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66集 二乘的波羅蜜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66集「二乘的波羅蜜」。

接下來6670五集,是參閱 平實導師《勝鬘經講記》第五輯162頁到198頁而說,提供您能同時參照增上熏修。這五集所依的經文依舊是勝鬘菩薩向 世尊的稟白:【或有眾生信佛語故,起常想、樂想、我想、淨想,非顛倒見,是名正見。何以故?如來法身是常波羅蜜、樂波羅蜜、我波羅蜜、淨波羅蜜;於佛法身作是見者,是名正見。正見者是佛真子,從佛口生,從正法生,從法化生,得法餘財。世尊!淨智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智波羅蜜;此淨智者雖曰淨智,於彼滅諦尚非境界,況四依智?何以故?三乘初業不愚於法,於彼義當覺當得;為彼故,世尊說四依。世尊!此四依者是世間法。世尊!一依者一切依止,出世間上上第一義依,所謂滅諦。】(《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以上這經文就是接下來這五集,我們先從開始說:「有時也有眾生因為相信佛陀聖教開示的緣故,所以他們雖然知道諸法是生住異滅、其性本空,但也知道另外還有常樂我淨四法;而這四法所說的其實就是萬法本體的自心如來,所以他們不是顛倒見,是因為信受 佛的聖言量開示,使他們所知的常樂我淨知見成為正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如來法身是常而到彼岸,是樂而到彼岸,是真實我而到彼岸,也是清淨法到彼岸;對於諸佛的法身有這樣見解的人,就稱為正見。」

為什麼說有眾生相信 佛開示的緣故,心中生起了常想、樂想、我想、淨想,而不是顛倒見,說他是正見?這就是剛剛所說:如來法身是常而到彼岸,是樂而到彼岸,是真我到彼岸,是清淨到彼岸。那阿羅漢到底有沒有波羅蜜?有沒有到彼岸呢?阿羅漢明明解脫生死了,為什麼會這樣問呢?其中有一個很大的重點訣竅是阿羅漢所以沒有到彼岸的原因——說他們沒有常,不能到彼岸——他們解脫生死以後並沒有到達生死的彼岸。這個訣竅就是有一個常住法作所依,才能到彼岸;到彼岸時一定要有所依的存在,而能依的自己也依然存在,這才叫作到彼岸——有所到的彼岸、也有自己存在著。阿羅漢入涅槃後一樣有常住法如來藏作所依,成為涅槃的所依;可是他們入涅槃以後已經把自己的五蘊十八界都滅盡了,就沒有能依的自己存在,所以說他們入了涅槃並沒有達到生死的彼岸。這樣的說法,沒有破參的人也許還不一定聽得懂。

我們先說「能依」,能依講的就是五陰身心,「所依」就是五陰所面對的如來藏。阿羅漢把能依的五陰身心滅了,剩下他的如來藏心獨自存在;但這個涅槃中的如來藏心,他們有實證嗎?沒有。只因為 佛陀告訴他們:你們入無餘涅槃以後,這個本際——識——仍繼續存在而非斷滅空。這個本際就是如來藏,就是出生名色五陰的如來藏,四阿含中叫作識,佛學研究者也有稱祂為本識,也有些人說祂是有分識,或說祂是結生相續識。這個本識是萬法的所依,所以也是無餘涅槃的所依,而本識就是生死的彼岸,永遠不生不滅,由於本識常住不滅所以涅槃是常。能依的五陰身心則是無常,阿羅漢斷了見惑與思惑以後,我執斷盡了,所以捨報以後這個五陰身心消滅就不存在了,剩下所依的如來藏心獨自存在,而他們在生前沒有找到這個本識,所以不到生死的彼岸;當他們捨報的時候又滅了五陰身心,自己都不存在了,當然也沒有達到無生死的彼岸。所以阿羅漢滅掉自己不在了,如何說是有到彼岸呢?他只是斷除了分段生死罷了!因此這一種道理說下來,是沒有人可以反駁的。

勝鬘菩薩說:「有時也有眾生因為相信 佛陀聖教開示,他們知道諸法是生住異滅、是其性本空,但是也知道另外還有常樂我淨的四法;而這四法所說的其實就是本體自心如來,所以他們不是顛倒見,是因為信受 佛的聖言量開示。」那麼我們現在就來看看:什麼是如來法身的常波羅蜜、樂波羅蜜、我波羅蜜、淨波羅蜜?

我們先說「常波羅蜜」。菩薩所見的真相是:本來就沒有生死的如來藏,繼續存在無生死的彼岸,不必像阿羅漢滅了自己才去到沒有生死的彼岸,所以不用他們把自己滅掉才證得這個波羅蜜。因此,菩薩是在五陰身心具足的當下,找到了五蘊所依的本來涅槃的本識;這時是能依的五蘊身心存在,所依的本來涅槃的如來藏本識也存在,所以有五蘊可以現觀自己雖然還在生死中,可是自己所依的真我如來藏心其實本來沒有生死——無始劫以來就沒有生死過;而我現前就已經住在如來藏的境界中了,一直都跟如來藏在一起依止於如來藏,住於如來藏而轉依了如來藏,所以菩薩說我已經到達生死的彼岸。

從這樣的對照,我相信您應該也都聽懂了,這就是菩薩所證的「常波羅蜜」。所以說,二乘聖人並沒有常波羅蜜,因為他們沒有證得常法、本住法;而他們入滅後是滅掉了五陰身心,所以也沒有五陰身心去證得這個彼岸。打個比方:譬如一個生死大海,到達生死大海彼岸時,是要有一個自己到達生死的岸上;到達生死彼岸的時候才叫作已經達生死的彼岸,如果沒有自己到達生死的彼岸,又怎能說是已到達彼岸呢?菩薩是親自到達彼岸,然後繼續在眾生的生死海裡打滾——跟眾生打滾在一起而設法讓眾生到達生死海的彼岸。阿羅漢卻是捨報時把自己滅掉了,就沒有五蘊流轉在生死海中的痛苦,那時他自己是滅了十八界灰身泯智,這樣當然就是沒有到達彼岸。生前不知彼岸在哪,入涅槃以後自己也不存在了,所以這樣的對照就確定阿羅漢並沒有達到生死的彼岸。

阿羅漢沒有常波羅蜜,菩薩卻很輕鬆地說:無生無死的彼岸就在我這裡,我不必像阿羅漢一樣在生死海中辛苦地游泳。阿羅漢卻必須不斷地游,游到累死了,結果還是把自己在生死海中化為灰燼,什麼都滅盡了,自己都不存在了,還是一樣沒有到達彼岸。因此要到達彼岸,一定要依於這一個常住法,也必須是在五陰身心存在的當下就證得,然後以這個常住法作所依,有能依的身心證得常住法如來藏心而依止於常住法;這樣就是親證常住法,也就是菩薩的般若智,這對菩薩是特別重要的。

那什麼是「樂波羅蜜」呢?我們都知道阿羅漢很怕再起心動念,恐怕面對五欲會讓自己退失道業,所以走路的時候都不敢東張西望;而且有什麼好吃的東西絕對都不敢起念,連說一聲:「這一個東西很好吃。」都擔心會起貪念。可是菩薩就不一樣了,菩薩不會像阿羅漢看到三界一切法皆無可樂,也不會像阿羅漢不敢隨便地動心:因為阿羅漢只要一動心就好像有一根矛刺到了身體。如果對於五塵一剎那一剎那地動心,就好像長矛一根一根刺到身體,所以阿羅漢絕對是要非常地收攝六根來達到他解脫的境界。

可是菩薩他不像阿羅漢只是日中一食,菩薩每天為眾生作事,每天行六度波羅蜜,依著四攝法、依著六度和眾生歡喜的在一起。出門的時候無妨東張西望,即使沒有悟的菩薩也可以作到這一點;東張西望的時候,如果有來正覺同修會修行的學人,有著無相念佛的功夫,雖然還沒有明心,但是東張西望的時候也可以淨念分明,別人都看不出這一個人是有淨念相繼的功夫,這就是菩薩的密行。如果說,是以每天打坐來說為修定,那麼打坐的時候,有一點聲音來就會起念,氣候有所變化也會起念,明亮有所變化也會起念,這就沒有樂波羅蜜了。但是在正覺同修會許多修到淨念相繼的菩薩,他在跟人家說話的時候,他也一樣在憶佛的相續中而得輕安;他在作事的時候,無妨每件事情不斷不斷地在面前變化著,但他依然在念佛的相續中;由這樣繼續進修而證得如來藏以後,更深觀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心是我們深心中本具的,所以菩薩不必逃避,也不必想說要去無餘涅槃。對於這一個常住的如來藏心,祂本來就是清淨的,祂本來就是無染的。

所以,菩薩可以看到自己五蘊身心面對色聲香味觸的時候,能夠隨喜地來稱讚。譬如家人為你做了一頓餐點,你可以隨喜的稱讚說:「你做得真好!」讓他能夠有一點成就感。你吃了以後呢?但是不會起貪。如果說看到別人作了好事,菩薩也會隨喜地讚歎;菩薩就是依著這個隨喜的功德,又轉依如來藏無貪、無瞋,不起妄心分別。所以菩薩他的生活也就是能夠越來越滋潤,越來越滋潤的當下,菩薩依舊轉依於這一個如來藏心不會起貪;他更可以現觀自己所見的一切法,都是自己所現的內相分。所以其實都是自己依自己的內相分來起分別,所以無妨隨喜別人的善心與辛苦;而能夠對別人不斷地加以讚歎,藉機可以攝化眾生一樣入於大乘了義正法,由這樣來說菩薩就有樂波羅蜜。而阿羅漢是不敢隨便動心的,他這一世受眾生的供養,他唯一報答眾生的就是自己能夠有所果證;如果沒有果證的話,就會擔心以後得披毛帶角還,要怎麼還呢?所以是有很大的壓力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菩薩有樂波羅蜜,但是聲聞沒有辦法產生這樣的樂波羅蜜。

接著我們說「我波羅蜜」,阿羅漢有沒有我波羅蜜呢?沒有!因為阿羅漢是把自己的五蘊十八界都滅掉了,他們的觀行都是在現象界法——五蘊、十八界、六入、十二處,這些法都是虛妄的,他們是現觀這些法無常、苦、空、無我;他們是現觀這些法都是生滅的、都是染汙的,所以一定要滅掉;滅掉了以後當然就沒有自我,滅掉了以後當然也就沒有生老病死等八苦。這就是聲聞人他所證的無我——不讓蘊處界再於三界現起。

說到這裡我們來想想:大乘法到底是有我,還是無我?你選了嗎?你如果選了其中一樣,你就掉入陷阱了,也是尚未通達般若的人;菩薩一定是我與無我具足,才能說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大乘法也講無我,並不是沒有講無我。但大乘法為什麼說無我呢?菩薩一樣是可以承擔聲聞菩提的法;也就是說,定性聲聞阿羅漢他入涅槃了以後,聲聞法就不能再留傳下來了,而能夠住持聲聞法的只有大乘菩薩。大乘菩薩不但是可以證得出世間的第一義諦法,更能夠轉依這一個第一義諦法來看聲聞所證五蘊、十八界的虛妄性;而他們所見五蘊、十八界的虛妄性,不是如同聲聞人看到這些法都是苦,看到這些法無一法可樂,反之大乘菩薩是看到世間五蘊、十八界這些法都是依於如來藏而有。如來藏沒有苦,如來藏不是無常,如來藏是真正的能夠現起三界一切法的,但是如來藏祂是空性心;也就是說,祂雖然能夠現起三界一切法,但是祂對於三界一切法從來都不作主。所以說,大乘菩薩他所證的無我和聲聞人所證的無我在層次上有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聲聞人所證的無我,是在五蘊生滅法上面所證,菩薩所證的無我,不但依於五蘊生滅法,更依於第八識如來藏的空性來說「無我」。

這集就說到這裡,下集接續。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331-a22_0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