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很高興又再次見到大家,這一系列的節目是針對密宗常常講的、所推崇的《廣論》這本書──《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本書,由正覺同修會的諸位親教師輪流來錄製節目,在節目中幫大家解析《廣論》到底它的錯誤在哪裡,避免大家信受了邪知邪見之後,以後在修行上就會碰到很多的阻礙。
那麼在今天的時間裡面,我也是一樣要跟大家來講《廣論》的一些錯誤的地方。不過我們這幾個講次預定,就是先跟大家來談幾個看起來似乎是個別,但其實是合在一起的題目,也就是跟大家來談一談「緣起性空,有、無、常、斷」這些在《廣論》裡面視為是根本理論的一些說法。那麼有、無、常、斷的這些說法裡面—在《廣論》的解說裡面—他們都全部訴諸緣起性空這個基本的論點。各位只要您翻一翻《廣論》這本書籍,稍微看一看您就知道,主要的論點還是就在於緣起性空。所以我們這幾集,最主要就是從我的觀點來讓大家瞭解,為什麼《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所講的緣起性空,並不是佛法的真實義理?
可是要跟大家解釋這個緣起性空這個道理的時候,那麼我想電視機前面的觀眾,可能有一些人可能都很瞭解,在密宗所主張的緣起性空,他基本上是基於六識的論點,也就是他們認為整個有情的生命,並沒有八識的內涵,而只有六個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識。至於大乘佛法裡面所講的阿賴耶識如來藏清淨的本心的這些種種,在他們的解釋裡面都是所謂的意識的一些變相。比方說他們會把祂稱為細意識,或者稱為極細意識,乃至於有些人就乾脆把祂解釋叫作業果報系統。
那這些都是基於不瞭解真實的義理,沒有辦法證悟真實的實相。那這些情況下,所以對於
佛所講的實相有一些想像,那這些想像幾乎全部都落在意識的範圍裡面,所以我們常常說,主張緣起性空的這些人,其實他們都是落在六識的見解裡面。那麼當然就是說,六識的見解跟真正的大乘佛教所講的八識的這個見解有很大很大的差異。那麼在這裡如果您已經是正覺同修會的會員的話,透過
平實導師的教導,以及親教師的教導,相信您對於六識跟八識根本上的差異,甚至是說六識論在這個因果相續上面一個根本的落處,您應該都有一番的掌握了。不過如果您不是正覺同修會的學員的話,那對於六識跟八識的這個論點,可能您並不是這麼清楚。所以今天這幾個講次,我們打算用另外一個方式來告訴大家,為什麼緣起性空並不是
佛所講的佛教的這個真理。
那要跟大家講這個方面之前呢,我們必須要先建立一些基礎的知見,首先我們應該要先問問自己,修行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當然這個就是說,我們只要張開眼睛看看周圍,只要有修行的人(所謂修行的人)往往都會看到許多的樣貌,比方說,有些人就是一輩子就專注於作善事,有些人甚至進了一個僧團之後,一輩子就在僧團裡面擔任一些職事,但這些職事卻始終都跟佛法的義理沒有太大的關係,那當然就是說「如何去選擇自己的修行路」。說實在我們尊重每一個人自己的選擇,可是如果我們問到說:我們發心要修行的初衷的話,您會不會覺得,如果在修行的過程中,始終都沒有辦法接觸到佛法真實的義理,而只有在作善事、布施,甚至於只有在僧團裡面幫忙一些個職務的話,那麼這樣子過了這個修行的一生,您是不是會覺得有一些可惜呢!
事實上真正的修行,我們如果談佛教的修行,就必須要回到佛法的範疇來談修行。這個修行的目標約略來講,我們就可以分成兩大目標:從事相上來看的話,我們說在佛教裡面有所謂的三乘佛教,前面的兩個就是所謂的聲聞跟緣覺,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二乘的佛法,那麼第三個就是所謂的大乘佛法。在二乘佛法裡面講的,主要是如何能解脫於煩惱;也就是說,佛在二乘佛法裡面告訴我們說:煩惱它的根本是什麼?它的來源是什麼?它的表現是什麼?它的樣貌是什麼?以及我們應該要如何去掌握所有一切煩惱的關鍵。並且
佛也告訴我們說,掌握這個關鍵之後,一步一步的修行之路,應該如何去走?按照這樣走,我們就次第地能夠逐步解脫於煩惱,這個就是所謂的二乘解脫道。
另外一個呢,很重要的就是大乘的佛法。大乘佛法講到的就是告訴大家應該要如何逐步地修行,以至於將來終有一天能夠成佛。所以在二乘的解脫道跟大乘講的佛菩提道這兩大修行的目標來講,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就是二乘的解脫道如果說有一天(二乘的解脫道)已經修到了極致了,所有的這些煩惱的現行都已經不再現行,已經斷盡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這個人就已經是解脫於三界的輪迴,從此之後,他就不再參與三界的輪迴了。
可是佛菩提道就不一樣,因為這個修行的目的最主要是要成佛,所以第一個特徵就是在於說,他的修行的時間非常非常的長,乃至於以三大阿僧祇劫來量度。所以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面,可以說除了解脫於所有一切的煩惱的現行跟習氣之外,也包含瞭解所有一切世間萬法它的本源,以及它的種種的種子流注,所有一切的這個過程都完全了知,那等到完全了知之後,最終就是可以成佛,這是他修行的時間,需要這麼長的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既然談到是要成佛,那麼這個成佛肯定不是這麼一個人孤單單地成佛,而是在成佛的時候,必然有與他相應的這些眾生們圍繞在一起,形成弟子跟隨著您一起成佛的一個畫面。那這樣子呢,在這個無量劫修行的這個過程之中,就跟眾生結了無量的緣,所以成佛之後,才會能夠透過自己成佛的力量,以及跟所有有緣眾生,共同成就的佛土來攝度眾生。所以這也是另外一個我們成佛需要這麼長時間的原因。
就修行的這兩大方向來說的話,我們先看看解脫好了,我們剛才說解脫這個修行的目標,是要解脫於煩惱──各式各樣的煩惱,那麼往往有人就會講說,那只要我們日子過得快樂,不就是解脫了嗎?實際上日子過得快樂,有很多的原因會造就快樂,日子過得快樂可能是代表解脫,但是也有可能他只是一個表相,跟解脫完全沒有關係。所以要談到是不是真正佛教的解脫的話,其實應該要回歸到
佛所說的,關於各個解脫的果位到底如何地去定義?那麼解脫的果位,原則上說就是有四種果位,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且不說二果、三果、四果,我們就說初果好了,凡是在佛教裡面,要進入到解脫的這個門道裡面的學人,首先就應該要能夠證初果。證初果在佛經裡面的定義,就是要斷三縛結,成就四不壞信或是四不壞淨。那斷三縛結這件事情呢,在解脫果位上面來說,它是一個非常非常顯著的這個差別。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進佛教來修行的凡夫,畢竟在無量劫以來,就是在六道輪迴的世界裡面,上上下下的浮浮沉沉,所以您可能這一世當帝王,或者當一個非常有錢的大老闆;可是由於輪迴的關係,由於因果業報的關係,所以下幾世也許您就下墮了三惡道,這個事情在無量劫的時間裡面,其實這些事情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所以按照這樣來說的話,我們說眾生一個特徵,就是在六道裡面依照著業報輪迴的道理一一去受生。所以這也是眾生的另外一種解釋,就是在各道裡面都會去受生。可是如果是一個真正證得初果的佛教學人的話,那就不一樣了,因為真正證得初果的話,他從此之後就離開了三個惡道。所謂的三惡道,就是餓鬼道、地獄道以及畜生道這三個道——三個往生的去處。那為什麼離開了這三個惡道,他的表相是這麼樣的不一樣呢?那是因為說,凡是落入三惡道裡面的話,它的時劫都非常的久遠,並且落入三惡道由於熏習的關係,所以會使得將來從三惡道的業報受盡了再出來的時候,您仍然會帶著許多三惡道的餘習,那這樣子就使得您好不容易從三惡道爬出來的人,免不了就要受到這些餘習的干擾、受到這些餘習的左右,所以又很快地又犯下了惡的業行,以至於又很快地掉入三惡道裡面去。
所以三惡道對於每一個修行的人來說,那都是一個惡夢,因為您一旦掉入三惡道,要等到三惡道的這些習氣完全清淨的話,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可是初果人就不一樣了,初果人證初果之後,從此之後就離開了三惡道,從此之後就不再入三惡道了。所以換句話說,從此之後他的修行可以說,就是相對於一般的凡夫眾生來講,他的修行就是非常的穩當,甚至我們如果以
佛在經典上面的開示來說的話,那麼這樣子的一個初果人,他極盡七返人天,就可以成就解脫的最究竟的果位——也就是阿羅漢果。所以可見證初果、斷三縛結這件事情,對於佛教的修行人來講,是一個最最最關鍵的地方。然而要證初果,要進入到解脫的門的話,那麼一定要先建立一個正見,這個正見就是:到底要斷的三縛結是什麼東西?那麼三縛結裡面,又以我見是三縛結裡面最為關鍵的,因為其他的兩個縛結,都是基於我見這個縛結而來,所以要進入解脫之門,要證得初果,很顯然就必須要先瞭解「我見」到底是什麼東西。您如果把我見當成說就是我的見解,所以一個人只要不堅持我的見解,那就是沒有我見,用這樣子的認知想要去證初果的話,那就是緣木求魚。因為那樣子的所謂的不堅持自己的見解這件事情,根本就離佛教所說的我見,離得很遠、很遠。
所以要追求解脫的話,必須要先基於正見,而這個正見,就必須要先瞭解我見的內涵是什麼?其次瞭解了我見的內涵之外呢,也必須要瞭解到整個佛法的修行跟其他的外道修行有什麼不一樣地方。比方說,有一類型的外道就主張說,我們人死了之後一切都灰飛煙滅,也沒有所謂的業報,也沒有所謂的下一世,更沒有所謂的無量世這些事情。所以像這類型的人,他就是主張只有現在、只有當下,不要去管有沒有後世,不要去管業報等等。這類型的所主張人死後一切什麼都沒有了,這樣子的主張就叫作斷滅。我們在佛法修行上,一定要先知道得很清楚,佛法的修行最後跟斷滅的差別在哪裡?也就是說,必須要先知道,當一個人他證了解脫究竟的果位,也就是證了阿羅漢的果位之後,那麼這個阿羅漢—假如說他是有餘依涅槃的果位的話—當他在壽盡之後,入了無餘涅槃之後,那麼三界之中再也找不到這個人了。這個狀態到底跟前面所講的斷滅的狀態有什麼不一樣?這一點必須要弄清楚,不然的話,修行了半天,到最後居然跟一般外道們所主張的,死後一切灰飛煙滅的這種主張完全一樣的話,那豈不是白忙一場嗎?所以這裡面正見,還必須要包含知道涅槃並不是所謂的斷滅;那修行趨於涅槃,當然就跟斷滅有很大很大的差異。如果您的修行是以解脫作為目標的話,您就必須要具備這些正見,不能說我只要日子過得快樂,我就是所謂的解脫;也不能說我們只專注於當下,而完全不管說修行到最後、解脫到最後,到底跟斷滅有什麼差別,這是在解脫方面,必須要有的正確知見。
那其次呢,關於佛菩提來講,也就是大乘佛法這方面的知見,也有幾點要先提醒諸位師兄師姊們。一般我們常常看到,有許多的師兄師姊們在修行的時候,非常喜歡親近大乘的佛法;比方說許多人當看到《心經》的時候,看到《心經》簡潔的文字,這個文字上寫起來,每一個字都好像非常的空靈飄逸,所以都非常非常喜歡大乘的佛法。像這類型的修行人,凡是大乘的佛經文字,他都非常非常的相應,可是如果談到二乘的佛法,談到《阿含經》,談到無常、苦、空、無我,談到愛盡、談到不受後有、談到涅槃這些事情的時候,往往他就心裡面不是太喜歡。我們說如果一個人真正知道大乘佛法的涵義的話,他當然不會像二乘人這樣子,因為在二乘佛法的修行來說,修到涅槃為止的時候,所有一切都停止了。可是大乘的佛法不一樣,大乘行人是不一樣的,因為他要一路修行,要直到成佛,當然對於這樣子的修行人來說,他是不喜歡看到二乘就停住於當時這個二乘的果位而已。可是我們在這裡講的,不是真正瞭解到大乘的義理,而乃至於說對於二乘的這些義理不是非常喜歡的這些人;我們現在談的是說,剛入門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有一類型的人往往剛入門來修,還不能掌握全部的義理的時候,往往就是想要直接跳過二乘所有的這些修學,直接契入大乘;甚至常常有許多人主張,只要修大乘佛法就可以了,那二乘的內涵就不用去管它了。那我們要跟大家說,這個事情請大家要深思。嚴格來說,從《法華經》
佛所開示的道理,我們說所有佛法其實都只有一乘佛法,也就是大乘佛法,其實沒有所謂的二乘佛法在,它們本質上都是大乘佛法的一部分;之所以有二乘佛法呢,最主要是要適應眾生的根器,所以把大乘佛法裡面的部分內涵,把它獨立出來先教給大家,讓大家在修學二乘佛法的過程中,能夠建立正確的信心,然後接下來才開始邁向大乘。所以嚴格來說,二乘佛法是從大乘佛法裡面方便施設出來的,這些法叫作二乘的法。
可是我們剛剛也提到,這是按照眾生的根器,所以如果您今天剛入門來修學的話,顯然您是不是也應該要知道,為什麼有這個方便的施設呢?那這個方便的施設是不是也代表著,我們要學大乘佛法的時候,也必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也要先把二乘佛法裡面基本上的這個義理,能夠把它學起來之後,然後再進大乘的法裡面,這樣基礎才能夠紮得穩固。甚至我們剛才說解脫道裡面談到了說,初果人要斷我見、我執的這些事情,在大乘佛法裡面,這些事情完全一樣,學大乘佛法的人也一樣必須要斷我見、我執。所以我們說,特別對於初入門學佛人來說的話,不可以說只要是二乘的東西就棄之不用,一味的只是追尋大乘佛法裡面那種看起來是空靈神妙的境界,必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在大乘佛法裡面,同樣講的是斷我見的事情,所以我們說初入門的學人,一樣要腳踏實地的也一樣從斷我見這個部分一步一腳印來修學,這樣子基礎才能打得穩固。
好!剩下的內容我們就在下一集繼續來跟大家說,今天就說到這裡。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3927-a17_08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