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112集 法王與法身(下)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今天我們繼續來討論「法王與法身」的問題。

在上一個單元說明《勝鬘經》的經文:【得一切功德,法王、法主而得自在,登一切法自在之地,……。】(《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在經文中所謂的於法得自在之地,成為法王與法主,這是必須要一切種智圓滿才行,不單是證得法身而已;證得法身的時候只有初分的法身德,但是這個法身德要到究竟佛地的時候才能夠具足。因為具足法身德的時候,八識心王都各有祂的功德;成佛的時候,前五識轉生成所作智,第六識轉生上品妙觀察智,第七識轉生上品平等性智,這個時候金剛喻定現前,也讓第八識真如轉生大圓鏡智;這都是一切種智,就這四智圓明而成一切種智,也就是一切種的智慧圓滿成就。

我們先不談大圓鏡智等,光說前五識的成所作智的功德,都不是我們所能夠想像的,連等覺菩薩也都無法想像,只能夠從經典中的說明加以理解而已,這更不可能是佛門外道的假法王、凡夫們所能夠了知的。如果要談到成佛以後的無垢識,還能夠與五別境、善十一心所法相應,那到底是什麼境界?這連等覺菩薩也無法想像。等覺菩薩都還沒有具足法身德,都不敢自己宣稱是法王;可是佛門外道凡夫、法王們,倒敢公然堂而皇之的說自己是法王,這不是很可笑的事嗎?所以必須要究竟一切法,而於諸法得到自在以後,才能夠稱為法王。

我們這個時候的娑婆世界的所有佛法,都是由兩千五百年前的 釋迦世尊宣說出來而得到的,所以這個年代,只有 世尊才能夠稱為法主、法王。一切的聲聞、菩薩都要隨同 世尊來修學,同樣以 釋迦世尊為主,所以 世尊就稱為法主。

佛教界早期常常有人說:「佛其實等於阿羅漢。」他們的意思就是說:「佛的證境就是阿羅漢的證境。」但是問題來了,佛陀能夠於諸法得到自在,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卻常常要來請法,又是為什麼呢?如果佛等於阿羅漢,而不是在佛菩提道上面有所不同,同樣都只是修解脫道,那麼 釋迦世尊當年入滅以後,應該會有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出來繼續成佛——紹繼佛位,然而事實上卻沒有。即使是大迦葉,佛早期弘法的時候曾分給他半個法座,他都不敢自稱成佛;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解空第一的須菩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等等,都沒有人敢自稱成佛,都沒有人敢紹繼佛位。

諸大阿羅漢們也都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法義還有很多,可是去到 佛那裡一問就全部解決了。又常常有人來見 佛(也有外道、也有佛弟子),在 佛為他們說法以後,他們往往當天就死掉了!而阿羅漢們的習慣是:凡是有佛弟子死了,就要去問 佛:「這個人生到哪裡去了?」佛都會一一記說:「這個人生到某處去了,或是這個人沒有後有了,或是這個人生到某處以後還會再生到某處去。」佛陀都會授記,可是阿羅漢們能夠為人授記生死之處嗎?答案是沒有幾位。如果是入無餘涅槃,他們找不到、也不敢隨便講話。那麼這樣,佛等於阿羅漢嗎?顯然是差異很大的。而且阿羅漢們與外道辯論以後,回到園林中,都會先向 佛陀請問說:「我這樣與外道論法有沒有錯誤?是否有謗佛的嫌疑?」都要請問 佛陀的,可見佛地與阿羅漢地的差別是很大的。所以從歷史事實以及從聖教,或者從理證上面來看,阿羅漢都不等於佛,因為阿羅漢都無法等於菩薩了,何況能夠等於佛!

所以要能夠當法王、法主,絕不是容易的事,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冊封一下,就變成法王、法主了。即使是總統公開為誰冊封,也仍然不是法王、法主;因為法王或法主,是要依三德的具足來認定的,只有佛地才能夠自己認定,誰都沒有能力來冊封跟認定。所以現代一切自認為已經成佛的人,敢認為是法王的人,保證他一定是凡夫,連初果都沒有證,我見都沒有斷;如果斷了我見,他就會知道所有的阿羅漢都還不是法王,自己更不敢自稱法王了。所以佛門外道所有法王都是僭越王位,因為法王只有佛陀當得。

接下來我們來瞭解法身,主張「大乘非佛親口所說」的法師,他在他的《勝鬘經講記》當中說:【法身有二義:約法性說,名一切清淨。得最清淨法界,由於具一切功德,離一切煩惱所顯,所以法身又即是白法所成身,功德聚名法身。離縛而成一切功德,法身即一切自在義。】(《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81~182)這位法師認為法身有兩個義理,第一個是從法性上來說的,叫一切清淨;他說法身是一切清淨,可是阿羅漢有沒有清淨?有啊!不然阿羅漢怎麼能夠出離生死。阿羅漢有沒有法身?也有啊!可是阿羅漢沒有證得法身。事實上每一個有情都有法身,問題是有沒有親證;假使沒有親證,就說他沒有法身的功德。因為關於法身、實相的智慧,都不會生起來,但是法身仍然繼續存在而運作不斷;其實阿羅漢的法身還是每天在為他賣命,可是他不知道。所以阿羅漢心地雖然清淨了,能不能在法身德上面產生作用?答案是沒有用。即使阿羅漢迴小向大,三大阿僧祇劫不斷地以解脫智慧去利樂眾生而無私無我,並且把所有的煩惱習氣種子全部斷盡以後,他自己的法身在哪裡?這位阿羅漢還是不知道,所以沒有法身德。他若是想要證得法身德,還是要回到佛菩提道,從六住菩薩滿心位開始,希望明心而進入第七住菩薩位,才有法身德。

所以,如果說阿羅漢就是佛,阿羅漢們得「最清淨法界,由於具一切功德,離一切煩惱所顯。」像這樣子所謂的白法所成身,真的是一切清淨了,凡有所說、所思、所行都是清白法,沒有黯汙之法,可是有沒有證得法身呢?還是沒有。萬法出生的根源─諸法之身─在哪裡?還是不懂。所以還是沒有證得法身,當然也沒有淨除上煩惱,就不是一切清淨了。

接下來「功德聚名法身」這句話倒是正確的。但問題是,功德聚是指什麼?一切功德聚集在哪裡而能出生、而能有功用?功德都聚集在法身中,所以「功德聚名法身」這一句是正確的。但問題是,能把功德聚集在自己身上的那個法身是什麼?那就是入胎識、本識。這個本識祂在哪裡呢?阿羅漢都還不知道。所以即使已經得一切清白了,仍然只是生滅性的意識心,還是不能稱為法身的;因為萬法並不是聚在意識心中保存的,一定要證得萬法的「功德聚」,才算是證得法身的人。萬法功德都是從哪裡出生來的?都是從本識中出生來的。證得這個出生萬法的本識,才叫作證得法身;證得法身的人,才能觀察法身的種種功德,這樣子才有法身智慧的功德。如果否定了法身而講法身德,那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這位法師又說:「離縛而成一切功德,法身即一切自在義。」事實上阿羅漢已經離縛了,卻沒有成就一切功德,這樣的自在是真的一切自在嗎?當然不是。即使成佛了,意識也還有不自在的時候,譬如去托缽時,在路上木槍刺足,很痛!那時只有進入無想定,讓意識停止現行才能免除痛楚,所以 佛陀說祂那個時候是進入無想定中。我們以前以為說 佛陀是進入四禪,因為進入四禪中就不觸五塵了,也可以免掉痛苦;《阿含經》中則 佛說:「那時是進入無想定中。」佛陀有時背很痛,也進入無想定中。只要痛到不能忍受的時候,就進入無想定中,而無想定中沒有意識領受痛楚;因此呼吸、心跳都停了,不懂的人就會誤以為是死了;可是這樣就能免除痛苦了,因為意識斷滅而不在了。

但是也不能永遠住在無想定中,有時候還是要出定,出定的時候不是又有痛苦了嗎?所以意識心是無法永遠、無法一切時都得自在的。所以說:「一切自在義就是法身。」就這一句話就破了大乘非佛親口所說的主張。因為大乘非佛親口所說,主張一切法緣起性空,否定有一個自己本來就在,是無生無滅的如來藏。可是誰能一切自在?只有如來藏,如來藏不論何時、何處都自在。自在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是自己本來就在,祂不必靠別人才能存在,這樣子最自在;如果要靠別人才能存在,就不自在了。七轉識都要靠如來藏,意識甚至還要靠意根、五色根,以及如來藏變生的六塵,否則祂就不能存在,怎麼能夠說是自在的法?只有如來藏自己本來就在,不必依靠任何人,那才是真的自在,那是一切時都自在的。第二個自在的意思是說,在所有的時間都不與苦樂相應,所以無煩惱而得自在,這也只有如來藏才能作得到。可是六識論講的一切自在是意識,但是很明顯的,意識是無法一切自在的。

《勝鬘經》中經文最後說:【是故,世尊以師子吼,依於了義,一向記說。】(《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正是 佛陀晚年時,破斥那些誤會佛法的聲聞凡夫們,私下所說的成佛之道;聲聞凡夫不喜歡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夠成就的成佛之道,心中認定阿羅漢就是佛,要把聲聞法解脫道當作成佛之道。因為這個緣故,世尊不得不作獅子吼,勝鬘夫人也追隨 世尊而作獅子吼。

這位法師在他的《勝鬘經講記》中說:【二乘不斷的習氣,在聲聞學派中,稱為不染污無知。無知即無明的別名;習氣,是極微細的無明,這與大乘的無明住地一致。】(《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55)顯然他認為習氣就是不染汙無知,就是極微細的無明,也是大乘的無明住地所知障。因此他說:【無明住地是所知障,是聲聞學者所稱為不染污無知的。依此而明二乘的不究竟,似乎二乘學者也非承認不可。】(《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82)可是真正的道理應該是這麼說:【習氣種子卻是煩惱障所攝而非所知障所攝,所以習氣種子並非聲聞學者所稱的不染污無知。習氣種子卻正是染污的無知:平時不知其存在,一旦現行時必定是染污性的心行,不是無染污的心行,故是煩惱障所攝而非所知障。】(《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87)

這位法師說:「無明住地是所知障,這是聲聞學者所稱的不染汙無知。」其實阿羅漢們不是聲聞學者,而是無學聖人;不染汙無知是聲聞無學聖人所講的,這位法師卻故意說成是聲聞學者,這是心地不直。是阿羅漢所講,就說是阿羅漢講的,何必推給聲聞學者。所知障講的都是與成佛有關的「無明」,都是法界中的種種真實理,不是講世俗法蘊處界的緣起性空,而是講萬法根源的實相心法界,這與解脫道所斷的煩惱無關。可是這位法師,所謂的所知障無明住地,卻是指煩惱障的習氣種子,把所知障(也就是無明住地)扭曲為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這是移花接木。

這位法師在這個出發點,就已經把方向弄錯了,於是弘法就一路偏差了。「不染汙無知」是阿羅漢講的,他們知道有一種無知,這個無知不屬於解脫道上的無知,與斷除三界生死煩惱的無知無關,而是與成佛上的無知有關;所以這個無知是不染汙的,是與解脫道所斷的見惑、思惑等無明是不一樣的。見惑、思惑都是有染汙性的,但是所知障當中的無知卻是不染汙的,是與生死流轉無關的。既然是這樣,就應該說它是與成佛有關的無知,不應該解說成解脫道上的無知;這是因為解脫道上的無知,是屬於染汙性的,是我所的染汙、我見的染汙、我執的染汙;這種染汙性的無知會使人造惡業,使人不斷流轉生死。既然阿羅漢已經斷盡了染汙性的無知,而且有說過不染汙的無知,顯然這是與成佛之道有關的。

由此事實,這位法師文中所說的聲聞學者,應該改為聲聞無學:「所知障是聲聞無學所說的不染汙無知。」而習氣種子卻是染汙性的無知,因為平時不知道它在哪裡,可是一旦現行,就一定會與染汙性的心行相應。譬如畢陵尚慢、難陀貪看女眾、大迦葉聞樂起舞等等,都是屬於習氣所攝的染汙心行,不屬於無染汙的心行。所以習氣種子是煩惱障所攝而不是所知障所攝,習氣種子現行的時候有功用,會主動影響佛道的成就;所知障純粹屬於無明而不是種子,不會影響菩薩或阿羅漢的行為,只是障礙成佛。因此說,二乘無學講的「不染汙無知」是所知障,不是煩惱習氣種子。

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就為各位菩薩說明到這邊,下一個單元我們繼續來說明所知障與煩惱習氣的問題。歡迎您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5105-a20_112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111集 法王與法身(上)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今天我們來討論〈法王與法身〉的問題。

在《勝鬘經》中,勝鬘夫人跟 世尊報告說:【如是,一切煩惱、上煩惱斷,過恒沙等如來所得一切諸法通達無礙,一切智見離一切過惡,得一切功德,法王、法主而得自在,登一切法自在之地,……。】(《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對這一段經文,有位倡導人間佛教的法師,在他註解的《勝鬘經講記》當中他說:【「離一切過惡」即一切解脫;「得一切功德」,即一切功德(般若);「法王、法主而得自在,證一切法自在之地」,即一切清淨—─法身德。】(《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81。)這位倡導人間佛教的法師因為奉行大乘非佛親口所說,以及六識論的主張,在解說大乘經典的時候,會有許多的地方是與大乘佛法互相違背的。

例如說,「離一切過惡」並不是他說的一切解脫,而是說一切法都沒有過失,究竟世間跟出世間法;並且習氣種子究竟斷除乾淨,永遠沒有煩惱障習氣種子的現行,身口意的行都已經究竟純善,永遠沒有惡思、邪行,因此稱為離一切過惡。如果離一切過惡真的是一切解脫,那麼阿羅漢也算是離一切過惡了,可是就像是《維摩詰經》記載,為什麼阿羅漢說法的時候會處處被菩薩們指責呢?這問題出在哪裡呢?顯然阿羅漢們仍然未離一切過惡,不能夠說「一切解脫」就叫作離一切過惡,因為阿羅漢還是有過惡的。

經典中曾經記載金師之子與屠夫之子修學五停心觀的一個過程,金師之子從解脫道的五停心觀來講,阿羅漢應該教他修數息法,不應該教他修不淨觀;如果是屠夫之子來出家,阿羅漢師父不可以教他修數息法,應該教他修不淨觀。可是阿羅漢們沒有這種智慧,所以有過惡。屠夫之子看到他的老爸每天屠宰眾生,汙血狼藉,最適合修不淨觀,阿羅漢竟然沒有教他修不淨觀,反而教他去修數息觀;金師之子看見他的父親,每天為了燒鍊黃金而煉去雜質,一而再地、不斷地踩風鼓,所以阿羅漢應該教他修數息法才對,結果卻教他修不淨觀。這個徒弟出家以前,每天看到的是他老爸在那邊踩風鼓,燒鍊的黃金是黃澄澄的好漂亮!阿羅漢卻教他修不淨觀,這怎麼能夠修得成?阿羅漢就是有這種過惡,所以這兩位阿羅漢的兩個徒弟,怎麼修都不能夠成功;後來 佛陀發現了,教他們對調,不久兩個徒弟都成為了阿羅漢。所以阿羅漢們說法的時候還是有過惡的,他們在一切智見上仍然是有過惡的。

接下來勝鬘夫人說「得一切功德」,並不是所謂的般若,而是在一切相、一切土都得到了自在,擁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成所作智變現隨意、住世隨意等等無漏有為法的功德,這樣子才能夠稱為得一切功德。得一切功德,譬如說於一切相、一切土都得到自在,這也是功德,不一定就是般若;而且這只是一部分的功德,還有十八不共法、十力、四無所畏,以及成所作智的變現隨意,以及住世、捨世的隨意,還有種種的三昧,譬如於觀禪、練禪、熏禪、修禪等三昧,都能夠得到自在,這樣子才能說是得一切功德,可是這卻不等於般若。可是這位人間佛教的法師講的「得一切功德」,只說是證悟時實證的般若而已,且不說阿羅漢沒有實證般若,就算是真的證得般若智慧,即使三賢位的根本無分別智,以及後得無分別智都已經具足圓滿了,已經到達了十迴向位滿心了,也還是沒有得一切功德,那還只是少分的功德而已,但是卻都已經有般若了。所以,有般若的人不一定已得一切功德,而般若本身也不等於一切功德。因此說「得一切功德,就是般若」這個說法是有很大的過失的。

經文接著說「法王、法主而得自在,證一切法自在之地」,其實不是所謂一切清淨就稱為法身德,而是親證萬法的所依身,也就是禪宗的開悟明心,這樣子才能夠稱為法身德;然而親證法身如來藏的時候,仍然無法在一切法自在,仍然不是法主,仍然必須進修般若慧的別相智、一切種智一直到成佛。成不成佛的最主要的分野在於一切種智是否親證?是否具足?如果不具足,只能是諸地菩薩的階位;如果沒有親證,尚且不能入住初賢位的第七住中,何況是成佛!所以「法王、法主而得自在,證一切法自在之地」其實不只是法身德,而是一切種智具足圓滿,究竟一切法而於諸法得到自在,這樣子才能夠稱為法王。這個時候的娑婆世界的佛法,都是由 釋迦世尊宣說出來的,因此 世尊才能夠稱為法主,一切聲聞、菩薩都隨學於佛,以 釋迦世尊為主,因此稱為法主。

接著我們來探討什麼是法身?法身最簡單的定義(不談五分法身,只說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一切法從哪裡出生的?能夠出生一切法的就是法身——諸法以祂為身。諸法從哪裡來?從名色來。名色從哪裡來?從如來藏出生來的。所以,如來藏才是法身,如來藏是諸法的所依身。如果有人說:「如來藏在原始佛法中是不被承認的,原始佛法中也沒有講諸法從如來藏生。」那麼請問:原始佛法當中常常講到「名色由識生」,又常常講到「若識不入母胎,能出生名色否?」又常常講到「識入母胎,若不會精,能出生名色否?」又常常講到「識入胎以後就離開了,名色能增長否?」這不就是講本識嗎?難道這個入母胎的識,還會是意識嗎?意識是名色中的名所含攝的,是另一個識入母胎以後才會被出生的,當然那個入胎識一定是本識。名色(名中共有七識:識陰等六識以及意根)都是由另外一個識所出生的,那另一個識出生了名色以後,再藉著名色的配合又出生了萬法,當然萬法是以這個入胎識、本識(又稱為如來藏)作為法身。可是如果說一切清淨就是法身德,那麼縱使阿羅漢迴小向大成為通教阿羅漢以後,永遠不入涅槃,繼續在三界當中利樂眾生,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斷盡了煩惱習氣種子,如果沒有實證如來藏,卻仍然沒有法身德,法身德還是尚未證得,因為這樣的阿羅漢還沒有證得諸法之身──也就是如來藏,這阿羅漢在修行三大阿僧祇劫之後,仍然還是沒有證得如來藏法身,既然還是沒有證得法身如來藏,怎麼能夠說他有法身德呢?

明心以後的菩薩,已經現前可以觀察名色確實由如來藏出生,然後如來藏配合所生的名色,就能夠輾轉出生了萬法;七住位菩薩已經可以現前觀察法身就是如來藏,當然知道法身德是指什麼,因為萬法的根源才能夠叫作法身。而這個萬法的根源就是入胎識,《阿含經》講的本識;這個本識、入胎識的道理,其實這位佛學研究者都曾經讀過,也知道原始佛法當中初轉法輪四阿含諸經都有這麼說,在他許多的著作當中也提到了這一點,可是他卻完全視而不見、置之不理。不承認有本識也就算了,偏偏還要在書中批判,這一批判下去,無法再回來承認有本識,所以一直地主張緣起性空才是究竟的佛法,這樣子就沒有轉圜的餘地了。請問:「緣起性空會是法身嗎?」所以,許多批判第八識的法師以及佛學研究者,永遠不可能再承認八識論的正確性;不能承認八識論就無法去修證第八識,證悟般若的機會就永遠不存在了。

我們再來看法身德的部分,法身德是依親證萬法的所依身來立名的。換句話說,萬法所依之身就是諸法之身,就是本識如來藏;沒有一法不依止於本識而出生、而存在、而運作,任何一法都是如此。證得萬法的所依身,才有實相功德出現,否則沒有實相智慧的功德,所以法身德是依萬法之身的親證來說的。可是話說回來,親證到法身如來藏的時候,仍然還是不能於一切法得自在,所以悟了以後仍然不是法主。佛入滅以後,凡是真正證悟法身如來藏的人,都不會說自己已經成佛了,而還沒有證得如來藏的人常常主張說「一悟就成佛」!這種現象在這個時候的人間常常可以看到。因此,假使有阿羅漢迴小向大行菩薩道,三大阿僧祇劫以後(也就是大乘通教菩薩,以解脫道利樂眾生三大阿僧祇劫以後)仍然無法成佛;一定要進修般若智慧的別相智,以及般若的最高層次一切種智,才能成佛。所以成佛與不成佛的最重要分野,就在於一切種智是否親證,以及是否具足;一切種智如果親證而不具足,是屬於分證,「分證即佛位」只是諸地菩薩位。如果阿羅漢迴小向大之後,還沒有親證如來藏,尚且無法進入初賢位的第七住,更何況想要成佛!

所以,經文中說「法王、法主而得自在,登一切法自在之地」,其實並不是在講法身德,而是在說一切種智的具足圓滿──究竟證知一切法而能夠於諸法中得自在,這樣子才能夠稱為法主、法王。經典中說法王原本是對佛的尊稱,也有稱大菩薩為法王,後來法王這一個尊稱就被濫用了,所以西藏、日本的某些佛教領袖,動輒也稱為法王。「王」這個字有「最勝」以及「自在」的意思,如來在於一切法上面得到了自在,通透一切的法門,能夠隨心所願教化一切的人天,所以《無量壽經》中說:【佛為法王,尊超眾聖,普為一切天人之師,隨心所願皆令得道。】(《佛說無量壽經》卷2)在《法華經》〈譬喻品〉中,如來也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安隱眾生,故現於世。】(《妙法蓮華經》卷2)此外法王也用來稱呼菩薩,如《大寶積經》卷9中記載:【菩薩有四事名曰法王。何謂為四?一曰不捨道心;二曰亦復勸化他人發意;三曰以諸德本勸助道心,所可聞者意廣無極;四曰一切釋梵及四天王,其諸聲聞並緣覺地,至於無極無壞,弘廣無窮之業。】

從以上經文可以知道,菩薩要稱為法王是必須具足這四個條件的。首先是自己不捨離菩提道心;其次是要能夠勸眾生發菩提心;第三是能夠以各種善根德本來勸請、資助眾生發心修行四正勤、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菩薩因為內心清淨,沒有各種的諂曲以及愛欲,同時又深入法要,通達諸法的本末,因此菩薩攝受眾生的心意非常的深廣無窮也無有疲厭;第四是可以廣度一切的忉利天主、大梵天王、四大天王,以及聲聞、緣覺眾至於無邊無盡的究竟成佛的境界,就這樣子無窮無盡地弘傳佛菩提道。

從經上的記載,一位菩薩要能夠被稱為法王,必須是心量與智慧無限廣大,能夠攝受梵天、帝釋天,以及聲聞、緣覺的一切修行人,這種菩薩的證量已經是鄰近佛地了。然而現在佛教界動不動就有人自稱大法王,譬如有稱為「萬行具足十方最勝圓覺妙智慧善普應佑國演教如來」的某某法王西天自在佛,名號著實嚇人,可是卻沒有實質的內涵;還有一些名聲響亮的小法王,這些號稱為法王的人,他們有沒有證得諸法的實相呢?答案是全部都沒有。他們有沒有於諸法得到自在呢?答案也是全部都沒有。可是你如果問他們,他們會說有證。但他們是一「表」千里,全部都是用代表的,所以他們所證的諸法實相如來藏也是用代表的,不是用實證的。他們的如來藏是指什麼呢?譬如他們觀想從頭到海底輪貫穿起來成為一條中脈,中脈是一條觀想出來的小管子,在中脈裡面觀想有一個明點,女眾就觀想成為紅色的明點,男眾就觀想成為白色明點,當明點觀想出來了,就叫作證得如來藏;他們用觀想的明點來代表如來藏,所以說他們一表千里。為什麼說是一表千里呢?因為一些佛門外道對於佛法,全部都是用代表的。

譬如設一個法壇,供上六個食子,不管是飯糰捏成的或是什麼可以吃的食物,擺上了六個就代表六波羅蜜;然後圍繞著法壇走動時持咒,就是行六波羅蜜了;外圍再放上十二樣的東西代表十二因緣,繼續繞著走而持咒,就叫作觀行十二因緣。這其實與佛法的修行完全無關,所以說這些佛門外道的修行是一表千里。他們這樣子繞著法壇走動的時候持咒,就叫作轉法輪;所以他們的寺院外面都有一排咒輪,人們繞著寺廟繞行的時候,就用手撥動那些咒輪,說這樣叫作轉法輪。可是那些咒輪被他們轉到軸承都壞掉了以後,有誰真的知道佛法了?都沒有。稱為法王必須有實質的證量,我們想問問各個大小法王:你們是否已經於諸法得到自在了?是否真的實證諸法實相如來藏了?否則只能說是辦家家酒,騙人騙己的遊戲而已。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為各位說明法王與法身的問題到這邊。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5104-a20_111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110集 上煩惱與下煩惱(五)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製作的三乘菩提系列電視弘法節目。這個單元是探討「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今天題目子題是〈上煩惱與下煩惱〉,這是第五集的節目,也就是最後一集的節目探討。

上一集我們還在第七項綱要,探究無明住地中所應斷諸煩惱,眾生因為不斷熏習邪見而增長煩惱。上一集我們談到「無因唯緣」這樣的外道見,眾生因為被這個邪見所熏染,增長無明住地煩惱。也舉出一直到當代還是有如同密宗喇嘛教多識這樣的凡夫,繼續執取無因唯緣外道見,繼續在誤導眾生,甚至出專書跟證悟的大乘勝義菩薩僧作諍論,所以才會在他的外道書中說:「都是諸法緣起性空,諸法如幻不實的般若正見。」他的意思在說二轉所說的般若正見,談的就是諸法緣起性空,諸法是如幻不實,緣生緣滅,其性本空。但是 如來在以下的《佛藏經》的經文中,卻又開示說諸法是實相,諸法是無生無滅,也就是諸法是不生不滅的。比如在這一段卷1的經文〈諸法實相品〉開示說:【爾時舍利弗從三昧起,行詣佛所。偏袒右肩,頭面作禮,白佛言:「稀有,世尊!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在靜處每作是念:『世尊乃於無名相法以名相說,無語言法以語言說。』思惟是事,生稀有心。」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是事稀有,第一稀有,謂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藏經》卷1

多識在上面引文中,我們都知道,他認為般若正見就是諸法緣起性空,如果是這樣子,就更沒有辦法解讀現在所引用的這一段《佛藏經》 釋迦如來的開示說:「諸法就是實相,一切諸法無生無滅。」如果般若正見就是單指現象界的諸法緣起性空,而不是依這一切有為法背後的無為法,也就是這段經文所說的「無名相法、無語言法」,來說由無為法所出生的有為諸法緣起性空,那又怎麼樣去解讀這段經文 如來所開示說:「諸法是實相,諸法無生無滅。」我們就要請多識依他這樣的錯誤般若正見─所謂諸法緣起性空─來告訴大眾說:「為什麼如來在這個地方繼續開示的又說諸法無生無滅,也就是諸法其性不空,是不生不滅。」當然這樣的法義,不是一個還沒有實證般若,沒有實證這無為法、無名相法、無語言法的凡夫多識,所能夠證解的經文。

如來這段經文開示意涵說諸法實相,法義在說諸法都是由這實相心(也就是經中所說無為法、無名相法或是說無語言法)所出生,諸法並不離實相,都是攝歸於實相來說,其實也是這個實相心的一部分法性,所以才會說諸法就是實相。在現象法界我們可以現見,由這實相心、常住心所出生的諸法確實是有生有滅,但是諸法其實一直存在於實相法界中,從來不外於實相法界;也就是諸法不曾一剎那外於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心。當諸法攝歸如來藏來看,本來就是這個如來藏的一部分法性;那麼這個實相心如來藏本身就是常住無生無滅的緣故,所以諸法同樣也是無生無滅的。

所以諸法由現象界來看,是緣起性空、有生有滅,但諸法攝歸實相法界的時候,諸法就同如實相法界常住無生無滅。所以這段經文 世尊才會開示:「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這樣子對於這個法義的解說瞭解,才是真正瞭解 世尊所說佛法的意涵。我們要勸請所有如同多識這樣「無因唯緣」外道見者,能早日回歸 如來正法教,不要再繼續用這樣無因唯緣外道見繼續誤導有心的學法大眾,繼續增長眾生無明住地煩惱,才可以免於未來受極重惡業果報!

第七項綱要的第四個小點,我們繼續探討的主題是:「無因唯緣」外道見,也誤導了臺灣佛教界很多傳統佛教法師。密宗喇嘛教這樣的「無因唯緣」外道見,誤導了中國傳統佛教法師,這包括影響臺灣佛教界數十年的某位佛教導師,以及這位導師的入室弟子都受到了這樣邪見的影響,因此他們嚴重錯解 世尊正法教。甚至這位佛教導師座下有一位得力弟子,在這位導師捨世之後,仍然在她對外發行刊物中,繼續發表文章,繼續否定 世尊在三轉法輪諸經中,所共說的萬法出生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心,把這個法界實相心如來藏,說成是世俗人所說的靈魂,或說成是這樣的思想──是外道神我、梵我思想。

我們來看在她對外發行刊物中,對於阿含經典的因緣法教,有這樣的一篇文章,題目叫作〈正觀法如是——因緣相應教〉,這個文章作了種種錯誤的教授。文章的內容說:【「齊識而還,不能過彼」……它們中間沒有哪個叫作「靈魂」,不要將「識」想像成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所以後來「如來藏」學發達,講到有一個「如來藏」是不生不滅的,既然不生不滅,那就不叫作因緣生法,變得「緣起法」並沒有涵蓋這個東西了。可是佛陀只講「緣起」,他並沒有說有另外一個「靈魂」或者「如來藏」是永遠不滅的。】(〈正觀法如是——因緣相應教〉,《弘誓雙月刊》第131期。)在《阿含經》中常常談到「識」的時候,在講識陰六識,甚至專指的是意識心第六識,但有一些阿含經文談到的「識」,那是屬於大乘法之所說,這個識在說:萬法出生的根本因,也就是在談本識入胎識,又名如來藏。這位法師引用阿含經文談到的「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當中的識,以及「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識,就不是在講意識心,是在說萬法出生的根本因,也就是《阿含經》所說的本識入胎識,又名如來藏。

這位法師無法勝解這段經文,她就把這個「識」先說成是靈魂,但是所謂的靈魂,這是一般世間人所說(死後所說)的不滅的靈魂;其實這個靈魂的說法,講的是佛法所說的有情捨報後所暫時現起的「中陰身」的階段,每一期中陰身都只有七天的壽命,最多只有七期,也就是四十九天。她的文章中又說,這根本因如來藏,並不是 釋迦如來所宣講,是後代弟子們在大乘佛法興起了如來藏學,才開始說有一個如來藏不生不滅。這位法師也把如來藏要強歸入所謂的因緣生法,把如來藏說成是生滅法,又說 佛陀只說一切法緣起性空,從來沒有說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如來藏。

但是 如來的正法教是教導:有一個識,所謂的入胎識本識,又叫作如來藏,是萬法出生根本因,是一切「因緣所生法」出生的所依,當然你不可以把祂歸屬在因緣生法;因為這個根本因是本來自在的法,祂不用借助任何因緣,是本來就常住自在的法。這個根本因並不是三界內的有為法,不屬於「因緣生法」,不屬於緣起性空的有為生滅法;因為祂的法性是「不生不滅」,祂是「無為法」。這位法師怎麼可以把根本因如來藏,跟被這個常住心所出生的這三界一切有為法,把祂混成一譚來說呢?這當然是對法界當中應有的法住法位嚴重的錯解,才會產生這樣邏輯矛盾的邪見思維。這樣的說法,無因唯緣的邪見,否定佛說二轉、三轉法輪這些大乘經典,甚至把它說成「大乘佛法不是釋迦佛陀所親講,是後代弟子所創作的」,這都是造作嚴重謗佛、謗法、謗菩薩藏的大惡業啊!

是否真正如同這位法師所說,佛陀從來沒有開示「有一個如來藏是永遠不滅」的呢?在二轉、三轉大乘經典當中,處處宣講有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我們這個地方就不舉示這些經文,有心要瞭解的信眾可以自己去搜尋二、三轉的大乘經典,就可以找到許多經文來作佐證。下面我們要引用這些外道邪見者所唯一信受認為這才是所謂原始佛法,是 佛陀所親說的這些阿含經典,引用這些阿含經典來佐證 釋迦如來在阿含經典當中,就已經宣講有如來藏,不是沒有如來藏。

佛陀在阿含部《央掘魔羅經》的卷4有這一段開示說:【我說道者,說何等道?道有二種:謂聲聞道及菩薩道。彼聲聞道者謂八聖道;菩薩道者謂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這一段經文 佛陀就開示:我釋迦如來開演的法道,共分成兩大類,一個是二乘法——聲聞法、緣覺法,第二大類就是大乘菩薩法。在大乘菩薩法道中,就明白宣講一切眾生身中都有各自唯我獨尊的如來藏。所以這段經文就明白說(而且是阿含期的經典就明白說)有如來藏,不是沒有如來藏。所以如來藏是真實有,這有諸多的佛自己親講的至教量可以作證明,而且在諸大證悟菩薩的聖言量中,也是共說有這萬法根本因如來藏。

因為我們談到佛法,就是 釋迦如來為這一界眾生所宣演的成佛的法道,釋迦如來要為眾生開示悟入這法界實相心,證悟後開始悟後起修,轉依所悟入的這真實我如來藏,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學,最後都能跟我釋迦如來一樣,成就圓滿佛道。也就是眾生最後都會成佛,之所以會成佛,就是因為眾生身中在因地都有自己的如來藏,唯我獨尊的如來藏,而且如來藏都具有同樣的自性,就是具有成佛的體性,所以有情眾生不管如何在三界內如何流轉生死,最終都會走入成佛法道的修學,最後都會成佛。佛陀這樣的開示,也有下面這一段至教量經文來作佐證說明。

4 世尊繼續開示說:【復次,文殊師利!如知乳有酥故,方便鑽求;而不鑽水,以無酥故;如是!文殊師利!眾生知有如來藏故,精勤持戒淨修梵行。復次文殊師利!如知山有金故,鑿山求金;而不鑿樹,以無金故;如是文殊師利!眾生知有如來藏故,精勤持戒淨修梵行,言我必當得成佛道。復次文殊師利!若無如來藏者,空修梵行,如窮劫鑽水,終不得酥。】(《央掘魔羅經》卷4

所以這段經文就很明白講,眾生修學佛法,修學菩薩六度萬行,非常精勤地持守戒法儘量不違犯,也修習離欲的清淨梵行,就是因為有情眾生知道自己身中有如來藏,知道自己的如來藏具有「受熏持種」的自性,能執藏所有修學的法種,而當這一切的無量法種功能德用具足顯發的時候,也就是一切種智具足的時候,就是眾生成佛的時候。佛陀在這段經文告訴 文殊師利菩薩說:「如果否定了如來藏,說法界並沒有這真實我如來藏,那麼一切佛法的修學,其實都會唐捐其功。」也就是如經文所舉例的,好像要從水當中想要去鍛鍊出乳酥一般,那是了不可得的,因為要鍛鍊出酥,是要從乳當中去鍛鍊、去提煉,而不是從水當中去鍛鍊。經文當中也有一段譬喻說:「就好像你不去從含有金的金礦山當中去採礦、去鑿金,你卻要從完全沒有含藏金子的大樹當中,你想要去找出金子一樣,那當然永遠是了不可得的。」

所以 佛陀宣講如來藏真實有,是不可以否定,也不可以外於如來藏,說你想要修學佛法,說你想要成就佛道,這就如同上段經文的開示,那是在空修梵行,這是跟佛道完全背道而馳,沒有意義。所以否定萬法這根本因如來藏,這樣的「無因唯緣」外道見,只會增長這一界的信眾種種無明住地煩惱,所有有心學法的大眾,應當早日遠離這樣的邪見,避免一生精勤修學都化成烏有,只是又增長了自己種種的無明煩惱,所以這樣的修學只是徒勞無功,令人慨歎啊!

本文的最後一項綱要,第八項主題是要為大家說明「過去某位臺灣佛教界導師對無始無明『上煩惱』作了種種錯誤教導」。這位導師因為主動繼承密宗喇嘛教「無因唯緣」外道見,所以在他宣講同樣這一部《勝鬘經》的時候,在他的講記當中,對於上煩惱、下煩惱的解說,有著嚴重的誤會。我們看他的講記中有這段文說:【本經的無明住地,即所知障;四住地及上煩惱,為煩惱障。煩惱障是以我我所執為本的,由我我所執而起貪等煩惱,由此而招三界分段生死苦。所知障,是迷於一切法空性,而不能徹了一切所知的實事實理;】(《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60。)

在本文的第一集、第二集,有為大家說明上煩惱、下煩惱的意涵,說所知障就是眾生的無始無明上煩惱,煩惱障是眾生的一念無明下煩惱。可是這位導師在上面的文卻說「煩惱障是上煩惱,所知障是迷於一切法空性等等」,這些作了種種錯誤教導。前文中我們有說過,什麼叫所知障?是眾生的無始無明住地煩惱,是對於法界真實法理─這個實相心如來藏─的所知不足,也就是還沒有實證祂,乃至對祂所含藏一切種子都還不具足了知,障礙眾生佛道的成就。這位導師上面這段引文,可以瞭解到,他對無明住地上煩惱、下煩惱的解說,有太多錯誤的教導,墮入「一切法空」的斷滅空見;也就是執取無因唯緣外道見,才會導致他整個法界體系法住法位知見的錯亂。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沒有辦法對於上面的文裡面的錯誤的地方一一加以論證。有興趣瞭解的菩薩,可以去閱讀《正覺電子報》當中〈救護佛子向正道〉的連載刊文,就可以瞭解當中錯誤之所在。

今天因為時間關係,「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上煩惱與下煩惱〉這個題目總共五集的節目,到今天為大家解說圓滿。謝謝大家收看這個題目的節目!

最後祝願所有的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5071-a20_110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109集 上煩惱與下煩惱(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製作的三乘菩提系列電視弘法節目。這個單元是探討《三乘菩提勝鬘經講記》,題目子題是〈上煩惱與下煩惱〉,這是第四集的節目。

上一集我們談到第七個綱要「無明住地中所應斷諸煩惱,眾生因為不斷熏習這些邪見而增長煩惱」。上一集我們進行到綱要的第二個小項:依 彌勒菩薩論中所宣講諸法出生要有四緣。這當中就是有一個緣是「根本因」作為諸法出生之所依,我們以下是要依這個 彌勒菩薩的論來破斥「無因唯緣」外道見。所以上一集節目中我們告訴大家要舉示這一部經論,用這個聖言量作為校正,來證明菩薩論中很清楚說明「諸法出生須有一個常住法作萬法出生根本因」。

彌勒菩薩在所造《瑜伽師地論》,在談到二乘〈聲聞地〉卷27的時候,也就是在宣講二乘聲聞解脫道修學者所修的證境,在談諸法出生所依的眾因緣,有下面這一段的經文開示,卷27開示說:【謂處有十二:則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是名為處。處善巧者:謂眼為增上緣,色為所緣緣,等無間滅意為等無間緣,生起眼識及相應法;】

這段經文 彌勒菩薩主要在介紹二乘聲聞修學者所應當知道的十二處善巧,大意在講六根跟六塵是六識心出生的所依眾緣,立名為處,因為六根、六塵都各有它的處所。那麼所謂的處善巧,大約的意涵在說有情造作善惡業,如果還沒有以其六根、六塵為緣來造作,只是意業上的善惡作意興起,那麼來世還不至於會有業的異熟果報,因為還沒有墮入真正的口行乃至身行具足的善惡業,只是心地上的染淨差別,還不會有來世異熟業報。

那麼這一段經文後面談到諸法出生的因緣,舉示眼識心能出生須有幾項緣具足,眼識心才能夠出生;也就是依眼根作增上緣(當然是要有完好的眼根,包括好的扶塵根、勝義根),另外有色塵作所緣緣(也就是要有外色塵的外色入跟內色入),也要有六根中的意根(也就是第七識末那)作等無間緣,要有這些眾緣,眼識心才能出生。彌勒菩薩如同 佛世尊在初轉阿含期在為二乘人說明諸法出生眾因緣時,也是隱覆密意在宣講—也就是這個地方還沒有論述到—除了這些眾緣,還需要依止一個本識心作萬法出生根本因。但是到了在這個〈聲聞地〉的時候,如同 世尊也是隱覆這樣的根本因,所以說 彌勒菩薩的論也是一樣,先在講〈聲聞地〉的時候,也是先隱覆沒有宣講這萬法出生根本因。

但是,我們如果繼續看這一部根本論後面到了大乘〈菩薩地〉,也就是大乘菩薩們的證境的時候,這些經文在談到諸法出生眾因緣,彌勒菩薩就直接舉示出來,諸法出生須要有一個常住真實法,作為萬法出生「根本因」。我們來看到了卷85這一段經文:【復有四緣,能令諸行展轉流轉。何等為四?一因緣、二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緣。即此四緣略有二種:一因、二緣。因唯因緣,餘三唯緣。又因緣者:謂諸行種子。】

所以到了〈菩薩地〉,也就是這根本論比較後面的經文的時候,談到諸法出生,就談到要有四緣,這個說法已經不同於在〈聲聞地〉之所說,因為在〈聲聞地〉並沒有談到這個常住法作萬法出生根本因。但是這一段經文就談到:諸法也就是諸行的出生乃至輾轉流轉,需要具足四緣。這就是這一段經文說第一項的「因緣」,這個因緣是卷27〈聲聞地〉所沒有談的部分,這個因緣談的就是諸法出生的「根本因」,那麼後面經文談到第二項的緣意根作等無間緣,還有第三的色塵作所緣緣,第四個項目說五根作增上緣,這「第二、三、四」歸屬於「眾緣」,這個眾緣在〈聲聞地〉當然也是有宣講。可是在〈菩薩地〉的時候談到大乘菩薩的證境,就會特別指出說明諸法出生須要有一個常住法作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是萬法出生的根本因,就是剛剛這個論文中所說的第一項「因緣」。

所以論文後段談到四種緣,也分成兩大類來說:第一大類是諸法出生的「根本因」,所謂的因緣;第二大類就是諸法出生的「眾緣」,也就是「第二、三、四項」,也就是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那麼 彌勒菩薩論中談到的「因」,講的是第一項的「因緣」,後面的這三項就是所謂的「眾緣」。那麼最後一句話論中也談到什麼叫因緣?講的就是萬法出生的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這個常住心,以及這個心所含藏種種諸行的種子。所以萬法能具足出生,一定有一個「根本因」,就是論中說的第一項的「因緣」,以及「第二、三、四」的「眾緣」,這因緣和合具足才會出生一切法,這個在論中 彌勒菩薩已經宣講分明。

我們不可以如同藏密應成派假中觀師他們的所說,說萬法出生只要有「眾緣」就可以,也就是只要有「第二、三、四」,萬法就可以依這些「眾緣」緣起而生,緣壞則滅。真正的佛正法弟子絕對不會也不敢否定諸佛菩薩共說:一定有一個法界真實常住心,作為萬法出生的根本因。就是這個論中所說的「因緣」這一項,而且由這常住心來執藏所有諸法種子,包含有情每一世所造作的善惡業種子,乃至所修學的法種。這就是《瑜伽師地論》在〈菩薩地〉論剛剛的這一段文當中,最後講的這一句話「又因緣者,謂諸行種子」的真正意涵所在。

法界真正運行常理,一定是有一個真實常住不壞滅的第八識如來藏心來貫穿三世,也就是由這常住心如來藏來執藏諸法種子,然後把過去世所造的染淨業的種子帶到此世來,而由這個心去忠實實現應有的善惡異熟業果。能夠忠實實現,是因為這個心本身有「無覆無記性」的自性的關係,也因為這個心又具有受熏持種的自性,所以能夠把這一世所造的善惡業種收藏在藏識當中,然後把這個業種帶到來世,由這個心來忠實實現未來世應有的善惡業果。如此法界的運行,它的次序就不會有錯亂,因果也當然都是可以忠實的履踐,整個善惡因果法則就是依這樣的法理運行,從來不會有錯誤。這就是諸佛共說的法界運行真實不變法理,這是「法爾如是」不可推翻的法界真實理。

對於信受法界因果,有心學法修道者來說,也因為這第八識法界實相心具有「受熏、持種」的界功能差別,所以學法修道者每一世的修學所修都不會唐捐其功,因為他所熏習的法種都會收藏在他自身的如來藏當中,這樣子經過很辛勤的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學,大乘菩薩們都可以圓滿五十二個階位的修證,而最後圓滿的時候,就是眾生成佛的日子。

但是,如果真的如同這些喇嘛教應成假中觀師之所說,是可以把這法界常住心否定掉的(但是我們實際理地上都知道,這個心叫金剛心,性如金剛,即使集諸佛之力,其實也沒有辦法毀壞、否定一隻小螞蟻的金剛心),但是如果如他們說是可以否定、可以壞滅的,那麼佛弟子辛勤努力所修所證,就會只有一世;那麼所有佛弟子一生努力修學,都將徒勞無功,因為當你那一世捨報走人,這一世所修一切歸於烏有,那就是變成斷滅空無。如果真的如同這些假中觀師所說:並不存在一個萬法出生根本因如來藏,沒有這樣的常住心來執藏諸法種子。那麼所有學法者為什麼要如此努力辛苦地來修道,倒不如跟世間凡夫來學習,努力去受用五欲,何必這樣辛苦來修學、修道,自苦一生呢?

所以「無因唯緣」的這樣的外道見、這樣的邪見,只會增長眾生無明住地煩惱,讓眾生永遠沒有辦法出離,得到解脫生死的因緣;有心學法的佛弟子,當然都要早點遠離密宗喇嘛教這些假名中觀師所建立的「無因唯緣」外道見,避免耽誤自己的道業,如果又跟著人云亦云,甚至跟著上師的語脈毀謗如來藏正法,那麼來世的惡業果報就不可思議了!

這個綱要的第三個小項,我們繼續為大家說明:無因唯緣外道見,否定萬法出生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把諸法緣起性空作為佛法的核心法義,這樣的邪見從古到今繼續誤導無數廣大學法大眾。

喇嘛教應成派假名中觀師有一個派別黃教,這個黃教的祖師宗喀巴他著作有《菩提道次第廣論》,這就是「無因唯緣」的典型的外道邪見論,這一部論到當代仍然繼續嚴重誤導學法信眾。邪見勢力在天魔波旬的支持下日益的增長,而這樣的邪見也廣泛影響當代臺灣佛教,已經有許多不知情的信眾紛紛投入喇嘛教所支持的廣論團體。這些信眾不願意去深入探究,深入 世尊經教,卻把這一部《廣論》邪見論作為唯一的教本,一生重複閱讀這一部論著,種下種種深的邪見。所以很多信眾已經難以令他們回歸正法,他們已經完全斷送自己未來無量世寶貴的法身慧命而不自知。因為當你告訴這些信眾,學法要「依法不依人」,要依 世尊法的正教作依歸,但是你得到的回覆都是:「你修你的法,我修我的道,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也就是他們不想去探究,也不願意去跟你作論證:到底 釋迦如來所說正法、釋迦如來說的核心法義,到底是什麼內涵?哪一種的所說是正法?哪一種所說是邪見?他們並不想進一步去論證。

可是這樣攸關無量世生死的大事,攸關自己無量劫法身慧命是不是會斷送的大事,他們竟然如此輕忽,並不願意依教奉行,只完全聽命上師的所說,甚至只看一部外道論就完全信受;並不進一步作思惟、也不作查對他的上師,包括宗喀巴的《廣論》當中的所說,究竟有沒有違背 世尊宣講的至教量,乃至諸菩薩論著當中所講的聖言量。也就是符不符合這個至教量跟聖言量之所說,符不符合法界的如來藏,依如來藏所說的現量、比量,乃至 世尊經教的聖言量,符不符合這三量?如果不符合,那就是外道邪見。

到了當代,還是有宗喀巴「無因唯緣」外道信奉者,他們繼續堅執這樣的邪見,而且繼續跟正法菩薩們作諍論。譬如當代有位喇嘛著作有《破魔金剛箭雨論》,在這部外道書中大力毀謗如來藏正法,毀謗聖位菩薩 平實導師。在他的書中有這一段文說:【《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以上這樣的經論可以引證無數,都是諸法緣起性空、諸法如幻不實的般若正見的有力佐證,都證明了印順法師的觀點正確無誤,反證了蕭平實的無知。批評別人的正見,暴露了自己無知偏見,哪有比這更可笑的自我表演呢?】(《破魔金剛箭雨論》,聖地文化出版社,200511月初版一刷,頁12-14。)這部外道邪見書,已經由正覺菩薩僧團的菩薩摩訶薩陸正元老師過去就出過專書《邪箭囈語》這本書,對於這部外道書中的邪見一一加以回應,以及作法義上的論證,學法信眾可以去請閱,就可以瞭解當中錯謬的地方。

《心經》、《金剛經》這是般若系的經典,它內涵不是只是講諸法「緣起性空」,不是只是講一切法空。當《金剛經》當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之所以能成立,必須有一個前提,那是依萬法出生的根本因、依法界中這「無為法」第八識如來藏來說,由這「無為法」是一切「有為法」能出生的根本因,由這無為法所出生這一切「有為法」是如夢幻、是如泡影;也就是「有為法」是依萬法出生根本因,因為這個「無為法」與眾緣和合,緣和合則生,緣滅則壞,而所生的這一切法是暫時而有,如夢幻、如泡影。是由這樣來講第八識如來藏真實法(也就是無為法)所出生的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虛妄不實。這才是 世尊在二轉般若諸經所說的真實義,這也是正覺所有證悟菩薩們所共同現觀勝解的般若真實義。所以不可否定這萬法出生根本因,否定這法界唯一真實法(也就是無為法),而要來說現象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虛妄不實。這樣子來解讀經文,這是一種外道邪見,這就是「無因唯緣」外道見,墮入了一切法空的斷滅空外道見當中。

下一集節目我們還要為大家舉示另外一部經典,這一部經中開示更甚深的法義,因為在二轉《般若經》說一切有為法、一切諸法如夢幻泡影生滅無住,但是 如來卻在更後面的為佛弟子眾演述的《佛藏經》中,又開示「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也就是一切諸法是不生不滅的,這樣甚深的法義,又怎麼是喇嘛教多識這些邪見者所能了知的。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上煩惱與下煩惱〉這個題目就為大家先解說到這裡。為什麼在二轉般若諸經說「諸法生滅無住」,可是在後面的法道時期《佛藏經》當中,卻又說「諸法無生無滅」──諸法是不生不滅的,跟二轉般若期所說,到底是相同還是不相同?還是有什麼樣更甚深的法義?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下一集節目,就可以瞭解當中法義的差別內涵。今天節目到這邊告一個段落。

最後祝願所有的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5070-a20_109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108集 上煩惱與下煩惱(三)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製作的三乘菩提系列電視弘法節目。這個單元是探討「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今天我們題目子題是〈上煩惱與下煩惱〉,這是第三集的節目。

上一集我們進行到第七個綱要,主題是「無明住地中所應斷諸煩惱,眾生因為不斷地熏習這些邪見而增長了這些煩惱」。佛門中乃至在外道法教中,常常有很多修道人他們一生努力精勤修道,想要求得解脫生死,因此一世乃至世世都是這樣精勤修道,但是每一世越修卻越往下墮了,同時離道越來越遙遠;當中的原因,都是因為被往世的無明所遮障,也就是往世增長了很多無明,那無明的增長,主要是來自於往世被這些假名善知識(實際上是惡知識),被這些惡知識教導種種邪見所誤導的關係。

那麼,這麼多修學者因為往世邪見的熏習已經進入到他的藏識田中,但是又因為沒有造作具足會下墮三惡道的惡業,所以來世還是可以再得人身,可是還是會因為往世這些邪見種子遇到現世的緣,因此又再次地由於邪見種子所生的勢力,而再次趣向這些往世所熏習的邪見的團體當中去修學,也就是再依止這些惡知識作教導,當然就更進一步增長種種無明住地煩惱,離得道解脫生死就更加遙遠了。

正覺正法大乘菩薩們,遇到這樣邪見深重,對於惡知識不分青紅皂白作種種的供養奉獻,甚至除了財物供養以外,最後還有信眾願意以身相許作身供養,那真是對他們愛莫能助,九牛也拉不回他們的心。菩薩們也只能心生悲憫,希望他們未來世有覺醒、轉變的因緣。

這樣情執、邪見執深重,在當代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當代入篡佛門的這些密宗喇嘛教的信眾們。當這些信眾每一世再回到了人間,看到了這些穿紅色衣服的喇嘛們或看到喇嘛相抱的雙身修法的佛像,他們心中跟一般人不一樣,反而生起莫名的歡喜,很快他們又再次趣向這些邪見團體。這個原因就是因為被這些喇嘛們在往世作了種種錯誤教導,教導他們要作四歸依。四歸依的意思,就是要以「歸依上師」作為第一首要,也就是更上於歸依諸佛的歸依,所以信眾對喇嘛上師們都是無比地恭敬,甚至崇拜。

那麼甚至正覺菩薩們在努力教導大眾遠離密宗喇嘛教邪見的時候,也有些喇嘛信眾會大剌剌地回辯說:「我們的喇嘛上師啊!是我們最尊貴、最上歸依,我的上師只要有所說一定有他的用意,哪一天我的喇嘛上師甚至把現前一張白紙說成是黑紙,那我也要信受說現前的確就是黑紙。」因為他們認為上師所說一定是對的、一定有所本,信眾只管信受就可以。這樣在依人、全不依正法的錯誤教導,也難怪在修學多年之後,哪一天他的喇嘛上師選擇這位女眾成為他的明妃,邀請她一起修學男女邪淫雙身法,女信眾們卻是如此歡喜不已,甚至恭敬禮拜。

這就是為什麼在當代密宗喇嘛教廣行男女邪淫雙修法,但是真正浮到檯面上變成了社會新聞被發布的情形,雖然偶爾還是有,但是並不是很常見。當中的緣由,就是因為這樣的雙修是師徒雙方合意好的,喇嘛上師以教導信眾說,告訴他們當下跟我修雙身法就可以即身成佛,以這樣作藉口,實際上卻是廣行喇嘛自己本身的邪淫男女貪欲之法。信眾因為往世邪見、無明遮障的關係,不論你怎麼樣勸請、教導他們,都難以令他們轉變這些邪念,也就是邪見的熏習增長,對於無明住地煩惱的增加、增長,是非常可怕、恐怖的。我們學法信眾既然已經走上修道的這一條路,仍然需要多多停看聽,避免繼續受這些惡邪見的誤導,乃至到了未來某一世真正跟喇嘛上師實修雙身法,那個時候就是萬劫不復,只有長劫受地獄苦的業報了!

這個綱要的第一個小項主題我們繼續為大家談「無因唯緣」的外道邪見,生生世世誤導無數廣大學法大眾。眾生因為往世邪見熏習增長種種無明住地煩惱,那麼到底是哪一些外道邪見誤導了這些有心求道的信眾?平實導師在這一部《勝鬘經》菩薩論著中,舉出共有九十二種乃至九十六種外道邪見;這包含了以大梵天作為造物主或是一神教所說以上帝作造物主這樣的外道見,再加上四種外道邪見,這四大邪見包括數論外道、勝論外道、四大極微派外道與自然外道;由這幾大外道當中再細分合起來,總共就有九十六種外道邪見這麼多。所以古來外道邪見都是這麼多,有心求道的人,其實每一世大半都會被誤導進入這些邪見團體,能夠真正趣入佛正法的信眾,其實都是非常的少數。所以大乘正法菩薩在人間行菩薩道,努力破邪顯正、救護眾生,但這樣的護法工作卻常常遭受種種的責難以及惡意的批評,這就是因為求道者往世受到邪見染汙的關係,而且非常深重的染汙的關係。

平實導師的這一部論著中,把這個外道邪見都介紹得很仔細,我們今天的文中就不再多加闡述,主要還是針對當今破壞佛正法最嚴重的附佛外道見,來為大家進一步說明。也就是在外道見中,有一種外道見叫作自然外道,又名稱無因論外道,這樣的外道主張說:有情眾生跟一切外在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的事物,都是自然而然就會出生,並不需要有一個常住法作為萬法出生根本因。他們認為只要眾緣具足就能出生一切法、出生一切有情。眾緣說的就是:只要有父母作緣、四大為緣、無明為緣,就可以出生有情眾生,並不需要有一個常住法作為根本因;也就是有情眾生不需要有一個常住心—第八識如來藏心—來執持往世的業種,而每一世的有情眾生就自自然然會出生,眾緣具足就出生。這就是無因論外道,說無因唯緣可以出生有情,出生所有一切法。

這樣的外道邪見說法,當然是錯謬的邪見,他們只是從現象界表相肉眼之所見的外境,就認為說:「這萬物啊!我看到的比如說花,就是會花開、會花謝,會日出、會日落,自然萬物都是會生長,最後會壞滅,只要眾緣具足就能夠出生一切法,能夠出生花乃至花之後的果實,以及山河大地、一切萬物乃至一切的萬法。」認為法界中不需要有一個常住心—一個常住不壞的本心第八識如來藏—來執藏有情往世所造的善惡業因種子,作為有情來世能夠再出生的根本因。這樣的說法假設能成立,那麼有情每一世就是突然憑空出現,也就是每一世都是全新的不同有情,跟往世都沒有因果的連結可言,這樣子就變成佛法的因果法則就無法成立,善沒有善報,惡也不一定會有惡報,法界中也就是更不會有所謂的三界六道這個受報的差別世間,並不需要有這樣的差別世間,也不需要分成所謂的三善道、三惡道了。這當然跟我們實際上法界的運行狀況是截然不同,我們現前可以見到,即使已受生人道的眾生來說,每種不同的人受生都有貧富貴賤種種差別,那麼如果受生在畜生道也是會有差別,有些受生成寵物,有些要被宰殺,所以有情受生,都一定會有不同的善惡業報。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簡單的現象界當中去觀察,這樣的「無因唯緣」的說法到底可不可以成立?也就是你把這個萬法出生根本因否定,一切萬事、萬物事實上是無法成就的。舉上面的例子來說,我們談到一朵「花」,能夠成就一朵花,除了需要所謂的眾緣,這包括適當的土壤、陽光、空氣、水、肥料等等,可是除了這些眾緣,還要有一個重要的根本因,就是含藏這朵花的所有的科學說的基因,也就是「花的種子」本身。所以花能夠生長,這個花的種子我們可以方便說是它能夠發芽生長的「根本因」,也就是這個種子一定要落謝到土壤當中,有這個種子落謝了,再加上眾緣,這個花的種子才會發芽生長,最後開出這朵美麗的花。所以花是最後的結果,但是因地一定有花的種子作為根本因,加上後來的眾緣,才能夠最後成就「花」這個法。那麼自然外道(也就是無因唯緣)的外道邪見的說法,假設是可以成立,這就好像自然界當中這朵花的例子,並不需要花的種子作為根本因,只要有眾緣—就是土壤、陽光、空氣、水—花就會在自然界當中憑空一直出生、一直出現,這當然跟自然界我們觀察到的現象,完全違背,不是真實理,是外道的思維。當然就法界真實理來說,一切萬事、萬物、萬法,包括上面舉的花的例子,我們可以從表象上來說這花的種子是花出生的根本因,但是我們要說除了花種子作為根本因,法界的真實理來說,花能出生的真正根本因,是依此界共業有情眾生的真實本心如來藏來攝持花的種子,來共同成就這朵花,所以共業有情的如來藏才是法理上真正這朵花能出生的真實根本因。

佛門當中也有附佛外道見執著這樣的無因唯緣外道邪見,那就是密宗喇嘛教這些藏密應成派假中觀的邪見,它們就是典型無因論外道見的代表。而這樣的邪見誤導了當代人間廣大的佛教界,這包含在臺灣地區有一位已經捨報的佛教導師,他主動繼承應成派假中觀無因唯緣外道見,而且在他捨報之前,有幾十年的時間嚴重誤導了整個臺灣佛教界,所以這樣的外道邪見影響非常的深遠不容忽視,甚至過去這樣的邪見,已經導致整個當代 釋迦如來正法命脈細若懸絲、瀕於斷絕。

藏密喇嘛教祖師他們建立了應成派這樣的假名中觀見,這就是典型的附佛外道無因論外道見。他們的主張背棄如來的正法教,否定了如來所弘揚的佛法核心法義;佛法核心法義,就是依法界真實理第八識如來藏所宣講的八識論佛法正見。那麼,他們否定佛所共說萬法出生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這個真實常住心,建立他們的六識論,這樣的這些假名中觀師說:「一切法出生不需要根本因,只要眾緣具足就能出生萬法。」他們認為這個就是佛說的「緣起法」,認為只要有眾緣具足就能生起諸法。由這樣來說一切法眾緣生則生、眾緣滅則滅,說這樣的自性是空、其性本空都是虛妄法,無一真實法可言。

這樣的緣起法的說法,是嚴重誤會佛在阿含時期所宣演的蘊處界諸法緣起性空的真實義。佛陀在阿含期宣演諸法緣起性空,在阿含經典當中都有隱說,說諸法緣起性空是依背後有一個本識心—這個常住心說為是「本識」,或是有時候叫「識」—由這個本識所出生的蘊處界諸法有一個現象,就是緣起性空的現象;這是相對於這個真實本心常住不壞,來說由這個本心所出生的蘊處界諸法緣生緣滅、其性本空,所以蘊處界諸法相對來說並不是真實常住不壞的法,是終歸會壞滅的虛妄法。釋迦如來宣演三乘菩提佛法整個核心法義,都是依著萬法出生根本因這真實常住心第八識如來藏來宣演,來次第為不同根器宣演整個完整佛法,這個法是由淺入深,由初轉的方便法一直到二轉、三轉法輪大乘佛菩提成佛的究竟法。菩薩祖師們所造的論著,只要是真正實證者,也都是依著法界實相心來作宣演,來加以作論述。

本文要繼續舉示菩薩們所依的菩薩根本論,這就是 彌勒菩薩所造的《瑜伽師地論》,在這一部 彌勒菩薩的根本論當中開示諸法出生的因緣,論中也是論述諸法出生有根本因,那就是第八識如來藏與祂所含藏的諸種子。所以諸佛菩薩所說、所立論,都不離開這萬法出生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來宣演論述。如果你把這個佛法核心法義(把這個根本法)否定了,那你說你說的是佛法,這樣的佛法其實是純粹一場戲論;因為否定這根本法就沒有一切法可言,當然你的所說就變成一場戲論了。那這樣的所說,不但是耽誤自己的道業,浪費自己的生命,其實更斷送自己無量世的法身慧命,這真是可憐憫的愚癡眾生啊!

《瑜伽師地論》這是 彌勒菩薩在論述瑜伽師所次第相應由淺入深的十七種不同的證境,分成十七地,由卷1開始的〈五識身相應地〉,一直到後來的〈聲聞地〉,乃至到後面的〈菩薩地〉,一直論述到成佛前最後的階位,都一一詳細有宣講。什麼叫瑜伽?講的就是能跟三乘法教這個法理相契合(瑜伽就是相應的意思),十七地不同的瑜伽師,講的就是說能夠跟這十七種境界相應的三乘法教修學者,也就是有實證者。密宗喇嘛教盜用這些佛法名相,把邪淫男女雙修法成就的抱身佛建立成為「無上瑜伽」;但是「真正的無上瑜伽」講的是諸佛證境,是諸佛所應契入證境的無上法,這是究竟圓滿的無上法,上於一切的證境。但是喇嘛教卻把這個抱身佛的境界,盜用這個名相,說這就是無上瑜伽。下一集節目中,我們再來舉示這一部分的經文,來為大家作論證。

那麼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上煩惱、下煩惱〉先為大家解說到這裡。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下一集的節目!

最後祝願所有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5069-a20_108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107集 上煩惱與下煩惱(二)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製作的三乘菩提系列電視弘法節目。這個單元探討「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今天題目子題是〈上煩惱與下煩惱〉,這是第二集的節目。本文進入到第四項的綱要,為大家探討「在攝受眾生過程中,才能夠引發無量上煩惱,所以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佛土」。

很多人剛開始學法的時候,心中會有許多疑問,甚至認為你們學佛法的人,好像每一個人都想要成佛,似乎心中是有所得的,都想要高人一等,有點想要用學佛─「佛」的高度─來輕慢一般沒學法的眾生,其實這是對佛法的嚴重誤會。

為什麼要學佛?顧名思義就是要向佛來學習,那就要先瞭解諸佛 世尊究竟成就何種功德智慧。在 世尊的諸多功德智慧中,世尊都具足「一切智智」,也就是如〈讚佛偈〉讚歎佛的功德說:「天上天下無如佛,世間所有我盡見」。諸佛都是如是具足圓滿世出世間所有的智慧,這樣的智慧功德是歷經三大無量數劫攝受眾生過程中,所點滴引發的無量上煩惱,經次第修學,一一斷除這些上煩惱發起的智慧功德。但是諸佛雖然具足這些智慧功德,各各卻都是安住佛地的第八識無垢識的無住處涅槃中的無智無得證境,也就是無一法可得的涅槃寂滅證境。絕不會有任何一位已經真正成佛者,會如同密宗喇嘛教所稱成佛之後還有所謂的「佛慢」,因為諸佛心中無一絲慢可言,已經究竟圓滿轉依第八識無垢識無智無得證境的緣故,雖然圓滿具足實證所有的功德智慧,心中從無所證從無所得可言。

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要度眾生?不但是因為在攝受眾生過程中,才能夠引發你種種無生法忍現觀因緣,使你的上煩惱不斷現前,你就了知自己為什麼不是諸佛,你還有哪一些智慧功德未圓滿,也就是你的所知還有哪一些不足的地方遮障了你成佛。另外一個最重要緣由,也是因為在因地凡夫位,在初證悟這第八識如來藏心之後,依當時之所證與現觀功德,開始轉識成智,也就是轉第六識意識心成就下品妙觀察智——開始能現觀自己與有情眾生都具有同樣的清淨真如佛性,有情眾生各各都是一尊尊貴的未來佛;更依現觀功德轉識成智,轉自己不平等染汙末那一分,也就是轉第七識心意根末那成就下品平等性智——能由第八識如來藏來現觀有情眾生彼此之間都是平等平等,並無差別,都是一尊未來佛,都具有真如佛性的緣故。

所以實證第八識如來藏,才能夠轉依第八識如來藏,依前六識心之觀察,觀察到自他眾生都是平等平等,從無差別。證悟者也依這樣的現觀轉識成智,來看待一切被無明遮障的眾生,因為眾生被這樣的遮障而流轉生死,甚至有人一直造作無量惡業,受種種惡的果報,菩薩們心中開始分分發起慈心、悲心要救護眾生,更發起大願,要救護眾生離開惡道、離開邪見,也希望所有的有緣大眾未來都能同證悟菩薩一樣,有因緣證入生命實相心,未來都可以成佛。

這是大乘證悟菩薩不忍眾生受惡道苦,不忍 世尊聖教衰微所發起的大悲願,生生世世發願受生人間,要救護眾生離開惡道,救護眾生不受邪見誤導墮入惡道當中。這就是今時由地上菩薩 平實導師所領導的大乘勝義菩薩僧團,所正在作的復興佛正法的佛法事業;每位參與救護眾生、護持佛正法的大乘菩薩,都依自己之所證,轉依自己所證無私無我第八識如來藏來行菩薩道。

每位實證者證悟之後,在攝受眾生過程中,才有因緣逐一引發自己的無始無明上煩惱,就更了知自己離佛階位還非常遙遠,因為自己的所知障仍然無量無邊,需要努力悟後起修;尤其在攝受眾生過程中,開始分分斷除自己的性障以及斷除所知障。因為所證正真,也能夠發起慈心、悲心來救護眾生離開外道邪見;尤其對於假借佛法之名,已經入篡佛門的假藏傳佛教,也就是所謂的密宗喇嘛教,他們正在推廣男女邪淫雙身修法。正覺菩薩們此時更是努力在作教化眾生離開這樣的邪見的護法事業。

本文第五個綱要為大家探討「無始無明上煩惱斷除,需依止真善知識」。無始無明上煩惱的相應跟斷除,都是在證悟之後才會分分相應,乃至相應之後,開始轉為自己的起煩惱,開始透過意識心思惟現觀來斷除上煩惱,來出生一分佛法智慧。無始無明上煩惱的相應,其實也非常困難,仍然要依止真善知識的教導,才能夠次第相應,乃至在教導過程當中,才有能力去現觀思惟而發起一分智慧,滅除這一分上煩惱。

所以實證法界實相心如來藏之後,並不是一切大事已畢,佛事圓滿,甚至誤會說已經成佛;證悟只是剛註冊入佛法大學,開始依止大善知識教導悟後起修,開始三大無量數劫的成佛之道修學。如果有大善知識作依止、作教導,就有因緣可以化佛道長劫入短劫,可以用數生完成一大劫,甚至一世完成一大劫,成佛之道走得就順遂,更不會去造作謗佛、法、僧的惡業而下墮惡道。

那麼到底誰才會是我們應當依止的真善知識?平實導師在《勝鬘經講記》這一部論著告訴我們,真善知識有兩大類:第一種就是 世尊所宣講的佛法,而由後代弟子們所結集、留存到現代的這些三藏十二部文字經典;第二大類就是這些示現在人間的大乘證悟勝義菩薩僧眾們,菩薩們才有能力證解 世尊所宣演的這些文字經典,而成為大眾善知識。

佛弟子們如果想要深入經藏,依止這些文字經典當作善知識,可是又需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自己本身已經實證法界實相心,是一位證悟的菩薩,才有能力去勝解這些文字經典;也就是不會依文解義、誤會經教義理,甚至有大師誤會之後作了錯誤教導,而誤導了門下弟子眾。所以真善知識都會告誡弟子,沒有證悟之前不要自己想要去解讀經文;真正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那是證悟之後,悟後起修的事。

既然證悟之前第一種善知識,也就是文字經典,不能夠成為你的善知識,那麼佛弟子們就只能尋覓真參實證的大乘證悟勝義菩薩僧,來作你應當依止的大善知識。當代就有一位地上菩薩 平實導師,依 世尊的付囑示現在目前娑婆人間,是末法大眾唯一可依止的大善知識。平實導師教導已證悟的勝義僧眾,教導他們唯識增上慧學課程,讓這些證悟菩薩能次第相應無始無明上煩惱,經由各自的當下現觀思惟,來分分斷自己的上煩惱,來發起勝妙佛法智慧。這樣的增上慧學課程,當代已沒有其他的所謂的地上菩薩可以作教導;要勸請所有有心修學增上慧學課程,想進一步斷無始無明上煩惱的所有大乘菩薩,應當早日依止 平實導師座下修學,菩薩的道業當然就可以日進千里,化佛道長劫為短劫,速成圓滿佛道。

本文第六個綱要為大家繼續探討「如來世尊淨除了下煩惱與上煩惱」。世尊在另一部經典《楞伽經》中開示,一切眾生要成佛,必須要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這個地方所謂自心現流,就是一切有情第八識阿賴耶識心中的自心現流,也就是本文所說下煩惱跟上煩惱。在這一部經的卷1有這一段開示:【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世尊經文對大慧菩薩的開示說:「如來淨除所有這些自心現流,也就是淨除下煩惱跟上煩惱,而這些煩惱的消除清淨,都是漸漸消除,不是一時能頓除清淨的。」這經文講到自心現流有兩大類,就是講下煩惱跟上煩惱。下煩惱是一念無明煩惱現流,而上煩惱是無始無明煩惱現流。

一念無明下煩惱現流,是解脫道聖者在二乘初見道所應斷的三縛結,也就是要斷我見、疑見、戒禁取見。另外二乘人完成初見道之後,還要進一步修道,斷除修道才有能力斷的其他下煩惱,就是要斷五下分結跟五上分結這些煩惱結使。這些下煩惱都是緣於對三界內的境界仍有貪愛,眾生因此被這樣的煩惱結使繼續繫縛在三界內,而導致世世要在三界當中受生,流轉生死。這些一念無明下煩惱現流,也都是要歷緣對境漸漸消除清淨,所以 如來開示說不是一時就能頓除清淨。

另外一種自心現流是無始無明上煩惱現流。這是大乘證悟菩薩在實證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後,才有能力次第斷除,也就是漸次清淨,也一樣不是一證悟就能夠頓除清淨,馬上到達究竟清淨的佛位。所以無始無明上煩惱現流,是大乘菩薩才能夠相應,是不共定性二乘解脫道修學者。這樣的無始無明上煩惱現流是心不相應法,是一切眾生及二乘定性無學從無始以來所不曾跟覺知心相應的;也就是眾生在證悟之前,是不會有這樣的上煩惱在他的心中生起,而變成他的起煩惱;都要等待眾生要起心去探究法界真實相貌時,無始無明才會開始跟覺知心相應。這樣的無始無明上煩惱是無始劫來本來就存在眾生心中,並不是修來,也不是悟了才有這樣的無明,是一直在眾生心中,只是還沒有現流,還沒有跟他的覺知心相應的關係。

嚴格上來說,大乘菩薩在剛證悟的時候,這樣的上煩惱還沒有現流,因為剛悟的時候,仍然住在法樂境界中,法樂不斷,還不會起心思惟佛地的境界,所以這樣的上煩惱,並沒有真正現前流注而出。所以說剛證悟時候,還無法與無始無明上煩惱相應,通常都要是悟後一段時間,尤其依止善知識悟後起修,才會次第深入思惟:為何自己已經證悟了,可是自己還沒有成佛?還有哪一些功德智慧不具足?這個時候,證悟菩薩的心中才開始次第相應這些無始無明上煩惱;也就是他的上煩惱才會現前流注而出,對於究竟佛地開始有了這些無明惑,也就是無始無明上煩惱,或叫作塵沙惑。

這樣的無始無明上煩惱開始自心流注,這會在未來三大無量數劫修道過程中,如瀑流般不斷現前流注而出,要一直到佛地這些流注才會滅盡。所以《楞伽經》的經文,世尊才開示說,這是三大無量數劫過程才次第斷盡,是漸除而不是頓斷。所以凡主張一悟就入佛地,這是對眾生自心現流有誤會,世尊這一段經文最後,才會特別說明這樣的自心現流是「漸淨非斷」。

平實導師出世弘法之初,提出了剛證悟的時候菩薩的階位是進入第七住位,離佛地還非常遙遠,還要經過悟後起修、長時的修學,主要就是緣於 世尊這樣的經文的開示,說這些自心現流,尤其這些自心現流上煩惱,因為數量如恆河沙無量無邊,如何可能一時、一世可以斷除?都要歷經多世、多劫,才能夠漸次消除清淨。

當年 平實導師提出開悟位入第七住位,佛教界當時大多不能接受,認為一悟即入佛地,古時候就有大德提出來了,為什麼 導師的立位有不同?修法大眾讀到了這一段《楞伽經》經文,就會知道 平實導師所說都是如實語,都是依 世尊的經教來宣講,不是 平實導師的創見。在後來的幾年,平實導師也依經教提出了很多的聖教量、至教量作為證明,佛教界才慢慢接受,導正過去證悟之後就會進入佛地的這些錯誤的知見。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這「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上煩惱與下煩惱〉這個題目,我們先為大家講解到這裡。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下一集的節目!

最後祝願所有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5068-a20_107


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106集 上煩惱與下煩惱(一)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製作的三乘菩提系列電視弘法節目。這個單元是探討「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題目子題是〈上煩惱與下煩惱〉,這是第一集的節目探討。這個單元是以 平實導師所著作《勝鬘經講記》作為藍本,再進一步闡述 勝鬘夫人的開示。

在 平實導師《勝鬘經講記》第三輯當中,《勝鬘經》的經文,勝鬘夫人有這段開示說:【世尊!若復過於恒沙如來菩提智所應斷法,一切皆是無明住地所持、所建立。譬如一切種子,皆依地生、建立、增長;若地壞者,彼亦隨壞。】(《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段經文談到會障礙眾生成佛的「所知障」,意思就是屬於心不相應的無始無明─—無明住地。眾生無始來被這樣的無明遮障,無法趣向佛道,當然也因為這樣無明所障無法成佛。而這無明所含攝內涵就是所謂的「上煩惱」,這樣的上煩惱如同上面經文所說,眾生的上煩惱數量無量無邊,而且如同恆河沙一般微細而難以計數,因此眾生要成就佛道,是須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三大無量數劫,這樣久遠的時劫才能夠圓滿佛道。

那麼我們要修學佛法,主要目的是想要斷除煩惱,於一切生死得解脫自在。但是到底眾生被哪一些煩惱遮障而無法得解脫自在呢?這就是本文要為大家探討主題。眾生總括來說,就是有所謂的「下煩惱、上煩惱」,因為這兩種煩惱的關係,尤其被其中的下煩惱所遮障,因此我們一直在三界內流轉生死,無法解脫自在;又因為進一步的上煩惱遮障,讓我們無法成就佛道。佛法中常談到無明,其實無明簡單講就是煩惱。所謂的無明或煩惱共有兩種無明,而把它細分成總共五種煩惱。兩種無明講的是一念無明跟無始無明,而一念無明含攝四種下煩惱,而無始無明就在講「上煩惱」這一種。

本文的第一個綱要,要先為大家說明「一念無明下煩惱的內涵」。首先為大家說明一念無明,一念無明總共含攝四種住地煩惱,就是見一處住地煩惱、欲界愛住地煩惱、色界愛住地煩惱與無色界愛住地煩惱。這樣的煩惱或者無明,經文中又有一個名稱,稱為「迷事無明」,是說於解脫生死這件事情仍然有無明,會障礙學人出離一世又一世的「分段生死」,也就是於出離三界流轉生死無法得到解脫自在。因此,有這樣生死煩惱苦逼迫,所以於這個無明煩惱不得解脫自在,當然眾生也無法成佛,也是會障礙眾生最後趣入佛道。

這四種住地煩惱,又可通稱為「下煩惱」,說它下是因為相對於無始無明的上煩惱來說,或者稱為是「煩惱障」,也就是由於這四種住地煩惱的遮障,因此沒有辦法於三界的流轉生死,得到解脫自在,所以又把它稱為「事障或起煩惱」。起煩惱意思是說,會跟覺知心、尤其是跟意識心相應,而經常生起的煩惱。四種住地煩惱第一種是「見一處住地煩惱」,這是二乘解脫道修學者首先要斷除的見惑,又有個名稱叫我見煩惱;而其他三種住地煩惱,就是對欲界、色界、無色界,對這三界當中的一切境界,仍然有貪愛不願意棄捨,可以稱為眾生的「思惑煩惱」,這也是大家比較常在講的,所謂的貪、瞋、癡、慢、疑等等這些「我執煩惱」。

二乘解脫道修學者,他們一心想要出離三界生死,他們修學主要內涵,就是要斷這一念無明,也就是這四種住地煩惱;或者是說,要斷除見惑(所謂的我見)、思惑(所謂的我執煩惱)。解脫道當中的無學聲聞阿羅漢與緣覺法的辟支佛,都是因為破除了這一念無明,最後能夠離開三界,不在三界中受生,從此不再有受生三界當中一段一段的分段生死;因此說,這些解脫道聖者已經於三界的生死流轉得到了解脫自在,也就是沒有這些生死煩惱苦的逼迫,於分段生死真正解脫自在了。

本文第二個綱要為大家繼續說明「無始無明的上煩惱內涵」。所謂的無始無明,它所含攝的煩惱叫作「上煩惱」,這就是《勝鬘經》上面這段經文 勝鬘夫人主要開示內涵。我們上一段是談一念無明,說這樣的無明是二乘解脫道修學者所欲斷除的煩惱。但是一位大乘佛菩提,所謂菩薩道修學者,他們修道目標不但要完成二乘的見道與修道,也是須要斷除這一念無明的下煩惱,在下煩惱斷除同時,還要進一步斷除大乘菩薩們才有能力斷的無始無明上煩惱。

由於無始無明上煩惱並不屬於起煩惱,也就是歸屬心不相應無始無明。意思就是這樣的無明與眾生心,覺知心不相應。二乘聖者因為還沒有能力破除這第一分無始無明,所以是不會相應生起這樣的上煩惱;也就是因為對這樣的法界實相正理一無所知,二乘聖者沒有智慧光明,仍然被這無明遮覆無法親見生命實相。對於這法界實相無所知,所知不足的緣故,他們意識心就不能夠相應生起,去探究如何能夠成就佛道的這些上煩惱;由於這樣的遮障,才不會去起心要趣入佛道,二乘人一心想的是要離開三界生死,不要再受生三界中,急於要取證二乘無餘涅槃。

所以無始無明這個「無明」,不會障礙二乘聖者求解脫於三界生死,但是會障礙有情於這法界實相第八識如來藏的無知,也就是由於這樣無明的遮障,而障礙有情不能夠圓滿成就佛道。所以,這樣的無始無明,經中又名為「迷理無明」,就是對法界的真實法理無所知的緣故,所以又有個名稱,稱為「理障」或叫作「所知障」(所知障意思是說,於這法界實相心內涵所知不足,因此障礙佛道的成就)。這樣的無明含攝的煩惱又名為上煩惱,也就是在實證法界實相心如來藏之後,才會開始起心探究:為什麼我已經實證了這本具清淨真如佛性的第八識如來藏心,我開悟明心了,但是,我為什麼還沒有成佛?也就是開始探究對這法界實相心,我到底還有哪一些對祂的內涵所知不足,因此障礙我佛道的成就;菩薩們的心中就開始次第相應生起這無量無邊上煩惱,經中才把它立名成為「塵沙惑」。這也就是這段《勝鬘經》經文所說:如恆河沙般微細、如恆河沙般無量無邊無法計數的「無始無明上煩惱」。

世尊開演整個三乘菩提佛法,主要內涵,實際上是在為佛弟子們開示悟入這法界實相第八識如來藏心;主要內涵,就是要教導佛弟子們要來破除這無始無明上煩惱,破除之後,再經過次第修學,最後都能跟我釋迦如來一樣圓滿成就佛道。這也是 釋迦如來兩千五百年前在菩提樹下,以手按地明心實證法界實相,接著在夜後分夜睹明星見性成佛之後,世尊所發起的大慈心、大悲心,發願要為這一界的眾生,開始宣演三乘菩提佛法,整個主要的內涵。雖然在初轉法輪時期,先宣演二乘菩提解脫道,那只是為順應當時急於求出離解脫生死的二乘修學者,所先宣演的方便法。

世尊示現娑婆人間唯一真實本懷,還是在開演這唯一佛乘的大乘佛菩提法,就是在教導這一界眾生,最後都能夠趣入佛道,最後都能夠跟我釋迦如來一樣究竟成佛。只是成佛之道這個時劫非常久遠,如同經文說:這如恆河沙般無始無明上煩惱塵沙惑,數量是無量無邊的。所以實證法界實相心後,仍然要歷緣對境,在經常歷緣對境中次第相應第八識如來藏所含攝的上煩惱,乃至一一修學後,才能夠斷除這些上煩惱,所以時間就需要經歷三大無量數劫的時間,才有辦法斷盡這一些塵沙惑,最後才能夠圓滿佛道。

所以斷盡一念無明,只是離開了「分段生死」,這是二乘法跟大乘菩薩們所共修的;但無始無明所要進一步斷的「變易生死」,卻是不共二乘解脫道修學者,只有大乘菩薩們才有能力破這無始無明,而且能夠在無始無明所攝上煩惱次第開始相應,乃至相應之後,分分去斷盡。大乘菩薩因為有能力在因地凡夫位,經過修學實證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之後,開始轉依所證的實相心,而次第親證如來藏所含攝的種子,一直到種子都不再變異,我們才說已經斷除了大乘菩薩們才有能力斷的「變易生死」。大乘菩薩經由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證,斷盡了這兩種生死(就是分段生死跟變易生死),於這兩種生死都得到究竟圓滿解脫自在,這個時候就是大乘菩薩成佛的時候。

但是,從古時候一直到近代的佛教,仍然是有佛法修學者誤會證悟明心所應登入的階位。有些祖師在實證法界實相心後,誤會說一悟就到佛地的階位(也就是進入了佛位),佛道已經圓滿了,這是對這無始無明的真實意涵,並不究竟了知的緣故。菩薩實證法界實相心,破除第一分無始無明後,才會相應瞭解自己對於這法界實相第八識如來藏心,當中所含藏的無量無邊種子,事實上它們的功能德用等等都不具足了知,仍然一無所知,才會知道自己離佛地還非常遙遠。於這恆河沙般如來藏含攝種子智慧,仍然是遠遠不具足,也就是根本還沒有到了究竟佛位才具足的一切種智的智慧(一切種智就在講如來藏所藏一切種子具足了知的智慧),也就是對這個都還是一無所知。

這樣的上煩惱,在未來三大阿僧祇劫修道中會次第、次第生起,也要經過這樣久遠劫修道,才能夠一一斷除這一些上煩惱,破除這一些無始無明,一一破除之後,才能夠漸次圓滿大乘菩薩這五十二個階位的修證。當經歷過這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也走完這五十二個階位,才真正究竟了知這一切種子的智慧,也就是具足「一切種智」,這也是眾生最後成佛的時候。

所以,不可以如同古今這些錯會的大師所說,一悟當下就證入佛地的階位,這是對 勝鬘夫人上面這段經文所說的無始無明上煩惱內涵,並不具足了知的緣故;當然更不可以如同外道密宗喇嘛教們所教導的,妄說經由跟喇嘛上師來行男女邪淫雙修法的實修,就可以實證,就可以當下證入即身成佛或是即生成佛,如果這樣說,這都是造作大妄語的地獄業報啊!

本文第三個綱要繼續為大家探討「大乘菩薩世世在人間行菩薩道,才有因緣跟無始無明上煩惱相應」。大乘菩薩發願要在人間受生行菩薩道,在實證法界實相心後,才能夠分分跟無始無明上煩惱相應,乃至相應之後,才去次第斷除這些上煩惱。這些都是需要在人間度化眾生、攝受眾生的過程中,不但去培植廣大福德,也在這個過程中去分分破除無始無明,成就勝妙道種智智慧。

常有初發心菩薩,瞭解到在人間行菩薩道,但是看到眾生如此剛強難度,卻要在人間修菩薩的苦行,偶爾會生起退失的念頭。這是對大乘菩薩在人間修的苦行有誤解,大乘菩薩修苦行,主要是修心的苦行,並不需要修身的苦行,如同二乘人所修的身苦行,也就是大乘菩薩身之所行、所示現,可以是放逸的。因為他是可以繼續受用世間的五欲,是不用像二乘人一樣緊衣縮食,大乘菩薩是可以身穿華麗名貴衣,住在莊嚴舍宅,身外相所示現是無比莊嚴、富有,有大的錢財資糧,有些也有大名聲,可以為世俗人敬重,但是,大乘菩薩心中卻從來不放逸,是心在修苦行。

大乘菩薩因為要歷經三大無量數劫行菩薩道,才能夠圓滿佛道,所以在人間行持,是在苦中作樂;所以,還是可以受用美食、五欲等,仍然有家親眷屬來共同行菩薩道,乃至登地後能以地上菩薩的證量遊戲人間,才能夠長久住持人間。所以世世在人間度眾生,雖然一定會遭受責難跟種種逆境考驗,但是,只有在歷緣對境遭受考驗的時候,才能夠時時跟恆河沙般的上煩惱相應,乃至藉著相應的因緣,來分分斷除這些上煩惱,最後才能夠圓滿佛道。所以無始無明上煩惱的相應跟斷除,都是大乘菩薩在人間行菩薩道過程當中才能夠完成,所以佛道的修學、佛道的成就,本來就不離開人間,這才是人間佛教的真實意涵所在。

今天時間的關係,這一集節目就為大家討論到這裡。歡迎大家收看下一集節目!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5067-a20_106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105集 無明住地的上煩惱(五)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勝鬘經講記》來加以說明。今天繼續上一集的子題〈無明住地的上煩惱〉。

前面兩集已說明,有一位在學術界被尊稱為導師者,否定了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識及意根以後,再反執意識心為常住法,因而成為常見、斷見、損減執、增益執四種外道見。其中已說明第一個重點,他否定了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識的存在,因而衍生了七個較大的過失出現,使得他的說法錯誤百出、前後失據。

接下來談第二個重點,那就是否定了處處作主的意根的存在,將八個識加以損減,成為 佛在經中所破斥的損減執外道。這位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僅承認一心共有六個識,當他碰到佛菩薩在經論中開示第七識意根真實存在時,他要不要如同第八識一樣而否定祂?當然要啊!如果他不否定第七識,他的六識論就無法立足了;他所著的種種書籍不僅成為戲論,而且也使得他的面子非常難看,以及名聞利養與徒眾流失等等窘境出現,所以他一定會否定第七識意根的存在,使得 佛所開示的正法變成為殘缺不全的佛法,使得 佛所開示的八識論,變成六識論的外道法。

譬如在他的書上明白寫著意根真實存在如下:【依根本教義而論,意根應該是與六識同時存在的,如十八界中有六識界,同時還有意界。】(《佛法概論》,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08~109。)他自己很清楚知道,意根有別於意識而存在,那就是十八界當中的意根。可是他卻蒙昧心性,在另外一本書公開否定意根的存在如下:【須知末那譯曰意,是思量義;常談之恆審思量,乃玄奘增飾,非梵文本義,亦無著世親學所不談。】(《以佛法研究佛法》,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366。)也就是說,這位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他很清楚知道有意根末那識的存在,祂的體性是恆審思量而處處作主,可是卻蒙昧自己的心性,睜眼說瞎話而說沒有意根的存在,認為意根乃是 玄奘菩薩所增加的飾詞,而且 無著菩薩及世親菩薩也不談意根這件事,從根本否定了意根的存在。

既然這位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否定了意根的存在,就會使 佛所開示的佛法,成為殘缺的佛法,成為經中與論中所開示的損減執外道;也就是於實有之事起了損減,使得一心共有八個識成為七個識,也就是少了第七識的意根;再加上前面幾集,他否定了第八識的存在,又減少了一個識,使得 佛的八識論正法,成為六識論的外道法。這證明了這位學術界被尊稱為導師者,不僅不直心,而且別有用心,為了圓滿他錯誤的六識論,故意蒙昧自己的心性,而否定七、八二識的存在,使得 佛的八識論成為殘缺的六識論,因而成為經論中所開示的損減執外道法。而且也證明了這位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其所說的每一個法,都不是佛法而是外道法。

由於此錯,因而衍生了三個較大的過失出現。第一個過失,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有情不可能於眠熟、悶絕等五位再度醒來。第二個過失,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當眾生遇到重大悲慘事故時,就不會有醫學所說的創傷後壓力症等病出現。第三個過失,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就不會有世間種種的貪瞋癡等習氣的問題出現。

首先談第一個過失,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有情不可能於眠熟、悶絕等五位再度醒來。為什麼?因為有情在眠熟位、悶絕位中,前六識已經斷了不現行,所以不知道自己在睡覺,也不知道自己已經昏過去了。如果不是有意根的存在,如果不是有第七識每一個剎那在作主,有情不可能於眠熟位、悶絕位再一次醒來;可是現見有情於眠熟位、悶絕位再一次醒來,不是嗎?這證明了真的有意根的存在,不是不存在,有情才能於眠熟位、悶絕位醒來。

又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有情於正死位,也就是正在死亡的階位,就不會有中陰身等身出現,乃至於能夠入母胎了。為什麼?一般而言,有情於捨壽時有三種情況出現:造大善業的人,不經過中陰階段而直接往生天上享福;造大惡業的人,直接下墮地獄而有地獄身在受苦;造一般善惡業而非大善大惡的人,則有中陰身出現。當中陰身具足圓滿出現時,不但八個識具足,而且還有小五通,有緣時就會來到與今生有緣的父母處所而入胎。如果不是意根作主而有天身、地獄身、中陰身出現,如果不是意根作主攜帶第八識入母胎,有情就不會有上面三種的現象出現,這表示了有別於第八識及前六識之外,還有意根的存在。

又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阿羅漢根本無法入滅盡定,也無法出滅盡定。為什麼?因為阿羅漢入滅盡定之前,必然會事先預設出定的狀況為何,然後才入滅盡定。待所預設的狀況出現了以後,阿羅漢的意根警覺所預設的法塵狀況出現了,於是作主,促使第八識流注意識的種子出現;意識出現了,前五識也就跟著出現了,於是阿羅漢出了滅盡定。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如果沒有意根事先預設出定的狀況,如果沒有意根於所預設的狀況出現而作主,阿羅漢根本無法入滅盡定,更不用說能夠出滅盡定了。所以說,必然有一個意根的存在,才能使阿羅漢入滅盡定、出滅盡定。入出滅盡定既如是,入出無想定以及重度麻醉亦復如是;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有情根本不可能入出無想定,更何況能於重度麻醉之下漸漸甦醒過來。

接下來談第二個過失,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當眾生遇到重大悲慘事故時,就不會有醫學所說的創傷後壓力症等病出現。當有情碰到重大而且悲慘的經歷時,對他而言,乃是刻骨銘心而且是痛苦的經驗,當然無法一時釋懷,使得痛苦且刻骨銘心的經驗,得以不斷地在夢中等狀況出現,讓有情再一次經歷痛苦,所以才會有醫學所說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病出現。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意識覺知這些病症的痛苦再次出現時,當然可以在如理分析及作意下,不再領受這些痛苦,就不會有這些痛苦再次出現,世間也不會有這些病症出現了;可是現見有情對於這些痛苦時,卻是不斷地出現且重複地經歷著,這不僅證明了意識沒有作主的體性,而且也證明了意根真實的存在,使得有情於重大且悲慘的痛苦狀況中,得以不斷地且重複地經歷著,讓眾生再一次受苦,乃至於苦不堪言而尋求心理醫師的諮詢與治療等等,所以才會在醫學上有這些病症出現而加以研究及解決,以及發表這些相關論文等等出現。所以說,必然有一個意根的存在,才能使有情一次又一次地領受這些痛苦出現。

接下來談第三個過失,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就不會有世間種種的貪瞋癡等習氣的問題出現。譬如有情遇到不順遂的事情時,當意識發現自己要起瞋、發起脾氣而有所警覺時,必然想要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要起瞋及發起脾氣來;可是意根因為往昔所熏習的染汙種子沒有汰換清淨,導致意根因為習氣的關係而作主,自己不由自主地起瞋而發起脾氣來。可見意識理性想要控制自己的脾氣,意根卻根據往昔的習氣,不領受意識所分析的結果,因而促使自己不理性地起瞋而發起脾氣來,顯然有別於意識之外,還有一個心存在,那就是意根。這個心不是意識所能掌控的,祂比意識更深沉,而且更不容易發現祂的存在,而且與四種深沉的煩惱—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相應。所以說,必然有一個意根的存在,可以讓有情現前觀察到世間種種貪瞋癡等事出現,再由意根作主,因而成就了種種貪瞋癡等習氣的問題出現。

綜合這一個重點,作個結論如下:這位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一旦否定了意根的存在,不僅使得 佛的正法變成外道法,而且衍生了前面所說的三個較大的過失出現,必然使他的說法錯誤百出、前後失據,而且成就了誤導眾生及破佛正法的大惡業。

接下來談第三個重點,否定了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識及意根以後,必然會反執意識心為常住法,並將意根及第八識攝歸於意識的細分,成為 佛在經中所破斥的常見外道及增益執外道。這位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在他的書中,不僅公開主張意識是常住法,而且還主張 佛所開示的第八識及意根,不過是意識的細分如下:【佛教後期,發展為七識說,八識說,九識說。佛的區別識類,本以六根為主要根據,唯有眼等六根,那裡會有七識、八識?大乘學者所說的第七識、第八識,都不過是意識的細分。】(《佛法概論》,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09。)也就是說,他認為意識才是常住法,佛所開示的第八識及意根,其實都是意識的細分,而意識的細分,是從第六識發展到第七識,再由第七識發展到第八識,這可從他的書中得到證明如下:【細心說的發展,是從六識到七識,從七識到八識。這中間的發展,是多邊的,分離而綜合,綜合而又分離的。】(《唯識學探源》,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83。)

這位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他所要表達的意思是說,佛沒有開示一心共有八個識的八識論,僅開示一心共有六個識的六識論,至於第八識及意根,都是從意識發展出來的,唯有意識才是常住法。然而他這樣的說法是不如法的,這可從三個方面來證明「意識乃是生滅法」。

一者、意識是藉緣而出生的法,本身是生滅法。佛在《中阿含經》卷54曾開示:【緣眼、色生識,生識已,說眼識。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也就是說,意識是意根與法塵相接觸而出生的,是藉緣而出生的法。既然是有生的法,未來就會消滅,所以意識不是常住法而是生滅法。譬如睡著了,意識斷了,須待隔天早上意根觸法塵,使得意識再度出現,這證明了意識不是常住法。

二者、既然意識是生滅法,不論祂是什麼意識,乃至於意識的細分,仍然是生滅法。佛在《雜阿含經》卷9曾開示:【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佛已經很清楚開示:不論是什麼意識,包括了粗意識、細意識,乃至於非想非非想定中的極細意識,那都是意根、法塵為緣而有的法,是因緣所生的法,也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所以這位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他主張意識是常住法,乃是不如法說。

三者、意識不可能來往三世。當吾人一口氣不來時,也就是世俗人所說的死亡,這時的意識就會漸漸消滅。一般而言,當眾生的中陰身圓滿出現了,須待緣而入母胎,一旦入母胎,中陰身也就不見了,直到胎兒的五根身具足了,意根觸法塵,使得意識再度出現了。這不僅證明了意識不是三世輪迴的主體,因而不能來往三世,而且也證明了意識不是常住法,而是生滅法。如果有人主張意識是常住法,譬如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廣論》卷6:「允許意識為結生相續識的常住法」,有智慧的佛弟子們就會知道,宗喀巴乃是常見外道,根本不是佛門中人。既然宗喀巴是外道,繼承了宗喀巴想法的達賴喇嘛,以及這位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當然也是常見外道。

最後,綜合這一個重點所說,一旦否定了一切有情真心第八識及意根以後,必然會反執意識心為常住法,並將第八識及意根攝歸於意識的細分,認為意識是常住法。然而意識本是藉緣而出生的生滅法,就算細到非想非非想天的極細意識,或者是達賴喇嘛主張的意識細心、極細心,或者是被這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主張的意識細心等等,那都是意根與法塵相接觸而出生的法,本來就是有生有滅的法,根本不是常住法。像這樣主張意識是常住法的人,因而成為 佛在經中所開示的常見外道及增益執外道,誤導眾生及破佛正法非常嚴重。

從這五集說明可知,這位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一者、當他否定了一切有情真心第八識以後,就會認為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一切法都是性空唯名,因而成為無因唯緣的斷見外道。二者、當他否定了意根以後,必然成為損減執外道,也就是於真實有的法而加以損減的外道法。三者、他反執意識心為常住法,並將七、八二識攝歸於意識的細分而加以增益,不僅成為 佛在經中所開示的常見外道,而且於真實無的法加以增益,因而成為增益執外道。如是具足斷見、常見、增益執及損減執的外道見,他所說的每一個法,當然不是佛法而是外道法。為什麼他會具足這四種外道見呢?這都源於他信受喇嘛教應成派中觀宗喀巴的六識論說法,這都源於宗喀巴不承認一切有情真心第八識,認為一切有情僅有六個識而已,因而成為斷見及損減執外道。宗喀巴怕被人說是斷見外道,再反執意識心為常住法,還把第八識及意根攝歸於意識而加以增益,因而成為常見及增益執外道。所以說,宗喀巴具足了四種外道見。

也因為這位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非常深重的緣故,不相信 佛所開示的八識論正法,卻相信宗喀巴六識論邪法,因而成為四種外道見的外道。又因於眾生無明深重,以及沒有真善知識出興於世,才會被他所矇騙而不知。如今有真善知識 平實導師出興於世,將他的落處一一加以說明,使得眾生不再被矇騙,未來就不會下墮三惡道受苦無量。如若不是,下墮後再回頭,那已經是很多劫很多劫以後的事了,已經不堪回首了。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5066-a20_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