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9日 星期五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70集 迷理無明(二)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演述的主題是以 蕭平實導師著作《勝鬘經講記》為藍本,依著勝鬘夫人與 世尊的對答內涵,證明唯一佛乘是 如來示現降生人間宣說佛法的標的。

我們繼續上一集所說,勝鬘夫人所提出之「有愛數四住地」的「見一處住地」,就是處處生起「我見」,在三界世間的欲界處、色界處、無色界處,有情會產生這些「有」的貪愛,無非就是覺知心的自我貪愛,不知道「名」仍然屬於三界有的境界,所以稱為有愛住地。

那如何是「我見」呢?就是把「我」這個五陰身心的全部或者局部,當作是真實、永恆、不會壞滅的這種錯誤的見解,在佛法中稱為「我見」;處處起見時,總是把欲界、色界、無色界中的覺知領受的自我,當作是真實存在。這個我見的最低層次,是從欲界的地獄眾生就已經存在著,次第而上是餓鬼道、畜生道、人類以及欲界六天,處處都有見一處住地煩惱;總是認為:「我這個五陰就是永恆的,能夠思惟、能夠懂得作主,這個覺知心就是真實我。」如果於三界中處處生起這樣的見解,即使定境很高而生到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了,還是無法解脫生死。由於是處處起見,而每一世都只能夠在一個處所存在、一個地方起見,所以就說是「見一處」。而眾生所見的永遠都只有一處,就是自己的五陰,不會見到別處。

四住地無明歸納起來,就只是見惑與思惑;簡單地說,見一處住地就是「我見」。假使我們能夠把我見斷了,這時候就是大乘通教的初果人,或者是聲聞初果人;可是,這個初果人在四住地煩惱中,僅僅只斷了見一處住地,其餘三個住地還沒有破除,那就是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還是不能解脫。然而把有情綁在世間的結使,都是可以計數的,而且是以覺知心三界有為主要,因此勝鬘夫人說為「有愛數四住地」。

如果有正知見,我見可算是比較容易斷的;可是斷了我見以後,雖然知道身心自我確實是虛假的,可是理上來說,固然是假,卻是很好用啊!可以用這個身心享受生活上的吃喝玩樂。實際上內心還是放不下我,這就是執著,最粗淺的執著就是一些我所的執著,都會從五陰這個我作為中心點,來思考所接觸的一切。從我所擁有的執著,到向內的自我執著,都是根源於我執。只要意根存在,覺知心現起的時候,是與眾生的覺知心每一剎那、每一個念頭全都相應的;所以說,四種住地煩惱會引起三界中的一切煩惱,就簡稱為「一念無明」。而我執主要有三個大類:第一大類就是對欲界境界中的自我產生執著,第二是對色界境界中的自我產生執著,第三是對無色界境界中的自我產生執著。所以斷我見與斷我執顯然是不一樣的,才會存在著縱使斷了見一處住地,還有其餘三個住地,就是: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仍然存在。也可以簡單地說,欲界的代表是貪,色界的代表是瞋,無色界的代表是無明。

各位菩薩!解脫道出離三界生死,無非就是要有解脫智慧,能斷除繫縛我們在三界的「見惑」與「思惑」;這兩種內容,是可以計算、有邊際的。這樣歸納起來,一念無明——四住地的無明——總共就只有四個,如此而已。然而無明住地,也就是無始無明含攝的上煩惱,是無量無邊而不可計數的,所以不能用數來計算。我們反過來觀察:如果能夠斷盡四住地煩惱而成為阿羅漢、辟支佛以後,對於無始無明住地卻是完全無法發生影響力的。由此看來,無始無明的住地力是最大的,斷盡我見、我執的四果聖者,仍然是無法打破無始無明的;可是打破無始無明的菩薩們,至少都可以斷除見一處住地,也就是斷見惑,這是最基本擁有的功德。

如果在開悟之前已經證得世間禪定的境界,譬如說四禪八定具足,這時只要獲得正知見打破無始無明,也就是親證如來藏,當場就可以成為俱解脫大阿羅漢,並且也是俱解脫的大菩薩,同時也是大乘別教中的第七住賢位菩薩。僅僅是一個親證如來藏打破無始無明的功德,就有這麼大的不同,所以說無明住地的力量,對於三界有貪愛四住地的影響力,其力量是最大的。換另一種說法,有愛數四住地,對無始無明住地完全沒有影響力;而無始無明住地,也使得有愛數四住地的煩惱可以久住。這個意思是說,見惑與思惑等煩惱,其實是依於無始無明煩惱而存在的,是籠罩在無始無明之內的,只是無始無明煩惱裡面一個很小部分。

為何這麼說呢?假使眾生無始劫以來已經了知無始無明,已經打破了無始無明,見惑當下就斷除了;而思惑也一定不久就有能力斷盡,成為菩薩而留惑潤生。當找到如來藏時,一定能確實檢驗證實:祂就是離念靈知的根源,祂是色身的根源,也確實是十八界的根源。如今已經現觀而確實了知,我見就不可能再存在了,也就斷了見一處住地;其餘三種住地煩惱,只是早斷與遲斷的差別而已,終究會斷盡。可見四住地無明所攝的煩惱,全部含攝在無始無明住地中;若沒有無始無明住地,就不會有四住地等三界有的貪愛無明。

勝鬘夫人於經中接著又如是說:【世尊!又如取,緣有漏業因而生三有;】(《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勝鬘夫人說:「世尊!又譬如『取』,它是緣於有漏業作為業因而出生三界有的。」也就是說,「取」產生了有,所緣的都是以有漏業為因。什麼是有漏業的因?有漏業就是對三界有愛。而見一處住地只是見惑,與業因無關,是邪見而不是業因。業因,是因為曾經造作了有記業或者無記業,是具足身業、口業中的一種,並且要有意業配合,才能成為後世的業因,這也是屬於「取」。譬如造作欲界中種種貪愛的事相,雖然屬於無害他人的無記業,以後熏習成種,也會成為「欲取」所含攝的有漏業因。比方上一集所引經文,惡生王的婇女眾依於善心聲援娑羅那比丘,沒有造作惡業,依然屬於無明相應的有漏業因,結果是會繼續在三界中受生,無法離開三界生死。若是造下害人之業,那當然更是業因了!

若是造作色界境界的貪愛事相,熏習成種;比方說,喜愛禪定境界,不斷地修禪定,仍然是成就色界取的有漏業因。雖然修禪定是善業,但是它是良善的有漏業,這個有漏業因導致有情捨報之後出生到色界天去,這就是色取。如果不斷地熏習無色界的種子,證得四空定以後,喜歡四空定中的境界,於捨報後就會往生無色界天——出生了無色有,這就是無色取。這也是有漏業因,造作了來世往生無色界的業果;雖然都是善業,仍然屬於有漏業;因為這種無色境界無法永遠不壞,生命壽盡時就會下墮,重新輪迴,所以是有漏的善業。因此說,凡是出生在三界中而持有三有之身,或如無色界持有名色中的名——受想行識四陰,都是緣於有漏業因而生的,也都全部是取三有。總結而言,由於四住地中第一個見惑的緣故,以致所有造作都是與三界生死有關的,所引生的業行都會成為有漏業,都是與貪、瞋、癡相應,所以是有漏業因。

接著勝鬘夫人於經中又說:【如是,無明住地緣無漏業因,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三種意生身;】(《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經中勝鬘夫人說:「同樣的道理,無明住地是緣於無漏業的因,而出生了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等三種意生身。」換言之,無始無明住地並不屬於三界中的有,是超越三界有的境界,所以已經能夠出離三界生死的阿羅漢、辟支佛、八地菩薩;以及留惑潤生的初地滿心至七地心的菩薩們,仍然可以因為發願迴小向大而特地留下一分思惑,而潤未來世的出生,再度出生於人間或天上,繼續廣行菩薩道。這樣故意起惑潤生或者留惑潤生,都是緣於無漏業因而再度出生於人間,並非是由於有漏業因而出生於人間;同時,他們都還有無始無明住地上煩惱尚未斷除,或者尚未斷盡。由此緣故,從另一個層面說他們在人間的色身,是由自己的意志力而重新再受生於人間,名為由意所生的色身;不因為他們已經能出離三界生死,就無法再受生於人間;所以說,這三種聖者都同樣還有無始無明住地,但卻無妨已經解脫三界生死,也無妨繼續乘願世世受生於人間;而他們在無明住地仍然存在的情況下受生,不像是一般人緣於有漏性的善惡業因而受生,而是緣於無漏性的淨業因緣。

換言之,無始無明住地所緣業因,都不與障礙解脫生死的起煩惱等有漏業因相關,但是都與障礙成佛的上煩惱等無漏業因有關;因此無明住地所緣的無漏業因,雖然能促使異熟識出生了諸地菩薩的三界有,所緣的卻都與四住地起煩惱無關,都是緣於無漏性的上煩惱;也由於這個緣故,才使二乘聖人不會立即捨壽入涅槃,才能使諸地菩薩永遠不會取涅槃而繼續受生於人間。

而這個無始無明住地,在菩薩七住位明心時打破了,可是打破它而進入裡面時,才發覺還有非常非常多的上煩惱,等著我們繼續去斷除;上煩惱的數目卻是不可計算的,所以稱為塵沙惑,有時還稱為過恆河沙數的上煩惱。這些上煩惱在何時才會與明心後的覺知心相應呢?當我們生起念頭想要探討:「我在七住位中要怎麼圓滿呢?我要如何再進修才能進入初地呢?」這個時候,上煩惱就跟我們相應了。終於有上煩惱了,而上煩惱是從無始無明中出現的,不是從四住地無明中出現;這時上煩惱與我們覺知心相應,我們會開始產生佛菩提道中的修道上煩惱、果上煩惱……等;這些上煩惱就會演變、衍生為起煩惱:必須落實在身口意行上面去執行。但是這些上煩惱引生的起煩惱,在修道過程中一直繼續存在,卻是無漏業因引生的,四住地相應的起煩惱才是有漏業因,是不相同的。所以,無漏業不會導致我們生死流轉,反而是在生死流轉中幫助我們更徹底地遠離生死,進一步邁向佛地的究竟解脫境界。

勝鬘夫人於經中還繼續說:【無明住地異,離四住地,佛地所斷,佛菩提智所斷。】(《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我們下一次再繼續跟大家分享這個內容,說明到此。

敬祝各位菩薩: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913-a20_07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