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您正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單元。今天這一集要談的是「戒是解脫之依憑」,當您已經證果──是指如實證果或是發起煖法、頂法了,為您自己或是為了仍在學法的眾生、或是為了佛教的未來,當然就應該瞭解戒律的重要性了。由於戒律的清淨,眾生才有具足五善根的可能,然後取證聲聞果才會有希望,所以戒律的清淨受持,正是取證解脫果的根本;而且取證解脫果時,不該有所勉強,應該順應觀行的增進,而自然地往前精進修行,不可以依靠妄想而想要有所修證。當您的知見自然達到初果的智慧時,您就自然取證初果;而您取證初果時,您會發覺自己其實都沒有所得,反而失去世間法的貪著。有經文為憑,直接語譯如下:
我聞如是:一時佛陀遊行於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中,爾時世尊告訴說:「阿難!持戒的人不應該想:『使我不後悔戒法的受持。』「阿難!只要效法自然的持戒,持戒者便可以得到不後悔的結果。阿難!對於持戒能獲得不悔的人,他不應該想:『使我持戒而生起歡悅。』阿難!只要效法自然的持戒,原本就有不悔心的人,便可以自然獲得歡悅。阿難!對於持戒有歡悦心的人不應該想:『使我對持戒生起喜樂。』阿難!只要效法自然的持戒,已有歡悅心的人便能獲得喜樂。阿難!對於持戒有喜樂心的人,不應該想:『使我能安止於戒法中。』阿難!只要效法自然的持戒,有喜樂心的人便會獲得止身──這個止身是指未到地定就會生起。阿難!有未到地定的人不應該想:『使我能得到禪定的身樂。』阿難!只要效法自然的持戒,有未到地定的人便會得到初禪身覺之樂──這個初禪身覺的樂,就是胸中發起快樂的觸覺。阿難!有初禪之身樂的人不應該想:『使我得到定生喜樂。』阿難!只要效法自然的持戒,有初禪身樂的人便會獲得二禪定心。阿難!有二禪定心的人不應該想:『使我如實看見蘊處界空──了知自己的所見如同真實取證一般。阿難!只要效法自然的持戒,有二禪定境的人便可以如實得見蘊處界空──了知自己的所見如同真實取證一般,這個取證是證得慧解脫果。阿難!既有如實親見蘊處界無常故空,故無我,已了知自己的所見如同阿羅漢們一般真實的人不應該想:『使我厭惡的蘊處界』,只要效法自然的持戒,若有如實看見蘊處界無常故空,能夠如同阿羅漢們一樣真實了知的人,自然會對蘊處界自己生起厭惡;有這種厭惡心的人不應該想:『使我對欲界法都沒有了慾心』,只要效法自然的持戒,有厭惡心的人便會自己遠離慾心。有遠離慾心證德的人不應該想:『使我得到解脫』,只要效法自然的持戒,有遠離慾心證德的人便會得到解脫一切淫怒癡的果報。」這就是說,因為持戒的緣故便得到不悔之心,因為不悔之心便得到歡悅心,因為歡悅心便得到喜樂心,因為喜樂心便獲得未到地定心,因為未到地定的止於一境,便發起初禪身樂,因為初禪身樂便得到二禪的定心。多聞的聖弟子們若有決定心,便會如實看見蘊處界都是無常故空,如同阿羅漢們一樣真實的了知。因為所見如實,所知如真的緣故,便能對蘊處界自己發起厭惡心,因為厭惡心便得到離欲,因為離欲便得到三果到四果的解脫,因為解脫便知道什麼是真實的解脫了—出生已經窮盡、清淨行已經建立、於解脫道中所應作的一切事情都已經成辦、不會重新再接受後有了—自己知道得很清楚。這就是說解脫道的修行,是每一法都會互相利益、每一法都互相為因的,就像是這樣,這個佛戒的受持,能使人趣向而且到達,到達什麼-解脫道的第一果-是說度過此岸,可以到達解脫的彼岸。佛說的法就像這樣子!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
佛所說,都會歡喜奉行。
我們來談心解脫與慧解脫的過程,其實仍然是以持戒不犯作為解脫的基礎,不論是因戒得初禪,然後見道、解脫;或是因戒得見道而發起初禪,得三、四果解脫。以上都是說明是以持戒為基礎,所以持戒是一切學佛人──就是不論修學解脫道或佛菩提道的人,其實都很重要的基本行止。若以往曾經毀犯重戒,乃至曾經嚴重毀謗大乘妙法,將會使本書的法義宣講,對他所能產生的功德大為減少,至多只能成為無根信而已,連初果都無法實證,捨壽後最多只能保住人身,何況能有果證,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聖教為憑。《增壹阿含經》卷39:【爾時阿闍世王即從座起,頭面禮佛足,便退而去。王去不遠,佛告諸比丘:「今此阿闍世王不取父王害者,今日應得初沙門果證,在四雙八輩之中,亦復得賢聖八品道,除去八愛、超越八難。雖爾,今猶獲大幸,得無根之信。是故,比丘!為罪之人,當求方便,成無根之信。我優婆塞中得無根信者,所謂阿闍世是也!」】我們來簡單地語譯如下:
這時阿闍世王就從座位上站起來了,以頭臉接觸 佛陀的腳足而拜,之後便後退而離去了,阿闍世王離去還沒有到很遠的地方,佛陀就告訴諸比丘說:「如今這位阿闍世王,若以前果四雙八輩的聖人之位中,亦可以獲得賢聖所行八正道的功德,除去世間的八愛、超越了世間的八難,可惜的是他因為殺害父王,而導致今天聽聞正法時仍然無法證得初果;雖然是如此,今天他仍然因為發起對三寶的信心,而獲得很大的幸福,因為他今天聞法以後,獲得了無根之信了。由於這個緣故,比丘們!曾經造作惡罪之人,應當勤求方便,藉以成就無根之信。這個無根之信就是免入地獄,我的在家男信眾中獲得無根信的人,就是阿闍世王啊!」。所以說曾經謗法的人,不論是謗二乘法或謗大乘法,特別是曾經毀謗如來藏勝法及大乘賢聖,若想要在這一世取證解脫果乃至菩薩果,都應該先作公開大力的懺悔。除非曾受被毀謗的大善知識攝受,而以方便法聚集四人之眾而作不很公開的懺悔,否則即使讀完此書,也實際上印證了蘊處界的一一蘊、一一處、一一界都虛妄不實而斷了我見,乃至證得初禪與二禪了,捨壽後仍然不免趣墮三惡道中,此時的一切所知、所見將喪失殆盡;所謂的慧解脫、所謂的果證,都將一一不存;若能如阿闍世王,公開懺悔,後不復作,至少可以獲得不具備五善根的微信。
像平實導師常將自己的無量劫前之過失,因嫉妒心而毀謗一位證得四禪,但尚未證果的賢人,就已經親身經歷過鼠身這樣的事;雖然在定中親見這一幕時,也從其中體驗到老鼠是如何能領解人類的語言,體會到老鼠如同人類一般具有八識心王,而其八識心王的運作都與人類無二,由此而增長了種智,引生了喜悅,但是在這往世鼠身時,是一種很慘痛的果報。若是有人大力毀謗如來藏妙義,大力毀謗親證如來藏的賢位、聖位大乘勝義僧,卻又沒有像平實導師在往世具有大福德,一世便因懺悔而重回人間,那時流轉三途之中,究竟要幾劫之後才能重回人間呢!重回人間以後,由於邪見種子尚未懺除的緣故,重聞如來藏妙義時,恐仍將重新再謗而又淪墮三途,如是往復淪墮而無止期,豈不是令人聞之極為恐畏的事嗎?所以說,曾經謗法、毀法、謗賢聖、毀賢聖的人,經由此書所能獲得的智慧,捨壽後都將不存在啊!因為他將會淪墮三惡道中,難有出期,智慧亦失,除非謗法後已經公開懺悔、或謗賢聖者已被該賢聖所攝受,這是現代佛教界領導人,必須特別注意的一點;也是一切專修阿含解脫道,而求速證解脫果的所有人,必須特別注意的一點。
在此重新呼籲佛門四眾,千萬記得嚴謹的受持戒律,對於不瞭解的法義及弘法師,儘量閉口不言;等到讀過他們全部的著作,並且細心比對經論、論典的法義以後,才作謹慎的評論;或者就乾脆閉口不談,這是最聰明的作法。因為您也有可能在知見不足的情況下,被人誤導以後而錯誤的認定真善知識是邪魔外道,作了嚴厲的破法評論,還自以為是大力護法而有功德呢!戒律是一切佛教大、小道場皆應奉行的,無有不持淨戒而證解脫果與佛菩提者。若人毀犯淨戒,尚不能保住來世人身,何況能證解脫果及佛菩提果呢!就如同《菩薩瓔珞本業經》中,世尊曾告誡:【「菩薩十重戒應當嚴持不犯,盡未來際永不棄捨,若不持此無盡戒不得成佛!」又說:「若犯十重戒者,所修三賢十地果證來世皆失,亦失於戒體!」】可見要得以解脫更要以戒為依憑。
三縛結所斷的戒禁取見──謂於欲界中之種種外道所施設戒法及禁忌、以及外道所取種種法,皆能了知其為妄想所設的戒禁;外道不知解脫道的正理,誤會解脫之修行理論,所以有種種不如理作意的邪思惟,這個虛妄想故,施設戒禁以為證得涅槃所必須受持的戒禁;因於不如理作意的邪思惟,於是有種種與解脫無關之戒法建立,以及種種與解脫無關的禁忌施設,如是種種不如理作意所生的虛妄想,名為「戒禁取見」;由戒禁取之邪見,故有種種與解脫無關之戒法及禁忌的施設。由於我見及疑見斷的緣故,就能了知外道所施設的戒法,是由於不知道斷我見、斷疑見的正理,所以產生了不如理作意的邪見,再從不如理作意的邪見而施設戒法;也了知那些戒的持犯,其實都與解脫無關,有了這種了知就是戒禁取見斷了;由於我見斷及疑見斷,接著必定會斷戒禁取見,三見都斷了,這就是斷三縛結,名為須陀洹,才能成為初果人。是故在人間想修菩薩道行的菩薩行,稱之大乘直往菩薩。若是一向別教直往之菩薩,皆是依般若慧、一切種智而進修者,非是曾經旁修通教直往所修的俱解脫與禪定、神通者,即名戒慧直往菩薩;此菩薩未依禪定之修證而揉伏其心,純依戒律攝心而不違犯惡業,故名戒慧直往菩薩。菩薩若未修證四禪八定者,皆未揉伏其心,於未入初地以前皆有不慎犯戒謗法之可能,要須依戒而住,而修佛法般若智慧;當菩薩道行至二地心菩薩,才是主要修持戒波羅蜜多,於一切的微細戒都無所犯,這是二地的修行,二地滿心才算是真持戒。
諸位!你們常聽到有人說:「我去受菩薩戒了,所以我現在在持菩薩戒了。」對不起,您錯了!這個叫作學戒,不叫持戒;二地滿心開始才叫作持戒,在此以下都叫作學戒。二地修持戒法非常地嚴謹,戒行圓滿,心地清淨,然後在這過程當中,還要再修學千法明門,在千法明門當中,也是法無我──無生法忍。這意思是說:增上戒學的修證和圓滿,還是要由無生法忍而從內心證得的,且觀
世尊在世時,常踵隨外道足後,親歷各大城而一一破斥之,豈是以覺知心不落是非、成敗、苦樂、欣厭、得失、取捨之兩邊境界呢!現見經中記載 世尊一生分別外道法之邪謬所在,處處破斥外道以救眾生,其意識心仍然了別苦樂及諸法義、與人事等無量是非,故有種種戒律的制定與破邪顯正諸行,非無如是二邊之了別也;然而
世尊卻是真正不落是非、成敗、苦樂、欣厭、得失、取捨之兩邊的境界者、大覺者。
因為時間關係,留待下一集解說。
祝願:福慧增長,學法無礙。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308-a18_0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