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第77集 大乘佛法之精神以如來藏為根本(五)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上一集中我們已經講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樣的道理。各位聽完以後,一定會覺得:我明明可以看見海水、海浪這樣的關係,那為什麼我沒辦法知道如來藏與五陰的關係呢?因為你沒有證得如來藏。
你能夠很清楚看見海水與海浪的關係,是因為你看見了海水;你不瞭解五陰與如來藏的關係,因為你只看到了五陰,你沒有證得如來藏,所以你被五陰所遮蓋;所以為什麼叫五陰,因為它會遮蓋了實相。也就是說,五陰有個真實相,因為它會遮蓋了真實相,所以才叫作陰。所以這五種陰它會遮蓋你,沒辦法去看見如來藏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們可以說它是五蘊,五蘊指的就是聚集而成,指的就是無常;因為為了要表明五蘊是無常,所以用五蘊來說明,也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的聚合,用五蘊來說。但是,我們如果用實相的道理來看,因為這五蘊會遮蓋你看見生命的實相,所以我們才叫作陰。這樣子非一非異的道理,你已經知道了。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下一段:「舍利子!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到底在講什麼呢?明明是諸法空相,但是為什麼不生不滅呢?很多人就看到諸法空相,就又用「緣起性空」來說了,但是緣起性空怎麼可以說不生不滅呢?緣起性空就是因緣和合,因緣和合所以緣滅那就終歸於空;但是因緣和合它就生了,因為生有個名稱,叫作因緣和合。所以只要你講緣起性空,一定有生,但是終歸於空,一定是滅,所以你不能說緣起性空就是不生不滅。
不生不滅在講什麼?就是從來沒有生過,既然從來沒有生過,就一定不會有滅。但是這個不生不滅,它只是一個現象,也就是說,一個東西它在表達這個東西的現象的時候,一定要有個本體;講不生,一定要有個東西不生,講不滅,一定要有個東西不滅;如果都沒有東西,你如何說這個東西不生不滅呢?譬如說你講「髒了」,一定要有個標的,手髒了或者是什麼東西髒了,這個髒才能成立。也就是說,這樣的一個形容詞,這個一個現象——髒這個現象,一定要依附有個本體,這個本體一定要存在,這個髒才能成立。所以同樣的道理,不生不滅這只是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同樣要依於有個不生不滅的本體,也就是如來藏,這裏講的絕對不是緣起性空。
那「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同樣都是在講如來藏的體性,所以 龍樹菩薩就提出了一個,依於如來藏提出了:「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不生不滅」已經講了。因為如來藏從來沒有生過,因為本來常住,眾生都有如來藏,在你還沒有出生之前,如來藏就存在了,所以說祂無生;當你死了,祂也沒死,祂又到未來世去,所以從來沒有滅過。
再來說「不常亦不斷」。因為如來藏雖然常住,祂因為受到六識的熏習污染,所以祂含藏了業種,這些業種它會產生變化,但是這些業種,因會產生變化,所以你不能說祂是常。也就是說,如來藏的本體裏面有業種的原因,所以你不能說祂是常;但是也不能說祂會斷滅,因為如來藏常住,祂是不可斷滅的,既然是不生不滅,怎麼可以說祂是斷呢?所以如來藏就有這樣的中道性。
「不一亦不異」前面已經講過了,那「不來不去」。既然如來藏沒有所謂的來,雖然你說:「祂有投胎,祂一下子來欲界,一下子又跑到色界去,一下子跑到地獄,明明有來去,你為什麼說祂不去?」不是這樣子,因為每個人都在如來藏中過活,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看起來說「我有投胎到哪裏」,那事實上不是投胎,你所看到的好像是投胎,其實不是;因為你都在如來藏的當中在生滅變化,所以如來藏沒有所謂說跑到三界中的哪一個地方去,所以沒有所謂來去,因為沒有生滅。那你又在如來藏中存活,既然我的五陰都在如來藏裏面變化,哪有來去!
所以在中道裏面講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如果不依如來藏來說,這個不生亦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都絕對沒有辦法講得通。緣起性空是沒辦法解釋這一段的,所以才有人講,「空是在講性空唯名」,因為沒有這個東西,世間法上找不到這個東西,它只是一個名稱而已。性空唯名就是說,它只是一個名稱,沒有這個東西。事實上不是沒有這個東西,性空唯名我們等一下再來說。
接下來我們來講下一段:【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一段到底在講什麼?各位看看,「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就是如來藏裏面沒有五陰。再來講,說無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也就是說沒有五陰這樣的境界;雖然五陰是在如來藏中存活,但是祂從來沒有受想行識這樣的境界出現,也沒有眼耳鼻舌身,乃至說沒有老死,亦無老死盡,也就是沒有五陰十八界這樣的境界;也沒有四聖諦,也沒有智慧這樣的一個境界,也從來沒有得到任何一法。這樣說來,就是在講什麼?無餘涅槃的境界。也就是說,阿羅漢把五陰十八界滅掉,是不是就是這個境界呢?無色受想行識,因為把五陰十八界滅掉了,所以無眼耳鼻舌身意,乃至阿羅漢把智慧都滅了。阿羅漢證得十智,所以說阿羅漢要怎麼樣?灰身泯智,五陰就是他的身,那把他所證得的智慧全部滅除;所以我們說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其實就是灰身泯智。所以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來,其實這一段話是在講如來藏的自住境界,也就是無餘涅槃這個境界。阿羅漢因為把五陰十八界全部滅掉,把他的智慧滅掉以後,就進入了無餘涅槃,所以這一段話在講的,就是無餘涅槃的境界。
有些人就講說它是性空唯名,為什麼要講性空唯名?因為都沒有嘛,五陰十八界全部都沒有了,所以他難以想像,所以他就說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如果一切法都是性空唯名,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實際,那學佛就變成戲論。也就是說,如果性空唯名這樣的說法能夠成立的話,那學佛就變成戲論了,也就是《心經》裏面講的空變成是戲論了。所以,性空唯名這樣的說法,其實是錯誤的。
接下來我們來講,既然講「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一切都是空,但是真的都沒有嗎?我們來看看 龍樹菩薩怎麼說:「究竟道者,所謂諸法實相」,叫作「畢竟空」。龍樹菩薩講的畢竟空,有人就說它叫性空唯名,實際上不是;龍樹菩薩講的畢竟空,其實是在講諸法的實相。
什麼是諸法的實相?諸法就是五陰十八界,五陰十八界的真實相是什麼?就是從無餘涅槃這樣的境界出現的。無餘涅槃的真實相是什麼?就是畢竟空。所以諸法的實相是什麼?祂當然是畢竟空,因為一切法都從如來藏來。大家因為不知道有個如來藏,以為這個世間法都是真實的,所以他只知道緣起性空,因為他在世間所看到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生、因緣滅,也就是沒有一法不會壞滅。但是從證得如來藏的菩薩的觀點來看,一切法都從如來藏中出生,所以他就看見了諸法的實相;所以證得如來藏的人,他說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因為一切法都匯歸於如來藏,因為如來藏從來沒有出生,也從來沒有滅。
想想看,你的五陰如果說滅了就沒有了,你要說滅就表示滅了以後沒有了,但是你的五陰為什麼又能出生呢?你在未來世當中是不是又出生了五陰?如果說它是滅了,那你如何在未來世當中又出生呢?所以表示你的五陰是沒有滅的,如果你的五陰是滅了,那未來世不應當再出生五陰。所以說,對於證得如來藏的人,他知道五陰的真實相,所以他對於五陰的看法,就是不生不滅。因為有個如來藏,所以你的五陰才可以不斷的在六道當中,不斷的出生五陰而不會斷滅,這就是諸法的實相。但是說祂畢竟空,是因為祂沒有五陰十八界的境界,祂從來沒有在六塵萬法上起分別;不管你的智慧有多高,在世間法上的智慧有多高,你證得什麼樣的智慧,祂都一律不會去得到這樣的法,所以說無一法可得,叫作畢竟空。但是畢竟空指的就是如來藏的實體,所以說祂叫作諸法的實相。
再來說,【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想想看這一段話在講什麼?
因為有這樣的一個無所得的如來藏,所以菩薩就依於這樣的一個波羅蜜多,也就是說,因為你證得了這一個無所得的心,你就有了般若;也就是說,當你有了般若,你才可以度到彼岸,你依於這個度到彼岸。因為彼岸從來無有罣礙,那心無罣礙,當你轉依如來藏,知道如來藏的體性以後,你也開始無所罣礙;因為無有罣礙的緣故,你當然沒有恐怖。所以你對於世間五陰的執著,就叫作顛倒夢想;你開始遠離了對世間五陰的執著,所以你就可以究竟涅槃。涅槃就是圓滿而寂靜的意思,也就是說你開始不會起煩惱了,你把煩惱都滅掉了,所以祂叫圓滿而寂靜。接下來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說,你一定要有般若,依於這樣的般若,你最後成佛了。所以,一個人一定要證得如來藏,他才能夠成佛,沒有證得如來藏,就沒有般若;所以如果說一個人想成佛,他一定要證得如來藏。
把《心經》講完了以後,我們都知道《心經》是在依如來藏而說,但是就有人主張說:不必證得如來藏亦可契會甚深般若。我們來看看這樣子的主張到底對不對。
我們先來說,到底什麼是般若。般若其實指的是智慧,如果從中文翻譯來講,你是很難看出來到底為什麼般若會翻成智慧。在世間人來看,所謂的智慧是什麼?就是你很會讀書,你對於物理、數學你可以很容易地去理解,數學你很容易去演算它,這個物理你很容易去理解,我們就說這個人是有智慧的。所以我們講這個人有智慧,其實主要在什麼?就是他很會讀書,很會讀書,這個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所以世間人在看的,就是他讀到博士,就很有智慧。當然也有很多人不以為然,說:「我雖然書沒讀什麼,但是我在世間法上處理的智慧也很高啊,我世間法可以處理得很好,所以也很有智慧。」所以也有IQ也有EQ。但是這樣的智慧都不是我們在佛法講的智慧。
為什麼不直接說般若就是智慧?為什麼要把它翻成般若?因為般若沒辦法完全把它翻成智慧,如果要翻成智慧,還要加上「實相的智慧」,也就是說你必須有生命實相的智慧,也就是說,你必須證得如來藏的人,才有這樣的智慧。如果沒有證得如來藏,你就生不起這樣的智慧;因為你沒有證得如來藏,你不能解脫,你不能滅苦,不能滅苦怎麼說有智慧呢?因為般若可以滅苦,所以一定是說,你可以得到解脫,有解脫的果德,所以你才能說你有般若。
但是般若有好幾個層次。譬如說,剛證得如來藏的人,他有總相智;繼續修行以後,又有別相智。那什麼是總相智,什麼是別相智呢?我們來說什麼是總相,我舉一個世間法的例子:譬如說你看到了顏色,顏色有青黃赤白,黃色是一種總相;鵝黃色、淡黃色等等,這些把它分門別類開來的,就叫別相。也就是總相是黃,但是在這個黃上面,還分成好幾個類別,所以就有總相跟別相的分別。同樣的,當你找到了如來藏以後,你可以看見如來藏的種種體性,這時候你先有了總相,然後再去觀察。我打個比方,當你看見一部車子的時候,其實你看到的是車子的外觀,所以你有看到了車子的總相;但是你跑到車子的裏面去,你就可以看到車子的種種裏面的,譬如說有音響、有方向盤等等,你就有這個車子的別相的觀察。同樣的,如來藏——當你證得如來藏以後,你就可以對於如來藏的種種體性去詳細觀察,然後因為這樣的觀察,而產生了智慧;所以一個人當他證得了總相以後,他就開始熏習了別相的智慧。
但是有了別相的智慧還是不夠,因為如來藏含藏了一切三界法的種子,所以你就要開始去瞭解這些三界法的種子,到底跟如來藏是什麼樣的關係。為什麼我在三界中為什麼會投出了這樣的一個形像呢?我為什麼會墮到地獄裏面去呢?我為什麼會生到天界呢?我為什麼會在六道輪迴裏面呢?所以你就依於這樣的瞭解,去改變如來藏的種子;但是你要改變如來藏的種子,你就是必須去瞭解「我這些種子,到底我怎麼樣能夠讓它投出來呢如我所願?」這樣子你才說你有種子的智慧。
但是只有種子的智慧還不夠,我們瞭解了這些種子的時候,還要瞭解到究竟;也就是說,有了種子的智慧,還要有一切種智的智慧。也就是說,對於如來藏裏面所含藏的一切種子,你要究竟了知,如果你不究竟了知,你就不能說你是成佛;因為佛沒有無明,只要你對裏面的種子有所不知,你就不是佛。
所以我們從這裏就可以知道,般若函蓋了三個層次:第一個就是總相智跟別相智;第二個就是道種智,也就是初地菩薩到等覺位的道種智,其實也函蓋般若當中;那再來說,佛就是一切種智。所以,如果一個人沒有證得如來藏,他說可以契會甚深般若,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般若必須從如來藏來,所以沒有證得如來藏,都沒有般若了,怎麼可能說可以契會甚深般若?甚深般若一定最少也要到地上菩薩,才有可能契會。所以這樣的主張其實是不對的,因為他沒有證得如來藏,所以提出這樣的主張。
今天因為時間已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裏。謝謝各位收看!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576-a05_07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