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一)–第33集 增長菩提種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來繼續講這菩提法,今天要講的是:增長菩提種子。增長菩提種子的過程中,菩薩會遇到一些挫折,因此就會開始想:我是不是可以成佛?我這樣真的有辦法成佛嗎?因此就會產生懷疑。那我們來看到說,即使在阿含部的一個經典裏面《增壹阿含經》裏面有說到,有位長老比丘他年紀很大了,他又很難用一些思惟的方式來接觸這些深邃的佛法,因此他對於這二乘禪觀都很難入手,可是即使這樣他對於大乘禪法、大乘真正的解脫法,他是有信心的,所以他自己承認自己是鈍根。因此他就想辦法找方法來供佛,他相信自己供佛可以得到未來的佛果。可是他的講法上他是蠻謙遜的,他說他自己年紀大智慧又不開曉,是個鈍根的比丘、鈍根人,所以能夠得到佛陀的這樣照顧,他希望用這樣供養的功德能夠未來世繼續遇到佛、繼續遇到聖眾、繼續聽聞這個法。當時候的如來知道他的心念,知道他想要成就未來的佛果,於是當場很高興就給這位長老比丘授記,這個情況真的是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之外。如果說一個人修學很好可以得到授記,這就不特別,可是一位年紀大,看起來修證又不多的人,為什麼可以得到授記呢?所以這就是佛法不可思議的地方,在於菩提的心願是如何在心裏面在增長、在茁壯,這有時候跟外在的顯露出來的說話的智慧等等的因緣、等等的相貌看起來不一樣。
所以歸結到菩提法中,菩薩應該不應該對自己產生一個輕視之想呢?答案是:「不應該。」因為不論你怎麼修行都是總有輩子會比較困頓、有的輩子會比較伶俐,可是這都不妨礙你繼續往前進;因為不論你在過程中遇到什麼樣的挫折、性障發起或是什麼,你都要去想:這樣的日子總是會熬過去它也會過去,不論熬得過、熬不過,它會過去。因為我們即使是說這日子非常的難熬,但是我們死了以後一樣可以去淨土世界,一樣可以在那個世界來供佛,來成就許多無量的福德資糧;雖然那個世界的時節因緣比較長,可是這樣也沒有關係。所以不論哪一個時間點,我們都有一個地方可以安住、都有這個法可以聽受;所以不應該輕視自己說,我一定沒有辦法成佛,或是這個學佛的路程太難了。即使是說娑婆世界的日子很苦,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世界都是五濁惡世啊!我們也可以方便在像極樂世界的淨土安住,這樣的淨土在十方世界可是非常非常的多。我們可以直接說,許多的佛 祂們在菩薩因地還沒有成就的時候,都是在淨土安住的;因為娑婆世界的穢土,雖然可以讓我們快速可以增長,可是對我們心理真的是一個挑戰;因為你要面對著無始以來意根的執取,祂受到染汙的意識所長養;所以你在這個世間上會遇到許許多多的煩惱,這些煩惱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挫折。不論你居家裏面你的眷屬,你學佛他不學佛,結果你想要怎麼樣來勸導他,結果一開始方便的施設了一些方法,結果對方都不領情。最後你會發現:原來我的家中的眷屬根本就是度不來的。可是這點還是錯的!為什麼呢?因為世間許許多多的法,不是我們這個時節因緣所能夠瞭解的。所以應當來想再難度的眾生也有他度的一個方式和法門,或是說他的時節因緣比較晚,但沒有說最終都完全都沒有辦法的,只是說他可能沒有跟佛法的法門相應,但我們還是實際上在幫他;繼續幫他,未來世就慢慢有因緣。
佛陀自己說:當祂在無量的時間之前,那個時候有一位寶海梵志這位修行人,那時候他就發願,因為當時的 佛陀授記他可以成佛,可以在娑婆世界這種五濁惡世來成佛;結果他發現其他尊佛都幾乎不是在惡世中成佛,所以他就在這一個法會中發出了很大的獅子吼。他說什麼呢?他說:我要攝受那些十方世界諸佛菩薩所捨棄的眾生。當然這句話也是方便說,因為十方菩薩、諸佛都是一樣會繼續攝受眾生,只是說有的眾生緣還沒有到。這時候寶海梵志又說:甚至是犯下五逆十惡的這些有情,我都要來幫忙他們,然後讓他們可以快速成佛。經典中說有多快速呢?是經過兩大阿僧祇劫就可以成佛,而且他要讓這些成佛的有情──根本就是幾乎是無藥可救的人、或是說一闡提的眾生、或是說和佛法中難有因緣的眾生──都可以比他早成佛;他們可以在賢劫第一尊佛出現的時候就先成佛,或是說一起成佛。透過這樣的故事,我們就可以了解說,世間上沒有完全辦不到的事情,也沒有跟解脫分法可以完全脫離的事情,因為真如祂本身是應一切世間而出現;每一位有情都有真如,每一位有情都存在這個真如心,所以不應該將自己的真如把祂捨棄,說自己沒有這個體性,所以這個是第一個要注意的地方。
再來我們說到第二個:自身受苦心不厭悔。就是說不論你自身受到了多少痛苦,它都是有盡的、它都是有窮的、它終於有結束的一天,你的心裏面不要因為這樣來憂悔。我們看到在菩薩的這個歷程中,這個菩薩道歷程,你會發現許許多多的法是你難以想像的,而且許許多多的人的心性是你沒辦法預料的。這為什麼呢?因為你一心想要求取清淨的法,可是你卻發現別人或是你親近的人,根本對於這清淨的法沒有興趣;而且甚至說有的眾生跟你有緣的,他們的染著性是超乎你所想像的。在這種情況下你發現你會一直被往下拉,並不是說自己所墮落,而說你心志上會產生矛盾,所以菩薩應該從許多的地方去觀行。之所以如此,就是說在過去生中以及今世中,並沒有對眾生有一個寬大的胸懷,然後也沒有善巧方便。譬如說:今天有一位眾生他跟你有講一些不好聽的話,未來你還會碰到他,可能明天就碰到他,這時候你應該怎麼作呢?有很多方法。一個是把事情再解釋清楚,可是有的人就覺得說不用再解釋了!那我們應該採取方法是說,如果可以解釋就把事情再解釋清楚,可是這些解釋的話它有一些技巧;就是說因為它是牽涉到兩方面所面臨的過去生所牽連的業報,所以你跟他講話就會心裏不痛快。可是菩薩應該要在這裏想,我不應該執著過去生的這些業種,我不應該執取那些窄小的心量,我不應該用人的眼光、用人的角度來思量這一切的行為;我應該依於佛陀的教誨,用菩薩關懷眾生的角度,然後方便在這過程中,對他顯露出應有的菩薩的威儀。
所以菩薩在這過程中就會開始改變自己,這作意的話就會比較強烈,因此在跟對方再次解釋,或是能夠有解釋機會的時候,就會很客氣,這客氣的話並不是要諂媚對方,並不是要作其他類似的行為;而是以一種比較能夠讓眾生接受,也不會覺得過分,也不會覺得不及的方式來作。這就是因為菩薩有思惟。而且即使是思惟的話這樣還不行,必須要練習;因為如果沒有經過自己觀察、練習的話,那時候說話整個角度是整個會僵硬的,因為心裏面根本沒有辦法贊同這樣的事情,所以在這些煩惱的過程中要能夠來作這個檢討。作這個檢討,一一的檢討,檢討自己的背後的心行是什麼?因為我們所展露出來的語言文字,那都還是只是表面的,實際上我們那些沒有變成語言文字的種種的情緒,以及對眾生的不滿等等,那些都應該來作一個思惟和檢討。而一般人因為心行不夠細,甚至覺得沒有檢討的必要,就是對方的錯,為什麼我要來檢討呢?如果他不檢討,難道我沒有錯的人要來檢討?所以透過這樣的思惟,然後改變以後,你就會去想《悲華經》所說的,釋迦牟尼佛祂示現為寶海梵志的時候,還可以攝受這樣五逆十惡的人,祂是怎麼作到的?祂一定用難以思議的心量才有辦法讓這些人能夠改變,所以這些是我們所要修學的。
我們再來看到第三個法:就是勤行精進,不休不息。因為在經典中告訴我們,我們成佛它的一個必然性,《法華經》有說:如果一個人即使是用散亂心來到這個塔廟之間,他這樣一稱南無佛,就是稱佛的名號或是稱佛,然後這樣就可以成就佛道。因為以佛眼來觀察他未來的果報,就是最後會成就佛果。我們知道這樣的道理以後,就知道因果它是如實,因果是不二的。以這種禮佛的因,即使是心沒有那麼清淨、心沒有那麼清明,佛還是說:這樣將來會成就佛果。所以我們應當向著佛道而繼續前進,不要因為眾生給我們的一些難關,就自己障礙自己不來修習。因為修學的道路上你總有一天會遇到一個走不過去的,不論是在家或是出家都一樣,繼續往前進就好了;總要想說:再困難的難關,明天太陽出來的時候又是一番景象。眾生所怕的事情我沒有那麼怕,眾生最怕的不過是死亡,而菩薩于解脫分法能夠自在。因此不畏懼有死亡的一天,而反而是想:三界中我每一次的生死都不一樣,總是有的時候我比較潦倒、有時候我比較富足、有時候貧苦、有時候富裕,這種不是那麼重要的,但我不需要為這樣而掛心,而是應該繼續的努力;即使這一輩子因為智慧的緣故,不能夠瞭解經典真正的義理,但我一樣用我所瞭解的義理、真實的義理,這樣的少分來為眾生來開解。所以佛有說:如果今天能夠聽聞佛法,拿一個偈子來跟人家解說,這樣的話功德就是無量無邊。我們看到說《地藏菩薩本願經》有說到:如果聽聞一個偈子、或是一句話,佛經裏面講的這樣簡短文字,能夠生起殷重虔誠的心,這樣恭敬、供養,而相信這件事情的存在、這個義理的存在,這樣的人呢,他就會得到非常廣大的福報,非常不可思議的果報;乃至於說願意用這樣的虔誠的心,這樣的心意把它迴向,迴向給法界群生,這樣果報更加不可思議。
所以即使我們做的事情很少,但是一樣是在往佛菩提道的地方前進。當在現代的生活中難免有時候你會對自己生活上起了很大的煩惱,這也沒有關係。當你覺得沒有那麼精進的時候,當天你可以在佛前,即使是一個合掌,這樣的話都代表你精進的心意,都代表說你繼續要在佛道中繼續邁進;於此五濁惡世來說,這樣就是難能可貴了。千萬不要作自己是沒有辦法再支撐下去想,要想眾生能夠在五濁惡世出現,你如果在這邊能夠修集一天的福德,即使是說一天之中只有三歸依、念誦三歸依或三歸依,然後持八關齋戒乃至於持五戒,這樣只有一天的功德,這麼少,都勝過你供養諸佛,許多佛的功德。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自心如來——自心如來藏、自心真如的緣故。你相信你有一個真如的法性,你也相信自己有佛果可成,所以勝過你供養諸佛,但是卻沒有相信,或自己沒有打算成就佛果。
好!我們再來看到下一個法。下一個是:救濟眾生無量苦惱。這意思是說,眾生是無量無邊的在性障裏面蹉跎,他們對於無始以來這個生死是看得非常的重,可是他存在他的命根的時候,他又在我所上作種種積聚;然而即使能夠積聚更多的錢財,他心裏面還是不安穩,他還是要追求心靈的解脫。所以不論在哪一個時節因緣,我們對於匱乏者就可以給予布施、財物的布施;對於心靈匱乏者,我們就可以給他佛法的教導,讓他不虞匱乏;對於不安穩者,我們就可以給他無畏施,讓他們心裏可以知道說:我正在處於這些持戒的菩薩的團體之中,他們會來照顧我;即使說我的信仰和他們不同,一樣都可以來攝受、一樣都可以被攝受、一樣都可以在佛法中能夠方便安住,因為這個團體、這樣的正法也會來救度我。所以這個也是行門上要注意的。
再來第五個法就是:常讚歎三寶微妙的功德。我們之所以出現在世間,並不是為了自己要作種種五欲中的享樂,也不是要成為世間的這樣的大法師;而是我們希望能夠擔任諸佛菩薩的一顆有用的工具、有用的棋子,而自己也在這個歷程中來修學應當有的歷練;這歷練可以使眾生長養他對於三寶的知見以及三寶的因緣,最後能夠歸依三寶,成就他未來菩提的這種因緣。所以對我們來說,我們應當弘揚三寶、讚歎三寶,因為世間的人不曉得正法的時候,我們可以方便以讚歎三寶,這樣的方式讓眾生知道說三寶的尊貴、三寶的可貴,我如何來親近這樣殊勝的三寶──,佛、法、僧,而能自歸依。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