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節目,我們依據 佛陀菩薩《優婆塞戒經》的經本,同時也參考
平實導師在正智出版社所出版的《優婆塞戒經講記》當中的開示,來為大家說明經中勝妙的解脫正理,以及第一義正理,今天我們繼續說明經典當中的法要。
我們先來看一下今天要說的經文是什麼?佛陀在經文上的開示是這樣說的:「善男子!有人勤求優婆塞戒,於無量世如聞而行亦不得戒,有出家人求比丘戒、比丘尼戒,於無量世如聞而行亦不能得,何以故?不能獲得解脫分法,是故可名修戒,不名持戒。」
這裡佛陀的開示是說,有的人他是很精進、努力地去求得優婆塞戒的菩薩戒體,但是他在無量世中,依照所聽來的菩薩優婆塞戒的內涵,努力地去修行的結果,結果還是得不到戒體。可是也有的人出了家,求受比丘戒或者比丘尼戒,結果也是得不到戒體,乃至無量世依照所聽受的比丘戒、比丘尼戒的戒法,很認真地奉行以後,同樣也得不到戒體。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呢?因為不能獲得解脫分法的主要緣故,這樣只能叫作修戒,不能叫作真正的持戒。我們知道受了戒才有戒體,沒有受戒就沒有戒體可說,但是這段經文為什麼說他們如聞而行卻得不到戒體呢?這個關鍵因素—都是因為還沒有獲得解脫分法的緣故。
我們先要瞭解這個戒體講的是什麼,這個不是講一般的受戒。戒體就是說,當一個人他受戒以後,他心裡面有著這個戒的力量來持守,這樣能夠約束自己的身心,這就叫作戒體──「戒的實質」,這是從解脫分法的角度來說的。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他受戒以後,不管你是受了菩薩戒,或者受了出家的聲聞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有的人他是菩薩戒、聲聞戒兩者他都有受,但是我們從這一段聖教所說的開示來看,以這個標準來看,我們就知道,如果這個人他沒有證得解脫分的話,那他都不能算已經真正獲得戒體。因此按照這一段經文的標準來看,一個人在他還沒有證悟之前,他所受的菩薩戒,其實只是受個形式而已,他只是以戒相來約束自己的身心,讓身心漸漸清淨;嚴格來說,並不算他得到戒體(等於說不算是得到戒體)。所以這樣沒有證悟的人,他對於真正菩薩戒的戒體,其實是還沒有真正得到的,他只是在世間相上面來說有得到戒體,可是他可以藉由這個戒相,來約束自已不會犯戒,不會去造作惡行。現在佛陀在這一段聖教的標準是比較嚴格說:若要論真正具有戒體,那得要有解脫分法的實證才算數。換句話說,如果是聲聞戒的戒體要具足,那得要具有解脫分的功德,也就是說,至少要有斷我見的功德,這才算是真正得到出家戒的戒體。
因此從佛陀這一段經文的說法,乃是從比較高、比較嚴格的層次來講;因為菩薩優婆塞戒乃是大乘了義法,所以是以比較高的層次來講這個戒體的道理。同樣這個道理,也一樣運用在梵網菩薩戒、地持菩薩戒、瓔珞菩薩戒乃至瑜伽菩薩戒等等的種種菩薩戒當中,也是一樣的道理。也就是說:一個菩薩他要得到真正的菩薩戒的戒體,那得要有真正的明心以後,才能真正的獲得菩薩戒的戒體;所以在證悟以前所受的菩薩戒,其實也只是得到這個菩薩戒的戒相,並沒有真正實質的嚴格標準的戒體。按照這一段聖教的標準,是得要證悟了以後,並且你還要轉依成功(證悟以後要轉依成功),這個戒體才能夠得到;這樣的話,你悟前所受的菩薩戒,才能真正地生起真實的戒體,而有這個戒體實質的力量產生。因為證悟明心轉依之後,你去觀察自己所證悟的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又叫作真如,祂與涅槃之間互相的關聯,以及與一切善惡業種子互相之間的關聯,你要可以這樣如實地觀察。因此你就轉依這個第八識如來藏的清淨體性,有了這一分的轉依功德,才可以說獲得了大乘的解脫分法。
當你有了這一分的解脫分法的時候,就說你有了菩薩戒體的實質,因為你已經了知一切的善惡業種以及無記業的種子,統統都會寄存在自己的第八識心體之中,絕對不會漏失;因為這樣,你就可以於心中心得決定而不會起疑,發起了般若慧,因此就會真正地去轉依如來藏的清淨體性,而不會再故意去造作一些惡業;那這樣,這一個戒的力量就會出現出來,這就是戒體的實質。
所以 佛陀在這段經文就有說明,為什麼這些人(於無量世如聞而行的這些人),他們求受菩薩戒、求受聲聞戒,結果卻得不到戒體,真正的關鍵因素,就是因為沒有獲得解脫分法!所以,在二乘解脫道當中,如果還沒有斷我見而得到出家戒、或者得到的在家五戒,這些都成為修戒而不名持戒。然而,在大乘法裡面也說,得要二地滿心的菩薩,才可以真正的具足持戒;所以才說二地滿心的菩薩持戒是增上戒學,而二地以下的菩薩們,所持的菩薩戒就不一樣,當然與破參明心後的持戒也不一樣,所以二地滿心的是增上戒的受持者。但在這裡的聖教,是以證得解脫果作為持戒的標準,作為有戒體的標準。換句話說,至少得要先斷除我見,能夠真正地斷除三縛結,才能有解脫戒的戒體,才能稱為持戒。如果是還在執著離念靈知心,執著這個意識的變相,那就表示說,他根本沒有斷我見;在菩薩優婆塞戒來講,這個人還不算真正持有戒體,只能叫作修戒,不能叫作持戒者。
我們再繼續看 佛陀後面的開示,佛陀說:「善男子!若諸菩薩得解脫分法,終不造業求生欲界、色、無色界,常願生於益眾生處。若自定知有生天業,即迴此業求生人中,業者所謂:施、戒、修定。」
這一段經文中 佛陀的開示是說,如果諸菩薩當他獲得解脫分法的時候,也就是說,他依據二乘解脫道而斷除我見,或者他依據大乘佛菩提道而能夠明心證真的話,這樣同時也斷除了我見,這樣的三乘見道之人,他們始終不會為了要求生欲界天、求生色界天、或者求生無色界天,而去故意造作種種的業。因為他們知道,如果生於欲界天之中,那是得到勝妙的五欲,如果生色界天之中,那是有禪定實證的定土,如果生到無色界,也是禪定的定土之一類;如果菩薩他生到色界天或者無色界天去的話,那他就很難利益眾生,很難行菩薩道,這兩處就很難利益自己與利益眾生的佛菩提道業的進步。所以一個明心而獲得解脫分的菩薩(他真正轉依成功),他是會常常發願:願意自己出生在能夠利益眾生的地方,而不是這種長壽天,而無法利益眾生的地方。如果他確定自己已經有可以生天的善業的話,他就會把這個善業發願迴向求生人間,繼續行菩薩道,未來世在人間繼續利益眾生。
如果證悟以後生到欲界天去,那就沒辦法利益眾生了,因為欲界天中五欲勝妙,很容易讓人家醉迷,很容易讓人家迷失,因此而忘了修學佛法。也許有的人可能會說:「那我生到欲界天,到兜率天的內院,那這樣我就可以追隨
彌勒菩薩,來利益眾生。」問題是彌勒內院(兜率陀天的彌勒內院)當中,需要你去弘法嗎?彌勒菩薩說法都已經讓你聽不完了,還用得著你來說法嗎?那你說:那我生到色界天去!色界天人都是享受定福的地方,大多數到那裡的人,都貪著初禪到四禪的定境,那一天到晚都入於禪定當中,沒有人願意學佛法,你要對誰說佛法?如何用佛法去利益他呢?那你說:去到無色界也好啊!可是無色界沒有身根,也沒有眼、耳這些根,你要說佛法給誰聽呢?如果你生到無色界天去,又能夠用什麼樣的身口來說法利益眾生?自己的身口都沒有了。至於說要生到色究竟天去,那色究竟天不是一般人能夠去的,必須具有諸地的無生法忍智慧,以及四禪以上的證境,發願求生才能夠往生;而且到那裡也用不著你來說法利益眾生,因為那裡已經有報身佛,在那裡說法利眾了,你去那裡只有得到聽法而已,那裡的菩薩們智慧也都比你高超,你能說法給誰聽呢?所以悟後為了利樂眾生,最好還是能夠發願迴向繼續生在人間行菩薩道。
這裡的經文有說「若自定知有生天業」,我們就要來看看什麼叫作「生天的業」?生天之業。佛陀開示說:這個業就是所謂的布施、持戒以及修定。譬如有的人他修行,他常常救濟眾生、慈濟眾生,常常救災、行善,行世間的善法,這些人如果他沒有造惡業,大部分他會生到欲界天去。人天善法其實並不是佛法,只是利樂窮苦,救濟苦難、或遭難的眾生,救濟他們在世間法上的困難,而不能救濟永劫的生死諸苦,所以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他們捨報以後,一不小心就會往生到欲界天,因為有欲界天的這個天福,因為他們有這個天福,所以很容易往生去。又例如有的人努力布施,但是他們卻被人家誤導,他們不相信有他方佛世界,所以他們心中不接受有極樂世界、不接受有琉璃世界,所以他們也不會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他們聽到有人主張說:只有地球的人間,地球才有佛法,推展他們所謂人間佛教的想法。這個人被誤導以後(行善的人被誤導以後),他否定了他方世界有佛法的弘傳,而且他們自己又有生天之福,雖然他沒有誹謗正法,那他沒有智慧發願說:我要繼續再來人間行菩薩道,那就會生到欲界天去;如果他們有智慧,想要再度重新來到人間,再度重新投胎來人間行菩薩道,應該要發願:來世成為可以實證佛菩提的佛弟子,來世可以有真正的佛菩提可以實證。
我們再來看,另外也有的生天之業是什麼?就是持戒,持戒就是受持聲聞戒、菩薩戒而不違犯,才有可能得到解脫分法。受持五戒只能保住人身,沒有生天的天福,必須加修十善業道,才能獲得到欲界天的天福。聲聞戒的出家戒,受持聲聞戒或者菩薩戒,如果沒有毀犯,是可以有生天的這個天福,生到欲界天之中。如果再加修禪定的話,有證得初禪以上的證境,就可以生到色界天。如果有一天你證得了初禪,你其實可以拍胸脯說:「我的證量比一神教的上帝還高。」因為一神教的上帝他的證量其實根本都沒有超過欲界六天,如果你們去看他們的《舊約》和《新約》就知道這個事實:一神教的教主境界,其實都沒有超過欲界六天。你如果證得初禪以上,你就超過他們的教主境界,將來捨報以後就可以往生到初禪天去;但是菩薩不鼓勵這樣子,因為還是迴入人間來行菩薩道,是對自他道業比較有幫助的。
如果有的人,他因為證得了四空定,乃至可以生到無色界天當中,這些都可以使你生天的善業。但是有了這些的天業以後,菩薩有智慧是不要執著它,應該要把它迴向再出生於人間來行菩薩道,這樣道業才能增上。也許有的人會問:「那我到時候,怎麼能夠有把握再出生到人間來?」其實這個道理是很單純的,經典上也常常提到「智者以譬喻得解」,我們就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吧!這就是好像說,如果你今天非常有錢,你是可以輕易的去買勞斯萊斯,或者乃至可以買直升機,但是你說:「那我用不到這些啊!因此我不要直升機和豪華汽車,我平常只要騎腳踏車練身體就好,我把這些錢拿來改作別的用途、或者利益眾生。」你當然可以這樣做啊!同樣的道理,菩薩如果在人間利益眾生,累積很多很多的生天之福業,那有智慧的這個菩薩,他就把這些所得的生天福業,全部統統迴向,再能夠生於人間來行菩薩道;這樣你雖然生天的福業比人間的福業高,但是你願意選擇迴向生於人間,這樣當然是可以達到的。因為你要以高取下,這是沒有問題的,是很容易達到的;可是如果你要以下取高的話,那就不容易作到了。所以說這個道理是非常的單純,因為一般的人他生天之後,把天福享盡了,大多就剩下了小惡業,那這些小惡業,就會導致他們下墮三途,所以菩薩應該要有智慧,應該要把生天的這些福業,用來迴向求生人間,行菩薩道來繼續利樂人天;因為你在人間說法,如果有因緣的話,連天人都可以來聽法,仍然是可以利益天界的這些眾生,當然人間的眾生你也可以利益。這就是已經得到解脫分法實證的菩薩們,應該要有的心態與想法,菩薩應該是基於大悲心,心心念念都是應該為了利益眾生。
為了幫助眾生,自他道業進步,我們繼續再來看,佛陀後面的經文怎麼說,佛陀說:「善男子!若聲聞人得解脫分,不過三身得具解脫,辟支佛人亦復如是,菩薩摩訶薩得解脫分,雖復經由無量身中常不退轉,不退轉心出勝一切聲聞緣覺。」
我們這一段,佛陀開示的內容是說:聲聞人他斷除了我見,而證得初果的時候,他是獲得解脫分法,這時候他不超過三個色身,就是說,最多再三個色身就可以實證無餘涅槃了。不過這是指精進的人,而不是指懈怠的人,如果是懈怠的人,他就要七次人天往返,才能得解脫;也就是說,真正精進於解脫道的人,最快一生、慢則四生,就可以實證解脫阿羅漢而出三界境界。辟支佛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要瞭解,並不是所有的辟支佛都是精修一世才能解脫,最上根的辟支佛,當他看見某個世間現象:有個葉子掉下來,他就瞭解世事無常,人生也是無常。就從這裡觀察無常的道理,觀無常的現象推究因緣法,而解脫於輪迴生死,這是最上品的緣覺人。可是也有最下品的,最多不超過三身,這樣就能具足解脫。所以緣覺也有十品,最下品的鈍根人很努力的修證解脫道,最多四生也可得解脫。但是他們解脫以後一定會入無餘涅槃。菩薩卻不是這樣,菩薩得到解脫分的時候,譬如明心斷我見、證實相以後,或者眼見佛性得到如幻觀,這些菩薩因為都已得到一分的大乘解脫分法,他們雖然再繼續經過一世又一世的入胎、受生,這樣經過了無量世都不取證無餘涅槃,但是世世都不退轉於佛菩提;他們不會說:「眾生真是難度啊!真是辛苦,乾脆我入無餘涅槃。」菩薩絕對不會是這樣想,也不會這樣說;他也不會說:「佛道難成,乾脆我入無餘涅槃去吧!」他也不會這樣說;他也不會說:「佛法這麼深妙,似乎永遠學不完,看來是遙遙無期,我乾脆入涅槃去吧!」他也不會這樣說。菩薩他會努力的邁向佛地,這樣世世在三界中行菩薩道利益眾生,而且在成佛以後,還會繼續利益眾生而無窮盡。就是由於這個不退轉心,所以說實證佛菩提的菩薩們,他是超出一切聲聞、緣覺,勝過一切聲聞、緣覺的解脫。
今天我們的時間就到這裡結束,我們接下來的課程,將由正益老師為大家繼續說明後面的課程,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後面的節目,希望大家準時收看,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