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三乘菩提概說」的節目。我們今天將繼續進行上一節尚未完成的課程。
今天的課程的內容,上一節課程中我們已經舉出《勝鬘經》中的開示,知道阿羅漢、辟支佛他們所實證的涅槃,也只是如來的方便說。同時,我們也透過經文以及正理的說法,了知阿羅漢、辟支佛的實證乃是去涅槃界遠。並且說明阿羅漢、辟支佛他們觀察解脫四智究竟得蘇息處,這其實是如來世尊的方便、有餘、不了義說。並且,我們也從經文上得知有兩種死,也就是分段生死、不思議變易生死,有這樣大概的說明分段生死以及不思議變易生死當中的簡略內容。並且,也概略了說明阿羅漢、辟支佛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在三乘菩提當中的定位。同時也說明了二乘與大乘菩提的差異所在。今天,我們將繼續舉出《勝鬘經》中其他的開示。
我們看經中是這樣說的,《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卷一有這樣開示:
【阿羅漢、辟支佛所斷煩惱,更不能受後有故,說「不受後有」;非盡一切煩惱,亦非盡一切受生故,說「不受後有」。何以故?有煩惱是阿羅漢、辟支佛所不能斷。煩惱有二種,何等為二?謂住地煩惱及起煩惱。住地有四種,何等為四?謂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此四種住地,生一切起煩惱。起者,剎那心剎那相應。世尊!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世尊!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煩惱依種,比無明住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勝鬘夫人這裏說,二乘阿羅漢與辟支佛,他們因為已經斷盡見惑與思惑,由於他們種性的關係,他們不可能像菩薩這樣,生生世世依悲願而發願留在三界中去度眾生,所以他們不可能再接受後有,因此而說阿羅漢、辟支佛不受後有;可是,這個二乘阿羅漢、辟支佛聖者他們,其實還沒有斷盡一切的煩惱,也沒有斷盡一切受生。因為,煩惱障所攝的習氣種子隨眠,他們都根本沒有斷;並且,他們對於所知障所含攝的無始無明上煩惱,他們也沒有辦法去斷除,他們沒有這個能力去斷。既然如此,他們的種子變易仍然還是會繼續存在的,所以這些二乘聖者,他們仍然有異熟生死的存在,也就是說,他們仍然有變易生死的存在。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來說二乘聖人他們已經不受後有,那當然是佛陀的方便說法,並不是究竟說。既然阿羅漢他們還有異熟生的種子變易現象存在,當然他們如果迴小向大轉入大乘的時候,就一定會再接受生死;既然沒有失去投胎再受生死的能力,當然就有異熟生死;只是因為他們尚未迴小向大而厭惡生死,所以方便說他們不受後有。
所以,從大乘佛菩提道的角度來說,只有斷除了種子的變易現象的人,也就是永遠不再有種子變易現象的時候,才能說已經絕對不受生死;因為這連異熟生死都不存在了,那就是諸佛的證境。所以說,二乘聖人都還可以再受生死,他們不受後有乃是佛陀的方便說。他們不受後有的緣故,是因為他們所證的解脫道的解脫智慧,以及所斷的煩惱,使得他們死後不再接受三界有的後有,並不是他們已經斷盡所有的煩惱了。因此,二乘聖人他們不是已經斷盡一切煩惱的人,也不是已經證得種子不再變易而有超越變易生死的能力;因此說,二乘聖者他們不是究竟的不受後有,只是方便說不受後有。只有斷盡兩種生死的人,才是究竟的不受後有,也就是佛陀世尊。
我們再來看勝鬘夫人後面的道理怎麼說。勝鬘夫人繼續說,為什麼會要這樣說呢?因為有一些煩惱乃是阿羅漢與辟支佛他們所不能斷除的。他們這些二乘聖者所能斷除的煩惱是有兩種:第一種就是住地煩惱,第二種就是起煩惱。住地煩惱又可分為四種:第一種就是見一處住地煩惱,第二種就是欲界愛住地煩惱,第三種是色界愛住地煩惱,第四種就是有愛住地煩惱,或者稱為無色界愛住地煩惱。這四種住地煩惱則是會出生一切的起煩惱。而起煩惱之所以被稱為「起」那是因為,這一類煩惱都是在生起的每一剎那之中,由覺知心意識與意根,在每一剎那都相應這些煩惱。
其中,四種住地煩惱的見一處住地,我們一般來說,我們說之為三縛結,也就是身見、疑見、戒禁取見這三縛結。身見有的時候又名為我見,因為眾生都以虛妄的五陰以及其功能為自我的緣故,因此就無法斷除了我見。這個乃是二乘聖人所斷除的煩惱,這是從聲聞解脫道來說的。所以說二乘聖人能夠斷除見一處住地煩惱,是這樣的道理。
我們再來看欲界愛住地煩惱的斷除。眾生會流轉於欲界之中,都是因為欲界愛的緣故,也就是說,眾生對於欲界中的五塵是有所貪愛的,因為欲界愛而流轉於人間或者欲界之中;所以說,欲界愛住地乃是繫縛眾生輪轉生死最大的繩索,這樣繫縛眾生,而且是非常非常粗重並且明顯的煩惱。例如有些佛門外道,他們以雙身法的樂空雙運,叫作無上瑜伽,把這個男女行淫當作修行,這是最標準的欲界愛住地。所以,欲界愛住地的煩惱,二乘聖人也只能斷除現行,對於深細的習氣種子隨眠,他們是不能夠斷除的。所以說,若是在二乘聲聞法中來說,都說二乘聖者他們是已經斷盡欲界愛的一切煩惱;但是,如果從菩薩所證的道種智來說,二乘聖者他們根本沒有辦法斷除這些習氣種子。所以,有的時候說二乘聖者他們已經斷欲界愛住地煩惱,也只是佛陀方便施設的說法,並不是究竟的說法。
好!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色界愛住地煩惱的內容。色界愛就是有情執著色身、色塵,不肯捨離色陰、色塵;因此,色界天人為了要保持這個色身,所以就有了執著,因此他們就無法往四空定前進;因為到了四禪以後,再過去就是四空定的無色界境界。四空定乃是無有色身的,可是色界天人認為,沒有色身是不可忍受的事情,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觀念;所以他們就必須要保有色身,因此他們就對於色身有所貪愛,這就是色界愛住地的煩惱。所以,色愛住地煩惱乃是二乘聖人他們所必須要斷除的煩惱,不過這也是從現行來說,是從解脫道的角度來說;但是從大乘佛菩提道的諸地菩薩證境來看,其實其中有許多是二乘聖人他們所無法斷除的。因此,有時說二乘聖人已經斷除色界愛住地,其實也只是方便,佛陀方便施設的方便說而已;因為他們習氣種子還沒有斷,那就是屬於異熟生死的部分。所以說,色界愛住地,其實也是從唯一佛乘的佛菩提道當中解析出來,為了要利益那些急求了生脫死的人而方便施設的;所以,二乘聖人他們並不是已經究竟了生脫死的聖者。
我們再來看看接下來的有愛住地,其實就是無色界愛住地煩惱。住地的意思就是說,覺知心意識所住的境界。有的人修行以後,他發覺色身是一個累贅,雖然他已經有了四禪天的色身,這個四禪天的色身是非常輕靈的,但是它終究是生滅法,而且是無常不可久住的;因此他就捨棄了色身,然後修證四空定,而在捨壽以後往生至無色界四空天去了。無色界並沒有色身,只是一種純粹精神的狀態;但是因為已經超越了色界天的境界,所以有的時候稱為天,叫作無色界天。往生至無色界以後,他們依憑於定力而仍然有覺知心存在。但是這個覺知心就是無色界有,在無色界中唯一所擁有的就是覺知心,這是他的意根所擁有的一切。住在其中,沒有佛法可以思惟整理,也沒有辦法去實修佛法,更沒有善知識是可以親近;無色界中只有覺知心住於極微細的一念不生的四空定境界中,所以是由意識覺知心與定力相應,住於定中,就是無色界有。所以,無色界並不是一切法斷滅,還有三界法所攝的意識與意根存在。這樣貪愛無色界的意根自己、意識自己,以及無色界定境的境界,這就是叫作有愛住地,或者稱為無色界愛住地。
以上四種住地煩惱,它是會生起一切的起煩惱。起煩惱就是說,生起了以後會使得眾生沉淪在三界中,這是眾生可以相應到的煩惱,而且是與分段生死相應的。凡是從意根與覺知心生起的煩惱,都叫作起煩惱;這種煩惱都是攝屬於四住地煩惱無明所攝,都是三界愛的煩惱。因為這種煩惱生起的時候,在每一剎那都會跟覺知心剎那剎那相應,所以叫作起煩惱。
勝鬘夫人又繼續為我們說後面的道理,勝鬘夫人說:世尊啊!如果有煩惱是與覺知心不相應的,那種煩惱就叫作無始無明住地。因為無始無明住地煩惱是跟覺知心不相應的,而你悟後已經跟它相應了,那顯然是起煩惱及上煩惱了。這個無始無明住地從無始劫以來,都不跟我們的覺知心相應;一直要到了你想探究法界實相心的時候,那時候才會與你相應。但是雖然相應了,你仍然無法打破這個無始無明;一直要到了你參禪證悟明心以後,你才算是打破了無始無明住地。
無始無明住地是說,對於法界實相心不能如實的了知的沒有智慧境界;這是無始劫以來就一直存在的現象,但是眾生的覺知心從來都不與它相應。這種無明也是二乘聖人從來不曾相應過的,要到他們想要確實親證無餘涅槃中的境界,想要探究一切法界中的實相,這個時候才會與無始無明相應。但是,雖然與無始無明相應,還是無法打破無始無明。只有迴心大乘而修證、親證了第八識如來藏以後,這時候才算是打破無始無明。可是,無始無明住地,是一切異生性的眾生,一切的凡夫的人、天,一切的二乘聖者所不知道的。
而這四種住地力是一切上煩惱依種,意思是說什麼呢?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四種住地來幫助,一切上煩惱也都生不起來的。譬如說一個人他證悟以後專心去斷除思惑,在思惑斷盡了以後,雖然他已經證悟了大乘菩提,可是他的心智比較偏向聲聞,不能留惑潤生,那麼來說,他的無始無明住地中的上煩惱也將起不來;因為已經沒有繼續生存的意願了,又怎麼會去探討與成佛有關的法義呢?當然就不能再有上煩惱的生起了。因此,一定要繼續保留這個五蘊在三界中,不想取證無餘涅槃而留惑潤生,繼續留在人間,這樣無始無明住地所攝的上煩惱才會繼續生起。這就是菩薩留惑潤生的道理所在。如果不保留著最後這一分思惑,死後就不會再去受生,這樣就沒有未來世的五蘊可用,那就無法跟無始無明住地中的上煩惱相應,就無法繼續修學成佛之道,也沒辦法進修成佛的法要。所以勝鬘夫人才會說:「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煩惱依種。」所以,二乘聖人所斷除的四住地煩惱的力量,對於諸地菩薩來說是很粗淺的。但是,若不依於這四住地起煩惱的種子功能,尚且不能有你的五陰存在,何況能夠引生悟後修道的上煩惱呢?
所以說,無始無明住地中的所有上煩惱,是眾生心無始劫以來不曾相應的。當你證悟法界實相心以後,你起念想要說「為什麼我證悟了法界實相心卻還沒有成佛呢?」這時候你起了煩惱,你想:「我一定要弄清楚,我為什麼還不能成佛呢?我既然已經正確的證悟了法界實相心,已經開悟了,為什麼沒有成佛?」這時候才是真正的開始與上煩惱相應。但是,無始無明住地中的上煩惱,數量乃是無量無邊的。這些上煩惱的斷除,得要經由將近三個阿僧祇劫無量數劫的菩薩行,並且藉由善知識的教導,以及自己歷緣對境悟後起修,這樣才有辦法全部斷盡,並不是悟後就自己有智慧而有能力開始斷除的,可見它的深邃與廣大是不可思議。
所以,四種住地煩惱的力量很小,比起無明住地中的上煩惱力量其實是微不足道;而四種住地起煩惱的數目內涵,比起無始無明住地當中的無量無邊上煩惱的內涵,一樣是微不足道的。所以,阿羅漢與辟支佛斷除了分段生死,如果是利根的人,他一生就完成了,如果是遲鈍而非常精進的人,他經歷了四生也可以完成;但是,無始無明住地中的上煩惱斷除,不論你如何的利根,你都得要將近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斷盡。您想想看:這四住地力的力量怎麼能跟無始無明住地力量相比呢?怎麼能用什麼樣的算數或譬喻來相提並論呢?這都是沒有辦法來譬喻的。
所以後面勝鬘夫人又繼續說:
【世尊!如是無明住地力,於有愛數四住地,無明住地其力最大。譬如惡魔波旬,於他化自在天,色、力、壽命、眷屬、眾具,自在殊勝。如是無明住地力,於有愛數四住地,其力最勝,恒沙等數上煩惱依,亦令四種煩惱久住,阿羅漢、辟支佛智所不能斷,唯如來菩提智之所能斷;如是,世尊!無明住地最為大力。】(《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從這一段聖教的開示我們就知道,無明住地力量最大,只有如來所修證的大乘佛菩提智才能斷除,這是阿羅漢、辟支佛的智慧所不能斷的。所以無明住地力量最大,其數量也是無量無邊,而四住地的數量還是可以計算出來的,而無明住地卻是不可量不可計。
因此,這個部分的法義乃是非常的深入與廣大,因為我們是限於時間的關係,也只能略舉出經文而概略說明一下而已。也只能讓大家知道,大乘佛菩提智內容的梗概以及二乘解脫智的內容,其兩者差異是非常非常的大。二乘聲聞緣覺所實證的內涵,與大乘佛菩提道的內涵如果要相比的話,根本無法用算數譬喻來比較;因為大乘佛法的內涵甚深極甚深,乃是不可思議,這當中必須要實證的法要非常非常的多。
限於節目的時間關係,無法深入的說明。歡迎大家至各大書局,請購正智出版社出版
平實導師著作的《勝鬘經講記》,總共六輯。平實導師於《勝鬘經講記》的書中,用深入淺出的說法,把《勝鬘經》中甚深極甚深的種智正理,透過法義演說以及法義辨正的方式,從不同的層面來說明,讓有心深入甚深佛法種智的學子學習。歡迎大家能夠去書局請購來讀,並加以思惟整理,更是要付諸於實踐,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道業能夠快速的順暢。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參加我們正覺同修會的禪淨班課程以及其他的課程。這樣子的話,才能夠在大乘佛法能夠建立正確知見,並且可以有實證的機會。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一個節目再繼續說明未完成的內容。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