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長!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今天我們要來介紹〈十因緣觀與十二因緣觀的關聯〉的第三個單元「正確觀行」。
上兩個單元,我們引用《雜阿含經》卷12第287經的經文,來舉證十因緣觀與十二因緣觀的關聯,並簡略地說明:十二因緣觀必須以十因緣觀為基礎,在十因緣觀的大前提下,才能夠說有十二因緣觀的還滅法,否則十二因緣觀即無還滅之義可說。也說明了十因緣觀是流轉門,十二因緣觀是還滅門;也說明了十因緣法是黑品法,因為顯示有情的流轉,但是十因緣的觀行則是白品法;也說明了十二因緣觀是還滅門,是滅除流轉、滅除生死的法,對於求出離生死的人而言,由於能在十因緣觀的大前提下,斷除我見乃至我執,所以說是白品法。
從前面兩個單元的說明,我們知道,如果沒有先正確的修習十因緣觀而作如理作意的深入思惟,只是單修十二因緣觀,知見就會產生偏差:修完十二因緣觀的觀行以後,結果將會跟斷見外道一樣墮於一切法空的斷滅境界,如同西藏密宗應成派中觀師宗喀巴等人一般,成為「外於常住的入胎識而說一切法空」的斷滅見者。那麼因為思慮後的結果是斷滅境界的緣故,口中或意識層面縱使認同了十二因緣觀,意識的深心中或意根,仍然不可能認同的,所以我見就一定斷不了,當然我執更無法斷除,絕對不可能實證解脫果。
所以修習十二因緣觀之前,一定要先正確的修習十因緣觀,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來修習十二因緣觀,才不會產生偏差;所以,在修習因緣法之後,想要確實觀行以前,一定要先瞭解十因緣觀與十二因緣觀之間的關聯性,才開始作觀行;這樣的觀行,才能夠使人實實在在的斷我見或斷我執,而且又不會墮入疑人、疑法的邪見中,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滅除無明,從此就可以確實的了知:阿含的聲聞解脫道的四聖諦,其實是建立在「如來藏出生名色」的大前提之下,阿含的緣覺解脫道因緣觀,也是建立在「如來藏出生名色」的大前提下,因為如來藏識就是本識入胎識。有這個正見以後,就不會跟著一些無知的人一起毀謗最勝妙的如來藏正法,不會使自己的阿含解脫道成為斷滅法;既已建立正知見了,以後一定不會造下謗法的大惡業。
如今由這一部經文的全部引證、語譯、解析之後,大家就可以了知十因緣與十二因緣的關聯,就可以知悉因緣觀的具足觀行過程。為了使修行者確實瞭解因緣觀的正理,以便確實的觀行而證解脫道的果德,接下來我們將依循這一部經文所建立的四個過程的現觀內容與次第,詳細加以解釋,以便修習阿含解脫道的佛門弟子四眾修行者,都可以如理作意的現觀。
首先,我們來介紹第一個觀行的過程:第一個觀行是先以十支因緣法,從老死憂悲苦惱向前推究,前後總共十支因緣法,推究出來的結果是:名色五陰是生死眾苦的根源。然而名色五陰究竟是從哪裡出生的呢?總不會是「無因唯緣」而出生的,一定是有因有緣才會出生的,所以阿含道中的一句名言是: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因就是如來藏,緣就是山河大地、四大、業種、無明、父母。佛陀又開示說,名色是從一個識中出生的:也就是十因緣法「名色是由識生」的這個本識。又說推究到那個識時就只能退回來了,不能再向前推究了。這就表示:沒有別的法可以出生本識,本識就是萬法的本源,所以才說「齊識而還」;也就是說,從本識的入胎再向前推究,是沒有任何一法可得的,所以說「不能過彼」。由此可見:本識一定不可能是名色五陰中的識陰六識,因為祂是出生識陰六識的心;這個入胎識也不可能是意根,所以這個出生名色五陰七識心的識,當然就是入胎識第八識了;這個第八識當然就是阿含部《央掘魔羅經》中所說的如來藏!這樣,第一個過程,依十支因緣的一一支,向前推究到這裡,了知名色五陰是由另一個識所出生的,而那個識當然不是名色所攝的意識心;而且,若不是心,當然就不可能出生名色;所以出生名色的法當然不可能是虛空、也不可能是自然,也不可能單憑種種外緣而出生名色,當然只能是心體第八識;雖然這時還不能實證第八識,但是從理上來推究,一定是心才能夠出生有情的種種名色。如此,十因緣法第一個過程的逆觀就完成了!接著就要開始轉入第二個過程來觀行十因緣法:也就是要確認這個推究是否真的如理作意?是否有無不合理的地方?
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第二個觀行的過程:因為「識有故名色有,名色由識生」,那個識當然是在十因緣法中講的出生名色五陰七識心的另一個識,當然可以稱為如來藏,也可以稱為第八識、涅槃的本際。以這個識作為源頭,順著出生的次第而向後退轉回來,詳細的檢查先前所作的逆觀過程是否有過失?必須確認是如理作意的觀行才可以,不可以含糊籠統或隨便的觀行一下,就自以為真的懂得因緣法了,以免自誤、誤人。所以就把十支因緣法,從出生名色七識的本識(也就是識有故名色有、名色由識生的這個識),齊於彼識而轉還,從那個出生名色的第八識轉回來,順著流轉門而一一重觀回來:也就是識有故名色有、名色有故六入處有、六入處有故觸有、觸有故受有、受有故愛有、愛有故取有、取有故有有、有有故生有、生有故老病死憂悲苦惱皆有,純大苦聚都合集了。如是確認完成了,十支因緣法的觀行就完成了,我見就該已經斷除了,這時已經是完成四聖諦的苦聖諦、苦集聖諦的粗糙現觀了。接著還要轉入第三個觀行的過程來現觀十二因緣法了,但這個十因緣支的順逆及次第現觀,必須是在充分瞭解每一有支意涵的原則下所作的現觀,才有可能親證因緣觀而斷我見乃至斷我執;這個原則是適用於所有因緣觀的,而且必須對每一支因緣法都作苦、集、滅、道的觀行,而且必須是如理作意才算數,並不是表面上的閱讀、理解、思惟就可以算數的。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第三個觀行的過程:已經了知了名色五陰就是眾苦的根源,而且了知名與色是從本識如來藏所出生的,先確認十支因緣法中的這個前提以後,就可以接著探討:名色五陰七識心為什麼會從另一個本識中出生,而導致生死輪迴的痛苦呢?這仍然要從老病死支往前推溯:老病死因生而有、生因有而有、有因取而有、取因愛而有、愛因受而有、受因觸而有、觸因六入處而有、六入處因名與色而有、六入處根源的名與色則是因為往世識陰六識的存在而導致此世名色五陰出生的動力繼續存在,所以名色五陰其實是因為識陰六識緣於往世身口意業行而來的;往世會有種種的身口意業行的造作,則是因為不知名色五陰虛妄、不知五陰存在就是苦的根源、不知有常住法,是由這三種無明而產生三行的。這樣觀行的結果,就知道:對五陰名色的虛妄,及對常住法的真實存在不如實了知,所以被無明所籠罩而造作種種的善業,執著後世良善的可愛異熟果報,就不斷地受生而享受善業果報,就有生死眾苦;或因造作種種惡業而被因果律拘束,業種流注的結果,不得不流轉於三惡道中受苦。假使知道名色五陰就是眾苦的根源,也知道名色五陰是虛妄性的生滅法,是無常、苦、無我、變異法,就不再執著名色五陰,就斷了我執,捨報之後就願意讓自己滅除無餘,就不會再度去入胎受生,也不會去天界受生,不再受生死的眾苦。這樣確實觀行以後,還是要再確認這個觀行是否正確無誤?就得進入第四個觀行的過程了。
接下來,我們介紹第四個觀行的過程:從無明是流轉生死最早的原因開始觀行。因為無明所以有往世識陰六識導致的種種行,那麼如何是無明的苦呢?如何是無明的集呢?如何是無明的滅呢?如何是滅無明的道呢?如是一一觀行之後再起觀:因為往世識陰的種種行而導致此世六識的再度生起,那麼如何是行苦?如何是行集?如何是行滅?如何是行滅的道呢?如是一一觀行之後再起觀:因為此世六識的再度生起而導致後世名色五陰再度生起,那麼如何是名色的苦?如何是名色的集?如何是名色的滅?如何是滅名色的道呢?如是一一觀行之後再起觀:因為名色再度出生了就導致有十二處的六入,那麼如何是十二處的苦?如何是十二處的集?如何是十二處的滅?如何是滅十二處的道呢?如是一一觀行之後再起觀:因為有六入就會觸六塵,那麼如何是六入的苦?如何是六入的集?如何是六入的滅?如何是滅六入的道呢?如是一一觀行之後再起觀:因為有六入觸就產生了受,那麼如何是觸的苦?如何是觸的集?如何是觸的滅?如何是滅觸的道呢?如是一一觀行之後再起觀:因為受就產生了貪愛,那麼如何是五受的苦?如何是五受的集?如何是五受的滅?如何是滅五受的道呢?如是一一觀行之後再起觀:因為愛就產生了取,那麼如何是貪愛的苦?如何是貪愛的集?如何是貪愛的滅?如何是滅貪愛的道呢?如是一一觀行之後再起觀:因為取就產生了後有,那麼如何是取的苦?如何是取的集?如何是取的滅?如何是滅取的道呢?如是一一觀行之後再起觀:因為後有就出現了生,那麼如何是有的苦?如何是有的集?如何是有的滅?如何是滅有的道呢?如是一一觀行之後再起觀:因為生的緣故就會有老死憂悲苦惱,那麼如何是生的苦?如何是生的集?如何是生的滅?如何是滅生的道呢?
這樣一一支的四聖諦都詳細現前觀察而確認了,我見一定會斷除的;執著性比較小的人,就會同時斷除我執的大部分或全部,必定可以成就阿含解脫果的滿證或分證,這樣就是因緣觀的確實觀行。這四個逆順觀行的過程,必須先從十支因緣法先作觀行;在十支因緣法的逆觀及順觀完成後,再作第三與第四過程的十二因緣法的逆觀與順觀。在觀行的過程中,必須配合縝密思惟與檢討:也就是要確認所觀與思惟的過程,有無不如理作意之處?確實的觀行與檢討之後,取證解脫果的滿分或少分、多分,是一定可以達到的目標。希望佛弟子四眾,都能確實的思惟之後,再一一細觀。而且要重複針對一一支的觀行有無不如理作意之處?是否觀行太粗糙而不夠細膩?都必須一一加以檢查,才能算是已經完成了因緣法的觀行,就知道取證解脫果其實並不困難。
如果能詳細而確實的、如理作意的思惟、觀察,深入的了知這十支、十二支因緣法,就會瞭解到一件事實:想要滅除生死輪迴的苦果,只有滅除名色五陰一途,別無他法;當離念靈知心存在的每一個當下,就是五陰名色繼續存在,就是生死輪迴苦果正在實現。當我見沒有斷除時,五陰的存在就是五盛陰,一定會繼續引生來世的五苦陰繼續出生,因為繼續五陰熾盛的緣故,就不能不繼續輪轉生死。但是想滅掉五盛陰名色而滅掉生死輪迴的苦因,在捨壽時取無餘涅槃,就只有滅掉諸行(也就是滅掉身行、口行、意行)一途而已;想要滅掉諸行,也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滅除無明(也就是滅掉對名色五陰虛妄無常以及對本識常住真相的無知);如果不滅掉這個無明,就無法使來世的名色五陰滅除不現,所以滅掉無明的本質就是滅掉我見與我執,確認有本識能出生名色;特別是要觀察離念靈知意識心依何因、何緣才能夠出生及存在,否則我見是絕對斷不了的,初果的取證就遙遙無期了。
修行人所應斷的我見,主要是誤認離念靈知識陰為真實常住法的邪見,以及誤認欲界身、色界身為常住真實法的邪見;在大乘禪宗裡,則往往有人把識陰六識的自性(也就是眼識能見之性乃至身識能覺、意識能知之性)誤認作為常住的佛性,這仍是落在五陰之中,落在識陰六識的自性中,成為自性見者。至於斷我執,就是要滅掉對於欲界五陰身、色界五陰身、無色界識陰意識的執著;如果滅掉了這些邪見與執著,意根就會自願在捨壽時自我滅失,就可以取證阿含解脫果的極果,成為慧解脫阿羅漢。取證阿羅漢果,並不需要親證名色五陰根源的第八識,只需要知道確實有一個能出生名色五陰的本識常住;只要有這個知見,也確信這個知見是正確的,這樣就夠了;所以觀行十支因緣法時,只需要建立名色從識生的觀念而信受不疑就夠了,不必像佛菩薩一樣親證這個本識,所以解脫道的行者可以直接從十因緣及十二因緣的觀行來斷除我見與我執,直接取證聲聞果位。所以只要有正確的觀行,取證初果並不難,如果再依此如理修行,也可取證聲聞的極果。
今天《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十因緣觀與十二因緣觀的關聯〉的第三個單元「正確觀行」,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3885-a16_07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