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學佛人常彼此相互砥勵,學習要如何清淨戒行。常有人本來樂於學佛,但是一知道有許多戒律要守,就打退堂鼓了;也有人能安下來念佛,但是不敢受戒,認為受了戒就會被綁著,沒有戒就不會得戒罪。這樣想不能說有錯,每個人都希望活得輕鬆,不要動輒得咎,也就是每個人都希望活得自在,追求無繫縛解脫的生活,這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向著解脫、常樂我淨行進的動力;只是都會產生顛倒的認知,我們因過去世不能瞭解法界的真相,無明造作而有了這世的五陰世間,一生下來所了別的,就依著我和我所的舒適和滿足、執著和追求,所受的教導也是增益我及我所的熏習,對於世間的無常執以為常,種種苦執以為樂,於無我執我,於不淨執淨。也因此希望離苦得樂,本來就是每一個人每天在追求的事,只是都依顛倒妄想、妄執在追求。佛法就是開示真正常樂我淨的妙道,而戒律的學習與持守,就是這個妙道的護欄,這護欄有著積極向前的正確方向,和不會再入三途的分際。
經過了前面許多親教師為我們說明了「菩薩正行」中,許多積極性的內涵和該戒止的作為。我們聽了、知道了,但是欄外五欲愛染的喧鬧,一直鼓動著我們的心房,每天一醒來就是生活在繽紛燦爛的五塵中,我們要如何讓我們能夠將戒律的積極向上性和清淨性,同時運行在我們每天所面對的五塵境中呢?對每個人來說,都希望戒律能夠持守清淨,
接下來要和大家談的主題就是:「我們要如何讓戒行清淨?」
關於如何讓持戒得以清淨,是 佛陀一直不斷重複的教示。在《優婆塞戒經》中,佛陀教了我們七十多條能讓我們清淨戒行的方法。我們現在分成五個大單元來學習,今天要和大家談的題目就是:菩薩依正信正解修持淨戒。依正信正解,信就是信佛、法、僧和深信因果,知道一切業悉有果報;解就是解心。信佛、法、僧是
佛開示持戒清淨的第一個妙法,能夠深信佛法僧三寶,是邁向佛菩提大道的第一步。修學佛法最基本的行持就是信,信則能入,佛說那是菩薩因的初發心,能長養最勝智慧門,長養一切善根。我們對佛法僧要有信心,生活在這個五濁世間,不論遇到的是順境、逆境,知道那都是本無今有,一時因緣假合相,不會對三寶的功德和真實義產生動搖,以佛法僧三寶為我們總持的戒體,這也是我們初學佛第一修學的戒行。因為深信三寶功德,則從體解大道發無上心,到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而能為眾生導航、廣度眾生,能得一切無礙,這都是由信三寶開始。從體解大道,就是從信外在的三寶而入自性三寶;因為我們每個人自身,就全然具足了佛法僧三寶,如此則能真正的發起無上的菩提心。由於對三寶能有具足的信心,不斷地依正法熏習,有一天我們至誠禮敬
佛陀時,就能感應不在外求的佛相、法相、僧相上,因為就能親見你的這個道場如帝珠,諸佛菩薩都現在其中,你也現在其中,這就是感應道交難思議,能夠自見佛法僧三寶的真實義。因為由親見三寶的真實義,就能真正的深入自性中的大藏經中,能夠相契整個大藏經就在此身中,智慧就能如大海般的開展出來,所以能夠作為眾生的導航,所以能夠廣度眾生。因此深信三寶的感應道交是甚深難思議的,深信三寶戒自然能夠不持而持了。
第二個能夠讓我們戒行清淨的,就是深信因果。因為深信三寶,必然能夠深信因果,知道佛道可成,知道一切所作的功德都功不唐捐,所以知道一切動身發語的業行都有果報的。從深心中真的相信因果,深信持戒的因果,依持戒為因,則未來世就有可愛的異熟果報;以犯戒為因,未來世必定有極不可愛的異熟果報。從信佛法僧就能清淨戒行,知道以持戒為根本來清淨修行,必定能成就佛果;由持戒的淨因,一定會得到清淨果。因緣果報這幾個字,是許多人都能夠順口說出來的名言,也能夠相信,只要努力付出,一定會有收獲;這是世間人能夠相信,所以才會有種種造作的動力。如果有因無果,田不會生長作物,有賣的沒有買的,製作物品沒人要,那許多世間的事,就不會有人做了!眾生就是預期著一定的果報,所以營造種種事業,因果也是學佛法的最基本觀念。
一般人會說:本事、本事,有本才有事。世出世間一切諸法,都不離根本因,有因才有種種事業果報,依著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集與滅的變化就是果報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來自於因與緣。佛陀開示眾生:愛、樂、欣、喜阿賴耶識,就是一切果報得以成就的根本因。這是
佛陀此世示現成佛,一開始就說出來的開示。如果離開阿賴耶識,來講一切因緣果報、來講一切法,那是遊談無根,都是戲論言說。也因此 彌勒菩薩所開示的根本大論,《瑜伽師地論》的一開始,屬於聲聞地的法中就開示:要相應五識的方法,不能離種子依——一切功能差別的起行、執受所依、異熟所攝的阿賴耶識,這是三乘菩提共通的法要。所以在佛世時,印度婆羅門教徒和許多外道,都相信輪迴這一件事,也知道輪迴是苦無止息的,一些證有神通的人,也能看到一些三界流轉的因緣果報而說出來;因此那時
佛陀只要為他們開示五陰不是常住的,告訴他們要於五蘊生厭離、要滅盡,才能證得涅槃本來、清淨、常住、不變異,就有許多人聽了 世尊這樣的開示,就可以證果了。
涅槃本際就是第八識如來藏,離開了第八識的根本因,沒有涅槃本際可言,沒有三乘菩提的道果可說。能深信因果,就能知佛不滅,知因果不虛,就不會如富蘭那外道所說: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是偶然的,沒有互相聯繫和必然的因果關係。就是有宗教師會信奉這樣無因無緣的法,所以會說出:成佛也是偶然的。會誹謗大乘經、會誹謗諸佛淨土、會誹謗漢傳佛教。發出這些言論出來,也因為他們對三寶不具信,對因果不具信,所以會把佛法變成如同世間企業來經營。辦理浴佛時,浴的不是
佛陀的聖像,而是以自己的造像來供大眾浴佛,這就是因為無法深信因果,無法深信三寶,造作身語意業時,墮入常見和斷見的外道見中而不自知,造下不如理的惡業。
也有人不瞭解因果變化的可怕,在網路上大發謗大乘法、謗菩薩僧的言論,如此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地流傳開來,這樣的誹謗惡業,不但留存在自己的電腦中、腦海中,也留在許多人的電腦中、腦海中,這些業行果報是難以估量。所有因為聽信這些邪說,跟著去傳布、跟著去相信的人也隨之造下惡業。當初說出這樣言論的人,他所承受的苦報,必須要等那一些受到他影響的人的果報,全部都清淨以後,這一個人才能夠解脫,這是相當嚴重的果報。今生造的因,不僅關乎今生來世的果報,還影響到以後累生累世的趣向。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因果法則如影隨形,所以經典中會說:「眾惡莫造,諸善奉行」。能夠深信因果,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知道善惡有報,纖毫受之;因此若能持深信因果,就能知一切業都有果報,就會有警戒心,不會有造惡的過失。信受這樣如來藏阿賴耶識根本因的果與因的義理,深信不疑,自然能肯定持戒的淨因,策勉自己已受如是清淨戒法,修如是清淨戒行,證如是清淨果德,對戒法的精神、目的、結果能夠深入理解,那戒行自然就會清淨了。
接下來談解心,學佛就是要能解心,這是學佛最根本的學養。解心二字,文字簡略,但內涵深廣,根本大論〈五識身相應地〉開講,就是解心的起步。學佛要通達佛法,若不能解心,出入佛門持香跟著拜,求福、求財、求去災、求解災難,這是沒有解心的信仰。有的將佛法作文字比較,或作西洋哲學比對、會通等現代式的佛學學術研究,這是把佛法當作世俗學問,來得名聞利養,是連對佛教信與仰都沒有,更談不上解心,但這竟成了現在許多出家人的修學方法,這是相當可悲的。
我曾在一個佛學院旁聽,就聽到一位年輕的比丘尼舉手問教授:「我出家是希望能夠解脫三界,是為了要知道如何成就佛道,我為什麼要學康德哲學?我為什麼要學哲學和佛法的關係?我為什麼要學儒學和佛法的關係?我為什麼要學佛教的演變史?我為什麼要學西藏佛教雙身法的內涵?」教授沒有正答,就問她:「那你為什麼來上課啊?」比丘尼說:「是院長規定的。」教授就說:「那你應該去問你的院長。」這位教授說明他很清楚自己的立場,他是作現代佛學學術研究的,人家請他來講課,就應聘來講課,有關佛法的修證,那不是他的範圍,所以他是相當能夠瞭解自己的範疇。但是當時我能深深感到那一位剃髮出家眾心中的痛苦和吶喊。問題出在那位當家法師,本身就是搞西洋佛學學術研究的,他能夠成為當家師,就是拿了個西洋博士回來;可是他在上課時,連十二因緣法的次第還有內容都記不起來,只是以種種世間經營法則,帶入寺院的事務中,一群出家眾學人,跟著他忙的都是與三乘菩提背離,合於世間經營法則的事務,如此要得到信仰的法益、要能夠解心是談何容易?所以六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要能深入經藏、要能瞭解經藏真正的意涵與內容,這才是解心。
在此不可能將解心的內容完全說明白,因為 佛陀的一切開示都在解心。不過我們可以先瞭解,心中如果有什麼樣的心行,會無法安住在佛法的修學中,這也算是解心的內涵。世尊開示:心中有五穢染和五種弊病,則會退失佛法的修學。心中的五種穢染就是,疑佛、疑法、疑戒、疑教、疑梵行。所謂的疑佛:就是心中對如來不信任,然後他也不會記著
佛陀的教示,佛陀對他的開示,他無法記在心中。疑法就是:佛陀所說的法他不會憶持,他心中抱著對 佛陀的懷疑,所以對 佛陀所說的法,也會懷疑不信解,因為對佛懷疑不信解,對法懷疑不信解,所以他就不會很積極地、很熱心地在法上修學。第三種疑就是對聖眾疑,這樣也不能解脫;也就是,他對於同行的僧團這些和合眾們,他對他們會有懷疑、會有猶豫、會有不信任,所以沒有辦法和僧團的人相處得很好。第四種就是他犯了禁戒,他不會悔過;然後不但不會悔過,人家勸他,他也覺得說:「我這樣真的是有錯嗎?」無法聽信人家的勸導。第五種就是他的心沒有辦法安住在清淨梵行的修學,所以當
佛陀稱讚說:我們應該要對衣服、飲食、醫藥、臥具不要貪婪,我們應該對於五欲六塵不要貪婪的時候,他心中無法生起喜樂,他沒有辦法安住在梵行的修學當中。也因此這樣的人,他的心中是有穢染的,他對於佛、對於法、對於僧、對於清淨戒行、對於梵行都沒有辦法安住在心中修學。
另外一種就是心中有五種繫縛,這五種繫縛就是:他的身沒有辦法離染,所謂的身無法離染,就是他對於衣服、飲食、臥具有愛惜,對於財色名食睡無法捨離,這就是身無法離染。另外一種是欲不能離染,也就是他對於色聲香味觸五塵的貪愛無法捨離,而這個欲不能離染,是包括欲界、色界、無色界,只要對於三界任何一界產生愛著,都是屬於欲不能離染的範疇;如果欲不能離染,這個染就是繫縛、就是愛著,那麼他就無法出離三界。另外就是他的心的趣向力不夠,對
佛所說的聖義沒有辦法相應,對 佛所說的解脫沒有辦法相應,也就是他的心,力量無法安住在修學佛道當中。第四個就是習氣很重,喜歡跟大家常常一起道俗共會、一起來聊天,講些世間學說,心不會安住在佛道當中,喜歡世俗法的一些言論。第五種就是這樣的人也許他沒有前面四種的弊端,但是他也許能夠安住在佛法修學,可是他沒有辦法很精進,他有一點點的所得,他就覺得夠了,就不想再繼續往上修學了,這也就是有一點懈怠覺得不急。所以這五種,就是屬於修學佛法的弊端。我們要能先觀察心中是不是有這五種穢染還有五種弊病,如果我們有這五種穢染跟五種弊病,我們應該要先把它修除,這是屬於習氣的對治;有這樣的一個對治以後,然後我們把解心放在我們佛法修學的第一要務,從斷我見、認知五陰無常,這樣因緣際會時,就能夠相應到第一義諦法則,就能夠證果了。
今天就談到這裡,祝願您,深信三寶,深信因果,解心自在。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8/2013-a08_1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