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今天我們這個單元要來談談《勝鬘經》的〈空義隱覆真實章〉。
在前面單元的親教師已經說明過「空義隱覆真實」這幾個字的意義,因為這幾個字有真實的含義存在,也就是這幾個字所要表達的內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必須要來斟酌清楚。
在佛法中,空義也就是空的道理。空的道理有「空性」與「空相」兩個:空性,講的就是不空的如來藏,因為這個空確實有真實性,不是緣起性空,所以稱為不空如來藏;緣起性空是沒有真實性的,可是如來藏這個空,有真實性,所以不能說祂是緣起性空的空無。空相,則是指蘊處界等法的體性都是無常,因此是空,無常空就一定有生住異滅的法相存在;既然有生住異滅的法相存在,有生則必有滅,那就叫作空相,而這個空相卻仍然是附屬於如來藏;這個空相,就叫作空如來藏。所以,空義就是「空性」與「空相」。空性講的是如來藏心體自身,空相是指如來藏所生的蘊處界等等萬法;對空性與空相這兩個法都確實了知了,就會知道這兩個法是隱覆的。因為如來藏一向隱覆於眾生身中不斷地運作著,眾生都找不到祂。
在二乘法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雜阿含》與《增壹阿含》,其實就是阿羅漢們聽聞第二、第三轉法輪的大乘經典以後結集出來的。可是,另外在《長阿含》、《中阿含》的弘揚期中,都是隱覆了空的密意而說的;佛在初轉法輪的時候,不向阿羅漢們說真實不空的法,因為恐怕他們將誤會
佛的說法是前後顛倒,誤以為不空的法就是常見外道所執著的意識。佛在初轉法輪時期說的是蘊處界緣起性空,可是到了二轉法輪、三轉法輪時期卻說緣起性空可是有不空的如來藏。
這樣的說法,如果是對菩薩們說,菩薩們都不會有問題;如果是在初轉法輪時期向二乘人說,那將會有問題,他們就會像修外道法的達賴喇嘛一樣,認為
佛說法前後顛倒。例如,他在眾生出版社發行的《揭開心智的奧祕》書中,他這麼說:「嚴格地說,這三次轉法輪所開示的法教是互相矛盾的——某些內容不相符合。」(《揭開心智的奧祕》,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頁71。)可是實證的菩薩閱讀前後三轉法輪的經典時,都認定沒有互相矛盾衝突的地方,為什麼他們卻會覺得矛盾與衝突呢?原因是
佛不對二乘聲聞明說本識法,所以他們不曉得本識的意涵;他們只管在現象界中的蘊處界上面觀察緣生性空就夠了,只要斷了我見與我執而不必現觀蘊處界從何法中藉緣生起,不需要實證本識而現觀祂本來已經是清淨的涅槃自性。
第二轉法輪說般若是度菩薩,要度聲聞人迴心成為菩薩,並且度他們進入三賢位之中,而且能滿足三賢位的別相智——也就是後得無分別智。所以必須要說有一個真實心,說那個叫作不是心的心,從來不憶念一切法,也不會回想過去的事,更不會臆想未來,所以叫作「不念心」;這個心對六塵諸法都無所住,所以叫作「無住心」。經由本識法的親證,努力進修祂的種種別相,圓成後得無分別智,就可以圓滿三賢位,這是第二轉法輪的般若。
迴入大乘的阿羅漢們都成為菩薩後,並且終於也實證了本識而發起了般若智慧,進入三賢位中次第進修。其中有些人過去世已經到初迴向位、三迴向位,今生跟著
佛陀再修學,進入了十迴向位了。可是先要知道如何入地,才能夠次第進修佛道,當然要先解說般若諸經;入地以後,對佛道次第與內容的了知就很重要了,所以必須要第三轉法輪再來解說十波羅蜜及一切種智;於是對菩薩們說有這麼一個心:以前說的非心心其實又名阿賴耶識、阿陀那識、如來藏。在《解深密經》當中
佛說:「為什麼以前初轉法輪我不為二乘人講?為什麼我對凡夫也不說?因為『恐彼分別執為我』。」所以,這個無我性的真我與蘊處界當中的假我意識是截然不同的。愚人譬如不迴心的阿羅漢,凡夫,譬如沒有智慧的人,都是無法瞭解的,所以不為諸凡、愚說,以免他們誤認識陰當中的假我為真我如來藏。
但是,雖然已經為菩薩說了,卻還是隱覆密意而說,是為了避免緣還沒有成熟的人聽了以後會生懷疑,然後誹謗正法。如何是明說?那就是教外別傳。所以
佛陀有一天上座以後,因為大梵天供養了一朵青蓮花,祂就拿起來給大家看;結果大家看了以後都莫名其妙,不曉得 佛為什麼拿起青蓮花給大家看,卻又不說話。就只有金色頭陀摩訶迦葉悟了,他知道
佛在明講如來藏,是在教門之外別傳密意,度有緣人入門。可是這個明講,除了金色頭陀摩訶迦葉以外,當時大家都不懂,所以還是隱覆密意而說。因此,說空義時一定要隱覆密意,雖然隱覆說,其實是真實法,不是虛妄法。這樣子空義隱覆的真實法,才是佛菩提道的根本;因為修學佛道而進入佛菩提的內門中,都要靠教外別傳這一招,從此進入。
假使不是從這裡進入,就無法修學般若,更沒有辦法進修十波羅蜜以及一切種智,初地的百法明門也就根本無法證得;所以
平實導師說「百法明門盡從此出」,這句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所謂「盡」字,盡從此出,意思是說百法明門全部都是從這個識而出,這個是哪個?就是教外別傳的這個本識。所以禪這個教外別傳,仍然是不能離開教門的;而教門也不能離開宗門,宗門只是個入道、入手處而已,也就是把大門打開,讓修行人進來!不管知不知道佛法大殿高堂當中有多少的寶物,裡面富麗堂皇所有的法都要送給我們;但都必須要開了門進來才給,如果沒有開了這扇門進來,那些東西就都不屬於我們的。若開了門進來,可都屬於我們的。
所以,空義向來都是隱覆而說,這個空義隱覆說,講的是真實法,而這個真實法,是說如來藏空智有兩種:一是空,一是不空;也就是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我們必須要親證了如來藏,才能夠現觀祂是空如來藏的道理,同時就能夠現觀祂也是不空如來藏。能夠現觀的時候,就表示成佛之道三大阿僧祇劫中的第一大阿僧祇劫,已經完成了三十分之六了,進入了第七住位了。所以《菩薩瓔珞本業經》中說:【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
所以說,空義隱覆說,一定是真實法,才必須如此隱覆而說。隱覆了空義而演說給我們知道的法,當然一定是真實法,絕對不會是緣起性空;因為緣起性空是依蘊處界而說的,而蘊處界則是從隱覆空義而說的如來藏真實法當中出生的。如果不是有這個被隱覆密意而說的真實法如來藏,就沒有緣起性空可以存在而演說了!這一章經文,主要是在告訴我們:有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它是同一個真實法,一個心體祂有兩個面相。都是因為有一個真實法來出生蘊處界,才能說有空與不空;如果沒有這個真實法,就沒有空可以說,當然也沒有不空可以說了。
但這個真實法是十方三世一切法界的大祕密,所以一定要自己親自去學習、親自去參究。當學過一段時間,正知正見建立了,實地參究以後就會有因緣實證了。當實證而開悟了以後,就知道真實法在哪裡。可以時時處處都能夠現觀這個真實法,智慧就會生起來了,就知道原來諸經中對於空義一向都是隱覆而說,並非不曾說過。知道空義一向都必須隱覆而說,然後我們就不會明明白白寫出來而洩露如來藏所在的密意,如果大家好像都開悟了,但是缺乏參究的過程來體驗祂,智慧當然無法生起來,於是大家就會一起來謗法,這不是害了眾生無量世嗎?
譬如香嚴智閑禪師,當他把別人告訴他的答案,向他的師父溈山靈祐禪師說出來時,溈山禪師都說:「不對!不對!」一直都是如此;後來求溈山禪師直接告訴他密意,溈山禪師說:「我說出來的是我自己底,與你有什麼幫助呢?」不肯將密意告訴他。然後他想:「沒有用啦!乾脆去當粥飯僧算了!快快活活過一世,不必苦苦惱惱地參禪總是悟不了,真痛苦。」所以就把蒐羅來的禪師語句一大箱,在僧堂前面放火燒了,向溈山禪師告辭,到別的地方種竹子去了,不再參禪了。有一天,正在竹林中鋤土,鋤到一片瓦礫,撿起來丟開,那片瓦礫碰到了竹子「吭」的一聲,他突然觸動了禪機:啊!原來如此!終於智慧開始出生了,才知道當年溈山靈祐不明白告訴他,其實是好心保護他的法身慧命。所以趕快回房沐浴更衣,朝向他師父所在的山頭方向跪下來上香頂禮。香嚴禪師為什麼現在這麼感激?因為悟的時候才知道當初師父不為他說破,真的是有道理的。
另外,克勤圜悟大師也是一樣,不管他說什麼,五祖法演都說:「不對!不對!」只要一進門就說不對,因為
克勤大師脾氣也算大,最後受不了就告辭,走人了。五祖法演也不留他,只在他背後丟下一句話:「等你將來著一頓熱病打時,方記得老僧。」後來果然中暑了,四川熱起來可是熱得很嚴重的,他中暑了,那時對於生死大事根本就使不上力,所以知道自己真的不對,於是心中下了個決定:「這個暑病只要稍微好一點,可以走路了,就趕快回五祖法演那邊去。」正因為這樣,所以他才能悟入,成為禪宗史上非常重要的禪師。
這種事情很多,問題是看根性好不好。根性若不好,境界來了,所悟的那個法無法對應時,他不會反省,還是會繼續籠罩眾生。若是知道有問題而能夠反省,這都不是簡單的人物,因為他不覆藏。可是如果繼續覆藏,那他這一世就沒有開悟的希望。因此,當他知道諸佛、諸菩薩、他的師父為什麼要讓他繼續去參,不肯提早幫他忙而明說密意,就會知道其實是一番好意。所以往往有人希望可以趕快開悟,善知識卻故意再把他拖上幾年,因為延遲幾年對他才是好的。
所以空的真實義,對二乘人是一種說法,對三賢位菩薩則有另一種說法,但是對於想要入地的菩薩們又有另一種說法,所說的法是不會完全一樣的,因為層次差別不同的緣故,但是絕對不會有矛盾。因此,如何隱覆真實義而為眾生說法,建立他們對法界實相的正知正見,以利日後悟入,是非常重要的事。
在《大寶積經》卷110聖教記載:【諸比丘!從今已往,於不信前勿說此經,求經過者慎勿示之,於尼乾子尼乾部眾諸外道中亦勿說之,不恭敬渴請亦勿為說。若違我教虧損法事,此人則為虧損如來。諸比丘!若有禮拜供養此經典者,應當恭敬供養是人,斯人則為持如來藏。】經中
佛陀再三交代說:對於不相信的人前不可以說此經;對於一直在尋求經典過失的人——例如一些學術研究者——也要很小心不可以顯示密意給他們看;對於一些外道,更是不可以告訴他們;甚至不恭敬渴請的人,也不可以跟他們說此經。如來警告說:如果違背了這個教導,就是虧損法事,也就是虧損如來。如來說:如果有比丘禮拜供養這部經典,如來特別交代應當要恭敬供養這個人,因為這個人是為受持如來藏的人。所以「此經」這兩個字,就是指《大寶積經》、《妙法蓮華經》、《如來藏經》、《大法鼓經》……,也就是指如來藏,因為這些經典都是在說明如來藏。
所以對如來藏空義的隱覆說,很重要;若不能隱覆而說,將來佛教正法就會被破壞。若是沒有真實法的實證,就無法如實為人解說佛法真實義的空理。因此第八識心的智慧,若能夠實證而發起了,就可以通達三乘。可是如果還沒有證這個空性心,想要修解脫道,必須要記住一個前提:一定要信受有一個第八識常住,這個本識是常住法,是無餘涅槃當中的本際,無餘涅槃是依這個從來寂靜的本識而建立的。能夠先建立這個知見,先確信有這個本際第八識的真實存在而且常住不滅,這樣子來修因緣觀或者修四聖諦,解脫道就可以成就。然而由於空義的隱覆是所有菩薩都必須注重的,以免密意洩露而使得佛法被破壞,所以都必須依止於隱覆真實義而說的原則來度眾生,這才不會出現問題,自己未來修行弘法的道路也才能順利。
對於如來藏空隱覆說,就為各位菩薩說明到這裡。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283-a22_04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