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弘法節目,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二講:〈從觀五蘊生起次第、得蘊善巧智來了知識蘊真義〉。
五蘊的生起也是要隨著各種因緣才能次第出現,知道五蘊的次第,可以明白五蘊的種種相貌,有助於觀行修學。無著菩薩在《顯揚聖教論》卷5中說:【由餘五因緣建立次第:一、由生起故,二、由對治故,三、由流轉故,四、由識住故,五、由顯了故。】
由五種因緣來建立次第是說:第一、由生起的因緣來建立次第,緣於眼根與色塵,眼識才得以生起;緣於耳根與聲塵,耳識才得以生起;乃至緣於意根與法塵,意識才得以生起。識蘊的生起要藉種種緣,《八識規矩頌》說「眼識九緣生」,《成唯識論》說「四緣」,大乘法內有極深奧的涵義,今天暫且不說。也就是所有心、心所法生起,都要依因待緣。這裡先提到色蘊,再說識蘊,色、識兩種蘊是諸心法之所依止,原因是由於有色、識二蘊才有受、想、行蘊,這是由「生起因緣」來說。
第二、由對治的因緣來建立次第是說,為了對治四顛倒的緣故,佛才說四念住。【四顛倒者:一、於不淨計淨顛倒,二、於苦計樂顛倒,三、於無常計常顛倒,四、於無我計我顛倒。】(《顯揚聖教論》卷5)四顛倒中先說淨、不淨,是在說色蘊;其次說苦、樂,是在說受蘊;接著說常、無常,是在說識蘊;最後說我、無我,是在說想、行二蘊,這是從「對治」來說諸蘊的次第。
第三、從流轉的因緣來建立次第是說,根、塵、觸三和合才生識,所以必有色蘊諸根觸六塵境,識才能生起;然後才有受、想二蘊產生,在現法中由受蘊領納境界,以及由想蘊彩畫境界,因而起諸雜染;再由行蘊造作一切善不善業,便於後法中,生起一世世的生老病死等一切雜染,因而受無量的苦惱而流轉不息。
第四、由識住的因緣來建立次第是說,色受想行的每一蘊中都有識住在其中,能令有情對此四蘊產生喜、貪滋潤,進而令其增長廣大。
第五、由顯了的因緣來建立次第是說,所有的世間有情互相見面之後,首先看到的是對方的色身,所以先安立色蘊,色蘊是由於六塵境顯了。其次由受蘊生起,看到親人便高興,看到怨家便起瞋,因而有苦樂受,所以次立受蘊。再由想蘊瞭解這個人姓什麼、名叫什麼?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因而建立想蘊。再由行蘊去巴結討好或指責叫罵,因而建立行蘊。最後色受想行四蘊,都有識蘊同時在作了別,能夠了知自內我的種種差別,所以最後建立識蘊。由以上五因緣來建立五蘊生起的次第。
如果能夠對五蘊的自性及生起次第,作了如實徹底的觀察,就知道原來不是憑所覺知臆想的那個「我」去造作,那個我不是真正的我,自然會有如永嘉玄覺大師在《永嘉證道歌》中所說的智慧功德:【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對於五蘊就要像是天邊的浮雲一般,來來去去與我何干?風一吹就無影無蹤;人生在世,一場大病或是一件意外事故,都可以讓這一世的五陰剎那化為烏有。眾生因為不懂五蘊非真,執著五陰不放,便被五蘊所繫縛,以致於心中的貪瞋癡三毒,面對境界就現起,熏入藏識成種子,導致輪迴不已;但是對五蘊有好好觀行的人,便能知蘊善巧,而且有正知見,讓五陰浮雲在虛空中任由它來來去去,任貪瞋癡三毒虛幻如同水泡一般出沒。如果沒有永嘉大師的智慧,就會變成
無著菩薩在〈成善巧品〉中所說的:「身者愚」與「等起愚」。
那什麼是「身者愚」?《顯揚聖教論頌》卷14,無著菩薩在頌中說:【妄計我身者,依止諸根住,於境界迴轉,受用愛非愛。言說所依住,作者有覺者,由於差別蘊,總見一身者。】
身者愚是說,由於不能了知色蘊體性的緣故,便虛妄地計著有一個我,能看到色彩、能聽到聲音,依止於眼耳鼻舌身五根,隨著境界在迴轉。由於不能了知受蘊的體性,便會虛妄地計著有一個受者,在受用著喜愛、不喜愛等所有一切事。由於不能了知想蘊體性的緣故,便會計著有一個我在說:「我有言說的能力,我認知到言說這件事,我明白自己在說什麼,我所表達的正不正確,說得流暢不流暢、合理不合理。」想就是「言說所依止」的緣故。也就是不懂
佛在《佛說寶雨經》卷9中說:【因想施設所有言說,是名世俗。】言說也是世俗、是想蘊。由於不能了知行蘊體性的緣故,便會計著有一個作者,在造作所有身口意行,虛妄的計著有一個能行來去止、拳打腳踢、喝斥怒罵,乃至言說臆想的我。由於不能了知識蘊體性的緣故,便會虛妄計著有一個能覺能知的人,對於世間起種種的見聞覺知,不知因為有虛妄的識蘊生起,才有這些覺想了別。就像是這樣,愚癡凡夫對於這些差別的五蘊自相中,總括地生起了能夠領受苦樂痛癢、行來去止、想像言說、見聞覺知、吃喝玩樂的就是「我」,愚癡地加以執著,也就是《顯揚聖教論頌》所說的「由於差別蘊,總見一身者」的身者愚。
那「等起愚」又是什麼?無著菩薩在《顯揚聖教論頌》的偈頌中說:【迷惑初因故,計常因無因。】這就是依著「身者愚」,接著生起的「等起愚」。世間的愚夫對於這個身體怎麼來的產生迷惑的緣故,就會胡亂猜想而執著,認為有一個永遠存在的自在天能夠出生我這個色身;或有另一種世間的愚夫說,一切都沒有任何的原因就出生了,認為沒有任何能出生我這個色身的自體,這就是等起愚者。依著色身所生起的愚癡,就好像前面的頌說「由於差別蘊,總見一身者」的身者愚,就會有「迷惑初因故,計常因無因」的等起愚。
要能不落入這兩種愚癡者,必須要有蘊善巧的智慧。至於如何才會有蘊善巧的智慧呢?《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34,世尊告訴舍利子說:【云何名蘊善巧?謂此五蘊,如聚沫、如水上泡、如陽焰、如芭蕉、如幻、如夢、如空谷響、如影、如浮雲、如鏡中像。】觀色蘊猶如聚沫的意思是說,這個色身只是四大聚集在一起的泡沫,愚人看到了以為是白㲲,便入水中想要撈取,這些水沫一下子就散滅,是不可撮摩的。菩薩摩訶薩以正智慧,深見第一義的道理,了達色性本空,猶如聚沫,以這個因緣,名之為正知見。再觀受蘊就如同大雨中水面上的泡泡,快速生起、快速壞滅,剎那不停;菩薩了受蘊性空,猶如水泡,以這個因緣名正知見。再觀想蘊如同夢中所見,醒來無有真實,或猶如陽焰一般,如渴鹿見了以為是水,馳走奔求卻什麼都沒有。再觀行蘊就像芭蕉樹一般,並沒有堅實的骨幹,剝到最後空無所有。乃至識蘊如同幻化,從顛倒妄想中所生起,譬如世間的魔術師幻作金銀珍寶、真珠、瓔珞,卻沒有真實的體性;菩薩摩訶薩了識性猶如幻化,以是因緣名正知見。以上這樣觀行能成就「蘊善巧」,觀到最後對有情會起大悲心,想要從深淵中濟拔他們。
這是一一蘊去觀,是由色蘊的體性去觀四大假合,色不是受,受不是色,乃至想、行、識不是色,色不是想、行、識,要從細部去釐清。這是由自相去觀察,便可觀到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陽焰、行如芭蕉、識如幻化,每一蘊都有其不同的虛妄自相,這些都是要從現象界中去觀察。
前面是從五蘊中每一蘊一一去觀,得善巧起大悲心。接下來要合觀五蘊,佛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0中,告訴 彌勒菩薩說:【復觀五蘊猶如幻夢,皆從妄想顛倒心生,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非養育、非士夫,非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以善巧方便了蘊性空,猶如夢想都不可得,是名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我們都作過夢,作夢的時候有惡人追我,跑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醒來時哪裡還有惡人?或者夢見自己與朋友在享受大餐,快樂不已,夢醒時找不到享用美食的我,朋友也不見了,甚至於大餐也不存在了。原來白天一直妄想好好吃一頓,可是沒錢或者沒時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旦夢醒什麼都沒有了,這是菩薩摩訶薩要觀的蘊善巧。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0,佛又說:【復次,菩薩摩訶薩觀蘊如響,無我、無人乃至無作者、受者,如是蘊性如空谷響,屬諸因緣,如實了知等無二相,是則名為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我們都曾經旅行爬過高山,對著看不見底的深谷大吼一聲,會有回音,那是真實的嗎?因為有空曠的深谷、有我、有叫聲,耳根也要正常才聽得見回音,如果緣不具足就聽不到。用這樣來譬喻根本無我、無人乃至無作者、受者,一切都歸屬於所有的因緣。能這樣如實去了知,就有菩薩摩訶薩的蘊善巧智。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0,佛接著說:【復次,觀蘊如影,從業緣現,無我、無人乃至受者,如是影性了不可得,等無二相,是名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五蘊沒有真實的體性,因為有善惡業種,才會有三界六道的輪迴,這一世當人,有歡笑、有難過、有快樂、有痛苦;又因為學佛,下一世到西方極樂世界,或到兜率陀天彌勒內院也說不定,一切都由存入的業種去作決定,遇緣而現,沒有我、人、作者、受者。每一世的五蘊就像影子一樣,影子是沒有自體性的,看似有二,其實是不二的。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0,佛又說:【復次,觀蘊如鏡中像,無我、無人乃至受者,如是鏡像非內非外了不可得,平等無二,是名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經中常說,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如鏡現像」,這個像看起來好像是有的,想要捉摸鏡中的影像,卻捉不得;因為影像既不在內也不在外,雖然看到了你我他,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見聞覺知,才錯以為是真實存在的,所以說「了不可得,平等無二」。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0,佛說:【復次,觀蘊從緣而有,如幻如化,無我、無人乃至受者,以善巧智如實了知,等無二相,是名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昨天見到住在隔壁的張三能說、能跑,今天卻聽說他不在人間了,因為某個因緣他壽終了,或許因為溺水,或許因為車禍。今天看到鄰居李四在大辦喜事,因為他的媳婦生了個男孩,那是如何生的?現象上我們只看到十個月前,他兒子才辦完婚禮,接著媳婦懷孕,肚子越來越大,就這樣十月懷胎,就生下孩子。至於聰明、愚笨、美麗、醜陋,沒有人能預先知道,只知道有以上種種的緣,一個小孩就這樣出生了,大家都只見到現象界中的一切,都是「從緣而有」。用善巧的智慧來觀察,這一切都是如幻如化,根本沒有我、人、作者、受者。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0,佛最後說:【復次,觀蘊是變壞相,無常、苦、空、無我、不淨,性本空寂、非壞非不壞,如實了知,名蘊善巧智。】最後總觀所有的五蘊都會變壞,是變動無常的,不會永久存在,都不真實,是空、是無我、無人,無作者、無受者,乃至不清淨,同時也是諸苦聚集的源頭;可是五蘊自性本空寂,不是壞也不是不壞,像這樣一一慢慢詳細去觀察,就可以得蘊善巧智。
觀五蘊的時候,知道五蘊和合假名為人,一一去觀察,只見五蘊,沒有我、人、眾生、受者,再一次一次的觀,身是色蘊,所謂地水火風四大和合所成,地的相貌是堅固相,滋潤的是水性,煖就是火性,動轉就有風性。再觀其他四蘊,受蘊是領納相,想蘊是取相言說,行是種種造作,識是了別,依著身心相去觀時,求人我相,了不可得。再觀五蘊,如夢幻、如空谷、如影、如鏡像、如幻、如化,一一諦觀,一切都沒有,離諸怖畏。總是要下功夫才可以了妄明真,所以從第一講開始,要為大家仔細說五蘊自相,緊接著說明五蘊次第及如何得蘊善巧智,這樣子自然能懂得識蘊的真正道理。
因為時間的關係,「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二講:〈從觀五蘊生起次第、得蘊善巧智來了知識蘊真義〉就說到這裡。
謝謝諸位菩薩的收看!
敬祝大家:福慧增長、學法無礙、速成佛道!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4727-a21_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