我們藉由《中阿含經》中的《????帝經》,來說明了識陰六識是因緣生滅法。在這一節中我們主要想要說明的是:如果學人想要親證解脫果的話,應該先要了知二乘法中所說的「心、意、識」是什麼意思,這個二乘法中所說的「心、意、識」和大乘諸經中所說的「心、意、識」有什麼差別?也必須要知道識陰等六識心,都是意、法為緣,根、塵為緣而出生的。因此必須要知道,識陰等六識都是不能去到下一世的,能夠像這樣正確的了知以後,就知道我們不該再掉入意識常住的窠臼中了。
如果我們了知了意識的緣生性、依他起性以及虛妄性之後,就可以逐漸遠離假名善知識的錯誤知見,開始邁向初果的實證,乃至於在親證初果以後,還可以再繼續進修不放逸行以及未到地定,而在確實遠離了欲界五欲的貪愛以後,就能夠發起初禪,而成為斷除五下分结的三果人了,這樣的話,至少在今生就可以取證上流處處般涅槃了,有些利根的人甚至可以取證中般涅槃。這是確實可以親證的,絕對不是像《紅樓夢》中所謂的假語村言,這樣才能稱為是真實的阿含佛法,也就是說可以實證的佛法才是真佛法;假使口中說得一大堆的言語、或是能寫出幾十本的佛法書籍,但是卻都和勝義諦以及世俗諦無關,那就只是和佛法完全都不相干的凡夫知見。如果在講說到佛法時,卻是連堂頭和尚自己都弄錯了,又怎麼有可能教導徒眾們真修實證呢?我們到此已經把「離心、意、識故名涅槃」的道理,都說明完了。
接下來,我們要接著談某些南傳佛法中的法師妄說佛法的事情了。他們的這些邪見,也會對我們的道業造成方向性的轉變,而導致在佛法修證上的理路偏差,使得我們一世的努力修學,卻得不到好的結果。所以我們就進入下一節,來談談古今凡夫大師們對於「涅槃後有、涅槃後無」的論議,到底是否確實如他們所說的,全部都是屬於無記法呢?因為這會牽涉到學人是否能夠真實地斷除我見以及斷除我執,所以就不得不特別提出來加以討論。
當今台灣佛教界,弘揚二乘菩提解脫道的法師、居士們經常會這樣倡言說:「談論『入涅槃後,是有、是無?』,或者談論『無餘涅槃中,是否斷滅?』都是無記法,所以學人都不應該加以討論。」然而
佛陀之所以有時候會有這樣的開示,只是為了使二乘定性聲聞人能夠專注於解脫道的修證,而快速地獲得解脫果、證得涅槃的緣故,所以才會暫時不為他們解釋涅槃後是有、是無,以免他們被這些眼前暫時還得不到答案的思惟分心了,而純粹就是以能否證得涅槃為最緊要的事。所以對於凡夫之人,詢問「涅槃後是有或無」這些問題,才會大多不作解說;然而這件事絕對不是純屬於無記法,因為
佛陀對於此事,並不是一向都作為無記的事相來處理的。這意思是說,入涅槃後是有或是無,對於一切修學解脫道的有智慧者而言,是一定要加以檢討的,也是阿羅漢們都必定會加以檢討的,到了這個時候,佛陀就會加以記別,而說明無餘涅槃中不是斷滅空,所以說這並非純粹是無記法。但是因為並不是只有親證四果的阿羅漢無學,才會對這個問題起心加以檢討的,有些人是在因地還沒有證得初果以前,就會急著想要先對這個問題加以思惟、檢討的;在這個時候,佛陀就不會為他們記說這件事情,因為他們在這個階段,應該是要以斷除我見的修證作為首要的急事的。
接下來,我們就舉一些經文,一步步來作證明,我們先舉
佛陀不直接說明涅槃有無、不加以記說的《雜阿含經》第408經來說明。因為這篇經文有四百多字,而我們的時間有限,所以就只把經文的意涵語譯出來,對此經原文有興趣的菩薩,就請您自行查閱藏經。《雜阿含經》第408經的大意是這樣子說的:
如是我聞,一時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之中,也就是竹林精舍,當時有許多的比丘會集在食堂中,針對宇宙以及生命的本質在作種種的探討。對於世間到底是常、還是無常的問題,有的人說「世間是常住的」、有的人則說「世間是無常的」,也有人說「世間既是有常、也是無常」,還有人說「世間既不是有常、也不是無常」。另外也有人在討論世間是有邊、
還是無邊的問題,有人說「世間有邊際」、有人說「世間沒有邊際」、有的人說「世間既是有邊際、也是無邊際」,還有的人說「世間既非有邊際、也非無邊際」。而關於命根和色身之間的問題,有人說「這個命根就是色身」、也有些人說「命根與色身是相異的」。另外,他們也有在討論如來死後會是如何的問題,有人說「如來死後是實有」、有的人說「如來死後是空無」,也有人說「如來死後既是有亦是無」,還有人說「如來死後非有亦非無」。
當天,這些比丘們就是針對這許許多多和宇宙及生命有關的問題,熱烈地作種種的討論以及爭執,當時
世尊正在某處坐禪,祂以天耳聽聞到諸比丘們會集在食堂論議這些法義的聲音。聽聞到以後,世尊就下座前往食堂,在大眾面前敷座而坐下來,然後就故意問比丘們說:「你們諸比丘們聚集在這裡,在討論什麼事情呢?」諸比丘們就向
佛陀稟白說:「世尊!我們眾多的比丘聚集在這個食堂中作這樣的討論,有人說世間有常、也有人說世間無常,就如同上面所說的,在作種種的論議。」
於是,佛陀就告訴比丘們說:「你們不要再繼續作這樣的論議了。為什麼呢?你們作這樣論議的人,所說的都不是真實的義理,這也對你們的道業沒有任何的饒益,只有對非法的戲論有助益而已,而不是對清淨行有所饒益。像這樣討論能夠得到的,既不是智慧也不是真正的覺悟,更不是真正的趣向涅槃解脫。你們比丘眾們應當要改為下述的所說來論議才好,譬如我觀察某個法是苦聖諦、某個法是苦集聖諦、而某個法是苦滅聖諦,又某個法是苦滅道的行門聖諦。為什麼我要這樣說呢?因為像這樣的論議才是佛法的正義,才會對你們自己有所饒益,也是佛法上的饒益、清淨行的饒益,這才是真正的解脫智慧、才是真正的覺悟,也才是真正的趣向涅槃解脫。由於這個緣故,比丘們如果對於四聖諦,還沒有證得無間等法的人,都應當要廣作精勤方便,對四聖諦發起增上欲,來勤學無間等法的涅槃道。」佛陀說完此經以後,諸比丘們聞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在這一篇《雜阿含》的經文中,佛陀對於還沒有悟得解脫道的凡夫比丘們開示說:親證解脫道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而在還沒有親證解脫道以前,就先來討論「涅槃後是有、是無」等等,這都不是你們切身的問題;最切要的應該是要先斷我見、斷我執,當你們證得了解脫以後,再來探討入涅槃之後是有、是無的問題,這才是比較切合實際的。
此外,佛陀在《長阿含經》卷17中也有同樣的開示,但那是對還沒有歸依三寶,不修學佛法的外道們所開示的。經文說,當梵志們問了一大堆問題以後:【佛告梵志:「世間有常,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我所不記。」梵志白佛言:「瞿曇!何故不記『我、世間有常』,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盡不記耶?」佛言:「此不與義合,不與法合,非梵行,非無欲,非無為,非寂滅,非止息,非正覺,非沙門,非泥洹,是故不記。」梵志又問:「云何為義合、法合?云何為梵行初?云何無為?云何無欲?云何寂滅?云何止息?云何正覺?云何沙門?云何泥洹?云何名記?」佛告梵志:「我記苦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所以者何?此是義合、法合、梵行初首、無欲、無為、寂滅、止息、正覺、沙門、泥洹,是故我記。」】
《長阿含經》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佛陀對於佛門中真正的修行者、或是已經證果者,產生了這些疑問以後,才會對這些問題加以記說。但如果是還沒有證果的初行者、或是外道的盜法者來請問,或是外道前來質疑的人,佛陀卻總是不會為他們加以記說的,因為這些外道的目的只是想要前來盜法而已,如果花時間為他們作記說以後,他們仍然不會想要投入佛門中來修行、來求斷我見與斷我執的。至於還沒有證果的凡夫比丘們、或是有心求法的外道修行人,則是以確實斷除我見與我執為當前最重要的事項,所以
佛陀才會為他們記別苦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等四聖諦的法要。因為這個四聖諦是與正法、正義相吻合的,也是修清淨行的最初步,所以初行者應該要修離欲行、要親證寂滅涅槃無為法,止息輪迴之苦,證得解脫道的正覺而成就真實出家的沙門果,所以佛陀會對他們作四聖諦法的記說。而對於這些初行者來說,關於涅槃後有或是涅槃後無、涅槃後亦有亦無、涅槃後非有非無的事情,則不是他們當前最切身的重要事項;因為這些法和證道無關,因此就暫時不為他們記說。但是
佛陀對於已經親證佛法的比丘眾,則又會特別加以解說,表明涅槃中是如、是真、是實、是常住不變,而且這些聖者確實能夠審觀、諦觀涅槃之中不是斷滅境界。譬如《雜阿含經》第417經中有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持我所說四聖諦不?」時有比丘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為佛作禮,合掌白佛:「唯然,世尊!所說四聖諦,我悉受持。」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說四聖諦?」比丘白佛言:「世尊說苦聖諦,我悉受持: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名苦聖諦。世尊說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為世尊說四聖諦,我悉受持。」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實持我所說四聖諦,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名比丘真實持我四聖諦。」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雜阿含經》卷16)
這篇《雜阿含》417經中的經文,大意是在說:如來所證、所說的解脫,以及四聖諦的現觀者所證的解脫,無論是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還是苦滅道跡聖諦,都是如,都是真、實,是審諦的如,不是斷滅境界。前面曾經舉示的經文中,更說是常住不變。這已經顯示出一個事實,就是
如來對於涅槃後有、涅槃後無的問題,並非永遠都認為是無記性的問題,而是隨著當事人是否有解脫證量的情況不同,而作不同的回應的。
這並不是單一的事件,還有別的經教歷史事證存在,至今仍然可以舉示出來證明。所以
佛陀若是為因緣不具的外道們、或是尚未實證涅槃的比丘們,會這樣認為:為外道以及佛門中還沒有實證涅槃的人來解說涅槃後有、無,即是無記法;但是若為已證有餘涅槃或初果、二果等的二乘聖人,則不可說是無記法,否則佛陀就不必為諸二乘聖者說無餘涅槃後真、實、非有非無、常住不變的道理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節目就說明到這裡為止,還沒有說完的部分,就留到下次的節目繼續再說明,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328-a18_04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