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在上一次的節目當中,我們說到慧解脫的修證,今天我們要接著說〈二乘解脫道的修證原理〉。
佛在說法的四十九年當中,總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初轉法輪,講的是二乘解脫道的內容;第二個階段二轉法輪,講的是《般若經》六百卷,所說明的內容,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祂的總相;第三轉法輪所講的是唯識方廣的諸經內容,所說明的內容就是唯識種智,以及究竟成佛所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在初轉法輪當中,主要的經典有四部的《阿含經》,這四部的《阿含經》,依照 佛說法的順序,第一部是《雜阿含經》,《雜阿含經》它的內容,主要把後續二乘解脫道所要修證的詳細內容都再以總持的方式,也就是總綱的方式作了一個全面的鋪陳。在這一個總綱的《雜阿含經》裡面,它主要的內容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能說」,所謂的能說就是能說法的人,也就是
佛以及能說法的佛弟子;第二類稱為「所說」,也就是所說法的內容,所說法的內容也就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修證的內容;第三類稱為「所為說」,所為說的意思就是說,說法的對象、為誰而說這些法,也就是佛弟子、天人,以及阿修羅、魔等這些對象,這是《雜阿含經》。
那《中阿含經》呢?第二部經典《中阿含經》,它主要的內容是根據《雜阿含經》的總相,以及它的總綱裡面的一項一項的內容,在這個一項的內容之中詳細地再作說明,這是《中阿含經》。第三部經典是《長阿含經》,也就是針對《中阿含經》裡面一項一項說明的這個內容,再作更廣闊、更長遠地說明,也就是更詳細地說明。然後最後一部經《增壹阿含經》,它是針對前面所說的《中阿含》、《長阿含》的內容,再作更細微、更深入地說明。所以
佛說法的順序,祂是由總綱大略的,然後分成三個細項的部分,一部、一部、一部分的越說越詳細,這也就是解脫道四部經典:《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壹阿含》它的順序。
在解脫道的修證的果位裡面,有分為四個果位。第一個果位是初果,初果的修行人稱為須陀洹,須陀洹又稱為預流,也就是預入聖流的意思;他們所要修證的是三縛結的去除,什麼叫作三縛結呢?三縛結就是見結、戒取結跟疑結。所謂的見結,就是在知見上面沒有辦法得到解脫,所以產生了一個打結,讓這一個知見沒有辦法得到究竟的了知。見結的內容主要有哪些呢?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斷見,也就是說,把意識覺知心當作是一個完全會滅掉的,然後這個滅掉了以後,在我們這一個色身,或是色身所產生的這個意識裡面,死亡了以後就完全不見了。簡單地來講,就是沒有因果,一切的事情發生,當這個消滅了以後就完全不見了,在這個世間就完全不見了,這個叫作見結裡面的斷見。另外一個見結裡面,另外一邊是稱為常見,也就是錯把意識覺知心—這一個每天晚上都會斷滅的意識覺知心—當作是常住不滅的;同一個意識覺知心,可以從過去世來到這一世,然後可以從這一世再去到未來世,那這樣子,他錯認為意識覺知心是常住不滅的,這個稱為常見。不管是斷見或是常見,有這樣子的一個不正確的見解,就稱為見結。
戒取結呢?戒取結最主要是錯認因果,也就是說,錯認為說某一個戒,他可以取證什麼樣子的一個修證果位。其實他所認知的那一個戒,所要持守的那個戒是錯誤的,也就是非戒取戒,他的原因是因為錯知了因果。這個簡單來講,我們舉一個例子,譬如說有一位外道,他因為有修天眼通,所以他可以看得到未來,那他看到有一條魚牠往生了,往生之後,這一條魚下一世是投胎到天界去享福。所以,他看到這樣子的一個現象,他就認為說,這一條魚牠能夠往生到天界去,是因為牠在這一世的時候一直泡在水中,牠一直泡在水中,所以牠的果報就是可以生天;這樣子的一個錯知因果,就是一個戒取結。
事實上真正的因果,它是因為這一條魚,牠在過去世的時候造了大善業,然後牠同時也造大惡業,這個惡業因為比之前的善業還要大,所以在這一世的時候,牠是惡業先報;也就是說,因為承受上一世的惡業的果報,所以生為一條魚,但是這條魚在這一世的時候,牠把惡業的果報統統報盡了之後,上一世所留下來的大善業,就可以讓牠生天享受福報。外道因為沒有辦法看到真正的因跟果的關係,所以錯認為因果,因為錯認為因果之後,他就錯認為說泡水就可以生到天界去;這個錯知因果所持守的戒律,就是戒取結。
另外疑結呢?疑結就是對於佛、法、僧這三寶產生懷疑,認為說是不是有真的佛在說法呢?是不是有真的法是這樣子的內容?是不是有真的僧寶在根據佛跟法的內容在修行呢?產生了懷疑。如果有這個懷疑的話,他就沒有辦法證得初果的果位。初果的須陀洹,他必須要七次的人天往返之後,才能夠得到究竟的果位——第四果阿羅漢果。
那第二果,二果的修行人稱為斯陀含,斯陀含它的意思是一來,就是他要這一世往生了以後,他要上生到天界,然後再從天界再來人間一次;所以,他是再來一次了以後,就能夠修得阿羅漢的果位。二果斯陀含人,他們的修行內容就是薄貪、瞋、癡,也就是他的貪、瞋、癡這三毒心,他已經非常非常淡薄了。
三果的修行人稱為阿那含,它的意思是不來,也就是這一世往生了以後,他到天界去就不會再來人間。三果阿那含,他所斷的是五下分結;什麼是五下分結呢?就是貪結,就是貪愛財、色、名、食、睡等等這些所產生的結使,這是貪結;再過來就是瞋結,瞋結就是對於因為前面的貪愛求不得,想要的東西沒有辦法獲得,沒有辦法如自己的所願,所以就產生生氣,這樣子產生生氣的瞋結,也會障礙修行;後面的三個,就是跟前面的三縛結是一樣的:見結、戒取結以及疑結,把這五個五下分結全部斷除了,就能夠得到三果的修證。
最後第四果,解脫道的最究竟的果位,第四果稱為阿羅漢,阿羅漢的意思是應供、不生以及無學。什麼叫作應供呢?就是這一位修得四果的阿羅漢,他是人天應供,也就是在人間以及在天界的所有的有情眾生都應該要供養他的,因為他的福德資糧非常非常的大。不生是什麼意思呢?不生就是他未來世的時候,不會在這個三界裡面再受生,再承受六道的輪迴了,下一世他不再受生了,這個稱為不生。無學呢?無學的意思是說,他因為已經得到究竟解脫道的修證了,所以他在解脫道的修行裡面,他不需要再學更多的東西,所以稱為無學。
阿羅漢他所去除掉的是什麼樣子的結使呢?是稱為五上分結,五上分結的意思,就是比五下分結更為微細、更為困難的上分結。這五上分結的第一個是色愛結,也就是說,對於色界的貪愛的結使,已經完全去除掉了;第二個結稱為無色愛結,也就是說,對於無色界的貪愛,已經完全消除掉了;第三個結稱為掉結,掉結也就是心掉散、妄念很多沒有辦法專注,這個叫作掉結;第四個結稱為慢結,也就是說傲慢,對別人看不起、輕視別人這一個慢結。第四個慢結非常非常重要,比較粗略、明顯的慢,就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這個人很傲慢,對別人都非常地看不起,這是比較明顯可以看到的傲慢;稍微再深細一點點,是內心裡面起傲慢,但是他沒有在外表上面顯示出來的,就是心裡面覺得瞧不起人,但是外表上面看不出來,這是比較稍微微細一點的傲慢。
那最微細、最微細的慢,不是跟別人的,是對自己的。什麼是對自己呢?就是對於自己的存在,對於自己能夠了知外面的這些境界,然後自己對於外面境界所進來的這些資訊,能夠去詳細地分別、分析、判斷,然後作非常仔細地觀察以及推理等等;這樣子因為自己存在,能夠做這些事情,能夠知道外面的境界,然後就覺得說這樣子很不錯—能夠知道外面的境界很不錯—這個是在慢結裡面最微細、最微細的一個慢。就是對於自我的存在產生一點點的喜悅,如果這個對於自我存在產生一點點喜悅這樣子的一個現象,沒有辦法完全斷除掉的話,就沒有辦法得到二乘的究竟解脫。最後一個結是稱為無明結,無明結就是對於自己以及外面的山河大地,以及自己所擁有的這一些內容,它是虛幻無常的,不能夠究竟了知,就是無明。
在解脫道的修證最究竟的果位,它就是稱為阿羅漢、阿羅漢果。阿羅漢他有分成兩種,一個是俱解脫的阿羅漢,然後另外一種是慧解脫的阿羅漢。佛在說法的時候,常常有弟子在前一天聽完
佛所開示的佛法,然後當天晚上就針對佛所開示的內容,去深入地找一個閑靜、沒有人打擾的地方,就仔細地來瞭解、來深思 佛所說的這個內容;然後這樣子經過一個晚上之後,他全部統統能夠完全的瞭解,而且完全地接受
佛所開示的內容,第二天早上,他就到 佛面前跟佛稟白:「世尊!佛弟子某某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知如真。」也就是說,他自己已經親證了阿羅漢的果位,然後去向
佛稟白。
什麼叫作我生已盡呢?也就是說,他已經知道自己這一世已經是最後的一世,這一世結束了以後就不會再有未來世,所以稱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就是說,他所修行的這個清淨行,已經能夠完全親證了,所以他已經能夠親證解脫道的這些清淨行;所作已辦就是說,他的修行的內容,在解脫道的修行的內容,已經全部統統作完了,已經全部統統作完、作好了;第四個不受後有,它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他能夠親自地體驗、親證到自己不會再有未來世的出生了;第五句知如真代表說,他前面所能夠親證的這四個情形,都是他實際上親證的內容,而不需要說等到
佛跟他講了以後,才能夠說自己已經親證了。
但是這樣子一個親證的內容,除了這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知如真」以外,他還必須要「諸漏永盡」。什麼叫作諸漏永盡呢?所謂的漏,漏失的漏,就是缺失或是煩惱,就是所有的缺失、所有的煩惱,統統已經消除掉了。這一個漏的意思,它是比喻漏水的漏,如果有一個桶子裡面,有一個地方有漏洞,灌進去的水,它到了一個程度了以後,因為有漏洞的關係,就會逐漸、逐漸地漏光了;這樣子解脫道的修證,就好像那個灌進去的水一樣,一直灌進去,但是一直漏失掉,這樣子就沒有辦法累積解脫道修證的成果。
這個「漏」它這個缺失是什麼呢?就是所有的煩惱,在現象界的所有的煩惱都是這個缺失。所謂的諸漏永盡,就是所有的漏都已經沒有了,永盡就已經完全消除了。這個諸漏又有哪些呢?就是欲漏、有漏跟無明漏這三種。所謂的欲漏,就是欲界所有的煩惱的漏失,要把對於欲界的貪愛以及欲界的煩惱,全部統統把它消除掉了以後,就會完全地去除欲漏;第二個有漏,有漏是什麼樣子的有呢?也就是說,色界跟無色界的有,色界、無色界有再消除掉,包含前面的欲界的漏全部消除掉;欲漏、有漏簡單地來講,就是把三界的貪愛執著全部統統消除掉。最後一個無明漏,無明漏是什麼呢?是不能了知我跟我所,以及不能夠了知「我」—色身的這個我—裡面的跟外面的山河大地,它一切的真實的意思,它是怎麼樣子來的,然後它是怎麼樣子虛幻無常的,對於這些三界,不管是內我或是外我,都沒有辦法真實地了知,這個就是無明漏。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說明到這裡。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福慧增長、離苦得樂、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8/4210-a18_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