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二) 第29集 五停心觀之所緣法(二)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我們在上一次的節目中,探討到《廣論》中奢摩他的章節,談到 彌勒菩薩開示的六種不淨所緣的第四個——觀待不淨所緣。
我們上次說到:相對於有情的五陰都滅盡的無餘涅槃來說,乃至三界頂的非想非非想處天也都不能算是清淨處,也是應該要捨離的,這樣才能出離三界,安處於寂滅涅槃之中。這個觀待不淨所緣的道理,就是要讓修學者瞭解:不應該得少為足,而應該不斷地向上修進;所以,不但要證得色界禪定而遠離欲界的粗重,還應該要更進一步修證無色界的四空定來遠離對色界的貪愛;之後還得要繼續出離無色界,證得無餘涅槃,才能真正解脫於三界生死;甚至是要達到佛地的無住處涅槃,這樣才是修行的最終目標。
接下來,第五個「煩惱不淨所緣」則是說:我們應該要緣於三界世間中的見惑、思惑,包括貪、瞋、癡、慢、疑、惡見等六種根本煩惱,以及二十種的大、中、小隨煩惱等等的過失來作觀察;而且無論是煩惱的現行,還是隨眠種子,都稱為是煩惱不淨,都是應該要斷除的。藏密喇嘛教把因緣生滅的意識認為是結生相續識,所以說他們是落於常見的外道;藏密中無論修證有多高的祖師,也同樣都是連佛法中最基礎的意識我見都斷除不了的,他們更是執著欲界粗重的男女欲不肯放捨,所以就連欲界的思惑也都不曾斷除;那麼在欲界之上的色界以及無色界的微細煩惱,當然更是不可能斷除分毫的,所以這些喇嘛教人必定都是具足煩惱不淨的。
六種不淨所緣的最後一個是「速壞不淨所緣」,速壞不淨是在說:色受想行識等五取蘊是無常變壞、不恆久的,也是不可保信的,它的體性是隨著因緣而迅速變壞的,所以稱為速壞不淨。五取蘊的「取」就是指煩惱,因為一般凡夫的五蘊都是因為煩惱造業而有的,而且還會不斷地生出煩惱、造作業行,而繼續取得未來世的五蘊身,不斷地生死流轉而無法安住於寂靜涅槃之中,所以叫作取蘊。五取蘊的體性是無常無恆、剎那變壞的,即使一世之中都是世界首富,而且健健康康,有幸能夠活到120歲的高壽,也終究無法免除一死,他的所有財富也都是帶不到未來世去享用的,所以說五取蘊是不可保信的;而且越是幸福快樂的日子感覺過得越快,人生百年一下子就過去了,所以說是速壞不淨。
彌勒菩薩所開示的這六種不淨所緣的觀行,如果我們依自己所現起的煩惱,選擇正確的對治法來修學的話,就能夠很快地清淨我們的內外身心,而把對於三界貪著欲愛的汙染心給淨除;也就是要以這六種不淨所緣,來觀察世間境界以及自身的煩惱,這樣才能破除貪染心。根本論的卷26中還說到:貪行不但有對自身的五欲貪,對他身的淫欲貪,還有對外在境界的貪愛,此外還有色界貪以及薩迦耶我貪,加起來一共有五種;為了要斷除這五種的貪愛,使得它們永遠不再現行的緣故,所以 佛陀才建立了這六種的不淨所緣。我們如果能夠向內觀察到自己色身的三十六種物全都是朽穢不淨的話,就能遠離對自己色身的貪愛,並且遠離種種的欲貪,而使身心得到清淨;而如果能夠依於對他人色身的朽穢不淨所緣,來觀察思惟其過失的話,那麼貪愛他人美色、形體儀態、肌膚妙觸以及交合的淫欲、淫貪之心,自然也就得以清淨了。
但是藏密喇嘛教的無上瑜伽、持戒清淨,實際上卻是依三昧耶戒而每天都與女信徒合修雙身法,貪著男女間的種種美色及妙觸,所以大家不要被騙了,誤以為這個三昧耶戒是佛教中所說的持戒清淨。如果說對欲界其他種種的境界有欲貪,則可以藉由「苦惱不淨所緣」以及「下劣不淨所緣」來淨除欲貪;也就是說,觀察這些欲界境界常讓我們生起種種的苦受、憂受,而且這個欲界欲是最下劣的,是共於畜生的,能夠作這樣的觀察的話,那麼對所有欲界境界的欲貪之心都會因此得到清淨了。
接下來,由於觀察「觀待不淨所緣」,會發現雖然色界的境界超越了欲界,但是對於無色界來說,色界境界也仍然是不夠殊勝的,所以對色界的貪行,也會因此而清淨、除遣了。最後由於觀察「煩惱不淨所緣」以及「速壞不淨所緣」這兩種法,而明瞭三界我都是具足煩惱又無常敗壞之法,能如是觀察的話,就能把薩迦耶我見也滅掉了,那就最少能得到預入聖流的須陀洹果。而這六種的不淨所緣法,就叫作貪行的淨行所緣。經由這六種不淨所緣的修學,就能夠斷除對三界法的一切貪愛,使得身口意行都變得清淨而得以出離三界,安處於寂滅涅槃的解脫境界中,這樣才是修學解脫的正確道路。
但是,宗喀巴卻是和 彌勒菩薩的教導背道而馳,他違背了以不淨觀來遠離三界貪愛的正確修法,反而教導眾生要大貪——不但要大家貪著汙穢不淨的色身,更要貪著欲界下劣不淨的淫樂,更要大家都緣於雙身法而修不淨行;他所教導的邪見與邪行,使他自己以及隨學之人都沉溺於六種不淨法中,無法脫離天魔的掌控,永遠都留在欲界中沉淪生死,而無法得到清淨解脫。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看清楚宗喀巴這種不善的心念以及作為啊!以上就是對於貪行粗重的有情,應該要緣於不淨觀來修學對治的說明。
接下來,我們要談論五停心觀中,除了貪行以外的其他幾種粗重煩惱的觀行方法。首先我們來談談瞋心重的對治方式,因為一切眾生都有真如佛性,未來都能成佛,因此對於修學菩薩道來說,攝受眾生就是攝受自己的佛土,所以菩薩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對眾生生起瞋心的。那麼如果是瞋心很重的有情,應該要緣於何種法來修學對治呢?《廣論》中繼續舉《瑜伽師地論》卷26,佛所說的:【若唯有瞋行,應於慈愍安住其心。】這意思是說,如果是瞋恨心行很重的人,應該要修學慈愍觀來安住其心。那麼慈愍觀的內容以及慈愍所緣的對象是什麼呢?彌勒菩薩開示說:【若於無苦無樂親、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與其樂,當知是慈;若於有苦或於有樂親、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欲慶其樂,當知是悲、是喜。有苦有情是悲所緣,有樂有情是喜所緣,是名慈愍所緣。若有瞋行補特伽羅,於諸有情修習慈愍,令瞋微薄,名於瞋恚心得清淨。】~(《瑜伽師地論》卷26
在這段論文中把我們和有情彼此間的關係,依相處狀況的好壞不同,分為親近的、怨惱的以及中庸平淡的這三種;而我們對待有情的心念,也有慈、悲、喜等三種不同。彌勒菩薩說:如果對生活狀況一般的有情,不論我們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是親疏、好壞,都能夠以平等的心境去對待,想要給予他們快樂,這就是慈心。而對於遭受苦難的有情,無論親疏,都能夠以平等心想要拔除他們的苦難,這就是悲心。另外,對於處在歡樂中的有情,無論親疏,都會想要為他們歡慶,那麼這就是喜心。彌勒菩薩接著說:我們應該要以悲心去緣有苦難的有情,而以喜心去緣有歡樂的有情;如果是經常會顯現瞋恨心行的凡夫眾生,則應該對一切有情都修學慈愍心,這樣就可以讓他的瞋恨心逐漸變得微薄乃至於得到清淨。
彌勒菩薩在同一卷論文中,並且開示說:【云何慈愍所緣?謂或於親品、或於怨品、或於中品,平等安住利益意樂,能引下、中、上品快樂、定地勝解。……若復說言廣、大、無量,此則顯示能引下、中、上品快樂;欲界快樂名廣,初、二靜慮地快樂名大,第三靜慮地快樂名無量。】~(《瑜伽師地論》卷26)彌勒菩薩的意思是說:所謂的「慈愍所緣」,就是對於一切有情,無論彼此的關係是親疏恩怨,都能以平等心安住於想要利益他們的意樂之中,這樣就能夠引發下、中、上品,或廣、或大、或無量的快樂,以及對禪定境界的勝解。「廣」是指欲界的快樂,「大」是指初禪地以及二禪地的喜樂,「無量」則是指三禪地的離喜妙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說:以慈愍利益意樂能引生下品的快樂,這是指透過慈心觀而希望眾生得到欲界天的快樂,而說為廣樂;若是透過慈心觀而希望讓眾生能夠得到中品的初禪及二禪的禪悅之樂,可以讓眾生死後往生到色界天而發起清淨的喜樂,這就可以說為大樂;而如果透過慈心觀,想要讓眾生得到第三禪的離喜妙樂,則稱為無量樂。這三品的快樂是因為無怨恨心,因此沒有敵對心,也沒有損惱心,所以無怨恨心就稱為是增上利益意樂,因為這個無怨恨心能夠緣於有情的三界利益快樂。而且自心能夠安住於有利益的三品快樂中,以親近的、怨惱的或是中庸的三品有情來作為所緣,而以利益眾生的三品慈悲心作為能緣,希望眾生能夠因此得到欲界天、色界天或是無色界天的快樂。若是有瞋恚行的人,能夠這樣子對諸有情來修習慈愍心,就能夠讓自身的瞋恚行逐漸變得微薄,而使得瞋恚心轉變清淨。
然而喇嘛教行者修雙身修法,是著重於男女二根和合所引得的性交快樂,這是欲界中最低層次的性愛貪樂。從表面上看來,這好像也是屬於欲界廣大快樂中的一分,然而這種淫貪是屬於粗重而不清淨之樂,在欲界六天中,除了最下方的四王天以及忉利天還有短暫的兩性交合之外,夜摩天以上的天人都已經沒有二根和合了,甚至只要牽手或兩目相視就已經得到滿足了;因為他們已經遠離了欲界粗重的貪愛,才能上生到欲界天之中啊!因此像宗喀巴這樣強調長久持續的粗重強烈淫欲快樂,是只在人間以及畜生道中才有,雖然這也是欲界樂的一種,但是卻不能使人間的有情引生到欲界天的利益意樂,更何況是引生諸有情生到色界天以上的增上利益意樂;因此說,喇嘛教的雙身法淫欲之樂,反而是讓有情引生未來世下墮三塗苦的不清淨法。
談完了瞋恚心重的有情應修慈愍所緣之後,我們接下來要來談五停心觀的第三個--緣起觀,這是愚癡心重的有情所應修、應緣的觀行方法。佛陀開示說:【若唯有癡行,應於緣性緣起安住其心。】~(《瑜伽師地論》卷26)在《廣論》351頁中說:【緣緣起者,謂唯依三世緣起之法,生唯法果,除法更無實作業者、實受果者,即於是義任持其心。】~(《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4)宗喀巴這裡的意思是說:應該要緣於三世緣起之法而修。但是宗喀巴等人所說的,是以因緣所生、生滅無常的意識心為主的六識論緣起法,所以說,這是不承認有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的無因論緣起法,這和 佛陀以十因緣說有不生滅之本識因的緣起正法不同。
六識論的緣起法,當五蘊身滅了之後就煙消雲散了,因為會斷滅的意識沒有能力持種,更不能入胎而住,當然也不能貫穿三世而從前世來到今生的母胎中,又哪裡能在母胎中製造名色而產生出這一世的五蘊身呢?而且他們又不許有第八識持種入胎,但此世的五蘊身又要在母胎中相待於眾緣而生;所以若沒有本識如來藏住胎而假借眾緣,則今世的五蘊身無從生起,也就沒有你、我、他等一切有情了。若沒有了你、我、他等有情,又如何能於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而說有緣起法可緣呢?所以宗喀巴等六識論者所說的無因論緣起法,是不可能貫穿三世的,這是一種斷滅見;法與法果都沒有了,還談什麼作業者、受果者呢?既然無法,不但沒有任何心可持,就連涅槃寂靜都將會變成虛妄的戲論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節目就介紹到這裡,沒說完的部分就留到下次繼續說明。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3719-a17_0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