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二)–第54集 淨三歸品(三)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單元。《菩薩正行》系列,是以平實導師所宣講的《優婆塞戒經講記》共八輯為藍本;主要是在為在家菩薩宣示菩薩戒的精神,詳細說明:在家菩薩修學佛法應該以布施為首要之務。

在上一集中,我們談到清淨三歸品中佛法僧三寶各有不同,所以三乘菩提的修證也各不相同。我們從三乘的發心不同、莊嚴不同、得道不同,以及性分的不同等四個方向,為大家解說三乘菩提的差異。

今天我們將接續上一集,繼續從《優婆塞戒經講記》第六輯第229頁,為大家說明:佛法僧三寶更深一個層次的差別所在。我們先來看經文內容:【觀有為法多諸罪過,獨處修行得甘露味,故名為佛;一切無漏無為法界,故名為法;受持禁戒,讀誦解說十二部經,故名為僧。若有問言:「如來滅已,歸依佛者是何歸依?」善男子!如是歸依,名為歸依:過去諸佛無學之法—如我先教提謂長者:「汝當歸依未來世僧;依過去佛,亦復如是。」福田果報有多少故,差別為三;若佛在世及涅槃後,供養果報無有差別,受歸依者亦復如是。如佛在世為諸弟子立諸要制,佛雖過去,有犯之者亦獲罪報;歸過去佛,亦復如是。猶如如來臨涅槃時,一切人天為涅槃故,多設供養;爾時如來未入涅槃,猶故在世,懸受未來世供養事;歸過去佛,亦復如是。譬如有人,父母在遠,是人或時瞋罵得罪,或時恭敬讚歎得福;歸過去佛,亦復如是。是故我說:我若在世及涅槃後,所設供養,施者受福,等無差別。】(《優婆塞戒經》卷五)這一段經文主要是在說明:如來入滅之後,我們歸依三寶中的「歸依佛」,到底是在歸依誰的道理。

佛又開示說:「觀察有為法有種種罪業和過失,因此而獨處修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甘露法味,所以稱之為佛;一切無漏無為的法界就是法。」這裡所說的無漏無為的法界,各位不要只看字面的意思,如果「依語不依義」的話,很可能就會以為:「純無為才是真正的佛法。」那您可就誤會了喔!因為這裡講無漏無為的法界,請問菩薩們,您記得法「界」是什麼意思嗎?對了!是種子,也是功能差別。那麼請問:「無漏無為有沒有功能差別呢?」沒有!得要在法界中才能顯現出無漏無為來。所以一切的無漏無為要在法界中才能顯現,要在法界中實證,不能離於三界一切法的功能差別而證無漏無為,這才是真正的無漏無為法界的親證,這叫作「法」。佛和法都說過了,接下來說:「僧是受持禁戒,讀誦及為人解說十二部經,所以稱之為僧。」從以上所說,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佛、法、僧三者顯然是不同的。

如果有人問說:「如來入滅以後,我們歸依三寶中的佛,那是歸依誰啊?」佛說:「這樣的歸依就叫作歸依佛:過去諸佛無學之法,也就是已經究竟成佛了,於佛道已無可再學;譬如我釋迦牟尼佛先教導提謂長者說:『你應當歸依未來世僧;歸依過去佛也是這樣的歸依,不需要有佛或僧在現實上存在人間。』」這意思是說,假使正法滅盡,人間已經沒有佛了,正法、像法、末法都過去了,那我們要如何歸依呢?佛說可以歸依未來佛,譬如我們在末法已滅之後,三寶都不存在了,可以歸依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也可以歸依未來世僧,也就是可以先歸依未來佛出現時的僧寶。既然未來佛、未來僧都可以歸依,當然也同樣可以歸依過去佛。這意思是說,佛與僧不可以說是一;因為佛與僧是不同的福田,種福田者所得的果報也不相同:於佛身種福田,於僧身種福田,果報大不相同;因為福田有異,所以佛不等於僧,因此應該有三寶而不是二寶或者一寶。

各位菩薩!從以上所說我們就知道,法既然不同於菩薩,法既然不同於佛,而佛與僧又因為福田果報有差別,當然佛、法、僧也應該分別為三,而成為三寶。佛在世時我們去供養,和佛涅槃以後我們去供養,這兩種供養的果報沒有差別。我們接受三歸依也是一樣,如同佛在世時的供養與涅槃後的供養一樣,果報沒有差別,所以不因為福田果報有異而使三歸依有異,因此佛法僧三寶必須視同一體而歸依,但卻又不可以混同而為一。

又譬如諸佛在世時為諸弟子建立種種要約和禁制,佛後來雖然過去了,但是犯了戒法的人同樣會獲得罪報;既然佛滅後犯戒仍然會獲得戒罪的果報,那麼歸依過去佛的道理當然也是一樣的。又譬如諸佛即將般涅槃時,一切人天為了佛將涅槃而做最後的供養,各各施設最好的供養來供養佛,因為大家都知道,最初和最後的供養都可以得到最大的福報。釋迦世尊入滅之前,向弟子們預告說:「我三個月以後的某天某時即將入滅。」許多佛弟子都提早一兩天去那邊準備最後的供養,佛不像一般人會認為是在咒祂早死,反而讚歎大家的功德,因為這是最後的供養,福報也最大。但那時的 佛還沒有入涅槃,卻已經懸受供養,預先告訴大眾說:「你們可以在那一天來供養,我接受你們的供養!」雖然入涅槃時仍然只吃一缽飯,但已全部受供,這叫作懸受供養。除此以外,如來也可以懸受未來世供養的種種事相,譬如諸佛還在世時,先對大眾宣告說:「我走了以後,你們仍然可以建立佛像而作供養。」未來世供養的事已經預先宣告了!既然已經懸受未來世的供養事相,未來世的佛弟子眾造立佛像供養時可以得到同樣的福德果報,那麼歸依過去佛的道理,也是一樣的。最後 佛又為我們作了一個譬喻說:「譬如有人和父母不住在一起,相距很遠;他有時在很遠的地方瞋罵父母,所以得到了罪過;或者在很遠的地方讚歎父母,也可以得到福報;這和歸依過去佛的道理是可以相通的,所以我釋迦牟尼佛說:『我涅槃以後所設的供養,布施的人所得到的福報跟我在世時所作的供養是一樣而沒有差別的。』」意思是說,眾生供養諸佛或在佛入滅之後供養佛像,所得的功德都是一樣的。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下一段經文:【善男子!若男若女,若能三說三歸依者,名優婆塞、名優婆夷。一切諸佛雖歸依法,法由佛說,故得顯現,是故先應歸依於佛。淨身口意至心念佛,念已即離怖畏苦惱,是故應當先歸依佛。智者深觀如來智慧解脫最勝,能說解脫及解脫因,能說無上寂靜之處,能竭生死苦惱大海,威儀庠序,三業寂靜,是故應當先歸依佛。】(《優婆塞戒經》卷五)

佛開示說:「不管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只要能對著大眾講三遍『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那他就是優婆塞、優婆夷了。」所以三歸依並不是歸依於某一位法師或菩薩,而是歸依全體三寶的,所以不是歸依於某一個人。「一切諸佛雖然歸依於法,法卻是由佛所宣說出來的,才能把正法的道理給顯現出來,所以應當先歸依於佛。」歸依三寶必須三說,而現在我們還施設了儀軌,但在佛世時並沒有儀軌;而且佛世通常是三歸同時受持五戒,在四阿含中時常有這樣的記載:有人去聞佛說法,聽完之後就在佛前胡跪叉手,稟明 世尊說:「我某某某,自今日起,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為優婆塞,盡形壽受持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樣講三遍就成為在家佛弟子,並沒有任何的儀軌。但是為什麼現在歸依,卻必須有許多儀軌呢?這是因為現在有很多人不懂得三歸的道理,所以我們還得要仔細為大家說明三寶的意思以後,才能正式傳授三歸依戒,所以要立儀軌。而且還沒有同時傳授五戒;因為如果同時要傳五戒,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害怕,而把三歸依的因緣給延後,也可能因此就失去成為佛弟子的機緣了!所以末法時期開方便門,先三歸,不同時傳授五戒。

也許有人想問:「三歸時為什麼要先歸依於佛呢?」那是因為法是由佛所說的啊!如果沒有佛為我們說法,那我們就無法修證佛法了!諸佛在世時為了護持正法、弘揚正法,接受弟子們出家學法,所以就一定會有僧寶。世尊接著告訴我們:「在家二眾及出家僧或證道的勝義僧,都是經由清淨了身口意,並且以至誠心憶念於佛,知道佛可以歸依,因此而離開恐怖畏懼等苦惱,所以三歸時應當先歸依於佛,而不是歸依於僧。有智慧的人會深入觀察:如來的智慧和解脫都是三界中最殊勝的,如來能為大眾正說解脫和解脫因,為大眾正說無上寂靜的境界,也能為眾生消除生死苦惱的大海,並且具有無上的威儀,身口意全部寂靜,所以應當先歸依於佛。」

各位菩薩!關於解脫及解脫因,其實在幾百年前就已經都失傳了!無餘涅槃的解脫境界是要滅盡十八界的,但是南傳佛法的覺音論師,據說是阿羅漢,但是他寫出來的論著卻還是想要用意識覺知心去進入涅槃中安住,這當然不是正解脫,而是邪解脫。所以事實上解脫法門早已失傳了,直到平實導師出現於世,才又把它給弘揚開來。必須把十八界中七識心常住的見解和執著給斷除掉,才是真正的解脫因;可是現在很多人都以為:「解脫的正因就是覺知心不貪著我所,覺知心、離念靈知心都不必推翻掉,更不必滅除,這樣就是斷我見和斷我執了。」然而這樣的知見,正好是落在我見和我執之中,怎麼可以說是解脫的正因呢?

近年來有些人弘傳解脫道,說為「捷徑解脫之道」,卻都是教人要「隨順知、隨順覺」,那其實都只是意識我見的境界而已,老是執著意識覺知心,如是離不開六塵境界,怎麼能夠得解脫呢?世間還沒有佛出現之前,雖然也有許多人在講解脫涅槃、解脫因,但都無法正說;直到有佛出現於人間,才有真正的解脫和真正的解脫因。阿羅漢既然要隨從於佛修行,當然他們的智慧是遠不及於佛的:佛可以自己探究出涅槃解脫及實相,而阿羅漢們卻都不能,何況諸佛還斷除了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諸阿羅漢都不曾斷、也不能知。這就像是禪宗祖師講的:「見與師齊,減師半德。」意思是說,如果你的見解與你的親教師相等,你的功德卻是只有你親教師的一半呢!必須是你悟了以後見地超過你的老師,那才值得你的老師為你傳授。因為人家已經先把許多知見都教導你了,所以你悟後應該超過你親教師以前證悟時的見地才對啊!也就是說,阿羅漢的智慧絕對不可能和佛一樣,所以他們的解脫境界也不可能勝過於佛,因此說如來智慧與解脫最勝,所以三歸時應當先歸依於佛。

接著說「如來威儀庠序,三業寂靜」,這是阿羅漢們無論如何都無法與佛相提並論的。譬如在《大方便佛報恩經》卷4中記載:提婆達多想要害佛,於是就慫恿阿闍世王派遣使者往請如來,佛與五百羅漢前往王舍城受供。這時阿闍世王放出五百頭醉象咆哮大吼奔向如來,此時五百阿羅漢都生大恐怖狂奔而逃,只剩下阿難尊者留在原地圍繞著佛,佛陀沒有絲毫畏懼之心。於是如來以慈悲力舉起右手,於五指頭出五師子開口哮吼,五百頭醉象也都因恐怖而倒地不起了。從這個故事我們就看得出來,沒有人能及得上 佛!只有阿難尊者對 佛具足信心而跟隨著 佛,其他的阿羅漢都溜走了。為什麼阿羅漢要溜走呢?因為他們的我執雖然斷了,但是由於捨報時間還沒到,仍然捨不得離開世間,所以都不願意陪 佛來面對這五百頭大醉象。後來這些大醉象仍然被 佛的威德所降伏,所以 佛的威儀庠序、三業寂靜,非諸阿羅漢所能臆想,既然如此,阿羅漢怎能稱之為佛呢?所以三歸依一定要先歸依於佛,次歸依於法,後歸依於僧。

各位菩薩!以上為大家說明三歸的真實道理,希望能幫助您對三歸依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因為時間的關係,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0/2313-a10_05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