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菩薩應如何教化弟子?」我們這裡談到說,要授菩薩戒裡面要先問:「你是來盜法的嗎?」至於盜法,我們有談到,有外道推舉須深,須深來到
佛陀僧團中出家是為了盜法。他跟比丘在一起生活過程裡面,一位已經證得解脫的比丘大德告訴他說:他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須深就請問這一位尊者比丘,大德比丘說:「您是因為離欲界愛證初禪而說您是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嗎?」這一位大德比丘跟他說:「沒有!」再繼續問他說:「那您是因為證得二禪嗎?是三禪嗎?或者是四禪嗎?」這位尊者比丘都跟他說:「沒有!」甚至於還問他說:「您有宿命通嗎?有天眼通嗎?」這位尊者比丘都說:「沒有!」沒有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乃至沒有得天眼通、宿命通。這個須深就覺得很奇怪,須深的觀念裡面認為說,應該是要得到禪定,應該是要有天眼通、宿命通。然後他就跟這位尊者比丘說:「你這樣子說不是前後相違背嗎?你剛剛自己不是說自己所作已作,不受後有。為何現在又說沒有得禪定,沒有得天眼通、宿命通,可是卻自己記說呢?」這位尊者比丘又答覆須深說:「我是慧解脫!」可是須深認為解脫怎麼會沒有身證禪定?那位尊者比丘沒有禪定正受,而說所作已作,不受後有,他認為這樣子前後相違背。
因此須深就前去向 世尊請法,他就問 世尊說:「為何這個尊者比丘說話前後相違?」因為他說,他問他:你是否已經證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因為他認為說,一定要有身證這些禪定的正受,或者說有得天眼通、宿命通,可是尊者比丘卻說沒有得這些禪定正受而說自知自作證,說自己所作已作,不受後有。佛陀就告訴須深說:「他們是因為先知法住後知涅槃,他們就是單獨的在清靜的一個地方,能夠專精思惟不放逸法,然後能夠離開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這個部分「不起諸漏、心善解脫」,其實
佛陀的意思就是告訴他說,比丘們聽聞 佛陀的教導以後,對於虛妄不實的色、受、想、行、識、生、老死等法,能夠離於原來有個真實我的見解,原來它們都不是真實的,都是虛妄的;所以能夠生起厭離,而不再對這些色、受、想、行、識,以及生、老死等生起愛欲,能夠專念,精勤地思惟,來滅盡對五蘊的貪愛執著。他的心能夠解脫於三界生死所繫縛的無明以及煩惱。這樣子解說的時候,佛陀告訴須深說他們是這樣子。可是須深卻說:「那我不知道啊!我不知道他們是先知法住,後知涅槃,然後單獨在一個清淨安靜的地方來思惟不放逸法,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須深說他不曉得。當然,因為他剛來多久,他怎麼會知道呢?佛陀就告訴須深說:「沒有問你知不知道,但是你得要先知道法住,後知涅槃,以及要能夠單獨的在一個安靜清淨的地方,來思惟不放逸法,然後要離開我見,要離於諸漏,心能善解脫。」這個時候須深只好來請
佛陀為他開示說法,請 佛陀開示令他能夠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這時候 佛陀當然知道因緣到了,為了度須深,就為須深解說法住智的道理,就告訴他說:「因為有生所以有老死,不能離開於生,所以有這些老死的現象出現。一樣的道理,因為有這個有,所以才會有出生;因為去取這個三界有,所以才會在三界出生;因為執取了三界有,所以才會有三界有存在,才需要去受生;因為對於三界的我貪愛執著不捨,所以才會執取三界的法;因為有這些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所以才會在受裡面生起貪愛、厭惡;因為有觸的關係,有根塵相觸這些法的關係,所以才會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為什麼會有觸呢?因為有六入處,有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意入處、身入處,這六入處的法,所以才會有根塵相觸,才會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為什麼會有六入處呢?因為有名色,也就是有五蘊這個法,有色、受、想、行、識這五蘊,這名色的法,所以才會有六入處。為什麼會有這個名色五蘊呢?因為在過去世對於這個三界的法貪愛不捨,所以造作一切身口意行,導致一直熏習長養三界中的六識,這樣的種子一直熏習長養,所以一定會有三界中的名色的法。為什麼會有這個識的長養呢?因為一直不斷地造作一切的善行、惡行以及無記行或者一些生天享福的諸行。為什麼會造作這些種種身口意行呢?因為無明。」
所以 佛陀把十二因緣的流轉法講完了以後,佛陀又繼續講說:「因為有無明,所以有一切行;因為沒有生,所以就不會有老死。」這個時候再繼續跟他講還滅的道理:「如果生滅了以後,就沒有老死這個苦了。所以同樣的道理,沒有無明了以後,就不會造作一切三界的身口意行;無明滅了,當然一切行就滅了。這樣的十二因緣的流轉與還滅,佛陀都解說完以後,就告訴須深說:「要這樣子知法住,這樣子來見法住的人。」佛陀請問須深說:「這樣的情況之下,有身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嗎?有得天眼通、有得宿命通嗎?」須深當然說:「沒有!」因為這樣子聽聞法住的道理,怎麼會有初禪、二禪、三禪的身證呢?所以須深就向
佛稟白說:「沒有,世尊!」這樣子沒有身證初禪乃至四禪,乃至說有天眼通或者宿命通。佛陀繼續告訴須深說:「這樣子叫作『先知法住,後知涅槃』。這樣的情況之下,把這些內容記起來以後,單獨在一個安靜清淨的地方,來專精思惟不放逸;然後安住於這樣不放逸的思惟,能夠離開我見;離開我見以後,慢慢地去對治,對治了這些所謂對虛妄法的執著,然後去斷除,那就不生起一切的有漏法的這些心念;都斷除以後,當然心就能夠解脫於這些三界中生死繫縛的煩惱。」須深聽了以後,當時就能夠遠離這些邪見,遠離這些虛妄法的繫縛,能夠斷我見。須深此時能夠見法得法,也就是說他這個時候知道說,原來什麼是解脫的法。同時斷了我見以後,也得了這個解脫法的初分,同時能夠覺悟這是真正解脫的法,能夠釋疑他自己心中的疑惑,在正法中心裡就能安住下來而沒有所畏懼。因為知道說,以意識為境界的我不是真實的,不需要感到畏懼。因為解脫的深理,就是因為把虛妄法當作真實的,所以才不能解脫。能夠認知虛妄法不是真實的,這樣子就能解脫。
所以當時就禮拜 佛陀,然後向 佛陀說:「世尊!現在向 佛陀悔過,我是來正法中盜密出家的,所以現在要向佛陀懺悔過失。」佛陀就告訴須深說:「你為什麼要在正法中盜密出家呢?」當然須深就將實情告訴
佛陀,因為外道們在沒有辦法得到國王大臣們的供養的時候,就討論著說,如何來獲得佛法裡面的法要。獲得這些法要以後,然後再回去向國王大臣們解說,這個時候就能夠得到國王大臣們的一個供養,所以今天他才會來到
佛陀的僧團中來盜密出家。佛陀就告訴須深說:「接受你現在的懺悔過失,可是你要懺悔過失,你要具體地說。要怎麼說呢?說我因為愚癡、不善、沒有智慧,在正法的道場中來盜密出家,現在至誠的懺悔過失,而且自己真的見到過失,自己知道這是罪過,於當來世的時候再受佛戒,能夠在戒行上清淨,就能功德增長,永遠不退減。」為什麼呢?因為一般人犯了過失,如果說不能知道自己有罪過,不能知道說自己這個是屬於嚴重的過失,當然就不能至誠懺悔。假如說能夠知道自己有犯過失,這是罪過,自己看到了,自己知道這樣子是很大的錯誤,能夠懺悔自己的所作,自己這個過失感到慚愧,那麼對於未來世再繼續受佛戒的時候,就不會受到遮障。未來世再度領受佛戒修學律儀上能夠清淨,能夠成就戒蘊,能夠使得他在戒上的功德增長,不會受到因為沒有至誠懺悔這樣一個過失就存在著,會來遮障他的未來世的受戒,未來世的學清淨行。這一世能夠至誠懺悔,這個罪過就不會遮障,他的善法就不會退減。因此這裡
佛陀說:「你要具體的,如何來懺悔非常重要,要自知罪、自見罪,至心揭露懺悔。」
這個部分對我們的教導,對於我們一般佛弟子在學法的過程裡面,或者說我們在學戒的過程裡面,不要因為害怕說戒罪很重,然後如果說自己認罪,就要受很大的這樣的一個果報。可是能夠在犯戒的當下,或者是後面因為知道說那是很重的罪,能夠生起慚愧心,自己能夠看到自己這個過失,而且能夠把這個過失揭露出來至誠懺悔,這樣的一個慚愧心的作用,就能夠讓那樣染污的煩惱能夠降伏,甚至於能夠減除。對於未來世的再度修學佛法,或者是再度的受戒的情況之下,就能夠在戒行上律儀成就。那麼在未來世的學佛以及受戒過程裡面的種種功德就能夠增長,就不會因為這一世犯的過失而退減。所以
佛陀特地交代須深:「我接受你的懺悔過失,可是你要具體的怎麼說:『我昔愚癡、不善、無智,於正法、律盜密出家,今日悔過,自見罪、自知罪,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所以這個部分我們要把它記下來,記下
佛陀的教導。
所以 佛陀繼續再告訴須深說這個盜法所應受的苦有多重,也就是接受了須深的懺悔以後,再繼續地告訴須深說盜法本身除了有很大的過失,那應該受的苦又是怎麼樣呢?佛陀舉個例說:「國王在他的國土中設了守衛,捉到要劫盜的罪人,這個劫盜的罪人被抓到以後,國王就要處罰他,處罰他的方式就是每天以三百矛來劖刺他的身體作為處罰,所受的苦極為劇烈。」佛陀就問須深說:「這樣的苦如何?」須深說:「刺一矛就受不了了,何況是受三百矛!」佛陀說:「如果是在正法中的道場中盜密出家,而且將自己所偷盜的正法、自己受持的法去為人宣說,宣說說:『我今天在某個正法道場裡面偷盜了什麼樣的法要,然後這些法要的內容如何。』今天如果來運用的話,我們也可以獲得別人的尊敬,以及獲得別人的供養,那麼這樣的苦痛是倍數過於前面剛剛說的這位在國王的國土中偷盜的罪人。為什麼呢?因為前面我們有說過,偷取財物本身已經是十重罪,甚至已經是屬於地獄罪不可悔。那現在又是偷盜正法,所以它一定是屬於地獄的罪,地獄的罪他所要受的苦,當然是勝於人間所受的種種苦。」所以
佛陀特地告訴須深:「你要懺悔」,同時告訴須深說盜法的罪過在哪裡。
所以這個部分,授戒師特地來問想要求受優婆塞戒的菩薩,說:「你是要來盜法的嗎?你不是要來盜法的吧?」所以一定要先問難,問過以後,如果說不是,還要問說:「你不是二根、無根人吧?」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了,為什麼他要先表白說:「我是丈夫,具男子身。」雖然他已經表白了,可是授戒師還得再重新問一次。因為這樣子就是完成羯摩了;說你不是男女根都具的陰陽人,你不是男根不具的無根人吧,因為這樣的話就不能受戒。「你有沒有壞了八戒齋呢?」也就是說,如果在求受優婆塞戒之前,曾經受過八關齋戒,那有沒有毀壞過八戒齋呢?譬如說八戒齋裡面講過的應該不能犯的事,可是違犯了就是毀壞了八關齋戒了,因為這位求受優婆塞戒的菩薩,他很有可能接著就是要出家,所以他之前有可能去受了這個八關齋戒。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先問:有沒有毀壞八戒齋。「父母師病不棄去耶?」再問一次,父母病痛的時候有沒有棄捨而去?師長病痛的時候有沒有棄捨而去?因為對於父母師長生病棄捨而去的,在世間上是不仁不義的;世間上不仁不義,世間善都不能具足,怎麼可能進到佛門中來受戒、來求善法,求這個出過於世間的了義法,也是解脫法呢?所以一定要先問到父母親生病的時候,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能夠供養六方,供養六方做得到的人,當然就不會在父母生病的時候,師長生病的時候棄他而去的。
「將不殺發菩提心人」,也就是對於發菩提心的大乘人這個部分,不能去生起殺心去殺害。就是說在這裡告訴這位,要求受優婆塞戒的菩薩,對於發起大乘心的人,不管他是曾經有做對他自己有過什麼樣的一個過節,或者是曾經激起他什麼樣的瞋恨,曾經發起要求大乘法、要修學佛道的人,大家把他當作是很珍貴的人,要去攝受他,所以這一點特地的再去告訴他一下。
再說有沒有「盜現前僧物」?也就是對於現在的僧眾中,現在的僧眾裡面,他所擁有的這些財物,有沒有因為對於他的任何一樣東西,生起了偷盜心而去盜用呢?這些東西、這些事項,對於想要求受優婆塞戒者的這一位等於說菩薩而言,都一樣一樣地等於是求受戒之前不能做,受戒之後更是不能做,所以授戒師在這裡不厭其煩地一樣一樣地再一次地問他。
再說「不會兩舌惡口」,因為兩舌惡口對於菩薩而言,其實是在口業上是一個很大的過失。因為菩薩凡有所說就是要利益他人,所以在
佛陀對菩薩的教導裡面,講到應當以四攝法攝取。四攝法來攝取就是要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除了身行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口行。所以在口業方面,對於兩舌惡口可能所犯的過失非常嚴重,有可能會造成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是屬於五逆罪,所以在這個地方的口業方面,這位授戒師再一次的告訴他不能兩舌惡口。
另外說於母姊妹作非法耶,這裡為什麼要提到這一點呢?因為在有一些像譬如說達賴喇嘛體系的,達賴喇嘛體系的西藏密宗,他們為了要修即身成佛的雙身法,對於自己的母親姊妹,也是要把她當作修行的對象,甚至於要把自己的母親姊妹提出來供養自己的上師;所以在這裡面特別提到說,不能對於母親姊妹有過這樣在性欲上的非法行為。假如說對於這一點曾經違犯的話,就不能求受菩薩優婆塞戒,因為菩薩優婆塞戒是屬於一生所受,一生所受是你這個五蘊身不能犯這些過失,不像盡未來際所受的菩薩戒一樣;盡未來際所受的菩薩戒,當然是懺悔過後再求受,可是對於一生所受的菩薩優婆塞戒,前面所說的這些事項只要有所違犯,就不能夠求受了。
接下來問說「不於大眾作妄語乎」,這個部分是說,過去以及未來如果曾於大眾中作所謂的未證言證、未悟言悟的話,這是很嚴重的過失。也就是說沒有證得禪定說自己證得禪定,沒有開悟證得實相心如來藏,說自己證得實相心如來藏,這個都是叫作在大眾中作妄語,這是比較重的過失。所以授戒師要這樣來問,有沒有這些遮難。前面我們說的就是對於菩薩如何教化弟子這裡面的過程,有在家菩薩以及出家菩薩,怎麼樣來攝受自己所畜養的弟子,一切的法要這個部分對我們來說,佛陀的教導其實解說得非常清楚。所以一切佛弟子如果想要學菩薩法,不管是想要受一生的戒或者是盡未來際的戒,那麼對於前面所說的這些基礎的善法,都應該把它慎重看待,要來讓自己能夠熟悉、慢慢學習,然後能夠進入這樣的一個善法中學習。
我們的解說就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8/2048-a08_1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