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5日 星期日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114集 大乘法中離心意識之真實義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您正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單元。

大乘佛法的困難,就在於這個「空性」觸證非常困難,這個空性真如的觸證,也就是禪宗講的明心——開悟。祂的心行的法相很微細,雖然真如一天到晚跟您在一起——您睡覺,祂也跟您在一起;您起床了,祂也跟您在一起;您昏迷了,衪還是在。可是祂在哪裡呢?因為一般的學佛人都找不到,所以說開悟很困難。有些人個個都說已經明心開悟了,可是他們所說的悟,為什麼經不起經典以及律藏的考驗呢?這就是說:他們弄錯了,錯將意識心當作是真如了。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瞭解到:要獲得大乘法的見道—就是真的要找到真如而發起般若慧—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我們再繼續略談「佛地法身」。像這樣「佛地法身」者,以「五法」為身;在第八識心體尚未轉成究竟清淨法界之前,在未生起或具足四智之前,這五法猶未滿足,是故不應以為證得第八識如來藏之後,就成為無事人了,就以第八識不垢不淨之體性作為究竟歸依,就隨著第八識自身的真如性及所含藏的染汙種子而任運的生活,就隨興的依七識心體的貪、瞋等種子現行而不肯斷除思惑,不去思考斷除煩惱障中的習氣種子,不去思惟進一步如何斷無始無明一切極深細的上煩惱;像這樣則將「永無」出離生死輪迴苦的時候,也將永無成佛的時候了。

所以,悟後當以第八識自身,在一切法中所顯示的真如法性作為轉依的對象,發起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以這五法為身而成就初地果證;再繼續進修而斷除二障煩惱種子與隨眠,再親證諸地道種智,直至究竟清淨、具足圓滿之後,致令五法圓滿:到達究竟清淨法界境界,四智都已具足圓滿,此時之無垢識心體以此五法為性而稱之為法身,故叫作佛究竟地法身,這樣才可以稱為已證佛地真如!然而,未來三大無數劫成佛之後的無垢識心體所顯真如,其實也是仍然現在因地中的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真如,其實仍是過去無數劫進修佛道之前的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真如;過去、現在、未來的第八識心體永遠是同一心,並非二心;而三世的第八識心體,所顯示的真如法性恆常不變、不異,體性無二,這就是三世真如永無變異的實相,是故此經說:【去、來、現在真如即蘊界處真如,又蘊界處真如即染污清淨真如。】(《大寶積經》卷48

若從現在來說,凡夫異生性的眾生身中,他們的第八識心體在一切身口意行中所顯示的真如法性,雖然是流轉性的真如,卻與具足解脫果之諸聖身中所顯第八識真如法性迥然無異,也與加行位中的一切凡夫菩薩蘊界處身中的真如法性無二無別;而加行位中的蘊界處所顯第八識的真如法性,其實就是蘊界處一切行中的所顯示的第八識真如法性;而一切世、一切位中的真如法性都是經由蘊界處的一切行中才能顯示,若離一切行則不能顯示第八識心體的真如法性,是故又說一切行即是真如。因為這個緣故,此經中說:【又去來現在真如即蘊界處真如,又蘊界處真如即染污清淨真如;又染污清淨真如即流轉寂滅真如,又流轉寂滅真如即加行真如;又加行真如即一切行真如,而一切行即是真如,而此真如即一切行。】(《大寶積經》卷48

像這樣深觀而具足證知、究竟證知而無遺餘者,滅除一切愚癡,了知一切位之真如法性,才是具足一切種智者;就是離因地的阿賴耶識性、異熟識性,斷盡二障,則是如實住於無垢識境界者;像這樣才能夠令法界究竟清淨,叫作清淨法界,這個清淨法界就是佛地真如的境界;此時出生大圓鏡智及成所作智,六、七識在因地已有下品、而中品平等性智及妙觀察智都已轉成上品具足,成就一切種智;像這樣佛地無垢識以五法為依,這就是所謂佛地七識身轉依無垢識清淨法界及八識心王所生四智心品。像這樣安住無垢識境界者,才是真實究竟離心、意、識性者,才是究竟成佛者,已離阿賴耶識心性故,已離異熟識心性之無記異熟業種故。假如尚有阿賴耶識心性,還有異熟識心性者,就是未離心、意、識性者,則非佛菩提道的究竟地;若已離心、意、識性者,則第八識心體已不含藏分段生死現行的煩惱,已不含藏煩惱障中的習氣種子,已不被無始無明隨眠所遮障,則其意根與意識等六心轉成純無漏的有為法,轉生三智心品而能示現成佛,以攝受一切眾生而能利樂眾生永無窮盡。

像這樣所說離心、意、識者,才是究竟說;若像二乘菩提中所說的離心、意、識者,只是離三世意識心體的我見與我執,這會令意根不再執著蘊處界我、眾生我,只能依二乘解脫道而方便說是出離分段生死,不能說已出離變易生死;縱使取證無餘涅槃,絕非究竟涅槃,因為變易生死未斷盡故。是故二乘菩提中所說的離心、意、識者,實非究竟法;唯有大乘法中所說離心、意、識者,方才是究竟法。是故菩薩親證阿賴耶識時,雖名親證真實心者,也能現觀恆審思量的意根,也能現觀意識等分別事識;然而若不進修諸地無生法忍者,不知不證種智者,則不能了知大乘法中所說的心、意、識的深妙境界。若未實證大乘法中所說的心、意、識境界者,則不能修除阿賴耶性、異熟性,不能實證離因地心、意、識的佛地境界,不能具足五法,不能令其第八識心體以五法為身,這就不能叫作成就佛地法身,不能成就佛道。

於是菩薩應知大乘法中離心、意、識的真實義,當起無慢之心,應當安忍於證悟只是第七住位而非初地的正見,應當安忍於具足真見道與相見道之後,才能通達般若別相智而入初地的正見,不要像某一些人等,才剛剛離開同修會時就打妄想:想要一悟就馬上已證得佛地真如,或者妄想一悟即至初地而堅決主張真見道就是初地。假若不除此慢心,此世所聞熏修證付諸流水,更將因為大妄語而導致墮落三塗,這個絕非是有智慧的人所作出來的行為,要謹言慎行啊!因此說,大乘所說離心、意、識者,乃是開示我們:成就佛道之前,仍然必須修除阿賴耶識之阿賴耶性——修除集藏分段生死種子的執藏性。

是故《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6說:【又涅槃者名為彼岸,而彼岸者無有諸相;於彼諸相心不取著,名為涅槃。又彼岸者名無分別,於彼不起分別心故名為涅槃。又彼岸者無阿賴耶,於彼不起阿賴耶心故,名為涅槃。善男子!如是行已,名為菩薩般涅槃行。】是故真見道位的第七住菩薩證得第八識心體時,仍然非阿羅漢,仍未具足證得二乘涅槃,仍須修除對於阿賴耶識心體功能的執著,仍須修除對於阿賴耶識所生起的種種世間法相之執著;也就是斷我見與我執者,方是親證有餘涅槃、無餘涅槃者,即是滅阿賴耶、捨阿賴耶識的人。此時則改阿賴耶識之名為異熟識,已經畢竟不起阿賴耶識心行故,轉成異熟識的心行,因此稱名為證得有餘涅槃。像這樣證已,雖然不取滅繼續進修佛道,這樣仍然非佛地之究竟涅槃,仍然有異熟性故,仍須轉進修行而言說尚須離心、意、識,也就是仍有異熟果的種子變易性故,仍須修除異熟無記性而轉為純善之無漏有為法性,才能顯出無漏有為性的大圓鏡智及成所作智,才是真正離心意識者,方到究竟佛地;只要是未成佛之前,仍有異熟無記心性故,究竟佛地的心、意、識,絕無異熟性及無記性故,究竟佛地是純善性故。

若能通達般若別相智的,就是初地入地心位;若能進修而通達增上慧學的百法明門時,則能了知諸地的地相。此時已到初地滿心位,則有能力斷盡最後一分思惑,然而不起念欲斷;自己知道不應取證無餘涅槃,當起受生願,留此一分思惑以潤未來世生、自利利他。就是這個因緣故《說無垢稱經》〈菩薩行品第11〉有云:【云何菩薩不住無為?謂諸菩薩雖行於空,而於其空不樂作證;雖行無相,而於無相不樂作證;雖行無願,而於無願不樂作證;雖行無作,而於無作不樂作證;雖觀諸行皆悉無常,而於善根心無厭足;雖觀世間一切皆苦,而於生死故意受生;雖樂觀察內無有我,而不畢竟厭捨自身;雖樂觀察外無有情,而常化導、心無厭倦;雖觀涅槃畢竟寂靜,而不畢竟墮於寂滅;雖觀遠離究竟安樂,而不究竟厭患身心;雖樂觀察無阿賴耶,而不棄捨清白法藏;雖觀諸法畢竟無生,而常荷負利眾生事;雖觀無漏,而於生死流轉不絕;雖觀無行,而行成熟諸有情事;雖觀無我,而於有情不捨大悲;雖觀無生,而於二乘不墮正位。】(《說無垢稱經》卷5

像這樣經文中,維摩詰大居士如是開示:雖然樂於觀察自己已經沒有阿賴耶識性存在了,而不棄捨異熟識的清白法藏;乃至成佛之後,雖然觀察無異熟生、無異熟性,而仍不棄捨無垢識清白法藏,永不入無餘涅槃界中,繼續在三界人間觀察有情之應得度者,不斷示現應身於人間廣度有緣之有情眾生得度。由於這個緣故而說「雖樂觀察無阿賴耶,而不棄捨清白法藏」,清白法藏者,就是「無垢識心體」;佛地清淨法界由此無垢識心體而顯示,四智心品等無漏有為法性,也是此無垢識心體的直接及間接所出生者故。

然而清淨法界及所生四智心品既然皆從無垢識心體所顯所生,無垢識心體則是因地時的阿賴耶識心體,並無二心。若滅除阿賴耶識心體(也就是說,實際上絕無一法可滅阿賴耶識心體),則無佛地之無垢識心體,則無清淨法界,亦無四智心品,則能轉依何等五法而言說「無垢識以五法為性故名法身」?猶如像某些等諸人,茫於「五法為性」一語,誤會清淨法界這一個名,依自己的意念妄想而誤以為別有一心名為清淨法界、名為真如,是故唱說:「阿賴耶識心體從真如出生,從清淨法界中出生,故是生滅法,只有真如、清淨法界才是不生滅法。」這種說法實乃墮於第九識法中,這些誤解等人完全不知此說有諸大過難以罄述,而不斷地自以為的振振有辭而毀謗聖 平實導師說法;後來因為聖 平實導師聽聞其說,已預先見此種種過失,因此造寫了〈八九識並存……等之種種過失〉一文預先破立,以等候他們的墮處。其實這些錯解等諸人,仍然不知道自己已經墮入這樣的過失當中,還不斷地振振有辭辯說:「我們又不曾說有第九識,他蕭平實寫這文章作什麼?」事到如今來看這些人作此狡辯:「清淨法界、真如,是出生阿賴耶識心體的法,但不是第九識。」這樣的說法,雖經不斷辯解,卻發覺處處皆被聖 平實導師所侷限而無有出路,已經逃不出聖 平實導師對諸等人的「授記」規範內了,是故如今進退失據,不能自圓其說。這就是所謂彼等茫於真如唯是識性之義,茫於清淨法界就是無垢識所顯「識上清淨境界」的緣故,於是造成今時進退兩難,一無所據。故說清淨法界者,其實仍是第八阿賴耶識心體淨除二障種子及隨眠後,成為究竟清淨心體而顯示出絕對清淨的法界,應該要知道清淨法界仍然是以無垢識為體,若離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則是沒有清淨法界可修、可證、可知也!

因為這個緣故,聖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3中說:【如契經說:「如來無垢識,是淨無漏界;解脫一切障,圓鏡智相應。」】又說:【清淨法界無生無滅,性無變易,故而為常;四智心品所依常故,無斷無盡故,亦說為常;非自性常,從因生故。】(《成唯識論》卷10)意思是說,經中所說的清淨無漏的法界,其實就是如來的無垢識,因為已經三大無量數劫來的修行,淨除了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也淨除了所知障的無明隨眠,所以能夠解脫於一切成佛的障礙,而有大圓鏡智相應。也就是說,清淨法界就是無垢識所顯示出來的究竟清淨的境界,佛地的一切法無非清淨性;這個清淨法界以無垢識為體,永遠都是不生不滅性,這個不生滅性從來不曾變易,所以說這個清淨法界是常住不壞的;四智心品所攝的大圓鏡、平等性、妙觀察、成所作智雖然都是所生法,但是因為依止於清淨法界無垢識心體,而無垢識心體是永遠常住的緣故,所以四智心品也就跟著是永遠常住不滅的了;這並不是說四智心品的自性也是常住,因為四智心品都是所生法的緣故,只是因為所依止的清淨法界無垢識是常,所以跟著成為常住法。

所以,清淨法界仍然是第八阿賴耶識心體,是淨除二障後所改名的無垢識心體,所以不可妄謗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否則即成為毀謗最究竟、最了義法的地獄重罪,成為一闡提人。一闡提人又名斷善根,佛云:【以不自信有佛性故,即墮三惡;墮三惡故,名一闡提。】(《大般涅槃經》卷26)毀謗無如來藏菩薩藏故,謗有一分眾生實無佛性故,謗佛性不遍十八界、十二處故,成就地獄種性,畢竟無般涅槃法,必下地獄受多劫尤重純苦故;地獄報盡,輾轉於餓鬼、傍生道,後生人間,往昔宿世謗法、謗佛惡習種子未懺悔除滅的緣故,承襲以前的舊習,又開始謗佛、謗法,再次下生地獄;就像這樣多次輪迴交替永不停止,難可出離,故名一闡提人,為無般涅槃種性的有情;也就是說明建立一闡提人為「無般涅槃法之無性有情」,並非一闡提人真實無般涅槃法。

因為時間關係,留待下一集解說。

祝願福慧增長、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5127-a21_1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