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4日 星期五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二)–第42集 二乘頂忍(下)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今天我們要接續上一集所講的「二乘頂忍」。在上一集裡面我們提到說,佛在《中阿含經》裡面說到,多聞的聖弟子對於因緣起的道理,以及因緣起的種種法,譬如觸、受、想、思、愛、界等這些法,都要加以思惟、憶念、稱量以後,都要善於觀察分別五蘊的無常、苦、空以及無我。

首先,我們大略地解說,什麼是「觸、受、想、思、愛、界」?為什麼說這些法都是虛妄的呢?我們先解說這個「觸」。什麼是觸?這個觸,就是指五遍行心所法裡面的觸心所,這個「觸」就是「接觸」的意思。但是這個「觸」,不是指身識在領受觸塵的那個觸覺,因為身識領受觸塵的那個觸覺,它已經落入觸心所後面的「苦、樂、憂、喜、捨」的覺受裡面了,那已經是屬於受陰所含攝的範圍了。這裡所說的「觸」,是指五遍行心所法裡面的觸心所,是屬於五遍行心所法裡面的一個法。那什麼是五遍行心所法呢?這我們就先要去知道說,五遍行心所法就是「觸、作意、受、想、思」等五個心所法。

各位菩薩!這五遍行心所法,它是遍行於三界六道,遍行於四聖六凡,遍行於八識心王的每一識;又遍行於一切時存在,而且遍一切處都在,也就是遍十二處都在;也遍行於一切善法、染法、無記法,所以叫作遍行法。這五法是屬於八識心王的體性,是由八識心王所出生;也就是說,離開八識心王就沒有這五法。各位菩薩!這五法不可能單獨現行、存在、運作,所以說五遍行心所法,它跟八識心王的每一個心王都相應。就譬如識陰六識都各自有觸心所,然後由觸心所去觸內六入的內相分六塵,然後識陰六識才能了別內相分六塵。

接著我們解說「受」。這個受是指「境界受」,也就是由前面的觸心所去觸六塵,然後再由這個受心所來領受內六入的六塵相。如果沒有觸心所去觸六塵,也就無法領受六塵相。但是這個受,不是受陰中所說的苦、樂、憂、喜、捨受的那五種感受,而是指剎那剎那的境界受。但是您也可以把它攝歸在廣義的受陰來含攝。

接著我們說「想」。想就是「知」,也就是了知的意思。但這個了知,主要是指識陰六識對內六入、內六塵相的直接了知,也就是對境界受的剎那剎那地了知,而不是指語言文字上的思惟或妄想。但是同樣的,您也可以把它攝歸在廣義的想陰所含攝。

接著我們說「思」。有了前面的想心所來了知所面對的六塵相以後,那思心所就緊跟著運作了;當識陰六識的思心所連結到意根時,由於意根思心所的運作,於是五蘊的直接反應就隨後出現了。各位菩薩!這些運作都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完成的,我們在這裡只是簡單地說明,因為這八識心王之間的密切連結運作,是屬於大乘唯識種智的內涵。如果菩薩您有興趣的話,非常歡迎您來正覺講堂上課,您就有機會在 平實導師座下熏習唯識種智深妙法。

我們把話題再拉回來說,前面這四個心所法:觸、受、想、思,在密切和合運作之前,那識陰六識都各自已經先有一個「作意」存在了,就是有一個作意想要觸知六塵,或者說想要繼續觸知六塵的一個作意。這個作意也是屬於五遍行心所法裡面其中的一個心所法。也就是說,當識陰六識生起以後,這個作意的心所法就一直都存在,而且都是在其他四個心所法前面存在,除非是在眠熟、悶絕等斷滅位,才會在六識心初生起的時候,由於意根的作用,使得六識心的觸心所在前面運作,然後再使得六識心的作意心所法生起。不過,這六識心一旦現起以後,仍然是回到由作意心所在觸心所前面在運作的一個狀態。除非是不同的境界相出現了,才會有的時候會互換先後的次第,然後再由六識心作意,想要繼續觸六塵的一個作意,來引導其他四個心所法的運作,接著識陰六識心的見聞覺知性,就全部都出生了。

各位菩薩!我們對五遍行心所法的意涵,作了這樣大略地介紹之後,接下來我們再來探討一個問題,就是說:為什麼這五個心所法是虛妄不實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五個心所法都是必須依附於六識心才能存在,都是屬於六識心的內我所。如果六識心斷滅了,這五個心所法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說:這五個心所法是所生法,是緣生緣滅之法,虛妄不實。更何況這六識心本身就已經是所生法了,已經是虛妄不實了,因為必須先有意根和法塵存在,才能有識陰六識出生,所以識陰六識本身就已經是虛妄法,更何況是那必須依附於識陰六識才能生起、存在以及運作的五遍行心所法,那當然更是虛妄法了!所以修學解脫道的行者,對於這五遍行心所法,對這個內我所不能有所執著,因為它完全是虛妄法。

接著我們說「愛」。這個愛心所也是由於有了六識心,有了六塵相以後,才使得六識心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貪愛執著。也正由於這個貪愛執著,使得眾生對五陰身自我,以及對三界萬法有了執取的作用,因此就在三界六道裡面不斷地生死流轉。但是這個貪愛心所,也是跟前面那五個遍行心所法一樣,也都只是意識覺知心的心所法,也就是必須依附於意識覺知心,才能存在以及運作的心所法。況且這個貪愛心所,它是在五遍行心所法出現以後,才會出現的心所法,已經是後後面的法了,當然是更加地虛妄。

接著我們說「界」。界就是種子,就是功能差別,又叫作功能的侷限。譬如眼識界,就是指眼識能見色塵的功能,可這個功能有個侷限,就是說眼識就只能看見色塵,不能聽聞聲塵;也就是說,祂的功能是有個侷限的。那麼識陰共有六個識,所以六個識的功能就叫作六識界。也就是說,六識各有不同的功能,譬如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覺觸乃至意知法,這就是識陰六識的功能差別,也就是六識的自性,所謂見聞覺知性就叫作六識法界。這個六識法界,也就是六識的見聞覺知的自性,其實也只是由於識陰六識的心所法的運作過程當中,才能顯現出來的六識的功能;它的本質就是六識心跟相關的心所法配合運作下,才能成就的自性,那當然更是虛妄法了。那意思就是說,既然六識界、六識的自性是虛妄法,那麼這些「觸、受、想、思、愛」這些心所法當然也都是虛妄法了。

各位菩薩!當您對這個《中阿含經》裡面所說的「外識、內識,觸、受、想、思、愛、界」這些法有了基本的認識以後,心中對這個「因緣起」的法信受了,那麼接下來,就是要對這因緣起以及因緣起的法,就要確實地加以思惟、憶念以及稱量,並且要善於觀察跟分別:這個外識、住胎識是常住法,但也必須藉緣才能出現在三界中;同時也要去善於觀察分別這個內識、識陰六識,以及相對應的各種心所法的界,也就是相應的所有心所法,它的功能也都是無常、苦、空、無我的。各位菩薩!若您能夠這樣去思惟、憶念以及稱量,這樣去善於觀察分別這些法義,那麼您就能夠在解脫道上生忍了,也就是能夠知道說,自己在解脫道上,終於能夠步上軌道了;那麼您這一世想要斷三縛結、斷我見,想要取證初果,已經指日可待了。那麼這裡就要恭喜您了,因為您的心裡已經有了解脫道的法樂存在了,心裡已經生起善法欲,想要進一步聽聞解脫道的正理,心裡一直想要憶念這些正理,並且想要更深入地觀察這些正理,這就是 佛在《中阿含經》裡面所說的頂法。

各位菩薩!當您對這個頂法的道理明白了,也確實如理作意去思惟觀行以後,頂法不久就會出現囉!可當頂法出現以後,可千萬不能被惡友、假名知識所籠罩,說「意識卻是不滅的」,然後又退失頂法,那就很可惜囉!只要菩薩您不退失頂法,並且繼續深入觀行,不久就可以發起解脫道的見地,就能斷三縛結、斷我見,證得初果須陀洹。各位菩薩!當您認為已經斷我見、證初果了,請您一定要把 平實導師的《阿含正義》(這一套書總共七輯)拿起來從頭到尾再詳細地讀一遍,一面更深入去體驗,一面再自我檢討,檢查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已經斷三縛結、斷我見,為了避免未證言證,犯下大妄語業。

如果您能夠依照《阿含正義》整套書的內容,重複地檢視自己的所觀與所斷以後,可以確定說自己確實已經斷三縛結、斷我見;可我們這裡還是有三件事要提醒大家:

第一、不能使自己成為聲聞人,也就是不必急著求證四果。如果在證得四果以後,就想要取證無餘涅槃,這樣的話,就會使自己成為定性聲聞人。因為菩薩您可以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迴入大乘佛菩提道來修學,進一步來求證外識、住胎識,也就是親證本識如來藏,然後發起般若實相的中道智慧,進入大乘內門來修菩薩道,乃至未來可以究竟成佛,這樣可以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那套一句話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如果菩薩您對解脫道三果的證境,確實很嚮往的話,無妨可以先求證三果的證境。至於求證三果的行門,就請您依照 平實導師的《阿含正義》七輯書裡面所講的理路去實修,先淡薄貪瞋癡三毒,成為薄貪瞋癡的二果人;然後再加修未到地定的定力,並且遠離欲界的貪愛,確實斷除欲界的貪愛之後,又有了未到地定的定力,自然就會發起初禪不退。那之後再自我檢查一下自己的五下分結是否已經斷除了?那也就是說,發起初禪以後,接下來就是要把五下分結斷除;當五下分結確實斷除,就是證得三果阿那含。可是當您證得三果以後,不必急著求證四果。如果您是專修二乘解脫道的行者,這時候就應該迴入大乘佛菩提道來修菩薩道;也就是說,要進一步來受持大乘菩薩戒作為主要的正解脫戒,而以聲聞比丘、比丘尼戒作為別解脫戒,也就是以比丘戒或者比丘尼戒作為副戒,這樣來修菩薩道,行菩薩行,乃至未來可以究竟成佛,可以度化更多的人離苦得樂。各位菩薩!我們非常歡迎您來正覺學正法,成為大乘菩薩僧團的一分子。相信有菩薩您的加入,一定會使得佛教正法更有光明的遠景,可以使更多的眾生獲得解脫以及實相智慧的利益。

第三、在阿含解脫道證果時,其實不是得到了什麼,而是捨掉了什麼。譬如證初果,其實並不是得到了什麼,而是捨去三縛結、捨去我見;所謂的證果,其實沒有什麼果可得。又譬如證三果,也只是捨去欲界愛、捨去五下分結,並沒有得到了什麼法,也沒有什麼果可得。那就是說,如果菩薩您有確實依照《阿含正義》所演述的內容去實修,確實有所實證了,也不能到處宣揚自己的果證,因為當行者說出自己的果證時,那表示已經誤會解脫道的果證了。

以上這三點的簡要說明,希望對菩薩您在佛法的修證上有所幫助。

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祝願大家:色身安泰,福慧增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304-a18_04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