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而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題目是〈識之見分與相分〉。
窺基大師曾在《唯識述記》中註解《成唯識論》的這一句話時,他這樣說道:【此第四計,即是經部、覺天等執。……相見俱有,餘部及大乘等;相見俱無,即安惠等。】(《成唯識論》卷1)窺基大師說:這是屬於第四種錯誤的計著,也就是經部師、覺天論師等人所執著的錯誤想法。……其餘各部派及大乘中的一部分誤會佛法的人;主張相分與見分都是不曾存在的,那就是安慧、清辨、陳那等人誤計與執著的邪見。這就是說,古天竺的安慧論師等人,只因為誤會了佛法,因為不懂「萬法唯識」的真實義,所以以執著所說心識的相分、見分都是不存在的。然而,如果安慧的說法是正確的,那就應該一切有情的眼等六識出現的時候,都將不可能分別顯色、形色、表色、無表色的,意識也應該不能分別種種的法塵;那麼這樣一來,有情動物與無情的植物就應該是同一類,都應該不能夠分別、不能了知六塵。所以,安慧主張諸識都沒有見分與相分的這種說法,其實是虛妄不實的邪說。
從唯識種智而言,八識皆有見分與相分,而其中第八識阿賴耶識行相極為微細,難可了知,若說明祂的見、相二分,恐怕有洩漏密意的顧慮,那我們就不去講述。所謂的六塵,就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是所緣境。六識能緣的自性則名為見分;所以將相對於六識能見的自性,而說被見的六塵名為相分,是六識心體所識知的法相。六塵相分有內、外之分。外相分六塵者:謂眼根所觸外色塵、耳根所觸外聲塵、乃至身根所觸軟硬、粗澀、細滑等外觸塵。外相分的五塵相,是由如來藏藉五色根所接觸的這五塵的大變動,即是如來藏與意根所接觸的外法塵,合為外相分六塵。內相分六塵:是第八識如來藏將所接觸的外六塵變現在腦中的色、聲、香、味、觸等五塵內相分境,以及內相分五塵上所顯現的微細法塵。眼識能見色、耳識能聞聲、鼻識能嗅香、舌識能嚐味、身識能覺觸、意識能知法,識陰六識各自擁有這一些自性,所以能了知內相分六塵。識陰等六識相對於被識知的六塵,稱為見分,是能見六塵的心體;所見的六塵就被稱為相分;這是依最粗淺層次所說的見分,不是依地上菩薩無生法忍層次而作的界定。
從有情覺知心的認知上來說,內六塵與外六塵是一模一樣的,全無差別,唯除殘障者。六根取外六塵,自心如來藏就轉變外六塵相在腦中顯現內六塵相;六識攝取內六塵而加以了知,這個就是藉內六塵領受了知外六塵,眾生不能夠了知這樣的一個事實,誤以為自己確實接觸到了外六塵境,所以把外六塵執著為自己所接觸到的相分,所以誤認外六塵實有。其實一切有情的六識心、覺知心,從來都不曾接觸到外六塵,因為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把外六塵執著為自己親身接觸的法,就認為外六塵是實有的;如果能夠確認自己從來都不曾接觸到外六塵,所接觸到的一向都是我們的自心如來藏變現的內相分六塵境,就能夠確信「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佛法妙義了。
我們用更實際簡單的說法是:人在世間生活,就有見、聞、嗅、嚐、覺、知的六種心的功能,亦有了了常知的心,也有處處作主的心,有定中能知的心,這些種種不勝枚舉的名詞所說的心,佛法中凡此等心都稱為見分。見分就是七轉識能知覺觀照;七轉識是能緣之心,具有見、聞、嗅、嚐、覺、知的體性,所以約定俗成以見性為首,稱之為見分。若當初不以見性為首,而換成聞性為首的話,那能緣之心就會被稱為聞分了。七轉識見分,在行住坐臥散心位中,能夠見色、聞聲、嗅香、嚐味、覺觸,乃至知曉諸法;在定中能觀照了別定境法塵,此定中能知之心亦不離七轉識的見分。見分七轉識之運作,不論在定中、定外,皆不離一切的境界相;也就是說,七轉識的所緣境界、所行境界是六塵,這所對的境界相就稱為相分。
相分有兩種:外相分與內相分。外相分就是眼根所觸色塵、耳根所觸的聲塵、鼻根所觸的香塵、舌根所觸的味塵、身根所觸的觸塵;那內相分是由如來藏配合外塵而現起,然後由外五塵所生諸法而現法塵相分。見分七轉識不斷地攀緣六塵境,所緣的六塵其實非外境,而是內相分。
今天我們用一個比喻,各位就能立刻地瞭解。例如,我們從警衛室中的監視器,如果想要看見外面周遭環境的動靜,那就必須架設攝影鏡頭在外面,將外面的境界照攝進來;再經由纜線,將這個電子訊號傳達到警衛室的監視器上來顯現出來,那麼警衛就能夠透過監視器來知道外面環境的動靜狀況,就不需要親自走到外面去才能看見外面的環境狀況。攝影鏡頭所見的影像就是外相分,守衛室的電視螢幕所現的影像就是內相分。
我們能見色、聞聲,乃至知法的整個過程,也是同樣的道理。眼根所攝取領納的外相分,在眼珠內視網膜的影像是呈現倒立的,眼球接觸外色塵時,如來藏便將它轉換成非倒立的內相分似色相。內相分現起的時候,因為末那—我們的意根—觸內相分色塵而起了了別之作意,眼識見分便隨內相分而起,能夠辨別青黃赤白等顯色;同時也現起意識,由意識分別長短方圓等形色、屈伸俯仰的表色、氣質神韻無表色等等,就是法塵的內相分。耳、鼻、舌、身等四識,也是這樣的運作。
又譬如身根受細滑觸,這個是外相分;外相分的細滑觸現起的時候,如來藏同時會感生內相分之細滑觸;內相分的細滑觸現起的時候,我們的意根末那識觸到這樣的內相分,便警覺如來藏中的意識種子還有身識的種子—這樣子,意識、身識就會同時現起—由身識分別細滑觸,意識分別細滑觸的類別、強弱、苦樂,曾經或是未經過等等的法塵。
然而五根所受的這個五塵,事實上並非見分七轉識所受的五塵。七轉識見分所受五塵諸法,其實都是內相分五塵諸法,是如來藏經由五根所觸外五塵而感生的,不是從外來的,是如來藏所變現。見分七轉識所貪愛的境界,包括定中的一切法塵境,其實皆是自心如來藏所變現的內相分;而七轉識見分也是如來藏所顯現的。所以,有情眾生所貪求的一切境界,其實都是如來藏藉外境而現,似有所得,其實皆無所得,是如來藏所生的見分處在如來藏自己變現的內相分之中來遊戲罷了!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自己在玩自己而已,我們的見聞覺知心何曾接觸外境呢?都是自己如來藏所生的見分在玩自己如來藏所生的相分而已。
我們所看到的五塵境,事實上是我們如來藏阿賴耶識所變現出來的;外面的五塵相,其實我們的心是看不見的,因為這是有色的法、有物質的法,而我們的意識覺知心和眼識都是心體,心體不是物質法;既不是物質法,怎麼能跟物質法的五塵接觸呢?所以一定要由具備了大種性自性的阿賴耶識,來變現出一個似有色質的內相分五塵,我們的六識心才能夠相應看得見。所以實際上,你所看到的色塵相:青黃赤白、長短方圓……,其實都是從你的種子心—阿賴耶識—所變現出來的內相分,是第八識心所變現的似色,你才能接觸到色塵;這個內相分的色塵,才是我們所接觸到的色塵境。就好像開戰車的人一樣,他在戰車裡面看見外面的境界,其實他沒有實際接觸到外面,而只是從反射鏡面上看見車外的影像。同樣的道理,就好像你從鏡子裡看見反射外面的景色一樣,鏡子的影像不真實,但是透過鏡子的影像,你才可以知道外面的景色塵相。
如果用更深一層的道種智來解說見、相二分,那就更勝妙了。以眼識為舉例,眼識的見分,是指眼識能夠了別色塵的顯色等;眼識的相分,是指眼識現行的那個時候的心行,能使阿賴耶識藉著眼根而變現的色塵,在我們的覺知心當中接觸到,所以我們能覺知有色塵相,這就是眼識的相分。如果眼識沒有分別顯色等色法的行相,就沒有人能證得眼識的所在,也就沒有人能證實眼識的存在了;但是眼識出現而在了別色塵相的時候,必定有了別色塵的行相持續顯現出來,由於有這樣的心行法相存在,因而可以證實及體驗祂,所以能使人證知眼識的存在。如果錯過了這樣的觀察過程,應該生起的智慧與功德,便無法現起發生。
如果我們從六入的角度來證明有內相分,那就更容易了。我們先來瞭解六入的內涵是什麼:六入是指六塵入於覺知心中,或說六塵入於識陰六識心中,被識陰六識所了知、領受,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六入。但這樣的說法很跳躍,中間有很多的過程被省略跳過,沒有講述出來,這不是一般學佛人能夠知曉的,所以我們就必須將六入這個法拆解細說。佛說六入之法是由「外六入」及「內六入」所構成,外六入是依於五扶塵根攝取外相分五塵境的運作法相,所以眼根入色、耳根入聲,乃至身根入觸,內六入則是如來藏藉由外六入,將外相分五塵境轉換成內相分五塵境;再經由五勝義根所觸,而產生六識心來了知、領受這內相分五塵境及內相分五塵境上的變動法塵,這樣的全部過程就稱之為六入。過程中,外相分如果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一位戴眼鏡矯正視力的人,在戴眼鏡與不戴眼鏡的狀況下,所見到的境界相是不相同的。為什麼呢?一般人只是瞭解到這是透過眼鏡來矯正眼球焦距的問題而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在菩薩的慧眼中,可不是這樣看法,這是有大道理在其中的,這顯示出六識心沒有看到外相分,而只有看到被轉換過的內相分訊息。因為六入見色的過程中,外相分沒有改變,也沒有變化,如果六識心直接接觸看到外相分,那所見就不會有清楚與朦朧的差別相了。從這一個現象,就能夠很清楚地證實有內、外相分。
所以,佛的至教量與 玄奘菩薩、窺基大師的聖言量是真實無誤的。而清辨、安慧、月稱、寂天、阿底峽這些人的論述不僅僅錯誤,還處處用違背佛旨的邪見,來曲解大乘唯識教的根本大法正理,否定如來藏阿賴耶識,毀謗阿賴耶心體是生滅法,已經成就謗菩薩藏的大惡業!想不到現在竟然還有更無知大膽的人,故意拿安慧所造的邪論來作為教材,要求各大佛學院都必須教授《大乘廣五蘊論》的邪見,真是愚癡到了極點!
時間的關係,今天的課程只能到這裡。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4849-a21_04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