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
在上一次的節目當中,我們提到阿羅漢修證滅盡定,也就是滅受想定的過程,今天我們接著就繼續說明這個內容;當阿羅漢每一次修定,他要入滅盡定的時候,在前面的四禪八定,都是意識覺知心的境界,意識覺知心要把祂滅掉,才能夠入滅盡定。所以這個時候,阿羅漢他就作了一個設定,然後只留下作意、觸、思心所,這三個心所,然後把受跟想這兩個心所滅掉,作了這樣子一個作意了以後,他就把意識覺知心完全滅掉,入了滅盡定,第二天早上,設定的條件成立了以後,他就會再出定;所以這樣子反覆入滅盡定、出滅盡定的過程,他就可以親證,怎麼樣子把意識覺知心滅掉,然後怎麼樣子來設定五個心所有法裡面的作意、觸跟思,然後把受跟想,在意根的這樣子的一個層面,把它滅掉,這個就是滅受想定它的境界,反覆地這樣子親證了以後,這一位阿羅漢他就知道說:我知道怎麼樣子把意根裡面的心所有法,把它滅掉,連這個第七識的意根,我也可以把祂滅掉。
因為有這樣子的一個反覆的滅盡定的親證,所以他才能夠向佛稟白,說他這樣子的一個境界是「知如真」,知如真的意思就是他知道,這樣的一個境界就好像真的,為什麼他能夠這樣子講呢?就是因為他有親證滅盡定,這一位阿羅漢他有這樣子親證,成為俱解脫的阿羅漢之後,他活著的時候他就以這樣子的一個修證,繼續在人間來廣度有緣的眾生,這時候這一位阿羅漢,他能夠有能力把第七識的意根滅掉,這樣子的一個阿羅漢,他這樣子活著的狀況,我們就稱它為有餘涅槃;也就是說這一位阿羅漢,他已經能夠證得涅槃了,但是因為他還有這個色身存在,有這個色身存在還有餘,所以他不是究竟的涅槃,所以稱為有餘涅槃;一旦這一位阿羅漢他捨壽走了以後,因為他已經不執著這個三界所有的一切,所以他就不會再有未來世的受生。
這一位阿羅漢他怎麼能夠有把握說,未來世的時候不會再有新的投胎受生出現,然後繼續六道輪迴呢?這個關鍵還是在這個滅盡定上面的,他在要捨壽的時候,以滅盡定這樣子的一個境界,他把之前練習的滅盡定的設定,把它去除掉;也就是說,這一位阿羅漢他要捨壽的時候,他不再設定他要出定的條件,不再設定他出定的條件。在作意上面,他已經沒有了要出定的那一個作意,這個作意一旦沒有的話,他就不會有接觸,不會再跟外面有任何的接觸,沒有作意、沒有接觸了以後,他的最後一個思心所,也就是決定要作什麼樣子的動作的那個思心所,因為沒有設定了以後,他也就不需要作任何的決定;一旦這一位阿羅漢他捨壽的時候,沒有作任何生前滅盡定的設定了以後,他的意根在他捨壽之後就會完完全全地滅掉,因為所有的五遍行的心所有法,全部統統不見了。一旦這一位阿羅漢他捨壽,第七識以及前面的六識的意根跟意識,全部統統不再出現了以後,就只剩下第八識的如來藏祂單獨地存在──祂不攀緣於外面任何的法,只是獨自存在這樣子的一個境界當中;這樣子一個境界,就是經典裡面所講的無餘涅槃,也就是這一位阿羅漢捨壽以後,所存在的一個境界。因為沒有第七識的意根的出現,所以就不會有後面的中陰身的現起,以及中陰身現起之後要往生到哪一道去投胎的,後續的所有這一些三界「有」的受生的事情,所以阿羅漢他能夠很明確地知道:自己活著的時候,能夠親證這樣子有餘涅槃的境界,然後自己捨壽的時候,只要不作任何的設定,把意根滅掉之後他就會進入到無餘涅槃。所以以上這樣子的一個修證,就是前面所講的八解脫或是八背捨的內容。
俱解脫的阿羅漢,他除了八解脫、八背捨,要能夠究竟的親證以外,另外他還有十智必須要親證,就是十個智慧──解脫道的十個智慧的修證。這十智的修證,我們在前面慧解脫的地方,也大概說明過了,所以今天我們很快地把這十智,把它說明一下就好了。第一個法智,就是以無所得為方便,然後知道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它的現象是怎麼樣子在運轉的,這個就是法智;類智就是從法智當作基礎,再觀察其他的有情,他們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也都是這樣子運轉,然後它們的緣起都是無常的,在這現象裡面都是無常的,所以能夠得到類智;世俗智就是說這些現象界所看到的,都是假名施設,都是假的、都是虛幻的;第四個是他心智─他心智這個不是神通的他心通─他是能夠有那個智慧來知道其他的有情,以及其他有情所產生的心的功能作用,以及其他的有情他怎麼樣子修行,怎麼樣子親證等等,這些就是他心智。
接著下面四個,就是四聖諦的苦、集、滅、道這四個智慧。苦智,就是知道「苦」不應該讓它出生;集智呢,就是知道說這些苦的聚集,應該設法去除貪愛了以後,讓它永遠地來斷除;那滅智呢,就是知道說,要用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修證的方法,來把這一些集、這些貪愛、這些執著,要把它滅除掉;那道智呢,就是知道說怎麼樣子實際上透過修行,來把這一些三界的執著貪愛,全部統統把它去除,所以這四個就是四聖諦裡面的「苦、集、滅、道」的智慧。
那十智裡面,後面兩個最重要的,第九個是盡智,盡智就是把貪、瞋、癡這三毒心,把它完全地消除,消除到乾乾淨淨的,一點都不留下來,也就是把對於三界愛的貪愛跟執著,把它完全消除掉,這個就是盡智;無生智就是知道所有這個三界的「有」,他要怎麼樣子消除,然後他確實知道它是虛幻無常的,然後透過前面所親證的八解脫,確實把它消除掉,知道說自己不會再有這些三界有再出生。
所以以上這個十智,就是在慧解脫道的修證裡面所要修證的,俱解脫的阿羅漢,他就是在這兩個很重要的範圍之內,作修證、然後作親證;這兩個很重要的範圍:第一個就是八解脫、第二個就是十智──解脫道的十智,有了這樣子的一個修行跟親證了以後,就能夠得到究竟的俱解脫的阿羅漢果。
以上我們所講的這一些,是解脫道修證的原理。但是這裡很重要的,要跟大家說明的就是說:知道這些原理,知道怎麼樣子修四禪八定、知道怎麼樣子修滅盡定、知道十智的內容以及要怎麼樣修證,知道本身不算是解脫;解脫道的修證,一定是要親身地去體驗,親身地去證得那個境界。舉個例子:滅盡定,知道怎麼樣入滅盡定,那不是親證滅盡定,要實際上能夠入那個滅盡定,然後能夠出定,這樣子才是親證;所以諸漏永盡也是一樣,就是要把欲界愛、色界愛,以及無色界愛的這些漏失、這些煩惱,全部要把它消除掉,這樣子就能夠得到究竟解脫。這不是知道而已,這是要親證,所以千萬不要說,因為今天聽了這樣子的一個說明,說我知道:原來二乘解脫道它的原理是這樣子,那我已經得到阿羅漢果;千萬也不要有這樣子的一個錯誤的認知。知道不算解脫,要親證才算是能夠得到那個究竟的果位,所以這裡要很重要地跟大家說明的: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子知道了以後,就宣稱自己已經證得阿羅漢果;因為這樣子的一個宣稱,它是大妄語業,捨壽了以後是要入地獄的,這裡很慎重地跟大家說明一下。
「解脫道的修行」以上來講,從它的結果來看的話很簡單,就是意根滅掉的時候,前面的六識也會全部滅掉;把前面的七個,連意根、連意識的七個識,全部統統滅掉,這就是解脫道它修行的結果。但是我們以上所講的是在二乘解脫道的修行,對於菩薩來講,菩薩不應該要入無餘涅槃、不應該要不受後有,菩薩為了要能夠修學佛法、能夠廣度有緣的眾生,乃至生生世世在這個世間修行以至到最後究竟成佛,所以不應該把第七識的意根滅掉,因此菩薩要留惑潤生。也就是說:留著那麼一點點的思惑,對於這個三界的一點點的愛;愛什麼?愛這個身體能夠來幫助有緣眾生、能夠來修學佛法,留這麼一點點的思惑的愛,來滋潤這一位菩薩他的未來身──能夠繼續出現在人間,繼續修學佛法、繼續來廣度有緣眾生。
那菩薩要留惑潤生,他要怎麼作得到呢?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我們一般在受三歸依的時候,都會發四宏誓願,四宏誓願它的內容:第一個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第二個就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第三個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第四個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三歸依裡面發了這個四宏誓願,重點就在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後面三個修學佛法乃至究竟成佛,所須要的時間是三大無量數劫,雖然說三大無量數劫,畢竟它有時間結束的時候;但是第一個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看看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眾生有多少?算都算不盡,所以眾生無邊,要把這麼多算都算不盡的無量的眾生,統統要把他度完,讓他們能夠發菩提心來修學佛法;需要多久的時間?無量無邊。也就是第一個四宏誓願,他發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發出來了以後,這位菩薩他就在盡未來際,無量無邊的未來世裡面,他持續地在廣度有緣的眾生;一旦這位菩薩他發了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四宏誓願的第一個願之後,他就因為這個願力的關係,他能夠留惑潤生,不會像解脫道一樣入到無餘涅槃裡面去;所以對於佛菩提道的修行的菩薩們來講,發這個大願,發盡未來際無量無邊的這個大願的話,就是他能夠留惑潤生,乃至三大無量數劫以後成佛,成佛以後繼續廣度有緣的眾生,他的關鍵就在這個願、發這個願。以上我們所講的是有關解脫道的修行,以及它的內容、它的原理等等。
接著我們來說明一下,解脫道修行的這些佛弟子們,他們的根器,也就是說他們不同程度的善根、劣根、鈍根等等有哪幾類。總共來講解脫道的根器,修行的這些佛弟子們總共有七類:第一類就是俱解脫阿羅漢;第二類是慧解脫阿羅漢;第三類稱為身證,就是親身去親證到這樣子的一個境界;第四類是見到─這個到是看到的到─看到,也就是說看到這些修行的內容;第五類就是信解脫;第六類、法行;第七類、信行。
什麼叫作第一類的俱解脫阿羅漢呢?這一個「俱」,它是有人字旁,再加上工具的這個具,它的意思是兩個解脫,哪兩個解脫呢?第一個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心解脫──八解脫、八背捨;第二個解脫是慧解脫,也就是十智。有了心解脫以及有了慧解脫這兩種解脫,就是俱解脫的阿羅漢;那慧解脫的阿羅漢,他是什麼樣子的境界呢?他沒有心解脫,沒有前面俱解脫阿羅漢的心解脫,但是他有慧解脫,也就是他有十智,能夠獲得諸漏永盡的這樣子一個境界。那這樣子兩種俱解脫、慧解脫的阿羅漢,他都是已經證得究竟的第四果的果位。
第三種、身證,身證就是親身證得了這樣子的一個境界,他的內容是這樣子的一個修行人,他已經得到了心解脫,也就是已經證得了八解脫、證得滅盡定,但是他沒有慧解脫,他沒有證得慧解脫的境界,沒有產生無生智。舉個例子,比如說:佛世的時候周利槃特伽,他本身已經有身證,但是他沒有那個智慧可以說法,所以每次當在家的弟子們,要請他來接受供養的時候,他都要拉著舍利弗一起去;然後吃完飯、接受完供養以後,當然就要說法了,他沒有辦法說法,他只好請舍利弗來說法,所以這樣子的一個境界。但是周利槃特伽,他後來也是有得到究竟的俱解脫,這樣子的一個狀況就是身證。
第四個、見到,就是看到解脫道修行的內容,然後也有部分的親證,但是還沒有辦法達到究竟的親證境界,這個就是見到;看到解脫道的修行內容。第五個是信解脫,也就是對於佛、法、僧有具足的信心,而且有具足的知道它的內容──要怎麼樣子來修證。第六個是法行,他有這些知見,但是還是不夠,不能夠完全地來實際上修行。第七個是信行,也就是說他解脫的知見還不具足;必須要具足這些知見,然後具足了足夠的信心才能夠開始修行。
所以以上的這七個解脫道的根器,就是俱解脫阿羅漢、慧解脫阿羅漢、身證、見到、信解脫、法行、信行;就是證解脫道七種根器它的內容。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說明到這裡。謝謝諸位菩薩!
敬祝各位菩薩: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218-a18_0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